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596 利安隆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化学助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产品) 23.58亿 78.71 5.58亿 85.91 23.66
润滑油添加剂(产品) 6.18亿 20.65 8334.85万 12.84 13.48
其他业务(产品) 933.36万 0.31 810.51万 1.25 86.84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行业) 45.94亿 80.78 10.93亿 90.46 23.78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 10.64亿 18.70 1.06亿 8.76 9.95
其他(行业) 2547.88万 0.45 --- --- ---
生命科学(行业) 362.85万 0.06 -57.22万 -0.05 -15.77
─────────────────────────────────────────────────
光稳定剂(产品) 20.86亿 36.68 6.93亿 57.33 33.20
抗氧化剂(产品) 17.30亿 30.41 3.35亿 27.75 19.38
润滑油添加剂(产品) 10.64亿 18.70 1.06亿 8.76 9.95
U-pack(产品) 6.14亿 10.79 5131.35万 4.25 8.36
其他(产品) 1.72亿 3.03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832.05万 0.32 1497.07万 1.24 81.72
生命科学(产品) 362.85万 0.06 -57.22万 -0.05 -15.77
─────────────────────────────────────────────────
国内(地区) 33.23亿 58.44 5.62亿 46.53 16.91
国外(地区) 23.63亿 41.56 6.46亿 53.47 27.33
─────────────────────────────────────────────────
直销(销售模式) 52.14亿 91.68 --- --- ---
分销(销售模式) 4.73亿 8.32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稳定剂(产品) 10.22亿 36.25 3.49亿 58.69 34.16
抗氧化剂(产品) 8.69亿 30.83 1.72亿 28.93 19.80
润滑油添加剂(产品) 5.22亿 18.51 4147.44万 6.97 7.95
U-pack(产品) 2.88亿 10.22 2485.37万 4.18 8.63
其他(补充)(产品) 1.10亿 3.90 857.69万 --- 7.80
其他业务(产品) 822.68万 0.29 733.62万 1.23 89.1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分子材料抗老化(行业) 43.45亿 82.32 --- --- ---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 9.22亿 17.46 1.09亿 10.46 11.85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089.10万 0.21 -372.70万 -0.36 -34.22
生命科学(行业) 80.44万 0.02 44.20万 0.04 54.95
─────────────────────────────────────────────────
光稳定剂(产品) 18.74亿 35.50 5.99亿 57.33 31.95
抗氧化剂(产品) 16.02亿 30.34 2.74亿 26.23 17.10
润滑油添加剂(产品) 9.22亿 17.46 1.09亿 10.46 11.85
U-pack(产品) 6.38亿 12.08 4564.45万 4.37 7.16
其他(产品) 2.32亿 4.39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089.10万 0.21 -372.70万 -0.36 -34.22
生命科学(产品) 80.44万 0.02 44.20万 0.04 54.95
─────────────────────────────────────────────────
国内(地区) 33.29亿 63.06 5.18亿 49.56 15.55
国外(地区) 19.50亿 36.94 5.27亿 50.44 27.01
─────────────────────────────────────────────────
直销(销售模式) 49.06亿 92.94 --- --- ---
分销(销售模式) 3.72亿 7.0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5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24889.71│ 4.38│
│客户2 │ 17357.32│ 3.05│
│客户3 │ 12629.99│ 2.22│
│客户4 │ 11952.89│ 2.10│
│客户5 │ 9980.74│ 1.76│
│合计 │ 76810.65│ 13.5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8.5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4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8063.35│ 8.04│
│供应商2 │ 16367.39│ 4.69│
│供应商3 │ 15852.04│ 4.54│
│供应商4 │ 15719.36│ 4.50│
│供应商5 │ 9414.58│ 2.70│
│合计 │ 85416.73│ 24.4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利安隆是具有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着化学和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致力于打造百年利安隆品牌。在深耕主业的同时,公司不断强化技术和产品资源的内生和外延扩展,推进
业务多元化。公司规划布局了三大业务曲线:第一生命曲线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业务,作为公司锅里的饭为企
业注入坚实的能量;第二生命曲线润滑油添加剂业务,作为公司仓里的粮为企业提供新生规模效益;第三生
命曲线生命科学业务,作为公司田里的稻持续推陈出新。2024年,公司引进韩国电子级聚酰亚胺(PI)材料
技术,填补国内电子级PI材料的产品和技术空白。
用化学和生物创造多彩生活,公司致力于成为客户信赖、员工自豪、社会尊重、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
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贡献利安隆的智慧和力量。
(一)第一生命曲线—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业务
1.主要业务及产品
经过二十多年的精耕细作,利安隆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全球两家之一的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全系列产品
和应用技术的平台型公司。抗老化产品是高分子材料性能表达的关键成分,抗老化应用技术的核心价值是精
准对应客户需求,使材料充分表达性能,防止材料性能退化,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不仅有助于资源节约
,也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公司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产品覆盖抗氧化剂、光稳定剂以及复配定制(U-pack)产品:抗氧化剂可以延缓
或抑制材料在聚合、储存、运输、加工、使用过程中受大气中氧或臭氧作用而降解,从而阻止材料老化并延
长使用寿命。公司的抗氧化剂主要包括主抗氧剂及辅抗氧剂;光稳定剂能够抑制或减弱光对高分子材料降解
作用,提高高分子材料耐光性,公司的光稳定剂主要包括紫外线吸收剂及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复配定制(U-
pack)产品是公司通过技术团队在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的研发、制造、应用方面积累的丰富技术和经验,以
及和下游客户的密切合作,开发出的一系列个性化配方产品,旨在一站式解决客户的实际材料应用需求。
“空气之中,阳光之下,概莫例外”,充分诠释了下游应用领域之广,公司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塑料
、涂料、橡胶、纤维、胶黏剂等几乎所有种类的高分子材料的生命周期,多维度覆盖人类生活所需,为各行
各业高分子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耐用性支持和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2.行业概况
高分子材料的抗老化研究是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的
不断扩展,全球市场对高分子材料抗老化添加剂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汽车、建筑、电子
电气等行业,对高性能、长寿命的高分子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抗老化添加剂市场的快速发
展。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对各种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
世界各国调整化学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这促进了全球化学助剂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在“
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新材
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
24—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将高分子材料及其化学助剂作为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鼓励和支持
相关项目的实施,以优越的政策环境推动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全球塑料添加剂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35亿美元增加到2028年的57
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全球涂料添加剂市场将从2024年的87.2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110.4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4.8%。2022年全球合成橡胶市场规模为23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89亿美元,2022
年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6%。根据Statista数据,2022年,合成纤维的全球市场价值估计约为639.3
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约930.3亿美元。国际厂商凭借较早的起步、技术与规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
主导地位,以巴斯夫为代表的海外企业仍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与国际企业相比,国内高分子化学助剂产
业起步较晚。然而,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化工领域的主要投入和消费市场,国内市场
参与者数量较多,企业面临完全的市场竞争。以利安隆为首的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产品结
构、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高分子材料抗老化行业将朝着高端化、
绿色化、复合化和国产替代的方向发展。公司也将把握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开发绿色、环
保、复合化的新型产品,以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3.公司的行业地位
利安隆作为国内高分子材料抗老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全面掌握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单剂,如抗氧化剂和
光稳定剂等抗老化助剂产品的核心技术,并持续向U-pack应用技术领域和高分子材料其他助剂领域进行技术
研发拓展。研发方面,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业内一流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
有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生产方面,利安隆在天津、宁夏、常山、衡水、内蒙古、珠海等地建立了六大生产
基地,实现了每个产品系列双基地生产的布局。公司以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稳定的供应能力,确保为全球客户
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销售方面,凭借优质的产品、稳定的供应和良好的服务,经过二十余年的客户关系
积累,目前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全球知名的高分子材料客户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利安隆凭
借全系列产品配套、双基地保供、优质稳定的产品品质、快速反应的全球营销网络以及紧贴客户需求的应用
技术等综合优势,已经成长为国内抗老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这一全球价值链中,利安隆
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第二生命曲线—润滑油添加剂业务
1.主要业务及产品
为充分利用公司的研发和全球营销网络优势,完善产业链平台布局,实现打造精细化工领域平台型企业
的战略目标,公司积极进取,战略性并购锦州康泰,开启第二生命曲线润滑油添加剂业务。锦州康泰专注润
滑油添加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系列最为齐全的公司之一。润滑油添加剂
产品种类百余种,主要包括功能性单剂及按照特定配方生产的复合剂。单剂为具有单一特性的添加剂产品,
主要包括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增粘剂等;复合剂为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由多种单剂按一定比例
进行调合从而具有多种特性的产品。公司产品服务于交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钢铁业、医药卫生、电力、
精密电子等行业,是润滑油的“液体芯片”。
2.行业概况
润滑油添加剂为润滑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性组分,是提高润滑材料质量、丰富润滑材料品种
、改进润滑材料性能、节能及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可广泛用于运输工具、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冶金
矿山、机床、特种作业等各个领域。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行业。20世纪30年代前润滑油使用少,基本上一般的矿物油即可
满足工业润滑需求。20世纪3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随着汽车、航空、船舶等产业的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快
速增大,同时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刺激了润滑油添加剂的使用。21世纪之后,随着环保意识
的提高,各国政府都在呼吁节能减排,不仅传统发动机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风力
发电、高铁、航空、机器人等市场更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性能要求,进而推动润滑油往高品质方向发展
,添加剂的配方也变得更为复杂,给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根据QYResearch《2024-2030全球与中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数据显示,2023年
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59.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82.1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年复合
增长率(CAGR)为1.9%。作为全球润滑油添加剂主要消费国之一,我国2021年润滑油添加剂表观需求量达95
.01万吨,2013-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2.99%。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集中度较高,四大国际添加剂公司路博
润、润英联、雪佛龙奥伦耐和雅富顿介入润滑油添加剂领域时间较早,在产品系列、规模、品牌效应、研发
和专利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占据约85%的全球市场份额。国内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除了外资在国内的工
厂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国营企业外,仅有利安隆、瑞丰新材和无锡南方三家企业初具规模,其中外资大部
分为复合剂产能,而国产以单剂居多,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环保、节能等方面
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叠加新能源产业体系的国产化,我国润滑油添加剂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物流优势
和本土配套服务优势逐步打破国外企业的强势垄断,占据市场竞争主动权,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另外
,我国有望凭借“一带一路”良好契机及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大型工程机械及运输设备输出能力增加,进
一步拓展东盟和中东市场,助力润滑油添加剂企业的国产突围。
3.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控股子公司锦州康泰专注于多种润滑油添加剂及润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行业
中仅有的三家规模化运营的民营企业之一,拥有成熟的产品线布局、领先的人力资源、技术储备以及广泛的
客户群资源,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市场份额集中于国内区域,国际
市场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已积累3000余家国内外客户,并与国际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建立了产业链合作
。
经过二十多年稳步发展,锦州康泰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的“精细化工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
台”,同时也是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此外,锦州康泰
还是中国发动机创新联盟的理事单位,参与了中国柴油发动机D1标准的制定工作。锦州康泰亦是中国CP3联
盟的成员,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中国低速早燃测试标准的建立,并在台架评定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
市场上,锦州康泰与瑞丰新材、无锡南方等企业共同构成了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第一梯队。尽管与国际
企业相比尚存差距,但锦州康泰在单剂产品领域已经赢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锦州康泰计划借助国内行业标
准的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应对,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等战略机遇,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道
路上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三)第三生命曲线—生命科学业务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在确保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业务和润滑油添加剂业务稳定运营及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了探索新的业
务领域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公司团队在精细化学品研发技术产业化放大和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综合优势以及
成熟的精细化工技术平台和人才储备,成立了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启了第三生命曲线的征程。生命科学事业
部涉及生物砌块和合成生物学两个产业方向,两大支柱产业方向既有独立性,又在商业逻辑与产业相关度方
面高度联合,均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且为目前全球前沿学科。
生物砌块赛道,公司实现了完整的生物砌块产品布局。产品聚焦于修饰核苷、亚磷酰胺单体、合成载体
、递送载体等小核酸药物原料系列产品,以及NTP、dNTP、ddNTP、加帽试剂与荧光试剂等mRNA核酸药物原料
、体外诊断、基因测序等生物砌块系列产品。
在合成生物学赛道,公司成立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建立了专业研发团队,并先后与天津大学和天津科技
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就合成生物学基础科学和产品应用开展研
究攻关。利安隆致力于用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保护自然,造福人类,争取未来在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占一
席之地。
2.行业概况
小核酸药物是一类创新药物,它们通过作用于细胞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调控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生物砌块,包括NTP、dNTP、ddNTP等,是合成生物分子所必需的化学或生物成
分,它们构成了小核酸药物的基础。这些生物砌块不仅决定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还在药物的修饰、优化以
及递送系统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升药物的递送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小核酸药物的发
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与小分子化学药物、抗体类药物并驾齐驱。随着小核酸药物领域的发展,市场对高质
量生物砌块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自2002年起,Alnylam公司作为行业的先驱,率先涉足小核酸领域。2018
年,该公司研发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标志着全球首款s
iRNA药物的诞生。截至报告期末,全球已有十多款小核酸药物获得批准上市,这些药物均来自跨国制药企业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小核酸药物研发方面尚处于追赶阶段。然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
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小核酸的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多家企业已在小核酸药物领
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尽管国内企业在小核酸药物研发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技术障碍的逐渐消除和供应链的
持续优化,国内企业在小核酸药物研发方面在时间和经济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有望在特定治疗领域实现
跨越式发展。
合成生物学诞生于21世纪初期,随着传统石化和化工产业对化石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
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兴起,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工程学的理念
和方法应用于现代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从而诞生了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价值119.7亿美元,预计
将以20.6%的强劲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123.3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315.2亿美元。全球合
成生物学市场分成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和非洲几个地区,北美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
地位,亚太地区将以显著的复合年增长率发展,而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将成为亚太地区合
成生物市场的主要贡献者。
合成生物学在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化工产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利用合
成生物学技术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科技强国战略中的关键产业之一。自20
10年起,国务院将生物制造纳入生物产业的重要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
发展规划》,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定位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前沿领域之一。随着合成生物学
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加之DNA合成、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生成式AI等技术的飞速发
展,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上市公司和初创企业数量稳步增长,预示着该领域有望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3.公司的行业地位
生物砌块领域,尽管小核酸药物与抗老化添加剂在应用领域存在差异,但它们均根植于生物学和化学的
原理,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知识。公司在精细化学品的产业化放大、综合管理、技术以及人
才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吉玛基因在核酸药物原材料的实验室研发和小规模生产工艺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公司在生物砌块领域与吉玛基因进行合作,将充分利用两家公司的核心优势,有助于公司把握国家新兴战
略产业的发展机遇,加速公司生命科学业务研发项目的产业化进程,稳步前进。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团队成
员分别来自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知名高校,具有多年分子改造
、发酵优化和分离纯化等生物学专业背景。
公司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高校和
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凭借在精细化工领域产业化放大和生产方面的综合管理优势,公司为科研院
校的早期研发项目提供放大和产业化实现的强大支持。随着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和研发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推进
,利安隆有望在未来在合成生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四)新兴业务拓展布局-聚酰亚胺(PI)等新材料领域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基于三条业务曲线扎实的基本盘,持续扩展新业务的管理能力、实体经济运营能力和全球营销能力
,自2018年起持续向“国产替代”、“卡脖子”业务领域进行探索。近两年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卡
脖子”技术中的高端电子级聚酰亚胺(PI)材料领域。经过长时间深入调研,公司于2024年并购完成处于PI
材料领域技术前沿的韩国企业IPITECHINC.,切入电子级PI材料业务,向柔性OLED显示屏幕、柔性电路板(F
PC)、芯片封装、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使用的核心材料产业延伸。
韩国IPI公司成立于2015年,截至报告期末已掌握先进的YPI和TPI技术,柔性显示材料、柔性线路板材
料以及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已经实现量产及销售。其中,柔性显示材料主要用于生产柔性OLED显示屏幕所需
的PI衬底浆料(YPI),最终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下游产品;柔性线路板材料则主要为柔
性线路板FPC所用的2L-FCCL材料TPI(即FTPI),其最终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可穿戴等消费电子
产品;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则为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封装用的热贴膜TPI(即PTPI),主要应用于QFN封装中,
具有优异的粘着性、耐高温性和热稳定性。通过实施并购策略,利安隆得以迅速且高效地将聚酰亚胺(PI)
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引入国内市场,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而且能够缩短与国际
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国内相关产业提供更为可靠和先进的材料解决方案,从而加速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升
级换代。
2.行业概况
聚酰亚胺(Polyimide,PI)是指分子结构主链中含有酰亚胺环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
和工业应用最为成功的特种高分子材料之一。电子级聚酰亚胺拥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机械性能、耐老化
性能、耐辐照性能和-269℃到400℃的耐高低温性能,以薄膜、纤维、工程塑料、树脂、涂层和气凝胶等多
种产品形态广泛应用于柔性屏幕、可穿戴设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防火阻燃、光刻胶、电子封装、风机
叶片、汽车等诸多领域。未来,随着柔性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聚酰亚胺材料的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2023年全球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价值13
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8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7%。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
电池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等应用对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将推动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市场
。
目前,全球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美国杜邦、日本
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PIAM等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国的聚酰亚胺材料产业发展相
对滞后,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产品仍停留在低端领域,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这影响了
我国高技术产业链的安全。然而,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行业的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始参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积极进行技术源头创新,推动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因此,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材料国产化的
背景下,高性能聚酰亚胺(PI)薄膜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巨大。
3.公司的行业地位
目前,全球能够实现TPI(热塑性聚酰亚胺)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主要包括钟渊化学、宇部兴产以及杜邦
。尽管部分中国企业已经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化学法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设备来开发TPI产品,但目前尚未达
到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平。与此同时,韩国IPI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了TPI的商业化量产。未来,公司计划以韩国
IPI已建立的“先进半导体材料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为基础,利用韩国IPI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进一
步在国内建立PI材料研发中心和国产化生产基地。公司通过构建韩国与中国的双研发中心与双生产运营中心
,加速国内自主研发技术的进程,率先占据潜在市场。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能力领先,知识产权体系完整,技术创新优势明显
公司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公司拥有业内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知
识产权体系,通过持续关注业内领先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进行长期的研发投入,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
。公司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领域已经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技术领域的
领军企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其他高分子材料助剂、生命科学等领域拓展技术研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
新材料事业部拥有专利总量273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实用新型专利74项;其中国内专利268项,国际专
利5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2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1项。2025年上半年新增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0
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新增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事业部不仅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科研团队,同时配备了国内领
先的实验设备。公司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持续改进和创新,掌握了包括磺酸
盐、硫化烷基酚生产技术、无灰分散剂生产技术、抗氧抗腐剂、通用内燃机油复合剂复配技术、长链重烷基
苯合成技术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并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润滑事业部拥有国内
专利总量21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项。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凭
借高校的研发创新优势,整合产业、学术、研究和资本资源,促进研发项目的产业化实施,持续为公司注入
研发创新的活力。生物砌块业务已经搭建了分子构建、核苷酸修饰、分离纯化以及分析检测等技术平台,产
品的核心技术通过新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布局的方式得到保护。截至报告期末,生命科学事业部拥有专利总量
9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
2.业务层次清晰,产品种类齐全,一体化技术服务优势明显
公司第一、第二、第三生命曲线清晰,第一曲线高分子材料抗老化领域已深耕多年,基本盘扎实稳健,
技术和人才储备充分,未来发展预期确定。第二曲线润滑油添加剂正值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窗口期,二期
工程已于2023年投产,2024年至今稼动率快速上行,未来增量发展提速确定性高。第三曲线生命科学领域广
阔无垠,公司立足未来,在全球开启“生物造物新征程”中,先发从基础布局,快速完善产品配套,为未来
打开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高分子电子材料领域并购完成,国内研发中心及生产运营中心正在建设过程中,未
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剂领域,经过有计划的产能扩建和战略并购,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全面覆
盖塑料、橡胶、纤维、胶黏剂、涂料等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供应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产品系列配套最为
齐全的两家企业之一。通过U-pack产品,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额外的技术价值,有效降低客户的管理成本、
减少人为错误以及质量控制成本;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公司控股子公司锦州康泰不仅为客户提供从基础单
剂到复合剂的“一站式采购”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润滑油添加剂相关的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从
而消除客户在产品应用方面的后顾之忧。公司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不仅加深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客户
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为竞争对手设立了难以逾越的客户壁垒,为新业务的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双基地生产保供,产品品质优质可控,生产规模及成本优势明显
为更加深入地满足客户对于产品配套和稳定供应的核心需求,公司建立覆盖天津、河北、宁夏、内蒙古
、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六大生产基地,致力于实现每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