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52 隆利科技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6.12亿 98.74 1.31亿 97.69 21.45
其他业务(产品) 783.84万 1.26 310.40万 2.31 39.60
─────────────────────────────────────────────────
内销(地区) 5.81亿 93.73 1.29亿 96.24 22.26
外销(地区) 3887.86万 6.27 505.36万 3.76 13.00
─────────────────────────────────────────────────
直销(销售模式) 6.20亿 100.00 1.34亿 100.00 21.6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行业) 9.96亿 97.10 1.25亿 93.56 12.58
其他(行业) 2977.60万 2.90 862.71万 6.44 28.97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产品) 9.96亿 97.10 1.25亿 93.56 12.58
其他(产品) 2977.60万 2.90 862.71万 6.44 28.97
─────────────────────────────────────────────────
内销(地区) 9.71亿 94.63 1.24亿 92.33 12.74
外销(地区) 5515.11万 5.37 --- --- ---
─────────────────────────────────────────────────
直销(销售模式) 10.26亿 100.00 1.34亿 100.00 13.0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3.84亿 96.30 3002.33万 81.10 7.81
其他(补充)(产品) 1477.71万 3.70 699.49万 18.90 47.34
─────────────────────────────────────────────────
华中(地区) 1.75亿 43.79 --- --- ---
华南(地区) 6769.29万 16.96 --- --- ---
西南(地区) 6183.47万 15.49 --- --- ---
华东(地区) 3843.23万 9.63 --- --- ---
华北(地区) 3028.12万 7.59 --- --- ---
其他(补充)(地区) 1477.71万 3.70 --- --- ---
海外(地区) 1134.89万 2.84 --- --- ---
─────────────────────────────────────────────────
直销(销售模式) 3.99亿 100.00 3701.83万 100.00 9.2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行业) 12.36亿 98.68 7597.66万 94.76 6.15
其他(行业) 1646.64万 1.32 420.09万 5.24 25.51
─────────────────────────────────────────────────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12.36亿 98.68 7597.66万 94.76 6.15
其他(产品) 1646.64万 1.32 420.09万 5.24 25.51
─────────────────────────────────────────────────
内销(地区) 12.49亿 99.77 --- --- ---
出口(地区) 286.42万 0.23 --- --- ---
─────────────────────────────────────────────────
直销(销售模式) 12.52亿 100.00 8017.75万 100.00 6.4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4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32786.61│ 31.95│
│客户2 │ 20499.39│ 19.97│
│客户3 │ 9204.02│ 8.97│
│客户4 │ 8781.87│ 8.56│
│客户5 │ 7219.65│ 7.03│
│合计 │ 78491.54│ 76.4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4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7333.32│ 10.00│
│供应商2 │ 6249.75│ 8.52│
│供应商3 │ 2963.57│ 4.04│
│供应商4 │ 2940.16│ 4.01│
│供应商5 │ 2819.66│ 3.84│
│合计 │ 22306.46│ 30.4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阶段呈现如下显著特征:
2024年上半年,随着行业周期底部的逐渐确认、市场需求回暖、AI赋能以及创新产品发布,2024年消费
电子行业延续了当前复苏态势,在逐步复苏的需求带动下,背光市场已缓慢回到增长轨道。
1、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液晶显示模组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背光显示模组的亮度、色度、均匀度和厚度对液晶显示模组的
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用户对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用户体验、产品性能、外形设计要求的持续提升,背
光显示模组也朝着较大尺寸、轻薄化、超窄边框、异型化、高亮化、应用多元化以及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1)背光显示模组向较大尺寸发展
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消费者往往需要外形更加轻薄,画面更大且更加清晰、显示内容更加丰富的产品
,液晶显示技术将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单从显示界面来看,由于大屏化可以在视频、游戏体验上带来更
佳的用户体验,手机显示屏尺寸逐年增大。例如,苹果手机从3.5英寸的Iphone4逐步发展为6.7英寸的iphon
e15promax。伴随着手机液晶显示屏的增大,背光显示模组的尺寸也相应增大。
(2)背光显示模组正向轻薄化、超窄边框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兴消费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外型时
尚、轻便可携”的超薄设计需求愈发强烈,促使人们对屏幕显示要求越来越高,屏幕亦越来越轻薄,背光显
示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面临着轻薄化的趋势要求。
(3)背光显示模组向高亮化发展
亮度是背光显示模组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如何在同样条件的发光源下得到更高亮度的背光显示模组是
各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背光显示模组的整体光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光学设计和工艺制
作能力,以及成品的精密组装能力。同样的发光源下,更高的亮度证明了背光显示模组的光效率利用能力,
也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4)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终端应用产品多元化发展
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在车载、VR、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随着终端产品应用多元化发展,还
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等产品上。终端应用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从产品定制化程度、抗电
磁干扰、稳定性等方面都对背光显示模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紧密把
握行业动态,适时根据应用产品需要推出适用的背光显示模组,以抓住市场机会,保持市场竞争力。
(5)背光显示模组向节能、低耗方向发展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越来越高、显示界面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伴随着的是能耗越来越高,更
重要的是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也将大幅下降。因此,除了电池方面的改进外,液晶显示器行业也需要向节能
、低耗方向改进。背光显示模组作为主要的耗能部件,需要进行一定改进,从而在保证能耗不会升高的同时
增强显示功能,有效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节能、低耗已成为背光显示模组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显示领域各类技术长期共存
显示屏应用范围涵盖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车载显示、工控显示、智能家居及
穿戴、健康医疗等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使用领域,市场规模巨大,可以同时容纳LCD、Mini-LED、Micro-LED及
OLED等在内的多种技术。显示产品使用场景丰富,各种显示技术在色彩对比度、亮度、可靠性、使用寿命、
功耗、生产成本等各方面各有所长,未来将长期共存。
(1)TFT-LCD
TFT-LCD凭借其更成熟的产业链、成熟的技术、较高的可靠性、较低的生产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
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控显示、车载显示、医用显示等领域中,是当前主流的显示技术。
比如在专业显示领域,在使用寿命、使用环境适应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显示屏的要求更高,而LCD显示屏相
较于OLED屏寿命更长且更稳定,因此更有优势。
(2)Mini-LED
Mini-LED显示技术是目前“超高清”显示市场较优的新兴技术路径。由于能够利用现有成熟的LCD产业
链基础,其生产成本相较其他新兴显示技术更低,具备快速提高市场渗透率的潜力。相比于OLED技术,Mini
-LED屏幕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佳。随着苹果等厂商将Mini-LED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中,未来全球和国内的Mini-L
ED市场均有望进一步大幅增加,据AstuteAnalytica预测,2027年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到93.43亿美元,20
21-2027年复合增速达78.3%。
(3)Micro-LED
Micro-LED显示技术的LED芯片尺寸小于50um,其显示像素间距可以由毫米级缩小到微米级。Micro-LED
显示技术具备功耗低、亮度高、解析度高、色彩饱和度佳等优点,相比于OLED技术,Micro-LED功耗更低,
亮度更高。但目前存在生产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由于关键技术难题尚待攻克,其距离市场化仍有距离。
(4)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拥有轻薄、功耗低、柔性好、发光效率高等特点,但同时
也存在着良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相比于LCD技术,OLED产品成本较高、产能有限
,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部分中高端手机。
(二)同行业公司基本情况
1、瑞仪光电
瑞仪光电成立于1995年7月,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家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研发与制造的厂商,主要业
务为背光显示模组的设计、制造、组装和销售。瑞仪光电是世界领先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其股票于2002年
4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于2002年、2003年和2007年分别在我国大陆苏州、南京和广州设立厂区。瑞
仪光电系苹果手机的二级供应商之一,为苹果手机的液晶显示模组供应商提供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2、日本美蓓亚集团
日本美蓓亚集团为日本第一家微型、小口径滚珠轴承专业生产厂家,创立于1951年,并逐步扩展至机械
加工、电子设备加工领域。日本美蓓亚集团于1999年投产背光显示模组,并在我国苏州设有工厂,是国际上
具备较高精密产品制作能力的厂商之一。日本美蓓亚集团已于日本证券市场上市,也是苹果手机的二级供应
商之一。
3、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产高亮度背光显示模组产品,成立于2003年7月,注册资本为8,156.8
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东莞市高埗镇冼沙一坊工业区,为三协精工(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4、伟志控股有限公司
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册于开曼群岛,其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并于2014年11月于香港联合
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为1305.HK。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LED背光产品的公司,在深圳、惠
州和宜昌设有工厂。
5、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宝明科技(股票代码:002992.SZ)成立于2006年8月,主营业务为LED背光源和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工
序深加工)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锂电池复合铜箔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
板电脑、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等领域。
6、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极光(股票代码:300940.SZ)成立于2009年1月,主营业务为以背光显示模组为核心的手机零部件的
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
费电子显示器等各种专业显示领域。
(三)公司目前所处LED产业链的环节及业务模式
公司位于LED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目前处于中国大陆生产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前列。公司专业从事背光显
示模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LED和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Micro-LED显示产品
等),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公司在方案设计、量产和客户基础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
有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称
号。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以“以产定购”为主,部分通用材料会根据需要合理备料,将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
产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以达到降低库存风险、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的效果。在选择供应商时,公司采购部联
合其他部门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询价、验证、评估、议价、检测、评审、签约等工作,通过上述流程的供应
商进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并由公司对其进行月度和年度评审。公司同种生产物料均由2家以上供应商供
应,且公司一般会与已经确定的供应商维持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材料品质和供应量的稳定。
2、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客户对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尺寸、性能、参数等要求不同,公司的生产具有“定制化、批量化
”的特点,因此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市场部在接受客户订单后,通过ERP系统下达订单
需求,并由物控部根据产品物料清单计算生产物料需求,同时制定周计划生产表和日生产指令单。公司生产
部确认日生产指令单后,领料制作首件,交由品质部进行判定。首件由研发部与PM部确认之后通知工程部调
试设备,调试完成后通知生产部投入生产。品质部进行产品巡检和检验以及相关ORT实验投入。
针对公司的生产和品质管理过程,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生产过程管理程
序》《产品检验管理程序》等,以确保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质量标准及人员安全保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自动化的产品生产和管理水平。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客户主要为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Tier1厂。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议价能
力与客户确定销售价格,并根据客户的经营实力及信用等级分别确定信用期限。公司设有市场部,分终端销
售和模组销售,终端销售主要负责终端客户的相关市场信息收集、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等
工作;模组销售主要负责落实执行,完成销售、回款、客户关系的管理、销售合同及账目管理等工作。
公司客户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Tier1厂在选择供应商时均要经过严格、复杂及长期的认证过程,会实地
考察供应商的研发、品质、生产等各项体系,并通过打样、试产、检验等程序,最后才以合格供应商的形式
与公司开展合作;此外,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厂商也会对公司进行认证。因此,公司一旦通过液晶显示模
组企业的供应商资格认定,则会与客户之间形成较紧密、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公司市场地位及变化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背光显示模组,经过十多年的行业深度耕耘,凭借良好的品质和领先的技术,公司获得
了国内外大型液晶显示模组企业、Tier1厂、VR企业等的认可,目前处于国内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前列。
在技术方面,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以提升技术实力作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经过多年的
技术积累,自主研发并掌握了超薄超高亮度LGP压缩模技术、超短光程背光模组技术、线光源(COB)背光模
组技术、异形背光模组(U槽和开孔项目)技术、LGP光学设计和微结构设计加工技术等,不断升级超薄、高
亮、窄边框、高色域及全面屏、异型屏等显示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满足产品升级的要求。
为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公司积极布局新技术研发,公司早在2016年开始在Mini-LED领域进行技术研
发,基于公司在新型显示的光学效果处理方面深厚的积累,目前公司布局了全系列应用领域的技术,已取得
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储备。现阶段研究的Mini-LED技术
可应用于车载显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智能穿戴等。目前公司已经向部分车载客户
、VR客户、消费类客户等批量出货。同时,公司布局了行业前沿技术Micro-LED技术,也储备了相关的专利
技术,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创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随着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也将进一步促进公
司技术的创新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五)公司重大技术创新、重大研发成果及其对公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具体影响
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开展Mini-LED技术的研发,分别在IC驱动、电路设计、结构、光学以及柔性
板封装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整合,率先实现了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车载显示、平板
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VR等领域。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行业前沿技术,如公司布局的Mi
cro-LED技术,已储备了相关的专利技术,这有利于公司未来开拓产品应用领域,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培
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竞争力。
(一)公司主要业务和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背光显
示模组,可应用于车载显示、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工控显示器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
务/产品无重大变化。主要产品如下:
1、LED背光显示模组
公司生产的LED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智能穿戴、工控显示器等
领域,具有寿命长、价格低、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LED背光显示模组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不断更改产品
的材料、改善工艺、升级操作方法、设备等,产品的生产效率、品质良率等得到了不断提升。
2、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
公司生产的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在技术原理上,Mini-LED背光与传统LED背光基本一致,主要是背
光LED灯珠尺寸缩小、动态分区增多等,技术难度较高。相比于传统的背光LED模组,Mini-LED显示模组能够
实现更好的对比度和HDR(高动态范围图像)显示效果,且在功耗、成本、寿命、亮度等方面具备优势;显
示效果与OLED相媲美,Mini-LED在寿命、成本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不存在OLED的烧屏、色衰等
问题,更容易产业化,主要应用于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电竞显示器等领域。随着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逐
步产业化,解决方案不断优化,产品良率也不断提升。
(二)业绩驱动因素
作为国内领先的背光显示模组企业,2024年公司继续坚持以盈利能力为基础,以利润为目标的高质量的
长期发展战略,凭借公司不断创新的研发能力和智能制造一体化的供应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202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8.41万元,同比增长529
.15%。具体措施如下:
1、深化Mini-LED等新业务,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1)重点发展智能座舱业务,利用公司Mini-LED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不断拓
展国内外客户;
(2)苹果发布了其VisionPro混合现实头戴设备,苹果的入局,VR行业将迎来一次发展变革的新机遇,
头部玩家如Meta、Pico等必将加速创新,共同推动VR产业链创新发展升级,AI+VR的浪潮下,公司积极利用
技术和量产等先发优势,抓住智能穿戴的发展机遇;
(3)近期AI手机、AI笔记本等的兴起,换机潮的来临,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有望加速回暖,市场空间进
一步打开,公司充分利用十多年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稳步向前。同时,在电竞显示器业务上,公司加强
与海外市场的接触,积极打开海外市场;
(4)在消费升级的持续推动下,公司持续推进Mini-LED技术的应用,不断升级Mini-LED技术显示效果
和降低成本,公司进一步深化Mini-LED技术在车载、VR、电竞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推进Mini-LED技术向各个
应用领域拓展,加速商业化的进程。
2、加快Mini-LED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
2024年,公司坚持持续创新战略,不断加大新技术Mini-LED、Micro-LED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在光效突
破、良率提升、衬底优化上继续努力,再次突破难点、解决痛点,进一步扩大Mini-LED技术高端产品份额,
创新新结构、新工艺、缩时新程序。积极参与行业Mini-LED、Micro-LED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升级自身技术
的同时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发挥公司自身的先发优势,推动Mini-LED新技术快速实现产业化。
3、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24年,公司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升各部门的精益化管理,在日常经营中持续开展“降本增效
”活动,进一步树立费用效用意识,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做好各部门预算工作;在研发中,不断升级现
有LED技术和Mini-LED等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研发设计、工艺、材料等的集成,使用性价
比更高的材料,并进行重新组合创新,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成本。在生产中,依靠技术改造降低成本,不断
改善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在达到产品质量目标的同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
同时,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调整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推进
精细化运营,提升公司运行效率,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
(三)行业的周期性
背光显示模组的终端应用产品目前主要为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
,而电子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在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活跃时,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增长率较
高,带动背光显示模组行业销量增加;在经济形势低迷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电子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
使背光显示模组需求减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Mini-LED领域的先发优势
自2016年以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开展Mini-LED技术的研发,分别在IC驱动、电路设计、结构
、光学以及柔性板封装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整合。公司的Mini-LED技术率先实现了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
已经成功应用于车载显示、显示器以及VR等领域。同时,公司布局了行业前沿技术Micro-LED技术,也储备
了相关的专利技术,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创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2、客户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高品质的生产能力、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能力,形成了稳定
的客户结构群体,吸引了众多高端优质客户。公司下游客户为大陆、佛吉亚、伟世通、摩比斯、德赛西威、
海微科技、远峰科技、航盛电子、鸿通科技、友达、长信、瀚宇彩欣、华星光电、信利、京东方精电、京东
方、深天马、TCL集团、信利光电、帝晶光电、同兴达等知名企业,终端客户为比亚迪、蔚来、理想、上汽
、长城、广汽、福特、现代、丰田、吉利、大众、日产、领跑、阿维塔、极氪、合创、现代、Meta、Vajor
、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等知名终端企业。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内优质企业,为保证其自身
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企业运行的稳定性、经营成本的可控性,对供应商的选择较为严格,获得其认证是公司
产品研发、生产、品质控制和服务水平实力的综合体现。公司与其一经建立供应关系,将会维持相对稳定的
业务往来关系。公司目前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稳定及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持续快速发展的
奠定了基础。
3、技术优势
自设立以来,一直以提升技术实力作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自主研
发并掌握了超薄超高亮度LGP压缩模技术、超短光程背光模组技术、线光源(COB)背光模组技术、异形背光
模组(U槽和开孔项目)技术、LGP光学设计和微结构设计加工技术等,不断升级超薄、高亮、窄边框、高色
域及全面屏、异型屏等显示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满足产品升级的要求;同时,为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积极布局新技术研发,包括光学透镜技术、防偷窥背光技术、屏下指纹技术、逆棱镜背光技术、VR技
术等,为公司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Mini-LED技术方面,公司早在2016年开始在Mini-LED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基于公司在新型显示的光学
效果处理方面深厚的积累,目前公司布局了全系列应用领域的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
丰富的客户、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储备。现阶段研究的Mini-LED技术可应用于车载显示、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智能穿戴等。目前公司已经向部分车载客户、VR客户、消费类客户等批量出
货。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Mini-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167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已获得的
专利共113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4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在Micro-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26项
,其中发明专利24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3项。
同时,公司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制定了《Mini-LED背光组件通用技术规范》《MiniLED背光发展
白皮书》《MiniLED背光发展白皮书》等标准,公司的技术等各方面充分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奠定了公司在
行业内的地位,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起到了积极作用。
Micro-LED技术方面,公司布局了行业前沿技术Micro-LED技术,也储备了相关的专利技术。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培养出一支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在产品创新及升级、产品应用领域
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形成持续研发创新能力。
4、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实施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TQC全面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已建立严格的全
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
的认证,并经过对APQP、PPAP、FMEA、MSA、SPC五大核心管理工具的实施应用,并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
体系合格认证,获得国际汽车厂商车载产品的供应资格。
在外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公司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须对公司进行严苛的双重认定审核及持续的不定期
审核,审核的内容涉及产品质量全部的过程管理运行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等。
公司在全面精细化质量管理下,不断拓展新的优质客户,公司产品能够满足客户严苛的产品质量要求,
获得客户的认可。
5、智能制造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建立了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体系,公司拥有完整的模切、五金、精密模具制
造和注塑成型能力,能有效减少部件从外部订购、配送的时间,缩短产品交期。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全产业
链优势和能力,积极挖掘各个环节的可延展性,利用各个环节独立对外和独立生产的能力,积极向上下游延
展,以独立的生产能力对接客户,为公司增加业绩增长点。
在一体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公司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SAP系统、MES产品追溯系统、帆软BI系统与
WMS仓存管理系统、泛微OA系统、HR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全产业链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