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22 博世科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以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供水工程、固废处置、二氧化氯制备及清洁化生产等为主的环境综合治理业务
;以环保方案设计、咨询、环境评价、环境检测、环保管家等为主的环保专业技术服务;以及自来水厂等
的运营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行业(行业) 15.92亿 100.00 -1056.72万 100.00 -0.66
─────────────────────────────────────────────────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水处理(产品) 9.00亿 56.52 -9098.21万 860.98 -10.11
运营收入(产品) 5.77亿 36.25 1.07亿 -1014.35 18.58
专业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1.33亿 8.37 3764.72万 -356.26 28.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547.77万 0.97 845.23万 -79.99 54.61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其他(产品) -1079.33万 -0.68 -2514.47万 237.95 232.96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土壤修复(产品) -2289.88万 -1.44 -4772.92万 451.67 208.43
─────────────────────────────────────────────────
海外地区(地区) 6.09亿 38.30 2.05亿 -1936.18 33.57
华南地区(地区) 5.28亿 33.17 -1.15亿 1090.97 -21.83
华东地区(地区) 2.44亿 15.32 -2684.76万 254.06 -11.01
华中地区(地区) 1.26亿 7.95 -2018.31万 191.00 -15.96
华北地区(地区) 4499.45万 2.83 -1422.97万 134.66 -31.63
西南地区(地区) 2142.12万 1.35 -3091.93万 292.60 -144.34
西北地区(地区) 1174.40万 0.74 307.92万 -29.14 26.22
东北地区(地区) 564.55万 0.35 -1078.19万 102.03 -190.98
─────────────────────────────────────────────────
EP(销售模式) 9.93亿 62.40 2.75亿 -2605.53 27.72
运营(销售模式) 5.77亿 36.25 1.07亿 -1014.35 18.58
其他(销售模式) 1.34亿 8.40 --- --- ---
EPC(销售模式) -1.12亿 -7.05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行业(行业) 10.28亿 100.00 2.22亿 100.00 21.58
─────────────────────────────────────────────────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产品) 6.90亿 67.14 1.35亿 60.87 19.56
运营收入(产品) 2.66亿 25.93 6400.73万 28.87 24.02
专业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6367.64万 6.20 2100.55万 9.47 32.9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54.40万 0.73 176.05万 0.79 23.34
─────────────────────────────────────────────────
华南地区(地区) 3.42亿 33.26 6574.51万 29.65 19.23
国外(地区) 3.25亿 31.67 9777.45万 44.09 30.04
华东地区(地区) 2.35亿 22.84 4077.67万 18.39 17.37
华中地区(地区) 6937.60万 6.75 1386.06万 6.25 19.98
华北地区(地区) 2375.66万 2.31 456.14万 2.06 19.20
西南地区(地区) 1511.10万 1.47 -459.44万 -2.07 -30.40
西北地区(地区) 991.15万 0.96 396.92万 1.79 40.05
东北地区(地区) 752.57万 0.73 -35.17万 -0.16 -4.6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行业(行业) 20.03亿 100.00 4.07亿 100.00 20.33
─────────────────────────────────────────────────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水处理(产品) 9.32亿 46.54 1.07亿 26.31 11.50
运营收入(产品) 6.96亿 34.75 1.90亿 46.68 27.31
专业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1.68亿 8.40 6854.17万 16.83 40.74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土壤修复(产品) 1.25亿 6.25 2826.79万 6.94 22.57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其他(产品) 6928.12万 3.46 904.91万 2.22 13.0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208.12万 0.60 417.92万 1.03 34.59
─────────────────────────────────────────────────
华南地区(地区) 11.72亿 58.49 2.26亿 55.37 19.25
华东地区(地区) 2.04亿 10.18 8228.55万 20.20 40.34
华中地区(地区) 1.66亿 8.30 -1989.43万 -4.88 -11.97
华北地区(地区) 1.44亿 7.18 2720.66万 6.68 18.90
西南地区(地区) 1.27亿 6.33 2800.38万 6.87 22.09
海外地区(地区) 1.23亿 6.13 5670.25万 13.92 46.14
东北地区(地区) 5911.32万 2.95 807.44万 1.98 13.66
西北地区(地区) 867.46万 0.43 -57.61万 -0.14 -6.64
─────────────────────────────────────────────────
运营(销售模式) 6.96亿 34.75 1.90亿 46.68 27.31
EP(销售模式) 5.43亿 27.11 1.31亿 32.27 24.21
EPC(销售模式) 5.40亿 26.98 87.49万 0.21 0.16
其他(销售模式) 2.24亿 11.17 8488.39万 20.84 37.9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行业(行业) 9.38亿 100.00 2.10亿 100.00 22.40
─────────────────────────────────────────────────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水处理(产品) 4.25亿 45.30 8391.30万 39.93 19.74
运营收入(产品) 3.40亿 36.20 9239.89万 43.97 27.21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土壤修复(产品) 1.03亿 10.93 906.99万 4.32 8.84
专业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5980.27万 6.37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70.65万 0.82 194.75万 0.93 25.27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其他(产品) 343.09万 0.37 --- --- ---
─────────────────────────────────────────────────
华南地区(地区) 6.19亿 65.97 1.33亿 63.09 21.42
华东地区(地区) 1.04亿 11.08 3839.53万 18.27 36.94
西南地区(地区) 9123.20万 9.72 --- --- ---
华中地区(地区) 6510.80万 6.94 --- --- ---
华北地区(地区) 2663.56万 2.84 --- --- ---
东北地区(地区) 1504.72万 1.60 --- --- ---
国外(地区) 1215.90万 1.30 --- --- ---
西北地区(地区) 509.64万 0.5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8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50464.05│ 31.71│
│客户二 │ 17513.27│ 11.00│
│客户三 │ 13393.13│ 8.42│
│客户四 │ 6332.64│ 3.98│
│客户五 │ 5884.96│ 3.70│
│合计 │ 93588.05│ 58.8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6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7622.86│ 4.78│
│供应商二 │ 7173.35│ 4.50│
│供应商三 │ 6377.61│ 4.00│
│供应商四 │ 3074.98│ 1.93│
│供应商五 │ 2551.52│ 1.60│
│合计 │ 26800.33│ 16.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以“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为基本思路,强调要在工业污
水处理、工业园区治理、高端装备和碳中和等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
专项行动,水、土、固、废气将延续严监管态势。伴随监管手段和机制的创新,一方面,“双碳战略”提出
后,传统环保向绿色环保发展,与双碳密切相关的清洁能源、节能低碳、绿色循环等新兴领域被纳入绿色环
保范畴,刺激绿色环保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大量国资、央企通过组建环保公司或参与民营环
保企业混改等方式进军生态环境领域,环保行业已经进入产业集团化形态,向全国化、全产业链化的综合服
务集团发展,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
(1)水处理行业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碧水保卫战作
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重点规划的
任务,被提升至历史性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
划(2021-203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污水处
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涉及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等多方
面内容,推动我国污水处理市场不断规范化发展和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十四五”期间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
用稳步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城市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为主要增量空间,设施建设聚焦管网、处理设施、
再生利用设施、污泥处置四大方向。2024年,国家在保持原有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政策指引,进
一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目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
进农村污水处理治理、加强工业污水排放监管等。从地方层面政策来看,各省市均提出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
用政策,加速推进地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并下达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污
泥资源化利用率等具体指标的量化发展目标。2025年,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
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
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动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
臭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
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将废水零排放作为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
路径再次被重点提及,并明确指出“实施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并在长三角地区遴选电子信息、
纺织印染、化工材料等国家高新区率先示范,到2025年建成若干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
工程”。我国废水零排放政策首先推广于现代煤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已广泛应
用于能源、化工、造纸等行业,正在引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
,工业废水零排放政策的持续落地收紧,预计零排放项目将会持续增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智
研咨询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涨,2021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为1,
369.6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约为1,500.1亿
元。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加快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污水处理的需求
也会相应上升,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2)环保装备制造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环保行业整体需求快速增长,环保装备制造业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引导行业
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
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中小企业向产品专一化、研发精深化、服务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专精特新’方
向发展,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企业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聚集区。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与互联
网、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提升制造型企业服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2022年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
未来几年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旨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
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供给质量。计划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
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
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列出了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技术装备,以加快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发布,
旨在促进投资和消费,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并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促进
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节〔2025〕49号,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推动环保
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产业。《意见》提出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
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形成国内主导、国
外走出去的优势格局。到2030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长板技术装备优势进一步扩大,
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3)固废处理处置行业
在废旧电池回收行业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
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锂电池行业也在积极扩产、快速扩张,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受到各级政
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与创新,《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产业政策为动
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2022年至今,国家
发改委、工信部以及生态环境部加强对废弃动力电池回收方向的重视,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包括废旧物资
循环利用体系、重金属污染防控以及危废环境管理等,深入聚焦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动力
电池回收再利用工作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减轻环境污染的良性促进
作用。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全国废
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原则,旨在加大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力度,促
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继2018年8月主管部门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
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5年后,行业即将迎来正式管理制度。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
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支持“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强调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同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列入鼓励类目录
。目录明确提到“废旧动力电池自动化拆解、自动化快速分选成组、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估、有价组分
综合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等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
速发展,退役动力电池总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政策鼓励通过
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行业方面,“十四五”时期,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为指导
和推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在具体的目标上,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要达到60%左右,分类收运能力也要达到70万吨/日左右。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
治技术政策》《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法规,并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
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等一系列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了本行业的规范和快速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对外公布,表明了我国固体废物行业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治理措施
和力度不断加强。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
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通过国家技术中心、6个区域技术中心和20个区域处置中心建设,提升
危险废物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利用处置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管理决策技术支撑能力,为全国
危险废物特别是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提供托底保障与引领示范。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
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
估,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固废产业链各领域市场空间的加
速释放。
(4)环境咨询服务
环评、检测、设计等环境咨询服务业务作为公司全产业链的一环,近年来业务持续提质增量。从行业层
面来看,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环保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继
实施,企业和政府对环境咨询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环境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平稳扩张态势。
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求到2
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
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
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
见》,要求未来五年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监测科技创新、强
基层补短板、监测人才培养等四大能力建设工程,加速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整体能
力。再用五年左右时间,到2035年,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提出严格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
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
(5)环卫一体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卫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居民在消费同时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为保持城乡
环境的整洁,对环境卫生管理业产生更多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对环卫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
系列支持政策,推动环卫服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升级,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环卫行业正逐步实现智能
化、机械化,从单一的清扫保洁向一体化、多元化服务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具体目标,包括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固体
废物处置以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等,旨在构建集多项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
设施体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提到,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合理布局建设收集点、收集
站、中转压缩站等设施,健全收集运输网络。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鼓励按照村收
集、镇转运、县处理或就近处理等模式,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2023年,工信部等八部门
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
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环卫车领域力争达到80%。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强调构建覆盖城乡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广垃圾分
类与资源化利用,推动环卫行业与资源回收体系的协同发展,要求完善垃圾收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设施。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环卫车辆和设备的
新能源化更新,重点推广电动环卫车辆,支持老旧设备淘汰替换,推动环卫作业效率提升和绿色转型。2024
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市政基础设施设备
更新纳入智慧化管理,推动环卫设备智能化升级,促进城乡环卫作业标准化和一体化管理。2024年10月,国
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将环卫行业的碳排放纳入统计体系,推动
环卫作业的低碳化转型,支持新能源环卫装备的应用和碳减排技术推广。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
及国民环保意识提升,环卫行业有望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一体化业务将成为行业主流。
(6)土壤修复行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年来,国家相
关管理部门相继颁布了土壤修复行业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技术指导文件,主要涉及行业规范管理、资金支持和
技术提升等几方面。《“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土壤、地下水
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统筹谋划。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
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
地土壤质量家底,尤其聚焦于农用地土壤勘察,加之《“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亦要求开展农
业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预计土壤修复行业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2023年2月,生
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环境基准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方案》提出主要目标为夯实环境
基准工作基础,有序推进地表水、海洋、大气、土壤等领域的基准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形成一批技术指南、基准文件和模型计算软件等成果,初步建立国家环境基准数据库。培养若干专业科研
团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环境基准工作的良好氛围。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
《关于促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
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鼓励先行先试,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修复
典型经验和案例。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与城乡规划、项目建设管理流程有机整
合,加强绿色低碳修复实践应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计划指出,排放涉镉等重金属的大气、水环境重点排污
单位,要依法对排放口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对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性风险,并采取有效措
施防范环境风险。同时,减少涉重金属废气排放,强化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优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路线
等。该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土壤修复行业从源头上加强防控,减少新增土壤污染,进而影响土壤修复项目的需
求和实施方式。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
经过多年跨越式的发展,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国内领头、国际领先的行业地位,多项核心技术荣获
国家及省部级荣誉,多项核心装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重点新产品、国内首台套重大
技术装备、广西名牌产品等,形成“立足国内、面向东盟、对接全球”的产品推广布局,技术与产品远销东
盟、东欧、西非、南美等海外市场,成为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环保品牌,逐步从传统的水污染治
理向环境综合治理的各个环节渗透,从国内单一市场向全球化、国际化发展,从单个污染源治理指标向整个
环境治理体系效果转变,由最初的“设备+工程”的商业模式向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环保装备制
造、环保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转型,经营业绩和产业规模得以快速提升。公司以解决产业发展
关键共性技术为根本,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构建从技术成果、产品到产业化应用的良性运行
机制,目前已形成环保基础理论研究、环保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以及产教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成为
国内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进一步巩固“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
商”的战略定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概况
公司以提升环境绩效和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领域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治理整体解决
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以围绕工业环境治理及清洁化生产领域为主的高端环保装备
制造、销售业务;以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为主的市政环境治理工程业务;以污水处理厂、环卫一
体化、污染土壤处置终端运营等为主的环保项目运营业务;以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咨询、检验检测、工程设
计、环境监测等为主的环境综合咨询服务等环境综合治理业务。服务范围覆盖咨询、设计、环评、检测、研
究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等环保全产业链。
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工业环境治理技术
在工业治污领域,公司响应国家“碳中和、碳减排”政策战略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规划,在制浆造纸、垃
圾渗滤液、尾水治理及制浆造纸零排放关键技术等领域,整合公司核心UMAR/UCAR厌氧、UBEF滤池、UHOFe芬
顿、E-MOC电催化氧化、组合过滤等技术,提供满足双碳控制需求的节水减排技术。在造纸、化工制药、石
油化工领域,公司正在加紧研发基于电催化、电芬顿原理的难降解高浓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
其中相关电催化技术已经在石油化工领域实现项目落地,并正在扩展其它领域业务;面对循环水使用过程中
水硬度指标累积问题,基于解决厌氧颗粒污泥钙化成果,公司开发了高效除硬脱钙技术,截至目前已完成中
试试验的产业化样机制作,具备技术推广应用条件。
(2)清洁化纸浆漂白关键设备与技术--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相关化工技术
经过近二十年技术积累,公司自主开发了还原法(BSC-M/BSC-HP)和综合法(BSC-C)两大系列的二氧
化氯制备系统用于纸浆漂白,其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单套二氧化氯
制备系统产能已经做到世界最大,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
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还配套开发了双电解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以及清洁高效的
氯酸钠、烧碱、双氧水、氯酸钾、高氯酸钾、耗氯产品(三氯异氰尿酸、聚合氯化铝、漂粉精、ADC发泡剂
等)等化学品生产技术,为造纸及相关化工行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土壤环境修复
围绕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目标,解决现有热解装备热效率低、处理量小、回收
油重质化高、产气率低的技术瓶颈,探索“碳减量、碳减排、碳回收”技术路线,报告期内,依托新疆4万
吨/年间接回转窑热脱附油泥项目,从产能提升、节能降耗、装备稳定性方面优化油泥处理工艺和系统装备
,目前该设备已稳定运行18个月以上,处理后固体含油率≤1%。
针对化工、矿山采选冶等场地污染土壤,公司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锑矿区锑砷污染源阻断及生态治
理技术”,持续开展土壤增效生物淋洗、淋洗剂回收、废液净化等技术、装备工艺研究。开发的绿色高效生
物淋洗剂,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级淋洗效率可达90%以上;通过研发的固-液-固转化工艺,可从淋洗废液中回
收50%以上生物淋洗剂,在保障淋洗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药剂用量及技术成本,最大程度维持土壤微生
物代谢及有机、无机碳库,保障土壤碳汇能力;废液净化后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
918-2002)一级B标准,最终实现污染土方量、污染物及污染排放的减量化。公司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
项目子课题“锑矿区锑砷污染源阻断及生态治理技术模式工程示范验证”通过课题综合绩效评价。
在矿山、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结合国家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