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17 双飞集团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自润滑轴承及自润滑轴承用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8.33亿 98.12 2.04亿 94.32 24.49
其他(行业) 1598.92万 1.88 1228.80万 5.68 76.85
─────────────────────────────────────────────────
滑动轴承(产品) 5.37亿 63.25 1.44亿 66.51 26.80
复合材料(产品) 1.85亿 21.82 4464.58万 20.64 24.10
铜粉(产品) 8272.73万 9.75 804.11万 3.72 9.72
液压配件(产品) 2799.25万 3.30 744.00万 3.44 26.58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598.92万 1.88 1228.80万 5.68 76.85
─────────────────────────────────────────────────
国内地区(地区) 6.77亿 79.75 1.64亿 76.05 24.30
国外地区(地区) 1.72亿 20.25 5179.51万 23.95 30.14
─────────────────────────────────────────────────
直销客户(销售模式) 6.76亿 79.61 1.60亿 74.13 23.73
经销客户(销售模式) 1.73亿 20.39 5593.51万 25.87 32.3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境内地区(地区) 3.34亿 80.92 8260.33万 77.85 24.71
境外地区(地区) 7819.74万 18.93 2350.43万 22.15 30.06
─────────────────────────────────────────────────
滑动轴承(业务) 2.51亿 60.80 6681.51万 62.97 26.60
复合材料(业务) 9753.76万 23.61 2446.37万 23.06 25.08
铜粉(业务) 3980.75万 9.64 432.20万 4.07 10.86
液压配件(业务) 1489.67万 3.61 367.51万 3.46 24.67
其他(业务) 906.00万 2.19 683.17万 6.44 75.4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7.42亿 98.57 1.90亿 95.44 25.67
其他业务(行业) 1075.40万 1.43 910.51万 4.56 84.67
─────────────────────────────────────────────────
滑动轴承(产品) 5.02亿 66.69 1.38亿 69.29 27.55
复合材料(产品) 1.61亿 21.42 4106.24万 20.58 25.48
铜粉(产品) 5463.93万 7.26 571.63万 2.87 10.46
液压配件(产品) 2402.24万 3.19 538.67万 2.70 22.42
其他业务(产品) 1075.40万 1.43 910.51万 4.56 84.67
─────────────────────────────────────────────────
国内地区(地区) 5.93亿 78.82 1.53亿 76.68 25.80
国外地区(地区) 1.59亿 21.18 4652.01万 23.32 29.19
─────────────────────────────────────────────────
直销客户(销售模式) 5.98亿 79.50 1.48亿 74.06 24.70
经销客户(销售模式) 1.54亿 20.50 5176.04万 25.94 33.5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滑动轴承(产品) 2.55亿 69.40 6856.06万 69.61 26.91
复合材料(产品) 8167.65万 22.25 2185.76万 22.19 26.76
铜粉(产品) 2511.36万 6.84 310.93万 3.16 12.38
其他(产品) 499.39万 1.36 --- --- ---
其他(补充)(产品) 53.08万 0.14 --- --- ---
─────────────────────────────────────────────────
国内地区(地区) 2.93亿 79.89 --- --- ---
国外地区(地区) 7329.49万 19.97 --- --- ---
其他(补充)(地区) 53.08万 0.1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4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6142.65│ 7.24│
│客户2 │ 3345.01│ 3.94│
│客户3 │ 2755.59│ 3.25│
│客户4 │ 2207.08│ 2.60│
│客户5 │ 2030.44│ 2.39│
│合计 │ 16480.77│ 19.4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2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1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8432.75│ 17.97│
│供应商2 │ 4221.76│ 8.99│
│供应商3 │ 3859.69│ 8.22│
│供应商4 │ 3204.57│ 6.83│
│供应商5 │ 2874.67│ 6.12│
│合计 │ 22593.43│ 48.1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轴承是工
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PrecedenceResearch的数据,2023年,全球轴承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39.9亿美元,
预计到2032年全球轴承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79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8.5%。中国轴承行业在面对
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的背景下,整体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轨道交
通、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轴承产品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中国轴承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
”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轴承市场规模约2785亿元,同比增长10.82%。2024年中国轴承市场
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随着科技的进步,轴承行业正迎来技术创新的高潮。轴承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
大类。随着工业的发展,滑动轴承已成为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零部件,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广泛
应用。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滑动轴承行业市场规模已由2017年104.97亿元上升至2022年165.12亿
元。从细分市场来看,2022年自润滑轴承市场规模139.95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约为85%;其他滑动轴承市场
规模25.17亿元,占比约15%。据统计,2023年我国滑动轴承市场规模为173.71亿元,同比增长5.2%。目前,
滑动轴承已逐步在部分领域替代了传统滚动轴承,许多大型机械如水轮机等也都开始采用滑动轴承,尤其在
风电齿轮箱领域的“以滑代滚”渐成趋势,将大幅降低超大功率风电齿轮箱成本,未来超大功率半直驱型风
电齿轮箱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未来机器越来越向高速度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对轴承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滑动轴承的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中国通用机械工业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文件,大力鼓励发展轴承行业,积极推动我国
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滑动轴承行业作为关键领域,将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液压机械及模具制造等机械行业,也应用于
海洋工业、新能源、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等领域。
1.我国滑动轴承行业发展现状
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出具的《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
划》,2022年我国轴承的进口数量为20.93亿套,进口额19.29亿美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进口替代市场空间
。随着轴承企业的技术投入和装备改善,我国滑动轴承自主创新能力会大大加强,创新产品有望替代进口产
品和取代传统产品。我国滑动轴承产品逐渐走向国际舞台。随着国内滑动轴承企业不断的研发投入和工艺改
进,在某些产品领域竞争力逐渐凸显,其产品已逐步出口至国外,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公司的产
品日益为国外零部件生产厂商所接受,产品出口呈增长趋势。
2.我国滑动轴承行业的未来趋势
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工作效率、可靠性和精度是大势所趋
从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产品结构来看,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轴承,具有特殊性、能满足特殊
工作条件的滑动轴承,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有较大发展空间。从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来看,我国每年仍需
大量进口高端轴承。提高滑动轴承生产商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是实现滑动轴承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
高效率、高精度的唯一途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滑动轴承行
业企业将把提升轴承产品的精度、性能、寿命及可靠性等方面作为重点投资方向。我国滑动轴承制造商通过
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国外先进制造设备等手段,不断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及制造水平,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必
然趋势。
②润滑材料的研发能力对于滑动轴承设计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滑动轴承的表面材料及润滑性能决定耐磨性、抗压性、环保性等各项性能。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不同种
类的滑动轴承对于表面材料的要求不同,因此滑动轴承企业对于滑动材料的研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业
务的拓展速度。未来滑动轴承企业将进一步加大滑动轴承材料研发,满足下游产业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
3.公司的行业地位
2024年公司结合战略发展部署,重点在材料性能提高上有新成就,通过对材料技术的深入研究,让产品
的材料性能大有提高,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在风力发电行业,与主机厂一起研究滑动轴承取代滚动轴承,在
技术研究上领先于国内同行业。目前,公司在国内滑动轴承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未来,公司将不断开发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公司和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行业地位方面,公司作为全国滑动轴
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润滑轴承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在业内的地位突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
企业,主要从事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用复合材料及铜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各工业领域提供滑动轴承解
决方案,并致力于滑动轴承材料的研发及其在新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
力。在滑动轴承领域,公司拥有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生产的滑
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用复合材料在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管理、产品品牌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
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69.76万元,同比增长12.7%;利润总额7,114.71万元,同比增长18.5%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737.01万元,同比增长15.8%。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1、主要产品的特点和用途
根据制造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的不同,公司的产品系列分为:SF系列轴承、JF系列轴承、JDB系
列轴承、FU系列轴承、其他系列轴承、复合材料及铜粉。涉及的产品规格上万种。SF系列轴承和JF系列轴承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轴承材料(如钢板、铜粉、高分子材料等)层叠复合而成的复层型滑动轴承
,衬层材料起自润滑作用,基材起支撑作用,其它材料起连接过渡作用,其中SF系列产品属于金属-非金属
复层型产品,JF系列产品属于金属-金属复层型产品。JDB系列产品是以高力黄铜、合金钢、铸铁等金属作为
轴承基体材料,以石墨等作为固体润滑剂的单层类金属固体镶嵌型自润滑轴承。FU系列产品属于单层金属类
含油型自润滑轴承。
2、主要产品的应用领域
滑动轴承除具有一般轴承的应用外,比较适用于无法加油或很难加油的场所,可在腐蚀介质中使用。此
外,由于自润滑材料润滑不存在油脂挥发问题,滑动轴承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因此,滑动轴承目前被
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模具制造等行业。
(1)汽车行业
针对汽车各个部位的不同使用特点,公司开发了适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自润滑类产品,如:涨紧轮专用
轴套、减振器专用轴套、减振器导向器总成及活塞、变速箱轴套及垫片、座椅调节系统轴套、门铰链及行李
箱铰链轴套、雨刮器轴套、空调压缩机轴套、启动电机轴套、助力转向泵轴套、转向系统轴瓦、制动系统及
踏板总成轴套等。
(2)工程机械行业
公司生产的各类滑动轴承在工程机械及建筑机械的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液压系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
。如JF-MP摩擦焊接轴套运用于支重轮、托链轮、引导轮;双金属和SF型系列衬套运用于泵车的臂架、连杆
、支腿等部位;JDB系列固体镶嵌润滑系列轴套运用于动臂、斗杆、调幅机构、油缸等部位。
(3)液压系统
公司为液压系统用户提供整套滑动轴承解决方案。提供的产品有:齿轮泵用铝座总成、轴套、侧板;叶
片泵和柱塞泵用配油盘、回程盘、轴套;油缸用轴套等等。依靠高性能的产品和高端精冲设备,在批量产品
生产上创造了成本优势和供货能力优势。
(4)模具行业
公司为汽车轮胎模具、注塑模具、冲压模具提供各类自润滑滑块、导套、斜楔等产品。根据顾客需求,
其产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5)其他行业
由于公司产品的应用广泛性,几乎所有的机械制造领域均需用到滑动轴承类产品,除上述行业外,公司
产品还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农用机械、风电设备、光伏、水利设施、航天航空等行业。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质量协议和订货协议。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采购环节是公司产
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公司按照过程管理要求制定了《采购过程管理程序》,对采购及供应商
的评定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能够满足公司和顾客的需求。公司为了保证供货的及时性,保持适
当的原材料储备,但总体按照订单实行采购。
2、生产模式
(1)基本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实行订单驱动、计划生产的管理模式,销售部门提供订单后进入生产流程。开发部按照订单要
求负责提供产品工艺文件和技术控制文件。品管部负责提供检验文件和工序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监督和检
查质量文件的执行情况,对相应的检测设备进行控制。车间按照工艺文件,负责本车间生产计划的制定及组
织实施、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殊工序的处理和鉴定以及生产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各车间严格执行有关
文件规定,按工艺、图纸进行操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2)外协加工模式
公司部分非关键生产环节,如电镀、热处理等采用外协加工形式。
3、销售模式
公司设立内贸部和外贸部负责产品市场调查及信息搜集、品牌推广、销售网络和渠道的拓展和管理、产
品销售及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从销售模式来看,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
均为买断式销售。国内市场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国外市场直销、经销并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正常,整体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等方面
未发生重大变化。
4、管理模式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
管理体系认证、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50
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全过程引入ERP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化
、精细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完善的产品设计平台、成熟的工艺制作流程、严谨
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先进的生产和试验设备保障了公司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用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水平处
于国内领先行列。
5、影响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及未来变化趋势
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主要产品、技术和工艺、管理团队从业经历、上下游发展情况等综合因素,公司
采用了目前的经营模式,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用复合材料的生产与销售业务,主营业
务及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内,上述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
来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专业从事滑动轴承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是我国最早进入滑动轴承行业的企业之一,从成立之初
就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公司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特
点积极展开研究和创新,并在材料研发、生产设备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积累多项优秀成果。目前,公司生
产的滑动轴承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标准,并实现出口欧美、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客
户广泛好评。公司自主研发的SF型复合材料轴承、JF-MP摩擦焊接轴承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SF-
1B青铜基轴承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SF-PK无油润滑轴承、TF-2镍石墨散嵌合金轴承、FD-AL铝塑直线轴
承等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ZOB-2边界润滑轴承被认定为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E
F-2SZ新能源汽车双质量飞轮自润滑轴承、SF-1WD自动8AT变速箱止推轴承等109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
。
此外,公司在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先后研发了机械手、
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一大批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国内因缺乏高性能滑动轴承
生产设备而进口国外设备的难题,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
附加值,为公司不断巩固在滑动轴承产品及材料生产领域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2、技术研发优势
A、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跟踪研究滑动轴承行业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用复合材料的研
究发展。公司历来重视对技术力量的投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公司于2008年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并于2011年、2014年、2017年、2020年通过复审,2023年再次通过认定。公司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企业技
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2008年,公司被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2009年,公司被浙江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认定为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2011年,公司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浙江省高分子材料高新技术特色
产业基地骨干企业。201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3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
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B、行业标准化先发优势
公司位于我国滑动轴承行业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浙江嘉善。2008年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润
滑轴承分技术委员会在嘉善县成立,进一步奠定了嘉善在我国滑动轴承行业的地缘优势。公司作为全国滑动
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润滑轴承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主导或参与制订滑动轴承领域的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达39项。主持制定了浙江制造标准《工程机械用烧结双金属轴承》。
C、研发团队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公司通过长期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梯队,打造出了国内
滑动轴承行业一流的研发团队。公司建立了对研发和技术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对大部分关键管理人员、核
心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安排持有公司股份,通过股权激励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其技
术创新热情,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的技术水平。公司与全部研发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协议,增强了
公司研发团队的技术保密意识。公司先进、稳定的技术团队是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产品升级和市场扩张
的重要基础。2013年公司被认定为嘉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020年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企业研究院。
公司以专精特新为战略导向,与俄罗斯院士技术团队开展技术合作,加大滑动轴承新材料、新配方、新
工艺的研发投入,开发更高端的航空航天应用产品、新能源、风力发电等领域使用的滑动轴承,满足高速、
高压、高温、高空的高端使用环境,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3、质量控制体系优势
公司以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为指导,制定了全面详细的质量保证
体系文件并严格执行。公司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销售、客户服务等
全过程。通过持续的工艺技术改进,公司已掌握了先进的产品生产、检验检测技术,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形成了公司产品良好的市场口碑。
由于拥有轴承材料到轴承生产的产业链,公司可以做到从原材料开始控制产品质量,在各环节的衔接上
做到统一标准,有利于公司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产品品质。公司生产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行业经验丰富,一线技术工人技术熟练,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2022年、2023年荣获
嘉兴市市长质量奖创新奖。
4、规模化生产和供货能力优势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用复合材料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已形成了包括SF三层复合材
料轴承类、JF双金属材料轴承类、JDB镶嵌固体润滑轴承类、FU粉末冶金轴承类、其他滑动轴承及滑动轴承
用复合材料的完整生产体系。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的生产和专业的技术有效保证了公司形成先进、完备的
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及时同步跟进下游厂商的新产品开发,实现优质、快速、批量供货,极大地提升
了公司的竞争力。
5、品牌优势
公司是我国较早进入滑动轴承行业的企业。2012年,公司商标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
名商标,2014年,公司“双飞”企业商号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公司是浙江省标
准创新型企业、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浙江省商务厅认定为浙江出口品牌。
公司新注册商标,并在48个国家注册。公司已创造了优良的品牌,得到了行业和客户的认可。凭借产品质量
和品牌的双重优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快速扩张的良好势头。
6、客户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滑动轴承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具备强大的客户优势,具体如下:
A、客户群体覆盖面广
公司的客户群体覆盖面广,下游延伸产业链长,客户覆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液压机械、模具制造、
光伏等十几个行业。系统和全面的客户覆盖,既降低了公司的系统型商业风险,又保证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和
市场占有率。
B、客户群体优质,合作关系稳定
公司不仅拥有覆盖面广的客户群体,而且凭借行业领先的地位,与多家优质的客户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包括MISUMI(米思米)公司、CCVISPA、徐工集团及三一集团、中国重汽、中联重科、日本昭和等
。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均为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公司与CCVISPA及美国FI公司的合作始于2003年,与MIS
UMI(米思米)公司的合作始于2004年,与三一集团合作始于2000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公司用于液压泵的关键部件也逐步替代了进口产品,成功配套了博世力士乐、丹佛斯、恒立、艾迪等国内外
知名液压泵企业。滑动轴承作为机械零部件中基础配件,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机械零部件维护、使用寿命等
,客户一般不轻易更换供应商。滑动轴承的特性决定了其可在许多滚动轴承难以运用的场合发挥作用,对于
供货厂商的按需供货能力要求较高。公司先进、完备的定制生产体系和及时快速的供货能力可有效满足客户
需求,进一步加强了与客户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
7、管理优势
公司在销售、生产、技术等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在销售方面,公司通过建立战略伙伴,与追求质量、
追求发展的优质客户长期合作;在生产方面,公司不断提高自动化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降低生产
能耗及产品报废比例,提升顾客对公司产品的免检信任度;在技术方面,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精细化测算产
品效益,淘汰竞争优势薄弱的产品,用新材料取代传统材料,用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精细化管理使得公司形
成了精益求精的管理体系,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也让公司赢得了下游客户的高度信任。
公司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通过精细化管理、“6S”管理体系、
“QCC”活动等建立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积累了管理优势。公司被认定为嘉兴市精细化管
理示范企业和嘉兴市最具责任感企业。
8、装备优势
公司拥有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轴承成型设备,并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成功开发了自润滑材料烧结线
和双金属卷制轴承成型生产线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运行,为公司产品的高效率生产、确
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设备保障。公司拥有ICP光谱仪、三坐标测量仪、马尔轮廓度、马尔测长仪、马
尔圆度仪、阅美清洁度检测仪等进口先进检测、分析设备,并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开发了包括PV试验机
、摩擦磨损试验机、摇摆试验机、往复试验机等自润滑材料试验设备,能模拟客户要求的不同机械工况条件
检测材料和产品的性能,为公司研发提供了硬件支持。
9、供应链协同研发优势。
金华程凯为公司铜粉的主要供应商,公司2020年对其完成收购,并成立控股子公司双飞程凯。由于铜粉
为公司子公司双飞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在协同效应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对铜粉生产设备及工
艺进行改造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铜粉供货能力和质量水平。生产的耐高温铜粉,解决了高硬度双金属冲落
料开裂的问题,为液压行业配油盘批量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展望:
1、发展战略
根据实体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公司将坚持以专精特新为战略导向,围绕企业愿景和使命,通过兼并重
组的方式,完成对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并购,将并购企业在管理上完善,在装备上更新,在技术上提升。让并
购企业与母体企业同步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先企业。在滑动轴承的事业发展上,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重
点进行材料技术研究,提升材料的减磨性和耐磨性,努力提高企业自动化能力和数字化管理,在滑动轴承取
代滚动轴承方面有新突破,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中国滑动轴承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发展计划
(1)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计划
公司以大客户开发和新能源、机器人滑动轴承开发为重点,为顾客设计满足使用条件的产品。公司以顾
客的行业分类为基础,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现有产品的优缺点,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新需求,不断进行材
料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