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553 集智股份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全自动平衡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平衡机及配件(产品) 1.04亿 65.02 4563.57万 70.36 43.70
自动化设备及配件(产品) 3820.35万 23.79 1448.51万 22.33 37.92
软件信息系统(产品) 1798.17万 11.20 473.97万 7.31 26.3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平衡机及配件(行业) 1.89亿 70.35 8565.34万 74.64 45.33
自动化设备(行业) 3957.19万 14.73 1150.25万 10.02 29.07
测试机(行业) 2354.23万 8.76 --- --- ---
信息系统及服务(行业) 1653.96万 6.16 --- --- ---
─────────────────────────────────────────────────
全自动平衡机(产品) 1.66亿 61.85 7252.59万 63.20 43.65
自动化设备(产品) 3957.19万 14.73 1150.25万 10.02 29.07
测试机(产品) 2354.23万 8.76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281.94万 8.49 1312.74万 11.44 57.53
信息系统及服务(产品) 1653.96万 6.16 --- --- ---
─────────────────────────────────────────────────
华东地区(地区) 1.63亿 60.54 6512.73万 56.75 40.05
其他地区(地区) 4927.03万 18.34 2086.88万 18.19 42.36
华南地区(地区) 4273.02万 15.91 1964.76万 17.12 45.98
海外地区(地区) 1401.15万 5.22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69亿 100.00 1.15亿 100.00 42.7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平衡机及配件(产品) 9542.13万 90.10 4171.07万 93.01 43.71
自动化设备及配件(产品) 812.49万 7.67 284.65万 6.35 35.03
软件信息系统(产品) 236.05万 2.23 28.99万 0.65 12.28
─────────────────────────────────────────────────
境内:华东(地区) 5866.49万 55.39 2333.28万 52.03 39.77
境内:其他(地区) 2118.60万 20.00 853.65万 19.03 40.29
境内:华南(地区) 2069.22万 19.54 957.68万 21.35 46.28
境外(地区) 536.36万 5.06 340.09万 7.58 63.4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平衡机及配件(行业) 1.84亿 72.18 8067.33万 71.13 43.84
自动化设备(行业) 5480.07万 21.50 2351.38万 20.73 42.91
测试机(行业) 1588.00万 6.23 --- --- ---
异构平台(行业) 22.65万 0.09 --- --- ---
─────────────────────────────────────────────────
全自动平衡机(产品) 1.62亿 63.66 6965.62万 61.41 42.92
自动化设备(产品) 5480.07万 21.50 2351.38万 20.73 42.9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173.11万 8.52 1101.71万 9.71 50.70
测试机(产品) 1588.00万 6.23 --- --- ---
异构平台(产品) 22.65万 0.09 --- --- ---
─────────────────────────────────────────────────
华东地区(地区) 1.60亿 62.83 6742.82万 59.45 42.10
华南地区(地区) 4246.34万 16.66 1936.53万 17.07 45.60
其他地区(地区) 4067.58万 15.96 1922.67万 16.95 47.27
海外地区(地区) 1160.36万 4.55 740.31万 6.53 63.80
─────────────────────────────────────────────────
直销(销售模式) 2.55亿 100.00 1.13亿 100.00 44.4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8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878.34│ 10.72│
│客户二 │ 912.31│ 3.40│
│客户三 │ 889.47│ 3.31│
│客户四 │ 710.59│ 2.65│
│客户五 │ 465.49│ 1.73│
│合计 │ 5856.19│ 21.8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2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629.33│ 9.08│
│供应商二 │ 1118.83│ 6.24│
│供应商三 │ 1016.28│ 5.67│
│供应商四 │ 489.74│ 2.73│
│供应商五 │ 450.34│ 2.51│
│合计 │ 4704.52│ 26.2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
汽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泵、风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用电机或回转零部件的生产
和制造。其中,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用于电机或回转零部件制造过程中不平衡量的检测和自动修正,自动
化设备主要用于电机的自动化生产。上述行业的稳步发展、转型升级以及设备进口替代需求为公司未来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1、电机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电机特别是微特电机因其小巧、轻便,使用面广等特点,是产业系统中重要的执行机构和驱动基础元件
,是公司重要的市场之一。微特电机常用于电器及设备的动力装置,或在控制系统中,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
的检测、计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是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防监控、家用电器、电动工具、
武器装备等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可以说,凡是需要电驱动的地方基本都有微特电机的身影。伴随着自动化、
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为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利及舒
适度,微特电机需求量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微特电机的家庭平均拥有量为80台至130台,而我国大城市家庭
平均拥有量仅在30台至60台之间。若每个家庭每年平均使用量增加1台,则我国每年微特电机需求量将增加3
亿台至4亿台。AlliedMarket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将达560.60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5%,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电机是各类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的动力源泉,家电、电动工
具行业的稳定发展必将促进相关电机的生产。电机的批量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入,在“机器换人”
、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下,必然提升对自动化水平更高的全自动平衡机及电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
。另外,国内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下,电机厂商也将对原有手工、半自动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
造,从而进一步增加对全自动平衡机和电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
2、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1)汽车回转零部件的市场应用除电机外,汽车使用的其他回转零部件可分为轴类件、盘类件和风扇
类回转零部件等。其中,轴类包括发动机曲轴、涡轮增压器、传动轴等零部件;盘类件主要包括离合器压盘
、离合器总成、飞轮、轮胎、轮毂、齿轮、刹车鼓和刹车盘等零部件;风扇类主要包含冷却风扇和空调风扇
等零部件。
根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和平衡机需求》预测,2018年离合器总成、离合器压盘、飞轮、刹车盘
、发动机曲轴等5类汽车回转零部件生产企业对全自动平衡机的需求将超过5000台。以单台设备50万元售价
测算,2018年汽车回转零部件使用的全自动平衡机累计市场需求约为25亿元,按8年的设备淘汰更换周期计
算,年均市场销售额超过3亿元。考虑汽车零部件出口需求、售后维修需求等,未来我国汽车回转零部件全
自动平衡机的年均市场需求将远超过3亿元。此外,轮胎生产也需要全自动平衡机对轮胎平衡性进行测试和
筛选,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橡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轮胎
年产量将达到7.04亿条,按照目前全自动轮胎筛选机单台年均15万条的处理效率,“十四五”期间我国全自
动轮胎筛选机的需求约为4700台,以单台设备150万元售价计算,我国全自动轮胎筛选机累计市场需求为70
亿元,按8年的设备淘汰及更换周期计算,年均市场销售额超过8.75亿元。考虑到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轮胎消耗量未来仍将快速增长,全自动轮胎筛选机的市场需求将随之增长。
(2)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包括驱动电机)、各类回转零部件等的平衡测试、修
复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机自动化产线需求也是公司的重要市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最大亮点,已经从政策驱动阶段全面进入市场化驱动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
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
4%,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
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4.3%,提前完成了《新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达到20%渗透率的目标。目前,尽管汽车市场规模
增长存在放缓和下滑的可能,但其庞大的市场存量带来了巨大的更新换代需求。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新
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42.2万
辆和52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并将在2030年超过50%。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
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及各类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各类电机的市场需求在新能源
汽车行业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从而带动全自动平衡机和电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市场需求。
3、汽轮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市场
高速动平衡技术主要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大型装备内的回转零部件平衡。该类回转零
部件转速高、重量大、工作温度高,对平衡精度具有极高的要求。资料表明,导致高速回转机械振动过大的
激振力,95%是由其中的回转零部件平衡不良引起的不平衡力。因此,对回转零部件进行低速动平衡、高速
动平衡和超高速动平衡实验,保证回转零部件平衡精度成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大型装备制造
企业确保装备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装备振动、噪声,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运
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在高速动平衡领域,全球市场主要被德国申克等国外知名企业等占据。政策
方面,我国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
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解决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任务,
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其中,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无疑是“十四五”时期较为紧迫的任务。产业链供
应链自主可控指的是,在面临外部(主要是国外)产品、零部件、技术等供应受限时,还能够依靠国内稳定
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从而能够满足国民经济运转的基本需要,防止重要产品产业链供
应链不能自主可控,防止“卡脖子”的情况出现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我国在绝大多数产业的中低
端环节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目前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端制造环节上。产业链高端产品的发展规律与中低
端产品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中低端产品技术成熟,主要竞争点在成本和价格上,而高端产品往往对价格
不敏感,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上。2015年工信部启动“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专
项,将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提升到了国家战
略发展层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电力装备等
产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21年11月,国家
能源局、科技部颁布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要求开发汽轮机高压转子等高温部件产
业化制造技术;重型燃气轮机研发与示范取得突破,各类中小型燃气轮机装备实现系列化。突破燃气轮机设
计、试验、制造、运维检修等瓶颈技术,提升燃气发电技术水平,研发燃气轮机非常规燃料燃烧技术、中小
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等。2022年11月,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
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巩固装备制造业良好势头。打好关键核心
技术攻坚战,提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
成能力。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中需要进行高速动平衡的回转零部件主要包括风扇叶片、压气机叶
片、压气机盘、涡轮叶片、涡轮轴、涡轮盘、轴承等。目前该等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高速动平衡的实验装置均
以进口平衡设备为主,对进口设备存在较大依赖度。发展高速动平衡技术及其产品不仅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对提升国产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能源安全,增强国防和军事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义。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船舰和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市场空间,也为高速动平衡技术及相关设备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4、泵和风机制造领域发展状况
泵和风机均属于通用机械产品。泵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给水、排水、建筑、能源、石油化工、采矿
、冶金、船舶、海洋工程、环保、医药、食品等领域,主要泵类产品有各类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
泵、回转式容积泵、往复式容积泵和水环真空泵等。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等,广泛应用于建筑
、环保、轨道交通、能源、石油化工、采矿、冶金、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风机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量大广的中、小型风机,这类产品在风机产量中占比较高;另一类是为重大成套装备的离心式或轴流式压缩
机、鼓风机和大型通风机。“十三五”期间,我国泵和风机产量分别从2016年的12073万台、2389万台增长
至2020年的18250万台、416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8%、14.94%,保持了较为稳定快速的增长速
度。“十四五”期间,通用机械工业将全力推动高效节能、减振与降噪、先进工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开发
与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围绕泵和风机产品开展高效节能技术、减振与降噪技术、转子动力
学等研究,提升产品能效、质量、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利于泵和风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泵和风机
需要平衡的回转零部件有电机、联轴器和叶轮,目前我国泵和风机产业仅有少数企业采用全自动平衡机进行
相关回转零部件的平衡,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手工平衡,效率较低,产品一致性也较差,这为全自动平衡机在
泵和风机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潜在市场空间。
5、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平衡机会
(1)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需求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
部分,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制造、物流、服务、救援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亦在养老、医疗等特
种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强调了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对自动化、运动控制、
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不仅提出了制造业机器
人密度翻番的目标,也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预示
着机器人技术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电机,作为电驱动机器人的动力之源,为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提供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持。同时,除电机
之外,机器人作为高度集成的智能装备,其运动系统的核心性能依赖于大量的各类精密旋转部件的协同运作
,要实现各类型机器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高效、稳定运行,其内部众多精密回转零部件的动平衡性能至关重
要,如核心动力部件中的电机转子(如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等)、传动系统相关部件中的减速器、末
端执行器相关部件中的高速旋转工具主轴和打磨盘或抛光轮、移动与行走相关部件中的驱动轮、惯性飞轮和
陀螺仪转子以及风扇叶轮等,上述支持机器人正常运行及应用的各类电机和关键回转零部件为公司平衡机业
务和自动化设备业务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扩大了新的市场需求。
(2)低空经济为平衡机拓展了应用领域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
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3月,工信部、
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
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
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
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
场规模。
飞行器所需的回转零部件种类较多,包括驱动螺旋桨旋转的无刷电机和云台控制电机、为电池和电机控
制器等部件强制散热的风扇电机、飞控陀螺仪等。其中各类回转零部件涉及切削去重平衡、加胶平衡、激光
去重平衡等多种平衡修正工艺,低空经济的兴起和高速发展为平衡机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为公司全自动平
衡机的应用提供了潜在市场空间和业务机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基本情况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2、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其中,全自动平衡机为公司主要核心产品,全
自动平衡机主要用于回转零部件不平衡量的检测及自动修正。由于设计、材质不均匀以及制造安装等原因,
回转零部件往往存在较大初始不平衡量。此类未经平衡的回转零部件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
引起振动和噪声,增加设备损耗,加快机械磨损,减少使用寿命,引发设备故障,甚至造成事故,因此必须
进行动平衡,使其达到合格标准。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泵、风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
机等行业领域使用的电机或回转零部件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
①全自动平衡机
②自动化产线
③测试机
3、经营模式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的销售获得主营业务收入,通过刀具
、夹具、传感器和陶瓷棒等配件销售和技术开发及设备维护等获得其他业务收入。
(2)采购模式公司自主进行采购,已经建立了供应商遴选、最低库存管理、采购计划和实施流程等管
理制度。供应部负责对物料的采购工作,研发部负责提供产品相关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条件等,仓库管理员
负责对物料外观情况、数量进行核对验证,需要检验的物料通知质监部验收。
(3)生产模式公司专注于全自动平衡机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公司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机械组件和电气系
统的安装、整机联调、试运转及整机自检和品质检测,产品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和主机的预装配均委托第三方
协作单位实施。公司采用外协加工生产模式有利于公司集中有限资源于全自动平衡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品
的综合设计,借助社会分工和专业加工商的专业技能,实现机械组件及零部件加工的专业化,节约加工设备
和场地的资本投入,是公司优化资源的综合抉择。
(4)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以内销为主,通过直销方式进行;外销产品以自营出口为主。
(5)研发模式研发部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公司采取面向市场的研发策略,在组织
实施上,采取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为辅的组织形式。每年初,研发部根据营销部、市场部和维护部反馈的
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确定当年研发领域、技术方向和产品规格,经研发部、营销部和生产部进行项目规划
、技术分析和市场评估,由研发负责人、营销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及公司总经理审批通过,进行研发项目立
项。研发部据此提出项目技术方案,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力学、动力学和数学等基础理论和前瞻性问题进行研
究。近几年,公司一直深耕平衡机行业,在保持全自动平衡机和测试机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速、准高速平衡机和自动化设备,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并通过对原有客户持续服务开
发、参加展会拓展新客户、研发新产品和新增应用场景,以增强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随着公司业务的不
断拓展,公司的客户结构从上市时的电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行业,逐步拓展了汽车、船舶、航天航空等
行业领域,并开发了高速、准高速平衡机和自动化设备等新产品线,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61.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2300.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9.2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3.60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09.86%。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多举措推动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在平衡
测试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平衡机业务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汽车领域,公司加大了汽车零部件
中轮胎轮毂平衡设备的研发进度和市场推广力度,新产品市场反馈情况良好,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种类
和应用领域。同时,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高速转子动平衡一直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
,公司平衡机继续深耕高低压压气机、高低压涡轮、高压轴、核心机转子总成、涡轴、高低涡盘等航空发动
机核心零部件检测领域。目前,公司完成了首台高速动平衡样机的研制,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速动平衡及超速试验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公司在高速动平衡分析系统上从
0到1的突破,并着手筹备由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组织的产品技术鉴定,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高速转子动平衡
业务的研发及产品市场拓展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平衡机新产品顺利导入市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为平衡设备拓展了新的应用
领域,公司开发的空心杯电机转子平衡机、减速器转子平衡机、行星滚柱丝杠平衡机、激光雷达测试机等产
品顺利与机器人零部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承接了首条空心杯电机转子线。公司拓展了三花智控、鸣志电
器、兆威机电、鼎智科技、速腾聚创等一批优质客户。近期公司会重点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针对性的开发
平衡设备、校直设备和微电机自动化产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设备需求。(风险提示:新兴行业的发
展通常会经历较长的发展周期,行业发展的变化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可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且该类产品短
期内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影响较小。)
(2)强化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作为一家由技术创新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秉持
“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推动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继续强化项目储备及
新产品研发。研发技术方向从原来固定式的动平衡测量拓展到可移动式动平衡测量;精度测量方面从原有的
常规精度低转速向高精度高转速方向提升;由原来的PLC纯数据存储向网络数据存储、处理与数据追踪升级
,提高了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提升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同时,继续加强塑形机产品的技术研发,争
取形成从立式到卧式结构的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平衡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在研究院
的基础上分别设立了行业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中心三大板块,将分别致力于新兴市场的研究、新
技术的研究以及新技术在现有产品及市场上的应用,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48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员工总人数34.50%,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827
.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1.38%,为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保障。
(3)加快子公司谛听智能业务应用推广公司子公司谛听智能自设立以来,一直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聚焦海洋复杂噪声背景条件下微弱信号的处理技术领域,专注于智能水声信号处理产品的研究开发。谛听
智能已完成智能水声信号处理系统的样机研制,在传统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和智能计算
等新技术来处理背景噪声、提取微弱信号、提升信噪比,大幅提升了强干扰背景下微弱信号的处理能力及智
能化水平,公司正在对下游市场进行推广应用,该业务已逐步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目前,谛听智能已中标
某型号装备水声信号智能处理系统的直通车项目及岸基阵配套产品,产品应用方向为特种电子信息行业装备
领域,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同时,基于信号处理技术的多项研究项目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并立项。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推进子公司谛听智能的产业化进度与技术创新,子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设立了“浙江大
学-谛听科技智能水声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并被认定为全省微弱目标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4)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机器人作为高度集成的智能装备,其运动系统的核心性能依赖于大量的
各类精密旋转部件的协同运作,公司现有多款产品已经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应用,并与
多家头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把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在智
能制造、智能感知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公司通过子公司杭州擎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公司
杭州得佰沃机械有限公司更名重组)在原有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各旋转零部件的平衡检测、修正设备、丝
杆校直设备以及机器人电机自动化产线业务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在智能感知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成果将其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感知、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制造。(风险提示:由于公司变更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
涉及新兴产业领域,在业务发展及运营中将面临市场开拓、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潜在风险。同
时,新兴产业通常会经历较长的发展周期,行业发展的变化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可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专利技术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掌握了全自动平衡机传感器设计、精确定位、数学模型建立、对刀与进刀、动态密
度补偿等难题,在测量、定位、计算、搬运、对刀和进刀等方面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已获得全自动平衡机
相关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共计102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开发了全自动平衡机智能控制系
统并取得了49项软件著作权。
2、产品设计优势
公司与国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了业务往来,深入了解和总结了下游客户的平衡需求,并在产品设计时将
应用环境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根据客户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在材料选用、组件配置、机械设计和控制系统
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或结构优化。公司自主开发和设计了高阶带通滤波器、自动对刀技术、柔性夹具快速
更换技术,因此,公司产品重复测量精度高、对刀零点与待处理工件匹配度强、处理工件范围广,对客户工
艺水平和制造能力的要求低、适用的初始不平衡量和波动幅度大、设备兼容性强,适合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
及精度参差不齐的现状。
在控制系统方面,公司进行了创新,采用归一化参数数学模型,便于用计算能力较弱但抗干扰能力强的
PLC系统替代工业控制计算机。这一创新避免了产品进行复杂计算,使得设备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也能正常
运转,更适合国内企业制造环境。
3、品牌和服务优势
全自动平衡机属于高端智能装备,本土产品被市场及下游企业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过硬的质量
和性能。公司产品已经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成功进入博世、万宝至、格力、美的、胜地汽
配、济南重汽、中国船舶、华生电机、尼得科、马勒、三花智控、兆威机电、中大力德、恒帅股份等国内外
企业或其下属企业,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汽车等多个行业的电机制造领域,在电机生产领域具
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维护等客户服务体系,在国内设立了
9个区域服务中心,为重点市场区域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安装调试、人员培训、产品升级和
售后维护等服务。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公司把握国内全自动平衡机快
速发展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迅速进入其他新市场领域提供了有力地助推。
4、研发团队和技术创新机制优势
回转零部件是工业基础件,产业关联度高,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回转零部件平衡方法差
异较大,单一平衡机处理的工件范围有限。全自动平衡机生产企业需要具有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
断研发不同类别和型号的产品,从而丰富和扩展产品线,进入更多市场领域。
全自动平衡机属于细分小众领域,行业人才储备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