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道氏技术(300409)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409 道氏技术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建筑陶瓷釉面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77.50亿 99.97 13.71亿 99.85 17.69 其他(行业) 212.45万 0.03 --- --- --- ───────────────────────────────────────────────── 锂电材料(产品) 37.69亿 48.62 2.18亿 15.89 5.79 其他(产品) 24.51亿 31.62 8.07亿 58.79 32.93 陶瓷材料(产品) 7.97亿 10.28 2.21亿 16.07 27.69 碳材料(产品) 7.35亿 9.48 1.27亿 9.25 17.29 ───────────────────────────────────────────────── 海外地区(地区) 51.00亿 65.80 10.05亿 73.21 19.71 国内地区(地区) 26.51亿 34.20 3.68亿 26.79 13.87 ───────────────────────────────────────────────── 直销(销售模式) 77.52亿 100.00 13.73亿 100.00 17.7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41.34亿 99.97 7.14亿 99.80 17.27 ───────────────────────────────────────────────── 锂电材料(产品) 22.39亿 54.14 1.37亿 19.20 6.13 其他(产品) 11.28亿 27.28 4.05亿 56.64 35.91 陶瓷材料(产品) 4.34亿 10.49 1.16亿 16.27 26.82 碳材料(产品) 3.35亿 8.09 5642.19万 7.89 16.86 ───────────────────────────────────────────────── 海外地区(地区) 28.04亿 67.81 5.46亿 76.34 19.47 国内地区(地区) 13.31亿 32.19 1.69亿 23.66 12.71 ───────────────────────────────────────────────── 直销(销售模式) 41.35亿 100.00 7.15亿 100.00 17.2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72.93亿 99.97 11.63亿 99.81 15.95 其他(行业) 218.06万 0.03 --- --- --- ───────────────────────────────────────────────── 锂电材料(产品) 37.53亿 51.44 2.50亿 21.48 6.67 其他(产品) 17.27亿 23.67 5.31亿 45.61 30.78 陶瓷材料(产品) 10.98亿 15.06 2.94亿 25.22 26.76 碳材料(产品) 7.18亿 9.84 8968.90万 7.70 12.49 ───────────────────────────────────────────────── 海外地区(地区) 43.15亿 59.15 8.93亿 76.61 20.69 国内地区(地区) 29.80亿 40.85 2.73亿 23.39 9.15 ───────────────────────────────────────────────── 直销(销售模式) 72.96亿 100.00 11.65亿 100.00 15.9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材料(产品) 18.00亿 53.93 9089.50万 20.82 5.05 其他(产品) 6.91亿 20.71 1.70亿 38.88 24.55 陶瓷材料(产品) 5.49亿 16.44 1.42亿 32.57 25.91 碳材料(产品) 2.98亿 8.92 3369.56万 7.72 11.32 ───────────────────────────────────────────────── 海外地区(地区) 17.69亿 53.01 3.50亿 80.17 19.78 国内地区(地区) 15.68亿 46.99 8654.24万 19.83 5.52 ───────────────────────────────────────────────── 制造业(业务) 33.38亿 100.00 4.37亿 100.00 13.0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8.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5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1名 │ 259512.41│ 33.48│ │第2名 │ 69217.07│ 8.93│ │第3名 │ 64555.94│ 8.33│ │第4名 │ 56917.98│ 7.34│ │第5名 │ 34732.00│ 4.48│ │合计 │ 484935.40│ 62.5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2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1名 │ 68378.89│ 10.50│ │第2名 │ 35077.40│ 5.39│ │第3名 │ 29893.81│ 4.59│ │第4名 │ 29613.05│ 4.55│ │第5名 │ 27194.70│ 4.18│ │合计 │ 190157.87│ 29.2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聚焦新材料业务,专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布局已从单一陶瓷 材料业务发展形成当前“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的新格局。近年来,公司不断深化细 化集团化管理,提升组织效率和战略协同,持续推动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推行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探 索“AI+材料”的运用,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益,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 电池材料迭代技术和前沿产品,具备在固态电池需用的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固态和半固态电解质、高 镍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等材料上的产品优势,正朝着“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稳 步发展。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公司将大力发展各业务板块在海外的市场 ,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布局AI芯片作为战略发展的新方向。 (一)公司所处行业概况 1、锂电池行业概况 受益于新能源优质车型投放、充换电基础设施数量增长、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高等因素,全球新 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 车市场,其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8.8万辆 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 需求持续增长,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为894.4GWh,同比增长27.2%。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预计2025 年全年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1400GWh。 2022-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2024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1501.9GWh,同比增长26.0%。 2021-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GWh) 2、碳材料行业概况 公司碳材料产品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由于单壁碳纳米管是硅基负极规模化应用所必 需的核心材料,公司依托于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将业务延伸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加快推进硅碳负极材 料产业化。 导电剂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NMP、天然气、丙烯等化工品,下游应用主要是锂电池领域,涂覆于锂电池 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可以增加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接触,提升锂电池中电子在电极中的传输速率,从而提 升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改善循环寿命。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容带动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近几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呈现 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用导电剂(折合为粉体) 总出货量5.2万吨,同比增长13%;导电浆料(主要是新型导电浆料)出货17.7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 导电浆料中碳纳米管浆料出货同比增长33%,主要系锂电池用导电剂加速碳纳米管对导电炭黑替代所致。根 据QYResearch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剂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 664.1亿元,2024-2030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9.6%。 单壁碳纳米管的理化性能更优,导电性能更好,抗拉强度、韧性弹性等表现更出色,且添加量也更少。 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同时应用于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中,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寿命、安全 性等方面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且更适用于硅基负极材料中。根据起点研究,2024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 浆料市场规模大约16亿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178亿元,未来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单壁碳纳米管 的前景广阔。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 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材料出货分别为181万吨、26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基于对锂电池的高 能量密度、快充性能需求,锂电池负极材料正在加速向硅基负极渗透。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全 球硅基负极材料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300亿元。 3、三元锂电正极行业概况 公司锂电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上游主要为镍钴锰等原材料生产商,下游行业为三元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元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优势,占据 重要市场地位,镍系三元前驱体正加速向高镍化迭代。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被视为下一代电 池技术的重要方向,而高镍三元前驱体是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增程式电动车领域,高镍三 元材料凭借单位体积能量密度优势,成为满足长续航要求的优选方案;低空经济崛起,无人机、eVTOL飞行 器等对电池能量密度和轻量化要求极高,高镍三元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多场景应用下,将为三元前 驱体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三元 正极材料出货65万吨。 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统计,2024年1月至12月,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含NCM、NCA、镍的氧化物及NC)累 计出口180926吨,同比减少26%。2024年1月至12月,中国三元前驱体累积出口量为137968.21吨,同比降低2 5.16%。从海外前驱体出口国家来看,主要是韩国、日本等地。 根据ICC鑫椤锂电测算,2025年中国和全球的三元前驱体产量将分别达到89.4万吨和 10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和6.4%。 4、陶瓷材料行业概况 公司陶瓷材料业务的上游主要为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山开采行业,还有生产氧化镨、氧化锆、氧 化锌等化工行业。公司所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为天然普通矿物和普通化工产品,分布广泛,市场供应充足。 公司陶瓷材料产品主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下游为建筑陶瓷行业。 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建筑陶瓷市场整体承压,分化加剧,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显示,20 24年,全国陶瓷砖产量延续下行趋势,为59.1亿平方米,较2023年下降12.18%,中小型陶企加速出清,行业 集中度显著提高。市场需求方面,建筑陶瓷的使用场景已经从传统的住宅装修拓展到公共建筑及多元化空间 。尤其是存量房装修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将为该行业创造新的增长机会。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 品质和个性化的不断追求,新型材料如陶瓷板材迅速兴起,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据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陶瓷砖进出口总额为32.9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2.10亿美元, 同比下降27.80%,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占据我国陶瓷砖出口额前三。2024年,我国陶瓷砖出口量5.99 亿㎡,同比下降2.11%,陶瓷砖出口市场整体呈现量稳价跌的态势。 公司陶瓷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知名大型优质客户且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印尼、欧洲等海外 市场。 (二)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格局 1、碳材料业务 公司以石墨烯导电剂为起点,于2014年开始批量将石墨烯导电浆料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是国内最早将石 墨烯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并于2017年成功开发出用于三元锂电池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进一步巩固了在 导电剂领域的领先地位。经过十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公司在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有望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同时将产品线延伸至石墨负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未来单壁碳纳米管和 硅碳负极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技术团队方面,最初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中组部引进专家董安钢教授为核心逐步搭 建,发展至今,已成功吸引了来自北大、中科院、华南理工等重点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建起一支高 层次人才团队,这些精英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前沿的科研视野,在生产工艺、设备设计、配方优化等多方 面持续钻研创新,为公司积累了大量专利技术,有力推动着公司在行业内不断迈向新高度。 公司在产销规模,客户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在单壁碳纳米管及硅碳负极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 2、锂电材料业务 公司拥有先进的湿法冶炼技术,以及完整的镍、钴盐及三元前驱体生产和销售体系,产业链布局优势凸 显,产品质量优异稳定,是国内重要的钴产品及三元前驱体供应商之一。公司坚持“专注品质、专注特色、 持续进步、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已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二级计量管理体系、知识产 权管理体系五个国际体系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公司拥有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 备,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与技术,其钴产品及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产品均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锂电正极 材料产品已大批量应用于国际高端品牌汽车产业链和消费类电子市场。公司三元前驱体已经大批量供应全球 头部动力电池客户,未来,随着公司与外企积极合作,加快出海速度,公司在锂电材料业务的市场份额将逐 步递增。 3、陶瓷材料业务 公司作为建筑陶瓷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是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和陶瓷 材料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陶瓷墨水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地位突出,处于国产陶瓷墨 水的第一梯队,质量和性价比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与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锦成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马可波罗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等诸多著名陶瓷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随着行 业专业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以及釉面材料产品的升级换代,公司陶瓷材料业务将继续稳步发展。 4、战略资源业务 公司战略资源业务主要依托非洲刚果(金)MJM基地和MMT基地。刚果(金)钴产量一直占全球总产量的 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级钴生产国,全球超过四成的钴资源都分布在刚果(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 铜生产国,在钴铜上游供应链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我国铜钴资源匮乏,尤其是钴资源储量占全球钴资 源不足2%,因此,公司战略性在刚果(金)布局上游钴铜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并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MJM已在刚果(金)从事湿法炼铜十多年,拥有成熟可靠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及管理经验,2021年, 公司通过增资方式新建MMT基地,加大对上游钴中间品和阴极铜产能的布局。 (三)行业政策信息自2024年发布至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碳材料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碳材料业务以格瑞芬为主要运营主体,目前主要产品是碳纳米管 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石墨化加工和硅碳负极材料。导电剂主要用途是提高锂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 率,以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起着能量的储 存与释放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新一代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兼顾高能量与快充, 同时适配于固态电池体系,未来可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 链和研发体系,建立了技术先进的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体系。单壁碳纳米管方面,公司已通过日韩 头部动力电池客户相关测试,已完成国内3C和动力电池客户送样测试,部分客户已实现供货;硅碳负极方面 ,公司已送样涵盖头部数码类、动力类和消费类电芯厂,部分消费类电池厂已实现供货。 兰州基地的负极材料石墨化业务方面,公司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深化降本增效路径,提 升市场竞争力。 (2)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公司碳材料业务根据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月度采购 计划,根据供应商的报价、产品的技术指标、交货周期后确定采购订单。 ②生产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根据营销部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严格 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产品主要向国内外电池厂商配套销售。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 合作关系,以先进的产品技术优势带动产品销售。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在服务好核心客户的 同时,积极推动以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产品为突破口,以实现产品迭代领先并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另外 ,公司通过技改、研发新品、优化工艺和耗材回收等方式,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二)锂电材料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以控股子公司芜湖佳纳作为控股管理平台,下设各 子公司经营三元前驱体和钴盐的相关研发、生产和销售。 (2)经营模式由于芜湖新能源材料目前尚未完全投产,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佳纳和 江西佳纳(合称“佳纳能源”)。佳纳能源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业务体系,主要产品为三元 前驱体、钴盐等。 ①采购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的原材料采购有年度采购和零散采购两种形式。年度采购为公司每年年底根据生产部 预计的下一年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全年采购计划,然后据此与上游供应商进行谈 判,签署年度供应框架合同。零散采购主要为应对新增客户或者年度生产计划之外的生产需求而进行的采购 。相较于年度采购,零散采购的规模较小。 ②生产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的具体需求进行定量生产。公司根据 国内营销部和海外事业中心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 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方面的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方式销售钴盐和三元前驱体,其中,国内市场销售由国内营销部 负责,海外市场销售由海外事业中心负责。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因贸易政策等因素,中国三元前驱体出口总量同比下降25%,然而 ,公司三元前驱体出口超过3万吨,同比增长52%,品牌形象和海外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出口数量排名前列。 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产品创造力和研发竞争力,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与多家国内外核心客户建立了紧密的产 品合作开发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增加了钴盐产品的贸易销售,相应提升了公司业绩。 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在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各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不断修炼内功,实现提产 增效和降本增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三)陶瓷材料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陶瓷材料板块的主要产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主要用于建筑 陶瓷行业。业务涵盖了标准化的陶瓷原材料研发、陶瓷产品设计、陶瓷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 领域,是国内唯一的陶瓷产品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 公司提出“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技术服务无限贴近客户,不断地推出新材料和新技术 ,解决行业的通用材料技术”的业务方针。报告期内,公司陶瓷材料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广东道氏陶瓷材料有 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相关经营。 ①陶瓷墨水 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无机颜料的液体,用于陶瓷喷墨打印工艺中,代替丝网印刷和辐筒印刷。通过喷墨 打印,陶瓷墨水可在陶瓷釉面形成各种图案或色彩。陶瓷墨水以无机颜料作为发色体,采用超细微纳米技术 和微胶囊包裹技术,使微纳米级颜料均匀分散在有机载体的液体物质,满足了喷墨打印的使用要求。陶瓷喷 墨打印技术将喷墨技术引入陶瓷印刷领域,极大的推动建筑陶瓷生产控制的数码化和产品款式的个性化,目 前已成为市场上主流的陶瓷印花技术。 ②陶瓷釉料 陶瓷釉料是指经过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光面或者亚光釉面或未完全玻化而起遮盖或装饰作 用的物料。公司陶瓷釉料产品主要有基础釉、全抛印刷釉、熔块干粒釉。其中熔块干粒釉是公司的新产品, 如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是引领大板行业发展的创新产品。 1)基础釉 基础釉又称底釉或面釉,主要用于生产瓷质釉面砖,在建陶生产过程中施于坯体表面,与坯体密着、颜 料熔合。其主要作用是调整砖型,促使陶瓷墨水、色料发色良好,防止生产过程出现气泡、针孔等缺陷,可 有亚面、亮面、细腻面、防滑等釉面效果。 2)全抛印刷釉 全抛印刷釉系全抛釉和印刷釉的合称。全抛釉是一种可以在釉面进行抛光的特殊配方釉,是施于拋釉砖 的最后一道釉料。全抛釉按照施釉方式不同分为淋釉全抛釉和印刷全抛釉。印刷釉是陶瓷色料的载体,有助 于色料发色,使图案有质感。 3)熔块干粒釉 熔块干粒釉产品包括熔块干粒和其他晶体干粒及相应配套的添加剂等,客户通过全抛、半抛或不抛等加 工工艺,将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创新性的新产品应用于大板生产中。 (2)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原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供应商的选择和确定由公司 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采购部共同负责。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共同分析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与供应商确定原 材料的质量指标,采购部则负责现场考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供应能力,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和 签订合同。公司原材料采购由公司生产部根据销售计划结合库存情况制定月度采购计划。 ②生产模式 1)陶瓷墨水是标准产品,公司根据订单和库存等确定公司的生产计划。公司的订单系统可根据公司墨 水的装机台数和目前正在洽谈的拟装机台数确定公司下月的墨水用量,再根据公司的合理库存以确定公司的 排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2)釉料产品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标准化是指釉料有标准的基础配方,但具体到某一客户则需要对产 品配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向不同客户供应的同类产品的互换性较差,因此又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公司产 品生产组织具体如下: 公司现有客户的既有产品,客户与公司签订的均是长期订单,公司根据其订单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确 保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对于新客户和老客户采购新产品,由于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所处地域的不同,因此 其坯体材料和窑炉生产条件不尽相同,公司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首先需要现场收集客户所使用的坯体 材料与配方、烧成温度、关键设备的性能和指标等,研究确定产品配方。如果公司现有的产品有与之适配的 产品,则直接进入客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直接进行后续生产;如果无适配产品,公司先根 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调整产品配方,生产样品并将样品提供给客户,由客户在其陶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 的需求后,公司正式确定该客户的产品配方,依据该产品配方,进行后续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陶瓷材料板块销售以直销为主。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的色料研发和陶瓷墨水生产高效协同,以严要求、高标准的 行动实现提质增效,国内方面,公司积极保持优质客户战略关系,销售及合作稳固;国外方面,公司陶瓷墨 水产品在非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的销售增长近20%,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产品走进欧洲市场,公司将持续扩 展海外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研发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出了多项具有独创性的晶体材料。尤其是公司差 异化原创能力强,在2024年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展出的“冰晶系列”同款产品,标志着公司成功冲击国际 建陶材料领域“顶流”,实现从追赶欧洲到与之同台竞技的历史突破。 (四)战略资源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战略资源业务,以位于刚果(金)的MJM公司和MMT公司为核心平 台开展,主要从事钴产品、铜产品的冶炼与开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和钴中间品,产品直接对外销售 。 ①铜铜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铜精矿采选、中游粗炼、精炼和下游深加工及合金化等组成。铜的生产主要分 为铜精矿采选、粗铜冶炼和精铜冶炼的三个过程。采矿阶段根据资源禀赋特性和开采工作方式分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和浸出法开采;冶炼阶段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加工阶段的铜加工产品根据产品尺寸形态可以 分为铜棒、铜管、铜板、铜线、铜锭、铜条以及铜箔等多种类型。公司主要通过湿法工艺生产阴极铜。 ②钴 钴有众多的化合物形态,包含金属制品、钴氧化物、钴氢氧化物和钴盐,不同的钴产品性质不同,应用 的领域与方向不同。钴的产业链上游以钴矿开采及其初冶炼为主,其中包含了铜钴矿、镍钴矿和其他钴矿, 从中可以获得钴精矿、钴中间产品、其他含钴产品,同时含钴废料也是钴来源之一;钴的产业中游为冶炼, 其中包含各种钴粉、电解钴和钴化合物等,其中钴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钴、氢氧化钴等产品;钴的下游应用广 泛,主要涉及电池、合金行业,同时还用做磁性材料、催化剂等多个领域。在电池领域,三元前驱体、钴酸 锂可以用于提升电池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合金领域,钴可以提升合金的耐磨性、高温 强度、磁性、硬度等特性,用来生产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等,同时可以添加在耐磨合金、超级合金中,提升 合金的整体性能。 (2)经营模式公司拥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和销售体系,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强的供应 链自我保障能力。 ①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在刚果(金)租赁开采、收购的铜钴矿石。铜矿石采购以伦敦金属交易所报价 (LME)为基准,根据铜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