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552 万集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公路交通和城市交通客户提供动态称重、专用短程通信、激光检测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相关
的方案设计、施工安装、软件开发以及维保等相关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9.30亿 100.00 2.71亿 100.00 29.17
─────────────────────────────────────────────────
专用短程通信(产品) 6.01亿 64.59 1.54亿 56.57 25.55
动态称重(产品) 1.92亿 20.65 6477.59万 23.87 33.71
激光雷达(产品) 9531.55万 10.25 3808.06万 14.03 39.95
智能网联(产品) 3755.18万 4.04 1200.13万 4.42 31.96
其他(产品) 436.93万 0.47 300.76万 1.11 68.84
─────────────────────────────────────────────────
华北地区(地区) 2.39亿 25.71 7124.71万 26.25 29.80
华东地区(地区) 2.22亿 23.88 5846.60万 21.54 26.32
华中地区(地区) 1.20亿 12.93 3518.25万 12.96 29.25
西南地区(地区) 1.19亿 12.75 3455.32万 12.73 29.13
华南地区(地区) 1.00亿 10.76 3019.76万 11.13 30.18
西北地区(地区) 6659.61万 7.16 2298.02万 8.47 34.51
东北地区(地区) 5384.22万 5.79 1507.18万 5.55 27.99
国外(地区) 949.05万 1.02 367.29万 1.35 38.70
─────────────────────────────────────────────────
直销(销售模式) 9.30亿 100.00 2.71亿 100.00 29.1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3.78亿 100.00 1.06亿 100.00 28.09
─────────────────────────────────────────────────
专用短程通信(产品) 2.39亿 63.31 5894.71万 55.55 24.65
动态称重(产品) 8293.28万 21.95 2868.80万 27.04 34.59
激光雷达(产品) 3802.64万 10.07 1213.94万 11.44 31.92
智能网联(产品) 1692.52万 4.48 613.74万 5.78 36.26
其他(产品) 74.67万 0.20 19.86万 0.19 26.60
─────────────────────────────────────────────────
华北地区(地区) 9758.15万 25.83 2812.34万 26.50 28.82
华东地区(地区) 7866.61万 20.82 1881.26万 17.73 23.91
华中地区(地区) 6894.41万 18.25 1864.00万 17.57 27.04
西南地区(地区) 5821.49万 15.41 1693.32万 15.96 29.09
华南地区(地区) 3771.34万 9.98 1126.51万 10.62 29.87
东北地区(地区) 1836.84万 4.86 538.65万 5.08 29.32
西北地区(地区) 1312.47万 3.47 336.65万 3.17 25.65
国外(地区) 518.55万 1.37 358.33万 3.38 69.10
─────────────────────────────────────────────────
直销(销售模式) 3.78亿 100.00 1.06亿 100.00 28.0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9.09亿 100.00 3.06亿 100.00 33.64
─────────────────────────────────────────────────
专用短程通信(产品) 5.30亿 58.28 1.60亿 52.40 30.25
动态称重(产品) 2.02亿 22.21 7224.24万 23.63 35.79
激光雷达(产品) 1.05亿 11.57 4385.38万 14.34 41.70
智能网联(产品) 6826.00万 7.51 2798.05万 9.15 40.99
其他(产品) 397.39万 0.44 146.38万 0.48 36.84
─────────────────────────────────────────────────
华北地区(地区) 2.74亿 30.14 8671.64万 28.36 31.65
华东地区(地区) 1.75亿 19.22 5670.58万 18.55 32.46
华中地区(地区) 1.21亿 13.31 3987.56万 13.04 32.95
西南地区(地区) 1.09亿 11.95 3708.92万 12.13 34.14
华南地区(地区) 9643.08万 10.61 2924.69万 9.57 30.33
西北地区(地区) 7359.37万 8.10 2760.38万 9.03 37.51
东北地区(地区) 4051.19万 4.46 1279.88万 4.19 31.59
国外(地区) 2013.71万 2.22 1572.09万 5.14 78.07
─────────────────────────────────────────────────
直销(销售模式) 9.09亿 100.00 3.06亿 100.00 33.6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3.22亿 100.00 1.27亿 100.00 39.47
─────────────────────────────────────────────────
专用短程通信(产品) 1.73亿 53.78 5403.22万 42.49 31.19
动态称重(产品) 8067.57万 25.04 3799.71万 29.88 47.10
激光雷达(产品) 3982.53万 12.36 1688.79万 13.28 42.40
智能网联(产品) 2641.49万 8.20 1676.33万 13.18 63.46
其他(产品) 199.04万 0.62 147.81万 1.16 74.26
─────────────────────────────────────────────────
华北地区(地区) 8766.18万 27.21 3268.16万 25.70 37.28
华东地区(地区) 5589.91万 17.35 2027.28万 15.94 36.27
西南地区(地区) 4551.87万 14.13 1714.73万 13.48 37.67
华南地区(地区) 4287.55万 13.31 1894.74万 14.90 44.19
华中地区(地区) 4245.93万 13.18 1808.48万 14.22 42.59
西北地区(地区) 2507.31万 7.78 1143.65万 8.99 45.61
东北地区(地区) 1481.17万 4.60 399.87万 3.14 27.00
国外(地区) 783.89万 2.43 458.94万 3.61 58.55
─────────────────────────────────────────────────
直销(销售模式) 3.22亿 100.00 1.27亿 100.00 39.4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7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734.62│ 8.32│
│第二名 │ 3417.63│ 3.67│
│第三名 │ 2604.86│ 2.80│
│第四名 │ 2465.21│ 2.65│
│第五名 │ 2121.28│ 2.28│
│合计 │ 18343.60│ 19.7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0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878.60│ 8.80│
│第二名 │ 1661.07│ 3.77│
│第三名 │ 1480.69│ 3.36│
│第四名 │ 1185.37│ 2.69│
│第五名 │ 1077.63│ 2.44│
│合计 │ 9283.36│ 21.0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继续深耕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行业。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快
速发展,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推动智能交通系统革新,为公司所处行业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政策驱动与行业发展趋势
1、智慧交通与数字交通的大力发展:我国持续推动智慧交通、数字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在智能交通基
础设施、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重点领域,积极引导智慧交通、数字交通产业化进程。2024年5月,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自2024年起,通过
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
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建设,将显著提升
公路运输的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
2、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4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组织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本次应用试点从“车
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和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两个维度开展更加深入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通过城市级
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推广演进。
3、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2024年,随着《关于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后续相关政策的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应用进
程显著加快。2024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门确定9家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覆盖乘用车、商用车
及特种车辆领域。
4、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
造,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
长25%以上;其中重点包括支持交通运输设备的更新。2024年6月7日,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交
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推动新一轮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支撑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二)行业重点事件与进展
1、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的公布:2024年7月25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下发
《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第一批)公示》,包括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
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和四川省八个省份;2025年4月1日,《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示范区域(第二批)公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海南、重庆、贵州
和新疆十二个省份,覆盖范围较广,为公司所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2024年7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
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标志着“车路云
一体化”进入规模化落地发展的新阶段。
3、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工作的推进: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门有序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
试点,组织专家对首次集中申报的方案进行了初审和择优评审,研究确定了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
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
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下一步,四部门将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
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根据2024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信息,我国已经建成一批智能网
联新型基础设施,完成大量路口智能化改造,安装了大量路侧设施,并完成了大量5G基站建设,为智能网联
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演进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空间。同时,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与城市融合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
城市的协同进步。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市场蓄势待发,由过去碎片化和孤岛化的小规模市场,迅速走向
规模化、批量化和标准化的蓝海市场。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云控平台等细分领域竞争加剧,头部企业技
术壁垒进一步巩固。公司将紧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以更好地服
务于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行业的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本着从“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的国家发展总基调出发,基于在交通行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和
技术积淀,充分理解交通行业的客户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致力于在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智慧城市等方
向不断突破传统、追求创新。公司围绕“车”和“路”构建泛在感知业务生态,以人工智能、车路协同、数
字孪生共性技术为基础,形成物联网全域融合感知、时空一体化数字底座、跨域资源共享与交换三大核心驱
动能力。主要业务可概括为5大事业部、2大基础支撑体系、2类业务组团、2个营销体系。其中,5大事业部
包括智能网联事业部、激光产品事业部、汽车电子产品事业部、ETC产品事业部、称重产品事业部;2大基础
支撑体系包括北京、武汉、苏州、深圳的研发体系以及全国32个地市级技术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体系;2类
业务组团包括18个分子公司和智能ETC等创新业务;2个营销体系包括国内业务营销和国际业务营销。
(三)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以“产品+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盈利来源主要包括产品及系统销售和服务提供
。公司向客户销售智能网联、激光雷达、汽车电子、ETC、动态称重等相关产品及配套软件或平台系统,并
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技术培训等流程,获得收入与盈利。此外,
公司根据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设备日常养护、维修、更新与升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作为深耕智慧交通领域三十余年的科技型企业,凭借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与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
,在智能网联领域构建起的深厚技术壁垒。
1、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底座
公司紧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创新性地提出车路云一体化总体架构。该架构涵盖智能化路侧基
础设施、车辆网联化升级、统一时空数字底座、云控基础及应用平台,不仅能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协同感知
、协同决策、协同控制服务,还支持智能网联示范应用的运营管理和测试评价。同时,公司强化时空一体化
数字底座、全息立体感知、实时动态数字孪生、车路协同实时交互四大核心能力,为车-路-云-网-图的整体
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在车路协同安全预警、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领域的架构与交付能力。在
生态建设方面,公司与生态合作伙伴就人工智能算法、自动驾驶技术、信息通信、交通仿真、CA安全认证体
系及软件应用等多个重点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发挥产业生态优势,推动产
业链资源共享和创新协同。
2、激光雷达领域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在光学结构、激光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目前,公
司已成功布局机械式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等多条技术路线,覆盖智能交通、机器人、自动驾驶及ADAS等
多个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产品屡获殊荣,并在下一代激光雷达技术,如全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OPA+FMCW上取得重要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等多项资金支持。同时,公司主导
或参与的已发布标准5项、在编标准13项,在激光雷达技术标准化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3、数字交通领域
ETC领域,公司成功研制出语音播报单片式OBU、智能OBU等车路协同ETC,并通过支付宝、抖音、京东、
天猫等线上渠道直接面向车主销售。同时,公司开发的标准化收费站系统、精确还原路径收费系统、智慧化
稽核解决方案及智能稽核工单机器人产品等,集成多源数据融合、雷达定位、图形+视频增强识别、RPA+OCR
+NLP融合技术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高速公路收费及稽核效率。此外,公司还研发出基于ETC+技术的车辆
监测系统,实现服务区车辆身份监测、桥梁及隧道内车辆身份识别、车辆区间定位、车辆轨迹仿真等功能,
进一步提高车辆监测准确率和管理水平。
动态称重领域,公司凭借多年的深厚研发积累,通过传感器的数字化和先进算法逻辑,不断更新迭代动
态称重核心技术和产品,始终保持业界领先地位。公司的动态称重技术已在国内及海外市场成功应用,彰显
了公司的国际领先水平。
4、知识产权与创新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体系的构建,获得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持续进
行技术创新,构建了车路云一体化的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体系。报告期内新增96件授权发明专利、45件授权实
用新型专利,44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新增33件软件著作权,新增1件PCT专利,新增1件国外专利授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取得2件美国授权专利,1件欧洲授权专利,359件软件著作权,另有8件美国
专利和1件欧洲专利处于审查阶段。
在商标方面,本年度成功获得2件美国注册商标和1件香港注册商标,所获海外商标数创历史新高。截至
目前,公司已在美国、欧盟、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标志着公司在国际
商标布局上迈出坚实步伐,彰显公司迈向国际化的坚定决心。
(二)产业化能力优势
经历三十余年在智能交通行业的深耕,公司已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不
仅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还在智能交通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深入了解交
通行业的产品特性要求,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工艺积累。
智能制造能力方面,在北京顺义,公司已建成4.25万平米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配备万级/十万级无尘
车间,用于V2X车载及路侧通信单元、多线激光雷达、ETC产品及前装ETC-OBU等关键产品的生产和测试、智
能网联大数据中心的运营。公司引入了全球领先的ERP系统(SAP)、生产管理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
(WMS),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高速SMT贴片线和全自动化装配测试线,能够高效生产车规级PC
BA及产品,满足车路两端业务需求。报告期内还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北京市绿色工厂(四星级)
”的认定。
(三)营销网络渠道及专业服务优势
公司构建了高效的矩阵式营销网络,通过产品事业部精准统筹各产品线的市场推广。同时,公司依据地
域特点设立销售分机构,以分公司为支点实现市场的无缝覆盖。目前,公司在上海、武汉、重庆、广州、沈
阳、南京等核心区域均设有营销机构,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还搭建了一支遍布三大洲的全球
销售精英团队,采用矩阵营销管理模式,结合产品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公司
的销售代表遍布全球,包括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为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各产品线均配备了专业的技术服务与质量控制团队,确保为客户提供从售前咨询到售后支持的全程
专业服务。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产品介绍、方案设计、产品安装测试等一站式服务,并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
化产品与服务体验。为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公司在总部设立了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各区域的客户服务管
理工作,并与质量管理部门、各事业部形成紧密的业务协同。同时,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客户服务体系,
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及时、专业的服务支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随着车路云一体化及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政策的发布,公司为应对车
路云一体化及高速公路业务的展开,加大了市场拓展力度;同时公司坚持长期战略,保持创新投入力度,持
续对激光雷达、智能网联等新产品进行研发投入;以及由于专用短程通信业务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
的下降影响了整体毛利率下降,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经营情况如
下:
(1)数字城市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积极参与各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市场工作,构建了车路云一体化架构,以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与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协同发展为建
设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应用场景商业化闭环为牵引,以车路、车云、路云交互网络为纽带,建设一套智慧
化基础设施,赋能N个场景,推动规模化应用落地,形成常态化运营和商业运营闭环模式探索。
在产品、方案方面,公司继续加大车路云三端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编制。在车端,基于场景业务需求,
打造多款V2X车载通信终端,面向普通存量车辆市场,推出多款系列产品,具备便捷安装、多信息服务的特
点,推动车辆网联化快速覆盖,面向自动驾驶车辆市场,推出全功能产品,具备丰富的接口和场景服务,提
升自动驾驶安全;在路端方面,继续深化路侧感知能力,优化完善基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频相机等
不同传感器的融合感知算法,打造多种融合感知方案,满足不同道路、场景的需求;在平台方面,基于业务
需求,打造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基础云控平台和应用平台,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交通辅助决
策、城市融合感知一体化交通展示、车路协同服务管理、设备运维管理等功能服务。
在参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的同时,公司将城市交通与车路云一体化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积
极扩展新的业务方向。以精细化治理为核心理念,为城市治理服务赋能;基于虚实融合的技术能力,为高校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数字交通
1)智慧城际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多年来在智能网联方面的投入与应用实践,致力于实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
型升级,按照《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的要求,积极支持数字化转型
升级不同任务的场景建设,为业主提供公路数字化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突发事件
应急响应效率提升的目标。
公司以快速通行与智慧扩容需求为导向,以安全通行和精准管控为目标,在高速公路实现全要素数字化
、车辆全域跟踪服务、全方位业务管控等功能,满足出行者安全、高效的出行需求,为管理者提供精准全面
的管理手段。公司以分级感知、数字时空底座与边缘数据中台、仿真推演等核心技术能力,实现路网交通运
行监测的数字化,打造公路数字化运行基础。
在干线通道智慧扩容方面,公司打造了分级感知系统、基于精准断面的公路数字化系统、交通仿真预测
推演系统、主动管控评价系统,支持干线主动管控策略的下发与执行,实现管控闭环。2024年8月在四川广
邻垫高速开展主动管控网格化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管控效果。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参与了广州南二环干线主
动管控、京港澳高速干线主动管控、安徽合宁智慧高速等项目,为全国数字化转型干线主动管控工作提供了
借鉴。
在智慧站点快速通行方面,公司持续迭代数字收费站核心能力,推出了收费站准自由流长抬杆方案与快
速特情处置方案,有效提升了收费站区域的通行效率。公司参与实施的郑州南收费站入选了全国数字化转型
升级典型案例。
在智慧隧道应用领域,公司数字隧道解决方案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已经为近50座隧道提供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参与的高速公路零碳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济青中线隧道不降速通行案例)获得2024年度中
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山西大南山特长隧道、河南吕顺隧道、安徽月亮湾隧道
、山东蟠龙隧道、宁夏田家湾隧道等项目的交付,其中大南山隧道技术方案采用的“视频+高精地图”的方
案,在行业里形成了技术标杆。
在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方面,公司推出的智慧服务区方案在浙江慈城服务区、江苏陈集服务区、重庆黔江
服务区实现了应用落地,在服务区车流监测、人流监测、停车服务、稽核服务等方面为服务区管理部门提供
了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积极探索车路云协同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在重庆渝湘高速开展了车路云
协同落地,实现了隧道感知共享、合流区预警、协作式变道等典型高速公路应用场景,为高速公路开展车路
云商业场景进行了有力探索,为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安全、效率、品质出行提供支持。
在交通安全韧性提升方面,公司参与了行业组织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指南》的编制,推出了路网
运行监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解决方案,并在云南丽江市开展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助力交通部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护航公众出行安全。
公司基于对高速公路稽核工作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出了集“前端感知、数字化分析与流程自
动化”于一体的数字化稽核解决方案,采用精准感知+AI+自动化技术,实现嫌疑车辆自动化筛查、作弊车辆
自动化推送以及稽核工单自动化处理,构建高效、精准的稽核工作闭环。
2)ETC
2024年,公司深化ETC业务战略布局,全面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创
新与技术迭代升级工作。
在ETC车载产品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发布及国产密钥算法更换政策,成功推出智能语音单片式
产品,支持河北、贵州、福建三省份“交通守望者”揭榜挂帅项目,并支持全国29个省份国产密钥更换工作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公司采用B端与C端协同发展的创新业务模式,助推省份业主单位运营模式转型成功。
市场拓展维度,公司深化单片式OBU产品战略布局,完成25个省份产品准入认证与供货,实现规模化市场渗
透。产品研发方向,公司致力于解决所有车主上车问题,针对摩托车用户群体推出专用OBU设备,创新开发
微型化拇指OBU解决方案,精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差异化产品策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在ETC路侧产品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转型及国产化政策导向,持续完善产品矩阵。公司通过
自主研发创新,成功推出ETC2.0天线、路侧智能站等新一代产品,具备信息精准采集与高效发布能力,可实
现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实时精准推送与伴随式出行服务。产品采用鸿蒙操作系统,核心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
,全面保障供应链安全可控。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工艺改进、供应链优化等措施,有效降低路侧产品单位成
本,产品性价比显著提升,带动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在ETC+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公司紧紧跟随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方向,
构建了全面且多元化的产品+方案体系,深度覆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核心场景,形成了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在收费稽核方面,公司推出“多维度感知+精准化稽核+自动化工单”的数字化稽核方案产品,有效保障路
方收费权益,帮助客户提升稽核产出及稽核效率,并在全国十几个省份应用。针对传统收费站痛点,智慧站
点解决方案创新融合ETC准自由流、数字化收费站等解决方案,助力全国多个收费站达成“少人化”改造,
提升通行效率及缩减运营成本。在服务区智能化领域,公司打造的智慧服务区平台整合车流监测、危化品监
管、智慧停车等模块,推动管理效率有效提升。此外,基于ETC车路协同的车辆监测方案突破性地利用既有E
TC设施,以低成本实现长大桥隧、急弯陡坡等特殊路段的车辆轨迹追踪与安全预警,在全国多省份已有应用
。目前,公司解决方案已服务全国30余个省级交通集团,形成了从“云端平台-路侧设备-车端交互”的全链
条技术闭环。
3)动态称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