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77 中简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2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制造业(行业) 8.12亿 99.93 5.15亿 100.35 63.39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58.17万 0.07 -178.40万 -0.35 -306.71
─────────────────────────────────────────────────
碳纤维(产品) 5.52亿 67.88 3.53亿 68.83 64.00
碳纤维织物(产品) 2.60亿 32.05 1.62亿 31.52 62.08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8.17万 0.07 -178.40万 -0.35 -306.71
─────────────────────────────────────────────────
北京(地区) 7.97亿 98.13 5.06亿 98.58 63.41
其他(地区) 1518.26万 1.87 --- --- ---
─────────────────────────────────────────────────
碳纤维及织物(业务) 8.12亿 99.93 5.15亿 100.35 63.39
其他业务(业务) 58.17万 0.07 -178.40万 -0.35 -306.71
─────────────────────────────────────────────────
普通销售(销售模式) 8.12亿 100.00 5.13亿 100.00 63.1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碳纤维(业务) 1.96亿 67.53 1.22亿 69.18 62.11
碳布(业务) 9407.20万 32.33 5454.91万 30.92 57.99
其他(业务) 40.00万 0.14 -16.57万 -0.09 -41.4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制造业(行业) 5.60亿 100.27 3.80亿 100.00 67.79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48.12万 -0.27 --- --- ---
─────────────────────────────────────────────────
碳纤维(产品) 4.60亿 82.37 2.95亿 77.61 64.04
碳纤维织物(产品) 9997.62万 17.89 8502.55万 22.39 85.0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48.12万 -0.27 --- --- ---
─────────────────────────────────────────────────
北京(地区) 5.54亿 99.22 3.75亿 99.22 67.70
其他(地区) 435.37万 0.78 --- --- ---
─────────────────────────────────────────────────
普通销售(销售模式) 5.59亿 100.00 3.78亿 100.00 67.7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碳纤维(产品) 2.48亿 78.64 --- --- ---
碳布(产品) 6740.22万 21.36 --- --- ---
废丝(产品) 1.73万 0.01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9.5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71699.86│ 88.25│
│客户Q │ 7841.90│ 9.65│
│客户K │ 642.16│ 0.79│
│客户V │ 510.19│ 0.63│
│客户ZD │ 187.14│ 0.23│
│合计 │ 80881.25│ 99.5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7.2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5750.27│ 14.86│
│连云港沃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3861.42│ 9.98│
│中石化工建设有限公司 │ 3394.65│ 8.77│
│江苏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922.09│ 7.55│
│常州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 │ 2365.60│ 6.11│
│合计 │ 18294.02│ 47.2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并持续成为各类先进装备的关键材料,其用量作为衡量装备
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已是不争事实。近年来,碳纤维行业两极分化发展明显,一方面航空航天应用领域为代
表的高技术装备研制、批产有着持续需求,且商用航空应用势头显现,高端领域持续需求与国内企业稳定供
应能力不足的情况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前期各地投建的民用碳纤维产能陆续释放,
并在部分领域呈现出内卷式竞争。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所产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报告期内
,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呈丝状,具有质轻、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导电、导热、耐
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等特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结构尺寸稳定
性好、可大面积整体成型等优点,是满足先进装备结构高性能化与轻量化要求的理想结构材料,已经在航空
、航天、国防和民用工业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1.主要从事业务
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通过不断完善产品谱系,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工程化保
障能力,持续满足了用户设计选型与批产需求。
公司所产的宇航级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在基础研发、技术要求、工艺规范等方面与一般民用产品有
所不同,“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长周期投入”是该领域的显著特征,更是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应用高技
术壁垒和高起点竞争的体现。公司坚持“技术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的思路,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
、自主可控的设备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在国内率先走通高精尖装备“积木式”验证流程,性能、质量、结
果均超出预期,实现了我国航空关键主干材料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践行了重大装备关键材料自主
保障的承诺。随着公司产能的释放及扩大,可有效将公司技术研发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
示范带动下,进而促进公司产品在中高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介绍
1)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为丙烯腈。公司为此建立了合格供方评价及再评价管理制度,形成《合格供方
名录》;采购部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评审或再评审,《合格供方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度
更新一次。丙烯腈及长期使用的原辅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其他一般原辅料,采购部可采
取询价比较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目前,公司已与主要原辅料供货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
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产品性能参数经过长时间实验论证,在客户产品定型之时既
已确定,性能参数不会发生改变,公司碳纤维产品均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即订单驱动式生产模
式。公司掌握了同一生产线装备下,生产不同碳纤维产品的技术,具备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的特定碳纤维
产品的能力。公司能依靠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3)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主要是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客户明确且集中度高,因此,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
销售产品全部为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且绝大部分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客户对公司产品各项性能参数
指标通过定型、认证、评审通过后,进入最终用户认定的合格供方目录,由客户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向公
司下订单并签订合同。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年度合同或年度供货协议,安排年度生产计划;公司根据客户
每月下发的《产品交付计划表》组织生产,待公司自检合格后分批次向客户发货;产品交付并经客户检验并
确认合格后,确认销售收入。
4)质量监控模式
公司依托GJB9001C-2017、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技术规范、测试标准、接受准则
等过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在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形成七大生产过程和五大检验控制过程,并形
成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制备的五大过程控制要点,分别包括原料采购及纯化过程、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制备过程
、聚丙烯腈原丝制备过程、预氧化碳化过程、表面处理及上浆过程及碳纤维成品测试,对高性能碳纤维制备
过程实施全流程质量监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碳纤维研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创新与工程化技术。公司拥
有我国自主培养的碳纤维科研与产业化团队,团队技术全面、传承有序,掌握了完整的碳纤维研发与产业化
技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链自
主可控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持续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在创新能力和体系、人才队伍等方面形成了显著优
势,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如下:
1.持续的研发创新及体系化的产业化人才优势。公司核心团队由国内碳纤维领域行业领军人才组成,技
术完整,传承有序,均为我国自主培养的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人才,团队核心成员曾长期在中科院山
西煤化所从事碳纤维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课题。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机械、设备、上
浆剂、复合材料等专业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形成涵盖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完整、体系化人才梯队团队先后承
担和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任务,并获得国家“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
等多个荣誉称号。团队熟悉碳纤维研发生产全流程及关键设备的设计与调试,能精准对接客户需求,且长期
在科研生产一线工作,能有效缩短研发及调试生产时间,为未来研发更高级别碳纤维及其加速产业化打下深
厚的技术基础,对带动销售、占领市场产生着积极作用。
2.自主可控、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体系。公司核心团队由国内碳纤维领域行业领军
人才组成,技术完整,传承有序,均为我国自主培养的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人才,团队核心成员曾长
期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从事碳纤维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课题。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机
械、设备、上浆剂、复合材料等专业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形成涵盖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完整、体系化人才梯
队。团队先后承担和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任务,并获得国家“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和“江
苏省双创团队”等多个荣誉称号。团队熟悉碳纤维研发生产全流程及关键设备的设计与调试,能精准对接客
户需求,且基于长期在科研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能有效缩短研发及调试生产时间,为未来研发更高级别碳
纤维及其加速产业化打下深厚的技术基础,对带动销售、占领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长期的积累不断转化为创新和市场优势。公司ZT7系列碳纤维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已实现多年稳定
批量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客户口碑。以ZT9H为代表的新一代碳纤维产品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和
稳定的质量,市场表现超出预期,进而形成了高端市场一流的企业品质声誉。公司一以贯之地保持和发挥着
自主可控优势,紧密配合用户需求,开发系列化、纵深化产品,市场应用场景得以不断扩宽。公司经历了“
大航空”全周期、长寿命的完整洗礼,对规律、趋势的把握和创新的认知已经深入基因,在创新驱动的战略
下持续推进多领域、多层次的市场布局,针对用户对材料“高功能化、多功能化、结构和功能整体化、智能
化及低成本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投入资源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持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克服了客户需求短期波动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公司上下一心,披荆斩棘、蓄势扩能,取得
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公司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与股东、客户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化解了发
展风险,公司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号召全体中简人牢记报国初心,勇担强国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核
心能力,公司呈现出崭新的发展风貌;新一代碳纤维凸显强劲发展动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公司不
断贡献发展成果;面向重大领域需求,公司及时论证并启动功能材料业务,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新的经营班
子主动担当,巩固优势领域,培育战新产业,结合前期项目实施情况,推进设计工艺一体化协同,加快四期
项目的细化论证工作,完善了体系化布局,进一步保障了供应链安全。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交付数量明显增加,业绩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加45.39%;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上升23.16%。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6.43亿元,同比增加5.35%
;净资产43.55亿元,同比增加6.78%。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董事会将进一步夯实合规管理基础
,健全风险响应机制,强化重大风险管控,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在新的经营班子带领下,公司上下将牢
牢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市场开拓、加大创新力度、加强能力建设
、加快人才培养、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优化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强化
人才队伍、合规运作、企业文化等方面建设,确保2025年经营目标和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始终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策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与苏州
实验室的全面共建,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
融合,努力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通道成才”机制,形成“人岗相适、才
尽其用”的局面,以“向一线倾斜、向专家倾斜”的价值导向,让员工薪酬与职业发展通道挂钩;灵活使用
各类激励工具,让人才“有恒心、有恒产”,解除人才培育、发展的后顾之忧,打造“懂人、聚人、用人”
的良好发展氛围和局面,为夯实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在碳纤维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根本保障。
二是加快产能提升与产业链延伸。根据未来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开发具备更先进技术和性能的产品,
合理安排提升扩能及研制、验证工作,以更好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能;拓宽发展思路,发挥上市公司
平台作用,积极延伸产业链,以更好的巩固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开发中高端市场。
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拓展工作。发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示范作用和自主可控的柔性化优势,积极响应用
户单位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不断配强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队
伍,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逐步打开其他市场新局面。
二、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与技术风险
近年来,碳纤维行业新进入者不断增加,一些应用领域的内卷式竞争已经愈演愈烈。此外,公司客户相
对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均为国有的大型企业集团,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容易对公司的生产计划、产能利用等
方面产生短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短期的业绩。公司将深入挖掘现有大客户潜在需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与定制化服务,从产品供应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转变,增强客户黏性,稳固合作关系;同时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技术创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强化技术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
保障。
2、财务风险
公司产能扩张、研发投入增加等经营活动对资金需求较大;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加
,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的风险。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也会对公司成本控制带来挑战,若原材料价
格大幅上涨,将压缩公司利润空间。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合同、降
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同时,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单位
生产成本。
3、治理风险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目前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公司积极引进志同道合的战略投资者,强化独立
董事、外部董事履职,治理结构将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总经理办公会、专门委员会的决策保障功能,确
保公司经营稳定高效。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