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91 仙乐健康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胶囊(产品) 9.47亿 46.38 2.61亿 38.47 27.53
软糖(产品) 5.17亿 25.31 2.51亿 37.10 48.64
片剂(产品) 1.89亿 9.26 7390.41万 10.91 39.10
饮品(产品) 1.11亿 5.42 4366.13万 6.44 39.44
硬胶囊(产品) 1.08亿 5.31 2232.33万 3.30 20.58
粉剂(产品) 9083.35万 4.45 2197.36万 3.24 24.19
其他剂型(产品) 6579.58万 3.22 -730.11万 -1.08 -11.10
其他业务(产品) 1322.97万 0.65 1094.20万 1.62 82.71
─────────────────────────────────────────────────
中国(地区) 8.18亿 40.07 2.92亿 43.17 35.75
美洲(地区) 7.60亿 37.21 2.16亿 31.84 28.40
欧洲(地区) 3.59亿 17.60 1.16亿 17.19 32.40
其他地区(地区) 1.05亿 5.12 5283.94万 7.80 50.56
─────────────────────────────────────────────────
合同生产(销售模式) 20.38亿 99.81 6.75亿 99.61 33.12
品牌产品销售(销售模式) 379.94万 0.19 265.09万 0.39 69.77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胶囊(产品) 19.84亿 47.10 5.07亿 38.28 25.57
软糖(产品) 9.95亿 23.63 4.86亿 36.71 48.88
片剂(产品) 3.26亿 7.73 1.49亿 11.24 45.73
饮品(产品) 2.48亿 5.89 6588.32万 4.97 26.57
粉剂(产品) 2.32亿 5.50 5163.55万 3.90 22.30
硬胶囊(产品) 2.23亿 5.29 3750.24万 2.83 16.84
其他剂型(产品) 1.77亿 4.21 149.45万 0.11 0.84
其他业务(产品) 2740.18万 0.65 2595.70万 1.96 94.73
─────────────────────────────────────────────────
美洲(地区) 16.66亿 39.56 4.45亿 33.60 26.72
中国(地区) 16.61亿 39.44 5.85亿 44.17 35.24
欧洲(地区) 6.04亿 14.35 1.97亿 14.84 32.52
其他地区(地区) 2.80亿 6.65 9798.50万 7.40 35.00
─────────────────────────────────────────────────
合同生产(销售模式) 41.70亿 99.04 13.10亿 98.84 31.40
品牌产品销售(销售模式) 4062.95万 0.96 1537.60万 1.16 37.8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胶囊(产品) 8.89亿 44.68 2.29亿 35.86 25.72
软糖(产品) 4.86亿 24.41 2.32亿 36.40 47.79
粉剂(产品) 1.42亿 7.13 3362.17万 5.27 23.68
片剂(产品) 1.42亿 7.12 6529.18万 10.24 46.07
饮品(产品) 1.40亿 7.03 3811.59万 5.98 27.26
硬胶囊(产品) 9772.72万 4.91 2137.22万 3.35 21.87
其他剂型(产品) 8014.84万 4.03 542.46万 0.85 6.77
其他业务(产品) 1391.47万 0.70 1308.00万 2.05 94.00
─────────────────────────────────────────────────
中国(地区) 8.32亿 41.78 2.88亿 45.20 34.67
美洲(地区) 7.29亿 36.60 2.00亿 31.38 27.47
欧洲(地区) 2.95亿 14.80 1.02亿 15.91 34.45
其他地区(地区) 1.36亿 6.81 4790.07万 7.51 35.33
─────────────────────────────────────────────────
合同生产(销售模式) 19.81亿 99.53 6.33亿 99.16 31.93
品牌产品销售(销售模式) 936.38万 0.47 533.47万 0.84 56.9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胶囊(产品) 15.27亿 42.63 3.97亿 36.63 26.01
软糖(产品) 7.40亿 20.65 3.34亿 30.81 45.16
饮品(产品) 4.22亿 11.78 1.14亿 10.49 26.96
片剂(产品) 3.62亿 10.10 1.72亿 15.91 47.66
粉剂(产品) 2.93亿 8.17 5852.62万 5.40 19.99
硬胶囊(产品) 1.52亿 4.23 3130.58万 2.89 20.64
其他剂型(产品) 7339.12万 2.05 -3282.12万 -3.03 -44.72
其他业务(产品) 1391.50万 0.39 970.58万 0.90 69.75
─────────────────────────────────────────────────
中国(地区) 18.51亿 51.67 6.39亿 58.99 34.55
美洲(地区) 10.44亿 29.15 2.11亿 19.50 20.24
欧洲(地区) 5.29亿 14.77 1.79亿 16.55 33.92
其他地区(地区) 1.58亿 4.41 5380.03万 4.96 34.09
─────────────────────────────────────────────────
合同生产(销售模式) 35.44亿 98.93 10.56亿 97.42 29.81
品牌产品销售(销售模式) 3838.75万 1.07 2792.15万 2.58 72.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6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32605.42│ 7.70│
│客户2 │ 30671.16│ 7.30│
│客户3 │ 22242.43│ 5.30│
│客户4 │ 18085.89│ 4.30│
│客户5 │ 12600.65│ 3.00│
│合计 │ 116205.55│ 27.6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7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1235.23│ 4.86│
│供应商2 │ 6418.64│ 2.78│
│供应商3 │ 4990.12│ 2.16│
│供应商4 │ 4690.23│ 2.03│
│供应商5 │ 4342.23│ 1.88│
│合计 │ 31676.46│ 13.7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营养健康食品主要包括保健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一般而言,营养健康
食品是指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的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作用,达到提高机体
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代替正常饮食的食品。营养健康食品对人
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198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陆续将膳食营养补充剂纳入政府行政或法制管理规范。
1996年3月,原国家卫生部根据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制定和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启了
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进行依法行政管理的新阶段。从全球范围来说,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都不算长,行业
还处在成长期。
近年来,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促使消费者
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对预防性健康管理的关注度也迅速攀升,“为健康买单”已逐渐成为大众日常
消费的普遍习惯,推动大健康行业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
长青市场1持续演进。头部品牌生命周期长,支撑长青市场的市场份额。头部品牌因产品矩阵及渠道成
熟,具备专业性与安全性背书,在市场竞争中维持领先身位。这类品牌的产品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以及对
健康和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在护肝、骨关节、女性健康等领域,长青市场尚未饱和或鲜有布局,有广
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渐向专业化和个性化演变,研发投入大的强功效产品亦有更大发展机遇
。长青市场对B端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化功效专业性的同时,融合生产技术、供应链体系以及研
发能力,开发颗粒度更细的定制方案,推动行业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迭代。
国内市场规模空间广阔,存在整合机遇。老龄化为需求筑底,叠加新消费驱动,根据欧睿数据,预计未
来三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速仍有望维持在6%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跨境、私域
、MCN等新兴玩家入局国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这类玩家多为轻资产模式,缺乏自研自产能力,更倾向将研
发生产交由第三方完成,第三方合作模式预计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下
,品牌对第三方制造商的资质、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B端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更具技
术创新、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从中国到全球。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全球营养健康食品零售规模达到1915亿美元,过去三年的年均复
合增长率为5.8%,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5.8%的稳健增速,到2026年全球规模将达2268亿美元。美国、中国及
欧洲仍为全球营养健康食品主要市场,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丁美洲等预计将保持高增长。中国营养健康食
品的B端企业正不断推动产业链升级,以综合性的全球化服务覆盖抢占市场机遇。通过将中国成熟的产业经
验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发挥全球不同市场的协同作用,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从“中国制造”
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最终成为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的引领者。
从品类上看,全球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呈现差异化发展格局。以美欧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渗透率高,品类聚
焦“人群-场景-功能”三维精细化创新,面向购商高、追求高质价比的主力人群,价格定位更趋高端化。而
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渗透率低,品牌以快速扩大份额为核心策略,消费选择呈现从众性,更侧重质价比
,品类创新虽初显垂类细分,如基础养生、美丽健康、益生菌,但整体仍较粗放。聚焦中国市场,需求端因
人群代际更迭与场景精细化推动创新提速;供给端则在2022–2024年经历结构性重塑,新零售、渠道商及跨
界医药品牌快速扩张,传统品牌承压,驱动行业进入“品类多、迭代快”的创新加速期,对代工厂响应速度
、创新能力及柔性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形成品牌与供应双轮驱动的新生态。
从剂型上看,全球营养健康食品剂型创新呈现鲜明梯度,持续向生活场景化融合。北美市场为核心引领
者:软糖已取代片剂成为最大品类,粉剂、软咀嚼增速最快;需求端源于消费者健康理念升级,从单纯补充
转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无缝融入”,青睐具备个性化、有机、可持续属性的方案;供给端则受益于疫情后
食品饮料巨头跨界布局,显著推动创新并加速营养健康食品与普通食品的边界消融。其他市场呈跟随态势:
欧洲正从传统类医药品态,如胶囊、片剂,加速向软糖等生活化剂型转型;东南亚受限于需求精细化不足及
品类发展较粗放,软糖等新剂型的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从技术上看,人工智能与柔性制造技术的融合给营养健康产业生态带来新机遇。AI将驱动行业实现从数
据洞察到产品创新的智能跃迁——通过算法模型解析海量健康数据,推动精准营养方案从医疗场景向大众消
费端普及,使“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可能;柔性生产体系则依托模块化智能制造平台,破解多
品类、小批量、快迭代的生产瓶颈,显著提升对新消费需求的响应效率。在供应链维度,智能化工厂通过实
时可视化物流管理、动态成本优化及敏捷订单响应,构建起端到端的高效协同网络,从根本上缩短新品上市
周期、降低创新试错成本。这些技术变革正为行业开拓全新发展空间,为全球营养健康产业的升级注入新动
能与更多可能性。
1、中国:长景气赛道,成长潜力充足
(1)政策助力健康产业发展,营养健康食品迎来新机遇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政府对健康行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营养
健康食品行业已列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2024年国务院出台首个支持“银发经济”的政策文件,鼓励适老保
健食品发展;2025年4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提出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等重点任务。行业相关政策
文件接连出台,通过鼓励发展创新,加强科普宣传及消费者教育等系列改革措施,鼓励和规范营养健康食品
行业发展,持续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2)健康需求发展旺盛,人群老龄与年轻二元化发展,功效诉求多元化爆发
当前我国已迈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0元人民币门槛,且经济稳步发展,国民健康意识进入加2速提升
阶段;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7年开始呈现加速提升趋势,现老龄化程度与营养健康食品市场高速增
长的韩国等地相近,双重因素催化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旺盛发展。疫情与社会压力增加催化青年及中年人消费
渗透,消费群体向老龄与年轻二元化发展,功效上也从中老年基础保健多元化至养颜美容、睡眠改善、身材
管理等领域。
(3)空间:营养健康食品整体市场规模有望以中高个位数CAGR持续成长
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602亿人民币,2019-2024年合计CAGR为6.3%
。放眼全球美日澳等成熟市场人均消费金额多在430元/年以上,且2019-2024年CAGR多仍有4-6%。而中国、
泰国等市场人均消费金额大多在215元/年以下,预计在经济发展与老龄化推进下,行业有望以中-高个位数C
AGR持续成长。
(4)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正经历深刻格局变革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新消费模式持续渗透的背景下,整个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形成了长
青市场与新消费市场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
①新消费市场高速增长,悦己化趋势凸显
新消费市场,是指以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商超新零售等多元化渠道为主要代表,正在经历
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随着悦己化趋势凸显,新消费市场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
健康产业正加速从“银发经济”向“全龄经济”转型。传统以老年群体为核心的功能性消费,例如慢性
病预防、康复护理类产品,仍是市场基本盘,但消费边界已突破单一年龄维度,向性别差异、代际关系、家
庭角色甚至跨物种关怀延伸。在性别经济领域,女性主导的“她健康”生态圈催生出经期管理、孕产营养等
高增长赛道,男性“他健康”需求则推动增肌蛋白粉、防脱发产品爆发;代际维度上,职场人群的“办公室
健康方案”(护肝片、抗焦虑口服液)与学生群体的益智护眼产品(叶黄素软糖、DHA增强剂)形成互补;
家庭场景中,从母婴精细化营养品到宠物专业化护理产品崛起,将健康管理从人类营养拓展至跨物种关怀。
这一系列变革,驱使公司从“泛人群覆盖”向“精准分众”跃迁和扩容。
“悦己经济”兴起,催生多元化消费需求。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基础功能,不再满足于
“广谱性改善”,而是向更加细分、个性化的方向延伸;同时,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精神属性而非单纯的
功能属性,从基础健康到自我愉悦和价值提升,精神健康、美丽健康、减肥垂类景气度突出;此外,营养健
康食品的生活化趋势促使偏食品态的剂型如软糖、饮品等迅速崛起,创新的风味和更具便携性的包装形态亦
不断涌现。这些新需求要求公司同时具备“洞察力”与“科研力”——既要具备市场洞察捕捉各类群体的隐
蔽健康痛点,同时也要具备开发循证有效产品的研发能力。
近年来,线上渠道和线下新零售已成为营养健康食品销售的核心渠道。国内电商渠道的崛起与迭代,推
动了营养健康食品研产销模式由传统大品牌主导的“人找货”模式向由白牌为主导的“人货匹配”模式转变
。品牌方依托AI大数据分析实时捕捉趋势,实现研发、打样、采购多线并行敏捷创新,显著提升行业响应速
度。分渠道看,线上渠道新锐品牌进入门槛低,跨境电商让消费者接触到大量海外品牌,兴趣电商直播种草
通过生动的宣传强化了消费者的心智教育,私域电商则通过“产品设计-IP打造-粉丝引流-朋友圈运营-社区
运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并实现销售转化,线下新零售如山姆、盒马等大型商超纷纷布局自有品牌的营养健
康产品线。消费者接触营养健康产品的场景不断延伸和拓展,新兴品牌、跨界玩家纷纷入局,但随着流量红
利趋缓,新品牌破局所需的综合能力门槛持续提高,要求公司凭借行业洞察能力和渠道布局能力构建核心壁
垒,抢占生态位。
品牌客户需求的日益分化,正推动商业模型与核心能力的深刻变革与升级。传统保健、医药企业等品牌
客户对合作商的诉求在于强研发与生产稳定性,而新消费类客户多注重品牌营销和产品推广,需要合作商快
速反应,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因此,品牌客户与合作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在焕新,对于合作商的能力要求,
除了研发创新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之外,对市场趋势洞察、垂类解决方案和渠道布局开拓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②长青市场专业化集中化,竞争壁垒稳步提升
(A)长青市场细分赛道属性不一
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长青市场主要由经久不衰的长青客户和具备竞争壁垒、生命周期较长的长青产品所
构成。该等长青客户和长青产品,多年来一直深受消费者信赖,凭借稳定的质量、强悍的产品力和良好的口
碑,赢得了市场竞争。
从功效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功效的产品兼具长青或新消费属性,但属性构成不一。如心脑健康和
代谢、骨骼关节这类产品,属于典型的长青市场代表,该等功效需求满足了人们长期存在的基础健康需求,
不会轻易被取代,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也相对较长。而如抗衰、益生菌等赛道,随着人们对新兴健康理念的
关注而兴起,新消费属性更强。
(B)长青市场具有明显集中化特征
长青市场板块具有明显的集中化特征,头部品牌通过长期积累的产品口碑和专业的服务能力,形成了较
强的竞争壁垒。直销渠道虽然经历了较大的线上渠道冲击,但通过积极转型升级,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市场竞
争力。药店渠道则依托“蓝帽子”认证体系和专业的药师团队,在中老年消费群体中建立了高度的信任感。
(C)强功能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初老人群和老年群体对慢性病管理、机能维持的需求已从“延年益寿”的理想诉
求,演变为维系基本生活能力的刚性选择——例如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退化的干预、靶向益生菌对4资料来
源:仙乐健康内部研究
肠道微生态的调节,这些产品因直接关联行动方便、营养吸收等生存质量指标,逐渐脱离“保健品”范
畴,成为与药品形成互补的日常健康刚需。
消费端的迫切需求倒逼产业端不满足于泛功能宣传,转而追求经临床实证的功效锚点——如护肝片需明
确展示转氨酶降低率,睡眠软糖须验证褪黑素缓释时长。数据显示,超60%的消费者将“科研背书”5列为选
购首要标准。在百亿赛道的角逐中,唯有持续攻克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功效可视化三大技术堡垒,才能
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效信任。
(5)行业长尾化趋势,B端企业受益确定性更强
受益于行业长尾化趋势,营养健康食品第三方生产渗透率持续提升。一是低门槛下涌入的长尾品牌自建
工厂不经济,多会选择专业第三方合作,二是下游品牌方竞争激烈、营销投入要求高,而功能食品需求多元
、更新较快且专业度高,通过第三方合作更能提升产业链效率。
在长青市场与新消费市场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下,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传统保健、医药企业等品牌客
户对制造商的诉求在于强研发与生产稳定性,而新消费类客户多注重小单快返、低成本。品牌客户需求的多
样化以及对研发创新、生产能力、供应链管理、市场洞察和垂类解决方案等能力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头部企
业发展,给头部企业带来了整合机遇,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我们正处于市场机遇的转折点。通过日积月累构建的头部客户服务能力壁垒,以及引领市场且不可复制
的研发创新能力,我们得以在长青市场中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同时,从长青市场到新消费市场,我们依托
生产技术、供应链体系以及研发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壁垒,伴随AI+智慧供应链赋能,抢占行业生态位;此外
,通过充分发挥中国区的优势底盘能力,我们将成功经验输出至全球市场,形成降维打击,从而在全球范围
内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美国
美国仍是全球营养健康食品第一大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630亿美元,同比增长4.8%,预计未来
增速将放缓至4.3%。根据CRN(CouncilforResponsibleNutrition)调查结果,2024年有3/4的美国消费者使
用膳食补充剂,其中超过90%的使用者认为补充剂对维持健康极为重要。尽管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消费者
在补充剂上的月均支出仍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与此同时,DTC(Direct-to-Consumer
)品牌涌现,头部消费品、药企、基金公司等并购活跃,持续推动行业发展。电商的便利性持续推动行业增
长,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美国营养健康食品电商渠道市场份额已达到1/3,同比增长超过10%,预计未来仍
是主要的增长渠道。与此同时,提供个性化建议及专业指导的从业者渠道(Practitioner)增长仅次于电商
;线下零售渠道保持稳健增长,在通货膨胀压力下,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转购商超自有品牌。
美国膳食补充剂的上市管理整体仍较为宽松,行业创新持续活跃。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独特性、科学性,
并热衷追逐新原料新产品。天然成分、清洁标签、可持续性等成为市场营销热点,镁、肌酸、南非醉茄、蘑
菇等热点品类持续涌现。
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具有愉悦感官体验、美味且便携的剂型正持续受到市场
青睐。根据NBJ报告,软糖、粉剂、液体和泡腾片等新兴食品剂型的市场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药品剂型。其中
,软糖剂型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便利性,已成为美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第一大剂型,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
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营养软糖在低糖/无糖配方、高营养剂量、稳定性与感官体验提升以及清洁标签等方面
不断实现创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随着消费端对精准功能和细分场景需求的增加,大量细分品类应运而生。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对健康、健
身和积极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运动营养、健康老龄化、女性健康、体重管理等品类的
持续增长。重点品类的市场趋势展开如下:
运动营养:目标受众从运动爱好者扩大至更广泛的旨在改善整体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更广泛人群渗
透推动品类增长。蛋白质、肌酸、电解质等保持高增长。
健康老龄化:根据NBJ数据,自2022年以来,健康老龄化品类的补充剂销售规模增长持续超过整体补充
剂行业增长。消费者不仅追求更长的寿命,更追求更健康的寿命,愿意投资于健康寿命的优化,针对细胞健
康的产品需求增加。
女性健康:女性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女性健康领域对私护健康、荷
尔蒙平衡等针对性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女性健康产品正根据特定使用场景和生命周期阶段不断
细分和专业化。
体重管理支持:GLP-1热度攀升,补充剂行业也受到积极影响。一方面,GLP-1药物的副作用,如消化问
题、肌肉流失、皮肤弹性下降等,促使消费者对代餐、蛋白粉、复合维矿等补充剂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
面,GLP-1药物的热潮也提升了消费者对体重管理和血糖控制的关注。许多消费者期望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
下保持良好身材,或者在停用GLP-1类药物后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这进一步推动了对GLP-1药物替代补充剂
的需求。
3、欧洲
尽管欧洲经济复苏乏力,2024年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仍达315亿美元,同比增长6.6%。意大利、英国
、德国和法国作为主要消费国,市场份额稳定,四国合计占比超50%。
从全球范围看,欧盟对健康食品有着较为严苛的定义和监管要求。各成员国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具体的细
则。例如,2024年法国农业部推出强制性在线补充剂申报平台Compl’Alim,提升申报效率、数据可访问性
和市场透明度。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MHRA)也推出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保健品进入英国市场的门槛。
这些措施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药店仍是第一大渠道,但消费者正逐渐向电商渠道转移。2024年电商渠道市场份额约30%,同比增速达
到10%。各国渠道结构差异大,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线下渠道仍占据主导地位,以药店为主;英国电商
渠道占比近60%,德国及北欧国家等电商渠道占比也已超过30%。
欧洲消费者在剂型、渠道方面仍较为传统。产品剂型以严肃剂型为主,但英国和北欧的部分国家的休闲
剂型如软糖等快速增长。
植物基、无添加、非转基因等天然相关的产品概念受欧洲消费者青睐。运动健康广受重视,运动营养作
为最大品类持续高增长;同时,肠道健康、情绪健康、女性健康等赛道逐渐兴起。
4、亚太:
(1)韩国及澳新市场
2024年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超过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老龄化的加剧和
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持续推动健康行业发展。消费者对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消
费者选择补充剂改善健康状态。在韩国,老龄化趋势尤为明显,2024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近20%,预计
未来十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30%。此外,CMA(ComplementaryMedicinesAustralia)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
亚约50%的消费者患有慢性病,75%的家庭使用补充剂支持健康。与此同时,韩国、澳新市场的品牌对东南亚
及中国等市场产生了显著的辐射作用。
韩国市场电商为第一大渠道,占比达到60%,2024年同比增长8%;液体剂型占比超过15%,持续高增长;
运动营养、睡眠健康、能量提升、女性健康等品类增长显著。
澳新市场药店仍是第一大渠道,2024年份额48%;电商是第二大渠道,份额超过20%,持续保持两位数增
长。根据欧睿消费者研究,超过70%的消费者偏好胶囊或片剂,软糖的受欢迎程度从2021年的19%上升至2024
年的22%。运动营养是第一大品类,女性健康、美丽健康、能量提升、情绪健康等品类保持高增长。
(2)东南亚市场
2024年东南亚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超过110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将以8.4%的增速引领增长。这一增
长趋势得益于东南亚地区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首先,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营养健康食
品市场提供巨大的消费潜力;其次,各国政府对医疗保健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健康产品的
规范化发展;此外,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长共同推动了健康产品市场需求
的不断扩大。
东南亚市场线下零售渠道,包括药店、健康产品专卖店及商超等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60%;电
商渠道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线上规模领先。兴趣电商等新模式也成为消费扩
容、品牌培育的重要渠道。
软胶囊、硬胶囊和片剂作为传统剂型,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软糖、饮品剂型因便携性和口感优势广受欢
迎;粉剂和泡腾片也因便于冲泡而受到青睐。此外,印尼和马来西亚等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对清真认证
的补充剂有明确需求。
在东南亚市场,体重管理、美丽健康、益生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
从消费端看,欧睿国际消费者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群是营养健康行业的主力消费人群,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