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33 蓝思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消费电子产品功能视窗及外观防护零部件研发、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240.20亿 83.21 33.03亿 79.83 13.75
智能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产品) 27.16亿 9.41 2.64亿 6.37 9.70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14.35亿 4.97 1.95亿 4.72 13.5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39亿 1.87 3.44亿 8.31 63.78
其他智能终端类(产品) 1.56亿 0.54 3231.06万 0.78 20.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544.91亿 100.00 90.62亿 100.00 16.63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449.01亿 82.40 70.26亿 77.53 15.65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产品) 49.98亿 9.17 7.73亿 8.53 15.47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31.04亿 5.70 4.74亿 5.23 15.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3.23亿 2.43 7.67亿 8.47 57.99
其他智能终端类(产品) 1.65亿 0.30 2182.32万 0.24 13.24
─────────────────────────────────────────────────
国外销售(地区) 368.07亿 67.55 75.64亿 83.46 20.55
国内销售(地区) 176.84亿 32.45 14.99亿 16.54 8.47
─────────────────────────────────────────────────
直销(销售模式) 544.91亿 100.00 90.62亿 100.00 16.6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 161.35亿 79.97 23.77亿 72.48 14.73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产品) 22.82亿 11.31 4.97亿 15.16 21.79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 11.91亿 5.90 9933.79万 3.03 8.34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4.49亿 2.22 2.88亿 8.78 64.17
其他智能终端类(产品) 6341.41万 0.31 1815.00万 0.55 28.62
其他(补充)(产品) 5672.74万 0.28 3163.44万 --- 55.7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466.99亿 100.00 89.69亿 100.00 19.21
─────────────────────────────────────────────────
中小尺寸外观及功能组件(产品) 315.18亿 67.49 62.87亿 70.10 19.95
新材料及其他产品(产品) 78.75亿 16.86 9.92亿 11.06 12.59
大尺寸外观及功能组件(产品) 61.15亿 13.09 9.67亿 10.79 15.8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1.90亿 2.55 7.22亿 8.05 60.69
─────────────────────────────────────────────────
国外销售(地区) 382.66亿 81.94 80.55亿 89.81 21.05
国内销售(地区) 84.32亿 18.06 9.14亿 10.19 10.84
─────────────────────────────────────────────────
直销(销售模式) 466.99亿 100.00 89.69亿 100.00 19.2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2.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1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Apple Inc. │ 3151226.66│ 57.83│
│第二名 │ 847273.28│ 15.55│
│第三名 │ 197661.42│ 3.63│
│第四名 │ 195116.32│ 3.58│
│第五名 │ 136945.00│ 2.51│
│合计 │ 4528222.67│ 83.1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3.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8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66565.67│ 22.86│
│第二名 │ 740478.52│ 22.08│
│第三名 │ 107422.05│ 3.20│
│第四名 │ 63953.28│ 1.91│
│第五名 │ 60832.69│ 1.81│
│合计 │ 1739252.22│ 51.8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1、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推动产业价值提升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智能终端,不仅直接加速了智能手机和PC的换机周期,更对产品设计、
硬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算力提升对应的散热性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等,进而推动了相关产业链价
值提升。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748亿部,同比增长超7%,标
志着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了波动后重新步入增长轨道。折叠屏手机持续飞速发展,多款折叠屏手机新品推向
市场,并在厚度、重量、价格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20
24年一季度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9%,第二季度实现113%同比增长,这一趋势无疑将为掌握
柔性保护屏幕、折叠屏手机面板、铰链、转轴等技术的企业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AI大模型在端侧加速
应用,智能手机行业正朝着更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迅速发展,IDC预计2024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将达2.3
42亿部,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将达到19%,市场潜力巨大。
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PC出货量达到1.198亿台,同比增长超过3%。其中,
多款AIPC在上半年集中高调发布,各大厂商在硬件和软件端积极发力,争抢AI迭代升级的新机遇。据Canaly
s预测,2024年全球AIPC出货量将占PC总出货量的18%,AI成为驱动PC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达1404.7万辆,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销量
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增速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的增长率。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
24年7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渗透率达51.1%,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选择。据IDC预测,
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在2028年将突破2,3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22.8%,持续增长
潜力强劲。
随着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日益成熟及应用加速,车载显示与感知系统作为车内交互体验的核心载体
,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中控屏、投显、语音交互等核心部件市场渗透率逐渐升高,将为汽车带来前所未有的
便捷性,重新定义出行标准与用户体验。
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多方面挑战,这些挑战也使得
企业不断调整策略,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径。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行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动,聚焦手机与PC两
大核心赛道,依托在玻璃、金属、模组等关键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公司业务涉及智能手
机与电脑、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智能汽车及智能座舱等智能终端的结构件、模组等,涵盖玻璃、金属、蓝
宝石、陶瓷、塑胶、玻纤、碳纤维等材料,以及与之配套的辅料、工装夹具模具、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自
动化设备、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系统。
(三)业绩驱动因素2024年上半年,公司秉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向着董事会规划的年
度经营蓝图迈进。实现营业收入288.67亿元,同比增长4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1亿元,同
比增长5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3亿元,同比增长46.21%;基本每股收
益0.17元,同比增长54.55%。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匹配战略发展需要
为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报告期内对原有架构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合并优化职能部门,设立脆性
材料、金属及其他非脆性材料、模组三大事业部,贯通各个环节为一体单元进行管理,突出以盈利为核心考
核与激励指标的奖惩机制;同时,进一步明晰主体权责、优化制度流程,加强协同。相关举措在提升效率、
效益及成本下降等方面,已初步显现效果。
2、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快发展ODM和OEM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依托在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触控模组、指纹模组等关键领域的领先优势,
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向更多客户推介并提供了垂直整合方案,以ODM或OEM模式开发及量产智能手机、支付
终端、PC、笔电、医疗、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带动公司销售规模增长,促进结构件与模组的市场份额提升
,增强客户粘性。
3、加强研发统筹,聚焦未来技术方向
蓝思创新研究院作为公司的前瞻技术综合研发平台,秉承公司创始以来一贯坚持不懈创新的理念和实践
,从过去的四新“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升华到今天的四新“新技术、新工具、新装备、新
领域”,巩固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创造性地研发了无直线无直面的3D非球面自由曲面玻璃成型技术及其印
刷技术,脆性材料激光加工全制程技术;研发了镀膜机软件平台及新型AI动态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镀膜效
果;从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脆性材料加工,延展到多种金属、聚合物等加工;从各种材料的零件加工,到
多种模组,并基于完备的垂直制造系统,拓展到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光伏新能源领域。
4、积极推进自动化与智能智造,迎接机遇与挑战
公司在结构件加工工艺、辅材、装备、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生产过程及产品的AI视觉检测、智
能仓储、自动包装等一系列软硬件系统方面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用专家系统、大数据等工具,对数以千
计的工艺流程,以及数以万计的设备进行智能管理。创建了一整套研发、生产、品质等MES及ERP系统、供应
链管理系统,从“人机料法环”这五大生产要素上逐步实施人工智能管理,提高公司效率,降低单位能耗,
逐步打造行业领先、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工厂。
综上所述,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多个方面奋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并为迎接下半年传统旺季做好准备工作。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垂直整合的战略方针,与时俱进,以更
加开放的心态和坚定的步伐迎接机遇与挑战,迈向发展新征程。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球资源与优质客户,稳固业务基石
公司多年来在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行业的深耕细作及口碑,赢得了优质、稳定的国际知名品牌客户,如
: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谷歌、Meta,特斯拉、宁德时代、宝马、奔驰、大众、理
想、蔚来、比亚迪等。
凭借在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和深厚的技术沉淀,公司不断拓展与现有客户合作领域,并不断发展新客户
,进一步丰富公司的客户资源、产品结构。与此同时,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分支机构,能够快速
地响应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研发、生产、服务等需求。
2、横向拓展与垂直整合,扩大发展空间
在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公司在产品线拓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提供设计、研发、生产
等全方位服务的一站式ODM精密制造平台。此外,公司不断深入供应链垂直整合,积极布局相关原辅材料、
专用设备、系统集成等上下游产业,优化成本、效率和良率,并培育、投资了多个具有良好成长潜力与核心
竞争力的子公司或业务模块,构建起以主业为核心、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为公司持续、健康、快速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创新驱动与科技实力,实现更高价值
技术创新是蓝思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在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行业首创了多种专用设备、专有技术,
引领行业标准不断迭代,研发了大量的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属等核心前沿制造技术。优秀的核
心研发团队、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以及稳居行业首位的专利数量,确保了公司技术优
势不断扩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为2,248件(其中发明专利450件,实用新型专利1,663件,外观
设计专利135件),软件著作权为122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
产数据化、智慧园区、企业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4、核心团队与精益管理,保障高质发展
公司核心团队稳定,拥有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公司核心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公司已形成经验丰富、
层次清晰、梯度合理的国际化管理团队,为公司扩大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全面推行
集团管理下的事业部制,设立脆性材料事业部、金属及其他非脆性材料事业部、模组事业部,通过优化组织
、简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精益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竞争优势。通过“人”与“管
理”的双重保障,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5、智能制造与互联网+,铸就强劲引擎
作为业内最早研发、制造、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智造工业体系的企业之一,公司将生产制造与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大幅提高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和反向控制
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通过自主研发的“蓝思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蓝思科技现
有的智能制造系统已形成完整的内部串联,基本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导入及机器设备智能化升级。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