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道氏技术(300409)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409 道氏技术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建筑陶瓷釉面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产品) 17.34亿 47.44 4.77亿 63.64 27.52 锂电材料(产品) 12.68亿 34.70 1.21亿 16.15 9.55 碳材料(产品) 3.29亿 9.00 6081.78万 8.11 18.49 陶瓷材料(产品) 3.23亿 8.85 9066.78万 12.10 28.03 ───────────────────────────────────────────────── 海外地区(地区) 22.09亿 60.46 5.03亿 67.16 22.79 国内地区(地区) 14.45亿 39.54 2.46亿 32.84 17.04 ───────────────────────────────────────────────── 制造业(业务) 36.53亿 99.99 7.49亿 99.93 20.50 ───────────────────────────────────────────────── 直销(销售模式) 36.54亿 100.00 7.50亿 100.00 20.5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77.50亿 99.97 13.71亿 99.85 17.69 其他(行业) 212.45万 0.03 --- --- --- ───────────────────────────────────────────────── 锂电材料(产品) 37.69亿 48.62 2.18亿 15.89 5.79 其他(产品) 24.51亿 31.62 8.07亿 58.79 32.93 陶瓷材料(产品) 7.97亿 10.28 2.21亿 16.07 27.69 碳材料(产品) 7.35亿 9.48 1.27亿 9.25 17.29 ───────────────────────────────────────────────── 海外地区(地区) 51.00亿 65.80 10.05亿 73.21 19.71 国内地区(地区) 26.51亿 34.20 3.68亿 26.79 13.87 ───────────────────────────────────────────────── 直销(销售模式) 77.52亿 100.00 13.73亿 100.00 17.7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41.34亿 99.97 7.14亿 99.80 17.27 ───────────────────────────────────────────────── 锂电材料(产品) 22.39亿 54.14 1.37亿 19.20 6.13 其他(产品) 11.28亿 27.28 4.05亿 56.64 35.91 陶瓷材料(产品) 4.34亿 10.49 1.16亿 16.27 26.82 碳材料(产品) 3.35亿 8.09 5642.19万 7.89 16.86 ───────────────────────────────────────────────── 海外地区(地区) 28.04亿 67.81 5.46亿 76.34 19.47 国内地区(地区) 13.31亿 32.19 1.69亿 23.66 12.71 ───────────────────────────────────────────────── 直销(销售模式) 41.35亿 100.00 7.15亿 100.00 17.2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72.93亿 99.97 11.63亿 99.81 15.95 其他(行业) 218.06万 0.03 --- --- --- ───────────────────────────────────────────────── 锂电材料(产品) 37.53亿 51.44 2.50亿 21.48 6.67 其他(产品) 17.27亿 23.67 5.31亿 45.61 30.78 陶瓷材料(产品) 10.98亿 15.06 2.94亿 25.22 26.76 碳材料(产品) 7.18亿 9.84 8968.90万 7.70 12.49 ───────────────────────────────────────────────── 海外地区(地区) 43.15亿 59.15 8.93亿 76.61 20.69 国内地区(地区) 29.80亿 40.85 2.73亿 23.39 9.15 ───────────────────────────────────────────────── 直销(销售模式) 72.96亿 100.00 11.65亿 100.00 15.9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8.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5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1名 │ 259512.41│ 33.48│ │第2名 │ 69217.07│ 8.93│ │第3名 │ 64555.94│ 8.33│ │第4名 │ 56917.98│ 7.34│ │第5名 │ 34732.00│ 4.48│ │合计 │ 484935.40│ 62.5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2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1名 │ 68378.89│ 10.50│ │第2名 │ 35077.40│ 5.39│ │第3名 │ 29893.81│ 4.59│ │第4名 │ 29613.05│ 4.55│ │第5名 │ 27194.70│ 4.18│ │合计 │ 190157.87│ 29.2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深耕新材料领域,专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布局已从单一陶瓷材料业务发展形成 当前“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的多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AI+材料”的战略发展方 向。 近年来,公司不断深化细化集团化管理,提升组织效率和战略协同,为各业务板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 能。各业务板块中,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陶瓷材料业务作为公司传统优势 领域,将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公司正以“立足国内,链接全球”为战略指引,坚定不移推进 海外业务发展与全球化战略的落地,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迭代技术和前沿产品,已全面布局单壁碳纳米管、高镍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 前驱体、硅碳负极、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构建核心竞争力,正朝着“ 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稳步发展。下一步,公司将全力推进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大规模产 业化,力争成为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拥抱AI时代机遇,将人工智能驱动的研发(AI4R&D)作为战略重点,持续布局AI芯 片与算力领域。通过合资成立广东图灵道森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入股芯培森以及合资成立广东赫曦原子智算 中心有限公司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算力支撑体系,为企业数智化转型与材料创新研发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推动公司“AI+材料”战略的深度落地。 (一)公司所处行业概况 1、锂电池行业概况 在全球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车、储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蓬勃发展,推动锂电池行业形成动力+储能双核引领,多极联动的行业发展格局,驱动锂电池需求高速增 长,实现从动力场景向多元应用生态跨越。 动力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与技术迭代,为动力电池需求注入强劲动能。受益于新能源车智 能化水平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旧换新政策驱动等因素,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 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达约7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 渗透率攀升至44.3%,其中出口量达106万辆,同比激增75.2%,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 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带动锂电池产量同步跃升,根据ICC鑫椤锂电数据库显示,2025年1-6月全球锂电 池产量为986.5GWh,同比增长48.3%,其中动力电池贡献684GWh,同比增长49%,仍是核心增量来源。 储能方面,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储能成本下探,AI与数据中心的高速发展催生电力稳定性需求等 因素驱动下,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ICC鑫椤锂电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 产量258GWh,同比增长106%。储能场景在锂电池总需求中的占比将从2024年的22%提升至26%,跃居第二大应 用场景。 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持续的技术创新拓展了其在更多场景中应用的可能。 电动化浪潮正加速向船舶、低空飞行器、具身智能等领域延伸,推动锂电池需求结构从“单点高增”走向“ 多点爆发”发展。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乘用车、低空飞行器、机 器人等场景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1.8TWh,长期来看,随着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到203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 量将突破8TWh,发展空间广阔。 2、固态电池关键材料行业概况 随着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长循环寿命等特性,在 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应用场景极具发展潜力。固态电池的性能突破高度依赖于材料体系 的创新优化,高镍三元前驱体、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单壁碳纳米管等关键材料的创新与突破为固态电池 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相关技术持续升级和产业链逐步成熟,固态电池将进一步引领电池技 术的革新与发展。 作为固态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发展决定了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及产业化进程。目前氧化 物路线在半固态阶段占优,硫化物路线在全固态阶段被更多厂商选择,聚合物、卤化物路线作为有效补充应 用,预计随着全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硫化物电解质的出货量占比会逐步提升。 作为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镍三元前驱体凭 借其高能量密度优势,占据重要市场地位,镍系三元前驱体正加速向高镍化迭代。高镍三元前驱体具有体积 能量密度优势,可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于电池长续航和轻量化的要求,增程式电动汽车、无人机、eVTOL飞行 器等多场景应用高速增长,将为三元前驱体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根据ICC鑫椤锂电数据库显示,2025年1 -6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0.5万吨,同比下滑7.3%,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6.3万吨,同比下滑6.8%,但 是,全年预期向好,预计2025年中国和全球的三元前驱体产量将分别达到89.4万吨和102.5万吨,同比分别 增长5.1%和6.4%。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容带动锂电池出货快速增长,近几年我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呈现快 速增长的态势,从2019年的5.6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4.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技术迭代与性能优势 始终是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单壁碳纳米管的技术突破将会开启新一轮产品升级周期。 在负极材料升级浪潮中,传统石墨负极能量密度接近极限,硅碳负极凭借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快充性能成 为核心方向,随着市场对锂电池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需求的持续攀升,硅碳负极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 上游核心材料需求放量。而单壁碳纳米管作为硅碳负极规模化应用的必需材料,在导电性能提升、降低产品 重量等方面表现突出,适配锂电池对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及循环寿命的高阶需求。随着快充技术、固态电池 技术、硅负极技术的加速渗透,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根据起点研究,2024年全球 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大约16亿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178亿元,未来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3、陶瓷材料行业概况 受地产、能源、投资、消费等多重宏观因素叠加影响,建筑陶瓷市场整体承压,2025年上半年,建陶行 业在分化重构中寻找新平衡。宏观政策利好,稳楼市、促消费,“国家补贴+以旧换新”持续发力,为行业 注入阶段性活力。旧改市场为存量需求释放提供核心支撑。中小型陶企加速出清,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提 升市场份额,集中度创新高。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向绿智高端转型,抗菌瓷砖、光伏陶瓷等创新产品渗透率提 升,大规格岩板成高端市场主力。 尽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中国建筑陶瓷出口仍保持韧性,据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25年1-5月, 建筑陶瓷出口量535万吨,同比微增0.7%,结束连续7个月的下滑趋势,其中5月单月出口额同比大增17.8%; 出口均价虽同比下降12.7%,但5月出口均价环比回升5.6%,显示出边际改善迹象,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 兴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公司陶瓷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知名大型优质客户且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印尼、欧洲等海外 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碳材料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碳材料业务以格瑞芬为主要运营主体,公司依托于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将业务延伸至人造石墨 负极材料,加快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形成“导电剂+负极材料”的协同产品矩阵,目前主要产品是碳 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硅碳负极材料和石墨化加工业务。导电剂主要用途是提高锂电子在电极材料 中的迁移速率,以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起 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新一代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兼顾高能 量与快充,同时适配于固态电池体系,未来可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 链和研发体系,与此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以及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 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一体化体系建设。在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方面,聚焦性能优 化与成本控制推动技术迭代,加速产能布局与工艺打磨,持续进行客户导入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抢 占固态电池技术迭代的关键赛道。 兰州基地的负极材料石墨化业务方面,公司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深化降本增效路径,提 升市场竞争力。 (2)经营模式 ①采购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根据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月度采购计划,根据供应商的报价、 产品的技术指标、交货周期后确定采购订单。 ②生产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根据营销部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严格 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产品主要向国内外电池厂商配套销售。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 合作关系,以先进的产品技术优势带动产品销售。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进行产品升级,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在消费、数码、动力及固态 电池领域全面布局并深化合作。通过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强化内部成本控制等举措协同发力 ,有效推进降本增效,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2、锂电材料 公司锂电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上游主要为镍钴锰等原材料生产商,下游行业为三元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以控股子公司芜湖佳纳作为控股管理平台,下设各子公司经营三元前驱体和钴盐的相 关研发、生产和销售。 (2)经营模式 由于芜湖新能源材料尚在调试中,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佳纳和江西佳纳(合称“佳纳 能源”)。佳纳能源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业务体系,主要产品为三元前驱体、钴盐等。 ①采购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的原材料采购有年度采购和零散采购两种形式。年度采购为公司每年年底根据生产部 预计的下一年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全年采购计划,然后据此与上游供应商进行谈 判,签署年度供应框架合同。零散采购主要为应对新增客户或者年度生产计划之外的生产需求而进行的采购 。相较于年度采购,零散采购的规模较小。 ②生产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的具体需求进行定量生产。公司根据 国内营销部和海外事业中心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 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方面的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方式销售钴盐和三元前驱体,其中,国内市场销售由国内营销部 负责,海外市场销售由海外事业中心负责。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受益于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的积极影响,公司钴产品毛利率提升。同时,公司通过推进生产 降本措施,优化存货管理等举措提升运营效率。 3、陶瓷材料 公司陶瓷材料业务的上游主要为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山开采行业,还有生产氧化镨、氧化锆、氧 化锌等化工行业。公司所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为天然普通矿物和普通化工产品,分布广泛,市场供应充足。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陶瓷材料板块的主要产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主要用于建筑陶瓷行业。业务涵盖了标准化的陶 瓷原材料研发、陶瓷产品设计、陶瓷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领域,是国内唯一的陶瓷产品全业 务链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 公司提出“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技术服务无限贴近客户,不断地推出新材料和新技术 ,解决行业的通用材料技术”的业务方针。报告期内,公司陶瓷材料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广东道氏陶瓷材料有 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相关经营。 ①陶瓷墨水 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无机颜料的液体,用于陶瓷喷墨打印工艺中,代替丝网印刷和辐筒印刷。通过喷墨 打印,陶瓷墨水可在陶瓷釉面形成各种图案或色彩。陶瓷墨水以无机颜料作为发色体,采用超细微纳米技术 和微胶囊包裹技术,使微纳米级颜料均匀分散在有机载体的液体物质,满足了喷墨打印的使用要求。陶瓷喷 墨打印技术将喷墨技术引入陶瓷印刷领域,极大的推动建筑陶瓷生产控制的数码化和产品款式的个性化,目 前已成为市场上主流的陶瓷印花技术。 ②陶瓷釉料 陶瓷釉料是指经过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光面或者亚光釉面或未完全玻化而起遮盖或装饰作 用的物料。公司陶瓷釉料产品主要有基础釉、全抛印刷釉、熔块干粒釉。其中熔块干粒釉是公司的新产品, 如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是引领大板行业发展的创新产品。 1)基础釉 基础釉又称底釉或面釉,主要用于生产瓷质釉面砖,在建陶生产过程中施于坯体表面,与坯体密着、颜 料熔合。其主要作用是调整砖型,促使陶瓷墨水、色料发色良好,防止生产过程出现气泡、针孔等缺陷,可 有亚面、亮面、细腻面、防滑等釉面效果。 2)全抛印刷釉 全抛印刷釉系全抛釉和印刷釉的合称。全抛釉是一种可以在釉面进行抛光的特殊配方釉,是施于拋釉砖 的最后一道釉料。全抛釉按照施釉方式不同分为淋釉全抛釉和印刷全抛釉。印刷釉是陶瓷色料的载体,有助 于色料发色,使图案有质感。 3)熔块干粒釉 熔块干粒釉产品包括熔块干粒和其他晶体干粒及相应配套的添加剂等,客户通过全抛、半抛或不抛等加 工工艺,将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创新性的新产品应用于大板生产中。 (2)经营模式 ①采购模式 原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供应商的选择和确定由公司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采购 部共同负责。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共同分析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与供应商确定原材料的质量指标,采购部则 负责现场考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供应能力,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和签订合同。公司原材料采购 由公司生产部根据销售计划结合库存情况制定月度采购计划。 ②生产模式 1)陶瓷墨水是标准产品,公司根据订单和库存等确定公司的生产计划。公司的订单系统可根据公司墨 水的装机台数和目前正在洽谈的拟装机台数确定公司下月的墨水用量,再根据公司的合理库存以确定公司的 排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2)釉料产品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标准化是指釉料有标准的基础配方,但具体到某一客户则需要对产 品配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向不同客户供应的同类产品的互换性较差,因此又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公司产 品生产组织具体如下: 公司现有客户的既有产品,客户与公司签订的均是长期订单,公司根据其订单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确 保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对于新客户和老客户采购新产品,由于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所处地域的不同,因此 其坯体材料和窑炉生产条件不尽相同,公司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首先需要现场收集客户所使用的坯体 材料与配方、烧成温度、关键设备的性能和指标等,研究确定产品配方。如果公司现有的产品有与之适配的 产品,则直接进入客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直接进行后续生产;如果无适配产品,公司先根 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调整产品配方,生产样品并将样品提供给客户,由客户在其陶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 的需求后,公司正式确定该客户的产品配方,依据该产品配方,进行后续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陶瓷材料板块销售以直销为主。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市场积极保持优质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了销售及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国外方面,不断加大公司陶瓷墨水产品在非洲、中东、东南亚及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推广与销售力度,进一步 拓展全球业务版图。同时,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与成本优化双轮并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巩固并扩 大市场份额。 4、战略资源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战略资源业务,以位于刚果(金)的MJM公司和MMT公司为核心平台开展,主要从事钴产品、铜产品 的冶炼与开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和钴中间品,产品直接对外销售。 ①铜 铜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铜精矿采选、中游粗炼、精炼和下游深加工及合金化等组成。铜的生产主要分为铜 精矿采选、粗铜冶炼和精铜冶炼的三个过程。采矿阶段根据资源禀赋特性和开采工作方式分露天开采、地下 开采和浸出法开采;冶炼阶段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加工阶段的铜加工产品根据产品尺寸形态可以分为 铜棒、铜管、铜板、铜线、铜锭、铜条以及铜箔等多种类型。公司主要通过湿法工艺生产阴极铜。 ②钴 钴有众多的化合物形态,包含金属制品、钴氧化物、钴氢氧化物和钴盐,不同的钴产品性质不同,应用 的领域与方向不同。钴的产业链上游以钴矿开采及其初冶炼为主,其中包含了铜钴矿、镍钴矿和其他钴矿, 从中可以获得钴精矿、钴中间产品、其他含钴产品,同时含钴废料也是钴来源之一;钴的产业中游为冶炼, 其中包含各种钴粉、电解钴和钴化合物等,其中钴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钴、氢氧化钴等产品;钴的下游应用广 泛,主要涉及电池、合金行业,同时还用做磁性材料、催化剂等多个领域。在电池领域,三元前驱体、钴酸 锂可以用于提升电池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合金领域,钴可以提升合金的耐磨性、高温 强度、磁性、硬度等特性,用来生产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等,同时可以添加在耐磨合金、超级合金中,提升 合金的整体性能。 (2)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和销售体系,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强的供应链自我保障能力 。 ①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在刚果(金)租赁开采、收购的铜钴矿石。铜矿石采购以伦敦金属交易所报价 (LME)为基准,根据铜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确定采购价格并采购。钴矿 石采购一般以英国金属导报(MB)的金属钴报价为基准,根据钴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 议价能力等确定采购价格并采购。 ②生产模式 公司铜钴产品生产主要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公司的营运 效率;MJM、MMT通过相关生产工艺生产阴极铜、氢氧化钴等产品,根据产能、原料、能源供给等安排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以直销方式为主,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公司生产的阴极铜及钴中间品直接对外销售。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金属铜市场价格维持较高水平,且公司阴极铜产能同比提高,产能逐步释放,带动产销量实 现增长,利润空间持续释放,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晰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 公司坚持牢牢把握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材料,拥抱AI时代浪潮,具有清晰的战略定位 ,以锂电材料产业链和碳材料产业链为主赛道,以现有核心技术为依托,打造新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 探索“AI+材料”的运用。 三元前驱体方面,面对全球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公司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策略,在国 内市场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同时采取差异化的市场销售策略,积极拓展海外市 场,并成功打入国际大客户的供应链,不断提升了海外市场的市占率。碳材料方面,加快推进单壁碳纳米管 和硅碳负极产业化,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快速发展的板块。公司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与产业 链生态伙伴的深度合作,快速在新能源电池市场抢滩卡位。 依托前瞻性的产业链布局优势,公司持续强化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能力。碳纳米管方面,公司建立了从 催化剂、粉体到浆料的一体化布局,基本实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