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606 金太阳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新型研磨抛光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金属矿物质行业(行业) 3.93亿 79.83 1.21亿 108.89 30.76
消费电子行业(行业) 9932.81万 20.17 -988.09万 -8.89 -9.95
─────────────────────────────────────────────────
纸基/布基抛光材料(产品) 3.11亿 63.17 8405.34万 75.66 27.01
智能数控装备及精密结构件(产品) 9925.67万 20.15 -978.07万 -8.80 -9.85
新型抛光材料(产品) 8132.91万 16.51 3619.01万 32.58 44.50
其他(产品) 81.97万 0.17 62.92万 0.57 76.75
─────────────────────────────────────────────────
国内(地区) 4.48亿 90.94 9555.41万 86.01 21.33
国外(地区) 4464.03万 9.06 1553.79万 13.99 34.8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纸基/布基抛光材料(产品) 1.47亿 63.01 4295.87万 71.57 29.26
智能数控装备及精密结构件(产品) 4977.71万 21.36 -46.83万 -0.78 -0.94
新型抛光材料(产品) 3604.67万 15.47 1716.45万 28.60 47.62
其他业务(产品) 38.56万 0.17 36.52万 0.61 94.70
─────────────────────────────────────────────────
国内销售(地区) 2.14亿 91.76 5304.98万 88.39 24.81
出口销售(地区) 1919.89万 8.24 697.03万 11.61 36.3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金属矿物质行业(行业) 3.80亿 67.16 1.12亿 69.55 29.40
消费电子行业(行业) 1.86亿 32.84 4885.04万 30.45 26.32
─────────────────────────────────────────────────
纸基/布基抛光材料(产品) 3.07亿 54.26 7972.21万 49.69 26.00
智能数控装备及精密结构件(产品) 1.82亿 32.15 4773.31万 29.75 26.27
新型抛光材料(产品) 7203.55万 12.75 3226.99万 20.11 44.80
其他(产品) 472.04万 0.84 71.89万 0.45 15.23
─────────────────────────────────────────────────
国内(地区) 5.25亿 92.93 1.46亿 91.15 27.85
国外(地区) 3997.56万 7.07 1419.85万 8.85 35.5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纸基/布基抛光材料(产品) 1.28亿 64.46 3460.48万 71.14 27.11
智能数控装备及精密结构件(产品) 4459.30万 22.52 334.79万 6.88 7.51
新型抛光材料(产品) 2465.53万 12.45 1069.19万 21.98 43.37
─────────────────────────────────────────────────
国内销售(地区) 1.79亿 90.50 --- --- ---
出口销售(地区) 1771.03万 8.95 --- --- ---
其他(补充)(地区) 110.75万 0.5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7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1名 │ 3063.26│ 6.22│
│第2名 │ 2983.06│ 6.06│
│第3名 │ 1963.31│ 3.99│
│第4名 │ 1851.83│ 3.76│
│第5名 │ 1847.36│ 3.75│
│合计 │ 11708.83│ 23.7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1名 │ 3857.79│ 10.00│
│第2名 │ 2739.02│ 7.10│
│第3名 │ 2728.91│ 7.07│
│第4名 │ 1619.50│ 4.20│
│第5名 │ 1331.39│ 3.45│
│合计 │ 12276.60│ 31.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趋于分化,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与产业链重构持续推进,新兴市场贸易合作
深化;国内经济在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与结构优化驱动下,实现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根据国
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0%,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3%、
4.7%、4.6%、5.4%,呈现“V型回升、年末趋稳”态势,彰显政策托底与市场活力的有效协同。同时在全球
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更显韧性和活力
。
1、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新型精密抛光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属于机床工具工业行业,分属于磨料磨具和数控机床子
类,公司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主要下游客户为
汽车制造与售后、消费电子、通讯通信、储能及新能源领域。
2024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407亿元,同比下降5.2%;利润总额265亿元,同比下降76.
6%,利润率为2.6%。行业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进口持续减少,出口保持增长,贸易顺差扩大。全年运行呈
“前低后高”态势,利润空间持续收窄,进口下降主因包括市场需求不足、技术进步带来的进口替代及西方
国家高端机床限制。虽然机床工具高端产品需求增长,但传统用户领域有效需求不足叠加中低端产品同质化
竞争,导致利润进一步压缩。分行业中,除机床功能部件外,其余均利润下滑,磨料磨具分行业更是处于亏
损区间。
(1)2024年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502亿元,同比下降15.1%;利润总额-113亿元,降至亏
损状态。进出口贸易顺差28.6亿美元,出口额同比下降6.53%,进口额同比增长18.03%。行业下行受国内需
求结构调整、国际市场萎缩及同质化竞争加剧三重压力影响。
(2)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一般由输入装置、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测量
环节和机床本体组成。数控机床行业主要为柔性、高效、智能的自动化机床,其集高效、柔性、精密、复合
、集成等诸多优点于一身,能够较好解决复杂、精密、多品种结构件加工问题,目前已成为高端智能装备制
造业的主力加工设备和机床市场的主流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约为69.5万台,同比增长10
.5%,延续上年度的增长趋势;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达到16万台,同比增长7.4%,结束自2022年6月以来的下降
趋势,恢复增长。在进出口方面,2024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出口总体略有下降,但进口继续下降、出口持
续增长、贸易顺差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数据,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达54.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9%。金
属加工机床出口额达8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
展望2025年,政策层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高端数控机床列为重点鼓励领域,工业母机产业
链协同行动深化;财税方面,增值税加计抵减与设备更新专项支持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市场需求端,新能源
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转型。预计2025年金属加工机床需求谨慎乐观,
行业整体运行趋稳,金属加工机床或延续小幅增长,但企业分化加剧,磨料磨具行业仍处需求收缩期。
精密结构件所处行业的产品具有种类多、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其发展与下游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应用
领域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公司长期服务于众多终端品牌、组装厂商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理念及需求,利用在
精密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加工能力快速反应,以高效的研发生产满足下游
市场需求。相关产品主要应用终端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手机、通讯通信设备等,从主
要应用下游行业来看:
(1)汽车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全年累计分别完成3,1
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延续高速增长态
势,全年产销量突破1,286.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幅达34.4%和35.5%,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0.9%,连
续十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升至65
.2%,头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海外布局巩固优势,行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2)消费电子产品方面,根据IDC的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86
亿台,同比增长5.6%,终结连续两年下滑颓势;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约917万台,同比增长30.8%
,尽管第四季度出货量首次同比下降9.6%,但全年仍保持增长态势。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迎来回暖,数据显示
出货量2,985万台,同比增长4.3%。
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在国家换新补贴政策支持下稳步增长,AI手机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国
内市场竞争加剧将推动更多厂商加速出海进程。平板电脑市场受益于性能升级、功能场景拓展及政策补贴,
换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折叠屏手机、创新消费电子与AIoT生态深化将持续扩展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市场
空间,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仍是增长核心驱动。
2、周期性特点
研磨抛光材料作为一种机床工具,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业消耗品,产品下游行业需求涉及制造业的
各个领域,不易受个别行业大幅波动的影响,更多与宏观经济整体波动相关,其周期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周
期性基本一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高端智能装备作为机器换人领域的重要装备,其销售情况由下游客户的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下游行业周期性共同决定。精密结构件业务主要配套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手机、
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与国民经济形势和3C消费行业周期性密切相关。
3、公司的行业地位
本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新型研磨抛光材料、高端智能装备以及提供精密结构件制造服务业务
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涂附磨具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在行业内具有标杆性
龙头地位。公司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优秀场景),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通过了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创
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重点实验室、东莞市技师工
作站的认定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全国涂附磨具行业优秀品牌”称号。以上成果彰显了公司
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公司立足于新材料方面打磨抛光的技术优势,积极
进行产业链延伸布局,是行业内首家集抛光材料、智能装备、加工工艺系列化产品及服务于一体,为客户提
供精密研磨抛光与精密结构件制造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抛光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精密结构件制造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精密研
磨抛光与精密结构件制造综合解决方案。
(1)抛光材料
公司抛光材料业务相关产品种类繁多,包含耐水砂纸、干磨涂层砂纸、弹性抛光砂膜、微晶结构砂膜、
抛光蜡、页轮布、机用柔软砂布、棕刚玉砂布、煅烧刚玉砂布、锆刚玉强力磨削砂布、钛合金研磨用金字塔
砂布、砂网、3C电子专用砂网、精抛棉、3C用抛光液和硅晶圆用抛光液等,广泛应用于不锈钢、陶瓷、金属
(铝合金、钛合金等)、玻璃、木材、硅晶圆衬底等制品的磨削与抛光,涉及3C消费电子、汽车制造与售后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家电、家具、船舶、机械、建筑、珠宝、乐器、医学美容等行业。
(2)高端智能数控装备
公司子公司金太阳精密主要从事智能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加工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业务,主要应用于3C消
费电子、通讯通信等行业。主要产品为五轴数控抛磨机床、五轴力控抛光机、五轴叠抛机、湿式打磨平台、
新能源托盘打磨线、抛光自动减速机、浮动电动/气动打磨去毛刺五轴机等抛磨系列产品;玻璃圆孔抛磨设
备、表壳自动化生产线、全自动喷涂拆/装夹机、自动上下料机、力控自动翻转毛刺机等自动化产品。根据
客户不同的生产场景、设备运行状况和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设计、开发、销售定制化设备,为客户
提供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3)精密结构件制造服务
公司子公司金太阳精密为下游客户提供精密结构件全制程产品设计及加工服务,其生产的精密结构件主
要用于各大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通讯通信类零部件的生产,主要产品有折叠屏钛合金轴盖、折叠
屏高精密转轴、智能手机中框、笔记本前后盖、5G射频器件、各类金属结构件以及精密模具等。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购的原材料有特种纸、坯布、磨料、化工和机械部件等,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
的采购模式,采购部门依据销售订单、生产排程及库存情况动态调整采购计划,针对常规物料与供应商签订
年度框架协议实施周期采购以维持安全库存;对战略物资则通过实时监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分析产业链供
需变化进行前瞻性储备,有效对冲供应风险。同时,采购部负责组织质量部和研发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开发
和考核,通过样品测试、小批量供货、审厂等环节对新开发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对已被纳入合格供应商名
录的企业结合质量、价格、交付、服务等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采购部根据采购需求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
挑选供方并向其询价议价,并对采购订单进行全程跟踪处理,包括到货入库、来料检测跟踪、对账及后续质
量问题处理等。
公司采购部将持续发掘优质供应商,不断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黏性,实现供应稳定性、成本竞争力和品
质保障力的三维提升。
(2)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标准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定制产品采取“定制化”
流程。公司销售部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和历年销售情况,结合本年度需求预测和订货情况编制销售计划,生
产部根据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保障客户所需产品的按时交货。为提高对市场需
求变化的应对能力,生产系统应根据销量预测进行必要的储备性生产,保证产品合理库存。
(3)营销模式
公司抛光材料业务主要以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服务国内市场及国外重点市场。根据市场特点
及区域差异成立办事处,加强对经销商的培训和支持,充分发挥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优势,拓宽市场覆盖面,
打响企业品牌效应,帮助公司快速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直销方面,公司通过深度拓展行业
资源,借助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广告宣传,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展会以及大型招投标活动,多维度进行
市场推广。公司持续优化销售流程,涵盖销售前的客户开发、销售中的沟通交流以及销售后的维护服务,并
针对大客户和重点客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除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外,公司还提供ODM服务,即
客户可提供品牌商标,公司依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研发和生产,但相关知识产权归属于公司。
公司智能数控装备及精密结构件业务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与金太阳精密在销售上协同互补,双方借
助对方资源和技术优势,以金太阳精密设备带动公司研磨耗材及抛光液销售,同时公司研磨耗材及抛光液销
售也能反过来带动金太阳精密设备销售,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4)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综合性研发策略,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结合合作研发、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依托
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整合内部研发团队、设备与资金资源,掌控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
,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协作,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研发效率;针对性地引
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化创新,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研发流程上,公司注重与下游客户紧密协同,深入分
析客户生产环境与工艺需求,成立专项小组推进“立项-研发-设计-试验-工艺开发”全链条工作,明确阶段
目标与责任分工,构建“培育一批、推广一批、成熟一批”的良性循环。此外,公司通过前瞻性技术研究打
造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标准化平台产品,并基于定制化开发满足特定行业个性化需求,持续强化产
品竞争力与解决方案覆盖能力。
3、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核心竞争力强化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依托智能化制造体系、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全流程品控管理,
公司持续输出高稳定性产品解决方案,深化客户品牌忠诚度,行业龙头地位的提升有效增强客户合作黏性,
形成研发协同与销售放量的正向循环。
(2)技术突破加速进口替代进程,公司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精密抛光材料、数控装备及精密加
工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成本优势显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完成高端制造材料的进口替代。
(3)汽车制造业技术升级叠加2024年产销新高与存量市场,双重驱动高精密抛光材料需求增加,公司
加速推进客户拓展及汽车领域新品布局。
(4)智能制造升级驱动设备迭代,公司响应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趋势,重点研发智能磨抛一体化产线及
高精度数控装备,通过设备自动化率提升和加工工艺优化,为下游客户提供生产效率与良品率双提升的智能
制造解决方案。
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是金太阳公司最惨烈的一年,由于受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以及部分下游客户需求不达预期等
多重因素影响,造成了公司经营业绩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面对这一严峻的市场挑战,公司管理团
队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加速开拓市场、加大新项目的研发投入、优化业务结构等举措,有效地对冲了市场需
求变化所造成的风险,并为未来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同比
下降12.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9.78万元,同比下降131.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10.36万元,同比下降135.3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34亿元,同
比增加1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63亿元,同比减少5.31%。
2024年具体开展工作如下:
(1)优化产业布局,多维并进夯实根基
2024年,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由于受到核心客户在折叠屏手机市场需求未达预期以及新项目投入加大且
研发周期长的影响,导致该部分业务收入大幅下降60.33%,叠加基于谨慎性原则年度计提存货减值4,333.47
万元,造成公司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协同合作,
通过提升产品性能及服务能力稳定核心订单;同时持续开拓新市场新客户及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业务结构,
有效对冲了特定客户需求波动风险。
①新型高端抛光材料业务
在3C领域,公司通过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实现交付份额显著提升,新型抛光材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2.90%,
占营收比重达16.51%;在汽车领域,公司新开发的泡沫金字塔结构抛光产品已通过海外客户验证并批量供货
,公司抛光耗材品类通过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集团严苛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在智能家居、轨道交通
等领域,核心客户及新增客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4年全年,抛光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同比
增长3.63%。
②智能装备业务
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研磨工艺的行业痛点,公司自主研发出全自动磨抛生产线,加工效率和良率大幅提升
;针对手机及智能穿戴市场微晶玻璃材料的广泛应用,研发出了适配于高精密高硬材料磨抛机,进一步巩固
公司在智能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2024年全年,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84.23万元,同比增长233.62
%。
③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务
依托公司专注于抛光材料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储备及全制程精密加工体系的技术积淀,子公司金太阳精
密于2023年成功实现突破,成为首家实现钛合金转轴盖组件量产交付的企业,并在2024年顺利完成新一代迭
代产品的持续批量交付。公司在保持3D打印钛合金转轴盖技术优势的同时,前瞻性布局金属注射成型(MIM
)钛合金转轴盖精密抛光技术的研发投入,现已形成不同成型工艺下钛合金胚料从高精密加工到表面处理、
自动化智能检测等全制程工艺技术体系,具有为不同折叠屏厂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储备。目前,公
司正在积极推进多家新客户的开发工作,持续推进相关市场份额增长。
④半导体抛光材料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公司领航电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具备年产万吨级产能,其
产品品种已全覆盖至芯片制造、半导体晶圆制造和消费电子制造中的抛光液及配方类化学品,其中IC、硅晶
圆、碳化硅等半导体级抛光液已完成性能验证并具备量产能力,部分CMP抛光液产品已实现对外销售,公司
主导产品已完成多家国内头部客户的导入验证。同时,在半导体抛光液高度细分的背景下,其产品专注于国
内较为薄弱的芯片级抛光液生产,并凭借其技术实力、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优势,已构建起具备行业独特优
势的核心竞争力。领航电子始终以实现国产替代为目标,致力于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垄断
。
公司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协同,构建多维服务体系,实现核心客户产品线扩容,并通过提供三位一体的全
制程解决方案,持续交付高竞争力迭代产品,进一步稳定了行业头部地位,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
(2)创新驱动发展,技术突破赋能国产化替代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持续研发投入,将新产品自主研发与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050.60万元,研发投入占比增
加至6.19%。
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公司依托博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持续深化
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融合并引入创新的高效研发体系,同时进行前瞻性技术
研发储备以适应客户迭代需求。通过定制化研发与产业链协同,公司不断拓展折叠屏转轴、手机中框等精密
结构件等行业新应用新趋势,为国产化替代提供高性价比高稳定性解决方案。
截至年末,公司共计取得197项专利,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42项。2024年度共申请专利27项,其中发明
专利6项,新增申请主要集中在新型抛光材料及智能装备相关领域。公司持续以高创新驱动发展,巩固行业
竞争力,成为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推动者。
(3)加速产能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精密结构件制造与高端智能数控装备扩产项目”加速产能布局,畔山工业区“金
太阳科技园”一期厂房及宿舍楼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工,同步引进先进生产检测设备与软件系统,并配备专
业技术人才及管理团队,有效突破产能瓶颈。该项目聚焦3C消费电子领域,涵盖钛合金折叠屏轴盖、五轴数
控抛磨机床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客户提供抛光耗材、设备及工艺一站式全制程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联合超
硬材料领域权威专家万隆教授成立控股子公司——东莞锐铭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核心产品堆积磨料工艺验
证及产能落地,正推进客户验证与小批量生产。通过产业链扩产与技术协同,巩固了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和
精密抛光材料市场的竞争优势,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4)深化成本管控与内控改革,双轮驱动管理效能
公司根据集团化管理需求,强化内控管理并加强成本优化,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效率、运营
质量与产业链协同。在财务端,深化预算管理机制,细化年度预算至季度并动态调整月度计划,将成本费用
率、回款率等关键指标纳入中高层绩效考核;增设ERP核算维度提升自动化水平,优化资金管理效率,通过
授信政策调整与短期理财组合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同时强化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与应收账款责任落实、库存风
险预警及固定资产核查,构建企业“流动性安全四重防线”。在管理端,以内控体系改革为核心,由内审部
、财务部及法务部牵头推进制度全面修订工作,优化审批流程节点,搭建与组织架构匹配的审批体系,实施
新合同及印章管理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同评审机制及用章行为,强化文件留档追溯机制,加强供应商准入及管
理,并成立跨部门成本核算小组,提升成本数据准确性,为战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通过财务“节流”与管
理“提效”的协同发力,公司进一步夯实运营根基,为长期发展筑牢风险防线与效能保障。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耕主业,积极优化产业链布局
公司多年来持续专注于抛光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抛光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
技术投入和工艺优化,公司掌握了聚酯薄膜砂纸底胶配方技术、环保型耐水砂纸制备方法、金字塔海绵砂成
型技术和配方、金字塔砂碟制备工艺及配方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成果共同构建了公司系统化的技
术优势“护城河”。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精度、
高效率抛光需求的不断增长。
在深耕主业的同时,公司基于新材料打磨抛光的技术优势,积极进行产业链延伸布局,通过技术积累与
产业并购,公司率先实现抛光材料、智能装备、加工工艺的全产业链整合,成为业内首家提供精密研磨抛光
与结构件制造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此外,公司提前预判抛光材料在3C行业的应用趋势,研发适用于同一材
料不同工艺路径的研磨耗材及机加工工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公司进一步优化了产品布局,巩固了新产品
的竞争优势,并持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保持公司的优势地位。
2、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能力
公司基于在抛光材料领域多年的技术积淀与产业链延伸经验,现已成功构建“材料、设备、工艺”三维
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抛光材料方面,公司针对不同金属特性开发出多款产品,例如钛合金研磨用金字塔砂
布、不锈钢抛光的微晶结构砂膜、铝合金抛光专用微晶结构砂膜等,可广泛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制造与售
后等下游领域;智能设备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五轴数控抛磨、五轴力控抛光机等抛磨系列产品,以及五
合一(整形检测)一体机、力控自动翻转毛刺机、微晶玻璃磨抛机等自动化产品。针对智能穿戴产品手工打
磨效率低、良率差的行业痛点,公司开发出智能穿戴自动化磨抛生产线,并同步开发出智能穿戴拉丝、抛光
专用耗材;同时,针对钛合金加工难度大的特点,公司及时开发出钛合金AT面磨抛设备、多功能平面拉丝设
备等五轴数控机床,致力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工工艺方面,公司持续更新和优化生产工艺
,特别是针对钛合金精密结构件等新型产品,构建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同时还能满足
客户的各项技术要求。
凭借上述“设备、材料、工艺”三轮驱动策略,公司深入智能终端市场及其他下游应用领域,精准定位
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效、定制化的精密抛光与精密结构件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客户产品的良品
率、降低整体成本,全方位强化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增强客户粘性。这种技术协同与服务保障的双重优势
,正持续巩固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3、强大研发技术平台与核心技术互助科研团队的创新优势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三大省级科研平台,吸纳行业内一流博士、专家、一线技术开发人员和客户服务专家,
同时引进、培训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目前已成功培育出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知识扎实以及创新研发能力强大
的核心团队,并完成了传统研磨耗材、设备与超精密纳米级抛光材料的研发技术平台的搭建。
在公司搭建的技术平台上,各方研发团队能进一步交流各自领域产品技术优势,互相提供新产品的应用
场景验证平台,从而推动公司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特别是在超精密纳米级技术的助力下,研发人
员得以突破传统研磨耗材和设备领域的思维局限,进一步实现工艺技术的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