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919 中伟股份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三元前驱体(产品) 88.37亿 43.99 16.18亿 63.10 18.31
镍产品(产品) 61.70亿 30.72 6.00亿 23.38 9.72
其他业务(产品) 39.65亿 19.74 2.39亿 9.32 6.03
其他(补充)(产品) 11.15亿 5.55 1.08亿 4.20 9.66
─────────────────────────────────────────────────
境内(地区) 109.61亿 54.57 13.45亿 52.43 12.27
境外(地区) 91.25亿 45.43 12.20亿 47.57 13.37
─────────────────────────────────────────────────
三元前驱体(业务) 88.37亿 43.99 16.18亿 63.10 18.31
镍产品(业务) 61.70亿 30.72 6.00亿 23.38 9.72
其他(业务) 39.65亿 19.74 2.39亿 9.32 6.03
四氧化三钴(业务) 11.15亿 5.55 1.08亿 4.20 9.6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00.86亿 100.00 25.65亿 100.00 12.7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行业) 342.73亿 100.00 47.78亿 100.00 13.94
─────────────────────────────────────────────────
三元前驱体(产品) 217.33亿 63.41 39.03亿 81.69 17.96
其他(产品) 61.94亿 18.07 2.88亿 6.03 4.65
镍产品(产品) 33.88亿 9.89 3.01亿 6.30 8.89
四氧化三钴(产品) 29.58亿 8.63 2.86亿 5.98 9.65
─────────────────────────────────────────────────
中国(地区) 207.06亿 60.41 25.29亿 52.93 12.21
韩国(地区) 69.62亿 20.31 12.29亿 25.71 17.65
其他国家地区(地区) 66.05亿 19.27 10.21亿 21.36 15.45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业务) 342.73亿 100.00 47.78亿 100.00 13.94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342.73亿 100.00 47.78亿 100.00 13.9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三元前驱体(产品) 112.84亿 65.35 18.24亿 95.16 16.16
其他(产品) 45.02亿 26.07 --- --- ---
四氧化三钴(产品) 14.30亿 8.28 7440.30万 3.88 5.20
受托加工(产品) 5095.44万 0.30 --- --- ---
─────────────────────────────────────────────────
中国大陆(地区) 104.33亿 60.43 8.37亿 43.67 8.02
韩国(地区) 37.49亿 21.71 6.15亿 32.08 16.40
其他国家(地区) 30.84亿 17.86 --- --- ---
中国其他地区(地区) 3088.94 0.00 --- --- ---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业务) 172.66亿 100.00 19.16亿 100.00 11.10
─────────────────────────────────────────────────
自营(销售模式) 127.14亿 73.63 --- --- ---
其他(销售模式) 45.02亿 26.07 --- --- ---
加工(销售模式) 5095.44万 0.30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行业) 303.44亿 100.00 34.98亿 100.00 11.53
─────────────────────────────────────────────────
三元前驱体(产品) 246.28亿 81.16 31.04亿 88.74 12.60
四氧化三钴(产品) 31.95亿 10.53 2.66亿 7.60 8.33
其他(产品) 23.85亿 7.86 --- --- ---
受托加工(产品) 1.36亿 0.45 --- --- ---
─────────────────────────────────────────────────
中国大陆(地区) 201.24亿 66.32 19.35亿 55.32 9.61
其他国家(地区) 56.16亿 18.51 8.15亿 23.30 14.51
韩国(地区) 46.03亿 15.17 7.48亿 21.38 16.25
中国其他地区(地区) 1.96万 0.00 --- --- ---
─────────────────────────────────────────────────
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业务) 303.44亿 100.00 34.98亿 100.00 11.53
─────────────────────────────────────────────────
自营(销售模式) 278.22亿 91.69 --- --- ---
其他(销售模式) 23.85亿 7.86 --- --- ---
加工(销售模式) 1.36亿 0.4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9.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7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452450.32│ 13.20│
│客户B │ 355035.77│ 10.36│
│客户C │ 322392.14│ 9.41│
│客户D │ 193098.38│ 5.63│
│客户E │ 175444.12│ 5.12│
│合计 │ 1498420.73│ 43.7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19.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494509.65│ 17.76│
│供应商B │ 250750.03│ 9.00│
│供应商C │ 201524.97│ 7.24│
│供应商D │ 141108.81│ 5.07│
│供应商E │ 102377.43│ 3.68│
│合计 │ 1190270.89│ 42.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锚定“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企业愿景,坚定不移以“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
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为战略指引,现已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
和技术布局,公司持续关注前沿技术的储备和产业化进展,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突破,做全做强
产业链,竭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是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磷酸铁前驱体、
四氧化三钴、镍等,主要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以上正极材料进一
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公司坚持技术领先,以技术、品质、规模、响应度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全面进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
链,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包括与特斯拉、三星SDI、LG
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SK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科技、L&F、振
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国内外一流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公司经营模式
1.采购方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集中采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和销售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物
料库存和生产计划及实际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按月进行采购作业。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镍矿、MH
P、高冰镍、低冰镍、镍豆/粉、钴中间品、硫酸锰、氯化钴及其他辅料,主要参照上海有色网现货价、伦敦
期货交易所等市场期货价为基础确定采购价格。为保证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公司与青山
集团、ATL、嘉能可、BHP、厦门象屿、腾远钴业等国内外知名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导入供应商评价
管理体系,增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形成具有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
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下游客户订单及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公
司经营总部根据销售计划、产品库存、车间生产能力和销售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同时生产运营中心和质量管
理中心对生产和服务过程有关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在
受控状态下进行,以保证产品品质。在生产控制程序方面,公司对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实行严
格管控,对生产流程全过程进行监测,并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的经营模式为自营销售模式,主要为公司根据销售订单采购原材料,自主开展生产和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自营销售的直接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型、知名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厂商、锂电池制造厂商及
新能源汽车厂商。
公司经营总部负责客户开发及拓展市场,其接触到意向新客户后,将与客户共同开展调查评估、验厂考
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或目录,并根据需要与客户拟定销售合同和订单。在
与客户正式签订合同前,经营总部、研究总院及质量管理中心对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环保协议》
等协议文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经营总部在能保证客户需求产品数量、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编制销售计
划,经营总部负责采购的部门结合库存情况,支持销售合同的执行。
公司与下游客户普遍实行主要原料成本加加工费的产品定价机制。公司与客户在确定采购订单时,就具
体规格型号、采购数量的产品提供报价,报价公式由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及加工费所构成。其中,
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计价基础为各类金属盐材料的市场价格,加工费则为公司根据产品的制作工艺情况、市
场供求状况、目标利润及客户议价情况等确定。
(三)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公司所处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
公司的上游行业为公司生产前驱体所需的MHP、高冰镍、低冰镍、镍豆/粉、钴中间品、硫酸锰、氯化钴
等原材料。公司的直接下游行业主要为正极材料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
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与新能源电池行业上下游的知名企
业建立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保证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材料供给,以及销售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等优势,与客户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主要客户签订战略合作
协议。同时,公司在原材料供应端,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达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以保证供货的及时和稳定
。
受益于公司与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长期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及公司持续迭代升级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正极材料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与公司合作的大客户多为
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对后续扩大产能及经营规模将带来积极影响。
2.三元前驱体行业发展概况
三元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领域,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成长形成对上游关键材
料三元前驱体的巨大需求。
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叠加技术进步、市场竞争
、政策发展等因素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在国内市场
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在国际市
场方面,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44.2万辆、同比增
长1.6%。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6月美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量75万辆、同比增长8%。根据C
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750万辆,同比增长27%。
新能源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为动力电池需求及三元前驱体产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保证,根据SNEResearch数
据,2024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为285.4GWh,同比增长23.0%。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1-6月
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2.4万吨,同比增长5.1%;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8.1万吨,同比增长1.5%。2024年
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或在103.2万吨左右,同比实现小幅增长。
3.四氧化三钴行业发展概况
四氧化三钴为钴酸锂前驱体材料,最终用于制造钴酸锂电池。钴酸锂是最早商用化的锂电正极材料,具
有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高、填充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3C电池领域。
自2023年下半年至今,受新技术新产品催化,全球手机等3C数码类终端产品需求逐渐复苏,带动钴酸锂
需求提振,根据Mysteel统计,2024年1-6月,中国四氧化三钴产量为4.68万吨,同比增长48.68%。
4.磷酸铁行业发展概况
磷酸铁最主要的下游应用方式就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极佳的安
全性和成本优势,其在动力电池市场的装机量逐步上升,同时储能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为磷酸铁锂带来巨大需
求空间。
根据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
13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93万吨,同比增长32%,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0%;下
游市场大幅增长的需求助力磷酸铁行业快速发展。
5.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全
球电动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主要制造商正在积极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
新,以增强其在终端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种趋势不仅对供应链上游的技术供应商提出更高的技术标准
,也促进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对消费者来说,市场竞争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线的多样化,智能化功能的快速融入促使智能驾驶车型日
益增多,极大丰富用户的出行选择,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驾驶体验。成本效益方面,随着生产规模
的扩大和制造工艺的优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正在逐步下降,使得这些车型的性价比得到显著提升,进
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根据Canalys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达到1750万辆,同比增长27%,预示着新
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动力和广阔前景。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锂离子电池行业预计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也带动
上游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和成本效益直接影响到整
车的市场竞争力,这也将推动相关材料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性能要求。当
然,这不仅将促进电池性能的提升,还可能带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为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础。
(2)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加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链的海外拓展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显著趋势。在这一进程中,头
部企业不仅将客户服务、资源获取和产能建设延伸至全球范围,更通过这一战略举措,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
量提升的转变,显著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这一优势不仅
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上,更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中得到体现。相较于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外市场以其明确
的增长潜力和较高的盈利空间,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新增长点和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战略选择。目前,产业链头
部企业正积极构建海外销售网络和生产体系,以适应和引领这一全球化趋势。
对于锂电池材料企业而言,行业竞争的多元化要求企业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具备全球
化的运营能力。下游客户对企业的全球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期待。通过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材
料企业不仅可以规避资源限制和地缘政治风险,还可以利用全球各地的资源优势,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结构,
增强原材料的供应稳定性。
总体来看,产业链的海外拓展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当前,行业内
的头部企业正通过国际化布局,不断增强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同时也在推动整个行业的整合和升级。
(3)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优势凸显
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锂电池三元材料技术升级
的两种主要路径之一,高镍化和高电压化都旨在提升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满足电动汽车对更长行驶距离的
需求。
相较于高镍路线,中镍高电压路线在实现相同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时,展现出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
显著优势。中镍三元材料通过提高电压平台,促进更多的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这不仅增加材料的比容
量,也提高平均放电电压,从而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此外,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与下
游电池结构和电芯体系的升级具有很高的适配性,能够与中高端车型的性能升级需求和驾驶体验要求紧密结
合,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优异的续航表现。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消费者对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的市场空间将持续
扩大。它不仅为电池制造商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技术选择,也为整车企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方案。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有望成为推动锂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卓越的安全特性和卓越的循环寿命,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
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效益的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市场乘用车领域的出货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电池性能要求的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前景广阔。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磷酸铁锂及其上游原材料磷酸铁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同时,这也将推动磷酸铁锂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安全性电池的不断增长的
需求。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是其在动力电池市场中的主要竞争优势。
长期来看,在高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的下游应用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两种
技术路线将长期共存并协同发展。
(四)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品、客户结构,在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下,实现镍、钴、磷、钠四系产
品出货量正向增长,产品销售量超14万吨,同比增长15%,同时持续保持公司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008,618.58万元,同比增长16.33%,实现净利润为115,667.39万
元,同比增长36.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407.67万元,同比增长12.48%,持续保持增
长态势。
报告期,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公司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一体化加速落地,拓展盈利空间,重塑增长动能
公司从2021年全面启动国际化,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作为国际化的第一站,坚持
产业生态建设及价值整合,通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新能源材料产业与资源端有效耦合,延伸产业链上游
打造一体化项目,坚定实施一体化战略,利用富氧侧吹及RKEF双技术路线优势,在印尼建立镍资源冶炼四大
原材料生产基地,建成及在建产能规模近20万金属吨。
报告期,公司全力推进印尼各镍中成品生产基地建设及运营,以及科学配置其他国际区域基地的布局,
积极稳定原材料供应体系并提高企业整体话语权,在保障体量增长的同时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公司采用冰镍
一体化工艺建设的翡翠湾项目、德邦项目合计年产5.5万金吨低冰镍,全部建成投产且满产;同时,公司印
尼NNI8万金吨低冰镍项目以及印尼中青新能源6万金吨冰镍项目均处于产能爬坡阶段。2024年上半年,公司
在印尼镍产品整体产出超3.5万金属吨,其中第二季度环比增长近40%,后续随着印尼镍冶炼项目产能放量,
将持续推动公司盈利提升。另外,公司进一步完善镍资源布局,公司与印尼具有镍资源开采权的相关企业通
过共同投资、获取包销权等方式,共同参与红土镍矿的开发与冶炼,共建全链协作体系,强化关键原材料的
保障供应,随着参股矿山项目的陆续投产、提产,自供资源比例将大幅提升,为公司的资源保障、盈利增长
注入新的动力。
二、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度参与产业链分工,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球能源革命转型加快,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或保护本国产业发展。随着海外地方保护政
策的兴起叠加国内材料市场的竞争加剧,行业竞争要素愈发向全球化服务能力及供应能力倾斜。公司发挥快
速产业化能力,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完善全球化布局,加速国际产能建设。在韩国,公司与POSCO
推进的镍精炼及前驱体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整体项目规模可实现镍精炼厂年产量达5万吨,前驱体厂
年产量达11万吨,可供生产120万辆电动汽车;在摩洛哥,公司与ALMADA携手合作,依托各自在技术研发、
工程制造能力、区域产业优势及资源供应能力,高质量按节点推进共同推进年产12万吨三元前驱体及其配套
原料精炼、6万吨磷系材料以及3万吨黑粉回收产能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100多万辆电动汽车提供
电池材料,辐射公司欧美市场客户。公司通过原料全球供应和材料全球制造,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和全球
范围的批量交付能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应对全球供应链的波动,提升在全球电池材料产业中的竞争
力。
从印尼的原料保障到韩国、摩洛哥的一体化产业基地,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坚持走出去,不断拓展和完善海外产业,不断构建国内国际
双循环格局,加快实施“发展全球化”战略,更好满足海外快速增长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需求,服务全球市场
需求,实现战略协同、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跃升。
三、持续聚焦研发创新,战略产品矩阵升维,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坚持研发创新驱动,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公司从镍系、钴系到磷系,再到钠系,搭建起多材料研发体系
、多材料产业化、规模化的制造体系以及全面协同客户需求的营销服务体系。首先,追踪下游市场及客户需
求建立前瞻性研发方向,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突破,研发符合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
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其次,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产业链合作等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高规格研发团队,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生产能力。另外,加强
现有材料机理及结构性的优化,并加深产品及资源冶炼工艺的研发投入及技术储备,助力公司前沿技术突破
、产品结构优化、多元化材料体系打造及丰富资源保供手段,服务公司战略发展。
公司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的主航道,不断加大在新能源材料及其关键金属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
新力度,积极向协同耦合产业延伸,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针对市场对极致性价比的需求逐渐
增加,全力开发包括喷雾热解工艺体系在内的多种降本工艺体系,并结前后端各工序降本优化,实现全产业
链降本;公司高镍与中镍高电压技术协同发展,发挥在单晶、高镍技术的领先优势,在全球率先大规模量产
的9系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以它为原材料形成的电池产品,能让电动车续航里程较此前提升约20%,电池寿
命提升约30%;公司中镍高电压产品兼顾安全性及低成本优势,实现6系三元能量密度超越常规电压8系,首
次效率和循环性能二者基本相当,热稳定性更优,可降低成本超10%;公司电解钴项目产线采用硫酸体系SNI
-4电积工艺,依托公司钦州产业基地“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高镍三元前驱体”的一体化产业链,充分发
挥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耦合优势,回收利用OESBF(富氧侧吹炉工艺)从低冰镍制备高冰镍过程中产出的
富钴中冰镍,丰富公司的产品谱系;公司对现有三元前驱体生产线改造为6228t/a钠电前驱体生产线(其中
镍铁锰铜氢氧化物产能为2040t/a,镍铁锰氢氧化物产能为1920t/a,碳酸镍铁锰产能为2268t/a);对锂电
池废料综合利用产线提质改造,提升产线产能及锂、镍、钴等材料的综合回收率,新增回收锰元素功能;对
中试研发线进行提质升级,提升研发线同时研发产品种类,缩短研发周期,产品覆盖磷酸铁及磷酸锰铁。公
司通过对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产线效率及柔性,优化升级产品结构。
四、深耕绿色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引领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全球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企业,秉持“以社会责
任为己任”理念,公司高度重视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巴黎协定》以及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等,
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产、社会贡献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践行绿色制造,公司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以“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健康保障、优质产品”的四大可
持续发展目标支柱,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对现有车间和设备进行改造升级,
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
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调度,有效降低能耗和物耗,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智能化和数字化进一步帮
助企业更好地监测和管理碳排放,为制定科学的碳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深耕循环回收,公司为客户提供高科技、高品质新能源材料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打造退役
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深入布局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链各个环节,更大程度减少废旧动力电池
对环境的伤害和影响。公司通过与ISDongseo、DoosanRecyclingSolutio等国内国际多家优秀企业合作,持
续开展在锂电池回收业务领域的合作,推进从材料端到回收端的产业闭环建设,完善循环回收产业全球布局
,以负责任的态度实现产品的零废、低碳、可循环,助力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公司应对美国IR
A法案以及欧洲核心原材料法对于矿物再利用的义务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得到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可,MSCIESG评级结果提升至BBB,标志着公
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表现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
国版)2024》并获评“行业最佳进步企业”,更是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同时,登上“2024年
《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也彰显公司在推动ESG理念落地、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化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以研发创新为核心,专注新能源材料及能源金属领域的研发,搭建以“研究院、工程院、量产
基地”为同心圆的全方位研发创新体系,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的定向研发、联合开发,打造先人一步、符合
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通过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产
学研合作及前沿机理研究,不断探索新能源材料技术无人区,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
源材料产品矩阵和技术布局。
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培育高价值专利,推进专利产业化,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引领行业技术创
新与高质量发展。公司获得“国家智能制造工厂”、“绿色制造工厂”等称号,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