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16 ST泉为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低碳、环保、再生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太阳能光伏(行业) 1.58亿 70.86 -4551.86万 128.52 -28.89
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 5869.12万 26.40 967.74万 -27.32 16.49
其他业务(行业) 609.93万 2.74 42.24万 -1.19 6.92
─────────────────────────────────────────────────
光伏组件(产品) 1.54亿 69.07 -4182.84万 118.10 -27.24
橡胶和塑料制品(产品) 5869.12万 26.40 967.74万 -27.32 16.49
其他业务(产品) 609.93万 2.74 42.24万 -1.19 6.92
光伏代加工业务(产品) 351.96万 1.58 -317.92万 8.98 -90.33
分布式电站电费(产品) 47.40万 0.21 -51.10万 1.44 -107.79
─────────────────────────────────────────────────
内销(地区) 1.89亿 84.83 -4413.26万 121.38 -23.40
外销(地区) 3372.11万 15.17 777.35万 -21.38 23.05
─────────────────────────────────────────────────
直销(销售模式) 2.22亿 100.00 -3635.90万 100.00 -16.3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太阳能光伏产品(行业) 1.07亿 73.50 -1780.83万 125.31 -16.64
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 3528.15万 24.23 313.93万 -22.09 8.90
其他(行业) 331.32万 2.27 45.73万 -3.22 13.80
─────────────────────────────────────────────────
太阳能光伏产品(产品) 1.07亿 73.50 -1780.83万 125.31 -16.64
橡胶和塑料制品(产品) 3528.15万 24.23 313.93万 -22.09 8.90
其他(产品) 331.32万 2.27 45.73万 -3.22 13.80
─────────────────────────────────────────────────
国内(地区) 1.27亿 87.45 -1850.05万 130.18 -14.53
国外(地区) 1828.41万 12.55 428.88万 -30.18 23.4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配件(行业) 5.37亿 46.04 469.50万 6.98 0.87
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 4.76亿 40.87 5566.86万 82.73 11.69
太阳能光伏产品(行业) 1.26亿 10.80 -597.36万 -8.88 -4.75
其他业务(行业) 2658.95万 2.28 1290.12万 19.17 48.52
─────────────────────────────────────────────────
汽车配件(产品) 5.37亿 46.04 469.50万 6.98 0.87
橡胶和塑料制品(产品) 4.76亿 40.87 5566.86万 82.73 11.69
太阳能光伏产品(产品) 1.26亿 10.80 -597.36万 -8.88 -4.75
其他业务(产品) 2658.95万 2.28 1290.12万 19.17 48.52
─────────────────────────────────────────────────
内销(地区) 8.35亿 71.62 1827.71万 27.16 2.19
外销(地区) 3.31亿 28.38 4901.41万 72.84 14.8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 3.87亿 55.42 5495.96万 129.18 14.19
汽车配件(行业) 2.44亿 34.89 -1500.09万 -35.26 -6.15
光伏业务(行业) 5509.52万 7.89 -665.69万 -15.65 -12.08
其他业务(行业) 1265.73万 1.81 924.38万 21.73 73.03
─────────────────────────────────────────────────
EVA环保改性材料及制品(产品) 3.11亿 44.47 4158.14万 97.73 13.38
汽车配件(产品) 2.44亿 34.89 -1500.09万 -35.26 -6.15
其他(补充)(产品) 7649.29万 10.95 1337.82万 31.44 17.49
光伏组件(产品) 5509.52万 7.89 -665.69万 -15.65 -12.08
其他业务(产品) 1265.73万 1.81 924.38万 21.73 73.03
─────────────────────────────────────────────────
国内(地区) 4.03亿 57.74 -402.77万 -9.47 -1.00
国外(地区) 2.95亿 42.26 4657.33万 109.47 15.7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6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华电能源有限公司 │ 6929.14│ 31.16│
│山东中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2837.62│ 12.76│
│九道运动科技用品有限公司 │ 2237.90│ 10.06│
│兴向荣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 1349.41│ 6.07│
│江苏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1249.47│ 5.62│
│合计 │ 14603.54│ 65.6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1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1.3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利星行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4837.32│ 26.31│
│宏润泰阳(宣城)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 4091.49│ 22.25│
│江苏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1.17│ 5.45│
│东莞市全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673.75│ 3.66│
│广东新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668.20│ 3.63│
│合计 │ 11271.93│ 61.3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光伏新能源板块
(1)政策持续支撑国内光伏需求韧性
自2020年,中国提出争取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国内一系
列新能源政策的实施,中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
,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国内光伏市场的需求预计将持续上升,国家对光伏领域的发展态
度明确,产业支持政策与实施目标不断出台。
2024年,光伏行业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推动光伏
与储能协同发展,加大对高效电池技术的补贴力度。《2025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
装机占比将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政策端有望持续支撑国内光伏
需求韧性。此外,国家能源局加快研究起草“十五五”规划,重点布局荒漠化地区“光伏治沙”一体化工程
,并强化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行业需抓住“新质生产力”机遇,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2)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从应用市场发展情况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超乎预期,达到277.57GW,同比增长28.3%。此
外,2024年,我国集中式新增装机占比持续上升,工商业分布式再次成为新增分布式装机的主要类型。集中
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超过50%,主要受益于风光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中,工商业和户用分别新增超50GW
和40GW。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在能源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光伏
行业协会: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增幅
有所收窄。多晶硅产量达到182万吨,同比增长23.6%,是制造端中增长最大的环节,其中,N型硅料出货占
比继续提升,多数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措施持续降低生产成本,颗粒硅下游
认可度有所提高。硅片产量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N型硅片市占率超过70%,成为市场主流;电池片产
量达到654GW,同比增长10.6%;光伏组件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
光伏组件出口区域延续多元化发展趋势。对23个国家光伏组件出口额增长超1000万美元,对33个国家组
件出口额增长率超过100%。出口量超1GW的市场从2023年的29个增加到38个。(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光伏行业
协会: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31-
583GW,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满足近一半的电力需求,全球清洁能源新增装机总量将是201
7年至2023年之间装机量的三倍,其中80%将来自太阳能。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方面,反映出
全球用电需求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3)N型技术迭代提速,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光伏产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与迭代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在科技进
步的浪潮中,光伏技术不断突破,近年来,N型电池(如TOPCon、HJT、BC等)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好
的稳定性等优势,逐步取代传统P型PERC电池,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TOPCon、HJT、X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5.4%、25.6%和26%。202
4下半年,BC技术已然迈入产业化的关键阶段,BC组件更是成功进入大型电站的集采名录,其独特的价值优
势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和接纳。过去一年,光伏行业在技术上比较显著进展主要是HJT和0BB技术的应用。HJT
异质结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银包铜、0BB等技术的成功量产使得HJT组件的批量交付功率普遍达到710W(数
据来自华夏时报:光伏进入大洗牌时代,“反内卷”风暴猛烈丨2024中国经济年报),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0BB无主栅技术在2024年快速渗透,通过取消电池片主栅,降低了银耗,提升了组件功率,并增强了抗隐
裂能力,成为电池效率提升和降本增效的新方向。
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增加,N型电池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当前,BC和HJT电池均已具备优秀的量产性能,2025年有望看到更大规模扩产。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
本降低,BC技术有望成为晶硅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其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同时,HJT技术作为第三代主流电池技术,预计将在2027年前后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出货量将实现爆
发式增长。
2、新材料业务板块
在碳中和的全球大背景下,材料的低碳化、绿色化成为必然趋势。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以及中国
“十四五”新材料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加速了材料产业的迭代升级。作为新材料产品,改性塑料
被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范畴,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
场对高性能、环保型改性塑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改性塑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支持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如2024年工信部印发《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明确POE、E
VA为优先发展品类。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一方面持续深耕光伏领域,专注于异质结(HJT)
电池、组件、钙钛矿、EPC总包、电站运维等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业务,旨在为全球光伏系统提供高效
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也为全球众多光伏电站定制并实施可靠、卓越、可持续的一站式智能
化能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效异质结(HJT)电池组件制造商和清洁能源服务商。另一方面
,公司剥离了部分橡塑业务子公司股权,以进一步聚焦新能源光伏主业公司战略,优化低效资产配置,提高
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1、光伏新能源业务
(1)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自2022年转型布局光伏新能源领域以来,先后在山东枣庄和安徽泗县投资建设高效异质结(HJT)
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公司光伏新能源板块主要业务为高效异质结(HJT)电池、组件、钙钛矿、EPC总
包、电站运维等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为一体的产品系统集成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高效异质结(HJ
T)太阳能电池组件等。
凭借着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等优势,公司先后成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全联新能源
商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并荣获“2023中
国品牌500强”、“中国好光伏·2024年度新锐企业奖”、2024年度第十二届“光能杯”光伏行业“2024年
度最具影响力光伏组件企业”和“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场景化产品”等奖项。公司是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74
0W+俱乐部成员之一,通过与光势能新能源、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等10余家异质结光伏企业共同探索异质
结行业发展、市场政策及技术新方向,为公司在光伏异质结领域的发展赋能。截至目前,公司在光伏新能源
业务板块取得了30多项专利,同时,公司的光伏产品也先后获得了德国莱茵TUV产品认证、欧盟CE产品认证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太阳能产品认证以及TüV南德权威认证。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光伏新能源板块主要产品为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组件,主打大功率光伏组件
。
(3)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公司采购原材料后,经过组件生产等一系列连续的生产
步骤后完成核心产品的制造,销售端通过向下游集中式或分布式电站企业、经销商或分销商销售光伏组件来
获取业务收入。
①研发模式
公司技术研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出发点,成立了独立的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发中心,采用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概念
、计划、开发、验证、导入五个阶段。公司研发体系整体流程明晰,建立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
生产—市场开发及应用”于一体的研发流程,推进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高效开展。
公司目前已经搭建了完整的技术研发团队并积极布局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发,
围绕高效异质结(HJT)电池及组件降本增效,制定了“硅片薄片化”“光转膜”“叠层TCO技术”“0BB技
术”“双面微晶技术工艺”“银包铜金属浆料应用”“钙钛矿叠层”“靶材少铟化”“设备国产化”等多项
降本增效实施路线,以助推实现高效异质结(HJT)电池及组件规模化生产。
②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池片及其他生产主副辅材和配件等,总体采用“以销定采”的原则进行采
购,针对光伏电池片等重要原材料,公司一般通过与供应商签署中长期采购协议或战略采购协议来保证原材
料的供应,依据销售订单和生产计划确定季度或月度采购计划。同时,公司对部分常用或关键原材料策略性
地保留一定合理库存;针对常规材料或辅材等,公司通过定期实施招投标来保持供应商的竞争性,以此应对
采购价格波动风险,控制采购成本。
③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为自主生产,建立了“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目前公司已在山东生产基地和安徽生产基地投
建了太阳能光伏组件车间,设立生产运营部门组织实施生产计划。根据客户订单和对市场行情的预判提前制
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及时制作生产计划,保障客户所需产品的按时交货,同时,公司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
适时调整产品的安全库存标准,有序排产。
④销售模式
目前,公司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各种不同功率的光伏组件,公司将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
式,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的销售策略,销售客户主要面向国内外集中式或分布式电站客户。直销模
式下,公司主要通过行业交流、展会宣传、技术服务、同行推介等方式扩大行业影响力,获取商业机会,通
过商务洽谈与客户签订合同后进行生产及交货。从初期接洽客户需求、项目竞投标,到评审签订合同、合同
执行、生产交货,至跟踪验收、售后服务,公司制定了规范完善的销售业务流程,贯穿售前、售中和售后。
2、低碳、环保高分子材料及其产品
公司从事低碳、环保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包括EVA
环保改性材料及其制品、TPR环保改性材料及其制品、改性工程塑料等系列。
(1)主要产品
①EVA环保改性材料及其制品:EVA是Ethylene-VinylAcetate的简称,学名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是
由乙烯(E)和醋酸乙烯(VA)共聚而得。公司生产的EVA环保改性材料的原材料中,主料包括EVA树脂、弹
性体,辅料包括填充剂、分散剂、架桥剂、发泡剂和色料等,同时含有一定比例的EVA再生料。
②TPR环保改性材料及其制品:TPR是ThermoPlasticRubber的简称,中文名称热塑性橡胶,是热塑性弹
性体中的苯乙烯类(TPS)弹性体,是以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英文名为StyreneicBlock
Copolymers,简称SBS)为基材改性而成的苯乙烯类弹性体,兼具传统橡胶的力学弹性和热塑性塑料的加工
性。
③改性工程塑料:公司生产的改性工程塑料主要有改性PP、改性PA、改性PC、改性ABS、改性PS、特殊
工程塑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汽配、智能家居、电动工具、电子、IT等领域。
(2)主要经营模式
①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改性环保材料及其制品来获取合理利润,即采购初级再生料、EV
A原料、SBS、工程塑料等原材料和相关辅料,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EVA/TPR环保改性材料及其制品、各类
改性工程塑料,销售给境内外客户。
②采购模式:EVA和TPR环保改性材料方面,公司主要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数量、产成品、原材料等库存
情况,同时结合长期对客户需求情况的预估来确定采购数量、品种,并由采购部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而
改性工程塑料的原材料采购,公司则采用备货加上订单结合方式,需要备有一定的原材料库存。
③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为“以销定产”方式,即由客户提出产品要求并下订单,公司根据客
户订单组织产品研发、生产、检验并交货。
④销售模式:销售模式方面,由于公司生产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的性能差异较
大,对原材料和配方的选择以及加工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厂商在销售产品的同
时还需要对下游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这一业务特点决定了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是直接面向客户的
直销方式,少量客户是贸易商。具体可分为国内直接销售、直接出口两类。
⑤研发模式:根据客户对产品订单的各项指标要求,公司组织销售部门、研发部门同客户进行技术沟通
,在此基础上研发配方,再由研发部门试制样品,最后,经客户测试和试样合格后,公司确定配方并下达生
产订单。或者如与公司现有技术标准和配方一致的订单,则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要求直接向生产部门下达生产
订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强大的研发团队及不断创新的研发实力
公司对研发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视。2024年,公司正式成立泉为未来新能源研究院,持续为公司的研发提
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研究院由公司首席科学家、我国著名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家孙云教授以及公司研发总
监带队,旗下汇聚了行业内及国内外顶尖院校新能源领域的众多顶尖科学家及行业专家,为积极推进HJT、
钙钛矿等新一代光伏技术做支撑,为工厂重要生产环节培养了许多高水平的工艺人才。
同时,泉为科技研究院以HJT、钙钛矿技术创新和发展为目标,积极展开与各大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
包括与南开大学共创实践基地,与东北电力大学携手共建“智慧绿色能源创新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共
同创建“海洋光伏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以及“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在公司良好的技术创新及研发机制下,公司已具备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新品产业化
能力。目前,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领域拥有30多项专利,公司的光伏产品也先后获得了德国莱茵TUV产品认证
、欧盟CE产品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太阳能产品认证以及TüV南德权威认证。
2、扎实稳定的生产能力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山东枣庄和安徽泗县两大生产基地。山东枣庄基地于2023年2月建成投产,一期3GW
光伏组件产能已稳定投产并交付中,安徽泗县基地也于2024年4月份启动投产。基地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成
熟的工艺路线,资深的管理团队,为公司产品的产能及质量奠定了敦实的基础。
3、可靠兼顾适用性的产品系列
公司开发了两大类大功率产品——“泉耀”系列与“虎鲸”系列,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的稳定,同时可以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形成的原辅材料适应不同环境的差异化,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其中,“泉耀”系列主要针对陆地场景设计和生产。产品功率范围420W至750W,应用场景覆盖分布式户
用屋顶、工商业屋顶、大规模地面电站、荒漠光伏等场景。作为面向海上光伏市场的旗舰产品,“虎鲸”系
列采用最新开发的玻纤增强聚酯复合边框,力学性能优越,动载性能好。采用双层镀膜玻璃+玻纤增强聚氨
酯复合边框,可通过盐雾最高8级测试。采用丁基胶+高阻水硅胶封装,抗水透能力提升10倍以上。此外,组
件还具备降低水汽透过率,有利于抵御各类水域、降雨和湿气的环境。2024年2月,“虎鲸Ⅻ”系列通过了
南德权威认证,最高功率可达742.7W,在实测中,“虎鲸Ⅻ”系列已实现最高功率达752.3W。
4、完善且可长效运转的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制定了科学、严格、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了在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精细化管理和及时回溯改
进的质量控制系统。同时公司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概念,为此还构建了供应商动态评估与控制体
系、产品物流品质控制体系以及顾客满意与投诉控制体系,实现了从供应到产品出库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基
于上述体系的建立,在质保方面,公司为光伏产品提供25年产品质保以及30年功率线性质保。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管理层围绕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面对生产不稳定、市场变化等不利因素,积极
主动作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保持了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
1、坚定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深耕光伏领域
2024年度,公司积极响应“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政策,坚定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深耕光伏新能源领域
。目前,公司拥有山东枣庄和安徽泗县两大生产基地,其中山东枣庄生产基地一期3GW光伏组件已于2023年
投产,目前良品率稳定,公司安徽泗县基地光伏组件产线也已于2024年4月建成投产。
在产品方面,公司光伏组件产品已成功打造泉耀、虎鲸系列等品牌矩阵。
2、打造品牌力、研发力、产品力,夯实公司发展动能
2024年度,公司始终坚持品牌建设发展路径,先后推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高效能光伏产品,并荣
获了“2024年度·好光伏品牌榜——年度新锐企业”奖、美国邓白氏ESG榜单卓越企业奖等奖项,并成功入
选国家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山东工信部第二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项目名单。目前公司拥
有泉耀、虎鲸等多个不同效率的系列品牌产品,特别是“虎鲸”系列高效HJT双面双玻组件,可实现最高功
率745W,并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稳定性,为客户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的选择,“虎鲸”系列高效
异质结组件在2024年度荣获“光能杯”光伏行业评选“最具影响力场景化产品”。
与此同时,公司十分重视研发投入。公司成立高规格、多维度、立体式的研究院,邀请孙云教授担任首
席科学家,并汇聚了行业内及顶尖院校新能源领域的众多顶尖科学家及行业专家,同时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
展了多项重大技术合作。目前研发团队围绕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降本增效,制定了“硅片薄片化”“光转
膜”“叠层TCO技术”“0BB技术”“双面微晶技术工艺”“银包铜金属浆料应用”“钙钛矿叠层”“靶材少
铟化”“设备国产化”等多项降本增效实施路线,助推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规模化生产。
3、聚焦核心业务,积极降本增效
2024年度,公司紧密围绕战略目标,结合当前经营状况与未来发展规划,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深耕光伏
新能源业务,加速推动公司转型升级。一方面,公司通过进一步剥离或注销部分原有橡塑业务亏损子公司股
权,优化产业结构和业务布局,进一步聚焦光伏新能源核心业务;同时,完善管理架构,强化生产经营、财
务、人力资源等多维度的协同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决策风险,增强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公
司通过“零碳智慧工厂”建设,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优化低效业务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构建柔性
快反供应链与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绿色能源与环保发展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投拓
光伏领域,在光伏新能源行业政策指引下,积极响应“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政策,旨在通过技术创新
、质量管理方法创新以及解决方案创新为市场提供性能卓越、具有超高性价比的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组件
产品及服务。
202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
1、继续推进战略计划
2025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异质结技术路线,持续探索银包铜、0BB、转光胶膜等多项降本增效技术路径
,加速量产成熟度,推动光伏技术的进步与行业的稳健发展。
2、加大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2025年,公司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在异质结路线的高效率、稳步降本等方面,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
果。同时,泉为将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司在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力。
3、紧跟市场步伐
2025年,光伏行业将完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终极跨越,面对光伏行业的诸多新政,公司
需在政策框架下灵活应对,及时调整运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随着行业产能的扩产及技术快速迭代革新进步,公司在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研发、资金管理、运营管理、市场拓展等综合竞争力方面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且随着光伏产品的
国际竞争力提升,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的贸易政策、关税壁垒等因素都可能对公司的出口业务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致力于研发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组件及电池片,是在目前市场主流光伏产品基础上
的迭代技术和产品。公司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且积极开拓国内外
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2、产业链价格波动的风险
光伏组件的价格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下游厂商的需求以及政策环境等因
素。这种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主要原辅料的价格变化,选择与不同的供应商签订长期、稳定的供货合同,
保证公司有充分的议价能力,避免对少数供应商形成依赖性;对于订单量较大、供货周期较长的客户,在签
订销售合同时,对原辅料价格波动达到一定幅度时可以对产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进行约定,以应对原材料价
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光伏项目的实施风险
公司的两大生产基地山东基地和安徽基地均已投产,公司正积极推进光伏生产基地达产达销。这对人才
、运营、资金等需求较高,如果在项目建设、人才管理和整体运营中达不到预期,将给公司的项目实施带来
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