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40 运达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轨道交通机务运用安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9.83亿 99.84 3.67亿 100.10 37.30
其他(行业) 160.89万 0.16 -35.79万 -0.10 -22.24
─────────────────────────────────────────────────
智慧培训(产品) 3.54亿 35.95 1.59亿 43.35 44.85
智能运维(产品) 2.30亿 23.34 6520.06万 17.80 28.36
智慧车辆段(产品) 1.40亿 14.19 4195.99万 11.45 30.03
智能牵引供电(产品) 1.03亿 10.43 3645.97万 9.95 35.47
智能货运(产品) 8428.91万 8.56 2194.18万 5.99 26.03
维保服务(产品) 7251.03万 7.36 4236.34万 11.56 58.4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60.89万 0.16 -35.79万 -0.10 -22.24
─────────────────────────────────────────────────
华北(地区) 2.16亿 21.97 8618.42万 23.52 39.83
华南(地区) 1.94亿 19.74 5521.61万 15.07 28.40
华东(地区) 1.86亿 18.84 6788.28万 18.53 36.58
西南(地区) 1.46亿 14.83 5252.61万 14.34 35.96
西北(地区) 9546.24万 9.69 3975.25万 10.85 41.64
华中(地区) 7778.24万 7.90 3392.01万 9.26 43.61
东北(地区) 6929.28万 7.04 3089.94万 8.43 44.59
─────────────────────────────────────────────────
直销(销售模式) 9.85亿 100.00 3.66亿 100.00 37.2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2.33亿 99.68 1.12亿 99.84 48.00
其他业务(行业) 75.31万 0.32 17.45万 0.16 23.17
─────────────────────────────────────────────────
智慧培训(产品) 8426.68万 36.09 4878.79万 43.61 57.90
智能运维(产品) 6467.79万 27.70 2077.28万 18.57 32.12
智慧车辆段(产品) 2923.94万 12.52 1692.96万 15.13 57.90
智能牵引供电(产品) 2689.68万 11.52 1200.37万 10.73 44.63
智能货运(产品) 1471.04万 6.30 608.71万 5.44 41.38
维保服务(产品) 1292.40万 5.54 711.81万 6.36 55.08
其他业务(产品) 75.31万 0.32 17.45万 0.16 23.17
─────────────────────────────────────────────────
华北(地区) 6929.28万 29.68 3530.50万 31.56 50.95
西南(地区) 5604.78万 24.01 2520.90万 22.53 44.98
华南(地区) 3927.00万 16.82 1846.19万 16.50 47.01
华东(地区) 3259.95万 13.96 1448.52万 12.95 44.43
西北(地区) 1620.36万 6.94 1141.58万 10.20 70.45
东北(地区) 983.83万 4.21 161.01万 1.44 16.37
华中(地区) 946.33万 4.05 521.21万 4.66 55.08
其他业务(地区) 75.31万 0.32 17.45万 0.16 23.1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11.84亿 99.91 4.13亿 99.78 34.93
其他(行业) 110.16万 0.09 92.05万 0.22 83.56
─────────────────────────────────────────────────
智慧车辆段(产品) 3.92亿 33.12 7071.69万 17.06 18.02
智慧培训(产品) 2.54亿 21.41 1.20亿 28.88 47.19
智能运维(产品) 2.07亿 17.46 7420.96万 17.91 35.88
智能货运(产品) 1.38亿 11.68 6284.73万 15.17 45.40
智能牵引供电(产品) 1.28亿 10.82 4624.78万 11.16 36.06
维保服务(产品) 6424.86万 5.42 3977.73万 9.60 61.9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10.16万 0.09 92.05万 0.22 83.56
─────────────────────────────────────────────────
西南(地区) 3.24亿 27.30 1.18亿 28.36 36.33
华北(地区) 2.88亿 24.29 5610.47万 13.54 19.49
华南(地区) 1.59亿 13.43 6172.66万 14.89 38.79
华中(地区) 1.44亿 12.14 7270.91万 17.54 50.56
华东(地区) 9676.07万 8.17 3193.41万 7.71 33.00
东北(地区) 8802.19万 7.43 3616.28万 8.73 41.08
西北(地区) 8593.75万 7.25 3825.25万 9.23 44.51
─────────────────────────────────────────────────
直销(销售模式) 11.85亿 100.00 4.14亿 100.00 34.9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2.49亿 99.93 1.11亿 100.00 44.42
─────────────────────────────────────────────────
智慧培训(产品) 8146.60万 32.67 4034.94万 36.48 49.53
智慧车辆段(产品) 6890.23万 27.63 2056.11万 18.59 29.84
智能运维(产品) 6020.23万 24.15 3200.79万 28.94 53.17
智能牵引供电(产品) 1652.22万 6.63 754.94万 6.83 45.69
智能货运(产品) 1397.84万 5.61 471.49万 4.26 33.73
运维服务(产品) 808.45万 3.24 550.13万 4.97 68.0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7.55万 0.07 -8.80万 -0.08 -50.13
─────────────────────────────────────────────────
西北(地区) 5868.33万 23.54 1728.69万 15.63 29.46
华北(地区) 5494.90万 22.04 3043.65万 27.52 55.39
西南(地区) 3781.20万 15.17 --- --- ---
华南(地区) 2958.97万 11.87 1071.03万 9.68 36.20
东北(地区) 2570.39万 10.31 1046.47万 9.46 40.71
华中(地区) 2220.58万 8.91 903.09万 8.17 40.67
华东(地区) 2038.75万 8.18 886.07万 8.01 43.4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8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319.37│ 5.40│
│第二名 │ 4355.53│ 4.42│
│第三名 │ 3562.91│ 3.62│
│第四名 │ 2218.74│ 2.25│
│第五名 │ 2154.12│ 2.19│
│合计 │ 17610.67│ 17.8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7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6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282.76│ 4.23│
│第二名 │ 2145.13│ 3.97│
│第三名 │ 1353.17│ 2.51│
│第四名 │ 1299.20│ 2.41│
│第五名 │ 840.71│ 1.56│
│合计 │ 7920.97│ 14.6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铁路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和经济循环流转的动脉,
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一直与国家重大战略高度契合,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一带一路”、新型城镇
化等重大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在国家产业转型、运输结构调整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等一系列系统性变革中,发挥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巨大优势。预计未来轨道交通
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相关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智能系统和解决方案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干线铁路(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市域
(郊)铁路等轨道交通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国铁集团、地方城轨公司、各轨道交通职业院校等。
在国家铁路领域,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
挥铁路投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拉动效应强的作用,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工程建设,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
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
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依据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年将建成现
代化铁路强国,实现“四网融合”(高铁、城际、市域、货运),国家铁路网络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铁
7万公里。依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
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5.3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11.7万公里左右。2022年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
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有序
推进区域连接线建设,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同时,伴随着既有车辆及装备的运营里程和
服役年限增长,铁路部门对增强安全质量效益、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改善综合发展实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轨道交通智能化装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据预测,2025年铁路基建投资或达65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
资突破8000亿元,新线投产有望达到3500公里。2024年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同意中国
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开发行铁路建设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1740号),批准国铁集团公
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000亿元的铁路建设债券,占国铁集团全年投资计划的37%,重点支持津潍高铁、雄商高
铁等32个关键项目及铁路装备购置。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轨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其发展将继
续贴合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城镇化率提升这一主线,进行有序发展,缓解城市发展在交通、经济
和环保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6
2条,运营里程12168.77公里,已居全球前列。2024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
路25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6段,新开通运营车站580座。其中,新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长度4
25.70公里,占2024年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的44.67%,且运行等级均为无人驾驶最高级别GoA4级
。2025年中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
路总长度将达到13200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1000公里。根据不完全
统计,国内已开通运营10年以上的城轨线路共有116条,里程3618公里,涉及26个城市;其中开通运营15年
以上的线路共有49条,里程1382公里,涉及13个城市。已开通15年以上的线路相关设施设备系统的设计使用
寿命和服役年限已接近期限,10年以上的线路也将陆续进入设备更新周期,更新改造需求已较为迫切。同时
,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外部环境与乘客需求的变化和自身规划建设的历史局限,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的城
轨交通线网在结构、功能、可靠性与服务等方面需要相应提升。既有线改造是绿色城轨、智慧城轨、融合城
轨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城轨交通整体的提质、降本、增效,也为城轨交通现存“卡脖子”装备的自
主化和国产替代提供了重要机会。因此开展既有线改造已成为我国城轨交通持续的重点任务,既有线改造的
任务和资金投入将逐年加大。
在城际、市域(郊)铁路领域,2021年4月8日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
务》中指出,将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也是城市向外扩散、功能疏解的必然趋势,轨道交通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环节。2024年8月国
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稳步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实现“零距离”换乘和一体
化服务。全球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之比约1:3,中国仅为1:0.25,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将新增城际、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城际、市域(郊)铁路将成为
轨道交通产业新兴增长点。
在铁路货运领域,铁路货物发送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既有线路的货运能力在高铁成网后得到进一步释
放。2024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8年实现增长,日均装车首次突破18
万车大关。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及时增加货运产品供给,10月份
以来货运单日装车连续7次刷新历史纪录,日均装车达到19.15万车,同比增长4.4%,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发送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1%;中亚班列发送42.7万标箱,同比增长12.1%;中老铁
路跨境货物发送278.3万吨,同比增长20.7%。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指出,将构建高效货运服务系统,建设高效货运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
持续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依据《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
,晋陕蒙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运输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2024年1月发
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公转铁”,加快铁路专用线
建设,提升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水平。2024年8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构建
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国家铁路、公路、水运网络,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大型工
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绿色集疏运比例,持续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重。铁路
货运运营效率和服务的提升,离不开铁路货运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有力支撑。
在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建设领域,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发展给予了一系列支持和肯定,先后发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
和意义,并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建设
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提出优先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
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
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
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的通知》,要求加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教育质
量,促进教育公平,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
意见》,指出教育和培训消费方面: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指导学校按照有
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等。2025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另外,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统筹
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码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到2027年,工业、农
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2024年5月31日交通运输部
等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指出“坚持统筹联动、市场为主,立足各地交通运
输发展实际和能源资源禀赋,实施老旧机车淘汰更新、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标准提升等七大行动,大力
促进先进设备和北斗终端应用,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有序推进行业绿色低
碳转型。”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与区域交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高效、安全、环保的公共出行需
求,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作为一家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业务面
向国铁(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地铁、城际铁路等)、城轨(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等
)、职业院校三大客户群体,产品线布局涉及机车车辆业务板块、牵引供电业务板块、铁路运输业务板块,
为轨道交通提供智慧培训解决方案、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智
能货运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轨道交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营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运达科技及广州运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货安计量技术中心有
限公司、成都运达牵引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运达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都运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恒信电气有限公司、成都运达轨道交通设备检修有限公司、湖南中大运达轨道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汇友电气有限公司、长春运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嘉兴运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运达华开科技
有限公司、杭州运达智慧轨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武汉运达城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运达恒通商务服务
有限公司、西安运达智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运达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唐山西交智达轨道交通设备
有限公司、运达智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运达智辇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子公司。
其中母公司运达科技主要业务涉及智慧培训解决方案、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子公
司汇友电气、恒信电气涉及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子公司广州运达、运达华开涉及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子
公司成都货安、嘉兴运达涉及智能货运解决方案;子公司运达服务涉及运维服务。
2、公司战略布局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已迎来智慧化产业升级新浪潮。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
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还为乘客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公司基于完备的产品体系与长期的技
术沉淀,紧密跟随数智化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
实等前沿科技,贯彻落实“3351”战略规划:面向国铁(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地铁、城际铁路等)
、城轨(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等)、职业院校“3”大客户群体,深入探索机车车辆、牵引
供电、铁路运输“3”大业务板块,从人、车、地实际业务场景出发,顶层设计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
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5”大系统解决方案,配套提供N个智能化核心设备与全生命周期伴随服
务,重点部署“1”个运输及维保服务业务,全国设立200余个网点,24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一
站式解决轨道交通业务领域的多项难题。
3、公司主要业务及核心产品
(1)智慧培训解决方案
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应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针对国铁(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地铁、城际铁路等)、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轻
轨及其他制式)轨道交通技能培训要求,提供智能化、规范化、安全化、个性化的培训系统解决方案。培训
范围覆盖轨道交通列车驾驶、行车指挥、设备检修、应急处置等完整场景,涉及车、机、工、电、辆各个专
业的乘务员、调度员、车站服务员、轨道交通检修工等专业岗位。
该方案聚焦培训质量及效率提升,形成“1+2+N”产品体系,贯穿教、学、练、考、评各个环节,实现
一线人员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从标准作业技能到应急处置技能的全面提升。其中,“1”代表基于岗位
能力模型构建的标准化培训方法论;“2”指培训管理平台和多工种联动演练平台,实现从教学计划到考核
评价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N”为覆盖车、机、工、电、辆等各专业的培训子系统,支持独立培训与多专
业协同演练。在技术创新方面,解决方案通过语音动作识别技术实现培训自动化评价,运用数字孪生和AI故
障诊断技术打造智能检修实训系统,并基于AIGC技术实现教学资源智能生成。其中,多工种联合演练系统通
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全专业协同的应急演练环境,支持单岗位与智能AI角色的闭环实训。未来,解决方案将
持续深化数智技术创新,重点建设多元综合AI交互平台,推动培训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为轨道
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撑。
目前,该方案已在国内18个铁路局、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及轨道交通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研究
机构等广泛应用,典型案例包括南宁铁路局动车培训基地、上海市域铁路调度运营和技能培训基地等。同时
成功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印尼雅万高铁、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并出口伊朗、埃及
、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
2)主要产品应用典型案例:南宁铁路局车辆段动车培训基地上海市域铁路调度运营和技能培训基地江
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城
轨行车综合应急安全处置”赛项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印尼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全功能仿真模拟驾驶培训设备
(2)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智能运维解决方案采用物理传感、图像识别、物联网、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面向国铁(含高
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地铁、城际铁路等)、城轨(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等)客户,以车
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实现列车监测及场段检测设备的互联互通,将基于场景的车载感知、轨旁感
知、业务数据等有效耦合,完成对车辆的运行智能分析、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车辆智能日常检测、检修资
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提供一套具有列车状态感知与跟踪、故障诊断预警、运维智能决策、作业自动化等
能力的智慧系统,保障列车安全可靠、提效节能,实现列车运维精准管理。
目前,公司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已在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城市轨道交通
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3)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
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服务于国铁(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铁路、城际铁路等)以及城轨(含地铁
、轻轨、有轨、市域等)客户,聚焦于车辆段运营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此方案以保障安全生产为前提,围绕
“强化车辆维保质量管理、提升运用效率”的主线,将“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建设作为核心。通过融合物
联网、AI、5G-R等前沿技术,打破“数据孤岛”局面,实现车辆运用、整备、检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无缝衔
接。借助智能装备与智能化管控手段,并结合大数据、数字孪生、大模型等技术,实现对车辆运行数据的深
度分析,实现在线自动化检测、车辆健康状态智能评估、故障自动识别及生命周期预测等功能,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车辆的分级整备与基于状态的维修模式,促进段场生产场景下“车、人、图”的智能调度和管
控。此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和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作业安全,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大幅
压缩车辆整备与列检所需时间,确保车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优运用状态,充分彰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效能
。目前,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的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
用。该方案为轨道交通车辆整备检修段场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注入强大动力,有力推动场段管理向智能化运作
方向迈进。
(4)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
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运用现代先进的测量、通信、传感、信息、人工智能以及电力电子等技术,面向
国铁(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地铁、城际铁路等)、城轨(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等)
客户,提供牵引接触网的智能供配电管理及再生能量的高效利用解决方案,保障列车正常运行、提高运输效
率。产品覆盖牵引供电一次设备、铁路电气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可视化接地验电装置和防
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直流供电接地漏电保护系统、轨道交通试验线再生制动能量
利用系统等多个业务场景。牵引供电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动力能源,在维持铁路运输秩序方面处于十分重要
的地位。
目前,公司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已在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营单位中广泛应用,并服务于“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及部分拉美国家,如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巴西等。
(5)智能货运解决方案
智能货运解决方案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聚焦传统铁路货运模式中存在的作
业效率低下、设备运维成本高、多系统数据孤岛、货物追踪与状态监控困难、环保管控滞后等核心痛点,通
过系统性技术创新推动铁路货运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针对货运场站作业全流程,该解决方案实现了五大突破:构建智能调度系统,通过自动化作业计划编排
与资源优化配置,使场站作业效率提升30%-50%;搭建统一智慧管控平台,打通各子系统数据壁垒,实现设
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降低运营成本15%-25%;建立全流程可视化追溯体系,使货损率显著下降80%。
在绿色发展维度,方案创新应用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实现场站照明自动调控与新能源设备协同管理,助力碳
排放减少30%-50%。特别在多式联运领域,方案突破性地构建了“公、铁、水”协同运输数字通道,通过标
准化数据接口实现跨平台信息共享,整体运输时效提升20%-40%。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货运模式的
发展瓶颈,更推动铁路货运系统完成了从“机械化+电气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范式跃迁。
作为运输组织模式的革命性创新,智能货运解决方案正在全国18个铁路局广泛部署应用。该方案通过重
构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正引领铁路货运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的发展新阶段,为构
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提供核心支撑。凭借稳定的系统性能和持续的服务升级,该方案已获得行业用户的广
泛认可,成为推动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引擎。
(6)运维服务
依托车载监测产品及技术,建立了包含数据采集、在线检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数据分析挖掘、预测
预警和综合保障在内的基于运营大数据的信息化保障体系。通过辐射全国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建立了面向运
营、贴近用户的运维服务体系。为轨道交通车辆运用维护保养及现场保障服务,提供设备配件物流周转、维
护服务;与车辆制造商联合,开展了车载设备检修服务;提升了轨道交通车辆运维水平,提高了车辆整体运
营效率,切实保证运营安全。
4、公司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的营销工作采用分区模式进行。公司将全国各路局、城市轨道公司进行分区管理,分区销售。
公司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参与招投标方式取得,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出售给各铁路局的物资部门。公司非常
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并将售后服务列入公司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生产模式
公司通过参加招标的方式取得订单,在取得订单后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深入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结
合客户需求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组织内部开展产品软硬件研发、BOM编制、
采购、生产、出厂检验以及现场安装及调试,最终完成项目验收后交与客户。公司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特性
,在经过招投标或者签署合同后,按照客户订单数量安排生产。本公司产品大部分为自主生产,少量产品涉
及委外加工。另外,根据合同要求,公司有部分产品由客户负责安装,无须公司参与。
(3)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售为指导的采购原则,公司采购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实施采购,依据材
料使用及采购特性而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主要包括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