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900 广联航空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航空工业相关产品设计、研发、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行业) 5.71亿 99.02 1.79亿 99.94 31.31
其他(行业) 567.96万 0.98 10.38万 0.06 1.83
─────────────────────────────────────────────────
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 3.33亿 57.78 1.09亿 60.69 32.58
航空工装(产品) 2.38亿 41.24 7023.80万 39.25 29.52
航空辅助工具及其他(产品) 567.96万 0.98 10.38万 0.06 1.83
─────────────────────────────────────────────────
境内地区(地区) 5.77亿 100.00 1.79亿 100.00 31.02
─────────────────────────────────────────────────
直销(销售模式) 5.77亿 100.00 1.79亿 100.00 31.02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行业) 10.36亿 98.83 2.97亿 97.90 28.68
其他(行业) 1224.60万 1.17 636.98万 2.10 52.02
─────────────────────────────────────────────────
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 6.11亿 58.29 1.70亿 55.95 27.79
航空工装(产品) 4.23亿 40.39 1.27亿 42.01 30.11
航空辅助工具及其他(产品) 1387.78万 1.32 619.31万 2.04 44.63
─────────────────────────────────────────────────
境内地区(地区) 10.48亿 100.00 3.03亿 100.00 28.95
─────────────────────────────────────────────────
直销(销售模式) 10.48亿 100.00 3.03亿 100.00 28.9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行业) 4.47亿 98.16 1.66亿 97.78 37.10
其他 (行业) 836.14万 1.84 377.17万 2.22 45.11
─────────────────────────────────────────────────
航空工装(产品) 2.37亿 52.08 7780.96万 45.85 32.79
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 2.08亿 45.73 8800.01万 51.86 42.24
航空辅助工具及其他(产品) 996.62万 2.19 388.47万 2.29 38.98
─────────────────────────────────────────────────
境内地区(地区) 4.56亿 100.00 1.70亿 100.00 37.25
─────────────────────────────────────────────────
直销(销售模式) 4.56亿 100.00 1.70亿 100.00 37.2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行业) 7.33亿 99.12 3.16亿 100.39 43.03
其他(行业) 649.18万 0.88 -123.83万 -0.39 -19.07
─────────────────────────────────────────────────
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 4.89亿 66.03 2.42亿 74.46 49.60
航空工装(产品) 2.41亿 32.63 8311.62万 25.54 34.42
航空辅助工具及其他(产品) 994.14万 1.34 --- --- ---
─────────────────────────────────────────────────
境内地区(地区) 7.40亿 100.00 3.14亿 100.00 42.48
─────────────────────────────────────────────────
直销(销售模式) 7.40亿 100.00 3.14亿 100.00 42.4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0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2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42389.89│ 40.91│
│客户二 │ 29480.01│ 28.46│
│客户三 │ 6713.22│ 6.48│
│客户四 │ 6646.51│ 6.42│
│客户五 │ 5103.01│ 4.93│
│合计 │ 90332.64│ 87.2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7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934.25│ 6.76│
│供应商二 │ 2331.32│ 4.01│
│供应商三 │ 2290.75│ 3.94│
│供应商四 │ 1983.73│ 3.41│
│供应商五 │ 1516.39│ 2.61│
│合计 │ 12056.43│ 20.7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
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202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
以“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为核心架构,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在多个关键领域
展开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7691.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6.64%;营业成本为39796.89万元,比
上年同期上升39.22%;研发投入3359.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8
4.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97%。
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海”域攻坚:船舶舰艇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先锋
在海洋战略格局中,常规舰艇肩负着国家海洋防御、海上巡逻、资源勘探等一系列关键使命,通过不断
探索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来提升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舰艇性能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在国家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工
业自主创新、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引下,无人船、无人潜航器作为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及特种
作业的核心载体之一,其结构性能对装备整体效能起决定性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深度聚焦无人船、无人潜航器这一前沿领域,以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严格
遵循国家关于装备体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复合材料在船体结构、上层建筑等关键结构件的创新应用,通过
轻量化设计提升船舶性能与燃油效率,增强船体耐腐蚀性与结构强度,全力打造具备高隐蔽性、强自主性与
卓越任务执行能力的无人船平台,使其能在复杂恶劣海洋环境中稳定作业,切实响应国家“构建一体化国家
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宏观要求,为提升我国海上防御能力、筑牢国家海洋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水面及水
下无人舰艇作为突破传统海洋作业局限、提升海上态势感知与应急响应能力的核心装备,已成为筑牢国家海
洋安全屏障的重要力量,在此战略需求下武汉广联积极参与无人舰艇的整机结构平台研制工作,助力水面及
水下环境下无人舰艇进一步提升结构性能与综合作战能力,为我国海洋装备现代化进程提供实际支持。
(二)“陆”基赋能:产学研融合驱动智能工装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报告期内,公司响应国家
政策号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产业研究院,以“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高端装备”为核心目标,构建
起“高校科研+企业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厚的科研积淀与公司自身的制造优势
,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凭借先进的智能工厂体系,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智能工艺产线,实现
航空航天装备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控,提升制造过程中的物料搬运、加工操作及质量检测效率,确保了产品
质量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积极对外输出智能工厂改造等系列服务,提供从前期规
划设计、系统集成,到后期调试运维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其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通过完善产品研发体系与市场转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智能化工艺装备制造领域转化,构建起“基础研
究-中试孵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实现从技术研发向产业化落地迈进,致力于构建工装智能化升
级技术生态,形成了以智能化工艺装备为基础,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业务格局,为多领域
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三)“空”中拓展: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支撑,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实现多元场景拓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报告期内,公司聚焦
智能无人飞行器、特种无人飞行器制造,依托军用航空及民用航空零件及部段生产的技术积淀,全力投身无
人航空器机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工作。自贡广联、珠海广联作为公司无人装备核心制造主体,积极投身于低
空经济领域相关生产任务,充分借鉴航空器的精密制造标准,结合低空飞行场景的特点,优化结构布局以提
升气动性能与承载能力,依托成熟的工艺体系,采用轻量化、高强度的材料及先进加工技术,精准把控机体
的尺寸精度与结构强度,为无人机的高效作业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无人机与通航产业的跨界融合,在农林植
保、物流运输、航空测绘、应急救援等场景形成应用能力,为低空经济的合规有序发展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撑
,助力国家低空经济战略的落地实施。
(四)“天”际突破:从卫星核心部件到商业航天全场景赋能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航天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公司凭借
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持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等客户进行航天产品技
术交流,并参与研制微厘空间一号系统(ALNES)北斗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组网卫星、天都二号通导技术
试验星、探月卫星等航天产品的整体结构、主框架结构及内部复合材料结构等工作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实
现从“关键部件供应商”到“商业航天综合服务商”的横向延伸布局,构建覆盖设计研发、精密加工、检测
服务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以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保障交付周期与产品性能,进一步深化贮箱等运载火箭核心
部件等航天产品布局,在商业航天制造领域构建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竞争力。
公司以“海-陆-空-天”全空间装备体系架构为战略锚点,以多域无人装备的研发制造为纽带,将国家
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实现技术同源性与产业协同性的有机联动,在各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使公司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顺应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彰显公司在“制造
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内核
,以产业升级为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深化探索,为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
实践动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贡献广联力量。
1、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是国内知名的民营航空航天工业配套产品供应商。
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主要为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与无人机产品,其中复合材料工艺装备、零部
件和部段的加工制造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
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已获得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开展业务
所需的资质认证。
公司参与了国家批复的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是C919大型客机的零部件、成型工装供应商和C929货舱
门等零部件及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的供应商,设计制造了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总装配生产线,此外
还为多种型号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器以及无人机研制航空航天配套产品。
(1)航空工装
航空工装,是指用于飞机零部件成型或部段、整机装配的专用工艺装备。航空工装设计在飞机生产过程
中占据重要地位,工装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按照产品用途,公司的航空工装产品
可以分为成型工装和装配工装。公司承接了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主机制造厂和科研院所众多型号军用飞机、民
用飞机、通用飞机及无人机的航空工装研制。
1)成型工装
成型工装,是指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成型的专用工艺装备,尤其是复合材料产品成型过程中所需使用的
各类工装。
出于导热均匀性、轻量化的需要以及产品成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外形复杂、曲率变化大、难于脱模等问题
,成型工装目前普遍采用薄壳式焊接结构。通过持续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生产、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发以及复合材料产品轻量化应用等项目开展科研立项和技术攻关,公司在大型
复合材料成型工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艺制造经验,如为C919在飞机研发阶段和定型阶段承制其主要
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装研制任务,为各飞机主机厂商、科研院所等客户提供各主力机型的大型、超大型复合材
料成型产品。
2)装配工装
装配工装,是指在完成产品从零件到组件、部件以及总装过程中,用以控制其几何参数所用的具有定位
功能的专用工艺装备。装配工装是一种协同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工艺模型编制、工艺表单样式定制及生成、
工作流程管理、工艺知识库维护和使用等功能。装配工装具有定位、夹紧等功能,其作用是对飞机各类部段
的装配、铆接进行支持,最终完成飞机结构的总体装配。公司所研制装配工装大多采用先进的柔性支撑定位
系统,以此来定位飞机各大部段,用以完成飞机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的精准对接,中央翼与中机身、中
央翼与外翼、尾翼与后机身的精准对接,以及起落架、发动机的安装等。
装配产线,是指用于飞机各个部件和组件的制造和装配的生产线,采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以
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飞机总装智能装配生产线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是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一
个重要发展趋势。公司设计制造了AG600柔性自动化总装配生产线,采用站位式总装集成,分别进行大部件
对接、起落架安装、发动机安装、系统安装调试等工作;承接了高压电机自动化装配产线,使高压电机由传
统的装配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装配模式转变。
数字化车间配备的MES系统,可以与SAP、IWMS、PLM及车间微软件深度融合,实现车间智能排产、AGV及
RGV运输车统一调度、定转子自动合装、生产可视化等一系列智能管理;承接的C929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产
线,在项目执行中将交付首条国产自研宽体客机壁板生产线的关键工艺装备,为我国航空工业远程宽体客机
国产工艺装备制造开创先河,为公司工艺装备发展注入新的引擎。
3)航发工装
航空发动机工艺装备,指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发和量产所必备的生产准备工具,包括夹具、量具、模具、
工位器具及转运装备等。在夹具领域,公司可完成机匣、盘轴、叶片、钣焊、导喷、热表、装配等加工装备
的生产制造,可通过零点定位快换系统及液压控制技术,实现各类夹具的快速换装,提高零件刚性,保证加
工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在量具领域,可完成机匣测具、盘轴测具、钣焊测具、叶片测具、导喷测
具、精铸测具、装配测具等测量器具的生产制造,通过采用不同主体材料、定位装置,机械结构等实现多种
零件的高效测量,实现自动数据传输;在模具领域,专注于钣金模具、弯管模具、辊轧模具、热锻模具、精
铸模具及叶片电极的生产制造,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结构设计、介质替代等方式可实现模具成型精度高、
结构稳定、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易于加工维护和更换等要求;在工位器具及包装箱领域,公司产品主要
包括零部件装配车、发动机部件及整机运输车、装配战架、发动机部件、整机吊具及发动机单元体、整机、
零部件转运装备等。
(2)航空航天零部件
航空航天零部件是直接组装在飞行器上的零部件,按材质可以分为金属零部件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公司
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兵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
下属多家主机厂、总装厂及科研院所等。
公司长期从事航空工装设计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等工作,技术团队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设计
经验、工艺技术、生产流程、制造风格等方面,拥有了丰富的操作经验、稳健的机制以及优良工艺设计习惯
,公司与多家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
1)金属零部件
金属零部件原材料大多为专用的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和高强度耐热合金等,需要加工成各种结构复
杂的零部件,如飞机肋类、梁类、框类,航天器各类舱体以及两机机匣类、盘类、环类等零部件,其结构复
杂,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高。
因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材料,材质轻、难加工的特性,且本身尺寸跨
度大,很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公司在金属航空
航天零部件生产方面,尤其在大型零件加工和工艺技术上领先,公司具备独有的金属零部件加工策略和加工
技术,保证了薄壁航空航天零部件的质量和周期。
2)复合材料零部件
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是以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为增强体,合成树脂等为基体制造的航空航天零部件。相
比传统金属零部件,复合材料零部件在比强度、比模量、耐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技术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可
有效减轻飞行器重量、提升飞行器产品性能。
公司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通过热压罐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热压罐成型工艺是目前航空航天系统最为常用
的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方法,生产的产品具备刚度强度高、内部质量优良、性能稳定等特性。因此,热压罐
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结构效率高、尺寸较大、性能要求稳定、制造难度大的复合材料零部件或整体结构件。
公司在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方面,基于在成型工装研发上的优势,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复合材料产品
生产工艺能力。
(3)无人机平台
依托公司长期在成型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技术积累与经验优势,第一阶段公司通过将自行生产的航
空零部件组装成航空部段,研制生产无人机部段;第二阶段公司成功研制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完成最大起
飞重量60至3500公斤的多种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的研制,第三阶段,公司具备了无人机整机结构设计与整机
结构制造能力,能够完成产品结构设计、工装设计制造、产品生产、部段装配和总装装配任务;第四阶段,
公司凭借无人机整机结构的整体装配能力及全产业链制造优势,能够完成从生产初期所需工艺装备到无人机
整体产品的研发制造,将客户需求形成终端产品交付。
2、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为按需采购。公司编制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分批向供应商采购。公司建立了专职的
采购部门,负责公司业务所需原材料采购。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用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将采购计划进行比价
,与供货方签订采购合同。采购物资运到公司时,先由采购部门对照核对采购计划,经确认无误后,交质检
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物资交仓储部进行核对办理入库手续。财务部门审核相关单证后进行付款。
对于常用材料,如部分钢板、常用标准件等公司会进行备库以保证及时供应。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在初选供货商时,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考察,重点了解供货商
的实力、专业化程度、货物来源、价格、质量及目前的供货状况。公司对其采购产品投入生产后的使用情况
进行质量追踪,由生产、技术部门反馈,同时对供货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进行业绩评价,对
其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
的采购渠道。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并实现了对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
(2)生产模式
公司技术部门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模、图纸、技术参数等进行工艺分析,完成产品设计,确定工艺方案,
编写工艺规程,送客户审定并取得客户确认;生产部门确定生产任务后根据合同约定时间进行生产排程,生
产各职能部门、生产班组按照技术部门制定的工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生产控制程序,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公司质量部门对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
生产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公司通过召开生产调度会的形式对生产任务及模具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
确保订单的如期保质履行。对于特别复杂的工艺和编程技术,在技术人员制定后,公司召开制造工艺评审会
,按评审后方案修订工艺技术文件。公司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工艺数据。成品入库后,将入库单与合同
检查核对,办理产品发运手续。公司按合同和用户要求办理产品发运。
根据公司与客户签署的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来料加工协议内容,客户委托公司按照其技术标准和
质量要求进行定制加工,加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钢材、铝材、复合材料等由客户提供,加工费根据客户每
次的具体加工要求,综合考虑加工难度、加工风险、工艺设计、工序、工装耗用、辅材提供、交付进度等因
素确定。来料加工在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属于常规业务模式,如爱乐达等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存在
该类模式业务。
(3)销售模式
国内飞机主机制造厂商均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在选择供应商时,飞机主机制造厂商仅从合格供应商
名录中挑选部分优质供应商进行综合评选,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制造经验、加工制造能力是获取业务的重要支
撑。公司已成为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工等国内航空工业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航空工装、航空
航天零部件等产品均需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制造,产品差异化程度高,部分产品需要在客户生产线进行调试
验收,因此公司产品的销售采取直销方式。公司主要通过各主机厂的任务分派、综合评标、议标和公开竞标
等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的开展。公司销售人员进行日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客
户提出实际需求后,销售部门联合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审核客户的需求,安排签订合同。销售部门按规定程
序下达项目生产令并及时送往各执行部门,生产部根据项目生产令的重要程度、生产的难易程度和客户的时
间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销售部门同时与技术质量部门配合,对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时间要求
急的产品进行现场跟踪,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产品完工入库后,销售部门按合同要求制定发运计划,保证产品按时、安全运到客户处。销售部门负责
搜集客户质量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理。
3、行业地位
公司深耕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领域十余载,以具有突出技术优势的航空复合材料工装为基
础,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业务,已实现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
生产、航空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是
国内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的民营航空、航天配套产品供应商,在国内航空、航天工业中
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多家主机制造厂商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经过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公司形成了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产品为核心,无人
机整机结构研制为目标的全产业链布局。
航空工装方面,具备航空航天制造所需全部工装(机加夹具、成型工装、装配夹具、装配工装、总装配
线)的设计及制造能力,公司航空工装设计实现了数字化、参数化和自动化,形成了独有的设计规范,设计
效率不断提高。是少数具备从航空航天产品设计、工装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实现能力的民营企业。
公司利用在航空工装领域长期深耕所积累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掌握了制造航空器、航天器等产品复
合材料零部件和金属零部件的经验与技术。在复合材料零件制造方面具有与世界同步的设计理念和复合材料
产品生产工艺能力,能 组按照技术部门制定的工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生产控制程序,在规定
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公司质量部门对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
生产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公司通过召开生产调度会的形式对生产任务及模具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
确保订单的如期保质履行。对于特别复杂的工艺和编程技术,在技术人员制定后,公司召开制造工艺评审会
,按评审后方案修订工艺技术文件。公司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工艺数据。成品入库后,将入库单与合同
检查核对,办理产品发运手续。公司按合同和用户要求办理产品发运。
根据公司与客户签署的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来料加工协议内容,客户委托公司按照其技术标准和
质量要求进行定制加工,加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钢材、铝材、复合材料等由客户提供,加工费根据客户每
次的具体加工要求,综合考虑加工难度、加工风险、工艺设计、工序、工装耗用、辅材提供、交付进度等因
素确定。来料加工在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属于常规业务模式,如爱乐达等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存在
该类模式业务。
(3)销售模式
国内飞机主机制造厂商均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在选择供应商时,飞机主机制造厂商仅从合格供应商
名录中挑选部分优质供应商进行综合评选,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制造经验、加工制造能力是获取业务的重要支
撑。公司已成为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工等国内航空工业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航空工装、航空
航天零部件等产品均需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制造,产品差异化程度高,部分产品需要在客户生产线进行调试
验收,因此公司产品的销售采取直销方式。公司主要通过各主机厂的任务分派、综合评标、议标和公开竞标
等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的开展。公司销售人员进行日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客
户提出实际需求后,销售部门联合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审核客户的需求,安排签订合同。销售部门按规定程
序下达项目生产令并及时送往各执行部门,生产部根据项目生产令的重要程度、生产的难易程度和客户的时
间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销售部门同时与技术质量部门配合,对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时间要求
急的产品进行现场跟踪,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产品完工入库后,销售部门按合同要求制定发运计划,保证产品按时、安全运到客户处。销售部门负责
搜集客户质量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理。
3、行业地位
公司深耕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领域十余载,以具有突出技术优势的航空复合材料工装为基
础,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业务,已实现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
生产、航空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是
国内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的民营航空、航天配套产品供应商,在国内航空、航天工业中
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多家主机制造厂商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经过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公司形成了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产品为核心,无人
机整机结构研制为目标的全产业链布局。
航空工装方面,具备航空航天制造所需全部工装(机加夹具、成型工装、装配夹具、装配工装、总装配
线)的设计及制造能力,公司航空工装设计实现了数字化、参数化和自动化,形成了独有的设计规范,设计
效率不断提高。是少数具备从航空航天产品设计、工装设计、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