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71 厚普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加注设备及零部件制造(行业) 3.38亿 86.07 1.19亿 90.31 35.20
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 3354.55万 8.55 970.94万 7.38 28.94
工程、设计(行业) 2096.25万 5.35 259.10万 1.97 12.36
其他(行业) 44.91万 0.11 --- --- ---
分部间抵销(行业) -31.29万 -0.08 0.00 0.00 0.00
─────────────────────────────────────────────────
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 3.34亿 85.04 1.17亿 88.83 35.04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产品) 2348.45万 5.99 469.34万 3.57 19.99
工程、设计行业(产品) 2064.95万 5.27 245.57万 1.87 11.89
其他业务(产品) 1453.09万 3.71 754.24万 5.73 51.9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4.79亿 76.00 1.41亿 91.32 29.47
工程、设计行业(行业) 9186.58万 14.57 831.54万 5.38 9.05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行业) 4684.43万 7.43 631.45万 4.08 13.48
其他(行业) 1254.18万 1.99 -121.32万 -0.78 -9.67
─────────────────────────────────────────────────
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 4.79亿 76.00 1.41亿 91.32 29.47
工程、设计行业(产品) 9186.58万 14.57 831.54万 5.38 9.05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产品) 4684.43万 7.43 631.45万 4.08 13.48
其他(产品) 1254.18万 1.99 -121.32万 -0.78 -9.67
─────────────────────────────────────────────────
国内销售(地区) 5.92亿 93.99 1.43亿 92.62 24.17
国外销售(地区) 3789.37万 6.01 --- --- ---
─────────────────────────────────────────────────
直销(销售模式) 6.27亿 99.39 1.54亿 99.80 24.62
分销(销售模式) 381.74万 0.61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 1.70亿 85.64 5741.71万 89.24 33.78
工程、设计行业(产品) 1555.60万 7.84 272.06万 4.23 17.49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产品) 754.14万 3.80 88.48万 1.38 11.73
其他业务(产品) 540.46万 2.72 331.90万 5.16 61.4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5.77亿 61.60 1.40亿 69.42 24.23
工程、设计行业(行业) 2.40亿 25.68 667.47万 3.32 2.78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行业) 1.02亿 10.90 4563.29万 22.67 44.72
其他(行业) 1513.99万 1.62 814.06万 4.04 53.77
船舶租赁(行业) 188.77万 0.20 109.74万 0.55 58.13
─────────────────────────────────────────────────
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 5.77亿 61.60 1.40亿 69.42 24.23
工程、设计行业(产品) 2.40亿 25.68 667.47万 3.32 2.78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产品) 1.02亿 10.90 4563.29万 22.67 44.72
其他(产品) 1513.99万 1.62 814.06万 4.04 53.77
船舶租赁(产品) 188.77万 0.20 109.74万 0.55 58.13
─────────────────────────────────────────────────
国内销售(地区) 8.99亿 96.01 1.96亿 97.60 21.86
国外销售(地区) 3731.83万 3.99 --- --- ---
─────────────────────────────────────────────────
直销(销售模式) 9.31亿 99.39 2.00亿 99.46 21.51
分销(销售模式) 568.85万 0.61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4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799.78│ 4.44│
│客户二 │ 2491.16│ 3.95│
│客户三 │ 1884.30│ 2.99│
│客户四 │ 1739.86│ 2.76│
│客户五 │ 1422.63│ 2.26│
│合计 │ 10337.72│ 16.4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9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675.09│ 8.53│
│供应商二 │ 1036.06│ 3.30│
│供应商三 │ 963.63│ 3.07│
│供应商四 │ 801.76│ 2.56│
│供应商五 │ 767.61│ 2.45│
│合计 │ 6244.14│ 19.9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大型能源工程EPC服务能力。产品覆盖氢
能应用领域、天然气应用领域、船用低温应用领域、航空军工领域及仪表零部件领域和智能服务等。公司在
清洁能源装备领域深耕多年,已构建起全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协同竞争力,借助覆盖全产业链的“厚普生态
圈”为全球客户提供能源运用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清洁能源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
商”。
(二)报告期内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17.46万元,同比增加97.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
4.29万元,同比减亏0.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66.36万元,同比增加
231.70%。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37551.89万元,较期初增加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2534.67
万元,较期初下降1.73%。报告期内,受益于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公司所处行业的天然气装备市场需求
迎来增长。随着交通领域清洁能源替代政策的落地,报告期内LNG重卡市场渗透率突破历史峰值,带动公司
加注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而内河航运“旧改”进程加速,也使得公司天然气船用业务迎来了飞速发展。
综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务发展稳定向好。
此外,得益于公司国际化业务拓展及管理措施深化的成果,传统业务“专用设备制造业”板块报告期内
毛利率提升至35.04%,较去年同期增加5.84%;收入规模扩张与盈利效率优化形成正向循环,驱动公司当期
实现营业利润4325.77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285.99%。
但是,报告期内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厚普工程与灵石通义诉讼案件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具体内容详见公
司于2025年5月27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关于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进展的公告》),厚普工程据此根据
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6093.15万元预计负债,导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为-1984.29万元,厚普工程不服判决,已针对该案件提起上诉。
(三)主要业务及产品
在天然气车用领域,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是替代高碳能源、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过渡能源。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在2024年
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中,将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载货卡车、城际载客汽车
、公交车等运输车辆以及油气电氢综合能源供应项目等列为天然气利用优先类项目,政策的支持为天然气车
用和船用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天然气车用领域,公司已形成从设计到核心零部件研发、
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再到站点建设、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抓住了天然气装备行业
的景气度,项目在执行订单量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增加,在广东、广西、浙江、安徽、辽宁、江西、山西、内
蒙古、云南、贵州、宁夏等地均有新签合同,公司也将积极高效地推进项目的执行。此外,公司通过建立海
外销售团队,并依据海外LNG加注设备和加氢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开发,以及控制系
统的软、硬件定向设计,为公司拓展海外项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尼日利亚CNG移动加气
站项目、巴新气化站及LNG站设计合同项目等。
在天然气船用领域,随着2024年8月发布的《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的
落地,LNG动力船舶迎来发展黄金期。面对内河船舶较高的老旧燃油动力占比,公司以“供气系统+加注网络
”双轮驱动,为内河航运的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天然气船用领域,公司已具备成熟的船用LNG加气站
建设与船舶燃料供气系统模块化设计和生产能力,研发生产了船用趸船式、岸基式、移动式清洁能源加注成
套设备及船舶LNG、甲醇、气电混动供应设备等,深度集成HopNet物联网平台的安保控制系统支持船舶一键
启动,搭配HouPu.AI,提供智能人性化操作。基于此,公司为绿色珠江、气化长江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百
余套船舶燃料加注及供应设备,为提升运输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内河航运“绿色物流”崭新图景。在珠
江流域,公司动力船舶的供气系统部署已涵盖5000吨级散货船、水泥运输船等多种船型,包括“江门市川和
50方LNG单燃料系统”、“贵港巨龙30方LNG单燃料供气系统”、“广东怡昌50方LNG单燃料系统”等项目;
在长江流域,从上游首套80立方大型供气系统的应用,到中下游130米标准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规模化运用
的实践,彰显了公司在LNG供气系统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包括“景鹏1006LNG单燃料船”、“重庆圣发80方
LNG单燃料系统”、“宜昌亲河80方LNG单燃料系统”、“重庆大港80方LNG单燃料系统”等项目。
在氢能应用领域,公司是国内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近几年积极开拓氢能相关业务,通过自
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结合,在制氢、储氢和加注领域发挥集团优势,已具备高电密、大标方电解
水制氢装备开发能力,实现了示范性应用。同时布局新兴的固态储氢技术,现已承接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
示范项目,实现了商业化销售。公司在加氢站领域已具备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
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并为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巴黎奥运会
等国际赛事提供氢能项目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为氢动力飞机提供70MPa超高压一体式加氢设备并成功
应用,并联合合作伙伴成功交付西南地区首套220kW高安全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以及新签西班
牙GasEco项目、新疆5MW分布式光伏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标段四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E
PC总承包项目等。
在航空零部件领域,随着军工行业调整陆续完成,军工行业景气度将逐步修复,报告期内,公司“航空
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11.41%。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嘉绮瑞开展,嘉
绮瑞主营业务为航空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研发、制造,拥有丰富的精密加工技术和经验。嘉绮瑞拥有五轴、三
轴龙门加工中心、立式数控加工中心、三坐标龙门测量机、桥式测量机、普通机械加工等80余台(套),生
产厂房配置自动化废屑回收系统、集中配液系统,生产办公室场所配备以MES为核心,包括工艺业务系统、
万具库房管理系统、MDC/DNC在线监控系统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集设计、工艺、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制
造企业。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科瑞尔深耕高真空绝热和超低温换热两大核心技术,形成以真空绝热管
道、真空绝热阀箱、真空绝热容器、空温式换热器、水浴式换热器为代表的多种核心零部件,应用于军工航
天行业,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全进口替代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四)在行业中的地位
作为在清洁能源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深耕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多年
,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多年的市场沉淀,已成为国内清洁能源设备的
领军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
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评为
中国加氢站核心装备国产化贡献企业、中国新能源产业最具创新力企业、氢能技术先锋企业。
在天然气车用领域,公司已形成从设计到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再到站点建设、售后
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布局。公司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深耕天然气车用加注领域,不断优化产品技术,提高产品
质量,保持设备在天然气车用加注领域的行业前列地位。公司的天然气车用加注设备通过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步伐,加强成本控制,已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在LNG船用领域,公司先后推出了趸船加注站
、岸基加注站、移动船加注站和船用供气系统等业务,是国内较早从事船舶LNG加注与船舶供气技术研发及
设备制造的企业,已具备成熟的船用LNG加气站建设与船舶燃料供气系统模块化设计和生产能力。在氢能加
注领域,公司自2013年起就积极开展氢能相关领域业务,为国内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参与建设
的我国首个固态氢能发电并网项目“云南电科院氢能‘制储运加用’全场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被鉴
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五)业务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为客户提供天然气、氢能加注设备获得收入,公司的产品主要为非标准化产品,需
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并安排核心部件的生产计划及原材料、配套件的采购,安排外协厂
商组织其他部件产品的制造和供应。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从合同谈判到最终完成产品安装调试,一般
需要一年以上时间,主要环节包括确定产品设计方案、产品设计、零部件采购及外协订购、加工装配、车间
总装集成、各项检测调试、质量检验、分批发货、安装、运行调试等。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同时公司也会视市场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每年年
终,对合格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及时性、服务及时性及质量、供货价格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合格供应商
实施动态管理。
3、生产模式
公司制造管理中心主要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在公司与客户签订产品销售合同以后,根据
产品的供货时间要求、生产复杂程度及生产周期统筹进行生产安排。
公司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确定生产方式,产品总装调试等核心生产工艺及工序由公司自主完成,相关软
件产品和部分涉及核心技术的零部件自行生产,其他零部件中,标准件采取直接外购的生产模式,非标准件
采取外协加工的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在工厂的生产流程结束后,运送至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安装调试完成并经客户验收合格
后,产品交付客户投入使用。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内天然气、氢能加注站运营商或设备承包商,目前以与运营商的业务合作为主。公
司产品的销售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公开市场信息、网络、各种会议、客户介绍、客户来访等各种形式获得客户及项目信
息。对于新客户的项目需求,公司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了解、分析、定位客户需求,营销中心制作投标文
件参与投标,并根据中标结果签订供货合同。签订合同后按订单组织生产,在产品生产完毕、运送至客户现
场经安装调试合格后交付给客户,并经客户验收合格后完成销售,进入售后服务阶段。
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标准化管理和便捷维护,主要天然气、氢能加注站运营商一经确定同类设备供应
商后,通常不会轻易更换。目前,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销售人员主要负
责所辖区域内的新客户的开发和日常客户关系维护,保持与客户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积极掌
握市场信息。同时,多年来因公司产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通过了
中石油、中石化、新奥能源等国内主要天然气、氢能加注站运营商的合格供应商审核,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
作关系,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口碑和声誉。
5、创新研发模式
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源动力,一直高度重视公司创新研究工作。为了有效管理研发创新,确保创新
的先进性、高效性,公司制定了科学的研发创新管理制度,将产品开发过程分为立项论证、方案设计、详细
设计、样机试制/试验、总结验收、推广发布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立了可量化的具体目标,推行“项目责
任制”,通过明确责任人、责任范围及各阶段的技术评审标准,对产品开发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管控,
确保了创新的成功率和时效性。
通过不断完善研发创新管理制度,鼓励研发人员不断自主创新、积极创新,公司已建立形成了“生产一
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创新体系,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长远发展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AI+业务”智能数据技术优势
公司在CNG/LNG/氢能领域全产业链搭建具备自主演进能力的动态知识图谱-AIGC知识中枢,可以系统性
解决行业知识碎片化、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能源加注领域专业术语解析能力,深度融合天然气/氢能
充装等场景的智能管控能力,并获得“一种基于AI辅助的氢能充装管控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该技术推进
公司以AI驱动知识资产的价值转化。同时,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推出的HopNet能源物联网平台,在清洁能源
加注行业实现了加注站设备智能监管、加注站智慧运营管理、售后服务动态管理等功能的管理平台,形成了
人与物、物与物、信息化、智能化相联的“万物互联”网络。HopNet能源物联网平台,是首家在清洁能源充
装行业实现了充装站设备智能监管、充装站智慧运营管理、售后服务动态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管理平台。通
过建立行业知识生态,有助于推动公司成为能源装备领域的权威知识服务商。
2、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优势
在新兴氢能领域,公司自2013年起就积极开展氢能相关领域业务,并且是国内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服务
商。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率先打破了国际垄断,公司加氢站成套设备被列入《2020年
四川省名优产品目录》,公司在加氢站领域已形成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加氢站
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结
合,在制氢、储氢和加注领域发挥集团优势,已具备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能力,同时在固态储氢材料方面也
实现了对外销售,已具备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是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
3、技术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一直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核心技术优势的打造建立企业发展的“护城河”。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57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8项(其中包括PCT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和外
观设计专利合计419项,并拥有软件著作权184项;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发明专利共计16项。
公司在立足自身研发创新的基础上依托“产、学、研、用”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开发体系,
组建了一百多人的研发团队,开展车用装备、船用装备、氢能装备、固态储氢、能源工程、测控机电设备、
低温装备、压力容器、物联网技术九个领域技术研究,形成天然气加注装备、氢能制储运加装备、船舶加注
及动力系统、清洁能源及航空核心零部件、能源服务五大类产品管线。公司自主研发的35MPa氢气加注成套
设备获得省级首台套认定、自主研发的加气站核心零部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参建的光伏直连制氢和安全储
氢关键技术及氢储能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经营资质综合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清洁能源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之一,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专
业甲级”、“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专业甲级”、“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GA1乙级-长输管道
”及“环境工程专项乙级”等资质。公司具备加氢站、天然气车用加气站、天然气船用加气站等的设计、施
工及总承包相关资质,且拥有各类加气机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同时对加气站用成套设备及其零部件
、加氢机等取得了多项的防爆合格证;在具备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等资质的基础
上,还获取了市政行业、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建筑行业、电力行业、环境工
程等六大行业的工程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相关资质;获取了建筑工程、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用工
程、机电工程等五大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及电子智能化、消防设施、输变电工程、环保工程、防水防腐保温
、建筑机电安装等六大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5、技术服务全国覆盖优势
公司在全国开设了三十多个办事处,并配备了8个中心仓库和30个零配件库房,为客户提供24*7的全天
候服务,并均能在2小时内响应。公司售后服务以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高效为目标,以"无服务"而服
务为理念,以协作、高效、务实、担当为工作作风,搭建了专业的CRM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了400/APP/微
信公众号等多渠道的客户报修、评价通道,打造了从办事处、区域到总部的分级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年
无休的售后维修服务,为行业起到示范性作用,获得五星级服务认证证书。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