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精测电子(300567)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567 精测电子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平板显示检测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显示(行业) 15.91亿 62.02 6.10亿 59.51 38.36 半导体(行业) 7.68亿 29.94 3.51亿 34.27 45.75 新能源(行业) 1.67亿 6.51 5145.74万 5.02 30.81 其他业务(行业) 3934.64万 1.53 1232.09万 1.20 31.31 ───────────────────────────────────────────────── 显示(产品) 15.91亿 62.02 6.10亿 59.51 38.36 半导体(产品) 7.68亿 29.94 3.51亿 34.27 45.75 新能源(产品) 1.67亿 6.51 5145.74万 5.02 30.8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934.64万 1.53 1232.09万 1.20 31.31 ───────────────────────────────────────────────── 华东(地区) 6.80亿 26.52 2.70亿 26.32 39.66 华南(地区) 5.04亿 19.65 2.18亿 21.25 43.22 西南(地区) 4.06亿 15.82 2.11亿 20.59 52.02 华中(地区) 3.91亿 15.23 1.13亿 11.00 28.88 国外地区(地区) 2.64亿 10.30 --- --- --- 华北(地区) 1.78亿 6.95 --- --- --- 西北(地区) 7452.01万 2.91 --- --- --- 中国港澳台(地区) 6642.91万 2.59 --- --- --- 东北(地区) 89.47万 0.03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5.65亿 100.00 10.25亿 100.00 39.9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显示(产品) 7.76亿 69.20 3.43亿 71.10 44.28 半导体(产品) 2.28亿 20.36 9681.12万 20.04 42.41 新能源(产品) 9404.06万 8.39 3030.88万 6.27 32.23 其他业务(产品) 2294.73万 2.05 1247.86万 2.58 54.3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显示(行业) 17.48亿 71.94 8.69亿 73.08 49.72 半导体(行业) 3.95亿 16.24 2.08亿 17.53 52.83 新能源(行业) 2.41亿 9.92 8567.68万 7.21 35.55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4610.29万 1.90 2601.91万 2.19 56.44 ───────────────────────────────────────────────── 显示(产品) 17.48亿 71.94 8.69亿 73.08 49.72 半导体(产品) 3.95亿 16.24 2.08亿 17.53 52.83 新能源(产品) 2.41亿 9.92 8567.68万 7.21 35.5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4610.29万 1.90 2601.91万 2.19 56.44 ───────────────────────────────────────────────── 华东(地区) 8.47亿 34.85 3.68亿 30.93 43.44 西南(地区) 7.84亿 32.27 4.24亿 35.66 54.09 华南(地区) 2.96亿 12.20 1.80亿 15.12 60.68 国外地区(地区) 2.48亿 10.20 1.23亿 10.36 49.71 华中(地区) 1.36亿 5.60 --- --- --- 华北(地区) 1.02亿 4.21 --- --- --- 中国港澳台(地区) 1274.72万 0.52 --- --- --- 西北(地区) 217.56万 0.09 --- --- --- 东北(地区) 113.63万 0.05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4.29亿 100.00 11.89亿 100.00 48.9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显示(产品) 7.36亿 66.31 3.52亿 72.49 47.84 新能源(产品) 2.34亿 21.08 6416.00万 13.20 27.41 半导体(产品) 1.23亿 11.04 6047.94万 12.45 49.32 其他(补充)(产品) 1736.74万 1.56 904.81万 1.86 52.1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4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3722.14│ 17.05│ │第二名 │ 33512.68│ 13.07│ │第三名 │ 16645.36│ 6.49│ │第四名 │ 12561.05│ 4.90│ │第五名 │ 10133.60│ 3.95│ │合计 │ 116574.83│ 45.4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1869.56│ 6.36│ │供应商二 │ 7093.57│ 3.80│ │供应商三 │ 6935.80│ 3.72│ │供应商四 │ 3883.81│ 2.08│ │供应商五 │ 2934.95│ 1.57│ │合计 │ 32717.69│ 17.5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主营业务 1、平板显示检测行业 平板显示检测是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各制程中的必备环节,在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过程中进行光学、信号、 电气性能等各种功能检测,其发展主要受下游显示面板产业新增产线投资和已有产线升级改造需求驱动,与 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1)国内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带动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增长、日本和韩国面板厂商逐步退出LCD市场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 产面板厂商持续加强对高世代线投入影响,国内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快速增加,带动平板显示检测设备行业持 续快速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国内显示面板出货量将由2020年911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5年约1 2120万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5.88%,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 显示面板市场主要分为LCD和OLED面板市场。CINNOResearch报告指出,全球面板行业在2024年实现回暖 增长,2024年全球TFT-LCD和AMOLED面板产能合计达到4.0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全球面板 产能将继续增长2.3%,AMOLED产能占比维持在接近10%的水平。中国大陆地区在2025年仍有部分新产线新产 能陆续释放,部分LCD高世代线和AMOLEDG6产线也有扩产计划,进一步推动全球面板产能的增长。2024年全 球面板企业营收预计达到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5.8%。预计2025年全球面板营收将增长2.8%,主要受出货面 积增长及价格小幅波动的推动。2024年,OLED与LCD的交锋依旧激烈。一方面,LCD面板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但已进入产业与技术的成熟期,产能增速趋缓,行业应用集中在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大屏幕显示领域。根据 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国内LCD面板出货量占比为98.68%,预计2020-2025年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5 .07%;另一方面,OLED在色彩表现、响应速度等规格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其独特的柔性特质因能满足曲面和 折叠屏的需求,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领域。在技术与收益的双重加持下,全球 面板企业将发展重心逐渐转移至OLED。虽然大尺寸OLED受技术以及成本等因素限制,但OLED在手机、平板、 笔电、显示器等领域的渗透率正逐步拉升。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国内OLED面板出货量仅为120 万平方米,预计2020-2025年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8.43%,市场份额将由1.32%进一步提升至5.03%。根据T rendForce的数据,2023年中国OLED面板产能全球占比为43.7%,而韩国全球占比为54.9%,面对韩国OLED面 板厂的扩张,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也不甘落后,中国OLED面板产能全球市占率正在快速追赶。 (2)中大尺寸OLED、Mini/Micro-LED产业化加速推进,平板显示检测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近年来 ,受下游消费需求升级及技术进步影响,平板显示行业正处于从LCD到OLED及Mini/Micro-LED快速迭代发展 阶段,平板显示检测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OLED相较于LCD技术具有自发光、厚度薄、响应速度快、对比度更高、易弯曲及视角广等优势。随着中 大尺寸OLED产线良率提升及成本下降,OLED在LCD传统领域(如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加速渗透。UBIResear ch数据显示,中大尺寸OLED出货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2610万片扩大到2027年的6950万片,电视用OLED以销售 额为标准主导中大尺寸OLED市场;其中,2027年电视用OLED出货量将达到1480万片,年均增长率为11.2%, 销售额将达到91.8亿美元,将占中大尺寸OLED市场总销售额的62.8%。 Mini/Micro-LED作为新一代的核心显示技术,具备高显示效果、低功耗、高集成、高技术寿命等优良特 性,已成为全球显示产业厂商的共识和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在Mini-LED领域,凭借较好的显示效果和相对 可控的成本,主要面向Mini-LED背光和RGB直显领域,在3C和商用市场的应用已进入量产初期。根据Million Insights预计,2025年全球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59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6.60%。在Micro-L ED领域,目前行业应用集中在VR/AR、智能手表等小显示模块领域,是显示行业普遍认可的未来显示技术, 目前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但随着产业制程中巨量转移技术的逐渐突破,预计市场规模和应用领域将快速扩大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2024年全球AR/VR头戴设备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增长,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了 10%,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后重回增长轨道。因此,受益于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拉动,Mini/MicroLED和 MicroOLED等新型微显示技术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也将带动配套平板显示检测设备需求增长。I HS预测,2026年全球Micro-LED显示器出货量将达155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9%。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和新 型显示技术的逐渐成熟,平板显示行业持续加大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投资。此外,以三星、LG、京东方、 华星光电和惠科股份等为代表的面板厂商正在投资建设中大尺寸OLED生产线。随着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的快 速推进,叠加生产工艺较LCD更为复杂,良率提升难度更高,将带动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 (3)下游行业技术升级推动平板显示检测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平板显示检测是保障平板显示器件 生产良率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与新型显示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一方面,新型显示器件具有 更高的解析度(8K、16K)、刷新率(120Hz、240Hz等)和信号传输速度(Gbps),需要检测设备行业开发 更高技术性能(如更精确的模拟量输出及侦测能力等)、集成度和检测效率的检测系统;另一方面,由于Mi ni/MicroLED采用硅基工艺,显示检测设备企业纷纷往产业链中游进行研发和产品布局,拓展显示晶圆及芯 片段等中后道检测产品;第三,新型显示器件具有更为复杂的制程工艺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对产线良率的要 求更为严苛,下游客户积极寻求高效的综合良率管理解决方案。 2、半导体检测行业 半导体产业设备投资占总投资规模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具有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设备价值高等 特点。半导体检测是半导体生产各制程中的必备环节,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1)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设备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持续扩 大。2019-2023年期间,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总体呈增长态势,由968亿元增长到2190亿元。在此背景下 ,作为半导体产业重要的设备之一,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半导体检测设备也得到了较大 的发展。受益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政策大力扶持,多家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进入产能扩张 期,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5G通信、汽车电子、工业电子、人工智能、云计算、各类消费 电子产品等终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内“缺芯”情况进一步加剧,台积电、英特尔、格罗方德、三星、 中芯国际等国际大厂纷纷加大资本开支。根据Omdia预测,2021-2025年中芯国际、华虹、长江存储、长鑫存 储、华润微等本土主要晶圆制造厂商每年资本开支合计将继续维持在110-130亿美元,将进一步带动上游半 导体检测设备行业的发展。 (2)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加速推进 我国是全球半导体设备最大的市场,但国产化率较低。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报告称,从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来看,2024年全球设备支出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128亿美元,未来三年将持续增长。中国 已连续五年为全球半导体设备最大市场,但半导体设备市场目前依然基本处于美日寡头企业垄断的局面。CI 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欧美、日本等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此外 ,半导体检测设备依然基本被美国科磊半导体、泰瑞达和爱德万垄断,但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 进程明显加速,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主线。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作为电子信息 关键元器件的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已经上升至国家和行业战略高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进入 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20 3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2025年实现70%的核心 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另一方面,国内下游晶圆厂商基于自身供应链安全,积极扶持上游本 土半导体设备厂商发展,加大对国产设备的采购和支持,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化替代加速推进,市场空间广 阔。 3、新能源设备行业 公司目前在新能源设备领域的主要业务为锂电池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电池设备是指锂电池生产制造 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其发展直接受下游锂电池厂商新增产线投资所驱动,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 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锂电池生产流程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环节。前段为极片制片环节,将原材 料加工成为极片,以涂布机为核心设备;中段为电芯装配环节,将极片加工成为未激活电芯,以卷绕机(圆 柱和方壳电池)或叠片机(方壳及软包电池)为核心设备;后段为电芯检测和组装环节,目的在于激活电芯 使之成为成品电池包,通过PACK集成系统最终进入电池厂,以化成分容系统为核心设备。 锂电池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更新快,不同型号电池、甚至同一型号电池不同厂商采用的生产工艺均会存 在差异。 (1)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加,锂电池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锂电池厂商加速扩产,带动锂电 池设备需求增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主要下游市场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①动力电池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加之受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 及,新兴消费电子需求快速增长,锂电企业全球化布局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正成为全球化布局主力。 在中国市场强劲增长带动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750万辆。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销量有望突破21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达到23.2%。2025年以旧换新、税收优惠、购车补贴等政 策有望延续,刺激车市需求保持增长。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持续 推进,GGII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1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行业继续增长主要 归因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内需求中高速增长,在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及更多、更丰富的电动 车车型推出情况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约1135万辆,同比增长49.7%;动力电池装机量约531GWh, 同比增长47.6%;第二,海外市场需求增长,即使在贸易壁垒日渐增加的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依旧达到 了586万辆,同比增长19%。而日本同期汽车出口量为421万辆,同比下滑5%。2023年-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 已经连续两年超越日本,再登全球榜首位置。考虑到海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于国内,其需求增速将高于国 内市场;第三,商用车电动化率加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 辆,市场渗透率仅占17.9%。2025年,以补贴、路权优先、充电设施建设等“组合拳”,为新能源商用车铺 就了一条黄金赛道,在物流、矿山等行业降本和减碳背景下,加速物流车、重卡油换电已成为趋势,再叠加 锂电池价格下降,预计2025年锂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②储能电池领域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不断提升,与新能源发展紧密相关的储能电池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储 能电池拥有性能优异、成本下降空间和政策支持等优势,海内外众多企业进行扩产,将成为未来锂电市场的 重要增量。据GGII调研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5%,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 量同比增长超60%。中国是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内锂电池企业正主导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 格局。2024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出货超90%,全球市场前十均为中国企业。2024年尽管储能锂 电池市场出货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激烈的价格战,锂电池及上游材料企业普遍量增利减,国内超六成锂 电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60%。2024年,中国锂电池企业出海速度加快,在全球储能市场的渗透率 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8GWh,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06%,将直接 带动上游锂电池设备行业发展。 因此,受益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快速发展,锂电池设备需求旺盛。根据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 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 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GGII预计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突破69GWh,到2030年这 一数字将增长至300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 (2)锂电池设备持续升级,智能化和整线化趋势明显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下游大规模扩产需求、提高客户粘性,锂电池工艺 技术快速提升,带动锂电池生产设备持续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进一步推动行业智能化发 展。一方面,随着方壳电池在国内成为主流,锂电池中段叠片工艺较卷绕工艺在充放电速率、安全性、能量 密度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随着叠片工艺效率快速提升,使之逐渐成为下游动力电池厂商的主流选择;另一 方面,锂电池生产设备逐渐从简单的功能实现,转向智能化、高精度、标准化和集成化,以满足锂电池厂商 对高性能、高稳定性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市场主流锂电设备厂商纷纷布局工艺智能、机器视觉检测、生产管 理系统等,锂电设备行业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发展阶段;第三,由于锂电池生产线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 工艺复杂和生产设备种类繁多的特点,随着锂电池厂商进入快速扩产期,单机设备将向分段整线集成,再到 智能化的总线集成转变,可大幅缩短产线建设周期、降低设备投资成本、提升生产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提 高加工工艺自动化和连续化水平。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显示、半导体及新能源检测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目前在显示领域的主营产品涵 盖LCD、OLED、Mini-LED、Micro-OLED、Micro-LED等各类显示器件的检测设备,包括信号检测系统、AOI光 学检测系统、OLED调测系统、自动化装备集成产品、AI检测软件与系统以及智能和精密光学仪器等。在半导 体领域的主营产品分为前道和后道测试设备,包括膜厚量测系统、光学关键尺寸量测系统、电子束缺陷检测 系统、半导体硅片应力测量设备、明场光学缺陷检测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ATE)等。在新能源领域的主要 产品为锂电池生产及检测设备,主要用于锂电池电芯组装配和检测环节等,包括锂电池切叠一体机、CT&XR AY无损检测机、化成分容系统、CIR组装配线、锂电池视觉检测系统和BMS检测系统等。 平板显示检测是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各制程中的必备环节,在LCD和OLED产品等平板显示器件的生产过程 中进行外观形貌、光学性能、电气性能等各种功能检测,主要用以确认生产制程是否完好、分辨平板显示器 件良品与否、对每道工序上的不良品进行复判以及对不良品分类并加以解析提升产线良品率。平板显示检测 系统行业的发展受下游平板显示产业的新增产线投资及因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所产生的产线升级投资所 驱动,与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公司现有的半导体量测、检测设备主要分为前道和后道测试设备。公司前道检测主要用于晶圆加工环节 ,目的是检查每一步制造工艺后晶圆产品的加工参数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或者存在影响良率的缺陷,偏向于 物理性的检测;后道测试设备主要是用在晶圆加工之后、封装测试环节内,目的是检查芯片的性能是否符合 要求,偏向于电性能的检测。公司新能源领域中锂电池切叠一体机及生产检测系统、CT&XRAY无损检测机、 打包线处于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游,CIR组装配线为锂电池生产后段工序,这两段设备系锂电池研发、生产及 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检测系统主要用于锂电池生产、锂电池功能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检测,包括CT &XRAY无损检测机、锂电池化成分容、锂电池组充放电检测、BMS检测、锂电池组EOL检测及工况模拟检测等 。锂电池切叠一体机主要用于方形与软包等液态、固态锂电池的裁切、叠片、热压成型及品质检测,包含全 自动的切叠一体机、激光模切机、CT&XRAY无损检测、打包线等产品。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一般根据销售订单安排采购,对于集成芯片、电子元器件、电源、连接器等标准化零部件,依据销 售订单的预测以及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适当备货,其中集成芯片通过代理商采购;配套设备、PCB电 路板、结构件等非标准化零部件,通过定购的方式向专业厂商采购。 为保证原材料的品质,公司由各大事业群组下属研发部门和运营部门负责原材料选型,并由供应链管理 部对供应商进行遴选;为保障按时交货,公司建立了安全库存管理制度,满足公司的正常生产。 2、生产模式 由于不同客户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技术指标有所差异,需求定制化特征突出,公司主要 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若承接的订单为公司已有成熟产品,则直接由各大事业群组下属生产制造部门和测试部门负责产品生产 和出货检验;若订单标的为新型产品,则各大事业群组下属市场部门接到客户订单后,由产品线经理进行部 门间协调,先交由其研发部门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预判,再协同运营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开发小批量样品 ,之后交由测试部门进行检测,完成后则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除少数产品以外,公司大部分产品需要提供现 场安装调试服务。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销售模式为直销。公司客户多为知名的平板显示厂商、集成电路厂商和锂电池厂商,公司在获 得客户采购需求后,由各大事业群组下属市场管理部组织群组内市场、技术、研发、生产等部门人员,针对 客户的需求拟定产品技术方案,确定合作后签署正式供货合同。 4、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模式,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产权建设,持续加大对“光、机、电、 算、软”技术融合与提升的研发投入,并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实现“销售一代、开发一代、储备 一代”的研发战略。 由于公司平板显示、半导体和新能源设备产品主要为非标准化设备,产品研发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定制化 研发及行业前瞻性研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指公司通过市场与销售获得商业机会后,根 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工艺特点,利用公司已有的技术成果,制定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综合解决方案。行 业前瞻性研发指公司基于行业及技术发展趋势,持续跟踪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与平台预 研、新产品和核心部件开发,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迭代升级,确保可持续性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平板显示检测系统涉及基于机器视觉的光学检测、自动化控制以及基于电讯技术的信号检测等多项技术 ,涵盖电路优化设计、精密光学、集成控制与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跨专业、多技术融汇的特点,技术 门槛较高。我国平板显示检测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核心技术早期主要被境外厂商垄断。公司成立以来,主要 专注于基于电讯技术的信号检测,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注重技术的积累与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随平 板显示产业发展趋势,成功研发了多项平板显示检测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发出适用于液晶模组生产线的3D检 测、基于DP接口的液晶模组生产线的检测和液晶模组生产线的Wi-Fi全无线检测产品的企业,也是行业内率 先具备8k×4k模组检测能力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Module制程检测系统的产品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 水平,技术优势明显,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目前在显示领域的主营产品包括电测及调试系统设备、前制程AOI设备、自动化装备集成产品、微 显示缺陷检测、AR/VR制程设备、AI检测软件与系统以及智能和精密光学仪器等,在传统及新型显示器件的 主要制程均能提供相应的产品,随着主动显示器件的普及,公司紧跟技术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在信号检测 系统产品方面,不断完善相关电讯指标及显示接口技术、精准量测技术、精密信号互联系统、控制与分析软 件等,对目前高度集成与高可靠性应用场合提供支撑。在OLED调测系统及AOI光学检测产品方面,公司集合 传感、电学、嵌入式运算等技术在计算视觉多维度弱信号的捕获、量化、传输、运算处理上建立技术优势, 突破了机构精密运动控制、抗扰以及精密可靠压接系统。公司完善了全套综合服务软件体系,涵盖检测系统 、修复系统、评价系统、线体与品控管理系统等。同时,公司自主研发基于AI的检修一体化算法库及相关产 品。在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产品方面,整合了低阻抗高可靠性的自动压接系统、高精度定位的移载系统、基 于大数据分析及设备监控的软件系统等使其具有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不同制程、不同尺寸产品)、快速高精 度定位及对位、可靠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等。 行业内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数量较少,且市场集中度较高,而公司在Module制程检测系统的产品 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优势明显。Cell制程检测系统的市场份额之前主要被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 企业占据,随着公司近年的不断投入及发展,公司在该制程检测系统的收入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公司产品完 全覆盖Cell制程。Array制程检测系统的市场份额主要被日本企业占据,公司已通过技术积累开始涉足,部 分产品亦已完成开发并实现了批量销售。同时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内多数企业的产品仅涉及“光、机、电、算 、软”中的一项或两项,难以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公司基于模组检测系统的优势,通过引进行业内的技术 和人才,产品已覆盖AOI光学检测系统和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形成了“光、机、电、算、软”一体化的产 品线,具有较强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 半导体产业化过程,设备先行,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是制约我国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卡脖子”难题,以 美国科磊半导体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量测检测设备大部分的市场。在政府引导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双 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产设备企业投入到半导体测试领域。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致力于半导体前道量测检测设备以及后道电测检测设备的研发及生产,在光学领域自 主开发针对集成电路微细结构及变化的OCD测量、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OCD人机交互简便易用三维半导体 结构建模软件等核心技术,在电子束领域自主开发了半导体制程工艺缺陷全自动检测、晶圆缺陷自动识别与 分类等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公司在半导体光学、半导体电子光学及泛半导体领域积极进行项 目研发,在半导体单/双模块膜厚测量设备、高性能膜厚及OCD测量设备、半导体硅片应力测量设备、FIB-SE M双束系统、全自动晶圆缺陷复查设备、明场光学缺陷检测设备、DRAMRDBI测试设备、CP/FTATE设备等方面 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较好技术沉淀。 2、服务优势 我国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发展初期,国内平板显示厂商多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进口检测系统,不仅价 格昂贵,而且存在操作界面较为复杂、售后服务不及时、服务定制化程度差等问题。公司自设立以来,坚持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客户相对集中的地区,如苏州、成都、合肥、北京、深圳、厦门、重庆、南京等地配 置了客户服务小组,配备专门的技术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