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699 光威复材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碳纤维及织物(产品) 6.36亿 52.93 3.83亿 75.13 60.32
碳梁(产品) 3.69亿 30.73 9199.68万 18.03 24.93
预浸料(产品) 1.11亿 9.27 2749.37万 5.39 24.70
制品及其他(产品) 7904.75万 6.58 722.77万 1.42 9.14
其他业务(产品) 585.85万 0.49 16.58万 0.03 2.83
─────────────────────────────────────────────────
境内(地区) 8.93亿 74.33 4.25亿 83.36 47.65
境外(地区) 3.08亿 25.67 8490.95万 16.64 27.5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制造(行业) 23.54亿 96.08 10.91亿 97.75 46.34
装备制造业(行业) 8883.91万 3.63 --- --- ---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718.31万 0.29 298.20万 0.27 41.51
─────────────────────────────────────────────────
碳纤维及织物(产品) 14.52亿 59.27 8.48亿 75.96 58.37
碳梁(产品) 5.37亿 21.90 1.41亿 12.67 26.36
预浸料(产品) 2.34亿 9.53 8355.61万 7.49 35.77
制品及其它(产品) 2.21亿 9.00 4035.53万 3.62 18.2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18.31万 0.29 298.20万 0.27 41.51
─────────────────────────────────────────────────
国内(地区) 19.17亿 78.24 9.73亿 87.22 50.78
国外(地区) 5.33亿 21.76 1.43亿 12.78 26.75
─────────────────────────────────────────────────
直销(销售模式) 24.50亿 100.00 11.16亿 100.00 45.5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碳纤维及织物(产品) 6.82亿 59.01 4.00亿 77.48 58.61
碳梁(产品) 2.49亿 21.58 5549.36万 10.75 22.25
预浸料(产品) 1.17亿 10.15 3932.93万 7.62 33.51
制品及其他(产品) 1.04亿 9.00 2090.39万 4.05 20.08
其他业务(产品) 295.60万 0.26 50.32万 0.10 17.02
─────────────────────────────────────────────────
境内(地区) 8.99亿 77.74 4.56亿 88.30 50.71
境外(地区) 2.57亿 22.26 6035.70万 11.70 23.4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制造(行业) 24.74亿 98.25 12.11亿 98.82 48.94
装备制造业(行业) 3401.13万 1.35 --- --- ---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995.48万 0.40 316.33万 0.26 31.78
─────────────────────────────────────────────────
碳纤维及织物(产品) 16.67亿 66.23 10.31亿 84.17 61.85
碳梁(产品) 4.26亿 16.94 7728.25万 6.31 18.12
预浸料(产品) 2.68亿 10.65 9109.95万 7.44 33.98
制品及其它(产品) 1.46亿 5.79 2233.66万 1.82 15.3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995.48万 0.40 316.33万 0.26 31.78
─────────────────────────────────────────────────
国内(地区) 20.91亿 83.07 11.44亿 93.35 54.69
国外(地区) 4.26亿 16.93 8147.21万 6.65 19.11
─────────────────────────────────────────────────
直销(销售模式) 25.18亿 100.00 12.25亿 100.00 48.6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4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11889.62│ 45.67│
│客户二 │ 29223.13│ 11.93│
│客户三 │ 21414.03│ 8.74│
│客户四 │ 20301.03│ 8.29│
│客户五 │ 4468.96│ 1.82│
│合计 │ 187296.77│ 76.4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7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6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4973.45│ 13.70│
│供应商二 │ 10651.87│ 9.75│
│供应商三 │ 8778.00│ 8.03│
│供应商四 │ 7061.07│ 6.46│
│供应商五 │ 6192.00│ 5.67│
│合计 │ 47656.40│ 43.6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撑,业务涵盖碳
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系列化的树脂体系、各种预浸料、复合材料构制件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装备设计
制造、检测(CNAS/DIlAC认证国家和国防实验室)等上下游,依托在碳纤维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复合材
料业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1、碳纤维板块
碳纤维板块坚持高强、高模、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碳纤维业务发展战略,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所需,
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产品。
2、通用新材料板块
以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酯树脂、酚醛树脂体系的高性能树脂为基体,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
纤维、石英纤维等纤维为增强体,形成分别具有耐高温、高韧性、阻燃性、透波性、耐磨性、低收缩性等不
同性能、不同纤维面密度、不同树脂含量的单向或织物预浸料及分切窄带、预浸丝,为客户提供具有不同品
质和性能要求的预浸料产品,满足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轨道交通、海洋船舶、风力发电、体育休
闲等不同应用领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能源新材料板块
目前业务主要是采用拉挤工艺进行设计、开发和高效生产各种树脂基工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型材等
产品,以满足下游各种工业应用领域对结构材料增强、减重的轻量化需要,目前主要产品有风电碳梁、建筑
补强板、抽油杆等。
4、复材科技板块
复材科技板块致力于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端装备与工业应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培育和开拓市场,技术
团队具备产品设计开发、方案编制、工艺编制、制造控制、测量检测等能力,生产车间配备低温库、净化间
、铺层定位仪,铺丝机、缠绕机、多种规格的热压罐、大型固化炉、喷漆间、五轴加工中心、C-扫描、X-设
备、激光跟踪行仪等多种工艺生产设备,成型工艺包括热压罐、OOA成型、模压、缠绕、搓卷等,产品为壁
板类和梁肋等层压件、蜂窝泡沫夹层结构件、共胶接零件以及碳纤维管、轴、拉杆、模压机翼、大型法兰管
、不同厚度板材、夹芯板材等。近年来随着板块研发、设计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与国内科研院所、
各主机厂所合作的日益深入,正进一步开拓航空航天、地勤装备等高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市场。
5、精密机械板块
公司凭借多年在装备国产化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专注于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全产业链的产品
开发、生产,提供系统化的装备解决方案。在加工实力上,公司配备了德玛吉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卧加、车
铣复合机等超百余台套高精度机械加工装备,确保生产环节的精密度与稳定性。
目前,公司已形成七大系列化产品矩阵:碳纤维装备、预浸料装备、缠绕装备、铺丝铺带装备、模压装
备、电机转子以及工装模具。其中,预浸料设备涵盖热塑性、热固性和湿法预浸料设备;缠绕设备囊括大型
航空航天缠绕装备、气瓶缠绕装备以及热塑性缠绕装备;工装模具则有飞机装配型架、筒体组合工装以及壁
板成型工装。公司凭借全面的产品体系,满足行业多样化需求,持续推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
6、光晟科技板块
依托公司全产业链的资源协同优势,专注于航天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
航天火箭、导弹发动机壳体的研发和自动化批量生产基地及各类型的结构及功能性复合材料产品的设计开发
与制造,同时,积极布局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持续推进航天航空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目前光
晟科技有多款产品在试制、验证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其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
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
(一)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深厚的产业发展背景和多年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经验,深厚的技术积淀成为公司持续创
新发展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引擎,致力于碳纤维的国产化和碳纤维产品
的系列化,成功研发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系列,生产工艺涵盖湿喷湿纺、干喷湿纺的碳纤维产
品体系并形成产业化,成为国内碳纤维产品品种最全、系列化最完整的碳纤维企业,形成并积累了一系列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等,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通讯、清洁能源、工业制造、体
育休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
准(2011年发布)以及《碳纤维预浸料》国家标准(2013年发布)两项国家标准。公司拥有“国家级工业设
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
发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内的众多
高科技研发项目,公司也据此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和荣誉奖项,多层次的研发平台优势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2、市场优势
国产碳纤维发展以装备应用为牵引,在国外严格封锁、国防急需的历史背景下,公司凭借“结果最优”
的评比结果担负起碳纤维国产化的历史责任,在各方应用单位和相关机构的牵引、鼓励下,历经十余年的研
发、验证和产业化历程,打破国外垄断,有力的保障了国防装备发展所需,成为碳纤维国产化的实践者和先
行者,与各应用单位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和先入优势,在装备复材化不断渗透、装备复材率不断提升、装
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大背景下,为公司持续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带来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使公司逐步形成了
覆盖领域广泛、覆盖终端完整、装备业务稳定成长的市场优势,也为公司碳纤维民品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推动公司产品在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船舶以及包括氢能、碳碳复材在内的清洁能源等高端工业
领域的应用,实现了高端装备与民用业务的协同健康发展。
3、产品和品质优势
成功研发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系列,产品牌号涵盖T300级/T700级/T800级/T1000级/T1100
级、M40J级/M55J级等,生产工艺涵盖湿喷湿纺、干喷湿纺的碳纤维产品体系并形成产业化,成为国内碳纤
维产品品种最全、系列化最完整的碳纤维企业,公司拥有近二十年的碳纤维生产历程和生产线长期连续开车
经验,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能力,成为公司产品品质的有力保证,尤其是高端应用场景下单品十余
年验证积累及批量供应的历程,形成了碳纤维产业链成套生产线装备制造技术和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工艺与
装备的互补以及多年持续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实现了产品、装备、工艺技术可调可控,保证了生产工艺的成
熟稳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持续提升。
4、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支撑公司为各种复材业务需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司是一家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
的生产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公司快速开展系统研究并及时获取评价及反馈信息,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
收、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工艺的成熟稳定以及产品质量的跟踪反馈、装备保障等方面形成综合技术能力,为
各种复合材料相关业务需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5、装备保障优势
公司拥有系统的装备设计、机械加工和制造能力,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非标设备设计队伍,有五轴及大型
数控加工中心等精密加工装备,有压力容器、管道设计制造资质。多年来面对“技术、装备”严格封锁的情
况下,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中带动公司装备国产化能力不断提高,拥有了碳纤维生产线及关
键设备、预浸料生产线以及复合材料成型装备等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为公司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一
系列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提供了装备技术的自主保障,真正实现了碳纤维产业核心技术
和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
6、稳定的技术团队优势
稳定的技术团队是核心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的关键。公司拥有一支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家国情怀浓
厚、稳定的技术团队,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充实新鲜血液,多年来,相继突破了一系列碳纤维、碳纤维预浸
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以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等关键技术,稳定的技术团队确保公司的技术投入和技术
积累形成有效的技术资源和成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技术价值在研发和生产组织中得到有效发挥,
成为公司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
(二)公司取得的专利证书及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知识产权证书86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67件,外观设计专利10件
,软件著作权3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证书1017件,其中发明专利64件,国防专利15件
,实用新型专利837件,外观设计专利86件,软件著作权15件。
(三)报告期内,公司策划构建并有效运行体系35项,公司经营业务围绕国防应用、大飞机、轨道交通
、汽车、风力发电、实验室认可等领域需求为中心,采用过程方法规范研发、生产、质量等过程管控环节,
努力超越客户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期望,打造国际一流高质量发展的企业。
(四)公司主持制定的国家和行业、团体标准
公司作为最早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民营企业,率先成功实现了碳纤维及碳纤维预浸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技术,实现了碳纤维核心装备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公司主持制定的这些标准,为相关产品和核心装备提供了
技术标准规范,为系列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亿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4.23%。
报告期内,包括拓展纤维和内蒙古光威在内的碳纤维板块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工业用高性能碳纤维产
品价格下降以及装备用碳纤维受传统型号产品需求节奏因素等影响,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
降6.85%。
能源新材料板块随着新客户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传统客户的订单增加,风电碳梁业务快速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3.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95%。
通用新材料板块预浸料业务主要受部分应用领域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5.17%。
复材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20%。
精密机械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8%。
光晟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753.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79%。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