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蓝晓科技(300487)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487 蓝晓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并提供应用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吸附分离(行业) 12.74亿 98.44 6.05亿 98.37 47.45 其他(补充)(行业) 1543.07万 1.19 682.58万 1.11 44.24 其他业务(行业) 478.82万 0.37 319.47万 0.52 66.72 ───────────────────────────────────────────────── 吸附分离材料(产品) 9.74亿 75.22 4.97亿 80.85 51.03 系统装置(产品) 2.89亿 22.32 1.04亿 16.85 35.85 其他(产品) 2021.89万 1.56 1002.05万 1.63 49.56 技术服务(产品) 1160.17万 0.90 406.24万 0.66 35.02 ───────────────────────────────────────────────── 国内(地区) 9.43亿 72.81 4.30亿 69.94 45.61 国外(地区) 3.52亿 27.19 1.85亿 30.06 52.5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吸附分离(行业) 24.46亿 98.28 11.96亿 98.74 48.90 其他(行业) 4286.51万 1.72 --- --- --- ───────────────────────────────────────────────── 吸附材料(产品) 15.56亿 62.54 7.96亿 65.70 51.13 系统装置(产品) 8.25亿 33.14 3.71亿 30.59 44.92 技术服务(产品) 6468.99万 2.60 2970.64万 2.45 45.92 其他(产品) 4286.51万 1.72 --- --- --- ───────────────────────────────────────────────── 国内(地区) 20.37亿 81.86 9.94亿 82.09 48.80 国外(地区) 4.51亿 18.14 2.17亿 17.91 48.05 ───────────────────────────────────────────────── 直销(销售模式) 24.89亿 100.00 12.11亿 100.00 48.6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吸附材料(产品) 7.33亿 72.77 3.63亿 75.18 49.50 系统装置(产品) 2.10亿 20.80 9459.77万 19.60 45.14 其他(产品) 2826.95万 2.81 --- --- --- 技术服务(产品) 2802.85万 2.78 1443.70万 2.99 51.51 其他(补充)(产品) 846.94万 0.84 --- --- --- ───────────────────────────────────────────────── 国内(地区) 7.73亿 76.73 3.92亿 81.26 50.74 国外(地区) 2.26亿 22.43 8867.50万 18.37 39.25 其他(补充)(地区) 846.94万 0.84 175.72万 0.36 20.75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吸附分离(行业) 19.01亿 99.02 8.37亿 99.08 44.02 其他(行业) 1878.60万 0.98 --- --- --- ───────────────────────────────────────────────── 吸附材料(产品) 13.72亿 71.45 5.22亿 61.80 38.05 系统装置(产品) 4.67亿 24.35 2.03亿 23.98 43.33 技术服务(产品) 6190.37万 3.22 3118.77万 3.69 50.38 其他(产品) 1878.60万 0.98 --- --- --- ───────────────────────────────────────────────── 国内(地区) 15.16亿 78.96 6.96亿 82.40 45.91 国外(地区) 4.04亿 21.04 1.49亿 17.60 36.80 ───────────────────────────────────────────────── 直销(销售模式) 19.20亿 100.00 8.45亿 100.00 43.9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7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2880.86│ 17.23│ │第二名 │ 9150.44│ 3.68│ │第三名 │ 8226.64│ 3.31│ │第四名 │ 5756.88│ 2.31│ │第五名 │ 5586.39│ 2.24│ │合计 │ 71601.22│ 28.7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7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559.55│ 3.19│ │第二名 │ 4009.28│ 2.30│ │第三名 │ 3806.17│ 2.19│ │第四名 │ 3557.35│ 2.04│ │第五名 │ 3545.70│ 2.04│ │合计 │ 20478.04│ 11.7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形成的配套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 一体化柔性解决方案。吸附分离材料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所处行业为新材料行业。吸附分离技术是制 造业的基础技术,是实现高效提取、浓缩和精制的重要分离手段,在下游生产过程中起到分离、纯化的作用 ,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吸附分离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国竞相发展。《中国制造20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指南》等均将其列为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发展的功能 性高分子材料,是下游客户提质增效、成本控制、节能减排、资源化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应用广 泛的关键技术,吸附分离技术成为新一轮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众多国家进行大力支持、重点发展。《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发布的“十大突破性技术”,如2022年的除碳工厂,2021年的mRNA疫苗、锂金属电 池,2020年的抗衰老药物、个性化药物,2019年的二氧化碳捕捉、核能新浪潮等,吸附分离技术在上述突破 性技术中均为其核心关键环节,上述应用方向也与公司提前布局的业务方向相契合。 吸附分离材料不仅拥有近百年的深厚理论基础,同时也在新兴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勃勃生机 。吸附分离材料凭借其可持续创新的技术特点,正展现出需求长期刚性、工艺绿色环保、应用领域宽广、市 场空间巨大等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 吸附分离材料是从民生到尖端技术等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越发显示出其具备刚性需求 和战略重要性的特点。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广泛用于饮用水、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材料、光伏等民生领域, 以及新能源、减碳、资源金属、电子级超纯水、湿电子化学品、化工催化等工业领域,常作为下游应用过程 的核心分离和纯化单元,其中部分高端应用长期被少数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因此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化技 术具有国家层面战略意义。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家对食品医药安 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吸附分离材料的应用市场随之稳步扩大。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下游应用 领域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吸附分离材料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熟领域市场稳定增长。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行业工艺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下游客 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精度和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吸附分离技术在食品、化工等传统领域市场需求继续保持高 速增长,尤其是来自新兴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速较好。 新兴领域市场需求旺盛。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带来了多个细分领域的新需求,随着吸附分离技术研究的不 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应用领域和应用数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 动了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的需求,加速了该类金属资源开发和回收方面的新技术创新;在半导体、电子 元器件行业,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对金属镓需求旺盛,同时,产业升级要求产品品质提升,对纯化技术提出更 高要求;在生命科学领域,伴随技术进步,对药品、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质、抗体等的纯度提出更高 的要求。这些新兴领域对分离、纯化技术更高、更细分的要求将引导行业逐步向定制化、材料与系统装置的 集成服务模式发展。新技术的快速爆发式进步,带来对吸附分离材料更大、更尖端的需求,拥有技术创新和 快速响应机制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促进了吸附分离材料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环境 污染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吸附分离材料可以在大气和水污染控制领域进行应用 。该类材料可以有效应用于烟气污染物捕捉、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资源化处理 等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将VOCs作为空气质量重点监测指标之一,有机废气处理吸附材料和装置的需 求快速增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加速了对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和产品的需求。面对日益紧 迫的环境治理和成本管控压力,兼具废水废气处理功能和资源化回收优势的吸附材料及技术成为众多工业企 业的最优方案,因而得以快速发展。 吸附分离材料行业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球范围内,需求方面,家庭净水装置渗透 率提升拉动高端饮用水树脂需求,对PFOS等污染物的治理带来市政及大规模工业水处理中吸附材料的额外需 求,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对锂、钴、镍等金属的分离、纯化需求,上述市场趋势都给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带来 新的需求增量;供给方面,大型国际公司业务频繁调整,业务模式单一,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带 来良好的市场窗口期。2009年4月,陶氏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两家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业务合并;2019年2 月,丹纳赫以214亿美元价格收购GE生命科学(GELifeSciences)旗下的GE生物医药(GEBiopharma)业务, 对其生物医药领域分离纯化业务进行整合;2021年10月,美国艺康公司(Ecolab)宣布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 美国吸附分离材料制造商Purolite,国际公司频繁的并购交易造成行业投资停滞,新增产能匮乏,供货周期 延长。国内方面,需求端来看,下游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及对上游关键耗材的国产化需求拉动对于吸附分离材 料的强劲需求;供给方面,面对国内环保安全管理政策持续趋严,国内行业原有小产能、落后产能逐步向先 进制造水平的产能集中,行业头部效应显现。蓝晓科技作为国内产能最大,产值最高,最早上市的行业龙头 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多年来战略性布局新的高质量产能平台,加速市场拓展,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市场 占有率快速提升,行业格局的变化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蓝晓科技是以创新驱动、以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的新材料领域高技术公司。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 点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协会高级副会长单位。通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吸附分离材 料与技术行业的国内行业龙头、国际知名企业。 1.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产能最大、品系齐全、应用领域跨度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突破活跃的新材料制造 企业 2020年公司投产高陵产业园及蒲城新材料基地2个高质量产能基地,总产能从不到1万吨上升到5万吨。 品系涵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螯合树脂、均粒树脂、固相合成载体、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等。应用领 域覆盖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公司不断突破创新, 持续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如盐湖卤水提锂整线技术,合成生物材料分离纯化等领域。 公司立足全球视角,践行绿色健康发展理念,顺应ESG发展趋势。 2.行业内首家创新实施“材料+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长期以来,公司强调材料、工艺和系统设备的融合发展,坚持认为要发挥出蓝晓科技高品质的吸附分离 材料性能,需要“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协调配合,“软件”指具有独特适应性的应用工艺技术,“硬 件”指定制化的系统装置,从而形成对客户一体化的应用解决方案。这种一体化方案更加适合新兴应用领域 领先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加符合下游行业新建产能的要求,是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高技术方 向。 3.按板块模式孵育并有序开发六大应用领域,形成吸附技术工业化创新的平台型科技公司 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从材料、工艺到系统装置和技术服务,从民生行业到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孵育多 板块业务,融合大跨度资源,大力培养人才梯队。根据各板块的不同特点匹配资源,使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成 长为具有相当厚度、广度和长度的业绩板块。各板块有序发展,建立后劲十足的创新发展态势,形成六板块 综合发展的平台型高技术公司。 4、重视基础技术研究,以材料突破为内核,不断开辟新的尖端应用,致力于从全行业技术进步角度推 动吸附分离技术向更广更深的新技术领域拓展 公司重视基础技术研究,从原理上突破材料合成、官能团化、连续吸附工艺等,从工业化角度实现对进 口材料和技术的替代,在部分新兴应用领域实现原创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工艺革新。基于喷 射造粒技术、保胶技术等基础原理突破,公司实现喷射法均粒白球的合成技术,并由此形成包含超纯水、色 谱等在内的多系列均粒产品。基于对造粒技术和官能化技术的研究,形成了锂吸附剂、镍吸附剂以及系列琼 脂糖葡聚糖层析介质,开启了涉锂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纯化介质国产化等。公 司通过对吸附分离材料技术的深入研究,系统开发,开拓了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从产业 进步的层面带动行业向更多、更深入的领域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专业经验与活力兼备、兼具本土和国际视野的管理和研发团队 公司高管团队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良好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产业经验,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 实战型科研专家团队。管理风格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企业文化包容进取。核心管理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专业 背景,年富力强,具有20年以上的专业及工业经验,对公司文化与价值观认同,团队稳定。近年来在国际化 战略的引领下,公司加快了行业顶级海内外人才的引进,国际化专业团队日益丰富,形成专业经验丰富、管 理风格务实创新的国际化管理团队。 在20余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一支创新活跃、学科分布合理的研发人才梯队,形成了科学家、领域 研发带头人、产品研发小组成员的人才金字塔。研发技术团队成员300余名,涵盖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 应用化学、生物医药、冶金等专业。核心技术人员锐意进取,具有10-30年专业研发经验,熟悉本行业和下 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团队核心人员具备丰富的吸附材料合成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及解决方案经验,并且 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公司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有陕西省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整合研发资源。 2.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优势:持续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产业化能力 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贡献来自于多年的持续技术创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获得国 内授权专利60项、PCT授权专利8项,处于申请阶段国内专利67项,国外专利82项。“吸附分离聚合材料结构 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装置三 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在下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下游工业领域的品质提升 、资源化利用和成本控制,促进下游领域的产业升级,为下游行业的升级革新起到决定性作用。 公司对国内外吸附分离技术的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多年持续技术创新,开展前瞻性布局,使得吸 附分离技术结合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并通过提供材料、应用工艺、装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灵活配套技术支持 ,准确捕捉市场方向,达成储备技术与市场热点共振的效果。从创立之初的果汁加工,到生命科学、环保化 工、金属资源等众多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公司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带动了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 品质提升。公司在金属资源领域持续推进盐湖提锂产业化,并积极推动在镍、钴、钒、钨等金属领域的突破 量产及规模化销售;同时持续加快均粒树脂在超纯水领域的认证,实现在芯片、面板、光伏等下游领域客户 的商业化销售;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多肽固相合成载体、核酸固相合成载体、细胞培养微载体等生命科学 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不断深入,在细分领域具有极强的技术优势;VOCs治理吸附材料及系统装 置依靠其安全、稳定、高精度、高回收率、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农药、医药等行 业,公司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高效治理树脂吸附技术亦被纳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 发布第一批入库技术,成为科学精准治污的示范技术。 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对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从前期结合现场工况挖掘客户实际需求、技术方案 设计、产品合成、装置制造到调试安装及售后服务,以技术推动的销售模式需要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协作 。这个团队涵盖销售、产品研发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 平和工业应用经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新兴市场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公司能够紧跟工业发展需求的体现,使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下游用户的信赖和支持,奠定了公司持续、稳定成长的基础。 公司以产业化作为研发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下游用户保持密切合作,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开发先进性 、实用性显著的产品和应用工艺。在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小试—中试—大型的产业化模式,提高科 研成果转化率。公司拥有材料合成、中试车间6个,应用检测中试设备根据客户情况定制,可移动,可结合 客户现场情况采集数据,有效降低产业化风险。近年来,公司依靠自主研发产业化的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覆 盖多个下游应用领域。坚持产业化导向是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抓手。 3.产能优势:高质量产能支持公司抢占未来行业发展先机 2020年,公司新建高陵产业园和蒲城基地,合计新增吸附分离材料产能4万吨/年。两个园区在品系上各 有侧重,互相补充。新产能定位为吸附分离材料的高端优质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且全自动控制,产品 性能稳定,特殊品种满足定制化需求。近年来,伴随国内环保要求升级,吸附分离材料产能大幅压缩,国际 产能供货周期加长,行业供求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公司新的产能恰逢行业供求格局较好的时机,新产能的逐 步释放将提升产品市占率,抓住行业窗口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4.服务模式优势: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引领行业发展 为响应客户对吸附分离技术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公司结合材料制造、应用工艺、系统装置三方面技术优 势,率先提出成套吸附分离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可满足不同客户的柔性需求。多来年,该业务模 式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开发出阀阵式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多路阀装置、 模拟移动床连续色谱系统、高通量工业制备色谱等系统设备。公司已承担上百项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项目 ,客户涵盖中国、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区域,覆盖食品加工、植物提取、盐湖提锂、生物医药等诸 多下游领域。为支持项目高效执行,公司建成远程调试中心,可以在公司总部对异地项目进行安装、调试指 导,这些都将对整线项目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支撑和保障,有效促进了业务模式发展。 5.市场优势: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带来综合竞争力 公司产品和技术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食品加工、环保和化工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业化,推动了下游 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升级。在金属资源领域,公司业务有序梯次展开:盐湖卤水提锂技术,扩大了国内盐 湖卤水资源可开发范围,大幅提升国内碳酸锂供给能力,增加中国在碳酸锂资源开发行业的话语权;公司的 镓提取树脂和技术,带动了国内树脂法提镓工艺的升级,显著提高了镓提取能力。在抗生素领域,公司的吸 附分离材料和技术成功对国外产品形成替代,大幅降低了国内抗生素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公司的酶载体产品,在国内首先大规模生产实现CPC酶法裂解工艺生产7-ACA,是头孢类抗生素生产的重大技 术进步。在生命科学领域,研发和销售表现活跃:多肽合成载体用于胸腺多肽、GLP-1药物固相合成、核酸 合成载体等产品,粉末树脂系列用于医用,固相载体、层析和生命科学领域新品推动了生物医药品种的丰富 和市场对标,获得市场认可并形成销售量。在超纯水领域,无论是公司生产的UPW均粒树脂,还是超纯水的 出水质量,均对标国际一流企业。 在国际市场,由于公司产品很强的技术跟随创新特性、以及技术服务对终端客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已 经建立了较好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作为吸附分离技术供应商,公司为客户提供集材料、设备和工艺 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模式特别适用于技术创新性明显、细化技术指标要求更高的客户,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 可。新的吸附分离技术工艺通过在国内市场的成熟应用,快速向国外拓展,实现了国内与国际联动,助推国 际化。公司率先开拓了多个应用领域并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和行业地位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三、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1.经营情况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亿,同比增长17%,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创历史新高;扣除汇兑损益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之下, 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增长。吸附材料作为公司业务的核心增长动力,体现出良好韧性,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基本仓”业务保持良好态势。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有息负债较少,财务状况健康。生命 科学、金属资源、水处理及超纯化等业务延续良好增长趋势;盐湖提锂项目收入确认,为业绩提供正向贡献 。 收入结构中,盐湖提锂系统装置收入为0.99亿元,同比增长8%;扣除盐湖提锂系统装置之后的基础业务 收入为11.96亿元,同比增长31%,占上半年总营收的92%,“基本仓”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在基础业务中, 吸附材料营收9.74亿元,占比82%;系统装置营收1.90亿元,占比16%。吸附材料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通过材料以及下游应用的不断创新引领各业务板块发展。 吸附材料中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等板块业务占比较高,同时保持较快增长。生命科学 业务,受益于下游GLP-1多肽类药物销量大幅增长,板块保持较高增速;水处理与超纯化业务,领域凭借有 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7.5%,同比下降0.4%,其中吸附材料毛利率为51.0%,增加1.5%。吸附材 料业务的毛利率进一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生命科学、金属资源、超纯水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体现了较高 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11亿元,相对于去年同期上升16.1%。报告期末,资产总额5 9.7亿元,同比增长4.8%;负债总额23.9亿元,同比增长6.7%;净资产35.8亿元,同比增长3.6%;期末资产 负债率为40.0%,相对于期初提升0.7%,公司有息负债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财务状况稳健。 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获得国内授权专利60项、PCT授权专利8项,处于申请阶段国内专利67项,国 外专利82项。报告期内,蓝晓科技凭借吸附分离材料及技术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生物 活性物质分离检测用多孔高分子材料结构调控及制备关键技术”获得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公司董事长 高月静博士获得“陕西省创新驱动秦创原贡献奖”,上述奖项既是对持续不懈科技创新的肯定,也彰显了公 司在吸附分离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 (1)国际市场加大推广力度,国内关键项目按期推进,盐湖提锂市场继续领跑,金属资源业务不断拓 展 公司凭借在盐湖提锂领域扎实的技术储备,领先的产业化能力和优质的项目履约能力,多年来持续领跑 市场,在全球客户中获得“DLELeader”(直接提锂技术领先企业)称号。截至目前,已完成及在执行盐湖 提锂产业化项目共超过15个,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近10万吨,其中6个已经成功投产运营。 今年以来,公司继续加强盐湖提锂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力度,通过高频次技术交流、定制化技术方案 、小试及中试实验等方式,与南美、北美等地战略客户深入合作,推进项目落地;公司于阿根廷建立的南美 研发中心,在国际市场推广中起到“战略支点”的作用,为“锂三角”区域客户持续提供高效、及时、本地 化的技术服务。回看国内市场,国投罗钾项目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于一季度顺利交付,进一步彰显公司优质 高效的项目履约能力;年度重点项目国能矿业结则茶卡项目首条产线正在进行调试试车,该项目克服海拔高 、施工及运营难度大等挑战,采用环境友好型工艺,以建成“绿色工厂”为目标,有望成为西藏地区首个投 产的工业级“直接提锂”标杆项目。 报告期内,锂资源价格相对低迷,但盐湖直接提锂技术路线成本优势明显,彰显出较高的竞争力,已投 运项目保持较高生产负荷。同时,公司秉承“强周期抓新增,弱周期磨技术,以技术进步促进降本增效,提 高市占率和技术控制能力”的理念,持续对工艺技术和吸附剂产品进行升级和优化,发挥吸附技术以“材料 +装置”形成功能单元的技术特点,开创DLE生产线“除杂”、“精制”的拼装组合模式,实现了吸附技术在 盐湖提锂工业化中灵活、自我进化、伴生发展的技术生态。借此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为既有客户提 供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技术服务,做客户最可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 另外,公司多维度布局涉锂产业链,不断提高吸附技术在矿石锂精制、锂电池回收、伴生矿等领域的应 用水平。公司围绕新能源金属领域持续进行业务拓展,其中红土镍矿提镍、钴提取及回收、石煤提钒领域已 签订多个工业化项目;氧化铝母液提镓始终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在提铀领域持续对国外品牌进行替代,产 品销售加速放量。2024年上半年,金属资源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为1.2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金属 镓、铀本身的市场价格相对于上年同期均有上涨,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 (2)生命科学板块,做好产能升级和质量控制,重点产品保障供应,完善销售网络,提升品牌价值 2024年上半年,生命科学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3%,延续良好增长趋势。市场方 面,国内外客户项目持续增加,临床二三期项目稳步推进;同时,与国内多家知名药企建立合作开发关系, 促进了公司产品在生物药领域的应用和市场推广;硬胶离子交换产品完成商业化供货。研发方面,新一代更 高载量和更高耐碱proteinA产品完成生产放大验证和性能测试,产品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升,逐步推向市场 。 受益于GLP-1多肽类药物良好的市场表现,公司固相合成载体业务销售趋势良好。近年来,凭借seplife 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的高等级优质产能和持续稳定供货,公司已成为多肽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布局全球化营销和技术服务网络,在北美、欧洲持续扩大本地化团队,补齐生科国际市 场短板,提升蓝晓生科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3)挖掘存量市场,拓展下游应用,聚焦产品核心竞争力,多业务领域蓬勃发展 水处理和超纯化板块,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2024年上半年, 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实现销售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30%。水处理领域中,高端饮用水市场具有刚性 特点,市场空间大,但质量标准要求严格,认证苛刻,长期被国外少数厂商占据。经过几年努力,公司已经 与头部客户形成长单合同。超纯水方面,依托喷射法均粒技术,超纯水树脂实现了标志性突破。报告期内, 分别完成电子级均粒树脂在存储等芯片制造企业测试或上线运行,性能指标全面满足芯片级制造的严格要求 。同时,面板业务也在持续增加,通过参与并推动国内面板企业现有体系和新建产线的树脂国产化进程,进 一步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化工与催化板块板块,技术壁垒较高,仍具有较多的国产替代空间。2024年上半年,化工与催化吸附分 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9733万元,同比上升44%。化工行业具有行业规模大、性能要求高、树脂用量多的特点 。近年来,中国化工行业新技术快速发展,国产替代需求日益突出。化工领域国外品牌市占率一直较高,存 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报告期内,离子膜烧碱、多晶硅除硼等多个领域维持良好销售。 节能环保板块,具有市场培育时间长、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涌现的特点,全球化的减碳、绿色发展趋势也 给与该领域足够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2024年上半年,节能环保类吸附分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同 比增长18%。报告期内,CO2捕捉吸附剂、VOCs治理成套设备、有机物污染工业废水治理、重金属污染工业废 水资源化治理等产品和技术的销售趋势稳定,不断有新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