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680 隆盛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 4.57亿 43.09 5435.77万 26.98 11.90
EGR产品(产品) 3.54亿 33.36 8653.39万 42.96 24.47
精密汽车零件(产品) 2.40亿 22.66 5840.52万 28.99 24.31
其他(补充)(产品) 950.85万 0.90 215.20万 1.07 22.63
─────────────────────────────────────────────────
境内销售(地区) 10.46亿 98.69 1.97亿 97.79 18.82
境外销售(地区) 1388.37万 1.31 445.61万 2.21 32.10
─────────────────────────────────────────────────
商品和服务(业务) 10.60亿 100.00 2.01亿 100.00 19.00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0.60亿 100.00 2.01亿 100.00 19.0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 18.09亿 99.00 3.26亿 100.00 18.04
精密机加工行业(行业) 1835.38万 1.00 --- --- ---
─────────────────────────────────────────────────
新能源产品(产品) 8.01亿 43.82 9613.42万 29.58 12.01
EGR产品及喷射系统(产品) 5.62亿 30.74 1.34亿 41.24 23.86
冲压件产品(产品) 2.94亿 16.09 5387.28万 16.57 18.33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555.31万 4.14 740.44万 2.28 9.80
其他产品(产品) 4299.02万 2.35 --- --- ---
注塑件产品(产品) 3390.69万 1.86 --- --- ---
机加工产品(产品) 1835.38万 1.00 --- --- ---
─────────────────────────────────────────────────
境内(地区) 17.67亿 96.69 3.19亿 98.07 18.04
境外(地区) 6048.49万 3.31 627.25万 1.93 10.3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8.27亿 100.00 3.25亿 100.00 17.7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 2.58亿 35.19 3008.76万 21.61 11.64
EGR产品(产品) 2.47亿 33.61 5952.44万 42.76 24.12
精密汽车零件(产品) 2.09亿 28.52 4829.22万 34.69 23.06
其他(产品) 1969.13万 2.68 129.48万 0.93 6.58
─────────────────────────────────────────────────
境内销售(一般)(地区) 6.97亿 94.88 --- --- ---
其他(补充)(地区) 3757.36万 5.12 ---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6.97亿 94.88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3757.36万 5.12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 11.38亿 99.07 2.21亿 100.00 19.41
精密机加工行业(行业) 1070.72万 0.93 --- --- ---
─────────────────────────────────────────────────
新能源产品(产品) 4.15亿 36.18 6442.57万 29.65 15.51
冲压件产品(产品) 3.38亿 29.41 6062.49万 27.90 17.95
EGR产品(产品) 2.85亿 24.79 6906.89万 31.79 24.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6258.09万 5.45 --- --- ---
注塑件产品(产品) 3583.42万 3.12 --- --- ---
机加工产品(产品) 1069.24万 0.93 --- --- ---
其他产品(产品) 141.84万 0.12 --- --- ---
─────────────────────────────────────────────────
境内(地区) 11.46亿 99.80 2.16亿 99.61 18.89
境外(地区) 230.41万 0.20 --- --- ---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1.48亿 100.00 2.17亿 100.00 18.9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1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49545.82│ 27.12│
│客户二 │ 40502.81│ 22.17│
│客户三 │ 12061.50│ 6.60│
│客户四 │ 11285.88│ 6.18│
│客户五 │ 5659.54│ 3.10│
│合计 │ 119055.55│ 65.1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7.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6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1593.19│ 18.83│
│供应商二 │ 19424.89│ 11.58│
│供应商三 │ 17083.18│ 10.18│
│供应商四 │ 4222.21│ 2.52│
│供应商五 │ 4197.50│ 2.50│
│合计 │ 76520.97│ 45.6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概要
本公司处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主要由钢材、机加工件等组成,下游主要为汽车整车或发动机、电机
制造企业。公司秉承“创无止尽、绿动未来”的发展理念,通过自主研发及上下游并购,公司的产业格局从
过去聚焦柴油商用车EGR业务板块,已发展成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业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
达铁芯业务和汽车精密零部件业务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发展,从仅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已发展成为全面赋能柴
油商用车、乘用汽油车、乘用混合动力汽车、非道路工程机械、天然气商用车等下游汽车市场,同时聚力航
空航天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布局。
2、行业情况
2.1汽车行业市场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整体市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伴随着汽车以旧换新、地方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汽车新车型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
费潜力,为乘用车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
.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中国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741.9万辆,同比增长23.9%,市场份额为61.9
%,上升8.8%,top10中自主品牌占据6席,包括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表现亮眼。
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
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国内销量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新能源汽车出口60.5
万辆,同比增长13.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301.9万辆,同比增长1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92.2万辆
,同比增长85.2%,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屡次突破历史新高,同时,插电式混动汽车总体销量虽
然不及纯电汽车,但是仍然维持了很高的增长速率,已经成为新能源增量的最大助力。
2024年上半年商用车销售206.8万辆,同比增长4.9%,其中,燃气重卡累计销售10.88万辆,同比增长10
4%,成为推动今年上半年重卡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
2.2公司所处航空航天精密制造领域发展情况
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
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
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被定位为我国未来的新增长引擎。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国内在卫星研制、卫星应用等方面出现了多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国家及商
业航天公司制定了多个大型星座计划,如GW-A59和GW-2的宽带星座(12992颗)、G60千帆星座计划(12000
颗)、鸿鹄-3(10000颗),市场的快速增长将为上游航天零部件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在低空经济领
域,无人机行业是低空经济领域重要发力点,中国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均已列为无人机大国与强国,无人
机的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上游零部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
3、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1EGR系统板块
母公司隆盛科技长期致力于发动机节能减排领域,从事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EGR系统技术现可赋能轻型、中重型柴油车、非道路工程机械、乘用车混动市场以及天然气重卡等市
场。
(1)柴油商用车EGR系统产品公司EGR系统板块主要产品包括EGR阀、EGR冷却器、控制器、各类传感器
及EGR模块化产品等,商用车、非道路工程机械应用EGR系统产品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氮氧化合物(Nox)排
放。为满足不同客户对于产品使用寿命的要求,公司相继开发了扭矩电机(无刷类)EGR阀、节气门产品,
较普通有刷直流电机EGR阀而言无刷扭矩电机EGR产品拥有更长的寿命及可靠性。同时,根据EGR阀取气、回
气的不同位置,公司的EGR阀产品又分为高压EGR阀和低压EGR阀两种,高压EGR阀采用提升式EGR阀,用于解
决高密封性、低泄漏量的问题;低压EGR阀采用蝶阀来解决低压差的问题,实现更高的EGR率。
(2)乘用车混合动力EGR系统产品EGR系统已成为乘用车混动车型的主要配置,公司混合动力EGR系统产
品为EGR阀、冷却器及EGR系统模块等,主要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高效燃油发动机、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等进行
配套,主要功能是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以及达到抑制爆震的作用。
(3)其他能源EGR系统产品天然气商用车零部件:油气价差决定着天然气重卡的经济性优势,公司主要
在天然气商用车上匹配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产品、天然气重卡EGR阀产品等。
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公司还为氢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系统匹配空气路阀件,由空气组合阀(ACV)以及空
气背压阀(ECV)组成,用于实现在运行过程中调节空气路压力、启停过程中降低尾排氢浓度以及在停机后空
气路封闭,空压机喘振保护等作用。
3.2新能源业务板块
公司全资子公司隆盛新能源主要负责新能源业务板块的运营工作。公司新能源板块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
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马达铁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覆盖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电机铁芯主要包括定子、转子铁芯,是实现能量转换的主要机构,组成定子的主要有定子铁芯、定子绕
组、机座等,组成转子的主要有转子铁芯、转子绕组、转轴等。定子、转子铁芯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决定了驱
动电机的性能、能效以及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根据驱动电机设计和性能要求,铁芯冲裁高度、精度、尺寸、
材质各不相同,公司主要生产大尺寸、高密度的中高端铁芯产品,分为感应异步电机铁芯和永磁同步电机铁
芯,其中感应异步电机中定、转子铁芯均不需要插入磁钢,系无稀土材料电机。公司现已储备新能源汽车电
机铁芯主流工艺技术,包括铆接叠加工艺、激光焊接工艺及粘胶工艺等。
3.3精密零部件板块
公司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负责精密零部件板块的运营工作。公司精密零部件板块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精密
冲压及注塑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领域,其中新能源产
品主要包括六大板块:
(1)新能源电驱动/电控系统,主要产品为平衡盘,电驱动屏蔽板,P档驻车齿轮组件,高压盖板,IPT
盖板,控制器盖板;其中控制器盖板为公司核心技术产品,依托强大的设计仿真分析能力,公司在控制器盖
板领域前端参与客户端设计,为客户将压铸件改为冲压件实现VAVE降本提供优质的技术解决方案,成功开发
并量产多个优质的项目,此板块2024年依旧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2)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主要产品为电子水泵中核心零部件,叶轮组件,隔水套,蜗壳,绕线骨架等
,在热管理系统中水泵系统主要为电池系统提供冷却循环的动力来源,其中核心零件叶轮小组件为公司核心
技术产品,成熟的工艺技术可保证优质动平衡参数,保证产品高稳定、低振动的运行效果。
(3)新能源铜排系列,公司产品从工艺技术角度来分主要包括软铜排,硬铜排,嵌件包塑类铜排以及
组装类铜排,主要应用于电驱动连接的汇流排,电控的三相连接铜排,高压配电盒连接铜排,逆变器滤波器
连接铜排,高压接线座连接铜排,充电机连接铜排等。公司铜排系列产品应用于新能源多个不同板块,经过
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铜排系统有望在未来2-3年内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4)在门锁,座椅,被动安全系统,产品具备跨生命周期特点,零部件包括门锁面板,钣金支架,座
椅调角器零部件,座椅钣金件,被动安全全套冲压及注塑零部件。此版本业务一直保持稳定及增长态势。
(5)刹车系统和助力马达电机领域,主要产品为助力电机盖,新能源助力刹车系统零部件,该板块在2
023年成功开发多款新项目及新客户,未来2-3年内也将为公司带来主要的业绩增长效益。
(6)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为头部客户企业提供屏蔽板、激光雷达安装板,智能驾
驶镶件等零部件,在此版本,公司提供的零部件具备高精密、高效率的特点,与此类产品的短、频、快的发
展模式完全高度匹配。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该版本业务,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业务支持
。
燃油乘用车系统零部件,微研精工还为废气再循环系统提供核心的零部件,内外翅片,外壳等冲压件。
同时在发动机领域,公司在皮带涨紧轮系列产品中,核心工艺冲压和铁件包塑均为公司自行开发,油泵和电
磁阀系统中,公司核心产品精冲法兰、减震器,卡环,支撑环,油泵盖等全套产品常年占据燃油车市场的较
高份额。在减震系统和刹车系统中公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卡夹、端盖,一直处于稳定供货状态。
3.4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板块
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负责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板块的运营工作,已通过国军标质量体系证书、二级保
密资质,主要从事航空航天产品的制作研发、精密模具工装的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各种精密加工零部件,产
品主要分为4部分:
(1)国家航天板块:公司承接包括但不限于神州天舟、载人登月、嫦娥登月等国家重点项目,主要承
担前述项目中核心精密零件的研发、生产、加工。
(2)商业航天板块: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沉淀成功切入低轨卫星领域。公司重点围绕卫星运行中机械
运动部分中的精密机构零部件及部件进行布局,是决定卫星在轨运行成功与否的核心部件,该板块产品主要
针对卫星的精密机构零件及部件进行业务拓展,产品包括卫星太阳翼铰链、卫星太阳翼压紧释放机构、卫星
太阳翼驱动组件、卫星姿态控制机构、卫星天线机构等。
(3)无人机业务:公司致力于大型无人机零部件的制造,完成了多款型号的生产及交付,积累了完整
的无人机零件生产工艺技术经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4)其他业务:配套精密导弹零件,产品主要涉及导弹导引结构件、舵机结构件、弹射装置、频率源
、光学影像等。同时公司还配套其他精密零部件产品,包括应用在高端精密仪器中空气分子泵、极杆等产品
,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精密轴盘类精密零部件。
4、经营模式、市场地位等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市场地位等暂未发生重大变化。
5、公司2024年上半年重点开展工作情况暨业务驱动因素
2024年上半年,受益于汽车行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公司保持战略定力,以股权激励经营目标为中心
,通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技术、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式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同时高度重视高
效生产,保障各生产装置稳定有序运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033.11万元,同比增长44.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30.37万元,同比增长43.59%。按主要业务板块分类,本公司2024年上半
年重点开展工作情况暨业务驱动因素如下:
(1)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业务板块—聚焦客户需求,保证产品供应
母公司长期致力于发动机节能减排关键零部件领域。随着国内插混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EGR产品在
混动项目的应用也快速增量,成为EGR板块的增长支撑点;原先已经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的轻型柴油车市场及
非道路市场受市场整体情况略有波动,但在天然气重卡领域EGR阀提供的增量下,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趋势
。
报告期内,该板块聚焦主业,紧盯客户需求,动态增强核心产品产能储备,不断提高供应商的合作黏性
,进一步强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对生产过程中进行持续创新和优化,构建柔性生产能力,力保产品及时
交付。
首先,在积极拥抱电动化的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燃油车的长距离行驶能力与纯电动汽车的环保优
势,以其经济性和便利性的优点,成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随着各整车及主机厂客户不断更新迭代混
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新车型、新机型,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
在混合动力EGR项目上持续发力,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动能。其中,已匹配的比亚迪、吉利、奇瑞、
智新科技等项目订单均迎来了大幅增长,正在匹配的五菱赛克、上汽乘用车、广汽等项目也在逐步量产落地
。
其次,公司在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重卡EGR市场也取得了较为积极的进展,在上半年第二季度逐步实
现潍柴动力13L、15L、17L的天然气发动机项目的小批量生产,后续将在青汽、重汽、陕汽上进行销售推广
,下半年将迎来更好的表现。
(2)新能源业务板块—提质增效,积极开拓项目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
2%。首先一方面是整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受双电机混动、增程车型带动,驱动电机需求量和驱动
电机铁芯需求量持续增加,并远高于新能源汽车需求量。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行业市场空间
广阔,行业成长性趋势明确。公司全资子公司隆盛新能源致力于深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产品领域
,并积累了良好的业界口碑。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产能的不断扩充和服务品质的加速提
升,公司与重要客户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为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公司依托产品研
发和质量管控优势,大力推动新客户、新市场开拓,实现存量客户不断增加新项目,同时继续开发新客户的
双轮驱动增长。目前,公司协同联合汽车电子进入长安、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光束汽车等车企
供应链,为长安深蓝、阿维塔,理想MEGA,蔚来ET5,小米SU7,上汽智己、荣威、奇瑞智界等畅销车型提供
驱动电机铁芯产品;公司进入某外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星驱动力、比亚迪供应链,为吉利银河、帝豪,
领克06、07、08、Model3、ModelY、方程豹等车型提供驱动电机铁芯产品;公司进入金康动力供应链,为问
界M7、M9等车型提供驱动电机铁芯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还进入了合肥钧联供应链,主要匹配创维、江淮等
乘用车、商用车车型。
另外,公司在其他能源方面,充分把握天然气重卡结构性机会,为战略客户博世匹配天然气重卡喷射气
轨总成产品,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稳定经营,储能蓄势
公司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负责精密零部件板块的运营工作,该板块更加注重稳定经营,储能蓄势,围绕
汽车零部件精密冲压及注塑产品进行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品类较多,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
2024年上半年,微研精工秉承“同一客户做深做细,同类产品做大做强”策略,全力突破客户多项核心
项目。在电驱动/电控系统领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开发的金康动力铜排项目已正式量产,并间接配套问界M
7等主流车型。同时,公司已累计获取包括进军汽车行业的某国内知名手机厂商等客户在内的铜排项目18项
,上述项目将陆续在下半年及明年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在被动安全系统领域,均胜电子冲压及注塑件定点项
目已于上半年完成PPAP,将于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在马达助力电机领域,马勒电驱动项目也已于上半年完
成PPAP认定,将于下半年迎来量产。此外,公司不断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于2024年上半年成功切入底
盘系统新领域,获得Mubea底盘系统零部件量产项目,并将于下半年进入量产。
公司未来重心将向精密冲压、注塑部件小总成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2024年上半
年,公司已实现由汽车精密零部件向小总成类产品突破,获得了博泽座椅板块、日立控制器小总成等项目,
预计在明年实现量产。
上述项目的开拓,为下半年及明年的业绩提升储能蓄势。
(4)航空航天制造板块—丰富产品结构,实现多维布局
为均衡行业布局,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瞄准航天及无人机精密零部件领域,
深化军民融合策略,成功开拓了新产品、新市场、新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与银河航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卫星能源模块、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等核心精
密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达成合作意向,为公司切入空天产业领域奠定基础。公司卫星模块项目、无人机项目为
公司长期、多元化持续发展提供增长动力。同时,依据市场的快速增长需求,公司启动了三期厂房建设,计
划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匹配航天产品相关产线设备,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承接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多元化产品优势
母公司一直深耕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了顺应行业的发展趋
势,于2018年度收购了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公司与微研精工分别为汽车产业的一级和二级供应商,为同一
产业链的上下游。此次收购不但使得公司在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得到纵向的延伸,而且在新能源汽车关
键零部件产业链上获得横向的扩展。整合完成之后,微研精工依托于精密模具为基础,专注精密冲压和注塑
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而隆盛新能源则通过前期在母公司体内的成功孵化和培育,于2021年正式成立,
专精于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产品的生产制造。公司的产业格局从过去聚焦柴油商用车EGR业务,已发展成为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业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业务和汽车精密零部件业务三大业务板
块全面发展,从仅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已发展成为全面赋能柴油商用车、乘用汽油车、乘用混合动力汽车、
非道路工程机械、天然气商用车等下游汽车市场,同时聚力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产品多元化布局
。
公司充分利用多元化产品优势,进行业务整合、销售渠道整合、资源和技术整合,降低运营成本,增强
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2、优质客户优势
公司持续推进大客户市场战略,主要客户围绕汽车整车及发动机、电机制造行业等头部企业。公司凭借
“EGR板块+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板块+精密零部件板块”三大产业互联互动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客户
采购品类,提升现有客户粘性。公司始终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针对重大项目成立快速响应小组,高效服务
,并构建了隆盛集团营销组织形式,提高销售管理能力,开发更多客户资源,扩大公司的市场规模及影响力
。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水平、出色的交付能力,荣获弗迪动力“优秀供应商
”、星驱动力“最佳质量奖”、东安动力“技术优胜奖”、福田康明斯“最佳合作奖”、Mubea“最佳合作
奖”、银河航天“优秀供应商”等荣誉。
3、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隆盛新能源均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公司还是国家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微研精工则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公司重视研发平台的建设,拥
有“江苏省柴油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公司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
时,坚持走产学研共建之路,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目前与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建
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时刻关注下游市场需求,把握行业发展动态,聚焦于技术研发,积累了一系列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成功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与产业化,通过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实现了科技成果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公司主导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公司“‘LS’系列发动机废气再循环
EGR系统”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评定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报告期
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39项授权专利技术。截止2024年6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授权状态为有效的专利
数约400项、软件著作权11件。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横向拓展产品种类。
4、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推行智能化工厂建设,打造基于数字化制造和自动化设备的生产系统,提升公
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荣获“江苏省先进EGR系统产品智能制造车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电控
系统精密冲压成型柔性智能制造车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高效驱动电机铁芯智能制造车间”等称号。在硬
件方面,公司引入多条行业标杆的高精度自动化生产线及精密制造检测系统,整车试验台架、发动机试验台
架、日本AIDA高速高精密冲床、激光焊接设备、瑞士夏米尔慢走丝设备、瑞士Hauser坐标磨、瑞士夏米尔精
密电火花、瑞士夏米尔精密慢走丝、精密平面磨、四轴加工中心等;在软件方面,公司通过在车间内部署并
逐步落地五大信息化系统MES系统、ERP系统、PLM系统、WMS系统、SRM系统。通过各系统间的深度集成和协
同,五大信息化系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覆盖全车间的各类智能设备,实时掌控设备、生产、库存、能
耗等信息,为车间生产带来决策效率、执行效率的巨大优势,完成提质增效。同时,公司通过多种数据接口
集成的形式,将车间内使用的MES、WMS、SRM系统与车间外使用的PLM系统、ERP系统、OA系统进行深度集成
,形成全量数据模型,最终实现了设计制造一体化、供应链协同、制造资源协同、全价值链集成优化的车间
内外一体化联动协同效应。未来,公司智能制造将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为公司绿色、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5、人才优势
公司以高技能人才素质开发为核心,着重培养技能型、知识研发型、复合型团队,夯实人才基础团队建
设,支撑公司高效快速发展需求。公司内部在各板块均聚集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
研发技术团队,借助公司多年积累的研发设计和产品工程化经验,有效缩短了新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能
够及时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产品需求,具有客户响应速度优势。同时,为了更有效的激发组织活力,激励和稳
定人才,公司不断完善考核及激励机制、内部人才发展机制,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顺利完成各业务
板块工作安排,开创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局面,实现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