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33 蓝思科技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消费电子产品功能视窗及外观防护零部件研发、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271.85亿 82.48 35.82亿 76.43 13.18
智能汽车及座舱类(产品) 31.65亿 9.60 3.12亿 6.65 9.84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16.47亿 5.00 3.83亿 8.17 23.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6.01亿 1.82 3.80亿 8.12 63.35
其他智能终端类(产品) 3.64亿 1.10 2963.73万 0.63 8.1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698.97亿 100.00 111.08亿 100.00 15.89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577.54亿 82.63 87.27亿 78.57 15.11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产品) 59.35亿 8.49 6.04亿 5.43 10.17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34.88亿 4.99 6.89亿 6.21 19.76
其他智能终端(产品) 14.08亿 2.01 2.79亿 2.51 19.8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3.11亿 1.88 8.08亿 7.28 61.65
─────────────────────────────────────────────────
国外销售(地区) 409.78亿 58.63 87.93亿 79.16 21.46
国内销售(地区) 289.18亿 41.37 23.14亿 20.84 8.00
─────────────────────────────────────────────────
直销(销售模式) 698.97亿 100.00 111.08亿 100.00 15.8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240.20亿 83.21 33.03亿 79.83 13.75
智能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产品) 27.16亿 9.41 2.64亿 6.37 9.70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14.35亿 4.97 1.95亿 4.72 13.5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39亿 1.87 3.44亿 8.31 63.78
其他智能终端类(产品) 1.56亿 0.54 3231.06万 0.78 20.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544.91亿 100.00 90.62亿 100.00 16.63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449.01亿 82.40 70.26亿 77.53 15.65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产品) 49.98亿 9.17 7.73亿 8.53 15.47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31.04亿 5.70 4.74亿 5.23 15.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3.23亿 2.43 7.67亿 8.47 57.99
其他智能终端类(产品) 1.65亿 0.30 2182.32万 0.24 13.24
─────────────────────────────────────────────────
国外销售(地区) 368.07亿 67.55 75.64亿 83.46 20.55
国内销售(地区) 176.84亿 32.45 14.99亿 16.54 8.47
─────────────────────────────────────────────────
直销(销售模式) 544.91亿 100.00 90.62亿 100.00 16.6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67.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1.1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456647.20│ 49.45│
│第二名 │ 1632805.78│ 23.36│
│第三名 │ 220110.24│ 3.15│
│第四名 │ 209479.35│ 3.00│
│第五名 │ 151688.03│ 2.17│
│合计 │ 5670730.61│ 81.1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60.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5.0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437265.38│ 30.35│
│第二名 │ 865983.55│ 18.29│
│第三名 │ 158566.85│ 3.35│
│第四名 │ 72383.59│ 1.53│
│第五名 │ 72265.45│ 1.53│
│合计 │ 2606464.83│ 55.0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1、AI赋能消费电子终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增长
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终端市场持续增长,消费电子行业在“以旧换新”补贴与AI技术赋能共振下持续回暖
。Canalys预计AI手机渗透率预计将从2025年34%升至2028年54%,IDC预计AI眼镜2025年国内出货量有望突破
275万台,同比增长107%。公司依托“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全链条垂直整合能力,全方位为AI应用
终端赋能。
2、智能座舱交互革新,中国供应链主导产业升级
汽车智能座舱领域迎来多模态交互革新,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突
破1564亿元。头部车企通过AIoT平台打通各个生活场景,推动座舱向融合生活、娱乐、办公跃迁。公司作为
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龙头,深化车企协同,以超薄夹胶玻璃、AR-HUD光波导、车载通讯模组、域控制器等
创新衍生产品赋能行业升级,以轻量化技术降低整车重量与能耗,以高精密加工提升品质,将新技术、新产
品向市场推广普及,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
3、具身智能技术迭代,加速AI连接现实世界
具身智能产业链不断深入产业端、应用端,成为产业迈入规模化增长元年,高工机器人预测全球具身智
能市场规模2025年达63.39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在交互、医疗辅疗、安保、物
流等场景加速落地,公司凭借一站式精密制造、产业链垂直整合、自有应用场景等综合优势,与国内外头部
具身智能客户协同驱动产业加速规模化。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行业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均取得可喜进步。公司是新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
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结构
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等。
(三)业绩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继续稳步向前,主营业务在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益与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完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上市,为进一步加快全球化布局、优化产品组合募集
了资金,为公司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增添重要平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
.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9.40亿元,同比增长41.85%;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增长35.29%。主要业务板块相关情况具
体如下:
1、智能手机与电脑
报告期内,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公司持续巩固在玻璃、
陶瓷、蓝宝石及金属等外观件、结构件与功能模组市场领先地位,完成了多款年度旗舰手机的研发和量产准
备,配合头部客户量产了多款新品高端机型金属中框,市场份额与盈利较上年快速增长;个人计算机业务受
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上半年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
2、智能汽车与座舱
报告期内,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垂直
整合能力与全球化产能布局,持续深化智能座舱产品矩阵的技术纵深与市场渗透。中控模组、智能B/C柱、
充电桩、座舱装饰件及无线充电模组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同步突破,已实现批量交
付。超薄夹胶车窗玻璃以战略级创新支点定位,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同步深化与全球科
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公司已根据客户需求启动车窗玻璃产能建设,凭借技
术壁垒与产能协同优势,将成为公司的持续增长点。
3、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
报告期内,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公司具备智能头显
、AI眼镜及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光学镜片、结构件、功能模组至整机组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报
告期内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
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未来将与更多全球穿戴头部企业合作,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4、其他智能终端
报告期内,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28.20%。随着具身智能产业化趋势加
速和规模化落地,公司依托精密制造开发能力,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的合作都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
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智慧零售产品线营收
同比显著提升,协同智能家居等业务形成多元增长引擎。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材料与技术变革
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长期以来专注科研及创新投入,积累了大量材料和工艺上的核
心技术,引领智能终端领域的技术变革,为智能终端美观度和功能性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公司以“四新”为
指引,围绕行业关键问题、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生产工艺优化等研究,构建了
完整研发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为2266件(其中发明专利511件,实用新型专利1621件,外观
设计专利134件),软件著作权为130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
产数字化、智慧园区、企业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2、拥有优质战略客户资源,稳固业务基石
在消费电子产品和智能汽车领域,公司一直是众多全球知名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如:苹果、三星
、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谷歌、Meta,特斯拉、宁德时代、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比
亚迪等。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强大的制造能力、高效的生产流程、领先的研发能力,公司不断拓展与现有
客户合作领域,并不断发展新客户,进一步丰富公司的客户资源、产品结构。与此同时,公司在国内外设立
了多个生产研发基地及办公驻点,以贴近客户布局的方式快速响应客户多样化需求。
3、全面的平台化布局,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平台化布局方面,公司已具备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化能力体系,紧抓市场扩展所带来的机遇,积极
拓展从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与座舱到智能穿戴,以及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全领域应用;垂直整合
方面,公司已拥有从新材料生产、智能设备研制及生产、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结构件和模组产品生产、质
量管理、整机组装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4、智能制造与互联网+,铸就强劲引擎
作为业内最早研发、制造、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智造工业体系的企业之一,公司持续推进物联
网、智能仓储、产线全线自动化、单片流、在线检测等技术和工艺创新,将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进行深度融合,提高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和反向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降
低生产管理成本。通过自主研发的“蓝思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蓝思科技现有的智能制造系统已形成完整的
内部串联,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导入及机器设备智能化升级。
5、核心团队与精益管理,保障高质发展
公司核心团队业务精通、经验丰富,且具有全球化视野。在公司核心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公司已形成经
验丰富、层次清晰、梯度合理的国际化管理团队,为公司扩大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
全面推行集团管理下的事业部制,设立脆性材料事业部、金属及其他非脆性材料事业部、模组事业部,通过
优化组织、简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精益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