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06 斯迪克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级胶粘材料(产品) 14.25亿 52.95 5.34亿 80.66 37.48
功能性薄膜材料(产品) 5.17亿 19.23 9717.75万 14.68 18.78
薄膜包装材料(产品) 4.70亿 17.48 945.80万 1.43 2.01
高分子薄膜材料(产品) 1.41亿 5.23 343.97万 0.52 2.44
其他业务(产品) 9557.59万 3.55 1472.54万 2.22 15.41
热管理复合材料(产品) 4175.97万 1.55 316.79万 0.48 7.59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24.98亿 92.84 6.34亿 95.78 25.38
境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1.93亿 7.16 2789.99万 4.22 14.48
─────────────────────────────────────────────────
直销(销售模式) 24.66亿 91.65 6.10亿 92.13 24.72
经销(销售模式) 2.25亿 8.35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级胶粘材料(产品) 7.32亿 54.77 2.45亿 84.31 33.49
功能性薄膜材料(产品) 2.66亿 19.93 2794.03万 9.61 10.49
薄膜包装材料(产品) 2.15亿 16.05 227.09万 0.78 1.06
其他业务(产品) 5998.41万 4.49 859.13万 2.96 14.32
高分子薄膜材料(产品) 4630.49万 3.47 644.64万 2.22 13.92
热管理复合材料(产品) 1719.64万 1.29 36.18万 0.12 2.10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12.39亿 92.71 2.78亿 95.65 22.44
境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9739.82万 7.29 1264.75万 4.35 12.9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级胶粘材料(产品) 8.59亿 43.61 3.90亿 72.78 45.48
功能性薄膜材料(产品) 5.27亿 26.77 1.22亿 22.72 23.13
薄膜包装材料(产品) 4.05亿 20.58 540.96万 1.01 1.34
其他业务(产品) 9746.18万 4.95 1434.41万 2.67 14.72
高分子薄膜材料(产品) 5459.78万 2.77 278.83万 0.52 5.11
热管理复合材料(产品) 2577.70万 1.31 160.02万 0.30 6.21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17.02亿 86.47 4.74亿 88.37 27.85
境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2.66亿 13.53 6240.92万 11.63 23.44
─────────────────────────────────────────────────
直销(销售模式) 17.77亿 90.26 5.05亿 94.10 28.41
经销(销售模式) 1.92亿 9.74 3165.10万 5.90 16.5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级胶粘材料(产品) 4.27亿 43.65 1.89亿 70.70 44.17
功能性薄膜材料(产品) 2.66亿 27.19 5657.01万 21.21 21.27
薄膜包装材料(产品) 1.99亿 20.35 660.19万 2.47 3.3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4651.56万 4.75 1087.77万 4.08 23.39
高分子薄膜材料(产品) 2688.67万 2.75 --- --- ---
热管理复合材料(产品) 1277.33万 1.31 --- --- ---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8.57亿 87.60 2.50亿 93.65 29.15
境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1.21亿 12.40 1693.67万 6.35 13.9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2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493.58│ 9.85│
│第二名 │ 18233.83│ 6.78│
│第三名 │ 11552.26│ 4.29│
│第四名 │ 11382.13│ 4.23│
│第五名 │ 8240.30│ 3.06│
│合计 │ 75902.10│ 28.2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7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1348.35│ 12.77│
│第二名 │ 17679.79│ 10.58│
│第三名 │ 12113.45│ 7.25│
│第四名 │ 11053.81│ 6.61│
│第五名 │ 5851.06│ 3.50│
│合计 │ 68046.46│ 40.7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消费电子(如新型显示、5G通信)、汽车(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如光伏、锂电池
)等行业迅速发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在传统压敏胶带制品制造业(即传统胶粘制品)基础上发展而
来。区别于传统胶粘制品,通过不同的涂层材料与各类薄膜基材结合形成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其兼顾传统
胶粘制品的功能外,更注重胶膜的功能化以及轻薄化,扩大了材料的使用效果与附加值。目前,3M、德莎、
三菱化学、日东电工和琳得科等海外企业仍垄断关键领域核心材料的大部分市场。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
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自“十二五”起,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将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列为重点发展新材料,推动国产化
替代进程。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面
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
思想》《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
案》《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新型显示材料、基础
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突破和升级,支持其在显示器件、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新
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复合膜、偏光片等纳入试点,加速高端产品市场渗透。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一种对技术工艺
水平要求较高的高端材料,对材料的技术工艺、上下游整合能力、涂层配方合成及优化能力、生产环境、机
器设备、反应速度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产成品性能等不同
要素定制不同的生产方案,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近些年,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步伐持
续加快。国内部分具有研发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关键原材料及制造工艺的持续研究,目前已掌握功能保护材料
、光学功能薄膜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具备了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科技实力。
公司所属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涵盖范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是新材料产业的细分领域。功能性
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的迅速崛起对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光学元器件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助力作用。公司的主
要产品包括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薄膜包装材料和高分子薄膜材料五大类,
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陶瓷电容等重点领域。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景
气度与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光学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的发展高度相关,而这一系列消费品的市场需求
受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厂商大多在三季度推出新产品,其销售
季节性比较明显,通常下半年为销售旺季。
(二)行业发展阶段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浙江省膜学会统计,2021年,全球功能性膜材料总消费
量约为550万吨,市场规模超210亿美元。而中国是功能性膜材料最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总消费量接近300
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54%。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创新水平
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除消费电子领域外,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汽
车锂电池组件、家用电器、医药、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未来高性能膜材料还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1、消费电子市场应用分析
从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发展来看,智能化、可折叠、大尺寸全屏幕、多镜头、高分辨率、防水、轻量化
、个性化场景体验以及高续航能力等特点成为消费电子产品最显著的发展方向,由此衍生出的对上游内外部
OCA光学胶膜材料、石墨散热材料、高硬度薄膜材料、涂布型偏光片、防水透声材料、高温阻尼材料、防水
保护膜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1)智能手机
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2.2亿部,同比增长7%,实现了在连续两年下滑
后的反弹;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2.85亿台,同比增长4%。IDC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
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12.6亿部,同比增长2.3%,呈现连续第二年正向增长。受益于我国政府出台的《手
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折叠屏手机的普及、AI技术的落地等因素,中国市场成
为主要的增长引擎,出货量增速从预测的1.6%上调至5.4%。
市调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9%,增幅
不大。从厂商排名来看,2024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TOP6分别是三星、华为、摩托罗拉、荣耀、小米
和OPPO。Counterpoint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出现4%的负增长,2026年随着苹果等
品牌的进入,出货量将大幅增长。
(2)PC智能电脑&平板电脑
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PC出货量达2.454亿台,同比增长1.3%,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上升4%至2.02亿台;全球平板出货量上升9.2%至1.48亿部
。
IDC预计2025年全球PC市场(含台式机/笔记本)全球出货量达2.73亿台,同比增长3.7%;全球平板电脑
出货量达1.43亿台,同比下降0.8%。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1.83亿台,同比增长4.
9%,商务需求和教育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此外,AIPC预计2025年底开始生态成熟,2026年有望大规模普及
。
(3)可穿戴设备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尽管2024年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9
亿台,同比下滑1.4%,中国市场仍逆势增长,出货量为6116万台,同比增长19.3%,是全球最大腕戴设备市
场。头部厂商中,华为表现格外突出,在中国市场已连续五年稳居出货量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率33.6%为
全球第一。
2024年全球AR/VR头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0%,结束此前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重回增长轨道。其中,
Meta凭借其Quest系列新品(如Quest3/3S)以74.6%的市场份额保持绝对领先地位。随着新品与技术迭代、
应用场景拓展、更多厂商加入、生态内容完善等因素,AR/VR设备在远程协作、培训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持
续提升。XR/AR/VR/MR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279.6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2521.6亿美元,CAGR超40%。
2、汽车电子市场应用分析
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两个层面,其中,车身电子控制系
统采用半导体等芯片,将车辆机械系统结合并统一控制;车载电子装置则作为单独的设备,独自承担相关功
能,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车辆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可以细分为智能驾驶系统、车身及舒适系统、娱乐系统等
,目前整车的升级依赖于不断革新的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电阻、电感、电容、IC、晶振、磁材料等;结构件主要包括压铸件、注塑件、
接插件、密封件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上述元器件和结构件的制造中,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
汽车电子元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中汽
协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
3、感光干膜材料市场应用分析
感光干膜是PCB制造的专用品,通常由聚乙烯膜(PE)、光致抗蚀剂膜和聚酯薄膜(PET)三部分组成。
其中,光致抗蚀剂膜又被称为感光层,是感光干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为光刻用感光材料。聚酯
薄膜为感光层的载体,用于混合感光材料涂布成膜;聚乙烯膜是感光干膜的保护层,主要作用是隔绝氧气、
分层和避免机械划痕。感光干膜用于PCB电路板,对电路质量起决定作用。感光干膜主要应用在航天技术、
计算机、医疗仪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电子的PCB电路板中。作为发展中高端电路板的重要原材料
,感光干膜对电路板的质量起决定作用。感光干膜具有分辨率高、线条精度高、成像连续性好等特点,有助
于实现PCB制造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占PCB成本比重不高(约3%)但十分关键。
2024年,随着AI与算力基建爆发、汽车电子化加速、消费电子回暖等因素,据Prismark数据显示2024年
全球PCB产值为730亿美元,同比增长5%。中国PCB市场规模突破4121.1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比重超5
0%,产能主要集中于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Prismark预计,2023年至2028年全球PCB行业营收
复合增长率(CAGR)为5.4%,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接近千亿美元。
4、MLCC材料市场应用分析
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作为用量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之一,在消费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
离型膜是MLCC流延成型步骤必备耗材。MLCC离型膜主要用于“流延”生产步骤,在流延涂布时承载陶土层,
作用是将有机离型剂涂布于PET聚酯薄膜的表层上,在流延涂布时承载陶土层。MLCC通常需要堆叠300-1000
层陶瓷介质,每一层陶瓷介质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离型膜。因此这种工艺要求薄膜具有剥离性和光滑性,以
达到剥离介电层而不损坏介电层的效果,并且要求薄膜厚度均匀一致、离型力适中,且干燥后可轻易剥离,
供多层次晶片积层时使用。因此,MLCC离型膜生产技术壁垒高。
近几年,智能驾驶、电动化趋势带动车规级MLCC需求激增。5G基站建设、折叠屏手机等终端创新推动ML
CC小型化、高容值化技术升级。此外,AI服务器、ICT设备需求提升高频高速MLCC渗透率,单台AI服务器MLC
C用量超3万颗。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主导高端市场,中国大陆企业(如三环集团、风华高科)加速突
破,国产化率从10%提升至15%。根据主流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预计为1042亿元(人民币),
较2023年(约974亿元)同比增长约6.9%。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或增至1120亿元(部分统计口径),高端国
产替代加速推动结构性增长。另外,据Trendforce数据,2024年全球MLCC需求量将达4.3万亿颗,单颗MLCC
需要堆叠上千层陶瓷介质,每一层陶瓷介质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离型膜,伴随MLCC出货量回升,离型膜出货
量增长,2024年全球MLCC离型膜需求量预计达155.8亿平方米。
5、光学基膜市场应用分析
光学基膜是一种用于制造光学功能膜的基础材料,通常以PET(聚酯)或TAC(三醋酸纤维素)等高分子
材料为原料,通过精密加工工艺制成的高精度薄膜,其具有高透光率(≥93%)与低雾度(≤1%),超光滑
表面(纳米级粗糙度),厚度均匀性(公差≤±3%)及优异的稳定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面板(如液
晶显示、OLED与新型显示技术)、新能源(如光伏背板、锂电池)、电子元器件(如MLCC、ITO导电膜)、
汽车电子(如车载显示与传感器、新能源车功能膜)等领域。
光学基膜作为显示领域多种功能膜材的基础材料,技术壁垒极高,涉及材料配方、制程工艺、精密装备
等多方面的配套设计。中国是全球最大光学基膜消费国,但光学基膜的高端市场仍由日韩企业主导(如东丽
、三菱),其在高透光率、超薄化等领域技术领先,而中国企业在精密涂布、纳米压印等工艺上已取得突破
,逐步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差距,切入高端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光学薄膜市场规模达298亿美
元(约合人民币1937亿元),其中亚太地区占比54%,中国作为核心市场贡献超30%份额。根据CINNOResearc
h产业统计数据,2025年全球显示用PET光学基膜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3.1%,
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LCD)、OLED等面板的反射膜、扩散膜及偏光片等核心组件。
(三)公司所处行业周期性特点
消费电子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等信息技术融合运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中,从而不断催生出集合多种功能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不断
缩短,技术更新换代快、消费热点切换迅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消费电子厂商大多在三季
度推出新产品,其销售季节性比较明显。每年的国庆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
售旺季,相关消费类电子生产厂商往往提前生产和铺货,以备战上述销售旺季的到来。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公司是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位置,主要从事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
材料、高分子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
、聚酯(PET)薄膜、聚酰亚胺(PI)薄膜等薄膜基材生产企业,以及亚克力胶、硅胶等胶材料生产企业等
。目前公司已完成向产业上游扩展,能够自制胶水、PET基膜及离型膜等关键原材料产品,以满足自身对部
分高端原材料的需求。公司与下游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主要终端客户建立了直接联系,根据这些客户对产品
性能要求研究开发产品,然后终端客户指定模切厂向公司采购。
2、上游产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普通上游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不存在技术垄断或贸易风险。但是,部分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仍以进口为
主,供应链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高端光学基膜,目前主要是依赖日韩进口,因此,高端光学基
膜亟待国产替代。从价格传导来看,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上游
原材料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到本行业企业的成本控制。膜材料和胶材料均属于石油加工行业
的下游产品,其价格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3、中游产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模切厂商和组装厂商根据下游终端客户的要求,向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企业采购材料,然后再利用专用
设备进行模切加工、组装。模切厂商及组装厂商位于产业链中游。
4、下游产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下游主要是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终
端客户。终端客户利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及模切企业提供的基础材料,从而实现特定产品相关功能器件的
特定功能。目前,终端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日趋复杂,这要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企业始终保持高研发水
平和高质量监控,以满足不同终端客户的需求。
下游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处于快速成长、更新换代或科技创新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对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的需
求也日益增加、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胶粘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是与同行业全球标杆企业一样具备涂布原料自行开发、合成能力的领先厂商。产品主要应
用于光学、新能源汽车、微电子等市场,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
等产品各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粘接、保护、防干扰、导热、散热、防尘、绝缘、导电、标识等功能。与传统
材料相比,公司生产的新型材料可以帮助客户提高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的轻、薄、个性化等特性,提升使用
体验。此外,公司还有部分产品应用于商业包装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层配方优
化、功能结构设计、精密涂布以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
水平和领先的产品品质,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主要产品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材料(如压敏胶、导电涂层、加硬涂层、减反增透涂层、高阻隔
性涂层以及离型涂层材料等)通过精密涂布、印刷、真空溅射、烧结等方式与不同种类的基材(如PET膜、P
I膜、PVC膜等)进行转化、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从而实现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特定功能。
(三)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PET膜、BOPP膜、丙烯酸丁酯、硅胶等。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根据生产部
门制定的产品生产计划,筛选原材料供应商,同时根据研发、生产部门提出的新材料的需求,采购部门寻找
符合要求的新材料供应商,并纳入采购日常维护管理体系。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每年公司根据供应商的交货周期、产品品质、信用资质和服务表现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
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在满足生产需要和质量标准的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合理控制整体采购成本。
(四)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和需求预测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生产管理部门根
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结合产品库存情况、产能情况制定具体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生
产计划与生产指令组织生产。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组织部门的生产
质量规范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降低因客户订单内容、需求变动以及交期变
动、产销不平衡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公司产品的生产分为新产品的研发试产和常规产品的批量生产:
1、新产品开发、试制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新产品的导入流程,推行与客户高度协同的“嵌入式”研发体系。
公司销售部门深入了解终端客户需求,研发人员根据其应用需求,与客户形成共同的任务团队,进行相
应新材料的研发,以帮助客户产品实现某种或多种特定新功能。在实现产品新功能的前提下,生产部门与研
发部门紧密配合,不断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升级,进行产品试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良品率和生产效
率,最终达到大规模量产的目的。这一体系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提
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与终端客户之间的粘性,有利于与终端客户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2、成熟产品大批量生产
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生产部门按照既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进行大批量生产,产品生产完成并检验
合格后入库,最终按客户要求发货。同时,公司根据销售部门产品销售情况的反馈,针对市场的供求关系的
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产品生产型号和种类。对于部分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公司提前安排生产,主
动备货,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专门的销售部门,具体负责产品的市场开拓、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营销管理工作。报告期内,
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模式是指公司与下游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实现销
售的业务模式;经销模式是指公司与授权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并实现买断式销售,再由其销售给最终
客户的业务模式。
1、直销模式
在直销模式下,首先,公司和下游客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采购商品的交付条件和结算账期等条款
。然后,客户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向公司发出具体销售订单,销售订单中约定具体的采购产品型号、价格
等信息,公司再根据销售订单来安排具体生产销售。
公司成立初期,营销活动重点围绕直接下游客户模切厂商开展,根据模切厂商的需求开展生产销售。随
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公司营销活动的重点逐渐由模切厂商转为模切厂商的
下游终端客户。公司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认证,获得终端客户的认证通过后,进入其供应商体系,
然后终端客户指定模切厂商采购公司产品。这种营销模式增加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粘性。近年来,随着公司
产品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开展新产品的“嵌入式研发”,围绕终端客户新
产品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进行产品开发。公司先后在美国、越南、韩国、日本成立子公司,在国内长三角、珠
三角以及重庆等终端客户主要聚集地区也有专业团队,专门从事“嵌入式研发”式营销。目前,公司多款产
品已陆续通过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的采购认证,同时还有多款产品处于共同研发中。通过“嵌入式研发
”,公司与终端客户的合作不断加深,粘性不断增强。
2、经销模式
公司产品经销模式系通过签署经销协议的授权经销商进行。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客户资源,提升公司产
品市场覆盖率,公司选取部分有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基础的合作方发展为公司的经销商。公司与经销商签署
买断式经销协议,对经销商所服务的客户范围及销售的产品范围等进行管理。经销商具有较为高效的小客户
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变化较快且订单较为零散的中小客户的需求。利用经销商模式,公司一方面
可以节约销售资源和人力成本,使公司销售资源主要集中于终端核心客户;另一方面,经销商对直销模式起
到了有效的补充,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
(六)行业主要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
的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积累业界声誉、通过大客户采购认证、建设顺畅的采
购、销售网络,因此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存在着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及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一种对
技术工艺水平要求较高的高端材料,对材料的技术工艺、上下游整合能力、涂层配方合成及优化能力、生产
环境、机器设备、反应速度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产成品性
能等不同要素定制不同的生产方案。另外,为达到产品要求的性能,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良品率,行业内的企业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般1-2年)进行设备调试、工艺摸索。新型柔性显示技术
的发展推动终端消费电子产品逐步向个性化、多样化、轻量化发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技术门槛会不
断提高,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新进入企业如果没有长期
的经验、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很难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很难在行业立足。
2、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实现消费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的主要原材料,是智能终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新能源汽车电子、PCB和MLCC等制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原材料,其性能和品质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
的质量。因此,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等终端提供功能性部件的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
测试,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供应商认证的周期较长,一般为6-12个月,部分核心功能材料认证周期会超过
1年。在认证过程中,终端客户除对相关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有较高要求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生产设
备、生产环境、设计水平、研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内控体系
甚至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整个过程通常包括文件审核、现场评审、现场调查、样品小试、样品中试
以及合作关系确立后的年度审核等众多阶段。进入大消费电子制造商,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及新能源电池厂
商的供应商名录非常困难,认证过程繁琐且耗时冗长,因而形成了行业进入的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
3、人才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涉及涂层配方研发和优化、工艺流程设计、高精密装备调试及改进等,
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性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