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602 飞荣达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导热材料及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为客户提供电磁屏蔽及导热应用解决
方案的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50.31亿 100.00 9.65亿 100.00 19.18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产品) 18.64亿 37.05 3.39亿 35.17 18.20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产品) 13.10亿 26.04 3.04亿 31.50 23.20
轻量化材料及器件(产品) 7.22亿 14.36 9755.21万 10.11 13.51
防护功能器件(产品) 5.50亿 10.94 1.54亿 15.96 27.98
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产品) 3.09亿 6.14 --- --- ---
其他(产品) 1.78亿 3.53 --- --- ---
功能组件(产品) 9749.35万 1.94 --- --- ---
─────────────────────────────────────────────────
境内销售(地区) 39.12亿 77.76 6.43亿 66.69 16.45
境外销售(地区) 11.19亿 22.24 3.21亿 33.31 28.72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50.31亿 100.00 9.65亿 100.00 19.1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21.69亿 100.00 3.87亿 100.00 17.86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产品) 7.90亿 36.43 1.39亿 35.84 17.57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产品) 6.07亿 28.00 1.46亿 37.57 23.97
轻量化材料及器件(产品) 2.94亿 13.56 3036.37万 7.84 10.32
其他(产品) 2.54亿 11.72 1293.76万 3.34 5.09
防护功能器件(产品) 2.23亿 10.29 5969.62万 15.41 26.75
─────────────────────────────────────────────────
境内销售(地区) 16.57亿 76.38 2.39亿 61.64 14.41
境外销售(地区) 5.12亿 23.62 1.49亿 38.36 29.00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1.69亿 100.00 3.87亿 100.00 17.8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43.46亿 100.00 8.46亿 100.00 19.47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产品) 17.33亿 39.87 3.45亿 40.75 19.90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产品) 11.76亿 27.06 2.71亿 32.05 23.06
轻量化材料及器件(产品) 4.96亿 11.42 6794.20万 8.03 13.69
防护功能器件(产品) 4.36亿 10.03 1.33亿 15.74 30.56
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产品) 3.08亿 7.08 861.87万 1.02 2.80
其他(产品) 1.10亿 2.52 --- --- ---
功能组件(产品) 8806.73万 2.03 --- --- ---
─────────────────────────────────────────────────
境内销售(地区) 32.47亿 74.71 5.29亿 62.52 16.29
境外销售(地区) 10.99亿 25.29 3.17亿 37.48 28.85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43.46亿 100.00 8.46亿 100.00 19.4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17.78亿 100.00 3.20亿 100.00 17.99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产品) 7.04亿 39.58 1.24亿 38.69 17.59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产品) 4.61亿 25.94 9790.78万 30.61 21.23
其他(补充)(产品) 3.91亿 21.99 5639.10万 17.63 14.42
轻量化材料及器件(产品) 2.22亿 12.49 4181.93万 13.07 18.83
─────────────────────────────────────────────────
境内销售(地区) 13.12亿 73.80 2.02亿 63.05 15.37
境外销售(地区) 4.66亿 26.20 1.18亿 36.95 25.3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2.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89740.12│ 17.84│
│客户二 │ 87408.42│ 17.37│
│客户三 │ 17887.80│ 3.56│
│客户四 │ 17540.83│ 3.49│
│客户五 │ 15420.84│ 3.07│
│合计 │ 227998.02│ 45.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1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4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0066.65│ 6.47│
│供应商二 │ 10447.26│ 3.37│
│供应商三 │ 8136.47│ 2.62│
│供应商四 │ 7186.58│ 2.32│
│供应商五 │ 5293.73│ 1.71│
│合计 │ 51130.70│ 16.4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地位
1、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轻量化材料及器件等属于新材料与电子、通信及新能源等技
术交叉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产业链上游是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商,中游是电磁屏蔽、热管理及轻量化材料及器
件的生产商,下游是消费电子、通信及算力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无人机、机器人、家用电器、
医疗设备等应用领域。
1)消费电子行业
消费电子领域对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的需求是手机、平板、PC、XR及可穿戴设备及其他电子产品等;随
着5G、物联网、AI及其他相关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将更加智能化。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
越高,消费电子产品将展现出更高的性能和集成度;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其性能要求更高、速度要求
更快、结构要求更紧凑,整个电磁屏蔽、导热行业朝着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性能及要求越来越高的方向发
展;智能手机、高性能笔电等计算及处理能力加强,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提高,功能升级,性能更稳定,产品
部件朝轻量化发展;元器件增多集成度提升而内部空间越来越狭小,同时随着5G终端、AI终端、折叠屏等新
产品渗透率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如AI大模型广泛应用CPU\GPU性能提升,大内存普及,卫星通
信功能,影像、游戏功能越来越强大等等,对于电磁屏蔽、热管理及防护功能器件的需求也将越高,从而带
动电磁屏蔽与散热方案及需求升级。
根据IDC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GenAI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同比增长363.6%,达到2.342亿部,占2024年
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19%。到2028年,IDC预测Gen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2亿部,2024-2028年的复合年
增长率(CAGR)为78.4%。根据IDC2025年2月25日数据,预估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6亿部,
同比增长2.3%,将是继2024年增长6.1%之后,连续第二年实现增长。
根据Canalys最新公布的调研报告,2024年全球PC市场趋于稳定,并于2025年全盘复苏,进入商用市场
更新周期。Canalys预计,2025年将是加速增长的一年,因为微软会在10月终止Windows10的系统支持,迫使
数亿PC用户更新设备。其预测2025年AIPC将占全球出货量的35%。
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渗透,AI终端的快速增长,消费电子行业已逐渐开始复苏,同时这些新技术产品的
增量也将为电磁屏蔽及热管理等领域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对算力基础设施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将
会对散热及电磁屏蔽解决方案提出更高的需求。
2)通信行业
通信行业是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最重要的使用领域之一,通信领域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对电磁屏
蔽及导热器件的需求非常旺盛。通信行业对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的需求主要是程控交换机和移动通讯基站设
备,通信设备的需求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磁屏蔽及导热散热器件的市场需求。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底,全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26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102.6万个。其中,4
G基站为711.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8万个;5G基站为425.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7.4万个。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全国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建设。目前还有地方仍存在5G信号弱覆盖甚至
无覆盖区域,还有些热点地区5G网速满足不了用户日益增长的数字消费需求,纵深推进5G网络覆盖面是必然
要求。与此同时,随着由中国运营商主导研究的全球首个6G技术场景需求标准获得通过,多项6G关键技术也
正在从实验阶段进入到实践阶段。
在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设备方面,AI新基建带动交换机新机遇,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高速发展增长,通
讯运营商、互联网厂商等都在加大对数据中心的投资。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的第三季
度,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数据中心和非数据中心领域显示出不同的趋势,数据中心部分的市场收入同比增长
18.0%,环比增长6.2%。其中200/400GbE交换机的总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26.3%,环比增长23.8%。数据中心、
AI等促进其持续增长。
随着AI、5G、千兆网络和数据中心等逐步发展推进,高频率的引入、硬件零部件的升级以及联网设备及
天线数量的增长,设备与设备之间及设备本身内部的电磁干扰无处不在,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
危害也日益严重。同时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升级,设备的功耗不断增大,发热量也随之快速上升。未来高
频率高功率电子产品的瓶颈是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和热,为了解决此问题,电子产品在设计时将会加入越来越
多的电磁屏蔽、导热散热和防护功能器件。
此外,随着AI新基建快速发展,除交换机外,其产业链中的服务器等设备作为算力发动机,国内外需求
共振。据Gartner发布全球服务器市场追踪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服务器销售额1515.6亿美元,同比增
长65.0%,出货量887.1万台,同比增长6.4%,得益于AIGC技术的快速迭代,2024年全球都在加大对AI算力基
础设施的投资,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164.0亿美元,预计2023年-2028年市场将以18.8%的年复合增长
率保持高速增长,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3328.7亿美元,其中AI服务器将占据近7成市场份额,在AI应用需求
的驱动下,服务器市场正进入一个长周期的快速增长阶段。AI热浪之下,算力需求飙升,高功耗背后,算力
中心液冷市场有望迎来风口。根据IDC发布的最新《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
。IDC数据显示,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
比增长67.0%。其中,冷板式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IDC预计,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
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
场延续了上年的增长势头,全年出货量超23万台。虽然当前液冷应用场景仍相对集中,但无论是生态链供应
商还是用户端侧都充分意识到液冷技术在节能减排、提高数据中心能耗利用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得
益于服务器市场的整体加速扩大,液冷服务器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5G、云计算、AI等的全面铺开将从产业投资增加和技术标准提升两方面,有望拉动电磁屏蔽、导热散热
(含液冷)、基站天线、防护功能器件等产品的市场需求。
3)新能源行业
在气候问题及能源危机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另外随着AI大力发展,高功耗及供电都需要能源的支持,清洁能源有望成为AI和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配套
支持。根据公开数据,近两年全球光伏产业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乘风而起,产业规模和装机增速屡创
新高,2月27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光伏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
会”上指出:“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超乎预期,达277.57GW,同比增长28.3%,相当于2010年到2020年11年
的累计装机量。截至2024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突破880GW。”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31~583GW,乐
观情况下同比增长10%,我国新增装机215~255GW。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发展迅猛,或将带来新的机遇。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并产生弃风弃光的问题。配备发电侧储能则可以减少弃风弃光的问题,有效地
实现削峰填谷,减轻电网的负担,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受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电力交易模式发展、原材
料成本下降、顶层政策引领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储能市场近两年迎来了“爆
发式”增长。根据中金公司《储能行业2025年展望:全球储能拐点加速到来,看好中国企业出海百花齐放》
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出货量(含通信储能)将达到449GWh,同比+31.5%。近来随着对储能安全的越来
越重视,储能热管理产品需求将增加或升级。
光伏逆变器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具备高度智能化处理功
能的设备,其性能对发电量影响较大,是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在光伏和储能系统中
都有用到,2024年以来,随着光伏装机成本下降,欧洲库存去化,新兴国家光伏装机需求大幅增长,加上储
能需求推动,逆变器的需求持续改善。根据globalgrowthinsights数据:全球PV逆变器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
为137.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147.4亿美元,到2033年将达251亿美元,2025-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89
%。
随着光伏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容量和高安全的光伏储能系统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将直接拉
动电磁屏蔽、热管理(尤其是液冷)及防护功能器件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为实现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中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国家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过去的几
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各种新技术在中国汽车率先使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升高,国内
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加速海外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开始进入
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电池、芯片、操作系统、充电桩、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不
断涌现,汽车与能源,汽车与ICT融合加速,智能驾驶快速发展,从ICT角度来看,汽车逐渐成为一个需要快
速补能的大终端,汽车算力和功能的提升对散热和电磁屏蔽材料提出更高的性能和需求,电池和超充桩的快
速增长需求也大大提升了散热(尤其是液冷)的需求,同时轻量化可以增加新能源车的续航,也成为各厂家
创新技术的方向之一。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
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披露,该团队于2月中旬
对2025年汽车行业年度预测,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565万台,同比增长28%。
作为“智能化”核心之一的自动驾驶,在监管、技术和商业化方面持续积累、不断完善,即将迈入发展
快车道。随着汽车市场的智能化升级与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普及,激光雷达的装机量与标配率仍将保持强劲增
长态势,有望带来导热散热、电磁屏蔽材料的更多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主要围绕增加
续航能力、保护电池组安全而设计开发,而散热和轻量化是实现增加续航的重要手段。因此动力电池系统在
使用连接片、液冷板等导电、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的同时,需要使用电池复合材料上盖等轻量化零部件,以减
轻电池包的重量,提升整体续航能力。伴随电动汽车加速普及,上述动力电池导电、热管理、轻量化零部件
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全球各主要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培育,未来新能
源汽车将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绿色环保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超充桩大大提升补能效率和用户体验,各大车企纷纷布局,超充产业化有望加快,对导热散热需
求势必带来更多的机遇。
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打开电磁屏蔽和导热领域成长的新空间,新领域带来对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有
望在未来成为新的增长点,新能源行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4)其它领域
电磁屏蔽和热管理器件、轻量化材料等还可广泛应用于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家用电器、医疗等领域。
AI模型迭代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的“智能”被给予了期待,2025年整个行业也有望
迎来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集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其具有驱
动、机械机构、感知、机器人-环境交互、人机交互、控制等子系统,在精密结构件制造、电磁屏蔽、导热
散热以及轻量化等方面均将带来机会。
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加快融入各行各业,并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市场规模
不断壮大。作为低空经济物理载体eVTOL在低空领域载人载物端有望逐步铺开,出行、运输物流为eVTOL最主
要的应用领域,eVTOL主要由电机、机体结构件、航电系统与飞行控制、电池等组成,关键性能方面的要求比
新能源汽车更为严苛,在机体制造、通讯和导航系统、电池等对轻量化材料、电磁屏蔽及热管理材料器件带
来需求。
在家用电器领域,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绿色家电也越来越备受人们所推崇,未来的家电领域必将催生
大量的绿色家电。所谓绿色家电,就是利用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尽可能地处理掉智能家电产生的热和对人体
有害的电磁波。因此,电子消费领域的需求规模将极大提高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的市场需求。在家用电器领
域,随着科技技术、微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正迅速向节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方便化、舒适化
的趋势发展,对电磁干扰及热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随着万物互联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家电、家具类产品
有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于包括空调、电视等家电以及家用美容仪器等产品,帮助解决
EMI电磁屏蔽、导热散热等。
在医疗领域,世界各国对医疗保健的支出在不断增加;在发达国家,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推动
了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国内市场受到人口增长、老龄化趋势、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健康保健投资
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增速较快。当今许多医疗设备都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和
信息技术。这些设备的抗干扰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危。如心脏起搏器,往往就会受到来自计算
机、手机等的电磁干扰,使其功能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医疗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中使用的电子
设备数量就明显增加,设备在使用过程发热明显增加,而发热是危害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体验效果的主要
因素之一,如医疗探头在连续使用时会大量发热严重影响用户体验,采用热储能材料可以有效降低与人体接
触的设备外表面峰值温度。
随着电磁屏蔽及热管理的设计及相关产品在下游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信息电子设备生产
企业在产品设计的同时就需要考虑电磁屏蔽、导热以及轻量化的功能设计,成为电子产品研发阶段的重要组
成部分。企业必须根据下游用户的需求,对其所应用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系统的角度提供完全个性
化的电磁屏蔽及导热功能服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电磁屏蔽及导热以及轻量化应用解决方案,以优化的设
计、适宜的材料选型和性价比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防护功能器件、轻量化
材料及器件、功能组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能够为客户提供相关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成
为ICT领域新材料及智能制造领先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自身不懈的技术研发、严格的品质把控和良好的客户服务,逐步获得了市场的广
泛认可,不断发展壮大,业务由电子辅料产品生产逐步过渡到电磁屏蔽材料、导热散热材料、防护功能材料
和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成为电磁屏蔽、导热应用等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企业。
(二)公司主要产品
【产品应用领域】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服务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
人等)、光伏储能、医疗及家用电器等领域。
【产品类别】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包括导电布衬垫、导电硅胶、导电塑料器件、金属屏蔽器件、吸波器件及软连接等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包括导热界面器件、石墨片、导热石墨膜、散热模组、风扇、VC均温板、热管、压铸
件及液冷板等;
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包括:基站天线、一体化天线振子、天线罩、精密注塑等;
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包括压铸件(端板)、复合材料盖板;
防护功能器件包括单双面胶、保护膜、绝缘片、防尘网等;
功能组件及其他包括充电组件、电控组件、储能组件等。
(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市场趋势积极向好,受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长影响,公司相关业务规模
进一步扩大,整体收入持续增长。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03,078.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89.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01%;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73.68%。
报告期内,公司注重增强研发实力及创新水平的提升,不断完善和丰富公司相关产品结构,深挖热管理
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开拓相关市场领域及扩展上下游应用范围,进一步落实精细化运营管理,
全面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措施,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产能逐步释放,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盈利能力的
稳步提升,但由于报告期内公司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打样较多,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并且受铜、铝等大宗
原材料价格回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毛利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持续得到提升,主要由于下游
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回暖,重要客户手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AIPC的单机价值量及市
占率的提升等因素影响。
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渗透、新兴市场的增长,消费电子行业已逐渐开始复苏,同时对电磁兼容和散热的
要求加大,也将为电磁屏蔽及热管理等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消费电子行业变革趋势,公司持续
加大研发投入,配合客户研发柔性VC/微泵液冷,微型风扇,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和相变储能材料等新产品,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不同使用环境场合及不同使用等级等方面的散热和电磁屏蔽需求,并通过深挖
热管理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及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增强业务盈利水平。
2、报告期内,公司通信领域业务情况较为稳定,整体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一直积极配合客户需求
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并不断迭代产品提供给通信类客户,以保持通信领域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AI服务器液冷相关业务开展较为顺利,公司凭借多年的散热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与部分重要客户的
业务合作有序推进中,相关业务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目前AI服务器相关业务获得批量订单并量产,
并且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单相液冷模组、两相液冷模组、3D-VC散热模组、轴流风扇及特种散热器的基础
上持续进行新技术及新产品储备,在热虹吸散热器热性能研究、高性能液冷散热模组研发、高性能3DVC散热
模组产品研发等核心技术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等,以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国内对液冷服务器行业给予了高
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液冷服务器的国产化趋势
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加强。随着算力需求的激增和数据中心能耗问题的日益凸显,液冷技术散热效率高、稳定
性高、适用范围更广的优势逐渐显现,市场前景广阔。
3、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业务已定点的项目订单持续释放,但由于铜、铝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浮动、新
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影响导致报告期内新能源领域毛利率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公司正逐步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等降低成本,提升毛利水平。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与创新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注重研发与创新,经多年研发生产积累,公司掌握了丰富的电磁屏蔽及导热技术,如导
电布的制备和电镀后处理方法、相变储能技术、液冷板的吹胀和钎焊技术、具有导电和氧化稳定性涂层的石
墨片研发技术、高效导热的石墨片的研发技术、多层超高导石墨烯产品加工及应用、超薄热管研发生产技术
、超薄VC研发生产技术、用于通信基站的液冷板研发技术等核心工艺技术。此外,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公
司还聚焦客户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
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技术研发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公司
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能力。公司研发实验室,具备EMC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热性能分析、电性能分析
、元素分析、金相显微分析等测试能力等。
公司密切追踪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及市场、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凭借技术创新和研
发能力,成为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能力得
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2020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创新力榜单——创新成就奖”、“战略性新兴产业
领航企业50强”等行业荣誉。报告期内,针对主营业务未来发展及客户需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低粘度
高强度环氧树脂开发、热虹吸散热器热性能研究、银镍导电粉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超高导(1900W/MK)性能
石墨研发、微型风扇的研发、6~8w高性能导热吸波凝胶的研发、生物基多元醇改性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
、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半固态工艺研究、可钎焊耐高温压铸铝合金材料研究、HP-RTM专用聚氨酯材料制
备及应用研究、高性能液冷散热模组研发、高性能3DVC散热模组产品研发、镀镍弹力导电布开发、新型组合
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发等核心技术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专利共计779项,其中发明166项,实用新型599项,外观设计14项。
2、客户资源优势
凭借优良的产品技术、专业的服务优势及多年的行业深耕细作,FRD品牌得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品牌
形象及客户信赖程度不断提升,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市场占有率稳步发展。经过
长期的努力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群体。
终端类客户包括华为、微软、联想、三星、荣耀、小米、HP、Dell等。
通信类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思科、中信科移动等。
数据中心、服务器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思科、浪潮、大唐移动、宝德、烽火超微、新华三、超聚变
、联想、纬创、纬颖、仁宝、华硕、东方通信、神州鲲泰及其他重要客户等。
新能源汽车类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北汽、中车、中兴新能源汽车、一汽奔腾、一汽红旗、吉利、威
迈斯、速腾聚创、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及孚能等。
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类客户包括华为、YG、古瑞瓦特、固德威、富兰瓦时、瑞浦兰钧等。
其它类客户包括格力、迈瑞、松下、大疆、歌尔、广达、仁宝、纬创、和硕、普渡、九号、Legrand及U
like等。
3、产品线优势
公司具有业界比较齐全的产品线及相关技术,在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方面包含导电布衬垫、金属屏蔽器
件、导电硅胶、导电胶、吸波片及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