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632 光莆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半导体光应用产品及新型柔性电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医疗美容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6.85亿 85.42 1.97亿 82.40 28.75
医疗美容(行业) 1.03亿 12.83 --- --- ---
其他(行业) 1403.24万 1.75 818.75万 3.42 58.35
─────────────────────────────────────────────────
半导体光应用(产品) 5.93亿 73.92 2.00亿 83.76 33.78
医疗美容(产品) 1.03亿 12.83 --- --- ---
FPC+(产品) 9226.36万 11.50 -324.11万 -1.36 -3.51
其他(产品) 1403.24万 1.75 818.75万 3.42 58.35
─────────────────────────────────────────────────
境外(地区) 5.00亿 62.28 --- --- ---
境内(地区) 3.03亿 37.72 --- --- ---
─────────────────────────────────────────────────
直销(销售模式) 7.90亿 98.47 --- --- ---
经销(销售模式) 1226.05万 1.53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半导体光应用(产品) 3.14亿 74.54 1.03亿 82.58 32.90
医疗美容(产品) 5659.34万 13.45 1928.05万 15.43 34.07
FPC+(产品) 4441.54万 10.56 -162.58万 -1.30 -3.66
其他业务(产品) 612.94万 1.46 411.29万 3.29 67.10
─────────────────────────────────────────────────
境外(地区) 2.67亿 63.54 --- --- ---
境内(地区) 1.53亿 36.46 --- --- ---
─────────────────────────────────────────────────
直销(销售模式) 4.18亿 99.36 --- --- ---
经销(销售模式) 269.97万 0.64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7.77亿 86.82 2.05亿 79.54 26.35
医疗美容(行业) 9861.92万 11.03 --- --- ---
其他(行业) 1928.02万 2.16 1214.88万 4.72 63.01
─────────────────────────────────────────────────
半导体光应用(产品) 6.56亿 73.33 2.04亿 79.15 31.04
FPC+(产品) 1.21亿 13.49 99.00万 0.38 0.82
医疗美容(产品) 9861.92万 11.03 --- --- ---
其他(产品) 1928.02万 2.16 1214.88万 4.72 63.01
─────────────────────────────────────────────────
境外(地区) 5.54亿 61.93 --- --- ---
境内(地区) 3.41亿 38.07 --- --- ---
─────────────────────────────────────────────────
直销(ODM+自主品牌)(销售模式) 8.80亿 98.34 --- --- ---
经销(自主品牌)(销售模式) 1482.83万 1.66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半导体光应用(产品) 3.73亿 75.31 1.31亿 80.28 35.09
FPC+(产品) 5977.92万 12.07 541.03万 3.32 9.05
医疗美容(产品) 5036.68万 10.17 2243.38万 13.77 44.54
其他(补充)(产品) 1208.01万 2.44 428.85万 2.63 35.50
─────────────────────────────────────────────────
境外(地区) 3.08亿 62.27 --- --- ---
境内(地区) 1.87亿 37.73 --- --- ---
─────────────────────────────────────────────────
直销(ODM+自主品牌)(销售模式) 4.91亿 99.26 --- --- ---
经销(自主品牌)(销售模式) 368.83万 0.7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9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6854.41│ 45.95│
│第二名 │ 3785.15│ 4.72│
│第三名 │ 2409.96│ 3.00│
│第四名 │ 2295.26│ 2.86│
│第五名 │ 1937.85│ 2.42│
│合计 │ 47282.63│ 58.9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0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962.62│ 7.70│
│第二名 │ 2408.23│ 6.26│
│第三名 │ 2061.32│ 5.36│
│第四名 │ 1841.19│ 4.78│
│第五名 │ 1501.44│ 3.90│
│合计 │ 10774.80│ 28.0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技术先导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三十载半导体光科技领域技
术积淀,构建起“技术纵深+全球布局”的战略双翼体系。公司从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起步,以半导体光传
感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驱动+应用协同”相互赋能融合,逐步发展成业务覆盖半导体光集成传感
器、光应用、新材料等领域的集团化运作企业。
基于高端光电传感器几乎被欧美和日本的企业垄断,国产化率不足20%的现状,公司依托三十年深耕半
导体领域的技术沉淀与储备,在稳定光应用业务的基础上,将业务发展战略聚焦在传感器领域,重点聚焦半
导体光集成传感器封测、智能传感器模组和传感器创新应用场景。在传感器封测领域,围绕国产替代和自主
可控,加大对光集成传感器先进封测技术“卡脖子”环节的研发攻关投入,锚定在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
驶、低空经济等高成长、技术迭代快的领域;在传感器模组和应用领域,通过将传感器技术深度融合“光传
感+柔性材料+光学设计+物联通讯+AIOT算法”等关键技术,赋能智能照明、数智能碳管理等产品和场景,持
续打造全自主可控的“光集成传感器封测—智能传感模组—智能终端产品-场景解决方案”的产业链闭环。
公司将持续推动技术势能向市场动能转化,向着半导体光集成传感器细分市场全球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稳步
迈进。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总体
上与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相关,无明显季节性特征。
(二)行业发展情况和公司所处地位
1、光电传感器
智能的基础是感知,而传感器就是感知的入口。全球传感器有3万多种,光电传感器是一种以光电器件
为核心的传感器,能够感知并检测多种非电物理量。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光电传感器在机器人、无人机、
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眼镜、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无处不在。当前,全球
传感器产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主导,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几乎垄断了高端智能传感器市
场,中国在全球传感器市场中整体上仍处于追赶状态,特别是高端光电传感器国产化率不足20%,严重依赖
进口,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之一。2024年,中国光电IC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了1356
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189亿元增长了14.05%。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该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2
%,预计到2025年,中国光电IC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
公司在光电传感器领域已经形成“半导体光集成传感器封测—智能传感模组—智能终端产品-场景解决
方案”的业务闭环。在传感器件封测领域,公司依托30年扎实的透明封装经验沉淀,不断加大对光集成传感
器封测技术“卡脖子”环节的投入,前瞻性地积极布局传感器集成封装与混合封装技术领域,主打国产替代
,聚焦激光雷达探测传感器、TOF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以及生物识别传感器,持续发力拓展光电传感产品
的3D/叠Die等极具创新性的封装关键工艺;在智能传感器模组领域,公司用半导体封测技术+光集成传感技
术替代化学传感技术,深化拓展传感器模组的创新应用,推出的“气体检测和生命体征检测一站式家庭安全
防护传感器”出口海外,获得客户的高度赞赏,该领域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公司的目标是
未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10%;在场景应用方面,公司贴合国家“双碳”需求,以传感器技术为底座,
通过边缘计算、物联网、智慧照明与多源环境传感器的技术融合,创新推出主动AI式管理的数智能碳管理系
统、数字低碳健康校园解决方案、植物生长/畜牧养殖解决方案等各种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
”和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节能减碳服务总产值已达到5200亿元,具备长期广阔
的发展空间。
2、半导体光应用
公司在半导体光应用领域构建了独特的技术融合优势,公司基于半导体光传感底层技术,深度整合光学
设计、柔性材料、物联通讯及AIoT算法等核心要素,不断拓展半导体光在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的应用边
界,持续解锁光感知、光照明、光健康、光美容和光环境等光应用领域;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
转化,凭借“高光效、长寿命、低能耗”的照明产品卓越特性,通过将核心智能传感技术与光学照明技术深
度耦合,持续创造有价值的智能照明产品;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协同先进的智能传感技术为智能照明升
级赋能,不断更新迭代产品,扩大应用范围,持续在照明领域焕发新的光彩。
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创新的产品、严谨的工艺、卓越的品质、良好的企业信誉,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
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公司是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理事单位、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常务
理事单位、中国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工信部半导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物流与
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会长单位等,是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UL
、Dekra、欧陆、TUV莱茵和TUV南德授权目击实验室,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级创新基金计划、
国家电子基金等科技项目,累计起草了30多项国际标准、国标、行标、省标和团标,产品先后通过CCC、CQC
、UL、ETL、FCC、DLC、CE、SAA、GS等多项国内和国际认证,认证证书数量超过1800个。公司的平板灯具连
续三年在北美市场占比超过40%;“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获得ISA授予的“全球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杰出贡献奖”;自主开发的数智能碳管理系统平台
结合半导体照明二次节能技术,经实测,在停车场场景应用中综合节能率最高可达90%以上,后期运维成本
可减少30%,该系统入选2024年度厦门市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目录;与华为云携手推进鸿蒙智慧健康联合解
决方案,将多款智能灯具接入鸿蒙智联生态,引领行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展望2025年,通用照明市场主要由存量市场的更新改造替换的需求以及对高光质量、健康舒适照明和智
能照明产品需求提升拉动产值恢复正向成长。同时植物照明则在垂直农场卷土重来发展下有望迎来下一个增
长阶段,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通过照明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大型公建、
交通基础设施的节能降碳已成为大势所趋,公共建筑节能照明改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依然是
企业不断追求的发展方向,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未来将广泛铺向市场,打开二次替换需求增长机遇。
3、新材料
公司依托子公司爱谱生电子(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累的柔性材料技术和客户资源进
行深度研发和业务协同拓展,在柔性电路板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和合作伙伴深度研发柔性复
合材料、攻关5G透明天线用挠性覆铜板材料关键技术,在满足自用需求和客户协同的基础上增加了SMT(表
面贴装技术)智能制造工序和FPCA品类,增强了一站式服务能力。
根据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2028年,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行业市场规模由718.97亿人民币元增长
至2,060.99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30.12%。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概况
公司在稳定半导体光应用业务的基础上,将业务发展战略聚焦在半导体光集成传感器领域,重点聚焦半
导体光集成传感器封测、智能传感器模组和传感器创新应用场景。公司围绕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通过“技
术驱动+应用协同”相互赋能融合,打造“光集成传感器封测-智能传感模组-智能终端产品-场景解决方案”
的全产业链闭环。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集成传感器件封测业务、半导体专业照明灯具及智能照明、新材料业
务和医疗美容服务。
(二)公司的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光集成传感器件封测类产品、传感器模组类产品、数智能碳管理系统、半导
体专业照明灯具及智能照明、新材料类产品以及医疗美容服务,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
驶、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照明、新能源等产品/领域中。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通过打造差异化品牌矩阵,初步建立起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的自主品牌体系。海外自主品牌产品采用
“线上商城+线下商超”模式;国内自主品牌产品,采用重点项目直销与区域代理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公司的传感器器件、传感器模组、新材料类产品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由于该类产品专业性强,客户对技
术对接、售后服务等要求较高,直销模式可及时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利于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和控制产品销售风险。
公司ODM整机产品主要采取直销模式,直销模式可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能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的动态
,同时,也有利于稳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加客户黏性。
2、供应链模式:
为支撑公司全球化业务布局,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减少供应链风险,公司进行全球化供应链重塑。一方
面加强垂直供应链整合,逐步加大材料和部件的自制比例;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对供应链资源进行优化配
置,积极导入本地供应商资源,构建品质保证、成本领先的供应网络,同时,在原材料采购环节构建多维风
险对冲机制:针对汇率波动风险,通过运用套期保值工具锁定材料成本,有效规避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波动;
对于长周期物料则采取期货与现货动态结合的采购策略——基于大宗商品价格趋势预判,实现全周期采购成
本最优。通过垂直供应链整合和全球化供应链重塑,既保障供应链稳定性,又持续强化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
3、制造模式:
公司依据“全球制造+属地化服务”战略目标布局多点制造网络,构建兼具战略纵深与战术弹性的生产
制造体系。依托厦门、马来西亚两大智能化生产基地,加速马来西亚新厂建设,形成东南亚区域供应链枢纽
,同步围绕客户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多点布局卫星工厂,精准匹配不同区域的客户需求及应对贸易环境变化
。
(四)报告期内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205.06万元,同比减少10.33%,主营业务收入中半导体光应用业务销
售收入59,287.8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1%,主要系竞争加剧导致市场端产品单价持续下降所致;FPC+业
务销售收入9,226.36万元,同比下降23.54%,主要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下降影响,而公司开发
的5G透明天线等新产品虽已小批量出货,但占比还不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9.81万元,同比下降41.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66.80万元,同比下降62.60%。主要影响因素为:
(1)收入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在优化产品和业务基础之上,综合毛利率有所提升。然而受制于宏观
环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公司半导体光应用及FPC业务的收入有所下降,导致相关
营业利润有所下降。
(2)管理费用增加944.84万元:主要系员工薪酬增加,以及新业务相关的折旧摊销费增加所致。
(3)研发费用增加161.46万元:主要系公司为推动光集成传感器关键技术等研发、新产品技术储备,
公司在研发团队建设、产品开发、专利布局等方面的投入增加。
(4)投资收益减少718.92万元:主要系公司通过基金投资的中创新航股价变动影响。
(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666.99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理财产品减少、收益率降低导致交易性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54.1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75.16万元,主要系报告
期内收入有所下降以及新项目开拓投入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458.39万元,较上年
同期增加21,775.99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赎回理财产品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46
.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671.87万元,主要系报告期现金分红较上期增加9,697.40万元所致。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强大的技术平台化能力
公司是技术先导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公司在半导体领域深耕三十年
,以半导体光技术为创新底座,搭建了"研究院-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技术开发"四级梯度研发体系,构建了
覆盖“光集成传感器封测—智能传感模组—智能终端产品—场景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技术矩阵,锻造了公司
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强大的技术平台化能力。
深厚的技术沉淀为公司突破“卡脖子”技术奠定基础。公司是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传感
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
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工信部半导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会员、
福建省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是省级LED封装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
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UL、Dekra、欧陆、TUV莱茵和TUV南德授权目击实验室、厦门光莆半导体光电传感应
用创新中心、厦门爱谱生柔性电子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级创新基金
计划、国家电子基金等科技项目,累计起草了30多项国家标准、国标、行标、省标和团标,荣获“全球半导
体照明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公
司具备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能力,已攻克叠层封装技术难关,解决了“卡脖子”瓶颈,实现了国产替代,抢占
国内AI光集成传感器技术高地;攻关的5G透明天线用挠性覆铜板材料关键技术,满足5G透明天线需要的高频
、透明性、细线路蚀刻等要求,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强大的技术平台化能力为公司快速“需求—产品”化能力提供保障。公司的技术平台以半导体光传感技
术为核心相互赋能、应用协同,实现"场景需求-技术匹配-产品开发"的高效快速转化,迅速缩短新应用领域
/新产品研发周期。近年来,公司成功快速切入数智能碳管理领域,自主开发的数智能碳管理系统平台结合
半导体照明二次节能技术,经实测,在停车场场景应用中综合节能率最高可达90%以上,后期运维成本可减
少30%;协同先进的智能传感技术,推出的“气体检测和生命体征检测一站式家庭安全防护传感器”,是集
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为家庭安全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保障;与华为云携手推进鸿蒙智慧健康联
合解决方案,将多款智能灯具接入鸿蒙智联生态,引领行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公司强大的技术平台
化能力,将助力公司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
2、卓越的先进制造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先进制造保障产品品质,产品品质铸造行业品牌。公司在半导体行业沉淀了三十年的制造经验,以精益
设计、柔性制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构建了先进的制造体系,凭借创新的产品、专业的技术、严谨的工艺、
卓越的品质、良好的企业信誉在半导体行业中拥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
技进步奖一等奖”、“全球半导体照明杰出贡献奖”、“中国(国际)物联网产业大奖创新奖”“中国(国
际)物联网领军品牌大奖”,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照明灯饰行业十大智能应用品牌”、“2019年度中国照
明灯饰行业十大教育照明品牌”、“厦门市优质品牌企业”、“2022年度厦门市重点产业龙头骨干民营企业
”、“2023年度中国LED照明灯饰行业100强”、“2023年度中国照明灯饰行业---优秀光美容仪器品牌”、
“2023年度中国照明灯饰行业---智能生态品牌TOP10”、“2023复合集流体优质供应商”“2024年中国照明
出口企业百强”、“2024年中国照明行业百强”,2023年作为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官方消杀产品及服务供应
商。2024年,公司被评为厦门市绿色制造企业(厦门市绿色工厂),厦门光莆停车场低碳数字感知照明系统
入选2024年度厦门市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目录,平板灯具连续三年在北美市场占比超过40%。未来,公司将
持续释放技术优势,提升产品在市场端的竞争力,依靠公司研发能力和先进制造能力,以及自主品牌的影响
力,持续提升业务收入。
3、优质的大客户资源和立体的销售网络
公司的技术势能不断转化为市场动能。公司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与高品质客户同行,坚持
深度服务国内外知名大客户。公司建立健全了完整严格的与大客户长期合作的服务体系,创新"大客户深度
定制+技术平台化输出"模式,并得到国际大客户高度认可,曾获得美国核心客户2021年度优秀供应商(全亚
洲唯一一家),积累了一批长期稳定的优质大客户资源,大客户多是世界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公司应用
前瞻性的技术储备,通过技术之间相互赋能和业务之间相互协同,围绕大客户群体不断进行智能化、多品类
、系列化产品的升级,持续挖掘大客户潜力,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成熟的大客户服务体系也为
公司拓展新客户提供了宝贵经验。
公司的技术实力不断转化为品牌影响力。公司以技术为基,加快自主品牌建设,逐步构建了多元化立体
销售网络。公司在深度服务大客户的同时,广招生态合作伙伴,通过渠道建设、线上平台、合伙人平台、战
略联盟等合作伙伴商业模式,发挥优质资源协同作用,提升公司自主品牌竞争力。长期积累的大客户合作关
系既赋能ODM、OBM的业务的客户拓展,又为自主品牌产品的品质提供背书,促进了“先进制造+自主品牌”
协同发展,“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有利布局,为公司高质发展提供保障。
4、国际化的前瞻布局和全球化的服务能力
公司二十余年深度服务国际知名大企业,塑造了全球化的视野和敏锐的嗅觉,提前进行前瞻的国际化布
局。公司在马来西亚建立了智能智造基地,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国际化的投资、销售和运营平台,已
形成“国内研发+亚洲智造+全球交付”的产业布局。公司的产品矩阵通过超过1800项国际认证构筑通行壁垒
,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进入多家在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排名前十的品牌工程商和零售巨
头供应链。2025年,公司将加快马来西亚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围绕客户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多点布局卫星工
厂,提升快速响应客户能力,持续书写中国科技企业的出海新蓝图。
5、管理体系及产品品质认证沉淀优势
管理体系是根基,品质认证是护城河。公司始终将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与产品品质的国际化认证作为
发展驱动力。历经三十载,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ECQQC080000、ISO14064、IS
O45001、BSCI等一系列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UL、Dekra、欧陆、TUV莱茵和TUV南德授
权目击实验室,取得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报告期内取得了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管理体
系、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等8项绿色体系认证,彰显了企业运营的现代化水平和践行绿色运营的决心。公司
产品先后通过CCC、CQC、UL、ETL、FCC、DLC、CE、SAA、GS等多项国内和国际认证,认证证书数量超过1800
个,2024年,新增认证121个,北美交流桩获得了ENERGYSATR、FCC、ETL认证,欧标便携式充电桩获得了CE
、UKCA认证,欧洲户储产品获得了CE、UN38.3认证。这些认证既是产品进入欧美中高端市场的通行证,也是
公司产品品质的“软实力”背书,为公司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开发客户打下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重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及产业链区域化重塑的复杂背景下,全球经济复
苏乏力,国内企业受制于地缘政治、贸易摩擦、外需走弱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市场订单需求和产业链供应链的良性循环,也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报告期内,面对前述挑
战,公司积极采取新业务开拓、新技术储备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措施应对,然而受经济环境变化、市场竞争
加剧及投资权益变动的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仍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205.06万元,同
比减少10.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9.81万元,同比下降41.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扣非后的净利润1,766.80万元,同比下降62.60%;基本每股收益0.171元,同比下降41.56%;研发投入6,4
13.29万元,同比增加2.58%。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竞争加剧的行业趋势,公司围绕“重构价值链存量拓蓝海”核心纲领,加速
推动海内外双循环的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差异化经营策略,以创新迭代驱动产品结构优化,在深耕存量市场
中创新应用场景,公司的核心技术不断强化,新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全球化业务版图稳步推进。公司管理层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业绩增长充满信心。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措施和成果如下:
(1)持续攻坚卡脖子技术瓶颈,迭代创新终端应用
2024年,公司持续攻坚光集成传感器、新材料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并通过技术赋能和创新迭
代实现在终端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和拓展新应用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①持续发力拓展光电传感产品的3D/叠Die等极具创新性的封装关键工艺,其中,可精确测量周围物体的
距离和轮廓信息的激光雷达探测传感器件及TOF传感器件,可用于检测物体的位置、距离、颜色、亮度等参
数,实现物体识别、定位、导航等功能的接近/环境光传感器件,以及可用于身份识别、用户认证、健康监
测等的生物识别传感器件,在报告期内均已批量出货,并在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穿戴领域实现批量销售
,在无人机、人形机器人领域送样测试。
②自主开发的“人体存在传感器”,支持IR遥控器双向通讯,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参数设置并提供信息
反馈,支持RFID无源参数编译及参数读取,产品应用于工业照明、家居照明、商业照明等。该产品作为公司
海外重点客户首个传感器项目,成功实现量产,且当月即收到客户的返单,为接下来sensor其他项目打下基
础。
③协同先进的智能传感技术,推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气体检测和生命体征检测一站式家
庭安全防护传感器”,为家庭安全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保障。该产品已送样多家海外客户并取得多家意向
订单。
④攻关的5G透明天线用挠性覆铜板材料关键技术,满足5G透明天线需要的高频、透明性、细线路蚀刻等
要求,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使用该技术生产的5G透明天线透明导电膜已由客
户送交终端客户验证通过,待放量生产。
⑤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转化,凭借“高光效、长寿命、低能耗”的卓越特性,协同先进的
智能传感技术,推出智能照明系列产品,全面为智能照明升级赋能。
(2)稳步推进全球化业务版图,助推双循环深度融合
2024年,公司发挥已有海外制造基地及深耕欧美市场的优势,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国家新市场,稳步推进
全球化业务版图,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深度融合。
①在香港、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