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首都在线(300846)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846 首都在线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高性能的IDC服务及云服务等高效、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行业) 4.15亿 29.70 4407.77万 39.11 10.62 计算机软件应用(行业) 3.26亿 23.37 1886.92万 16.74 5.78 游戏(行业) 2.21亿 15.80 -2254.26万 -20.00 -10.22 大模型及AIGC(行业) 1.57亿 11.26 2462.91万 21.85 15.66 电商(行业) 1.44亿 10.31 2563.08万 22.74 17.80 视频(行业) 9660.24万 6.92 2243.94万 19.91 23.23 在线教育(行业) 3682.24万 2.64 -39.00万 -0.35 -1.06 ───────────────────────────────────────────────── IDC服务(产品) 7.72亿 55.30 1.02亿 90.92 13.27 云主机及相关服务(产品) 5.74亿 41.12 104.30万 0.93 0.18 其他收入(产品) 5007.93万 3.59 919.52万 8.16 18.36 ───────────────────────────────────────────────── 华北(地区) 4.49亿 32.16 1.03亿 91.31 22.91 海外(地区) 3.36亿 24.04 1242.58万 11.02 3.70 华南(地区) 2.54亿 18.16 -32.41万 -0.29 -0.13 华中(地区) 1.06亿 7.62 -1037.05万 -9.20 -9.74 华东(地区) 1.01亿 7.26 -558.53万 -4.96 -5.51 专线及其他地区(地区) 7350.70万 5.26 119.35万 1.06 1.62 其他收入(地区) 5007.93万 3.59 919.52万 8.16 18.36 中国港澳台(地区) 2669.05万 1.91 326.08万 2.89 12.22 ───────────────────────────────────────────────── 直销(销售模式) 13.97亿 100.00 1.13亿 100.00 8.0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行业) 2.46亿 34.51 3287.86万 46.64 13.36 计算机软件应用(行业) 1.52亿 21.30 482.11万 6.84 3.17 游戏(行业) 1.07亿 14.99 -1164.67万 -16.52 -10.89 电商(行业) 7882.12万 11.05 899.02万 12.75 11.41 大模型及AIGC(行业) 6043.50万 8.47 1607.65万 22.81 26.60 视频(行业) 4749.90万 6.66 1412.32万 20.04 29.73 在线教育(行业) 2157.83万 3.02 524.78万 7.44 24.32 ───────────────────────────────────────────────── IDC服务(产品) 4.17亿 58.51 5709.72万 81.00 13.68 云主机及相关服务(产品) 2.58亿 36.21 762.89万 10.82 2.95 其他收入(产品) 3769.18万 5.28 576.46万 8.18 15.29 ───────────────────────────────────────────────── 华北(地区) 2.15亿 30.18 5808.50万 82.40 26.97 华南(地区) 1.51亿 21.20 443.03万 6.28 2.93 海外(地区) 1.35亿 18.96 536.78万 7.61 3.97 专线及其他地区(地区) 6365.84万 8.92 705.40万 10.01 11.08 华中(地区) 6010.91万 8.43 -638.56万 -9.06 -10.62 其他收入(地区) 3769.18万 5.28 576.46万 8.18 15.29 华东(地区) 3657.74万 5.13 -588.30万 -8.35 -16.08 中国港澳台(地区) 1349.24万 1.89 205.77万 2.92 15.2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行业) 3.50亿 28.12 2914.75万 54.67 8.34 计算机软件应用(行业) 3.43亿 27.57 -311.05万 -5.83 -0.91 游戏(行业) 2.06亿 16.55 -4020.84万 -75.42 -19.55 电商(行业) 1.50亿 12.03 1714.30万 32.16 11.46 视频(行业) 1.05亿 8.46 2091.55万 39.23 19.90 金融行业(行业) 4794.18万 3.86 2406.09万 45.13 50.19 在线教育(行业) 4249.99万 3.42 536.45万 10.06 12.62 ───────────────────────────────────────────────── IDC服务(产品) 7.82亿 62.91 9948.89万 186.62 12.72 云主机及相关服务(产品) 3.79亿 30.44 -5878.60万 -110.27 -15.53 其他收入(产品) 8265.41万 6.65 1260.94万 23.65 15.26 ───────────────────────────────────────────────── 华北(地区) 4.11亿 33.05 5765.72万 108.15 14.03 海外(地区) 2.30亿 18.48 -2566.81万 -48.15 -11.17 华南(地区) 1.98亿 15.93 566.09万 10.62 2.86 华中(地区) 1.55亿 12.46 263.97万 4.95 1.70 其他收入(地区) 8411.28万 6.77 1328.98万 24.93 15.80 华东(地区) 7623.12万 6.13 -302.30万 -5.67 -3.97 专线及其他地区(地区) 5959.78万 4.79 434.75万 8.15 7.29 中国港澳台(地区) 2975.72万 2.39 -159.16万 -2.99 -5.35 ───────────────────────────────────────────────── 直销(销售模式) 12.43亿 100.00 5331.24万 100.00 4.2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行业) 1.70亿 30.20 2624.62万 74.30 15.46 计算机软件应用(行业) 1.62亿 28.79 1077.98万 30.51 6.66 游戏(行业) 9592.46万 17.06 -2216.31万 -62.74 -23.10 电商(行业) 7142.01万 12.70 1171.98万 33.18 16.41 视频(行业) 4221.08万 7.51 638.01万 18.06 15.11 在线教育(行业) 2096.01万 3.73 236.37万 6.69 11.28 ───────────────────────────────────────────────── IDC服务(产品) 3.53亿 62.84 6021.39万 170.45 17.04 云计算服务(产品) 1.90亿 33.86 -3001.59万 -84.97 -15.77 其他收入(产品) 1854.05万 3.30 512.85万 14.52 27.66 ───────────────────────────────────────────────── 华北(地区) 1.83亿 32.59 1810.07万 51.24 9.88 海外(地区) 1.12亿 19.91 -926.13万 -26.22 -8.27 华南(地区) 8889.26万 15.81 657.28万 18.61 7.39 华中(地区) 5984.37万 10.65 517.27万 14.64 8.64 专线及其他地区(地区) 4558.97万 8.11 925.48万 26.20 20.30 华东(地区) 3764.47万 6.70 57.00万 1.61 1.51 其他收入(地区) 1854.05万 3.30 512.85万 14.52 27.66 中国港澳台(地区) 1652.94万 2.94 -21.17万 -0.60 -1.2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2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2896.85│ 8.82│ │客户二 │ 11234.79│ 7.68│ │客户三 │ 9201.40│ 6.29│ │客户四 │ 7299.05│ 4.99│ │客户五 │ 6521.20│ 4.46│ │合计 │ 47153.28│ 32.2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6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5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7231.25│ 17.72│ │供应商二 │ 15940.35│ 10.37│ │供应商三 │ 10268.86│ 6.68│ │供应商四 │ 7372.55│ 4.80│ │供应商五 │ 6115.26│ 3.98│ │合计 │ 66928.26│ 43.5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伴随着国家对 数字经济的战略布局与利好政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 的迅猛发展,驱动着云计算和IDC产业再度踏上高速发展的新征程。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专题推进 会”,强调“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构建大模型赋能 产业生态;同年7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明确推动传统云计算平台技术向AI云平台技术转型升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未来,作为数字 化基础设施底座,云计算和IDC产业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正在共同重塑千行万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已 成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一)云计算行业 1.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4)》,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864亿美元,同比增 长19.4%。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165亿元,同比增长35.5%,虽然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近5.4个百分 点,但仍领先全球市场。其中,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4562亿元,同比增长40 .1%,仍是我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私有云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1563亿元,同比增长20. 8%。 目前,中国云计算行业已进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发展周期。“十四五”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 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部分,在“智转数改”政策推动之下,企业上云用云需求不断深化,对基础产品多元化 、垂直应用场景化等要求不断提升。此外,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 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成为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几年,随着云计算与生成式AI、大模型、算力的深度融合,全球云计算市场将以18.6%的年复合增 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突破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速将远超全球。预计2025年,中国云计算 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速达40.6%;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跨越2.1万亿元台阶,保持 强劲高速增长态势。 2.云计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1)AI平权加速行业渗透落地,云厂商凭生态与技术搭建一体化应用开发平台 大模型开源逐步成为AI产业的主流趋势,开源模型能极大幅度地降低训练部署成本,同时可提供与闭源 模型性能水平相当的能力,正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和应用落地的重要力量。根据IDC预测,企业为了 更快获得创新能力、运营主权、透明度和更低成本,预计2025年将有55%的企业使用开源基础模型开发应用 程序。模型与真实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必将加速AI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落地。根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智 算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50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79.5亿美元,2023-2028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7.3%。 模型开源促使云计算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其解耦了大模型与硬件的强绑定关系。鉴于生成式人工智 能技术栈复杂、供应链冗长,提供低门槛的应用开发平台愈发关键。客户需求已从单纯的算力资源,转变为 集算力资源、技术工具、互联生态于一体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此推动先进技术快速落地,实现商业价值。在 此进程中,掌握算力资源、模型工具链,且熟悉客户应用场景的云厂商,率先享受流量红利。云厂商通过搭 建“算力、模型、工具、应用”一体化的应用开发平台,吸引了大量开发者与中小企业,为构筑长期生态与 技术优势筑牢根基。 (2)智能原生全栈服务架构升级,硬件创新、工具链重构、垂直场景融合同步突破 在算力基建领域,公有云以“超异构计算”和“存算一体”为关键突破口,掀起了一场能效革命。各大 头部云厂商纷纷加快布局异构集群,这种集群融合了GPU、NPU和ASIC等多种计算芯片,极大地提升了计算能 力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液冷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为绿色算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液 冷技术能够更高效地为计算设备散热,保障其稳定运行,而余热回收技术则实现了能源的二次利用,降低了 能耗。这些技术的协同发展,标志着算力基建正式迈入了一个性能与可持续性并重的崭新阶段。 在应用与服务方面,AI技术正在全方位重构云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模型即服务(MaaS)生态呈现出快 速成熟的趋势,像AWS推出的视频生成API、Azure的科学大模型等工具,将多模态AI能力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AI技术。向量数据库与存储系统的深度集成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AWSAuror aVectorEngine实现了微秒级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云服务开发工具链的自动 化变革也十分突出,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各大云厂商还同步构建了“成本-效果”平衡体系,GoogleCloud 的AIROI量化工具、阿里云的模型瘦身服务等方案,有效帮助企业评估AI应用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成本,推 动AI技术从实验阶段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 (3)云智融合,云计算行业迎来智能算力服务、MaaS服务、行业AI应用三类增量市场机会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激发数字经济创 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2024年7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 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明确推动传统云计算平台技术向AI云平台技术转型升级。政策驱动下,“云 智融合新架构”正在全面适配AI的工作负载,成为“人工智能+”行动落地的关键载体之一。 智能算力服务:以智算资源为核心,提供智能云服务。凭借云原生技术优势,通过对大规模异构智算资 源的融合与调度,屏蔽各种底层复杂的计算资源、兼容多种芯片架构和开源框架,提供丰富的云计算工具, 提高算力资源利用率,保障各种AI模型算法高效便捷运行。智能云服务彻底革新传统人工智能“高门槛、重 资产、长周期”的发展模式,正逐步成为智能算力的主要服务方式之一。 模型即服务(MaaS):MaaS将复杂AI模型应用开发标准化封装,提供便捷模型服务。客户借助互联网与 API,可便捷访问和调用云上大模型,无需深入了解大模型技术细节,便可进行模型微调和应用构建,有效 降低模型开发与应用门槛。据IDC《中国模型即服务(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追踪,2024H1》,MaaS 市场在2024年到2028年预计以64.8%的高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行业AI应用: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加速 ,供需侧焦点从模型训练转变为模型应用。基于对中国大模型招投标市场的统计,2024年应用类大模型招投 标项目数量占比最高达56%,具有垂直领域专识和经验的行业和场景模型开始兴起。国内197个通过网信办备 案的模型中,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数量分别为61款和136款,行业模型占比高达69%,场景延伸至教育、 金融、办公、政务、医疗、传媒、招聘、家装、心理等。IDC调研结果显示,目前42%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 行大模型的初步测试和重点概念验证,17%的企业已经将技术引入生产阶段,并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攀升至1,037 .3EFLOPS,2028年达2,781.9EFLOPS。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较上 次预期值33.9%显著提升,智能计算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正逐步成为算力结构的核心构成。 (4)国内外AI商业化模式分化,中国AI企业开辟出海新赛道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白热化之际,中国大 模型凭借技术创新、成本低廉、生态开源等显著优势,正重塑中国在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国内外AI应用 商业化模式与变现路径呈现多元化态势。在B端与G端,客户多通过解决方案及实施部署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MaaS和SaaS模式凭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成为主流,商业化与变现路径较为明确。C端市场中,国内倾向于 流量变现,而海外主要依靠订阅及API服务变现,相对海外商业模式成熟度更高,变现模式也更为清晰。根 据SensorTower数据,2024年前8个月,全球AI应用收入达到20亿美元,同比飙升51%,2028年将攀升至188亿 美元。其中北美收入占比47%,欧洲21%位居其后,中国占比6%,北美盈利能力最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激 烈和资源有限性的限制,越来越多中国AI将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契机。 目前,中国企业AI出海应用集中在视频、图片生成制作、情感陪伴、办公工具等领域。随着DeepSeek为 AI应用普惠化打开了空间,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等长尾市场原本因成本限制无法参与的领域将被激活。在 中国“一带一路”与“双循环”战略推动下,中国AI应用出海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带动智算云需求呈现刚性 增长。根据罗兰贝格数据,2024年中国云计算海外收入规模近300亿元,增速超40%,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速 增长。 (二)IDC行业 1.IDC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科智咨询《2023-2024年中国ID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整体IDC业务市场规模5078.3亿 元,较2022年增长25.6%。其中,传统IDC业务市场规模为1456.4亿元,同比增长6.4%,预计到2028年,传统 IDC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元,预测期内(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12.6%。中国传统IDC业务规模增速放缓 。 随着,中国算力结构正逐步由通用算力向智能算力转变,数据中心产业也逐步由传统数据中心向智算中 心演变。2023年,中国投用智算中心总IT负载达到1205.5MW,同比增长41.6%。未来中国智算中心规模将以3 6%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智算中心IT负载规模将超3000MW,产业潜力巨大。 政策、AI算力、绿色化构成中国IDC行业三大增长引擎,行业正经历从“资源驱动”向“政策技术双驱 动”转型。短期看,GPU高功率机房和智算中心建设将成为主导方向;长期看,行业发展需平衡区域布局和 能效优化,抓住传统行业数字化及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带来的增量市场。 2.IDC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1)生成式AI基础设施需求旺盛,AIDC成为数据中心产业新一轮增长核心动力 过去十余年间,中国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视频、电商、游戏等各类互联网应用产生海量数据流量,特 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数据量急剧增长,这成为驱动IDC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 的快速崛起,大量AI服务器需规模化部署,机柜功率密度大幅提升,给传统数据中心的物理基础设施带来严 峻挑战。在此背景下,AIDC(智算中心)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这也推动数据中心服务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 智能算力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领域,备受国家重视。“新基建”等顶层战略积极布局。 AIDC作为智能算力的重要物理载体,建设进程在各地政策扶持下全面提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城市纷纷出台系列政策,借助发放算力券、提供贷款贴息、给予运营补贴等多样化手段,全力推动智能算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智能算力竞争中抢占先机。 根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的3倍以上;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 EFLOPS,同比增长43%;2026年将达到1460.3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 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预计2025年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2026年将达到337亿美元, 为2024年的1.77倍。 (2)“东数西算”政策发力,AI需求牵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AIDC蓬勃起势 “东数西算”工程自2021年启动,推进稳健且成效斐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 “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 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地区人工智能计 算力发展评估视角看,综合人工智能投资规模、政策支持力度、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北京凭借丰富人才、成 熟企业及有力政策扶持,位居首位;杭州与上海紧随其后,深圳、广州、南京、成都、济南、天津、厦门等 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表现突出。这些地区对人工智能的强劲需求,正有力牵引地区AIDC快速发展。与此 同时,“东数西算”政策持续优化算网协同,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已初步展现时延优势,东西部枢纽节点 间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要求,为西部算力向东部高效输出提供了有力支撑,进而构建起面向全国的一 体化算力调度服务体系。 根据国家数据局相关信息,截至2024年6月底,八大节点投资超435亿元,带动相关投资超2000亿元,数 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根据相关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24年底算力规模方 面,内蒙古集群达9.4万P,庆阳集群达5万P,张家口集群达2.91万P,国家枢纽节点规模增长态势显著。 (3)算电协同驱动,液冷技术突破,数据中心绿色化成为长期发展目标 2024年,作为国家“双碳”政策落地重要的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首次提出“算力电力协同” ,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促进西部绿电资源转化为算力优势,探索东西部数据 中心碳汇补偿机制,推动绿电跨省交易。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布局,促进风光绿电消纳和数据中心零碳发展, 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IDC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IT能耗将达到77.7太瓦时(TWh),是2023年能耗量的两倍, 2027年将增长至146.2太瓦时,2022-2027五年间实现六倍增长。面对这一挑战,液冷技术将是关键突破。通 过全栈液冷方案,推动算力设施在计算节点层面、机柜层面以及数据中心层面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IDC 预测,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达到105亿美元,2023-2028年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3%。 “高算力、低PUE”已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从能源利用到制冷技术,从建筑设计到运营管理,各 个环节都在朝着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节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数据中心,推动PUE的进一步 下降。根据国家数据局信息,目前新建数据中心PUE最低降至1.04,数据中心将从“耗能大户”转型为“碳 中和先锋”。 (三)公司主要客户所处行业概况分析 公司向泛互联网客户及以大模型和AIGC应用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客户提供云计算和IDC服务,主要客 户行业包括大模型及AIGC应用、传媒、互联网等行业。 1.大模型及AIGC 2024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根据Market.US数据,2022-2026年全球人工智 能市场将以39.2%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到2026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4840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市 场将以19.6%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到2026年达到266.9亿美元。 (1)头部大模型企业发展出现分化,开源大模型异军突起 2024年,国内大模型市场竞争激烈并逐渐形成以“六小虎”为代表的企业,头部模型企业发展方向出现 分化,部分发力C端应用,部分侧重B端市场,部分转向垂直行业领域。总体,大模型市场在快速发展演进, 竞争格局及部分商业模式尚未明朗。 此外,深度探索公司发布并同步开源了DeepSeek模型,在保证模型能力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训练推理效 率,产生了广泛的业界影响。以V3和R1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已经具有可以媲美商业化模型的性能,且更具成 本优势,极大的推动大模型及AI应用走向普惠。此外,AIAgent、具身智能等成为智能应用的新兴形态。 (2)大模型向“多模态化”发展,模型参数规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多模态大模型是一种能够理解和处理多种类型数据的预训练大模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类 型。多模态通过融合多种不同模态的信息,可执行图文生成,语音识别与合成、视觉问答等更复杂和智能的 任务,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融合多源数据,明显提升信息理解的全面性与决策精度。同时,伴随大模型从单 模态走向多模态,对训练推理算力、存储、通信带宽都将呈现指数级别爆发式增长。大模型通常参数在数亿 至数万亿级别,具备强大的数据拟合与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模型压缩等技术,可以训练出参数规 模较小的“小模型”。小模型可以低成本运行,在特定场景下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带来对基础算力和边缘 网络的更大需求。 (3)AI应用:AI原生应用丰富产品形态,AI行业应用创新发展 在大模型基础能力明显提升的同时,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也在快速发展。AI应用主要包括“AI原生”和 “应用+AI”两大情境,作为生产力工具渗透到行业各环节,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AI原生应用”最初的 产品应用是文本对话框。伴随模型能力提升,产品应用形态也扩展到了多种输入和输出方式,包括文生图、 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这有助于AI原生应用更好的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加速AI应用落地。随着,大模型开 始渗透进各行各业,“应用+AI”繁荣发展。根据《2024年生成式AI商业落地白皮书》,生成式人工智能正 从营销(78%)、销售(79%)到IT(62%)、研发(34%)等环节,逐步渗透其在汽车、消费等领域的应用。AI 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落地,逐渐成为各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AIAgent、具身智能等新兴智能应用开始萌芽 除了AIGC类应用之外,AIAgent和具身智能等新兴智能应用也得到突破性进展。随着AgenticAI技术发展 ,AIAgent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方向。“AIAgent”是指以LLM为大脑驱动,具有自主理解、感知、规划、 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自动化执行复杂任务的系统。AIAgent作为大模型的上层应用,能够通过感知环 境、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帮助大模型实现更多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各行各业赋能。 伴随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具身智能也成为新兴应用方向之一。“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AI )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具身智能” 不仅可以与人类沟通,还可以协助或替代人类在现实物理环境中完成工作操作。 2.网络游戏 根据《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中国游戏市场规模稳中有增,实际销售收入突破3200亿元,同 比增长7.53%。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74亿人,同比增长0.94%,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 607.36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70%;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85.57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13.39%。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较快并再创新高。在全球游戏市场 增速趋缓、海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游戏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出海表现出色。 (1)游戏产品呈现“精品化”与“轻量化”并行之势 随着流量成本上涨以及玩家需求的持续提升,游戏厂商必须不断向内容和技术的高地发起冲击,游戏精 品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一部分游戏厂商转向更为休闲放松的小游戏玩法,用更低成本满足玩家 愈发碎片化的游戏需求。游戏新品数量在2024年有所增加,且出现《黑神话:悟空》等爆款大作。与此同时 ,休闲放松类的小游戏受到更多用户关注,增长势头强劲。另外,多款长青游戏产品运营平稳,促进了游戏 市场的持续发展。 (2)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增速明显提升 中国游戏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拓展,游戏出海已经成为国产游戏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根 据《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国产游戏在2024年的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 9%,为近两年最大增幅。2024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