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三联虹普(30038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384 三联虹普 更新日期:2024-05-08◇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合成纤维及其原材料行业提供工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7.92亿 63.38 3.27亿 65.99 41.32 行业)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 3.84亿 30.75 1.23亿 24.71 31.89 案(行业)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行业) 5982.44万 4.79 3751.94万 7.56 62.72 其他业务(行业) 1358.95万 1.09 863.71万 1.74 63.56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7.92亿 63.38 3.27亿 65.99 41.32 产品)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 3.84亿 30.75 1.23亿 24.71 31.89 案(产品)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 5982.44万 4.79 3751.94万 7.56 62.72 其他业务(产品) 1358.95万 1.09 863.71万 1.74 63.56 ─────────────────────────────────────────────── 华东(地区) 6.88亿 55.06 2.98亿 60.05 43.29 境外(地区) 4.22亿 33.74 1.33亿 26.74 31.45 华北(地区) 9537.40万 7.63 --- --- --- 其他(地区) 4464.90万 3.57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3.73亿 59.46 1.54亿 63.56 41.38 产品)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 2.17亿 34.63 6113.70万 25.16 28.13 案(产品) 工业AI应用集成解决方案(产品) 3060.39万 4.88 2282.93万 9.40 74.60 其他业务(产品) 653.89万 1.04 456.24万 1.88 69.77 ─────────────────────────────────────────────── 境内(地区) 3.67亿 58.51 --- --- --- 境外(地区) 2.60亿 41.49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6.66亿 62.81 2.29亿 57.22 34.38 行业)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 2.98亿 28.15 1.16亿 28.94 38.79 案(行业)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行业) 7954.98万 7.50 4331.84万 10.83 54.45 其他业务(行业) 1622.58万 1.53 1202.32万 3.01 74.10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6.66亿 62.81 2.29亿 57.22 34.38 产品)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 2.98亿 28.15 1.16亿 28.94 38.79 案(产品) 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 7954.98万 7.50 4331.84万 10.83 54.45 其他业务(产品) 1622.58万 1.53 1202.32万 3.01 74.10 ─────────────────────────────────────────────── 华东(地区) 6.07亿 57.27 2.41亿 60.16 39.63 境外(地区) 3.23亿 30.50 1.01亿 25.32 31.32 其他(地区) 6887.78万 6.50 --- --- --- 华北(地区) 6067.83万 5.72 --- --- --- ─────────────────────────────────────────────── 截止日期:2022-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及合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3.59亿 69.94 1.14亿 61.16 31.85 产品) 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工艺解决方 1.27亿 24.67 5054.60万 27.03 39.90 案(产品) 工业AI应用集成解决方案(产品) 1993.60万 3.88 1641.49万 8.78 82.34 其他业务(产品) 771.96万 1.50 --- --- --- ─────────────────────────────────────────────── 国内(地区) 2.91亿 56.72 --- --- --- 国外(地区) 2.22亿 43.28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1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7910.41│ 14.33│ │第二名 │ 16132.05│ 12.90│ │第三名 │ 11950.90│ 9.56│ │第四名 │ 11599.96│ 9.28│ │第五名 │ 7575.93│ 6.06│ │合计 │ 65169.25│ 52.1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514.54│ 5.24│ │第二名 │ 2268.34│ 3.38│ │第三名 │ 2241.17│ 3.34│ │第四名 │ 2050.38│ 3.06│ │第五名 │ 1877.03│ 2.80│ │合计 │ 11951.46│ 17.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3-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合物成套生产工艺技术提供商,拥有完善的自主基础、共性技术体系及工程化成果 转化实力,为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系统集成服务。公司聚焦前瞻性高分子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 化纤、工程塑料、膜等领域),长期致力于以工程化为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将国内外的合成 材料、新材料实验室技术或中试技术,系统转化为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积极发挥科技创 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参与并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聚酰胺6/66(PA6、PA66)、功能性聚酯(vPET)、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 BT)等合成材料行业,以及在再生聚酯(rPET)、再生聚酰胺(rPA)、生物基化学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 、Lyocell)等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工艺及装备技术并积累了大量工程 实例,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上述行业头部生产企业提供从方案咨询、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管理 、集成应用到运营管理于一体,涵盖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先于 行业整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核心装备 及产线控制系统,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加快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公司获得包括国内外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共计26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 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产业创新奖在内的多项奖项,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先进功能纤 维创新中心发起单位,国家合成纤维新材料技术服务基地。 1、聚酰胺6/66产业链扩容,打造“轻量化”消费新场景 聚酰胺材料(PA,尼龙,其纤维应用俗称锦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磨性和自 润滑性,且易加工等优点,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电子电气、信息、动力工具、 纺织等领域,在“十二五”期间就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 原材料”。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对中国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做出了纲领性指导,鼓励各政府部门 将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鼓励各行各业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自主创新和自 主研发,促进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10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中将“聚酰胺纤维、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列 为鼓励类;中国石化联合会于2021年5月印发的《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中将“特种尼龙” 列入“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工信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 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增加聚酰胺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产品”列入实施“三品” 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的其中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聚酰胺材料的主要用途是民用长丝(锦纶6),其产量占比超过了70%,民用长丝在下游的应 用主要是纺织服装领域。当下环保、可持续在各个行业发展中越来越举足轻重,“轻量化”已成为聚酰胺发 展的主旋律之一。①民用方向,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全民运动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 始告别室内,走向户外。飞盘、露营、滑雪、骑行等强度更低、装备及场地要求更低,更具舒适性和娱乐性 的户外活动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轻量化户外时代已经来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 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 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户外运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服装产品的需求,预计 到2023年底,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大关,而户外用品消费者会将77.5%的消费金额投入到 轻量化户外用品的购买上,且未来对轻量化户外用品的消费投入还将持续提高。随着轻量化细分市场开拓与 创新工艺的加持,锦纶产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终端品牌的关注,以性能、科技、功能、环保等多方 面的比较优势成为首选纤维。在锦纶产品开发方面,皮肤衣作为重要品类之一,具有防晒、轻薄、防水、抗 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在户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消费数据来看,防晒用品在轻量化户外用品中的整 体渗透率高达88.9%,防晒帽和防晒服是渗透率最高的两类产品。当前锦纶面料以尼龙6更为常见,但值得注 意的是,尼龙66借其优异的性能在质感、轻量化和色泽鲜艳度上将为行业带来了新变化,并在弹力、强力和 耐磨度上进一步满足了高档运动服装的消费需求。锦纶66受益原料端突破,民用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预计 3年后国内锦纶66服饰零售额将从237亿元增长到812亿元,有望形成较完善和规模化的产业。②工业用方向 ,汽车领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7万辆,同比增长63.2%,尼龙复合材料用量也将提升近20%。 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出,至2035年提升 新能源汽车在产业中的占比超过50%,同时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指明了行业加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对 于轻量化来说,更需要在材料、结构、工艺三大途径的全生命周期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尼龙66凭借优异性能 表现,成为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原材料的良好选择。一方面,“双碳”背景下,对汽车碳排放的削减和油耗量 的减少需要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温度,使其充分燃烧;另一方面,汽车轻量化、“以塑代钢”趋势使得发动机 相关燃料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等金属部件塑料化,传统的通用工程塑料耐热性、耐久性、耐药品性已 达不到要求,双方面因素使得尼龙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用量也将逐步从82kg/辆提升至96kg/辆。未来随着 全球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以及终端用户降低成本的需求,尼龙66在工程塑料市场增长大有潜力。 从供给端看,我国己内酰胺预备产能充足,尼龙6切片原材料价格仍有下降空间。2021年国内己内酰胺 在建/建成产能合计达346万吨,预计至2023年末共可投产286万吨,2025年前全部投产完毕,3至5年内增速 分别达66%/80%。此外,还有110万吨规划等待建设。对此,公司认为未来己内酰胺的价格或将下跌至更低的 平台,从而带动整体尼龙6产品价格仍有下行空间。随着2019年国内炼化一体化产能大量投产,国内芳烃产 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纯苯产能大幅增长。纯苯产量的持续增长为我国己内酰胺产能持续扩张打下原材料基础 ,加之“十三五”期间己内酰胺国产化技术日益成熟,进口依存度持续降低,己内酰胺历史价格整体不断下 行,同时尼龙6头部企业纷纷开启的己内酰胺-PA6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使得己内酰胺装置投资经济性快 速提升,彻底打破了束缚聚酰胺行业发展的原料价格瓶颈,激发了产业链上下游新一轮技术进步。综合来看 ,依靠原料自给、一体化配套、规模效应和工艺革新,己内酰胺边际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相应价格降 低也将传导至下游的PA6切片,极大的增强锦纶6在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激发终端应用领域的拓展。 我国尼龙66材料(PA66)的主要用途是工程塑料和工业丝。从全球供给来看,除中国以外的尼龙66年产 能约为300万吨,其中英威达产能约占70%,其余主要集中在奥升德、索尔维、杜邦、巴斯夫以及旭化成等几 家企业手中。国内尼龙66年产能不足100万吨,除了河南神马等少数企业有配套生产己二胺的装置外,其余 企业均需要外采己二胺才能生产尼龙66。2020年以来,主要受己二腈国产化技术落地预期的驱动,国内尼龙 66产业链迎来跨越式发展机会,国内外企业纷纷公布在中国新建己二腈装置,规划建设产能达到143万吨/年 ,一旦建成投产尼龙66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若考虑到己二腈-尼龙66的转换比例,新增己二腈产能可以支 持286万吨/年尼龙66产能的建设,尼龙66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充分释放,同时随着己二腈国产化推进,整体成 本价格有望存在较大幅度下降,尼龙66的性价比将大幅度提升。目前尼龙66市场规模尚小,受益于己二腈产 业链供应链刺激,及未来随着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对工程塑料的需求提升和健康意识、消费升级推动人们对于 运动鞋服、高端面料的需求提升,尼龙66服用市场规模有望持续较快地成长。未来随着国内的尼龙原料己内 酰胺和己二腈的持续扩产,二者价格下跌且与涤纶的价差进一步缩小将是大势所趋,综合性能更为优良的锦 纶6民用丝与锦纶66民用丝有望替代部分涤纶需求。 2、食品级rPET涌入亚洲,废塑料化学循环具有广阔前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塑料产量已从1950年的200万吨飙升至2017年的3.48亿吨,经合组 织的数据表明,全球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高产量和低回收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进入 自然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从2021年开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明显加速,国际贸易中的绿 色壁垒正在增多,发达国家正通过设立碳关税、碳排放限额和碳交易等机制促使全球形成以气候变化为主题 的新国际贸易体系和产业竞争格局。2023年5月,欧盟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共同签署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 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法案,都意味着气候监管将首次正式纳入全球贸易规则,形成了绿色 贸易壁垒。这项决议将推动相关方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消费塑料和管理塑料废弃物的方式,是自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签署以来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决议。联合国环境大会主席艾德指出,“如果将塑料纳入循环经 济体系,塑料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来终结塑料污染危机正当其时”。 2022年,美国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一项最新报告,名为《全球2026年再生塑料预测 ——按照品种(PET、PE、PP、PVC、PS)、来源(瓶子、薄膜、纤维、泡沫)、用途(包装、纺织、建筑和 建筑、汽车、电气和电子)和地区分类》。其中,PET塑料瓶将是最大、增长最快的再生塑料来源。由于消 费后PET瓶具有很高的回收再生可行性,也能够很好地收集和分选,因此消费后瓶子将是最常见的回收塑料 ,PET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再生塑料,并将继续成为需求量最大的再生塑料。近年来,食品级rPET在欧盟、 美国和日本已被广泛接受,食品级rPET需求大幅增加,有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增长将是 当下的10-15倍。欧盟《关于减少某些对环境影响的塑料制品的指令》中明确要求以PET为主要成分的饮料容 器中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不少于25%,到2030年不少于30%,未来对于食品级rPET的需求将不断上升 ,预期欧盟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88.8万吨/年,同等标准下全球远期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920 万吨/年。 食品级rPET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已被广泛接受,但在亚洲大部分地区,食品接触材料使用再生塑料都受 到严格限制。由于缺少像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类似的“食品等级”定义 和监管机构,限制了rPET的交易和增长。日本是第一个对食品级再生塑料有监管框架的亚洲国家。而现在, 整个亚洲对于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接受度似乎出现了新的转机:2020年,韩国食品和药物安全部修订法律, 允许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rPET;泰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启动了审查程序,考虑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rP ET和rHDPE;2021年9月,印度政府还修订了《塑料垃圾管理规则》,允许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再生塑料。事实 上,亚洲大多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PET塑料瓶回收率很高,如中国和印度的回收率均超过了80%。因此,未来 亚洲的rPET资源足以满足需求。与原生聚酯相比,rPET更依赖于本土回收和采购。随着亚洲各地不断涌现新 的企业产能需求,出口到欧美的瓶片量将减少,而欧美对rPET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受此影响,亚洲正逐渐 汇聚全球rPET产业资源,逐步成为行业资源配置及发展的中心。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国内外的低碳转型将重塑我国贸易品的成本曲线和市场环境 ,深刻影响我国进出口规模和结构。应对碳中和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转变,意味着我国 经济发展格局转变必将发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逐步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 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契 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十三五期间”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已经超过6000万吨,其中PET 是国内废塑料回收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比28%。研究发现,以欧洲主导的领先的PET瓶回收技术是闭环回收、 即瓶对瓶回收。而中国塑料回收企业普遍采用的PET瓶回收技术是开环回收,即瓶对纤维制品。开环回收被 认为是降级循环,因为PET的价值和质量均会随着回收过程持续下降。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 用率方面,闭环回收的性能均优于开环回收。如果采取闭环回收技术,PET在最终报废处理前可以平均回收5 次,而使用开环回收只能回收1次。因此,闭环回收大大延长了PET材料的使用寿命。目前,随着我国PET瓶 回收技术的发展,闭环回收将成为未来中国PET瓶回收的主流技术。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 部再次提出《“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及“鼓励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以期加 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正在对回收食品接触材料进行调 研,并启动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对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逐步认可,将会使我国成为全球塑料 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国,给全球rPET市场带来巨大影响。2023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等部门印 发《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为2025年 、2030年两个阶段,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产品设备分别提出了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工作 目标。 报告期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牵头举办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安全性 技术会议”顺利召开。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高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与“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目标。本次会议从科学、管理和产业的角度,深入剖析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面临的挑战,探寻我国推动再生 塑料应用于食品领域的路径,为相关各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政策管理方向和具体实践层面凝聚了多 个共识,对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推动我国塑料原级循环利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国 家对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逐步认可,将会使我国成为全球塑料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国,给全球rPET市场带来 巨大影响。今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由全国工商联作为团体提交的《关于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 展的提案》中呼吁加快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政策法规标准,并建议我国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相关主管 部门加快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畅通和拓宽再生塑料应用渠道,扩大废塑料替代原生资 源规模。 此外,从我国、欧盟、日本等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先进国家的实践来看,由于塑料产品结构制约,资源化 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瓶体类塑料等基本通过物理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但是占塑料产量46%左右的 包装类低值废塑料基本不具备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普遍以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因此,一旦一个国家 或地区废塑料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0%左右,其进一步提升回收率将面临巨大瓶颈,亟待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废塑料化学循环是目前全球公认低碳清洁、唯一能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方法, 也是进一步提高废塑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有效路径。塑料生产商正在转向化学回收等先进技术,以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建立循环经济并回收混合塑料。2022年,全球最大的塑料回收设施计划由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 ·马克龙(EmmanuelMacron)和伊士曼集团董事会主席MarkCosta共同宣布,伊士曼计划在法国投资高达10 亿美元,建设一个材料转换分子级回收设施。该设施将每年回收多达16万公吨难以回收的塑料废物。伊士曼 法国样板项目投资标志着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加快化学法技术研发创新有利于抢占碳中和技术竞争的 高地和占据国际有利地位,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废塑料化学循环更有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等难以回收的 废物循环再生。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重点开发废塑料低能耗热解与净化预处理技术,开发低碳排放的废塑料油深加工成套技术,加快废 塑料化学循环工程试点示范。化学循环可以有效突破物理回收应用场景限制,突破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利用的 发展瓶颈,从而为彻底解决塑料污染提供根本出路。化学循环还可以对各种低值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 从而减少对石油等原生资源的消耗,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为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化学循环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可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 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废旧纺织 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是有效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 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废旧物资循环 利用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支持。完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只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的一个缩影,但“一件旧衣的最终归宿”或可成为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成果的“试金石”。我国每年废旧纺织 品产生量超过2200万吨,但循环利用率仅约20%。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可以看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 用是一座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因此,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攻坚和产业化发展,主要 包括突破涤纶、锦纶化学法再生技术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技术,将成为化纤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课题,也 是新商机。公司相信,受益于政策因素、油价水平、消费者环保偏好、技术成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塑 料循环利用行业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3、聚酯瓶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国瓶片企业处于扩大全球份额窗口期 聚酯瓶片(PET瓶片)是环保高分子聚酯材料,通过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聚合而来,具 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强度高、阻隔性高、韧性好、可塑性好等特性,主要应用于食饮包装,产业链下 游对接饮料、食品、日化、医药等为主的消费行业以及部分工业材料行业。2023年国内新增瓶片产能约430 万吨,按照全球瓶片需求年复合增速7-8%测算,每年全球新增瓶片需求量约200万吨,因此2023年国内新产 能陆续投产导致供需矛盾加剧,瓶片价差出现大幅下滑,行业景气筑底。尽管23-24年国内新增产能较多, 但参考每年200万吨的全球需求增量,只要能够抓住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长机会,国内新增产能有望在 未来2-3年内完全消化。 全球聚酯产能若按照产品形态来划分,涤纶长丝为第一大品种,在2019年全球产能中占比为43%;聚酯 瓶片则是产能仅次于长丝的第二大品种,在全球聚酯产能中约占30%。国内聚酯结构有所不同,长丝产能占 比更高,达到58%,聚酯瓶片占比约14%。两者结构的差异反映了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涤纶长丝全球产 能占比已超过2/3,处于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国产瓶片全球占比约为1/3,正处于快速扩大全球份额的关 键时间节点。全球最大的饮料企业可口可乐通过收购全球各地瓶装厂并授权销售的形式不断拓展全球市场, 海外瓶片龙头企业Indorama为了迎合下游客户的这种全球化分散布局的特点,也早就开始了全球化的产能布 局。而目前国内领先企业年产能已经超300万吨,达到世界一线水平,基于过去两年瓶片行业高景气也带来 较为充足的资金,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海外反倾销也日渐频繁的实际情况,中国瓶片领先企业有了强烈的出 海动力。 根据MordorIntelligence预测,2019-2024年亚太地区PET瓶片市场需求将保持5.86%的年复合增长率, 高于全球5.33%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仍具有较好的需求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和生活回归常态化,城市化进程 以及消费升级、商业活动的开展等诸多因素,将有效拉动PET瓶片需求持续释放。同时从需求端看,发展中 国家的人均瓶片消费量增长、乳制品及啤酒等新兴聚酯瓶包装替代需求机会仍在支撑国内外瓶片需求增长, 国内新增产能消化只是时间问题。此外,配合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PET瓶片生产技术不断突破,生 产工艺不断创新和完善,用途也向更广阔的领域延展。可以关注到,PET瓶片正开始应用在建材家具、光伏 背材薄膜、医疗医药、风电叶片、轨道交通、光学功能性薄膜、汽车电气元件材料等众多领域。未来PET瓶 片需求将形成成熟应用领域稳定增长、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崛起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格局。更重要的是,PET 瓶片作为可循环利用、易于回收的绿色环保健康包材和新兴领域的替代材料,未来有望逐步替代PP、PE等其 它塑料应用场景,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4、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核心技术国产化,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纤维 中国化纤行业正处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纤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从源头推 动纺织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化纤行业从2016年就推出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覆盖再生聚酯、Lyoc 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其中,Lyocell纤维作为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型纤维素 纤维,被誉为人造纤维“皇冠上的明珠”,其原材料来自于植物,可实现生物降解。除了更高的环保价值外 ,这些纤维还具突出功能优势,包括亲肤性、持久柔软性、丝滑性、增强透气性和保色性等,被列为《中国 制造2025》绿色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重点课题,也是化纤行业绿 色制造重点发展的三大绿色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中的核心品种。推进Lyocell纤维核心技术国产化成为 了推动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21 年6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及《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 见》,政策导向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行业“科技、时尚、绿 色”的高质量发展。 5、推动化纤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行业融合发展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 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各地区、各行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 行动指南。相关政府部门加快落实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 ,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广大民营企业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从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入手,通过软硬件建设改造、数据挖掘利用、平台建设等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 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现择优陆续刊发,供各地民营企业借鉴。 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 导意见》围绕发展目标,从产业链创新、高端化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绿色低碳转型、实施“三品”战 略等方面,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作为重点任务指出,推动新兴数字技术在化纤企业的 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鼓励重点企业打造主数据、实 时数据、应用程序、标识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智能一体化集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 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加强供需对接,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开发和协同应用。 近年来,针对化纤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不断进化,化纤头部企业智能化装备应用初步实现“机 器换人”,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实现“智能化联动”,内外系统协同联动实现数据“精准化传输”,智能仓 储系统实现“无人化作业”,在线检测监测实现“精益化管理”等等,这些均有效支撑企业向上拓展产业链 、横向打通供应与物流链,向下延伸金融与服务链,助力塑造化纤产业集群新模式,而正由于化纤行业具有 集中度非常高的特殊性,在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方面拥有先天优势,也将为行业 拓展存量市场智能化升级改造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加剧,美元持续加息。国内面临多风险因素冲击,市场信心未能得到全面修 复,房地产市场继续走弱,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高。虽然存在较多困难和风险,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 持稳定,供给侧活力得到释放,需求侧开始稳步复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