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355 蒙草生态 更新日期:2025-04-2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蒙草进行节约型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工程设计施工与苗木培育。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行业) 20.98亿 97.77 5.05亿 97.65 24.06
农业种植与销售(行业) 3035.17万 1.41 797.42万 1.54 26.27
其他(行业) 1751.84万 0.82 414.53万 0.80 23.66
─────────────────────────────────────────────────
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产品) 20.87亿 97.29 5.00亿 96.77 23.96
草种及乡土植物销售(产品) 3035.17万 1.41 797.42万 1.54 26.27
其他(产品) 1833.17万 0.85 463.80万 0.90 25.30
设计(产品) 940.94万 0.44 409.95万 0.79 43.57
─────────────────────────────────────────────────
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地区) 17.79亿 82.90 4.24亿 82.08 23.85
内蒙古自治区区外(地区) 3.67亿 17.10 9260.89万 17.92 25.25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1.46亿 100.00 5.17亿 100.00 24.0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行业) 6.61亿 95.82 1.92亿 96.01 29.07
其他(补充)(行业) 2290.80万 3.32 420.88万 2.10 18.37
其他业务(行业) 590.22万 0.86 376.63万 1.88 63.81
─────────────────────────────────────────────────
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产品) 6.57亿 95.32 1.91亿 95.32 29.01
草种及乡土植物销售(产品) 2016.23万 2.92 457.93万 2.29 22.71
其他(产品) 886.10万 1.29 330.32万 1.65 37.28
工程设计(产品) 322.89万 0.47 148.18万 0.74 45.89
─────────────────────────────────────────────────
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地区) 5.34亿 77.49 1.64亿 82.11 30.75
内蒙古自治区区外(地区) 1.55亿 22.51 3578.11万 17.89 23.05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6.90亿 100.00 2.00亿 100.00 29.0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行业) 18.62亿 98.32 5.01亿 97.33 26.90
其他收入(行业) 2034.94万 1.07 961.59万 1.87 47.25
农业种植与销售(行业) 1146.41万 0.61 411.14万 0.80 35.86
─────────────────────────────────────────────────
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产品) 18.50亿 97.66 4.94亿 95.91 26.69
其他(产品) 2485.48万 1.31 1189.34万 2.31 47.85
草种及乡土植物销售(产品) 1146.41万 0.61 411.14万 0.80 35.86
工程设计(产品) 796.28万 0.42 502.69万 0.98 63.13
─────────────────────────────────────────────────
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地区) 15.37亿 81.12 4.43亿 86.07 28.84
内蒙古自治区区外(地区) 3.58亿 18.88 7171.55万 13.93 20.05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8.94亿 100.00 4.89亿 95.00 25.8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行业) 6.95亿 98.38 2.63亿 97.94 37.78
其他(补充)(行业) 1145.76万 1.62 553.63万 2.06 48.32
─────────────────────────────────────────────────
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产品) 6.91亿 97.78 2.60亿 96.91 37.61
其他(产品) 935.43万 1.32 --- --- ---
工程设计(产品) 323.38万 0.46 --- --- ---
草种及乡土植物销售(产品) 310.47万 0.44 --- --- ---
─────────────────────────────────────────────────
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地区) 6.36亿 89.94 2.61亿 97.29 41.05
内蒙古自治区区外(地区) 7111.23万 10.06 726.41万 2.71 10.21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7.07亿 100.00 2.68亿 100.00 37.9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3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7795.22│ 8.29│
│第二名 │ 12610.90│ 5.88│
│第三名 │ 10159.84│ 4.74│
│第四名 │ 9372.46│ 4.37│
│第五名 │ 8713.98│ 4.06│
│合计 │ 58652.40│ 27.3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612.26│ 2.94│
│第二名 │ 4419.14│ 2.82│
│第三名 │ 4080.93│ 2.60│
│第四名 │ 4056.08│ 2.58│
│第五名 │ 2921.30│ 1.86│
│合计 │ 20089.71│ 12.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以草种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国家“三北”工程战略布局,开展草原生态修复、荒漠化
治理、矿山修复、盐碱地改良等生态修复业务;持续推进草种“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草种
、饲草繁育及应用推广。实现了草种业、生态修复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草种业、草产业
草种是草原生态修复、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我国草原面积近40亿亩,占国土面积27.6%
,超过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沙化、盐碱化问题严重。通过选育耐旱、耐盐碱优质草种,结
合人工种草和退化草地治理,可有效恢复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断沙尘暴源区扩张。我国适合天然草
原生态修复的草品种少,供给不足是制约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卡点。
同样,优质草种短缺也是影响畜牧业稳健发展的痛点问题。我国优质草种、饲草进口依赖程度高,其中
紫花苜蓿用种、优质草坪用种主要依靠进口。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平均年进口草种7.62万吨,饲
草160.42万吨。2024年进口草种7万吨,进口饲草132.43万吨(其中优质苜蓿干草进口量占需求量的40%以上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11月发布《2025年度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指出“随着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
发展意的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三北’工程、国土绿化等生态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各类草种的需
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草种需求约16-18万吨,其中饲草需求约7-8万吨,天然草原修复和“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草种需求约5-6万吨,城乡绿地、道路护坡等绿化用生态草种需求约2-3万吨,矿
山、滨海滩涂等其他困难立地修复草种需求约0.5-1万吨。2024年我国草种产量1.92万吨,2025年预计产量3
万吨。草种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草种业和草产业,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转型的多重战略需求,也是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四五”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
保障。2024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
见》,指出近年来国产草种生产供给能力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满足草原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和城乡绿
化的用种需要,要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培育、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扎实
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35亿亩,产量达到1.3亿
吨,牛羊优质饲草需求保障率达到85%,力争到2030年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为此要重点强化草种生产推
广工作,积极扶持草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强化草种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
用。构建“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草种业发展体系,促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草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支柱性产业,2025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自然资源厅、农牧厅发布《关于推
动人工种草和草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草种、饲草用地规模、提高生产质效等措施,切实保
障自治区草链、奶链、肉链等产业链健康发展。这是内蒙古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农畜
产品基地的又一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陆续落地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草种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司在二十多年的
时间里,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专注于草种科技研究,建立了草种“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形成了突出的
竞争优势。在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的背景下,将对公司草种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公司种业科技在国家
战略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二)生态修复产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布署。2023年6月,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做出重要指示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
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并做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大决策。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聚焦影响北京等重点地区的沙源地及传输路径,持续推进‘三北’工程
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到2035年,全国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在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政策
的推动下,“三北”工程在祖国北疆全面展开。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
国家林草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编制的《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4—
2030年)》2024年底通过专家论证会。该规划与《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三北”工程六
期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
局方案》等规划措施相衔接,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促进防沙治沙和光伏建设融
合发展,构筑东起内蒙古中部西至新疆“点、线、面”相结合的光伏治沙长城。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源
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是全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
。2024年,内蒙古全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2442万亩,占全国总量的45.8%,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954
万亩,居全国第一,其中通过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2025年2月,内蒙古自
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年计划完成生态建设任务5780万亩,林草产业产值突
破1100亿元。
政策导向是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三北”工程纳入“两重”
范围,“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共投入超长期国债和中央财政资金32
0亿元。内蒙古筹资112亿元用于防沙治沙基金地方配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24年分三次提前下达
2025年超长期国债资金和中央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2024年关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1121亿元,近五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公司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从事生态修复业务
的上市公司,将极大的受益于生态修复行业的历史发展机遇。
(三)草原碳汇领域
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国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原总碳储量
约300-400亿吨,是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库。中国碳市场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CCER机制是
全国碳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机制。随着高排放行业持续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CCER需求将稳步提升。当
前草原碳汇方法学正在完善推进之中,随着草原碳汇标准体系、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草原碳汇纳入CCER
交易,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当前积极参与草原碳汇标准体系建设,培养草原碳汇管理专业团队,开发、储备
草原碳汇项目,在草原碳汇领域公司具有区域和先发优势。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20多年来,专注于草种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建立起草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公司草
种业专利数量按企业主体位居全球第四,是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中心运营主体。依托草种科技,形成了
“乡土种源保障+生态大数据导航”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积累了完备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技术体系,可
为草原、荒漠、矿山、废弃地治理、沿黄流域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及绿地建植给出因地制宜的生态解决方案
,累计修复国土面积近3300万亩。在草种和生态修复领域,公司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
企业。近年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甘肃省
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中国红十字会
人道勋章”“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4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国家标准《品牌价值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GB/T291
88-2022),基于Asiabrand品牌评价法评价,蒙草品牌价值为158.66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以草种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构建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推广、生态技术输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服务体系。依托全国布局的草种良繁基地,为“三北”工程、退化草原修复、沙地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提供
适配种源保障,重点参与防沙治沙与风光电一体化协同生态治理工程,助力国家“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全面
实施。
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所从事的草种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产业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国家政策支
持是行业发展和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
强业务拓展、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降本增效,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专注草种科技创新,建立草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1、种质资源是优质种源保障的基础。公司历时20余年,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
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在北方重要典型生态区建有荒漠区沙生、盐生植物种业研究院、
黄灌区耐盐碱植物种业研究院、耐冷寒植物种业研究院、草原生态种业研究院等18个专业研究院,采集驯化
耐旱、耐风沙、抗逆性强的植物种质资源,构建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保护体系。目前收存植物
种质资源2300余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样本1
65万份。
2、拥有多个应用广泛、商业价值突出的草品种权。
依托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关键基因挖掘、
高效基因编辑与遗传转化体系等技术瓶颈,形成优质草种选育技术体系。选育295种乡土植物,拥有105个自
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的草品种,获7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选育与转化的16个苜蓿品种已覆盖国内主要苜蓿
种植区域。25个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巴尔虎羊草、蒙农杂
种冰草、哈素海野大麦等优质乡土草种,抗逆性强、种子产量高、覆盖度大,成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中
坚力量。
3、良繁基地建设,保障生态修复、饲草有种可用。
公司有良种繁育、饲草及采种基地28万亩,制种车间33万m2。依据全国不同区域气候和用种需求建设草
种繁育基地21个,其中内蒙古、甘肃、新疆等良种繁育基地19个,海南、云南南繁育种基地2个。配套2个种
子加工车间、1个快繁育苗车间,年产种子约3000吨,种苗3-4亿株。
呼伦贝尔良种繁育基地锡林郭勒良种繁育基地
(二)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承接重大专项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
公司拥有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国家林业草原北方抗旱耐寒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测试站、内蒙古
草种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等30个国
家、省(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当前联合8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20
24年末,公司承担科研项目9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1个,省级项目58个。“国内首款低成本、高通量苜蓿液
相芯片;升级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创制抗除草剂、低残留紫花苜蓿新种质;建立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将苜蓿育种周期缩短4-5年”三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知识产权成果行业领先。
公司草业专利在全球草种业创新主体企业排名第四。2023年,公司入选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榜单。
“混合草走路草坪及其建造方法”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最高奖金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最佳发明奖”。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923项,授权专利545项,公司累计编制标准530项
,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
2023年8月,公司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24年7月,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运营
平台正式启动,平台汇聚全球超1.91亿件专利、2410万篇文献数据,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管理
,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运营服务,推进草产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助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化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一地一方”精准生态修复。
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地采集区域内水、土、气、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样本,通过检化验和数据分析,判断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历史演变规律、实时动态监测等。定
位任一经纬度,即可查询该点位的生态本底数据信息,为区域生态做体检,实现生态信息数字化,解决生态修
复、草畜平衡、特色农产品领域的选种、用种难题,“一地一方”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可持续精准生态修复。
(五)创新种子产品,保障生态治理高效精准。
公司依托生态产业大数据,“一地一方”定制化配置乔灌草+保水因子+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混合的“种
子包、种子绳、种子杯/块”产品,解决市场各类生态用种需求。各类型种子产品在敕勒川草原、毛乌素沙
地、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中广泛应用,助力生态治理高效精准。
(六)智能机械装备助力生态修复提质、降本、增效。
通过自研、改造、引进等多种方式,创新打造荒漠化治理智能机械装备体系,拥有踏勘、动力、耕整、
播种、养护、数字化监管等机械设备1270余台,实现全流程自有机械化作业。广泛应用于科尔沁沙地、浑善
达克沙地治理、东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乌拉盖退化草原修复。自主研发的DCT草原免耕补播机,可连续作
业200-400亩,仿地性能强,允许土地落差达60厘米。保证种子具有良好的着床效果,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
。
(七)行业领先的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体系
公司统筹光伏项目与生态保护,实施草光、林光互补的新能源治沙模式,为大面积沙化草原修复和荒漠
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持。2023年,公司“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创建与理论创新及修复模式示范推广”获
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4年,公司“优质抗逆饲草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2024年,公司“暖温性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修复及生产力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
步二等奖。
(八)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多个生态修复项目获业内重要奖项。
在多年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公司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团队。近年来公司多个项目获得业内重要
奖项,敕勒川生态谷沿线生态提升工程项目获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园林景观设计项目
一等奖;小草公园项目获缪斯设计奖(MUSEDesignAwards)2022年度公园&户外景观设计单元银奖;呼和塔
拉草原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乌海市甘德尔河二期景观设计方案、新巴尔虎右旗阿镇(镇区)水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项目获艾景奖;八拜湖郊野公园大黑河周边服务设施提升工程获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质工程奖;科
右前旗科尔沁塔拉城中草原建设项目获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杯”示范工程。
(九)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
企业,近年荣获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称号。
2024年,公司成功举办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草种业新质生产力,全面参与国家“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公
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公司深耕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多年,在乡土种源保障、智能机械装备、创新防沙治沙产品和荒漠化
治理集成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国家全面推进“三北”工程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期,积极承担责任,全面
参与“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公司承担了“苏尼特右旗风沙路径阻隔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新
巴尔虎右旗20万亩羊草种植项目”“乌拉特前旗黄河灌区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扎鲁特
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综合治理工程异地治沙项目”“中国大唐黄河‘几字弯’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
示范工程”等64个生态治理项目。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盐碱化程度高,风沙严重,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植被存活率低、维护成
本高、可持续性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耐瘠薄、耐盐碱、节水、抗旱、抗风等抗逆性优良的植物于生态
修复中。公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引种驯化、大规模繁育方面处于前沿,依托种质资
源优势,形成“特色种业+大数据”核心竞争壁垒,在西北地区生态治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
030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
2021-2030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实施,生态修复业
务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将极大受益于“三北”工程生态修复增量市场。
(二)持续推进草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利用,2024年收集野生种子3052份,粮饲兼用农作物
种子1895份,野生植物标本9165份;验收、鉴定野生种子2245份,农作物种子1362份;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出
库3119份,共享标本484份,正在构建种质资源DNA条形码数据库。正式揭牌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土壤普查样
品库,已完成全区50%样品入库。二是大力推进新品种培育转化推广。截至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
使用权草品种105个,其中自有草品种65个,转化品种40个。2024年审定认定草品种31个,包括苜蓿新品种5
个、燕麦新品种4个、羊草新品种3个、冰草新品种1个。三是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公司拥有良种繁育、
饲草基地及采种基地28万亩,依据全国不同区域气候和用种需求建设草种繁育基地21个,其中内蒙古、甘肃
、新疆等地区良种繁育基地19个,海南、云南南繁育种基地2个。四是在全国11个重点牧区布局生态修复“
种子包”试验研究,研发“生态种子包”16种,建立示范区2000亩,经测试,使用种子包产品综合植被盖度
提高10%,草地生产力提高15%。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开展“光伏+生态治理”技术模式研发
应用,集成“光伏+种养”技术模式10项。
(三)推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联合全国8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
企业,在“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共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心聚焦草生物育种、
优质饲草生产与高效利用、草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智能装备创新与应用四大关键领域,重点攻克亟需
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草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保障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苜蓿新品种选育及制繁种关键技术研发、饲用燕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高产优
质乡土草品种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研发、优质饲草生产与种子收获加工机械研发、‘三化’草原修复、防沙
治沙技术、草地水资源高效利用、牧草品种选育、牧草种子生产技术、饲草高产高效利用”等科研项目攻关
。科研项目进展顺利。
(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024年公司申请专利192项,成功递交PCT国际专利申请3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量923项,
授权专利545项,涵盖草种培育、种植技术、生态修复等多个关键领域。
2024年,公司完成《草地固碳增汇标准体系》制定。该标准是国内草地碳汇发布的首个标准体系,共发
布12项地方标准,建立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草原碳汇标准体系,为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公
司还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和浑善达克防沙治沙标准体系》《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内蒙古农牧业重
点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三个标准体系的建设。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编制标准530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
业标准5项。2024年公司完成12个商标续展,目前有效商标442个,为蒙草品牌塑造与市场识别提供有力支撑
。
(五)运营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化解民营企业债务的利好政策措施,多方施策保障存量项目及时回款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15.78亿元,现金流持续好转。完成8亿元优先股回购,降低财务费用支出
。同时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法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价‘8连A’企业”
“2023年度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税收贡献百强”“蓝鲸50·全球大企业开放式创新50强”,获“中国红十字
会奉献奖”。这些荣誉和称号是对公司专注主业、规范运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
●未来展望:
公司将按照国家战略指引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草种业、生态修复新质生产力,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蒙草力量。
(一)内蒙古自治区是“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的主战场,当前“三北”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中,公司将依
托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水平、大型复杂修复项目的承接能力,良好的“蒙草”品牌形象,
积极开拓新业务,从乡土种源保障、机械装备提质增效、创新产品应用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推广全面助力“
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实施。
(二)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种业发展。依托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创建契机,整合行业优势资
源,开展草种质资源保护、优质草品种培育、制约草种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攻关,致力于提高优质饲草国产
化率,创新乡土草生态修复中国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打造草种、草业第二增长曲线。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