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538 同益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应用服务型分销。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批发业(电子材料)(行业) 8.77亿 56.68 4252.76万 48.84 4.85
批发业(化工材料)(行业) 5.10亿 32.99 3280.29万 37.67 6.43
制造业(化工行业)(行业) 1.60亿 10.33 1174.56万 13.49 7.35
─────────────────────────────────────────────────
电子材料(产品) 8.77亿 56.68 4252.76万 48.84 4.85
工程塑料(产品) 3.20亿 20.70 2854.04万 32.78 8.91
通用塑料(产品) 1.92亿 12.42 430.65万 4.95 2.24
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原料(产品) 1.54亿 9.94 1142.52万 13.12 7.43
其他材料(产品) 385.23万 0.25 27.64万 0.32 7.18
─────────────────────────────────────────────────
华南地区(地区) 8.21亿 53.05 4810.30万 55.24 5.86
中国香港及境外地区(地区) 3.50亿 22.60 499.05万 5.73 1.43
华东地区(地区) 2.49亿 16.09 2429.56万 27.90 9.76
大陆其他地区(地区) 1.28亿 8.27 968.71万 11.12 7.57
─────────────────────────────────────────────────
线下销售(销售模式) 14.65亿 94.73 8549.92万 98.19 5.83
线上销售(销售模式) 8145.23万 5.27 157.69万 1.81 1.94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批发业(电子材料)(行业) 18.39亿 59.80 7858.90万 49.41 4.27
批发业(化工材料)(行业) 9.71亿 31.58 7096.14万 44.61 7.31
制造业(化工行业)(行业) 2.65亿 8.62 951.00万 5.98 3.59
─────────────────────────────────────────────────
电子材料(产品) 18.39亿 59.80 7858.90万 49.41 4.27
工程塑料(产品) 5.52亿 17.96 5924.28万 37.25 10.73
通用塑料(产品) 4.16亿 13.54 1395.88万 8.78 3.35
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原料(产品) 2.60亿 8.46 698.66万 4.39 2.69
其他材料(产品) 749.62万 0.24 28.32万 0.18 3.78
─────────────────────────────────────────────────
华南地区(地区) 15.08亿 49.05 1.21亿 75.86 8.00
中国香港及境外地区(地区) 8.75亿 28.47 1180.02万 7.42 1.35
华东地区(地区) 3.88亿 12.61 1043.09万 6.56 2.69
大陆其他地区(地区) 3.04亿 9.88 1617.29万 10.17 5.33
─────────────────────────────────────────────────
线下分销(销售模式) 29.54亿 96.06 1.57亿 98.83 5.32
线上分销(销售模式) 1.21亿 3.94 186.25万 1.17 1.5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批发业(电子材料)(行业) 8.09亿 59.43 3695.37万 46.12 4.57
批发业(化工材料)(行业) 4.36亿 32.05 3718.58万 46.41 8.53
其他(补充)(行业) 1.16亿 8.51 588.72万 7.35 5.08
其他业务(行业) 19.58万 0.01 9.43万 0.12 48.18
─────────────────────────────────────────────────
电子材料(产品) 8.09亿 59.43 3695.37万 46.12 4.57
工程塑料(产品) 2.54亿 18.69 2895.13万 36.13 11.38
通用塑料(产品) 1.76亿 12.96 821.01万 10.25 4.65
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原料(产品) 1.18亿 8.66 582.13万 7.27 4.94
其他材料(产品) 350.16万 0.26 18.47万 0.23 5.28
─────────────────────────────────────────────────
华南地区(地区) 7.51亿 55.21 6316.95万 78.84 8.41
中国香港及境外地区(地区) 3.41亿 25.05 617.64万 7.71 1.81
华东地区(地区) 1.53亿 11.27 467.87万 5.84 3.05
大陆其他地区(地区) 1.15亿 8.47 609.65万 7.61 5.29
─────────────────────────────────────────────────
线下销售(销售模式) 12.71亿 93.38 7898.38万 98.58 6.22
线上销售(销售模式) 9011.19万 6.62 113.72万 1.42 1.2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批发业(电子材料)(行业) 18.30亿 56.21 1.22亿 54.68 6.64
批发业(化工材料)(行业) 12.61亿 38.74 9834.17万 44.22 7.80
制造业(化工行业)(行业) 1.64亿 5.05 245.23万 1.10 1.49
─────────────────────────────────────────────────
电子材料(产品) 18.30亿 56.21 1.22亿 54.68 6.64
通用塑料(产品) 6.23亿 19.14 3024.29万 13.60 4.85
工程塑料(产品) 6.03亿 18.52 7308.16万 32.86 12.12
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原料(产品) 1.82亿 5.58 -273.24万 -1.23 -1.50
其他材料(产品) 1768.45万 0.54 20.19万 0.09 1.14
─────────────────────────────────────────────────
华南地区(地区) 21.51亿 66.05 1.88亿 84.47 8.73
华东地区(地区) 5.13亿 15.75 1454.84万 6.54 2.84
中国香港及境外地区(地区) 3.74亿 11.50 1267.02万 5.70 3.38
大陆其他地区(地区) 2.18亿 6.70 732.06万 3.29 3.35
─────────────────────────────────────────────────
线下分销(销售模式) 27.11亿 83.26 2.22亿 99.61 8.17
线上分销(销售模式) 5.45亿 16.74 86.71万 0.39 0.1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7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2593.50│ 13.85│
│第二名 │ 20822.74│ 6.77│
│第三名 │ 18526.86│ 6.03│
│第四名 │ 9568.88│ 3.11│
│第五名 │ 9076.14│ 2.95│
│合计 │ 100588.12│ 32.7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4.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9078.78│ 20.03│
│第二名 │ 27957.55│ 9.48│
│第三名 │ 26060.01│ 8.84│
│第四名 │ 17028.26│ 5.77│
│第五名 │ 13392.52│ 4.54│
│合计 │ 143517.11│ 48.6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作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商,公司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对材料
应用品质、速度、成本、结构设计和创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销售。公司销售的产品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
材料,主要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5G行业、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等
领域品牌客户产品的零部件、功能件、结构件或外观件。
公司于2020年在夯实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投
资建设“特种工程塑料挤出成型项目”,自主研发、生产复合材料板棒材产品,满足客户对复合材料板棒材
及其他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于2021年新增产业互联网线上销售塑料原材料的商业模式,依托同益云商互联网平台,以直销、集采、
供应链金融和智慧仓储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实现塑胶原材料的线上化销售,为集团业务的数字化模式奠定
基础。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公司秉承“让材料应用更简单”的使命,为10个行业、100个知名品牌、1000家大型加工企业、10000家
优质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材料解决方案,满足其对材料应用的需求,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中高端化工
及电子材料研发、生产以及技术服务方案提供商。
1、代理与方案板块
公司采用“品模贯通”模式,即通过自身的专业服务团队及整合原材料厂商的技术资源,建立共同服务
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新材料推介、材料选型引导、结构设计、加工工艺优化创新、开模试
料服务、设备改造及推荐、检测认证服务、技术培训、量产供料等全过程技术支持与服务。在下游品牌商的
材料采购与加工环节中,协助其缩短新品开发及试料周期、及时响应处理技术问题、提高产品直通率和产品
良率、降低综合制造成本,并提高其生产交付的快速反应力。同时,公司通过自身的专业化库存管理、上下
游信息服务及整合原材料厂商资源,满足客户原料采购品种、数量和时效的柔性化供应需求,协助客户优化
库存管理,降低材料存货成本。综上所述,公司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供应链端综合成本、保障供给
安全为使命,形成供应链中的自身核心价值,从而实现材料销售。
公司的业务模式在下游细分市场具有可复制性,即借助日益积累的上下游产业链端资源网络,发掘新的
细分市场服务机会。公司依托现有资源的网络协同效应,将业务模式向新的细分市场进行复制,进而形成多
个细分市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营业务与价值空间不断拓展提升。此外,公司的业务
模式还具有新产品可延伸性,即通过下游品牌商对公司专业服务的认可,在其产品项目中由提供某一种材料
,延伸至提供多种相关材料组合、配套组件或半成品集成等,形成材料应用的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
深化满足下游品牌商对直通率、供货效率、综合成本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从而提升单个应用项目的材料销售
额和附加价值。
2、自主品牌生产板块
在不断扩大原有业务的同时,基于对新材料产业的深度洞察、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及时掌握以及对终端品
牌商需求的深入了解,公司于2020年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拓展产业链至复合材料板棒
材(特种工程塑料挤出成型项目)研发、生产领域,以研发+生产+销售的模式对现有业务进行延伸和拓展,
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同益股份旗下塑料制品品牌益威格(Eweiger)目前已量产的产品涵盖PEEK、PEI、PPS、PA6、PA66、AB
S、PC、POM、HDPE、PP等中高端工程塑料板棒材和零部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服务等一体化解决
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及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汽车、新能源、无人机、机器人、5G等领
域,满足市场上对复合材料板棒材及其他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3、产业互联网板块
同益云商作为以塑料原材料交易为主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于2021年上半年上线。该平台将数字经济和新
材料产业相结合,依托公司20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上下游资源优势,以“智能询报价SaaS”系统为核心,构建
塑料行业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以直销、集采、产能预售、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仓储等产品和服务为产业
链上下游深度赋能,深耕产业链联动与创新升级,降本增效、优化和升级运营模式、增强平台行业用户粘性
,打造同益股份在新材料领域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运行态势平稳向好,彰显较强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
。在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新质生产力培育步伐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
1、化工材料行业
(1)化工新材料
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市场驱动下,我国化工新材料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了较快发展
水平,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例如“
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拉动了汽车、家电产业链相关化工品的需求;国家节能降碳政
策则推动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改造。在需求端,国内制造业需求有所改善,化工品需求呈现边际改
善预期。未来,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随着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新
兴产业发展,化工新材料产品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更为强劲。
(2)复合材料板棒材
复合材料板棒材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板材或棒材,根据性能可以分为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塑料、通用塑
料板材或棒材,包括PI板/棒、PTFE板/棒、PAI板/棒、PEEK板/棒、PEI板/棒、PET板/棒、PA板/棒、PC板/
棒、PPS板/棒、POM板/棒、PP板/棒、ABS板/棒、HDPE板/棒、PVC板/棒等。由于复合材料板棒材相比于传统
板棒材具有耐磨、耐振动、耐腐蚀、防静电等诸多优良特性,其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
、军工装备、智能自动化设备、光伏、高铁、医疗器械、桥梁基建等多个应用场景。
随着材料技术及设计工艺的提升,工程塑料替代金属材料应用日益增多,工程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不断
拓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并且市场需求高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国际发
展趋势。工程塑料的发展不仅对国家支柱产业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起着支撑作用,同时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汽车、电子电气等传统领域以及5G、新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工程塑料行业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塑料板/棒材及其余塑料部件的市场需求仍未完全释放,未来还存在较大的发展
空间。
2、电子材料行业
2025年上半年,我国加大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电子材料行业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及人工智
能等终端的带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半导体产业延续了向上周期,根据世
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美元。国内消费电子行业在
政策利好与市场波动中前行,国家大力推行促消费政策,刺激了市场需求,“反内卷”政策加速产能出清。
据IDC报道分析,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呈现“前扬后抑”态势。一季度受补贴政策驱动出货量短暂回升,二
季度由于库存调整导致小幅收缩,总体上波动幅度较小。全球面板产业经历了从乐观预期到年中价格回调的
转变。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一方面优化产品线结构、坚持大客户策略,深挖客户需求并采取适度宽松的信用政
策努力拓展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把握国产替代市场机遇,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积极有效推进多项降
本增效举措,推动组织架构改革,增强前端业务拓展能力以及中后台的服务效率,促进内部资源合理配置。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7亿元,同比增长13.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50万元
,同比增长12.46%。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服务优势
作为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商,公司深耕塑化行业近20年,积累了上千的案
例库,技术服务经验丰富,可为客户提供前期研发支持、模具设计和制造、小试、量产及售后等贯穿全流程
的专业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为客户降低相关技术投入成本,从而拥有较强的客户粘性。
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公司对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推出了多个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综
合解决方案。另外,公司实验室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可整合业界知名供应商资源,如注塑成型设备供应商
、材料供应商、模具供应商、自动化装配供应商等,共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了产品良率与直通率,
降低了客户综合成本。
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管理层及技术团队具有多年中高端材料领域经营经验,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免喷涂、轻量化、耐磨材料、5G天线以及特殊功能等改性材料与特种工程塑料注塑等
领域具有成功经验,并得到业界高度认可。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8项发明专利(另有15项发明专
利受理中),34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公司建立了完善、及时的服务体系,由销售工程师、技术工程师、产品工程师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深
入了解产业链各端需求并及时响应,解决综合方案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及时与国际原厂供应商沟通优化方
案,在服务本土终端品牌商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同时,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库存缓冲、物流配套等整体解
决方案服务,构建了差异化的服务壁垒。
2、细分市场先发优势
公司立足于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市场,以提高产业链各端运营效率以及降低综合成本为出发点,以解
决细分市场材料应用中的难点、痛点为宗旨,通过自身专业技术团队及对材料供应商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合
作伙伴建立共同服务下游品牌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中高端化工及电子材料的销售。公司在手机及移
动终端等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等细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基于公司与下游品牌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依托丰富的技术服务经验与
市场开拓经验,公司深入挖掘下游品牌商需求,从其项目开发的早期就积极介入,占据竞争的有利位置。
3、客户与供应商资源优势
公司服务的下游终端品牌商包括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比亚迪、富士康、深天马等各细分领
域影响力较强的企业;公司合作的原材料厂商主要为全球知名企业,已进入超过600家品牌商的代理商准入
体系,包括韩国乐天化学、韩国三星SDI、塞拉尼斯、日本帝人、韩国韩松、台湾奇美、韩国斗山、TCL华星
、中石化、美孚、北方华锦等优质、丰富的上下游资源,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基础。公司通过持续挖掘供应商
产品新的应用市场以及下游品牌商新的产品布局,寻找各种业务机会,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4、柔性供应链优势
经过多年细分市场深耕,依托产业链信息处理优势,公司建立了服务于下游品牌商群的柔性供应链优势
,为其实现实时原料供应和降低库存成本提供了便利。
一方面,公司提前从品牌商获取订单信息;另一方面,基于产业链信息处理能力,依靠供应链管理专业
服务团队,公司以品牌商产品上市规划为终点,制定了跨越9个阶段、约50—80个节点的供应排程方案。公
司可及时掌握从品牌商到合作代工厂的订单需求运行全景,对整个代工厂客户群的库存进行集中协调优化和
柔性供应,在大大缩短供货周期的基础上,协助下游品牌商实现零库存,促进整个客户群库存总水平有效下
降,降低了客户库存成本。
5、产业链赋能优势
近20年来,公司服务于行业内优秀企业,了解行业前沿研发方向及市场发展趋势,拥有了从材料定义、
材料验证,到工艺开发、市场推广等产业链助推能力,可对新兴新材料企业进行迅速验证、投资和培育,并
协助新材料企业产品快速落地。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关注各项目与公司在行业研发、市场开拓、产
品架构等方面的协同性,以实现在持续发展中各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6、产业链协同优势
公司深耕塑化领域近20年,积累了优质的供应商、客户资源,且具有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及柔
性供应链优势,公司自主品牌生产业务及产业互联网平台可充分借助上述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
本,不断开拓和延伸业务链。在战略发展架构上,公司基于原有的代理方案销售模式,一方面着手打造自主
品牌,一方面搭建产业互联网线上销售平台,从而获取集群效应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构筑公司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