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28 锐新科技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工业精密铝合金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电子散热器(产品) 1.19亿 41.11 2652.83万 52.83 22.31
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 8594.03万 29.71 746.12万 14.86 8.68
件(产品)
其他业务(产品) 4628.53万 16.00 659.12万 13.13 14.24
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 3814.36万 13.18 963.23万 19.18 25.25
(产品)
─────────────────────────────────────────────────
内销(地区) 2.23亿 77.03 3066.20万 61.06 13.76
外销(地区) 6643.84万 22.97 1955.10万 38.94 29.43
─────────────────────────────────────────────────
精密部品及部件(业务) 2.22亿 76.74 4047.83万 80.61 18.23
其他(业务) 4628.53万 16.00 659.12万 13.13 14.24
型材(业务) 2033.18万 7.03 306.73万 6.11 15.09
模具工装(业务) 50.33万 0.17 4.04万 0.08 8.02
加工费(业务) 18.01万 0.06 3.58万 0.07 19.88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属制品业(行业) 6.22亿 100.00 1.13亿 100.00 18.24
─────────────────────────────────────────────────
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产品) 3.13亿 50.38 7397.90万 65.20 23.61
汽车轻量化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 1.67亿 26.93 2598.05万 22.90 15.5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41亿 22.70 1350.88万 11.91 9.57
─────────────────────────────────────────────────
国内(地区) 5.05亿 81.14 7758.47万 68.38 15.37
国外(地区) 1.17亿 18.86 3588.36万 31.62 30.60
─────────────────────────────────────────────────
精密部品及部件(业务) 4.37亿 70.27 9558.92万 84.24 21.87
其他(业务) 1.41亿 22.70 1350.88万 11.91 9.57
型材(业务) 4156.75万 6.68 418.50万 3.69 10.07
模具(业务) 209.96万 0.34 13.90万 0.12 6.62
工装(业务) 5.88万 0.01 2654.79 0.00 4.51
加工费(业务) 5.26万 0.01 4.37万 0.04 83.03
─────────────────────────────────────────────────
直销(销售模式) 6.22亿 100.00 1.13亿 100.00 18.2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电子散热器(产品) 1.18亿 40.38 2928.82万 52.31 24.81
汽车轻量化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 7171.73万 24.53 1110.05万 19.82 15.48
其他业务(产品) 6343.43万 21.70 626.41万 11.19 9.87
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 3913.45万 13.39 934.08万 16.68 23.87
(产品)
─────────────────────────────────────────────────
内销(地区) 2.32亿 79.29 3688.85万 65.88 15.92
外销(地区) 6054.51万 20.71 1910.50万 34.12 31.55
─────────────────────────────────────────────────
精密部品及部件(业务) 2.08亿 71.00 4748.08万 84.80 22.88
其他(业务) 6343.43万 21.70 626.41万 11.19 9.87
型材(业务) 2056.44万 7.03 218.24万 3.90 10.61
模具工装(业务) 77.35万 0.26 6.61万 0.12 8.55
加工费(业务) 707.96 0.00 156.14 0.00 22.0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属制品业(行业) 6.65亿 100.00 1.46亿 100.00 21.99
─────────────────────────────────────────────────
汽车轻量化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 2.62亿 39.34 4608.34万 31.53 17.62
电力电子散热器(产品) 2.53亿 38.04 6963.26万 47.64 27.54
工业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 7926.13万 11.92 2011.27万 13.76 25.38
部件(产品)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105.41万 10.69 1033.05万 7.07 14.54
─────────────────────────────────────────────────
国内(地区) 5.41亿 81.45 1.06亿 72.69 19.62
国外(地区) 1.23亿 18.55 3991.27万 27.31 32.37
─────────────────────────────────────────────────
直销(销售模式) 6.65亿 100.00 1.46亿 100.00 21.9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1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9388.63│ 15.09│
│第二名 │ 6716.12│ 10.80│
│第三名 │ 4785.08│ 7.69│
│第四名 │ 4421.27│ 7.11│
│第五名 │ 4015.77│ 6.46│
│合计 │ 29326.87│ 47.1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2.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3855.55│ 52.52│
│第二名 │ 6789.67│ 14.95│
│第三名 │ 3816.47│ 8.40│
│第四名 │ 2149.81│ 4.73│
│第五名 │ 977.07│ 2.15│
│合计 │ 37588.57│ 82.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所属分类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属于“
C制造业”中的大类“C33金属制品业”。
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其中电气自动化设
备元器件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散热器、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
自动化技术及医疗器械领域、汽车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清洁能源领域。
(二)行业基本情况
1、工业自动化行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相关产业化政策和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
展。“十四五”智能制造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直接推动行业进入高
质量发展周期。国家发改委《工业自动化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到2027年全国工业机器人
密度达到400台/万人,较2020年增长60%,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自动化升级。作为工
业设备的“控制中枢”,变频器控制柜在提升能效、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中的作用愈发关键。据《2025中国工
业自动化发展白皮书》预测,随着化工、水处理、制造业等领域对节能降耗需求的激增,变频器控制柜市场
规模年增长率将超15%。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国内外工业自动化行业全景研究与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
5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2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工业自动
化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散热器、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广
泛应用于配电柜及各类工业节能变频器、轨道交通、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为
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重要的热交换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各类自动化机械及医疗设备提供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
件。
2、汽车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
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细化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目标比例为40%左右,到
2035年,新能源汽车应成为主流,占总销量50%以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国内销
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1.7%,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
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新能源汽车
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的持续增长,促进汽车
产业保持健康平稳运行。
随着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对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轻量化系数总体目标提出要求,2025、2030、2035年燃油乘用车
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10%、18%、25%,纯电动乘用车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15%、25%、35%。据欧洲铝业协会报
告,燃油汽车质量每降低10%,可降低油耗8%;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增加2.5km。轻量
化成为汽车工业满足国家排放标准、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途径,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
提升汽车性能的重要环节。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汽车轻量化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
景预测报告》预测,到2030年,铝合金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
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公司生产的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部品及部件用于新能源汽车及燃油车,
主要为一线品牌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提供汽车车身及天窗结构件、防撞梁、新能源模组保护端板、电池箱
体及配件、电机机壳、汽车电源管理器散热器等金属部品解决方案。
3、清洁能源行业
2025年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
年)》(简称《实施方案》),要求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
利用率不低于90%。《实施方案》提出:编制调节能力建设方案,改造或建设一批调度机构统一调度的新型
储能电站;完善调节资源调用方式,差异化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节作用,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完善调节
资源参与市场机制,加快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一系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风、光、储清洁能源行业进一步
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2025年1-6月
,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新增风电装机51.39GW,同比增长99%。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
求驱动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指出,到2025年
底,全国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39.9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突破45%,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装机占
比持续攀升,成为电力系统中增长最快的板块。逆变器是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伴随全球光伏新
增装机的增长、存量光伏装机逆变器替换需求释放,以及储能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光伏及储能逆变器需求持
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
02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增长10%,达到589GW。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
货量将超过600GW,2025年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接近300GW。《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
文件明确2025年储能装机超30GW目标,并通过补贴、峰谷电价差等机制激活市场。未来,随着新能源占比提
高,储能逆变器将深度融入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生态,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组件。
公司生产的电力电子散热器产品及铝合金精密部品及部件可应用于风电设备、光伏及储能逆变器,随着
清洁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公司风、光、储相关业务进一步拓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工业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
客户提供功能性和结构性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的业务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其中电气自动化设
备元器件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散热器、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为配电柜及
各类工业节能变频器、轨道交通、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提供重要的热交换系统
解决方案,为各类自动化机械及医疗设备提供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在汽车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一
线品牌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提供汽车车身及天窗结构件、防撞梁、新能源模组保护端板、电池箱体及配件
、电机机壳、汽车电源管理器散热器等金属部品解决方案;在清洁能源领域为光伏、储能逆变器和风电设备
提供散热及高品质精密金属部品解决方案。
(四)公司主要产品
1、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
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散热器、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
1.1、电力电子散热器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精密铝合金散热器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公司电力电子散热器
产品主要通过冶金挤压成型、机械结合成型、焊接成型、机械加工成型等不同成型工艺制成初级型材,成型
后的材料再经CNC加工等精、深加工工序制作而成。基于多种高倍齿散热器制造工艺,目前公司生产的散热
器产品包括整体挤压、压合、插压、铲齿、折齿、铜铝复合、热管、液冷等多种类型,基本囊括了所有电力
电子设备使用的散热器类型,充分满足了低中高压配电柜及各类工业节能变频器、轨道交通、通讯、自动化
设备及医疗设备等各种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储能及风力发电、汽车电源管理等多领域的散热需求。公司凭借
先进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在电力电子散热器下游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1.2、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
公司自动化设备及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主要包括精密铝合金电机机壳、自动化机械结构部件和医疗
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产品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及散热性能。
(1)自动化机械结构部品及部件
自动化设备专用电机往往需要持续长时间运转和变频调速,电机发热问题突出,精密铝合金电机机壳既
可以保护机内元件,又可以满足散热需求,是保障电机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构件。铝合金重量轻、抗
拉伸强度好、密闭性好、耐腐蚀,不仅能够保障结构强度,也能够实现轻量化,提高运动定位准确性和节能
性,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机械设备。
(2)医疗设备精密部品及部件
公司医疗设备精密部件包括铝合金X光机侧轨、影像仪C型臂和导轨等产品,为X光影像仪等大型医疗设
备提供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
2、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
公司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主要包括汽车车身及天窗结构件、防撞梁、新能源模组保
护端板、电池箱体及配件、电机机壳、汽车电源管理器散热器等产品,应用领域涵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
车。
(五)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为定制化产品,根据客户的产品设计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协同开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
售订单后,依据订单采用以客户滚动需求预测为导向的“订单式生产”配套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在研发工作中坚持聚焦、高效、领先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定制
化铝合金产品的材料设计、模具设计、工艺研发和生产制造的全流程服务。
2、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产品主要面对终端客户,按是否报关分为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公司产品销售采
取“基准铝价+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基准铝价”即公开的现货或期货市场一定周期内交易平均价格,对
于基准铝价,公司与客户双方会按照约定的周期进行价格更新;“加工费”是公司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根
据客户对产品工艺的要求及加工工序的复杂程度确定。对于加工费,公司与客户双方通常每隔一定期间进行
检视和调整。
市场开发方面,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与核心客户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凭借在交付、品质、技
术实力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竞争力,在巩固现有客户既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拓展现有客户产品领域中
的新产品,持续加强与战略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公司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内的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开
发契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高端客户。凭借在行业内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通过展会、行业技术交流等方式不断
获得其他客户的青睐,部分新客户通过现有客户口碑相传、官网搜索等途径与公司建立起业务关系并将持续
深入发展。
3、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的主要原材料为铝合金铸棒,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
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采用持续分批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
经济实力的铝合金铸棒供应商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定制化的产品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
批量的生产方式进行组织生产。公司拥有从模具研发与制造,铝合金精密制品经冶金挤压成型,机械结合成
型,焊接成型,机械加工成型等不同成型工艺,成型后的材料再经CNC加工、焊接等精、深加工工序制作而
成,形成了以客户滚动需求预测为导向的“订单式生产”配套生产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六)市场定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服务全球领先的高端工业客户,为客户提供功能性和结构性精密铝合金部品
及部件的业务解决方案。经过多年深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模具设计制造经验,具备了全流程的生产管理体
系,配备了齐全的能够适用多种产品加工工艺的自动化生产装备,通过自行打造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及专用工
装夹具,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公司坚持研发创新,以行业领先的研发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建立了新产
品研发快速反应能力,赢得了下游优质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公司主要客户为ABB、施耐德、西门子、丹佛斯、罗克韦尔等国际知名变频器制造
商及风力发电设备龙头企业维斯塔斯,与全球领先的自动化技术及医疗器械等高端工业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
关系,持续提升公司知名度的同时,奠定了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家“双碳战略”下,我国能
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风电、光伏、储能以及新能源车的逆变器需求增
长迅速。公司将继续保持现有工业变频节能领域用电力电子散热器的领先地位,加大风电、光伏、储能以及
新能源车应用领域电力电子散热器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生产的部品及部件主要包括汽车车身及天窗结构件、防撞梁
、新能源模组保护端板、电池箱体及配件、电机机壳、汽车电源管理器散热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丰田、本
田、吉利、沃尔沃、奥迪、宝马、比亚迪等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车。汽车轻量化对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减
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汽车轻量化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可以提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稳
定性和动力学性能。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铝合金精密部品和部件研发及制造经验进入高端汽车零部件工业客
户供应链体系,随着下游客户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公司将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加强自身研发储备,进一步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模式,发挥技术
优势和客户优势,集中资源,积极开拓新领域新业务,保持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公司持续健康
发展。
(七)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夯实主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以积极响应客户订单需求为第一要务,深度参与
、配合客户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凭借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快速响应体系为客户提供满意的
产品解决方案,推动产品应用到更多的场景和领域。
1、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业务积淀,公司凭借高度聚焦的行业经验、柔性的产品定制服务、卓越的产品品质管控能力及
技术服务能力与行业内知名企业保持着长期深度的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公司在巩固既有核心客户合作的
基础上,不断深度挖掘需求潜能,随着技术优势的不断显现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优质的客户资源为业绩
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2、研发创新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内核动力
研发创新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重视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针对行业发
展趋势,积极做好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通过引入高水平创新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持续提升研
发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拓展新产品应用场景和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内在
核心动力。
3、精细化管理助力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
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加强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减少资源耗用、提高一次交检合格率、降低库存等措施进
一步降本增效。公司将相关经验及理论与现代化管理工具相结合,充分利用OA办公系统、ERP管理系统不断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自身管理优势,以精细化管理助力提质增效。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本,秉持“安全、质量、服务”三位一体的产品理念,以生产自动化、柔性化与
产品定制化相结合的加工制造优势为工业自动化及热交换系统领域、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清
洁能源领域等的全球高端客户提供功能性和结构性精密铝合金部品及部件的业务解决方案。
(一)定制化、专业化、完整化的一站式服务
针对下游不同行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外形尺寸等参数指标均有不同要求,公司组建了具有丰富经验
的研发设计团队和营销团队,并配套了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生产单位,从产品开发初期便与客户积
极沟通,深入全面了解客户需求,从铝合金材料研发、模具设计、挤压及精密深加工等全生产环节融入客户
的定制化需求,与客户共同制定专业的产品方案,为客户提供快速的定制化服务。通过定制化和一站式的服
务在与核心客户长期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实现高度协同发展,强化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行业的竞争
力。
(二)加工制造优势
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辅助设计开始,到加工过程中的产品制造工艺研发、模具设计、工装夹具设
计等设计研发服务,具备为客户提供型材挤压生产到精密深加工成品出厂的全流程加工能力,以及相应的物
理性能方面的检验、测试能力。公司自主打造了多条灵活的柔性生产线,满足了上千种产品及客户多元化的
产品生产的需求。公司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装夹具设计和改进的经验。通过自行改进的工装夹具,
可以实现多种产品共线生产,减少工装夹具切换时间和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高端客户优势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及热交换系统领域、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清洁能源领域
等,公司广泛的产品线布局使得公司产品结构均衡、客户结构分散,从而保证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经过多
年的稳健经营,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品质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和汽车轻量化及清洁
能源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且获得了行业内优质客户高度认可,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进
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四)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同时
获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天津科学技术进步奖”、“天津市著名商标证书”、“全国有色金属行
业先进集体”等荣誉。多年来专注于工业铝挤压型材研发与制造,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路线,以技术创
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工艺、产品、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开发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积获得专利90项,以先进、
独特的工艺技术以及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使得公司产品具有“多品种、多牌号、多规格”和“高技术含量
”的特点。
(五)团队优势
公司技术中心由四个研发部门及试制车间构成。公司研发人员主要从事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以及工装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技术专家1人。公司研发队伍具有多年从事铝加工行业技术开发与产品设
计的经验。公司通过人才的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技术团队成员已覆盖研发与生产所需的各学科结构,能够
为企业生产和客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六)产品质量及品质管理优势
为保证公司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质量稳定性,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质量至上的经营管理原则,以
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质量零缺陷为目标,先后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TS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始终将质量保障视为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引进了一系列先进设备进一步来保障产品质量,包括金相
显微镜,直读光谱仪,拉伸试验机,恒温恒湿试验机、三坐标,投影仪,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韦氏硬
度计,膜厚仪,粗糙度仪,光泽度仪,导电率仪,风速仪,压差计等先进检测测量设备,基本可以覆盖铝合
金产品的相关测试项目。
(七)产能优势
公司是国内工业自动化设备元器件领域和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始终重视保证和提升产能,并通
过引进了一系列先进设备进一步保障生产能力。公司配备75MN、45MN、30MN、28MN、25MN、14MN等众多机型
挤压生产线,拥有年产各种工业铝型材4.5万吨生产能力。同时拥有各型数控加工中心400余台,包含4500mm
到15000mm多种规格(3、4、5轴)数控加工中心,数条全自动切割机,摩擦搅拌焊,焊接机器人,CNC自动
生产线等设备,能够满足单重0.2~60Kg/m的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型材订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