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507 苏奥传感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从事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的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产品) 2.34亿 42.15 8252.20万 62.33 35.33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产品) 1.27亿 22.91 2672.39万 20.18 21.05
新能源部件(产品) 9720.80万 17.54 1348.59万 10.19 13.87
汽车内饰件(产品) 5936.35万 10.71 878.19万 6.63 14.79
其他(产品) 3627.59万 6.55 70.78万 0.53 1.95
车联网产品(产品) 70.79万 0.13 17.45万 0.13 24.65
─────────────────────────────────────────────────
国内(地区) 5.23亿 94.34 1.17亿 88.71 22.47
国外(地区) 3133.52万 5.66 1494.23万 11.29 47.6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11.21亿 100.00 2.67亿 100.00 23.82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产品) 4.94亿 44.04 1.56亿 58.21 31.48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产品) 2.56亿 22.81 3810.74万 14.26 14.90
汽车内饰件(产品) 1.82亿 16.26 4317.51万 16.16 23.67
新能源部件(产品) 1.25亿 11.15 2778.83万 10.40 22.23
其他(产品) 6174.24万 5.51 192.68万 0.72 3.12
车联网产品(产品) 263.74万 0.24 66.30万 0.25 25.14
─────────────────────────────────────────────────
内销(地区) 10.61亿 94.57 2.46亿 92.21 23.23
外销(地区) 6094.07万 5.43 2080.52万 7.79 34.14
─────────────────────────────────────────────────
直销(销售模式) 11.21亿 100.00 2.67亿 100.00 23.8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产品) 2.28亿 51.03 5970.67万 58.35 26.17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产品) 9664.98万 21.62 1327.55万 12.97 13.74
汽车内饰件(产品) 5226.01万 11.69 1404.61万 13.73 26.88
新能源部件(产品) 4168.38万 9.32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379.13万 5.32 180.15万 1.76 7.57
车联网产品(产品) 316.70万 0.71 --- --- ---
塑料制品(产品) 110.98万 0.25 --- --- ---
其他(产品) 28.24万 0.06 --- --- ---
─────────────────────────────────────────────────
国内(地区) 4.22亿 94.41 --- --- ---
国外(地区) 2497.62万 5.59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9.61亿 100.00 2.29亿 100.00 23.83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产品) 4.55亿 47.31 1.38亿 60.08 30.26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产品) 2.32亿 24.18 4037.98万 17.63 17.37
汽车内饰件(产品) 1.32亿 13.68 2937.62万 12.82 22.33
新能源部件(产品) 8464.72万 8.81 --- --- ---
其他(产品) 5572.95万 5.80 --- --- ---
车联网产品(产品) 212.55万 0.22 --- --- ---
─────────────────────────────────────────────────
内销(地区) 9.11亿 94.79 2.13亿 92.78 23.32
外销(地区) 5010.14万 5.21 --- --- ---
─────────────────────────────────────────────────
直销(销售模式) 9.61亿 100.00 2.29亿 100.00 23.8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8767.35│ 16.73│
│第二名 │ 10004.44│ 8.92│
│第三名 │ 7186.61│ 6.41│
│第四名 │ 5308.82│ 4.73│
│第五名 │ 3974.49│ 3.54│
│合计 │ 45241.72│ 40.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7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1416.02│ 18.25│
│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2335.44│ 3.73│
│第三名 │ 2263.86│ 3.62│
│第四名 │ 2248.53│ 3.59│
│第五名 │ 2218.86│ 3.55│
│合计 │ 20482.71│ 32.7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核心电子行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含传感器及配件
、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以及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部件,其中传感器为可应用在各类新能源汽车以及众多
燃油车上的各类传感器、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均属于塑料零部件、新能源部件为汽车必备零部件,以
下将分别介绍汽车传感器、汽车塑料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汽车传感器
传感器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环节,可将不同类型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感器是将目标物信息收
集、转换、输出的关键部件,核心价值在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获取或拟合出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为后续数
据处理奠定基础,以人体的信息处理为例,传感器可以类比为人的五官。对应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即在车
辆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传感器是感知层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动力总成系统、车身控制系统
及底盘系统中,在推动汽车“新四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
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
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0%,市场占有率达到35.2%,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加速到来。
在技术不断突破和更新的背景下,新型交通工具也在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其中,飞行汽车作为未来交
通领域的革命性创新,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与传统汽车相比,飞行汽车对传感器的要求更为严苛。它不
仅需要在地面行驶时准确感知路况、行人、障碍物等信息,更需在飞行状态下精确捕捉风速、高度、姿态、
方向等复杂多变的空中环境数据。因此,传感器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升级,对于保障飞行汽车的安全飞行、提
升飞行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飞行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应用的逐步拓
展,汽车传感器行业正迎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在新能
源汽车领域也占据了领先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
提高,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汽车传感器技术
不断发展。
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制造水平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政府重视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促进汽车传感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国家政策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战略性前瞻性
领域;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强新型传感
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等智能核心装置在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应用,利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产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为传感器国产替代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全国
各省市也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传感器产业的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传感器及汽车传感器
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传感器市场虽正逐步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受制于该行业进入壁垒高、资金投入大、研发
产出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仍处于国外厂商高度垄断的阶段,为打破这一困境,公司努力加大产品
研发投入,致力于车用传感器“国产化”战略目标,专注中国传感器国产化替代的自主研发道路。
(2)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
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塑料材料在整车的单车使用量
达到60-175千克/车,涵盖的材料包括PP、PE、PA、聚酯、ABS、PVC、TPU、PPS等众多塑料材料,应用的部
件涵盖了汽车内饰、汽车外饰、底盘及动力总成和汽车电子部件;目前,在全球节能环保趋势下,塑料零件
以其“轻量化”的特征逐渐在汽车、家用电器等下游行业替代传统金属零件;此外,由于塑料零件密度小,
耐酸、碱及有机溶剂腐蚀,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磨性、减震降噪性和自润滑性,可用于许多金属材料和非
金属材料不能胜任的场所,因此塑料零件的应用开发潜力巨大。我国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一个稳定增长的阶段
,必将带动与其紧密相关的汽车用塑料产业的更快发展。目前国外汽车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塑料在汽
车上的应用范围也正由内饰件向外饰件、车身面板和结构件扩展。
未来汽车塑料的发展重点是开发结构件、外装件用增强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树脂材料,并对材料的可回收
性予以高度重视,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轻量化助力节能减排亦符合行业长远的发展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已将汽车用塑料量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汽车设计与制造
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进一步提高,随之对汽车塑料零部件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通过“
以塑代钢”实现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在现有的技术条
件下汽车动力电池的储能限制,新能源汽车的车体轻量化程度将直接决定其续航里程,如果在新能源汽车上
使用轻量化技术,车身减重10%,电耗下降5.5%,续航里程可增加5.5%。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也将
进一步扩大对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的需求。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的成熟期新阶段,但在汽车零部
件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汽车后市场迅速崛起以及汽车轻量化技术逐步普及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汽车塑
料零部件行业及其配套的模具制造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动力驱动的汽车。目前新能源车保有量
持续上升,市场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按照国家规划的发展愿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同
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方向。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
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未来15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出台
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入门槛。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
源汽车消费。在整车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之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创新生产也迸发了新兴之力,新能
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呈现了“新四化”的要求,还向“低碳化、国际化、轻量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蓬
勃发展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发展相辅相成,预计仍将保持持续正增长态势。
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智能产品及各类车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业务的高新
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及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部
件。
基于多年的技术积淀与深厚的客户基础,公司在传感器产品及配件的研发生产领域稳步发展。推出了多
款传感器产品,传统优势产品如液位传感器(包括油位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基于MEMS/MSG技术的各类多
种压力传感器、排温传感器、空气悬架温度传感器、电池包热失控传感器、shunt电流传感器、电涡流传感
器等。这些产品覆盖了从传统燃油车型到增程/混合动力车型,再到纯电动车型以及新型飞行器上的广泛需
求,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传感器领域的全面实力和技术优势。公司致力于不断推动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的多
元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产品解决方案。
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推进落地,公司自主研发的颗粒物捕捉器上所需的基于MEMS/MSG技术的燃油蒸汽压
力传感器和DPF/GPF压差传感器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愈发关键。同时,基于MEMS技术的空气悬架压
力传感器在提升驾乘体验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公司为传统燃油汽车及增程/混合动力汽车提
供的机油压力传感器和变速箱压力传感器,以其出色的耐压力冲击性能和精度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公司始终致力于满足更高的精度需求,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支缸刹车压力传感器将加
速国产化进程,为客户带来更安全、更人性化的驾驶体验。同样,我们开发的基于MEMS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压
力传感器对于保障增程/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公司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
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燃油箱隔离阀(FTIV)、电机用电涡流传感器、SiC功率模块用AMB覆铜氮化硅载板等产
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了公司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力。FT
IV阀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部件,通过控制混动汽车和增程新能源汽车的燃油箱内的排气压力,使燃
油箱在正常运行环境中不排放蒸发污染物,同时在极限工况下快速泄压,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更环保。
AMB覆铜氮化硅载板是SiC功率模块的核心部件,它采用先进的活性金属钎焊(ActiveMetalBonding)工
艺,将氮化硅陶瓷基板和高纯度铜箔焊接,然后进行多道表面处理而成,因其出色的导热性能、高机械强度
、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成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功率模块的理
想选择。为解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问题,800V高压平台和SiC功率模块逐渐成为主流,为AMB覆铜氮化硅载板
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Shunt电流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是我们在新型传感器领域的两大重要研发方向。Shunt电流传感器具有
广泛的适应性、高精度、广测量范围以及良好的恶劣环境适应能力,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
国内厂家相比质量、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市场验证效果和广阔前景。同时近几年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
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的数字化电网中的监控器数字化,Shunt电流传感器在充电领域与储能
领域都将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电流传感器已经突破动力电池客户以及储能市场客户。动力电池业务:已经通
过严苛的冬季标定,并取得部分客户订单;储能领域:已经通过头部客户测试,通过客户端高精度类产品测
试及试装,并取得客户订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机的精准控制是维系车辆行驶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石。位置传感器在此过程中扮
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确保在紧急制动、迅猛加速或灵活转向等关键时刻,电机能够迅速且准确地响应
,无误地执行指令。电涡流传感器,以其卓越的精度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成为高速电机不可或缺的角度位
置传感器。公司的电涡流传感器,已经凭借出色的性能获得了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及某飞行汽车头部客户的信
赖,成功获得其技术认证及业务订单。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致力于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公司的燃油系统附件产品线包括国六加油管总成、国六全系阀门、国六燃油泵固定环等产品,为客户的
燃油系统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空调风管等产品。
公司新能源产品部件主要分布在新能源的三电系统即电机、电控、电池系统,其中产品有电机绝缘环、
电涡流传感器、Busbar铜排注塑件、高低压滤波组件及电流传感器、电池包结构件等,并获取了关键项目。
公司的新能源产品应用在多个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小米汽车、问界、理想。
多年来,公司秉承客户为先、持续创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应对行业变局,夯实基础、稳抓
转型、积累新动能等多措并举迎接行业的发展与机遇,实现传统燃油汽车、增程/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
车并驾齐驱、多线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力争保障传统业务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相关产
品研发投入,力争提升技术水平、质量安全,拓宽客户渠道,实现新能源部件相关业务的发展。本报告期,
公司实现营收总体稳步增长,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33.20%。
3﹑公司主要的经营模式如下:
(1)销售模式
公司必须在通过下游客户关于生产条件、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评后,才能成为客户的潜在供
应商。成为潜在供应商之后,具体产品的销售流程可大致概括为“前四步,后四步”,以签订产品开发协议
为分界线。
签订产品开发协议之前的四步为:
第一步:客户提出产品需求,进行招标;
第二步:由公司销售部组织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等部门进行集体内部询价;
第三步:经集体询价后,向客户提出公司的产品报价,参与竞标;
第四步:在报价后与客户保持沟通,进行报价跟踪。
前四步完成后,如获得中标,公司则与客户签订产品开发协议。
签订产品开发协议之后的四步为:
第一步:在获得客户提供的零部件技术图纸或样件后,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制作新产品开发建议书并制作
模具;
第二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制作样品并向客户送样;
第三步:样品获客户检测认可后,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第四步:小批量供货获客户试用认可后,公司可获得客户的量产订单,开始批量供货。
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后,公司与客户一般每年签订一份框架性供货合同,内容包括全年供货种类、数量、
价格、付款安排、质量控制、索赔等条款。在这份框架性合同下,客户会定期向公司下达具体产品订单,公
司按照产品订单安排生产、组织供货。如一方提出供货数量或价格变更的要求,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
协议。
公司在确定招标价格时,首先由财务部联合研发部,质量部和生产部测算产品设计、模具工装开发、产
品试制、检测验收及批量生产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采购部负责测算产品所需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财务部
予以协助;然后综合考虑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难度等因素,在成本基础上加以适当利润确定投标价格或者价
格区间。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年度框架性供货合同,公司生产部门制定年
度生产计划。客户向公司下达的批量产品订单在公司计划物流部汇总。收到客户订单后,计划物流部组织采
购部、质量部、生产部门就原材料供应情况、质量保证情况、设备、模具配合情况等进行订单评审。经评审
后,如不能完全满足客户订货需求,计划物流部负责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行订单修订,然后根据双方商议后
的订单安排生产。评审后如能满足订货需求,则生产部门根据产品订单制定生产月计划或周计划,并组织生
产。
对于公司产能投入的回报经济性角度考虑,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性能要求严格和经济
附加值高的传感器产品由公司自行生产,而将一部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燃油系统附件和汽车内饰件等产品
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
1)外协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
公司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的产品主要为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燃油系统附件与汽车内饰件生产所用
设备、生产工艺及原材料基本相似。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公司销售订单的稳步增长,基于产
能投入的回报经济性角度考虑,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性能要求严格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传感
器等产品由公司自行生产,而将一部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燃油系统附件(其中包含支
架、偏转套、防浪板、膨胀腔、管卡、壳体组件等)和汽车内饰件等产品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另外由于
环保、排污等特殊行业的许可要求,公司一般不具备电镀条件,基于经济及环保角度考虑,公司将燃油系统
附件中卡盘的电镀工艺委托给符合条件的外协厂商实施。这两类产品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
均由公司负责,在加工生产环节,上述产品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制订、产品试制、模具设计开制以及产品检验
亦由公司完成,公司仅将生产工序交由外协厂商实施,且安排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外协厂商的生产,对产
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2)外协生产模式介绍
公司采取的外协生产为委托加工方式。
①卡盘:具体流程为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依据客户要求进行过程和产品设计开发并获得认可→客户下发订
单→公司采购原材料和辅材→冲压生产→冲压检验合格入库→交付外协供应商电镀→外协电镀供应商电镀加
工→外协电镀供应商将检验合格的产品交付给公司→入库检验→合格品入库储存→按客户订单要求准时交付
。
②塑料件:具体流程为公司接受客户委托设计、开发产品并获得认可→客户下达采购订单→公司选择合
格外协厂商→公司采购原材料及配件→交付外协厂商委托加工→公司提供外协产品生产模具、技术标准,指
导、监督外协厂商依照生产纲领开展生产→外协厂商加工产品后,交付公司→检测合格的外协产品,交付客
户→公司支付加工费给外协厂商。
尽管部分燃油系统附件和汽车内饰件主要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但生产上述产品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制
订、技术图纸设计、模具设计以及产品检验均由公司完成,而仅将技术和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序交由
外协厂商实施。
3)外协厂商的选择
公司制定完善的外协厂商管理制度,主要从外协厂商的设备状况、交货周期、报价水平、管理能力、产
品质量等因素设定若干标准综合确定供应商。
①公司根据与一级配套商或整车企业签署的新产品开发协议,小批量供货获得认可后,产品即将进入量
产阶段。对于计划采取外协方式生产的新产品,采购部将新产品图纸、标准、样件、工艺路线等技术文件分
送财务部、意向外协供应商。其中,意向性外协供应商不低于3家。
②意向性外协供应商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测算生产新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人工工资、动力费用、折旧
等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合理利润等并向公司提交报价表。
③核价期间,采购部、财务部确保信息互通,财务部、采购部根据各家意向供应商的报价结合公司小批
量生产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核价,并将核价结果反馈给意向外协供应商,在多家意向外协供应商接受核价结
果时,优先初选有相似产品生产经验、信用程度较高、设备状况良好的意向外协供应商。
④采购部正式提交书面核价结果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后即确定外协厂商,并签署外协生产合同、
质量协议等,对新产品外协生产进行约定。
4)外协产品的质量控制情况
公司对委外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事前控制及事后控制两方面:
①事前控制:生产企业在经过公司对其生产条件、质量控制、物流等方面的全面考评后才能成为公司的
合格外协厂商;生产前的产品开发及样品制作工作由公司完成,外协厂商仅根据公司提供的样品组织生产;
为保证生产质量,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及自己的生产经验编写质量控制文件,提供给外协厂商,作为质量控
制的依据;对新加入的外协厂商,公司为保险起见,会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企业的生产。
②事后控制:公司质检人员对委外加工产品进行严格检验;销售给客户后,如外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将追究相关外协厂商的责任。从质量控制效果看,公司外协产品的质量较好,客户满意度较高。公司自采用
外协生产方式以来从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3)采购模式
公司结合多年的采购经验,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在需开发新供应商时,由采购部会同生
产部门、财务部、质量部对意向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只有符合公司制定的标准,通过了公司的考评,才能
成为公司的潜在供应商。生产部门按照公司客户提供的订单制定好生产计划后,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
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对于每种具体的原辅材料,除客户指定供应商外,公司采购部一般通过招标
在潜在供应商中确定两家或两家以上给公司供货。公司采购部每年与确定好的原辅材料供应商签订框架性采
购协议,内容包括采购产品名称、种类、数量、价格、付款安排、质量控制、索赔等条款。在这份框架性合
同下,公司按照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不定期向供应商提供具体材料采购订单,供应商按照订单组
织供货。如一方提出供货数量或价格变更的要求,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4﹑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
202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市场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激烈程度。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爆发式增长,以及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稳健前行,整个行业正经历着深
刻的变革与转型。上半年,公司秉持稳健经营与风险前瞻管理的核心理念,内外兼修,精准施策,紧密围绕
既定的核心经营战略目标,深化实施“技术、质量、成本、速度”等关键维度提升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05.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99.17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8.67%。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96450.55万元,同比增长3.22%,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96429.75万元,同比增长0.97%。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多年钻研和积累,形成了较强的
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具备优质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报告期内,公司针对行业发展趋势,锐意进取
,精准发力,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客户资源优势、产品优势,牢牢把握行业快速发展契机,通过持续研发投
入和技术创新,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推进主营产品技术升级,拥有了一批“新四化”客户;同时,内部持续
开展降本增效、产品转型及管理转型,通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助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报告
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1、公司自身及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油位传感器的研发、制造及销售,迄今已有约30年的汽车油位传感器行
业专业经验,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油位传感器生产厂家之一,积累了众多优质客户和行业经验,历经多年发展
磨砺,公司建立了一支具备专业研发能力的人才梯队。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专利184件,其中发
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155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江苏省高精度汽车传感器智能制造工厂,研发部被确定为江苏省车用传感器多参数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是第一批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公司的模具车间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公司顺利通过CNAS认证,标志着公司实验室具有了国家认可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的研
发投入约为2357.9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6%,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技术研发水平,争做产
品转型赛道的领跑者。
公司基于国产化MEMS压力传感器在乘用车前装市场实现持续稳定提升供货的同时,在质量表现上也优于
同类进口对标件,是国内乘用车国产化低压MEMS压力传感器自主解决方案出货量头部的供应商,在对客户保
证供货和质量考评指标上获得领先头部某车企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