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73 德尔股份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从事汽车转向泵、齿轮泵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公司具备批量生产自动变速箱油泵的能力,已完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电机的产品开发并进入试装阶段,并成功研发电液泵和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等产
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产品) 15.97亿 69.83 3.73亿 71.39 23.38
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产品) 6.36亿 27.78 1.43亿 27.25 22.44
电控及汽车电子类产品(产品) 3381.41万 1.48 195.46万 0.37 5.78
其他(产品) 2088.81万 0.91 518.05万 0.99 24.80
─────────────────────────────────────────────────
境外(地区) 17.28亿 75.54 4.22亿 80.73 24.45
境内(地区) 5.60亿 24.46 1.01亿 19.27 18.0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42.99亿 100.00 8.55亿 100.00 19.89
─────────────────────────────────────────────────
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产品) 29.12亿 67.74 5.86亿 68.47 20.11
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产品) 12.64亿 29.39 2.59亿 30.29 20.50
电控及汽车电子类产品(产品) 7828.83万 1.82 100.33万 0.12 1.28
其他(产品) 4503.49万 1.05 960.60万 1.12 21.33
─────────────────────────────────────────────────
境外(地区) 31.89亿 74.18 6.82亿 79.71 21.38
境内(地区) 11.10亿 25.82 1.73亿 20.29 15.63
─────────────────────────────────────────────────
直销(销售模式) 42.99亿 100.00 8.55亿 100.00 19.8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产品) 15.05亿 69.57 2.86亿 67.67 19.02
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产品) 6.07亿 28.08 1.27亿 29.91 20.83
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及其他(产品) 5086.70万 2.35 --- --- ---
─────────────────────────────────────────────────
境外(地区) 16.62亿 76.85 --- --- ---
境内(地区) 5.01亿 23.15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40.35亿 100.00 6.60亿 100.00 16.36
─────────────────────────────────────────────────
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产品) 26.75亿 66.28 4.15亿 62.80 15.50
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产品) 11.98亿 29.69 2.31亿 35.05 19.31
电控及汽车电子类产品(产品) 1.02亿 2.52 --- --- ---
其他(产品) 6067.07万 1.50 --- --- ---
─────────────────────────────────────────────────
境外(地区) 30.42亿 75.38 5.10亿 77.29 16.77
境内(地区) 9.93亿 24.62 1.50亿 22.71 15.09
─────────────────────────────────────────────────
直销(销售模式) 40.35亿 100.00 6.60亿 100.00 16.3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2.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7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73898.70│ 17.19│
│客户2 │ 68053.36│ 15.83│
│客户3 │ 41011.11│ 9.54│
│客户4 │ 23039.41│ 5.36│
│客户5 │ 20935.67│ 4.86│
│合计 │ 226938.26│ 52.7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4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3659.42│ 6.10│
│供应商2 │ 12304.41│ 5.50│
│供应商3 │ 12254.40│ 5.48│
│供应商4 │ 6426.04│ 2.87│
│供应商5 │ 5548.63│ 2.48│
│合计 │ 50192.90│ 22.4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基本发展情况
1、汽车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
要因素,亦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汽车行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受益于汽车产业的健康
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1)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态势
汽车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等特征,是全球经济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进入二
十一世纪,全球汽车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HSMarkit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
欧洲、中国及北美汽车市场共生产乘用车达到3070万辆,较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约为2.4%,略低于2023年上
半年的增长率。
(2)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
比分别增长4.9%和6.1%;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
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达到35.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止到2024年6月底,
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了30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60%,实现向上突破。
2、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正经历着由全球化趋势推动的市场整合
,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整车市
场快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实力与
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向智能化、电动化、集成化、轻量
化方向拓展,为国内厂商创造更多接入整车厂配套环节的机会,有助于自身产品价值实现进一步提升。
从长期看,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度等品质的要求不断
提高,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企业技术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国内的产品质量法规与政
策日趋完善。行业的发展趋势促使零部件企业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升级转型。
3、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客户资源优势,
形成了以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为主导核
心产品的产业格局。同时,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及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升
公司行业竞争力。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致力于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隔音、隔热及电磁屏蔽、电池包阻
燃等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致力于开发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
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的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批量供货于国内外知名客户,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能够根据传统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凭借领先
的研发能力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新能源产品:公司生产的产品,既可应用于传统燃油车、也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面对新能源汽
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开发能够更好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
电机包覆、空调压缩机包覆等产品;适用于电驱动总成的具有冷却、润滑作用的电子油泵及无刷直流电机产
品;应用于混动变速箱的电子双联泵及离合换挡电机。
报告期内,公司已与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福特、通用、Stellantis、保时捷、雷诺、日产、上
汽、江铃、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与优质客户合作
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强化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为公司拓展市场提供了保障。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产品如下: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
公司拥有声学、热力学的核心技术及工艺方面的优势,致力于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隔音、隔热及电磁屏
蔽、电池包阻燃等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为客户量身打造定制化的声学、热力学及
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既可用于传统燃油车,又可用于新能源汽车。
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机、电、液一体化方面的技术优势,重点推进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提高产品正向
设计能力和仿真校核精度,打造多元化的产品。产品除可应用于传统燃油车领域外,在新能源车领域,已开
发出适用于电驱动总成的电子油泵及无刷直流电机产品;应用于混动变速箱的电子双联泵及离合换挡电机。
3、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
公司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采用自主开发为主,联合开发为辅的研发方式,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
硬、经验丰富的专业研发管理团队,研发适用于各领域的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的新产品采用同步开发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公司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完成了国
际化平台化研发体系建设,做到公司内各子公司技术优势互补,以此满足客户多层级的开发需求,并且重点
推进了研发流程架构的优化和有限元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提高了新产品的研发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满足了全球整车厂对新车型开发
速度的要求。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过程实施有效管理,严格按照采购制度规定进行采购和商务谈
判。公司依据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中供应商管理要求对供应商资质认证、原材料验证试用等一系
列程序,遴选优质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确保公司生产制造所需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公司按照采购供应商定点流程及采购件目标成本核算流程,选择供应商和确定物料价格,实现供应商和
物料定点、定价公正规范。公司利用ERP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管理,生成物料的采购需求和计划。项目阶
段采购计划会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各供应商处。实时监管各供应商生产物流等环节,确保物料及时足量供应。
物料到达公司后,ERP系统会生成相应单据,确保物料供应全流程可追溯、受监管、全闭环的管理流程。
3、生产模式
公司整合了尖端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体系,拥有高精度数控机床与高度自动化的装配线,并灵活运用柔性
化生产策略,高效应对市场多元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大批量的精准供货。公司采取内部生产和外部加工相
结合的生产模式,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关键工艺的制定由公司自主完成,毛坯原材料和非关键加工环节由外部
供应商完成。同时公司也根据相应产品的高日产量、客户的临时需求、运输风险等因素,对产成品保持一定
的安全库存量,确保供货的连续性以及对客户的突发需求的应对能力。
4、质量模式
公司严格执行IATF16949:2016标准要求并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风险,优化产品、过程研发阶段的
质量控制;优化制造过程的预防控制,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和工作方法,使公司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
持在受控的、稳定的、高效的运行之中;导入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生产现场评估和全球物
流管理评估,建立分层过程审核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顾客
满意度。
公司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使用过程方法保障质量:识别内外部需求和期望,制定质量方针目标,明确
职责和权限,配置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含设计开发),监控测量分析及改进。除此之外,本地工厂可根
据客户所在地法律法规及要求,制订适用本地工厂要求的文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补充,实现可持续性改
进,提高整体客户满意度。
5、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向整车厂及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工业领域其它客户直接提供产品,根据客户
滚动订单需求灵活安排生产、组织交付。为了保持业务的稳健增长,防止对单一客户、订单或技术的过度依
赖,公司始终坚持客户与产品的优化组合战略,有助于分散风险,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公司建立了完备的供应网络,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确保全面满足
全球范围内客户的需求,并与客户之间建立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确保及时获取项目
机会。公司与客户实时且无障碍沟通,满足客户的本地化供货和售后服务的要求。
(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汽车行业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
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达到35.2%。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28,741.0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4%,其中:公司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
品的营业收入为159,720.55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1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的营业收入为63,550.
32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63%。报告期内,公司配套新能源车的产品营业收入合计约为16,831.92万元,较
去年同期增长62.23%。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已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带动新能源业务板块协
同发展,凭借自身积累的研发实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不断提高大客户开发力度和合作深度,
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工艺,强化精益生产,优化降本增效
举措,扎实稳健地开展各项工作,助力公司业绩增长,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领先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
1、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
公司具有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完善的组织层级及项目管理机制,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进行矩阵式管
理模式,兼顾技术研发审核与项目周期,优化管理的同时大幅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强化了进度管控、过程监
控、结果交付等。公司拥有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依托先进的组织管理、完善的人员及软硬件配备,为企业
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解决行业内多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积
累科研成果,形成专有知识库,培养研发队伍,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483项,其中专利448项,
软件著作权35项。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知
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辽宁省汽车及工程机械机电工程研
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汽车转向泵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2024
年公司获辽宁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作出突出贡献”企业表彰。同时,公司建立与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
战略联盟,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公司分别在北美、欧洲及亚洲设有研发中心,研发方向涵盖公司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
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等领域。
2、研发技术重点
公司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为自主研发。
(1)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
公司在降噪、隔热及轻量化拥有多种成型技术,掌握声学、热力学、材料学、电池隔热阻燃等方面多种
技术,通过新材料的使用、新工艺的改进、新应用的匹配等及对噪声、温度、尺寸、重量、密度和稳定性的
改变,明显提升产品性能,从而获得全新的产品,使得产品体积小巧且具有良好的密封、减重和强化结构的
功能。
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方面,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是关系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研发重点课题,公司结合
自身在热力学和材料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经验,在电池外壳的隔热和阻燃技术上取得突破,可以为客户
打造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需要在机、电、液跨
专业平台上协同化、集成化、系统化开发。公司在液压技术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应用经验
,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联合公司专业无刷直流电机研发团队,结合电机、电控产品的开发,研制了电
泵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针对客户不同需求实现快速响应,为整车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传统
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上,为其提供转向助力、换挡离合、启停、冷却、润滑、蓄能、举升等电控、电机、电
泵类产品,批量供货于国内外多家主流厂商;研发的为商用车制动系统提供通过液力装置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的预见性辅助制动系统--液力缓速器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
(3)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
公司在电子设计制造、软件控制等方面拥有多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及众多专有技术,在汽车产业“智
能化、电动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趋势下,公司电子油泵产品已实现为吉利、广汽等多个新能源车型供
货,执行控制器产品已实现为比亚迪供货。
3、研发技术优势
公司采用IBMRTC、DOORS、RQM、DFMEA开发管理工具,进行研发过程的辅助;引入CMMI3级、ASPICE等研
发管理体系;推进PLM系统优化,实现产品知识管理和流程自动化能力扩展,在疏通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瓶
颈的同时保证数据充分共享、正确与安全,全面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推进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
深入研究运用有限元电磁场分析软件(AnsysMaxwell),引入大型三维建模软件CATIA、UG,引进流体仿真
软件、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整合经验数据,自主利用JAVA,MySQL工具配合前端应用开发出研发设计平台数
据库,采用数据加密系统,保证企业核心技术文件的安全管理;提升研发团队正向开发的设计创新能力,缩
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工程变更带来的损失,实现与客户的协同开发和质量
保证。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通过DINENISO/IEC17025:2008体系认证的材料实验室、通过DINENISO/IEC17025
:2018认证的中央实验室及整车半消声室及零部件隔声套组试验室;在国内拥有通过了ISO/IEC17025:2018
体系认证的国家级试验室,能完成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的性能测试和耐久性验证;拥有先进的研发、
试验及检测设备,能够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传动、制动等系统各种科研课题的论证、开发与工程设计,能够
提供工程化、产业化服务,同时可承担汽车厂部分外委试验、检测项目。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面,公司拥
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断研发新技术、获得新专利、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克服行业难题、推进技术的
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基础和实力保证了在技术与研发上的领先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成功案例,
在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可以给客户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在与客户同步开发产品的过程
中,接受全球客户的意见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快速提供原型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公司依托设
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心的优势,利用在液压技术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研发和应用经验,组织协
调公司专业无刷直流电机研发团队,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研制了电泵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广泛应用
于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上,为其提供转向助力、换挡离合、启停、冷却润滑等电控、电机、电泵类产品
。
(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拥有全球治理及供应的组织架构,能够兼顾全球的客户诉求,与客户建立牢固关系,经过多年的开
拓,现已建立多个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公司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商
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负责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洽谈、售后服务等事项
。
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公司产品质量和性能处于细分行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陆
续通过国内外客户的产品认证程序,与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已积累
戴姆勒奔驰、宝马、奥迪、大众、Stellantis、福特、日产、上汽、江铃、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外知
名客户,公司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业务储备,为公司拓展市场提供了保障。
(三)质量管控优势
在产品、工艺研发阶段,公司通过并行设计,即在产品研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
概念形成到产品终结的所有影响因素,通过各影响因素的并行集成,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
质量,使产品在上市前就做到产品整体成本的低化。通过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识别产品设计和制造
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产品和工艺特性,通过DOE等质量工具进行验证和固化,消除产品在未
来批量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通过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将经过验证并行之有效的过程改进方
法,持续覆盖和运用于内部和供应商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持在受控、稳定、高效
的运行之中。
公司对售出产品进行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服务,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数据的搜集、统计和失效再现
试验,挖掘问题的起因、产生的机理,发现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再通过反复的设计优化、过程改进和
试验验证,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标准化和固化,终形成公司的经验数据库,在以后的产品研发和
工艺研发中得以借鉴。
(四)新产品储备优势
1、机电液一体化产品
公司依托现有的机电液集成化技术,通过先进的边界性能试验、WC类耐久试验、NVH声学试验等设备,
开发了集控制器、电机及各类装置为一体的模块化产品,包括可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动变速箱及电驱热管理的
低压力、大流量电动油泵,电动水泵以及电子双联泵产品,可用于新一代汽车智能底盘悬架系统及制动系统
的举升功能的高压力、高响应电动油泵,可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换挡、驻车功能的电动蜗轮蜗杆执行机构,可
以快速为客户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
在商用车领域,公司开发了集机、电、液、气、热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液力缓速器,通过给车辆传动轴
施加一个反作用力矩来实现车辆减速的目的,实现车辆长下坡连续稳定且无磨损的减速制动,提高车辆行驶
的稳定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商用车辆因制动失灵而造成的事故率。
2、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
公司与重要整车客户同步,已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
调压缩机包覆等产品,能够更好地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电动汽车客户开发和新市场
开拓方面的综合实力。
3、新能源类产品
固态电池是一项潜力巨大的电池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势,但研发难度大,为
了抢得先机,当今世界各主流车商和业内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希望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公司一直致
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研发的固态电池以氧化物电解质为主,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制造过程采用成熟的
涂覆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批量生产,性能及成本均有显著优势。目前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机构的针刺试验、过
充电试验和加热试验,未来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穿戴设备、无人机、日用消费等多领域。
随着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可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为公司氢能
源产品发展奠定基础。
(五)国际化优势
基于公司已建立的覆盖欧洲、北美及中国的全球生产、销售和研发网络,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
下,可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发挥协同价值,提升竞争实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