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三联虹普(30038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384 三联虹普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合成纤维及其原材料行业提供工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产品) 4.38亿 68.30 1.92亿 70.00 43.71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1.76亿 27.46 7047.63万 25.75 39.99 产品)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 2271.58万 3.54 901.23万 3.29 39.67 其他业务(产品) 445.40万 0.69 163.23万 0.60 36.65 ───────────────────────────────────────────────── 境内(地区) 5.12亿 79.71 2.29亿 83.56 44.72 境外(地区) 1.30亿 20.29 4499.01万 16.44 34.5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行业) 7.92亿 63.38 3.27亿 65.99 41.32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3.84亿 30.75 1.23亿 24.71 31.89 行业)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行业) 5982.44万 4.79 3751.94万 7.56 62.72 其他业务(行业) 1358.95万 1.09 863.71万 1.74 63.56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产品) 7.92亿 63.38 3.27亿 65.99 41.32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3.84亿 30.75 1.23亿 24.71 31.89 产品)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 5982.44万 4.79 3751.94万 7.56 62.72 其他业务(产品) 1358.95万 1.09 863.71万 1.74 63.56 ───────────────────────────────────────────────── 华东(地区) 6.88亿 55.06 2.98亿 60.05 43.29 境外(地区) 4.22亿 33.74 1.33亿 26.74 31.45 华北(地区) 9537.40万 7.63 --- --- --- 其他(地区) 4464.90万 3.57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产品) 3.73亿 59.46 1.54亿 63.56 41.38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2.17亿 34.63 6113.70万 25.16 28.13 产品) 工业AI应用集成解决方案(产品) 3060.39万 4.88 2282.93万 9.40 74.60 其他业务(产品) 653.89万 1.04 456.24万 1.88 69.77 ───────────────────────────────────────────────── 境内(地区) 3.67亿 58.51 --- --- --- 境外(地区) 2.60亿 41.49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行业) 6.66亿 62.81 2.29亿 57.22 34.38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2.98亿 28.15 1.16亿 28.94 38.79 行业)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行业) 7954.98万 7.50 4331.84万 10.83 54.45 其他业务(行业) 1622.58万 1.53 1202.32万 3.01 74.10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产品) 6.66亿 62.81 2.29亿 57.22 34.38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2.98亿 28.15 1.16亿 28.94 38.79 产品)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 7954.98万 7.50 4331.84万 10.83 54.45 其他业务(产品) 1622.58万 1.53 1202.32万 3.01 74.10 ───────────────────────────────────────────────── 华东(地区) 6.07亿 57.27 2.41亿 60.16 39.63 境外(地区) 3.23亿 30.50 1.01亿 25.32 31.32 其他(地区) 6887.78万 6.50 --- --- --- 华北(地区) 6067.83万 5.7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1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7910.41│ 14.33│ │第二名 │ 16132.05│ 12.90│ │第三名 │ 11950.90│ 9.56│ │第四名 │ 11599.96│ 9.28│ │第五名 │ 7575.93│ 6.06│ │合计 │ 65169.25│ 52.1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514.54│ 5.24│ │第二名 │ 2268.34│ 3.38│ │第三名 │ 2241.17│ 3.34│ │第四名 │ 2050.38│ 3.06│ │第五名 │ 1877.03│ 2.80│ │合计 │ 11951.46│ 17.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合物成套生产工艺技术提供商,拥有完善的自主基础、共性技术体系及工程化成果 转化实力,为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系统集成服务。公司聚焦前瞻性高分子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 化纤、工程塑料、膜等领域),长期致力于以工程化为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将国内外的合成 材料、新材料实验室技术或中试技术,系统转化为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积极发挥科技创 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参与并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聚酰胺6/66(PA6/66、尼龙6/66、锦纶6/66)、功能性聚酯(vPET)、聚碳酸酯(PC)、聚对苯 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合成材料行业,以及在再生聚酯(rPET)原级循环、再生尼龙6(rPA6)和生物基 化学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Lyocell)等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工艺及 装备技术并积累了大量工程实例,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上述行业头部生产企业提供从方案咨询、研发 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管理、集成应用到运营管理于一体,涵盖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一站式“交钥匙”系 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先于行业整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 计算模式有机融入核心装备及产线控制系统,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公 司搭建的边缘计算安全领域测试床,荣获“工业互联网明星测试床”,帮助客户构建安全领先的基础业务平 台,让客户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数据,加速数字化转型。 公司获得包括国内外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共计29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 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产业创新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先进功能纤 维创新中心发起单位,国家合成纤维新材料技术服务基地,并被认定为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 1、居民消费模式转变催动户外运动领域民用锦纶纤维需求增长 聚酰胺材料(PA,尼龙,纤维产品又称锦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磨性和自润 滑性,且易加工等优点,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电子电气、信息、动力工具、纺 织等领域,在“十二五”期间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原材 料”。工信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 增加聚酰胺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产品”列入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的方 向之一。 我国尼龙6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尼龙6在锦纶纤维的消费占比最大,约为83%。2017-2023年,我 国尼龙6行业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尼龙6切片表观消费量由294万吨增长至46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7.75 %。从消费需求端看,户外用品需求增加推动锦纶6纤维需求增长。锦纶6本身具备的重量轻、易染色、高弹 性及耐磨损、抗撕裂、耐水性等特点,使锦纶6在户外运动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冲锋衣、滑雪服 、运动服、防寒服、运动内衣、速干衣、户外帐篷、睡袋、登山包及户外折叠桌椅等,多场景使用需求提升 并逐步融入到居民日常搭配当中,锦纶运动服饰的未来增速非常可观、市场广阔。2023年我国户外用品营收 规模达到2115.5亿元,同比增长7.31%。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人们对服饰的舒适、轻便要 求更高,户外用品的增长将带动锦纶纤维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尼龙6作为性价比较高的锦纶品种将充分受益 。尼龙6上游主要原材料己内酰胺(CPL)的大规模国产化开始于2012年。根据统计数据,国内己内酰胺产量 从2010年的49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54万吨。按照海关总署数据进行测算,己内酰胺的放量致使其价格从201 1年10月的高点2.86万元/吨持续下降至2024年7月1.2-1.3万元/吨的水平,价格下降带动己内酰胺表观消费 量从2010年的112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60万吨。从目前投产预期来看,2023-2024年己内酰胺计划新增产能1 14万吨。随着新建及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产能的释放,己内酰胺历史价格整体将继续下行,同时尼龙6头 部企业纷纷开启的己内酰胺/尼龙6切片/锦纶6纺丝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己内酰胺装置投资经济性 快速提升,激发了产业链上下游新一轮技术进步。综合来看,依靠原料自给、一体化配套、规模效应和工艺 革新,己内酰胺边际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相应价格降低也将传导至中游的尼龙6切片,极大的增强锦 纶6在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激发终端应用领域的拓展。 我国尼龙66材料的主要下游消费领域为工业丝及工程塑料,工业丝主要用于帘子布、气囊布等领域,工 程塑料主要用于汽车、电器、机械、扎带等领域。因尼龙66有较高的熔点,与尼龙6相比被更广泛应用于需 要有抗冲击性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2023年全球己二腈的产能为24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英威达、奥升德 、巴斯夫和旭化成四家企业手中,我国天辰齐翔及华峰集团也有产能投放,但实际出货较少,导致我国尼龙 66领域长期受制于己二腈的垄断产能一直没有得到释放,其中锦纶66民用丝产品因相较于竞品锦纶6价格较 高,而且生产难度大、良品率低,国内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化纤行业较为发达,近年来我国化纤产品产量一 直占据全世界产量70%左右,而我国锦纶66产能只占据全球18.6%,国内尼龙66在锦纶纤维的消费占比也仅为 13%。而锦纶66手感更为柔软亲肤,纤维透气性、耐磨性,温度、日照等适应性相比于锦纶6都更好,随着大 众越来越认识到锦纶66纤维优越性,锦纶66在瑜伽服、家居服、户外运动等服装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同时 大众对于时尚轻运动愈来愈重视,消费者对于舒适体验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国内外市场规模将不断上升。20 20年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己二腈国产化技术突破,伴随着国产化己二腈项目的落地,供给充足并且较低价 格的原材料供给将促进己二腈产能增长,国内锦纶66行业潜力较大。 2、推进塑料原级循环利用,化学法循环时机已经成熟 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 、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加速循环经济发展布局。终结塑料污染,创建循环经济已 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各国正在就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进行谈判。2022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 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175个国家的首脑、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批准了一项历史性决议,旨在终结塑 料污染,并在2024年底前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这份文书将以覆盖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方针为 基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塑料污 染治理力度。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7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 鼓励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 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为路径,覆盖生 产生活各领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 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低碳根基,助力全面建设美丽中国。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 会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 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 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由美国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名为《全球2026年再生塑料预测——按照品种(PET、PE 、PP、PVC、PS)、来源(瓶子、薄膜、纤维、泡沫)、用途(包装、纺织、建筑和建筑、汽车、电气和电 子)和地区分类》的报告可知,聚酯(PET)塑料瓶将是最大、增长最快的再生塑料来源。由于消费后PET瓶 具有很高的回收再生可行性,也能够很好地收集和分选,因此消费后瓶子将是最常见的回收塑料,PET是世 界上产量最大的再生塑料,并将继续成为需求量最大的再生塑料。近年来,食品级rPET在欧盟、美国和日本 已被广泛接受,食品级rPET需求大幅增加,有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增长将是当下的10-1 5倍。欧盟《关于减少某些对环境影响的塑料制品的指令》中明确要求以PET为主要成分的饮料容器中再生塑 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不少于25%,到2030年不少于30%,未来对于食品级rPET的需求将不断上升,预期欧盟 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88.8万吨/年,同等标准下,全球远期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920万吨/年 。亚洲大部分地区,食品接触材料使用再生塑料都受到严格限制,不过近年来整个亚洲对于食品接触再生塑 料的接受度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国“十三五”期间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已经超过6000万吨,其中PET是国内 废塑料回收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比28%。事实上,亚洲大多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PET塑料瓶回收率很高,如中 国和印度的回收率均超过了80%。从回收价值链来看,PET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饮料包装材料,拥有较高的强 度和弹性;由于回收方便、回收价格高,亦是全球回收情况最佳的塑料品类。在下端再生利用方面,历史上 废PET材料主要用于降级生产再生PET纤维,而纤维作为混合材料无法再次使用。研究发现,以欧洲主导的领 先的PET瓶回收技术是闭环回收、即瓶对瓶回收。而中国塑料回收企业普遍采用的PET瓶回收技术是开环回收 ,即瓶对纤维制品。开环回收被认为是降级循环,因为PET的价值和质量均会随着回收过程持续下降。在能 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率方面,闭环回收的性能均优于开环回收。如果采取闭环回收技术,PET 在最终报废处理前可以平均回收5次,而使用开环回收只能回收1次。因此,闭环回收大大延长了PET材料的 使用寿命。目前,随着我国PET瓶回收技术的发展,闭环回收将成为未来中国PET瓶回收的主流技术。2021年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再次提出《“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及“鼓励塑料废弃物 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以期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 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牵头举办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安全性技术会议”,表明了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高 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2024年,由全国工商联作为团体提 交的《关于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提案》中呼吁加快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政策法规标准,并建议我国 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预见,中国的塑料原级循环,特别是食品级原级循环,时机成熟,有关部门已经 开展相关工作。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成功建设了食品级rPET生产线,受限于尚无明确规定再生塑料 可以用于食品接触的法规,上述企业的最终产品都用于出口。相信中国对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逐步认可,将 会使我国成为全球塑料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国,给全球rPET市场带来巨大影响。 另外,除食品级循环利用,塑料原级循环的重点技术发展路径还包括化学回收技术,如废旧纺织品化学 法高质化循环再生。化学法能够延长塑料的生命周期,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避免资源的浪费,将废塑料 解聚后再聚合,完成等同用途的资源再生,同时降低生产能耗,避免资源浪费。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 究基本与国外同步,加快化学法技术研发创新有利于抢占碳中和技术竞争的高地和占据有利国际地位,促进 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废塑料化学回收更有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等难以回收的废物的循环再生。我国是全球第 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 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是有效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 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 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将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 产量将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 都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将达到30%,废 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再生纤维是指从废弃物或生物质中提取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处理 后制成的纤维。这种纤维具有可再生、环保的特点,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材料。再生纤维的应用 范围广泛,在纺织服装领域,再生纤维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衣物、家居纺织品、鞋帽等。为推动废旧纺织品高 值化利用,再生纤维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坚和产业化发展,主要包括突破涤纶、锦纶化学法再生技术规模化、 低成本生产技术,将成为化纤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课题,也是新商机。其中,再生尼龙的性能优异,回收 价值更大。公司相信,受益于政策因素、油价水平、消费者环保偏好、技术成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塑 料循环利用行业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3、推广生物基化学纤维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纤维 推动材料革新是中国化纤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化纤行业正处在科技创新、转型升 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绿色制造可以摆脱对石化资源这种不可再生原料 的依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绿色生活,从纤维开始”的消费理念不断推进,绿色纤维成为行业高质 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化纤行业从2016年就推出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覆盖再生聚酯、Lyoc 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其中,Lyocell纤维作为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型纤维素 纤维,被誉为人造纤维“皇冠上的明珠”,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重点发展方向。由于莱赛尔纤 维生产工艺装备先进、绿色环保、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纺织行业“ 十四五”绿色发展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中被列入重点专项,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绿色纤维(包括生物基、循环再利用和原液 着色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的发展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关于 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的发展目标。作为新一代绿色纤维, 莱赛尔纤维具有环保可降解、产品风格鲜明的特点,给予了纺织品全新的活力,其供应稳定,市场增长前景 广阔,符合当下纺织产业链对绿色纤维的期待。莱赛尔纤维将成为纺织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 展的重要支撑。 4、推进化纤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水平 2023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已经 成为引领我国经济体系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时期,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按照数字 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化纤 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有待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 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化纤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不断进化,化纤头部企业智能化装备应用初步实现“机器换人”,过程控制 和制造执行实现“智能化联动”,内外系统协同联动实现数据“精准化传输”,智能仓储系统实现“无人化 作业”,在线检测监测实现“精益化管理”等等,这些均有效支撑企业向上拓展产业链、横向打通供应与物 流链,向下延伸金融与服务链,助力塑造化纤产业集群新模式,而正由于化纤行业具有集中度非常高的特殊 性,在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方面拥有先天优势,也将为行业拓展存量市场智能化 升级改造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二)公司所属行业特点及市场地位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新的困难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 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随着扩大内需各 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国内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扩 大内需战略放在首位任务,是党中央从当前和长远考虑的战略之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进一步反哺成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之源,从而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公司秉承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实现路径,不断谋求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竞争 优势,抢抓扩大内需的市场机遇,顺应数字化大势,聚焦新材料技术主业,苦练内功,坚持“专精特新”发 展道路。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公司继续发挥综合服务能力和特色技术优势,深入开展“绿色 化、工业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全方位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拓市创效、技术创新、从严管理、等重点工作,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成为新材料及再生材料领域国际水平 的技术先导型工程服务平台型公司。 1、公司是国际先进的尼龙6/66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原料技术突破促民用领域规模不断提升 公司在尼龙6/66材料聚合和纺丝领域的技术、品牌和渠道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基于二十余年的行 业积累,公司取得了以基础工艺研究与高质量装备开发深度融合的系列化成套关键技术,并在行业内被广泛 验证。公司成功承接多期尼龙6/66聚合或纺丝项目,装置验收通过率100%,工艺技术稳定性强,产品指标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良的工程业绩树立了公司领先的行业品牌。公司主营业务尼龙6工程技术服务覆盖了尼 龙6全产业链,在国内高品质尼龙6聚合和纺丝技术服务领域占绝对优势地位。公司贯彻国家制定的制造业高 质量发展战略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持续在尼龙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等前沿领域方向投入研发,并 取得连续的锦纶6/66纺丝-SSP工艺路线、煤制化纤原料工艺路线、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锦纶化学法再生) 工艺路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业务新突破。整体而言,尽管我国尼龙6表观消费量已经达到460万吨,但尼 龙6切片高端化率不足、高性能差异化品种不足的特点仍然存在,致使行业自发存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革新动力。从聚合来看,受制于生产技术年代、设备先进性、原材料质量等因素,我国尼龙6切片 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大。从产业上下游来看,锦纶6纤维仍是尼龙6切片 最大的应用领域。公司长期从事成纤聚合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凭借自主研发体系不断引领尼龙6/ 66纺丝级聚合切片及高品质民用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公司成功促成了行业领先企业如台华新材、华鼎股份 等客户的聚合和纺丝生产技术的进步,成功实现各种高强、细旦、多孔、异形等差别化尼龙6纤维的国产替 代,产品差别化率也逐年提升。 公司为顺应客户对项目全过程综合一体化服务的需求,更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创造 更大的营业收入,公司基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范围的价值链分析,立足自身工艺专长,不断向工程项目全 寿命周期前后两端进行纵向延伸。公司突出技术研发导向型的商业模式特点,不仅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 ,而且能主动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服务价值,使客户获得超预期的增值服务,不断提升方案咨询和研发设计阶 段的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创造更高利润率条件的关键。同时为避免单一行业的周期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 注国际市场专业技术领域的动态,通过联合兼并、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在现有核心业务领域的基础 上,逐渐从单一行业横向拓展到其他行业领域,降低经营风险;另外,为避免单一性区域限制和客户的全球 化需求,公司实施了国际化战略。通过上述三种业务拓展方式,公司逐渐演变成为综合性国际工程技术服务 公司,为客户提供世界先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新材料及可再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赢得长 期利益。 2、公司掌握全球领先的固相聚合(SSP)超净技术,中国塑料原级循环前景可期 公司控股子公司瑞士Polymetrix是全球固相聚合(SSP)超净技术引领者,其专有技术聚焦为松散物料 的热态加工提供完整的工艺解决方案。Polymetrix固相缩聚技术与世界广泛适用的连续聚合技术相结合,主 要用于生产原生聚酯(vPET)、再生聚酯(rPET)、尼龙6/66、PBT以及其它聚合物。其中,Polymetrix提 供的食品级SSP工艺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表现在精确与稳定的粘度,低残留量的乙醛,粉尘与低聚物以及瓶 坏注塑所需的优化工艺特性等,此项技术被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命名为Super-Clean超净技术。使用Pol ymetrix超净技术制造高纯度的瓶级vPET粒子转化成世界范围所有主要的饮料品牌商所用的PET瓶,其粒子的 纯度符合所有发达国家与地区食品包装规定,并满足如可口可乐、雀巢、达能等世界级食品饮料企业食品级 包装材料安全要求。1998年4月,Polymetrix(原名布勒、Buhler)超净技术在中国首次应用,成功助仪征 化纤“白斯特”牌瓶级聚酯切片获得国外FDA/EEC质量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这一质量认证的产品 ,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1999年2月,仪征化纤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同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 获得向可口可乐提供原料瓶片资格的企业。2000年12月15日,仪征化纤又通过“百事可乐”认证,也使仪征 化纤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可口可乐”公司及“百事可乐”公司产品双认证的企业。至此开始,Polymetrix成 为推动我国在原生聚酯(vPET)切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提供商。 Polymetrix在再生聚酯(rPET)领域实现超净技术的跨领域复用,推出的“瓶到瓶”再生聚酯解决方案 ,真正实现了聚酯同等级回用的闭环循环,树立了年产万吨级高效再生聚酯回收工厂的国际标准。Polymetr ix是全球首家为食品级再生聚酯生产企业提供从脏瓶子的清洗、挤压、SSP(固相增粘)到生产出干净食品 级瓶子原料,包括设备采购、管理、安装到交付使用的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居国际 领先地位。目前,Polymetrix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共有多个执行中的再生聚酯工厂项目。值得关注 的是,亚洲塑料使用量占全球约50%,Polymetrix在食品级再生聚酯(rPET)亚洲区的业务量逐年增加。公 司持续高度关注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商用机会,已经为多家国内企业成功提供了VACUNITE瓶到瓶再生系统技术 。VACUNITE瓶到瓶技术结合了公司子公司Polymetrix的SSPV-leaN最新专利技术和Erema经典的VACUREMA技术 ,所得颗粒可用于为各种食品和饮料制造100%再生rPET包装。Polymetrix的SSP技术是食品级聚酯包装材料 生产工艺链中的最后一步,更成为提升原生vPET和再生rPET粒子质量的关键环节,用于满足对食品包装更高 质量、安全的要求。 3、公司突破纤维高性能回收关键技术,锦纶化学循环解决方案率先落地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资源循环再生提出积极的引导和目标。例如,《加快推进再生资源意见》明确提出支 持利用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丝等,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各个领域再利用水平。伴随着 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倍受瞩目,很多领域开始将回收材料的使用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及强制 要求。作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原料,化学纤维90%以上为合成纤维,主要以石油资源为原料,降低其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循环再利用水平是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等政策文件明确把发展化纤工业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原则、目标和任务之一,指出要建立与 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国内再生纤维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环保需求快速提升,再生计划进入国际各大时尚品牌战略布局。如今,追求“可持续时尚”日益成为时尚 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品牌来说,“可持续理念”已然不再是“理念”,越来越多奢侈品牌推出环保系列, 一场环保与时尚的革命悄然拉开序幕。全球消费者对服装可持续和环保度的关注极大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 ,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鞋服箱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诉求,也可以彰显个性,顺应简单生活的新潮流。国际 品牌抓住这一市场需求,纷纷制定再生材料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承诺。例如,优衣库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 服装面料可再生,ZARA计划到2025年实现旗下100%产品运用再生材料,耐克/阿迪目标到2025年实现运用可 再生材料产品比例从约60%提升到100%/90%。国际品牌5到10年的环境友好生产计划,以及长期对再生材料和 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关注和要求为再生纤维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显示,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0%,高于航班以及海运行业的 碳排放量总和。根据预测至2030年,服装纺织行业的碳排放量或超石油行业,成为第一大碳排放源;到2050 年,时装产业将消耗超过全球30%的碳预算。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数据,只有不到1%的衣服被回收再 利用,制成新衣服,绝大多数衣服被烧毁或送到垃圾填埋场。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未来“碳中和”服装将成主流。公司看好化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