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62 华铭智能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维护。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交运设备行业(行业) 3.65亿 58.37 1.32亿 73.04 36.13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1.48亿 23.62 1465.78万 8.11 9.91
热管理设备销售(行业) 1.13亿 18.02 3408.92万 18.86 30.22
─────────────────────────────────────────────────
AFC设备类(产品) 3.11亿 49.66 1.21亿 66.93 38.91
ETC相关收入(产品) 1.45亿 23.16 1507.99万 8.34 10.40
热管理设备销售(产品) 1.13亿 18.02 3409.73万 18.86 30.22
AFC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5335.41万 8.52 987.44万 5.46 18.51
其他(产品) 405.80万 0.65 74.35万 0.41 18.32
─────────────────────────────────────────────────
境内(地区) 4.44亿 70.95 1.09亿 60.29 24.53
境外(地区) 1.82亿 29.05 7180.10万 39.71 39.47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6.26亿 100.00 1.81亿 100.00 28.8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交运设备行业(行业) 1.83亿 66.07 5320.30万 70.91 29.08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5700.23万 20.58 624.90万 8.33 10.96
热管理设备销售(行业) 3765.01万 13.60 1557.88万 20.76 41.38
分部间抵销(行业) -70.19万 -0.25 --- --- ---
─────────────────────────────────────────────────
轨交设备行业(产品) 1.82亿 65.82 5250.10万 70.63 28.81
ETC设备行业(产品) 5700.23万 20.58 624.90万 8.41 10.96
热管理设备销售(产品) 3765.01万 13.60 1557.88万 20.96 41.38
─────────────────────────────────────────────────
境内(地区) 2.12亿 76.52 4135.00万 55.63 19.51
境外(地区) 6501.57万 23.48 3297.88万 44.37 50.7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交运设备行业(行业) 3.57亿 59.39 1.36亿 72.20 38.11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1.86亿 31.01 3080.75万 16.36 16.54
热管理设备销售(行业) 5770.98万 9.61 2154.83万 11.44 37.34
─────────────────────────────────────────────────
AFC设备类(产品) 2.98亿 49.67 1.13亿 60.04 37.89
ETC相关收入(产品) 1.85亿 30.74 2931.17万 15.56 15.87
热管理设备销售(产品) 5770.98万 9.61 2154.83万 11.44 37.34
AFC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5685.23万 9.46 2135.41万 11.34 37.56
其他(产品) 315.66万 0.53 304.22万 1.62 96.38
─────────────────────────────────────────────────
境内(地区) 5.36亿 89.29 1.55亿 82.07 28.81
境外(地区) 6435.23万 10.71 3376.28万 17.93 52.47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6.01亿 100.00 1.88亿 100.00 31.3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轨道交通行业(行业) 1.94亿 61.46 7114.51万 71.44 36.62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1.01亿 31.88 1656.98万 16.64 16.44
热管理系统行业(行业) 2337.00万 7.39 1191.75万 11.97 51.00
分部间抵销(行业) -231.14万 -0.73 -5.12万 -0.05 2.22
─────────────────────────────────────────────────
交运设备行业(产品) 1.92亿 60.73 7114.51万 71.44 37.06
智能交通行业(产品) 1.01亿 31.88 1656.98万 16.64 16.44
热管理设备销售(产品) 2337.00万 7.39 1186.63万 11.92 50.78
─────────────────────────────────────────────────
境内(地区) 3.15亿 99.78 --- --- ---
境外(地区) 69.48万 0.2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7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8231.85│ 13.15│
│客户2 │ 5189.20│ 8.29│
│客户3 │ 4720.10│ 7.54│
│客户4 │ 3863.48│ 6.17│
│客户5 │ 3491.32│ 5.58│
│合计 │ 25495.96│ 40.7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441.31│ 4.51│
│供应商2 │ 1336.97│ 4.18│
│供应商3 │ 981.63│ 3.07│
│供应商4 │ 793.34│ 2.48│
│供应商5 │ 771.80│ 2.42│
│合计 │ 5325.05│ 16.6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AFC系统、ETC产品、热管理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分别处于轨道交通行业、智能交通行业和热管
理系统行业。
一、轨道交通行业
(1)在现代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轨道交通承担着大量的客流运输任务,
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拓展。它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
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商业中心、住宅区和产业园区。拥有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之一,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吸引人才、投资和旅
游资源,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针对轨道交通《建议》指
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
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轨道交通AFC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售票、检票系
统,是利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实现自动收费、自动统计的自动化网络系统。轨道交通是
AFC系统的典型应用领域,AFC系统不仅是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
现。
(2)普通中小城市建设地铁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许多造价相对较低、中小运量的新型轨道交通制式
如有轨电车、空轨、磁悬浮、云轨、云巴、智轨等在二、三线城市不断涌现,例如凤凰磁浮AFC系统是一种
与旅游项目深度结合的AFC系统,主要难点是如何用互联网售检票技术降低系统造价,并与景区门票系统实
现联票通用。
(3)除了城市轨道交通外,市郊铁路、城际铁路、高铁、有轨电车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
着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圈”的格局正在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2年,中国国都市圈同城化
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的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并要求开放放
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而打造都市圈,交通是基础,轨道交通更是重中之重。《意见》提出
,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
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4)根据RT轨道交通不完全统计,2024年44个城市在建路线总长度5,833.04公里,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42个,在实施建设规划线路总里程数达5,531.6公里,与2023年末相比下降9.59%,如
呼和浩特、洛阳、兰州、哈尔滨、芜湖等城市。
(5)中国内地已有21个城市开通运营市域快轨线路33条,运营里程达1597.25公里,占内地运营里程的
13.13%,同时16个城市在建市域快轨线路34条,还有19个城市建设规划线路40条。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
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中原地区等城市都市圈,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和交通一体化。
(6)截至2024年底,10个城市38条运营15年以上线路面临设备更新需求,运营20年(含)以上的线路
约646公里。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期(限)更新改造”“功能
提升改造”“延伸扩建改造”三类改造,旨在加强与相关交通系统和城市空间的协同融合,促进线网功能整
体提升,达到消除安全隐患,提升运营效能、服务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既有线改造需破解
资金压力(年均超百亿)、技术适配及施工影响等难题,通过精准规划、自主化技术、线下调试及差异化策
略推进高质量实施。
(7)智慧城市的建设让智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智慧轨道交通作为5G、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提升轨道交通质量效率的重要手段,智慧轨道交通建设
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争夺智慧轨道交通的制高点。预计未来几年,中
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也将会
得到提高。在数字新基建逐步落地过程中,智慧交通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过亿大单频频出现。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在我国智慧交通的各细分赛道中,城市交通、智慧高速和智慧轨交等均为百亿级规模,年增速在
10%以上。预计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8)面临挑战:随着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线路交叉、设备系统共享,致使路网关联性加强
,一旦路网某个点发生突发事件,将引发“蝴蝶效应”,影响整个路网的运营安全。大规模的城轨建设需要
巨额资金,而目前的轨道交通运营几乎都是亏损的,二三线城市人口相对大城市要少,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
基础设施的配套也并不完善。另外,大多数城市的轨道规划能力仍在培养,尚待加强的领域不可能在短时间
内得到提高。基于近10年的年度在建规模和完成投资统计数据来看,从建设投入的角度分析,全国城轨交通
年度完成建设投资额从2014年起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最大后逐年回落。
综上:AFC市场需求仍然大,且有技术革新及更智慧更便民的需求,公司对市场分析及定位如下:1、受
制于上海地铁新增线路的减少,需加强郑州、重庆、成都等潜在市场的发掘;2、以轨交站台需求导向,开
拓智慧运营及应急系统的产品及市场。3、与独立或与国外知名系统集成商合作,将国内成熟的系统集成、
智慧化、数据化的产品输入国外市场。
二、智能交通产品
(1)随着交通部制定并有效推进了总体的技术方案《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
施方案》,截止2019年末,根据交通部的数据汽车ETC的安装已达2.03亿辆,占汽车保有量的85%,ETC已经
应用成熟,也随之后续的设备更换市场逐步打开。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年均超过2,000万辆,加上存量以
及二手车ETC过户增量,年ETC安装量约2,000万辆。
(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触底回升,预计2023年、2024年和2025
年汽车销量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OBU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8年左右,更新换代时间较短,假设每7年完成一
次彻底的更新换代,则2026年OBU市场将迎来由2019年更新换代形成的大规模更新需求量。预计2026年,OBU
市场需求规模将在109.1亿元左右。注:假设OBU每7年完成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则2021年更新需求量为201
4年新增量,以此类推。
(3)2020年4月7日,工信部发布《公告》明确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新申请产品准入的车型应在选
装配置中增加ETC车载装置”。将保障安装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在这要求下将继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容错率
,进一步增加行业壁垒。同时随着客户从银行变更至车辆主机厂的改变,对ETC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4)零售业务:ETC普及后,2022年度部分渠道商通过与发行方签订发行协议,通过抖音等互联网、及零
售柜的模式向TC端直接销售,不再拘泥于发行方或银行直供。其特点:销售单价高,产品丰富化,给用户提
供更多的安装及结算便利。
(5)公路收费站要求配套自助发卡结算设备的市场需求,公司已独立研发相应的设备,实现了车道软件
与硬件的全解耦,可实现数据交互服务,自助缴费、电子发票推送、特情音视频对讲等功能。
综上:ETC是一个成熟并广大用户接受的市场,但其产品的多样化及销售模式的变化仍然是一个充满机
会的有挑战的市场,公司将注重销售团队培养,丰富销售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热管理系统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9.9万辆和827.3万辆,同比分别增
长29.9%和27.8%。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024年全年汽车销量的预计,2024年全年汽车总销量约为3010万
辆,据此计算,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约为27.5%。2024年1-11月,重卡市场累计销售118.6万辆,同
比增长20.4%,其中重卡新能源渗透率为12.6%,重卡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建投资的增加、物流行业的
复苏以及国六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等。
由于驱动模式的差异,新能源车的热管理系统较传统燃油车更为复杂,且对于汽车整体性能影响更为直
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涵盖了空调系统与热管理系统,其中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热管
理和其他设备冷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由于新能源
汽车热管理系统较传统汽车新增冷却板、电池冷却器、电子水泵、电子膨胀阀、PTC加热器或热泵系统等,
传统汽车热管理核心组件单车价值量约为2,300元,新能源汽车提升热管理单车价值量至7000元左右。
产品市场趋势:集成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将多个部件集成为一个整体,如将电池热管理、电机热
管理和电子设备热管理系统进行集成,以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和重量。智能化:通过智能传感
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热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精准控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根据电
池和电机的实时温度自动调整冷却水泵的转速和空调的制冷量。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单车价值量7000元,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约683亿元,202
0-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3%。
(2)储能热管理行业成长较快,根据《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前三季度新型储
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6.66GW,同比增长78%,占储能项目装机总规模的13.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明确,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发力,尤其是光伏、风电占比提高,推动储能应用需求增加。国内储能相关配套政
策措施逐渐完善,逐步明确规模目标、市场地位和政策支撑环境,储能行业发展呈高成长性、高确定性,前
景可观。CNESA预计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将达55GW,高于政策规划。
储能温控行业具有较高壁垒,主要体现在:1)储能温控行业技术要求较高。储能温控行业具有较高技
术要求,既要求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对电芯进出口温度精度有较高要求,一般为±3℃左右。2)定制化
需求高、客户粘性大。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广泛,不同场景对于储能系统的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即
便是相似的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系统集成商的方案要求也可能各不相同。
综上:整个热管理市场在成长期,新能源和储能市场带来了新需求,结合浙江国创自身特点,一方面在
商用、重卡等新能源车的先发优势,将提高热管理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定制化程度较高的储能热管理上
增加利润点。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轨道交通AFC系统集成、道路交通ETC业务、热管理系统设备业务三大板块。
(一)AFC系统业务
业务主体:上海华铭
上海华铭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各个领域自动售检票系统终
端设备的自主研发、制造与销售,以及场馆、景点票务与门禁系统的系统集成、设备供货与技术服务。公司
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主动贴近国内外客户的需求,紧密围绕多样化的市场新格局,在技术更新、业务优
化、快速量产及性价比等方面赢得了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是国内主要的智能终端AFC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
商。
自动售检票系统(简称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等科技手段,实现票务运营全过程的
自动化系统。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乘客操作更加便捷;全自动售检票,乘客快速通行;联网运行实时汇总运
营统计、设备状态数据、控制设备动作,运营管理更加科学。提供城市一卡通解决方案;提供手机NFC支付
、支付宝快捷支付解决方案。
1、主要产品
自动售检票系统,简称AFC(AutoFareCollection)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机
械制造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售票、检票系统,具有很强的智能化功能,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并已扩展
至BRT等其它公共交通、大型公共场馆、旅游景区、智能楼宇等更多领域。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共
分为车票、车站终端设备、车站计算机系统、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清分系统五个层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
车站终端设备。
(1)自动售票机,简称TVM,产品安装在车站非付费区内,用于出售轨道交通非接触式IC卡单程票,并
可对储值票进行充值。自动售票机具有引导乘客购票的相关操作说明和提示,配备触摸屏、乘客显示器及运
营状态显示器,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及设备运行状态。
(2)自动检票机,简称AGM,该产品安装在车站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为旅客提供快速通过服务。检
票机能接受非接触式单程IC卡车票和储值票的自动检票。对于有效的车票检票机让乘客通行,出站检票机能
对非接触式单程IC卡车票进行回收。按功能可分为进站检票机、出站检票机和双向检票机三种。
(3)自动充值机,简称CVM,该产品设于车站非付费区,为旅客提供快速为公交卡充值服务,具有引导
乘客充值的相关操作说明和提示,配置触摸屏、乘客显示器,用于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及充值记录。
2、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轨道交通AFC业务的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均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系统集成商和设备供应商,业主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招标:一种方式是对系统集成和设备供应进行统一招标,确定项目总包方,由总包方对整
个项目的系统集成和设备供应整体负责。这种情况下总包方一般为系统集成商,总包方再将设备供应业务分
包给设备供应商,但也可以由设备供应商作为总包方,将系统集成中的软件部分分包给传统的系统厂商;另
一种方式是对系统集成和AFC终端设备的供应进行分开招标,分别确定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中标的系
统集成商负责对整个AFC系统进行集成,设备供应商负责提供对应标的的AFC终端设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
目来说,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对各城市轨道交通AFC项目进行竞标,但受限于制造工艺或生产规模,系统集成
商会将大部分AFC终端设备的制造业务分包给专业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
此外,部分城市,比如上海和武汉,也会将系统集成和AFC终端设备分开招标,终端设备供应商中标后
再和中标的系统集成商或者业主签订设备供应合同。
本公司主要产品系AFC设备,本报告期主要以系统集成商身份参与国内AFC项目的招投标。国外主要以设
备销售为主。
(2)生产模式
2.2生产组织模式
公司目前的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公司按照订单进行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公司AFC终端设备具有非
标准化的特点,同类产品在不同项目中也因功能配置、技术参数、自制模块使用比例等不同而差异较大。因
此对轨道交通项目的投产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相关原材料的采购跟踪。
2.3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模式
AFC系统集成软件主要涵盖AFC软件、ACC软件,公司形成基础配套软件,并根据订单对非标部分进行开
发,包括一卡通等系统设备等接口开发,并实现客户特殊的招标需求,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跟进数据的分析
及软件的更新。
2.4项目管理模式
AFC终端设备应用于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公司针对本行业的特点相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各项目配
置相应的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前期论证、招投标策划、产品方案设计、生产组织、安装调试等工
作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3、业绩驱动因素
(1)专业技术及创新优势
AFC终端设备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非接触式IC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
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多门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设备种类众多,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对整体设计、
模块制造和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要求较高,需要较强的综合技术融合运用能力,专业化程度很高,产业的成
熟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化积累与沉淀。
公司自2001年起,就定位于AFC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并一直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专业化
发展。多年的专业化经营为公司在制造工艺、人才团队、研发成果、客户资源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也有利于与各系统集成商合作关系的促进与强化。
公司长期以来注重培育自身的研发力量,公司的研发团队主要由研发部和工程部组成,公司拥有各类专
业研发技术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约102名。公司研发部承担核心模块和新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具有相应的
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控制电路板设计和控制软件开发等综合能力,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十多年来公司已先
后自主研发出几十种不同制式的AFC终端设备核心模块和终端产品,包括三杆式阻挡模块、扇门阻挡模块、
平开门阻挡模块、方卡发送模块与回收模块、Token发送模块与回收模块、硬币处理模块等。截至目前,公
司已取得29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78项软件著作权,覆盖各种类型的AFC终
端设备和核心模块。
(2)市场及品牌优势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AFC行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伴随着我国AFC行业的成长与发展,公司逐步成
长起来,已具有超过10年的行业经验。作为AFC终端设备制造商,公司是国内承接项目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已进入到全国多个城市2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海外业务发展到印度、马来西亚、阿根廷、阿拉伯、西
班牙、美国等。公司在业务开拓中与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投资运营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这种功能定位有助于
强化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也获得项目业主的认可,业主推荐已经成为公司获得多项分包业务的重要渠道。
(二)ETC业务板块
业务主体:聚利科技
聚利科技多年来专注于DSRC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开发、产品创新与推广,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
定和修订工作。
2007年交通部推出不停车收费国家标准(GB/T20851),聚利科技与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合作承担完成ETC
产品部分检测设备的研发。国家标准推出后,聚利科技率先送检OBU和RSU产品,是首批通过交通部检测的三
家企业之一。聚利科技ETC产品具备有效抑制邻道干扰功能和OBU零唤醒功能,可有效解决电子收费系统中相
邻车道信号干扰和OBU通讯错乱问题,从而提高ETC产品稳定性与兼容性,保证电子标签以高稳定、无错乱比
率通行收费车道。近年来,聚利科技加速在智能OBU、车载前装OBU、相控阵天线等新技术的研发,相关技术
及产品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ETC产品市场需求。服务于国家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实现快捷不停车收费的
政策,保证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ETC可细分为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ETC)、多车道自由流电子
收费系统(多车道自由流ETC)以及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停车场ETC)。
1、主要产品
(1)车载电子标签(OBU):OBU是智能交通中实现不停车收费的车载付费终端。OBU安装在车辆的前挡
风玻璃内侧,OBU内的IC卡通过与RSU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完成车辆与车道之间的通讯,实现不停车付费功能
。
(2)路侧单元(RSU)
RSU是安装在ETC车道口,采用DSRC技术,与OBU进行通讯,实现车辆身份识别及扣费的装置。RSU由读写
天线和路侧控制器两个构件组成,路侧控制器和读写天线通过DSRC通讯接口连接。
路侧控制器是智能交通中实现不停车收费的控制终端。路侧控制器集成数据链路层、应用层,控制路侧
天线处理收发数据信息并通过以太网或串行口与控制计算机通讯实现不停车收费交易。RSU是一个微波收发
信号机,负责调制/解调信号数据,以无线通讯的方式与OBU进行数据交换、采集,接收OBU中IC卡的收费信
息等。聚利科技生产的RSU设备可以适应正常ETC车道、超宽ETC车道、ETC和MTC混合车道等不同应用的工程
实际要求。
2、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我国ETC行业主要存在代理模式、直营模式、及B2C网络销售模式,聚利科技主要采用直营模式,即专门
成立销售部,由区域销售经理负责对全国进行销售,客户分三类,一类是ETC系统集成商,ETC系统集成商中
标ETC车道建设系统项目后直接向公司采购产品;第二类是各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制定的高速公路联网中心
或公司,由其进行招标采购,公司产品中标后直接向其销售;第三类为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由银行等第三方
机构对OBU产品进行招标,公司产品中标后直接向其销售。
聚利科技本报告期主要以第三类销售模式为主,通过公开招投标,中标后于业主或车企实现销售。公司
的盈利模式主要源于产品的销售,同时有部分收益是对超过质保期产品的维修以及质保期内非质量问题产品
的维修收费。
(2)生产工艺
聚利科技采用自主生产与委托外协厂商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减少低技术含
量的密集劳动,公司产品电气部件、产品外壳组件等由外协厂商代工生产,公司仅负责提供技术文件、电路
板组件清单及原材料并提出相关加工精度要求,各生产部件半成品生产完毕后,最后在公司完成产品组装和
质量检验,产品通过质量检验后入库,由公司统一对外销售。
3、业绩驱动因素
聚利科技秉承“聚各路精英,利天下百姓”的经营宗旨,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使“聚利”品牌产品在
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
(1)研发优势、专业技术及创新优势
聚利科技高度重视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尤其是自主设计能力的培育。凭借多年积累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经
验,对各主要行业的客户需求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和各行业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沟通渠道。依托核心技术
,建立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