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35 龙磁科技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永磁铁氧体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磁性材料(产品) 5.06亿 85.54 1.71亿 92.70 33.87
换向器及其他(产品) 5867.96万 9.93 1003.71万 5.43 17.10
微型逆变器及配件(产品) 2583.96万 4.37 284.30万 1.54 11.00
租赁(产品) 96.85万 0.16 60.83万 0.33 62.81
─────────────────────────────────────────────────
境内地区(地区) 3.43亿 58.02 8403.57万 45.49 24.50
境外地区(地区) 2.48亿 41.98 1.01亿 54.51 40.59
─────────────────────────────────────────────────
直销(销售模式) 5.75亿 97.26 1.82亿 98.76 31.73
代销(销售模式) 1617.70万 2.74 229.88万 1.24 14.2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磁性材料(产品) 9.96亿 85.14 3.10亿 91.73 31.08
换向器及其他(产品) 1.03亿 8.77 1730.31万 5.13 16.87
微型逆变器及配件(产品) 7015.88万 6.00 1018.65万 3.02 14.52
租赁业务(产品) 110.42万 0.09 41.67万 0.12 37.74
─────────────────────────────────────────────────
境内(地区) 6.92亿 59.13 1.56亿 46.14 22.51
境外(地区) 4.78亿 40.87 1.82亿 53.86 38.02
─────────────────────────────────────────────────
直销(销售模式) 11.46亿 97.92 3.34亿 98.96 29.16
经销(销售模式) 2438.52万 2.08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磁性材料(产品) 4.74亿 85.26 1.47亿 90.26 30.95
换向器及其他(产品) 4413.53万 7.94 982.19万 6.05 22.25
微型逆变器及配件(产品) 3759.08万 6.76 598.41万 3.68 15.92
租赁(产品) 18.57万 0.03 2.15万 0.01 11.58
─────────────────────────────────────────────────
境内地区(地区) 3.03亿 54.49 7018.72万 43.20 23.18
境外地区(地区) 2.53亿 45.51 9227.30万 56.80 36.49
─────────────────────────────────────────────────
直销(销售模式) 5.40亿 97.14 1.60亿 98.67 29.70
代销(销售模式) 1590.89万 2.86 215.63万 1.33 13.5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磁性材料(产品) 9.13亿 85.32 2.63亿 85.05 28.81
换向器及其他(产品) 8517.13万 7.96 1487.89万 4.81 17.47
微型逆变器及配件(产品) 7083.54万 6.62 3105.57万 10.04 43.84
租赁业务(产品) 105.51万 0.10 --- --- ---
─────────────────────────────────────────────────
境内(地区) 6.16亿 57.54 --- --- ---
境外(地区) 4.54亿 42.46 1.75亿 56.54 38.49
─────────────────────────────────────────────────
直销(销售模式) 10.03亿 93.74 --- --- ---
经销(销售模式) 6698.49万 6.2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4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8020.91│ 6.85│
│客户2 │ 6621.19│ 5.66│
│客户3 │ 6313.62│ 5.40│
│客户4 │ 5631.40│ 4.81│
│客户5 │ 5558.55│ 4.75│
│合计 │ 32145.66│ 27.4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1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4457.73│ 7.32│
│供应商2 │ 3130.05│ 5.14│
│供应商3 │ 2868.58│ 4.71│
│供应商4 │ 1848.93│ 3.04│
│供应商5 │ 1794.98│ 2.95│
│合计 │ 14100.27│ 23.1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及用途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磁性材料与电子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构建“永磁+软磁+电感”三大核心业务
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永磁铁氧体磁瓦是永磁微特电机核心部件,主要应用于汽车、变频家电、电动工具等各类电机。作为永
磁材料的专业制造商,我们与全球头部电机厂商共同推进高能效磁性元器件的研发。目前在安徽庐江、金寨
和越南胡志明共形成了5万吨永磁产能,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客户大多为全球知名汽车电机制造商。
软磁材料与磁芯主要应用于光伏储能(逆变器、功率模块)、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车载OBC、DC-DC转
换器)、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公司在安徽金寨、泰国大城府布局了超2万吨软磁粉芯产能,在依托永磁材料
技术的基础上,引进了高水平软磁技术及管理团队,软磁产品已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
公司重点开发车载电感与芯片电感等高端一体成型电感产品。车载一体电感主要用于汽车LED车灯驱动
、多媒体影音系统、ADAS、导航与通讯等模块。芯片电感广泛应用于各类集成电路中,起到为GPU、CPU、AS
IC、FPGA等半导体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公司已完成芯片电感高端市场、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中标知名国
际半导体客户新项目,其他客户的认证和导入也已初见成效。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按单定制的生产模式。接到客户的订单后,公司组织合同评审,综合评估包括人员
、设备、模具、工装夹具能力、原辅材料及配件、预计交付周期等条件,然后制定生产计划表,随后按照生
产计划表组织、合理调配相应资源。并对各工艺流程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1、采购模式
公司主导产品湿压磁瓦的主要原材料为铁红、碳酸锶和预烧料等。公司生产部按照客户合同和订单编制
一定时期(月度、季度)的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状况向供应商采购原辅材料。公司对主要
原材料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应对客户订单的增加和生产周期的要求。公司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供应
商实行资格认证。公司每年与主要供应商协商确定年度采购数量和价格,根据产品订单要求,分期向供应商
下达采购合同。
2、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订单式生产管理模式,按照客户的不同要求安排生产。市场部在对客户合同和订单初步评审后
,按订单要求向生产部传递“订制通知单”,生产部根据现有的生产安排情况以及顾客的订单要求组织技术
研发部、品质管理部等部门人员进行评审,并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运作控制程序》将“订制通知单”
传递到技术研发、品质管理等部门。在技术研发部制定工艺标准、品质管理部制订检验标准后,生产部各生
产车间组织人员进行生产,最终由市场部按合同期限联系货运单位,按期发货。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公司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按订单生产,产品在客户检验合格后,按合同
约定,从客户处直接收款。
4、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模式,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同销售部门相互配合,根据市场技术变化或客户产品
需求情况,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和研发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策划和研发,并持续跟踪小试、中试和批量生产
时客户的反馈情况,及时对产品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研发与市场、客户需求相匹配。公司一直重视在
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高度关注上下游技术变革,并依托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实现产品的技术更新,具备
对下游需求良好的前瞻性、快速响应能力及产品开发能力。
依托上述研发模式,公司将研发方向与市场、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成功建立了“市场和客户需求分析→
产品和技术开发→试样→批量生产→客户反馈”的整套服务流程,以持续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提升市场占有
率及品牌形象。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及行业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097918.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85252010.70元,同比增长31.82%。公司在汽车、变频家电领域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已成为上述领域全
球领先的磁性材料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生产线技改提升,不断优
化产品结构,并持续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永磁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提高。公司将继续凭借良好
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与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长期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
的产品和服务。
(四)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下游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汽车、家电、消费类电子、5G通讯、光伏
逆变器、充电桩等领域。公司聚焦中高端市场,70%以上的产品应用于汽车领域。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在
政策刺激和技术升级下实现“量质双升”,新能源汽车成为核心增长极,行业结构加速优化。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为1562.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96.8万辆。同比分别增
长12.5%和40.3%,市场加速向新能源转型。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
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通过扩围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强化技术标准
三大维度推动产业升级。随着汽车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促服务消费政策的落地,磁材下游汽车、家电、消
费类电子等景气度提升,带动了磁性材料需求的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在永磁铁氧体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磁瓦性能水平和加工精度处于行
业前列,满足汽车电机高质量、标准化、一致性严格需求。公司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覆盖原料制备、磁
路优化、高温烧结、模压制造等核心环节,并加速推进车载电感和芯片电感的研发及量产,技术壁垒稳固。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多次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创新、科技攻关项目
。公司设有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不断优化研发平台,入选第四批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一步凸显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企业优势。
2、全球化产能与成本优势
公司通过安徽、越南胡志明、泰国大城府等地的生产基地布局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实现了亚洲制
造、服务全球的良好格局。主要生产基地人力和能源供应充足,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凭借规模的快速扩张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稳定优质的订单,保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叠加海外基地的地缘风险规避能力,提升
了整体盈利空间。全球化布局不仅支撑了新能源、AI算力等新兴需求,还强化了供应链稳定性。
3、高端客户绑定与认证壁垒
公司始终坚持市场领先战略,重视客户的培养、开发和维护,拥有一支优秀稳定的销售团队,核心销售
人员均具有2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全面覆盖欧美、亚太、大中华区等主要市场区域。公司根据市场分布,在
安徽合肥,上海虹桥,德国法兰克福,日本大阪,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设立了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近距
离的优质服务。
磁性材料行业具有定制化需求、认证周期长的特点,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响应速度、技术
支持等均有较高要求,认证周期最长可达3-5年,因而客户是行业竞争关键壁垒。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
创新、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和专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与德国博世,法国法
雷奥,日本电产,韩国LG、三星,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在汽车产业链客
户群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优质客户资源和车规级认证形成护城河,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4、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公司完成“磁粉-磁芯-电感”垂直整合。通过材料端技术壁垒构建,制造端全流程精益生产,客户端快
速响应,差异化切入AI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市场,实现从材料到器件的闭环。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变频家
电、光伏储能、AI服务器等多元场景,有效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