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东土科技(300353)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353 东土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及提供工业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工业(行业) 9.34亿 90.74 4.73亿 97.60 50.62 智慧城市(行业) 9531.95万 9.26 1160.82万 2.40 12.18 ───────────────────────────────────────────────── 工业网络通信(产品) 6.61亿 64.25 3.36亿 69.41 50.84 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产品) 2.27亿 22.11 5495.06万 11.35 24.15 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产品) 1.40亿 13.65 9319.09万 19.24 66.36 ───────────────────────────────────────────────── 国内(地区) 8.61亿 83.65 3.79亿 78.32 44.06 海外(地区) 1.68亿 16.35 1.05亿 21.68 62.3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网络通信(产品) 2.73亿 64.96 1.20亿 66.04 44.13 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产品) 1.02亿 24.18 3153.16万 17.28 31.03 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产品) 4565.57万 10.86 3042.77万 16.68 66.65 ───────────────────────────────────────────────── 国内(地区) 3.53亿 83.92 1.32亿 72.27 37.38 海外(地区) 6760.66万 16.08 5059.81万 27.73 74.8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工业(行业) 10.34亿 88.92 4.44亿 97.26 42.89 智慧城市(行业) 1.29亿 11.08 1251.23万 2.74 9.71 ───────────────────────────────────────────────── 工业网络通信(产品) 6.88亿 59.14 3.07亿 67.23 44.58 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产品) 3.64亿 31.26 8951.53万 19.63 24.62 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产品) 1.12亿 9.60 5994.01万 13.14 53.69 ───────────────────────────────────────────────── 国内(地区) 9.79亿 84.19 3.56亿 78.13 36.39 海外(地区) 1.84亿 15.81 9975.99万 21.87 54.2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网络通信(产品) 2.66亿 64.78 9633.66万 63.70 36.16 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产品) 1.19亿 28.84 3462.12万 22.89 29.19 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产品) 2623.80万 6.38 2027.08万 13.40 77.26 ───────────────────────────────────────────────── 国内(地区) 3.14亿 76.26 --- --- --- 海外(地区) 9761.34万 23.7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8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73 │ 10889.76│ 10.58│ │客户174 │ 5834.44│ 5.67│ │客户172 │ 4232.53│ 4.11│ │客户175 │ 4150.23│ 4.03│ │客户167 │ 3598.76│ 3.50│ │合计 │ 28705.72│ 27.8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3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关联方D及其子公司 │ 3389.23│ 7.82│ │供应商125 │ 1434.28│ 3.31│ │供应商140 │ 1226.72│ 2.83│ │供应商137 │ 1217.66│ 2.81│ │供应商138 │ 1114.36│ 2.57│ │合计 │ 8382.26│ 19.3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公司长期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底层根技术的研究,专注于构建工业智能神经网络平台技术。历经10年研发 ,成功发布AUTBUS国际标准,并孵化出全球首颗AUTBUS总线芯片和国内首颗TSN交换芯片,成功构建了我国 完全自主可控、实现IT/OT融合并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宽带工业神经网络体系。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鸿道 (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被工信部指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统型操作系统,与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 控制(MaVIEW)工具软件深度融合,研发出我国第一款工业智能机。通过软件定义控制和与AI大模型的功能 融合,公司成功实现了我国首个由AI驱动具身机器人的方案,使得具身机器人无需依赖传统PLC和工控机也 能高效运作。 自2013年起,公司围绕工业互联网承载人工智能、实现软件定义工业的战略,系统性地制定了相关的国 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在世界首届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司荣获全球性软件定义控制创新奖。目前在智能制造( 机器人、半导体、数控机床)、轨交、传统电力及新能源等行业已逐步接受并应用公司智能控制的理念及产 品。 十几年来,东土科技专注于工业神经网络和工业智能控制底层技术的研究,而今终于迎来人工智能全球 大发展的历史契机。让我国工业领域低成本、高效率地应用人工智能,让我国工业使用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 ,是公司长期的经营战略。 当前,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加速升级,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全力拥抱智能化浪潮,持续加大数智化 投入。新的产业空间正在被不断地创造。工业互联的边界持续扩展,智能装备、开放自动化、云原生工业软 件及工业智能等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崛起。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5G等新技术与产业的融 合不断加深。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在近万家已建成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已培育421家国家级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蓄势待发,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既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强大动力,也是新型工 业化的重要抓手,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在工业智能化领域已出台多项重磅政策文件,随着 融合应用发展趋势深化,叠加政策助力,公司所处的工业智能化赛道将迎来蓬勃发展。 (二)重点行业发展状况 1.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先进制造模式,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能够有 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品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制造对工业控制技术及工业网络要求较高,控制要 求精准、灵活且具备自适应能力,网络须具备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确保设备间数据高速传 输和指令即时响应,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制造应用广泛,公司基于自身优势,重点拓展 具身机器人,半导体装备,数控机床领域;同时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机械制造、3C等多个领域做 积极布局。 (1)机器人,近年来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发展,带动各类机器人需求增长。其中国际机器人联合 会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2024年中国工 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72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超过900亿元。随着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步伐将显著加快,朝着更高层次的具身智能化方 向迈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如视觉、触觉、听觉等),能够通过学习和反馈持续优化行 为,具有更强的自主感知、决策与适应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完成多样化任务,而不仅仅是 执行预设的固定程序。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0亿-300亿 元人民币;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通用人工智 能(AGI)提供了重要基础。 (2)半导体装备,半导体装备是指用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高精度设备,涵盖光刻机、刻蚀机 、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测试设备等,用于实现从硅片制造到芯片封装测试的全流程生产。半导体装备 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其技术水平和供应能力直接决定了芯片制造的质量和效率。2024年中国半导体装备市 场规模约300亿美元,其中前道设备占比85%,后道设备占比15%。半导体装备的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信息安 全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产业政策发力和技术的突破,中国半导体装备整体国产化率已达35 %,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至50%。根据SEMI报告,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为363亿美元。半导体 零部件国产化,是未来半导体设备领域自主可控的攻坚环节,其中,半导体设备智能控制器具备爆发式增长 潜力。 (3)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核心基础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 ,制造业正朝着精密化、高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对高端装备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 智能化、多功能化趋势日益显著,如五轴联动机床、复合加工中心等高端装备不断涌现,有效满足了复杂零 件一体化加工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数控机床对工业软件的要求愈发高,尤其是高端数控系统,其技术复杂 度且对可靠性要求严苛,须具备高速高精度加工、多轴联动、智能补偿等功能。近年来,我国数控系统国产 替代进程加速,中低端市场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不足10%,未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 升级的推动下,国产高端数控系统有望实现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根据券商研报数据显示,2025年数控 系统国产替代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67亿元。 2.轨交行业 轨道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人流、物流畅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 础产业。2024年轨交行业增长稳健,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国内新增城轨 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报告,预计2024-2025年每 年投资完成额将超8000亿元。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成为轨道交通的新引擎,轨道交通行业 正逐步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运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智 能调度系统、远程监控等智能化应用的普及。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还为乘客提供了更加 便捷、舒适的服务。根据华经产业/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市场数据,2024年中国轨道交通智能化市场规模 达到650亿,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2%,2025年中国轨交智能化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其中智能 列车与控制系统占比约35%。中国中车、中国通号等企业在智能化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轨道交通智能化 市场在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将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为轨交行业提供高性能的工业通信设备、列控系统以及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涵盖高铁、地 铁的列车TCMS系统、AFC系统,车载信号系统以及轨旁信号安全云平台。 3.电力及新能源行业 电力行业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为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并在2024年展现出了快 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181亿 元,同比增长8.3%;同时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502亿元,同比增长20.7%;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占电网总投资比 例超过55%,这凸显了新型电力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应对新能源的间歇性 和波动性,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同时运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能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从 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据中电联此前预测,2024年-2026年新型电力系统总投资规模约1.5万亿元 。在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公司的网络通信产品在发电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火电、水电、核电DCS 以及风电SCADA;同时,电力服务器产品也在输电、变电、配电以及储能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能源行业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太阳能和风能正在逐渐替代传统 的化石燃料,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79.25GW,光伏新增装机更是 高达277.57GW;同时,新型储能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新增投运装机规模达到了43.7GW/109.8GWh。根据市场 机构中金/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攀升至110GW,光伏新增装机也将保持在265GW的 高位。同时,清洁能源转型加速,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水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378万千瓦,同 比增长33.25%,水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也推动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需求。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 专注于提供通信和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涵盖风电辅控、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储能电池管理、风机 检测等多个环节;在清洁能源方面,公司针对水电行业推出了国产化的通信模块升级方案,助力水电行业的 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升级。 4.智能建造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碎片化、粗放式发展模式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差距。传统建筑 业向智能建造升级是大势所趋,英国,日本等多国在“十四五”期间已相继发布建筑业发展战略,均强调建 筑业应通过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智能建造装备是建筑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以塔 吊为例,传统塔吊存在人员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塔吊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向无人化、智 能化方向升级,通过集成避障感应、信息感知、路径分析规划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装 备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人为失误和安全事故风险,减少综合运营成本。智能建造装备是提升行业整体竞争 力,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中国智能建造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人 民币。其中智能建造装备约占30%-40%。公司在智能建造领域重点拓展智能塔吊,用无塔司方式替代传统驾 驶方式,实现智能化施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于工业网络和智能控制的核心技术,推动工业领域软件定义控制技术和工业网 络全IP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公司产品分为三类:①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②智能 控制器及解决方案;③工业网络通信。 (一)所从事的业务 1、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 公司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主要包括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MaVIEW智能控制工具软件 、慧联工业云大数据AI赋能平台等。 操作系统是覆盖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用于管理、调度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按照不同运行环境可 分为桌面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 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构筑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鸿道(Intewell)是软件定义控制 的工业操作系统,具有三大技术特点,一是内核及部分关键代码自主率达100%,具备微秒级的强实时响应性 能,兼具高安全和高可靠特性;二是采用精简的微内核,一颗芯片能够支持多个微内核操作系统,既能承载 不同业务应用,又能实现高实时的并发处理;三是具备虚拟化能力,通过虚拟化技术打破实时与非实时环境 之间的技术壁垒,在单台设备上支持智能化、信息化的IT业务与工业现场层OT业务的深度融合。鸿道(Inte well)工业操作系统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实时数据采集、控制管理、多业务融合、边缘计算、云边协同等多种 应用场景,是机器世界控制驱动、控制管理、信息交互、任务协同等应用及工业人工智能的承载平台,能实 现控制、计算和数据采集的融合统一,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智能机器人、工程机械、轨道 交通、风电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器械、智能电力等行业。 MaVIEW智能控制工具软件是支持软件定义的底层工业编程工具软件,具有多业务融合结构,支持人工智 能、PLC控制、高速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数据库、边缘计算、协议网关管理等业务融合。基于M aVIEW智能控制工具软件,可开发出不同的工业应用,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现场结合,应用到具体场景 ;如在工业具身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中,叠加大模型泛化、理解、推理的能力,能够比传统机器手臂更灵活地 适应各种任务和环境变化,让生产更高效、更智能;如在通用产品质量缺陷检测的应用场景中,MaVIEW智能 控制工具软件赋能检测设备以类似人类质检员的敏锐洞察力,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和识别各种形态复杂的 产品及缺陷,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省人工成本。MaVIEW运行环境RTE以及开发环境IDE均为东土科技自主研发, 并支持国产操作系统,从根源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慧联工业云大数据AI赋能平台,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在工业数据中台等 工业现场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模型推理,服务于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化工等领域的生产过程执行、设备 管理、园区管理、人员融合定位、安全管控应用场景,协同内部资源与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物联服务、工业 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数字孪生服务、协同研发服务应用生态。 2、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 公司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景的智能控制器,以及在半导体、清洁能源 、数字工厂、能源矿山、工程装备、化工安全生产、防务等领域的智能控制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东土智能控制器采用软件定义控制理念,基于东土自主研发的Intewell操作系统和MaVIEW智能控制工具 软件平台开发,其将逻辑控制(PLC)、运动控制(MC)、机器视觉、HMI、数据库及客户应用完美融合在一 个控制器硬件上,开启国内工业控制器的智能机时代。东土智能控制器为用户提供开放的二次开发和软件适 配接口,助力用户设计出更高效、低成本、更安全和高质量的设备和产线。 解决方案产品为智能控制及工业互联网产品与技术在数字工厂、工程装备、化工安全生产、特种领域等 无人化少人化工业场景下的行业应用,包括工业互联网+数智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数字化智慧健康工厂 、化工安全生产定位监管平台等。 3、工业网络通信 工业通信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传输过程,工业通信网络相当于工业自动化控 制系统的神经系统,实现管理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之间各种信息和指令的传输,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 实现数据交换和传输的网络设备,是构成工业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 公司较早进入工业以太网通信领域,在国内工业通信厂商中居于领先地位。公司的工业通信产品已在智 能电网、核电、风电、能源、石油化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水电、防务、智能制造等行业中获得广 泛的应用和实施。 (二)经营模式 1、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 (1)研发模式 公司注重产品与业务的融合创新,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 深耕能源电力、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领域,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驱动,与南北向生态合作 伙伴联合创新,为防务装备、控制器生产商、智能装备提供商、车机厂、Tier1等客户提供具有软硬件一体 的解决方案,以及快速、贴心、定制化的技术服务。此外,公司基于操作系统对应用设备的研制特点与需求 ,自主研发了一整套工具软件,包括嵌入式软件自动测试环境、嵌入式软件产品验证工具、系统异常现场分 析工具、自动系统试验平台、航电ICP模拟器、嵌入式实时监控软件,全面覆盖操作系统研制的生命周期, 有效保障产品质量。 MaVIEW智能控制工具软件对标国际前沿技术,结合国内工业领域行业级需求,围绕客户自主可控需求及 工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对通用软件平台持续研发升级,并提供行业定制化研发服务。产品支持X86/ARM通用 平台,以及龙芯飞腾等国产CPU,可进行产品化定制,也可指定专有CPU架构、操作系统进行定制,支持总线 协议、工艺包的二次开发和定制。 (2)销售模式 公司工业操作系统产品主要客户为防务及工业领域客户,公司采取直接销售模式,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与目标行业重点客户形成示范项目,以示范项目带动行业推广。经过20多年的技术与行业积累,公司凭借 高实时性、稳定性、安全可控、紧密结合客户需求、贴身本土服务等特点,软件产品符合国内国际行业标准 ,拥有广泛行业合作支撑,综合性能位列行业领先,经过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测试验证,性能指标名列前茅 ,产品获客户一致好评。 2、智能控制器与工业网络通信 (1)采购模式 公司长期在工业通信制造领域形成的供应链优势,能保障更及时的交付和更稳定的成本优势。公司具有 专业的采购平台,在合格供方的管理、质量控制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动态,根据 业务需求动态评估渠道供应能力,针对紧缺原材料预判采购计划。 供方管控方面,公司经过技术、商务、资质等资料的收集和评审,由研发、质量、采购、工艺组成的供 方考评团队组织审核方可导入;在合作期间,针对商务优势、交付达成、技术协助、日常配合等进行评级, 同时每年会进行不定期抽查审厂确保供货质量可控,同时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动态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 物料导入方面,首先进行技术规格书确认,样品测试验证合格,由可靠性实验室出具样品测试报告,并 通过小批量采购试用和量产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后期批量供货。在物料批量供货阶段,公司会进行来料检 验和不定期抽样验证把控前期供货质量,针对售后相关问题,公司进行分析处理直至物料风险完全解决。 关于采购需求,公司进行年度需求预估,按月滚动梳理采购计划并分级审核,物料价格两级审批,同时 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执行到货。针对采购策略及重大事项,公司启动采购委员会集体决策,快速面对市场变 化。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以多品种、中小批量为主,标准品及定制化产品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订单以及市场需 求预测进行资源计划。并据此对物料、人员、产能等进行短期计划及中长期规划,确保其利用率的最大化, 加大自主芯片的研发力度,确保满足市场需求,保证项目交付。通过对产品形态持续优化及可制造性设计, 结合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运用精益生产,成组技术等手段,在不断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柔 性化生产能力,满足客户对于定制化产品的灵活性及价格竞争力的多方面需求。 公司生产以自主生产为主,外协加工为辅的方式。通过对原材料、生产过程、检测及生产设备、产成品 全流程质量管控,形成可识别、消除各种质量影响因素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交付产品的高可靠性。 公司对外协厂商的制造能力、质量管控等全方面定期进行系统审核,以保证外协加工的产品质量,并对其生 产的全部产品进行质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销售。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大客户战略+区域深耕+行业销售”的营销模式,面向国内、海外、防务等不同客户市场建立 直销、代理分销、集成商、行业合作伙伴和电商平台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在工业领域,公司采取“直接销售+代理商销售”的销售模式。直接销售是指公司直接与工程项目最终 用户或系统集成商签订销售合同进行销售,通过多年积累,公司已与多家大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并 通过众多重点工程项目的成功应用使公司产品受到了各行业用户的普遍认可。代理商销售是指公司与签约代 理商签订销售合同进行销售,而代理商再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或系统集成商的销售模式,通过代理商销售 方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代理商已有的客户关系扩大市场,减少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占用。 3、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1)采购模式 以项目实际需求为导向与外部生态寻求合作,采购人员负责办理与生态合作的相关具体事宜,根据客户 订单需求,结合报价、售后服务等因素,通过供应链生态合作部择优与业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合作 生态库。 (2)项目管理模式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组建以技术研 发、市场营销、质量管理、售后服务人员为主的项目管理团队,完整收集、准确识别、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服务。 (3)销售模式 工业客户通常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预算等因素采用招标或者议标方式达成业务合作,公司基于核心区域、 具备共同成长价值的重点客户需求,出具符合行业特性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 从事通信交换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公司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不适用上述调制解调器指标(调制解调效率、信号差错控制指标、误比特率),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吞吐量:达到100%线速转发。吞吐量指交换机在不丢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bit/s)。 存储转发平均时延:小于10μs。存储转发平均时延指对于存储转发设备,从输入数据包最后一个比特 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输出端口上输出该数据包的第一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 帧丢失率:为0。帧丢失率指由于资源不足,交换机应转发但未转发的帧所占的百分比。 时间敏感TSN特性:包括IEEE802.1AS精确时钟同步,IEEE802.1Qbv时间增强垫付、IEEE802.1Qbu/br帧 抢占、IEEE802.1Qcc配置管理、IEEE802.1CB冗余。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全系列自研国产化方案安全可控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核心产品均由公司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实现了从芯片、软件研发到硬件生产制造 全自主可控,形成了工业网络、工业控制、AUTBUS总线协议,工业操作系统等工业互联网“根技术”体系, 凭借全栈自研的优势,在自主可控方面,能打造全国产化方案,从而降低技术引进带来的风险。在市场开发 方面,公司可根据市场变化加速产品的创新与迭代,面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迅速响应,提供一揽子服务和 定制化解决方案,构建公司差异化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能够降低外 购软件带来的成本支出,并随着应用规模增长摊低软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性价比。报告期内,公司基于产 品底层技术能力,不断推动业务创新和效益提升。 2、工业操作系统广泛构建生态覆盖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 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与恩智浦、英特尔、高通三家国际芯片巨头签署战略合 作协议并覆盖国内主流芯片的工业操作系统。公司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广泛构建生态,经过20多 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建立全球300多家软硬件伙伴,其中有100多个重点装备应用,覆盖了具身机器人、半 导体、数控机床、能源电力、航天航空、船舶车辆、轨道交通、核电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广泛 支持全球和国产化CPU/GPU/NPU芯片生态,支持包括X86、ARM、PowerPC、RiscV、MIPS、Loongarch体系架构 ;通过强大的兼容性,吸引更多产业链伙伴和开发者加入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国产工业操作系统的应用拓展 。 3、全方位服务和保障打造工业级产品品质 公司始终将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作为核心追求,拥有20年以上服务于电力、轨交等对安全等级要求较为 严苛客户的丰富经验。以电力行业为例,由于该行业特殊性,其对工业网络通信的要求较高,须确保通信设 备具备高品质、抗雷击、防潮、防电磁能力,同时要求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公司累 计出货设备485万台,其中电力行业累计发货超过160万台。公司从2015年以来连续10年获得IRIS(国际铁路 行业标准)认证,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具有持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品工业级可靠设计,MTBF(平均无故 障时间)超10万小时,适应矿山、管廊等长期埋地部署场景。例如,公司为轨交青藏高原项目交付的设备在 高寒高海拔上已稳定运行长达15年;在陕西某矿井项目中,公司的防爆型交换机在瓦斯环境下稳定运行5年 无故障,支持井下视频监控与设备远程控制;在京张高铁项目中部署的东土EN50155交换机,在-30℃低温及 高频震动中保障车载CCTV系统实时回传。工业级的产品品质保障和持续服务为公司带来较强的客户黏性和持 续稳定的客户合作关系。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