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499 高澜股份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产品) 1.50亿 53.09 2567.14万 32.66 17.11
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产品) 6589.93万 23.32 2245.17万 28.57 34.07
工程运维服务(产品) 5092.77万 18.02 2508.00万 31.91 49.25
其他(产品) 1574.21万 5.57 538.79万 6.86 34.23
─────────────────────────────────────────────────
境内(地区) 2.82亿 99.77 7828.91万 99.62 27.77
境外(地区) 65.87万 0.23 30.19万 0.38 45.8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热管理行业(行业) 5.73亿 100.00 1.43亿 100.00 24.90
─────────────────────────────────────────────────
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产品) 2.63亿 45.80 5871.29万 41.13 22.36
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产品) 1.88亿 32.77 3165.20万 22.17 16.85
工程运维服务(产品) 1.13亿 19.74 4697.63万 32.90 41.51
其他(产品) 967.69万 1.69 542.41万 3.80 56.05
─────────────────────────────────────────────────
境内(地区) 5.27亿 91.96 1.29亿 90.14 24.41
境外(地区) 4610.06万 8.04 1407.97万 9.86 30.54
─────────────────────────────────────────────────
直销(销售模式) 5.73亿 100.00 1.43亿 100.00 24.9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气传动水冷(产品) 8669.28万 33.32 3497.82万 48.92 40.35
其他(产品) 7143.60万 27.46 989.55万 13.84 13.85
工程运维服务(产品) 4289.94万 16.49 1633.76万 22.85 38.08
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 3199.73万 12.30 491.05万 6.87 15.35
直流水冷产品(产品) 2390.80万 9.19 407.33万 5.70 17.04
柔性交流水冷产品(产品) 323.83万 1.24 130.37万 1.82 40.26
─────────────────────────────────────────────────
境内(地区) 2.55亿 97.87 6917.03万 96.74 27.17
境外(地区) 554.78万 2.13 232.84万 3.26 41.9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汽车行业(行业) 13.70亿 71.92 --- --- ---
水冷行业(行业) 5.35亿 28.08 --- --- ---
─────────────────────────────────────────────────
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产品) 6.98亿 36.64 1.20亿 32.06 17.26
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产品) 6.50亿 34.15 1.36亿 36.26 20.94
其他(产品) 1.73亿 9.07 2250.91万 5.99 13.03
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产品) 1.21亿 6.34 566.01万 1.51 4.69
工程运维服务(产品) 9690.24万 5.09 4045.31万 10.77 41.75
电气传动水冷产品(产品) 7831.68万 4.11 2230.66万 5.94 28.48
直流水冷产品(产品) 5951.32万 3.13 2164.07万 5.76 36.36
柔性交流水冷产品(产品) 2790.59万 1.47 642.74万 1.71 23.03
─────────────────────────────────────────────────
境内(地区) 18.95亿 99.51 3.68亿 97.89 19.40
境外(地区) 928.41万 0.49 791.15万 2.11 85.22
─────────────────────────────────────────────────
直销(销售模式) 19.04亿 100.00 3.76亿 100.00 19.7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6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449.12│ 12.99│
│第二名 │ 3669.66│ 6.40│
│第三名 │ 2797.73│ 4.88│
│第四名 │ 2791.00│ 4.87│
│第五名 │ 2561.77│ 4.47│
│合计 │ 19269.27│ 33.6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5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91.01│ 9.97│
│第二名 │ 976.08│ 3.61│
│第三名 │ 968.90│ 3.59│
│第四名 │ 927.58│ 3.44│
│第五名 │ 793.10│ 2.94│
│合计 │ 6356.67│ 23.5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热管理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历经多年发展逐步成为
工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应用领域由传统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配电、风力发电及大功率电气
传动领域向信息与通信、储能电站等领域不断扩充。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产品主要分为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
产品、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及工程运维服务。
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主要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液冷设备及附件(直流液冷系统)、柔性交流输配
电晶闸管阀液冷设备及附件(柔性交流液冷系统)、风力发电变流器液冷设备及附件(风力发电液冷系统)
、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液冷设备及附件(电气传动液冷系统)、特种行业液冷设备及附件(特种设备液冷
系统)以及各类液冷设备的控制系统。液冷设备是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配套设备,其工作
原理是利用高绝缘性和高比热容的冷却液作为主要冷却媒介,经循环泵加压,使冷却液沿主回路流过大功率
电力电子装置中电力电子器件所连接的液冷散热器,在液冷散热器内腔与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
,形成一个密闭式、循环的强迫冷却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几乎不消耗循环冷却液、安全可靠、经济环保
等特点。利用液冷设备,可以大幅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电能
转换及传输过程的能量损耗,为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包括信息与通信
液冷产品以及储能液冷产品。公司目前可提供以冷板式和浸没式为主的多种信息与通信液冷解决方案,公司
具备从散热架构设计、设备集成到系统调试与运维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信息与通信热管理产品主
要包括服务器液冷板、流体连接部件、Manifold、多种型号的CDU、多尺寸和不同功率的TANK、流体输送单
元等信息与通信液冷的关键部件及产品。此外,公司在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研发,目前已储备
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公司的工程运维服务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进行巡检、维修及技术改造等
。
公司以“聚焦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使命,聚焦电力电子热管理、储能热管理、信息与通
信热管理、特种行业热管理及综合能源能效管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
输变电、轨道交通、油气输送、钢铁化工、医疗、舰船、信息与通信、边缘计算、储能等应用场景保驾护航
。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属于制造类企业,适用一般制造业的盈利模式。公司通过个性化设计、定制化制造模式及长期的品
牌积累获取利润。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过程中,公司为各应用领域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扩大
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获取合理的利润。简言之,本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在特定应用领域,将设计、制造出来的
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总体适用“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同时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对通用标准物料储备一定的库存。公
司供应链中心战略采购部负责信息收集、市场调研和价格谈判,执行采购部根据订单需求对外采购。主要物
料分为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外协加工部件。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指用于设备集成所用的标准
部件以及用于自主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外协加工部件指供应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图纸、技术参数等要求为公司
定制化生产的零部件。外购原材料主要包括橡胶软管、管材、管道、钢板等;外购标准部件主要包括电子元
器件、仪表、紧固件等;采购外协加工部件指供应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图纸、技术参数等要求为公司定制化生
产零部件,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器、散热器芯体、散热器风室、风叶、空气散热器等。
公司采购遵循“好中选优”的原则,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并结合产品质量和历史信用情况对供应商进
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及时更新供应商档案。根据产品的特点,公司采购方式包括批量采购、定量采购、临
时采购及招标采购等。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均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分为定制化生产和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两种。公司主要以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为主,在定
制化设计和制造的基础上,为满足同一客户对某一类型液冷设备批量化的需求,在定制化产品定型后进行标
准化的生产。
(1)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公司结合技术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制定了严格的控制体系,定制化
产品生产主要包括物料准备、生产制造、产品调试、检验、入库和发运等阶段。对于同一客户定制化的直流
输电液冷系统、柔性交流输配电液冷系统、风力发电液冷系统、大功率电气传动液冷系统、储能液冷产品、
信息与通信液冷产品,公司在接收到批量订单需求后,由技术中心组织定制化产品样机转小批量试制,将定
制化产品技术资料完成工艺标准化。小批量试制验证完毕后提交给生产部门实施大批量生产。
(2)定型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订单及预测订单的需求来源,生产计划部编制生产计划,并
下达生产订单及相应的物料需求指令。生产部门根据标准工艺图纸、物料齐套等生产要素情况,按照生产计
划的要求向生产班组下达具体生产指令,并在生产关键工序中实施过程检验,在生产完毕包装入库前实施出
厂终检。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和应对需求的波动,公司已针对部分标准产品预留相应的库存。公司标准批量
产品主要为风力发电液冷产品、电气传动液冷产品、储能液冷产品、信息与通信液冷产品等。
4.销售模式
本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方式开拓客户。主要从以下途径获取客户需求信息:1)客户
主动发出招标信息;2)从粘性高的客户处获取需求信息、向客户提供液冷方案辅助其进行系统设备投标,
从而获取业务;3)从粘性高的客户了解产品升级换代或技术革新的需求,并进行交互式研发新产品;4)从
市场公开渠道(业主招标信息)获取需求信息后进行分析、跟踪;5)通过参加大型国内外行业内的展会方
式主动展示自身技术和产品,获得与客户接触交流、合作机会。
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直销模式。公司主要产品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技术水平
要求较高,通常产品的工程应用验证周期至少需要经过1-2年的时间;同时,公司的客户绝大部分为电力行
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新进入企业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和业绩积累方可获得用户的认可。因此,企业的
经营业绩和品牌效应在行业内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模式才能增强和客户
的粘性,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主要的业绩影响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62.5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1.31
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3.30%。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收入增加,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2.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222.32万元,主要系去年同期广州高澜企业所得税税率
调整导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加,本期无相关费用,对本期净利润有积极影响。
3.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增加。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580.05万元,同比增长61.67%,对本期净利润
有积极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受电力系统相关输配电项目投资安排和工程进度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整体的收入规模较上年同
期未有明显增长。
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024年上半年,因公司业务开拓需要,业务经费等支出有所增
长。
3.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受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增加、收入增长及回款减少综合影响,本期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4.投资收益减少。参股子公司东莞硅翔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减少,公司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
对公司净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四)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市场地位等
1.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布局,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风力发电、数据中心和储能等相关行业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1)直流输电发展情况
特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效率高、损耗低且环境友好的输电方式,其建设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电
网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3,800亿元。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建
设规模不断扩张,其推动与之配套的电网建设不断增强。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蓝皮书》,强调在2030年之前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充分
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跨省跨区通道规模。2023年9月,工业和
信息化部发布的《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供给质量
,保障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广西防城港等核电项目,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等流
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川渝主网架等特高压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
设。
随着发电侧的加强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网的改造升级需求也在不断加大。2023年9月,国家发展
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需合理规划同步电网的
规模,确保电网结构既强健又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冗余度,以应对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带来的挑战。2023年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提出推动配电网增容改造与智能化升级
,增强接入分布式电源与柔性负荷能力,促进源网荷储互动及分层分区协同控制。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
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2025年实现配电网网架结构
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
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2024年4月,国家发改
委发布了《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办法》旨在规范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积极稳
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
源承载力,加强规划管理,加快项目建设并优化接网流程。2024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
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动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电网企业需提升跨省跨区输电
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加强省间互济,提升配电网调控能力,构建智慧化调度。国家电网预计2024年电网建
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2024年Q1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766亿元,同比增长14.7%,2024年1-5月
份电网工程的投资也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完成投资额1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1.6%。伴随可再生能
源的快速发展,输变电建设及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成为电网投资主基调,预计2024年下半年国内电网投资
有望继续稳步推进。
据央视7月26日报道,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全年电网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比
去年新增711亿元,新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根据国家电网官
网披露,2024上半年已核准开工两条特高压直流项目,分别为“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甘
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
(2)风力发电发展情况
风力发电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升,风力发电作为清洁、
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技术进步使得风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同时,政策支持、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国际合作的加强,都为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要为
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加快推动一批新
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纳规。
2024年6月,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选择河北、
内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试点地区,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
查试点工作。
海上风力发电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鼓励发
展政策。
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中提及深远海风电技术
示范、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
2024年2月,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
动计划》中,将重点推进新增省管海域风电场址建设,加快国管海域深远海风电项目示范建设。2024年2月
,国家自然资源部的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中提及中国未来将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
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布局,推动海上
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稳步上升,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根据GWEC发布的《2023年
全球海上风电报告》,自2006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稳步增加。中国海上风电建设较晚但整体增速较快,
逐步走向领先地位。自2021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全球的一半左右。根据GW
EC发布的《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2020年新增并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3GW,连续三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国家双碳政策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沿海各省因地制宜纷纷布设海上风电规划。“十四五”期间沿海
省市海上风电规划接近200GW。广东省潮州市(43.3GW)、福建漳州(50GW)、江苏盐城(33GW)三个城市
海上风电规划超预期。
随着海上风电离岸距离的不断提高,500kV交流、柔性直流的送出方案开始涌现,以解决220kV交流海缆
投资伴随离岸距离非线性提升以及损耗非线性提高的问题。大功率电子装置的同步应用,其散热冷却装置的
需求也不断增加。
(3)数据中心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与产业化,全社
会对于算力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且在未来具有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
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
字经济必然带来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持续扩张。数据中心是数据服务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数据中心在未来将保持快速地发展。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五个部门联合
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多元算力资源的
科学布局,提升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的综合供给水平。进一步推动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将
国家枢纽节点打造成为国家算力高地。
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近日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其中
指出要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
创新突破。
在数据中心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因其能源消耗量大的特性,建设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便成了必然的趋
势。基于此,液冷技术正在不断提升其在数据中心热管理领域的渗透率。
2023年4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3部门印发《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
对数据中心PUE、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消耗等提出明确要求,如2023年6月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
,2025年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3。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
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的方案。
根据《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
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到1.3以下,改建核心机房PUE降到1.5以下。2023年6月,中国移动、中
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了《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提出2024年开展液冷技术的规模
测试,新建数据中心项目10%规模试点应用液冷技术;2025年开展规模应用,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应用液冷
技术。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了230EFLOPS。全国在用的数据中心总规模超过810万标
准机架,算力整体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新增的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的占比超过了50%,成为增长的新
热点。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3全年中国液冷服
务器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同比增长52.6%,其中95%以上均采用冷板式液冷解决方案。国际数据公司(
IDC)预计,2023—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
美元。
(4)储能发展情况
电化学储能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未来有望在电力
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出的国家层面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外,在地方“十四五”
规划方面,全国共计26个省市规划“十四五”储能装机规模约70GW。此外,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十四五”期
间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20GW,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份发布了鼓励或强制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配置比
例集中在10%-20%之间。
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提出要规范新型储能并网
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
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市场装机创新高,项目兑现度提升,储能项目装机共计14.40GW/35.39GWh,已达
到前一年度全年装机规模的69%。其中,电网侧储能比例最高,以独立储能电站为主,共计占比63.3%。根据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到41.2GW/94.76GWh,同比增长103.3%
。
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十四五”最后两年,新增储能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将超
额完成目前各省的规划目标。保守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24-2028年
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7.4%。理想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0.9GW,2024—
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5%。
根据中研世纪数据,2022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整体规模为46.6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88.6%。预计到202
7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将达到18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2.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热管理设备专业供应商,主要产品为直流液冷系统、柔性交流液冷系统、风力发电液冷系统
、电气传动液冷系统、特种设备液冷系统、信息与通信液冷产品以及储能液冷产品,所属行业为国家重点支
持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行业发展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
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国家制造业
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公司已建立成熟的产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体系,不断优化主营业务体系,有
序推进市场拓展。
储能液冷领域,公司已储备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
等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目前相关产品具备批量供货能力。预计随着我国储能温控行业的迅速发展,公司储
能热管理产品将充分受益。
信息与通信液冷领域,公司相关技术储备雄厚,产品涵盖了服务器液冷板、流体连接部件、Manifold、
多种型号的CDU、多尺寸和不同功率的TANK、流体输送单元等数据中心液冷的关键部件及产品。围绕上述产
品,公司目前可提供以冷板式和浸没式为主的多种信息与通信液冷解决方案,具备从散热架构设计、设备集
成到系统调试与运维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可将PUE值控制在1.1以内的水平
,相关产品已开始批量供货。随着我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的推进,公司液冷产品将充分受益。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并拥有完整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体系的热管理设备供
应商,在技术、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服务及企业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
持业内领先的竞争优势,未发生重大变化。
1.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起家,长期致力于热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
24年6月30日,公司(含各子公司)拥有专利327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145项、国内商标注
册27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如下:
①专利: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②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6
项。
(1)产品的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液冷设备主要为定制化设备
,需要根据用户的工况、环境以及设备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制造。公司产品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