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946 恒而达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模切工具、锯切工具、裁切工具等金属切削工具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模切工具(产品) 1.35亿 42.21 3991.13万 42.32 29.59
锯切工具(产品) 1.24亿 38.74 4540.65万 48.15 36.68
滚动功能部件(产品) 4087.48万 12.79 134.16万 1.42 3.28
智能数控装备(产品) 1066.39万 3.34 138.96万 1.47 13.03
其他(产品) 931.85万 2.92 625.90万 6.64 67.17
─────────────────────────────────────────────────
境内(地区) 2.72亿 85.10 7442.30万 78.91 27.37
境外(地区) 4761.45万 14.90 1988.49万 21.09 41.76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2.82亿 88.15 7605.05万 80.64 27.00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785.05万 11.85 1825.73万 19.36 48.24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属制品业(行业) 5.15亿 87.96 1.74亿 101.04 33.78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7044.24万 12.04 -178.34万 -1.04 -2.53
─────────────────────────────────────────────────
模切工具(产品) 2.68亿 45.83 7203.99万 41.86 26.86
锯切工具(产品) 2.26亿 38.70 8489.55万 49.33 37.48
智能数控装备(产品) 3552.84万 6.07 321.00万 1.87 9.04
滚动功能部件(产品) 3491.40万 5.97 -499.35万 -2.90 -14.30
其他(产品) 2011.37万 3.44 1694.57万 9.85 84.25
─────────────────────────────────────────────────
境内(地区) 5.07亿 86.56 1.39亿 80.55 27.37
境外(地区) 7866.63万 13.44 3347.49万 19.45 42.55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5.36亿 91.62 1.49亿 86.34 27.71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4902.29万 8.38 2351.60万 13.66 47.9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模切工具(产品) 1.37亿 45.88 3844.08万 40.47 28.02
锯切工具(产品) 1.22亿 40.64 4530.27万 47.69 37.28
智能数控装备(产品) 1807.72万 6.05 258.70万 2.72 14.31
滚动功能部件(产品) 1323.28万 4.43 73.65万 0.78 5.57
其他(产品) 899.75万 3.01 792.67万 8.34 88.10
─────────────────────────────────────────────────
境内(地区) 2.60亿 86.80 7777.25万 81.87 29.96
境外(地区) 3947.58万 13.20 1722.12万 18.13 43.6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属制品业(行业) 4.98亿 91.71 1.61亿 99.47 32.38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4494.84万 8.29 --- --- ---
─────────────────────────────────────────────────
模切工具(产品) 2.74亿 50.53 7198.06万 44.45 26.26
锯切工具(产品) 2.07亿 38.13 7552.92万 46.64 36.51
智能数控装备(产品) 2312.22万 4.26 203.38万 1.26 8.80
滚动功能部件(产品) 2182.63万 4.02 -117.98万 -0.73 -5.41
其他(产品) 1652.48万 3.05 1358.30万 8.39 82.20
─────────────────────────────────────────────────
境内(地区) 4.89亿 90.09 1.41亿 86.93 28.80
境外(地区) 5375.29万 9.91 2116.83万 13.07 39.38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4.94亿 91.06 1.40亿 86.43 28.34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4849.68万 8.9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9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906.72│ 3.26│
│第二名 │ 1901.15│ 3.25│
│《PRAKTIKA》Ltd. │ 1556.63│ 2.66│
│第四名 │ 1443.71│ 2.47│
│第五名 │ 1340.75│ 2.29│
│合计 │ 8148.97│ 13.9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4.5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822.47│ 30.37│
│第二名 │ 3946.65│ 11.07│
│第三名 │ 1666.34│ 4.68│
│第四名 │ 1632.04│ 4.58│
│威尔斯新材料(太仓)有限公司 │ 1358.80│ 3.81│
│合计 │ 19426.29│ 54.5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数控装备及其核心工/功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营业务及主导产品
未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智能数控装备产品主要有SMS高精度螺纹磨床、CNC全自动圆锯机、高速数控带锯床、
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CNC加工中心等;装备核心工作部件——金属切削工具产品主要为模切工具、锯切工
具等;装备核心功能部件系滚动功能部件产品,主要为滚珠直线导轨副和滚柱直线导轨副产品等。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金属切削工具行业:市场规模有序扩张,大小周期底部回升交织向上,国产替代进程出现量价失衡
特征
金属切削工具作为现代工业关键配套产业,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根据QYResear
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切削刀具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调研,2024年全球切削刀具
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65.3亿美元,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为39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9%(20
25-2031)。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金属切削工具市场规模达492亿元。金属切削工具作为机
床的工作耗材,市场需求波动受机床市场规模影响显著,整体呈现大、小周期底部回升交织的周期向上特征
。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工具行业发展动态及国产工具典型应用案例》测算,我国刀具市场
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631亿元,2020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4.14%,预计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背景的驱动
下,国内金属切削工具市场需求缓释扩张的基调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外厂商供应链滞后催化国产替代机遇。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
据,国产金属切削工具市场份额(按数量)由2016年的62.74%上升至2022年的72.84%,但2022年国产金属切
削工具市场份额(按价值量)仅为35%左右,国产替代进程出现显著的量价失衡特征。未来实现“量价齐升
”的关键,集中于以产品出口及一体化切削解决方案为代表的高端市场渗透路径。
从收入规模来看,我国金属切削工具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散而小的特点,而金属切削工具作为多学科交汇
的产物,需要企业在金属材料、生产工艺等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因此具有品牌、资本、技术优势的企
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拥有较大发展空间,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金属切削工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
步提高。
2.机床行业:我国机床行业整体大而不强,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迫在眉睫
机床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当前大周期(更新周期)向上,小周期(库存周期)逐步见底回升。据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机床产值为253亿欧元(占全球约31%),消费额为237亿欧元(占全
球约29%),均居全球第一。未来在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浪潮下,国内机床消费市场有望持续提升
,国产机床企业也将依托技术进步进一步持续拓宽海外市场。
当前我国机床行业正处于存量设备替换高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行业
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尽管2011年后产量有所回落,但装备普遍具有约10年的更新周期,近年来部分设备已
超期服役。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重点推动包括工
业母机在内的行业更新超过10年的落后低效设备。在此背景下,国内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的企业正持续发力,积极向高端市场渗透。在设备更新政策的驱动下,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存在可观的市场替
代机遇。
3.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国产替代新蓝海,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
滚动功能部件是一种对原材料、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要求极高的机械传动核心部件,全球市场基本被瑞
士SCHNEEBERGER、日本THK、日本NSK、德国Rеxroth等国外企业垄断,其中日本和欧洲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全
球约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全球滚动功能部件市场长期由国际龙头企业主导,国产高端领域突破空间显著。在国内滚动功能部件市
场,目前中国台湾的上银科技(HIWIN)、银泰科技(PMI)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此外NSK、THK等日本企
业市场占有率约为15%。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高档数控机床中的高端滚动功能部件国产化率
仅为5%,国产高端滚动功能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严重限制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发展。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支持政策与措施,如2006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
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2008年12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2023年6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
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等都把高档功能部件列为
重要支持目标。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企业主动加大对金属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装备的研发投入,攻坚“
卡脖子”难题,我国的产业技术逐步进步与成熟,第三届滚动功能部件用户调查结果发布会暨行业发展圆桌
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末,国产滚动功能部件技术突飞猛进,批量产品达到国际中高端产品水平,
其中高速性能可达60m/min以上,可靠性指标MTBF>15000h,精度保持性指标T>4000h,能够基本满足国产
高端机床性能指标要求,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可靠性、精度、稳定性得到了有效验证,滚动功能部件的自给
能力进一步加强。随着行业技术水平逐渐向境外龙头企业看齐,滚动功能部件的进口依赖度将不断下降,逐
渐改变之前经济型装备采用国产比例较大,中高档装备采用进口比例较大的市场局面,滚动功能部件国产化
水平将进一步提档增速。
4.提供装备核心工/功部件产品系列化及配套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趋势
产品系列化及配套装备一体化开发是企业集约资源,快速进行品牌和产品延伸、整合及提升的关键路径
。全球领先的机械制造企业普遍形成了装备核心工/功部件系列化及配套装备一体化的业务布局。例如,瑞
典山特维克依托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将其金属切削工具技术优势延伸至纵切机床领域,涵盖金属切削工具至
装备专用轴承的完整工具/功能部件产品谱系及技术服务。此外,这些企业不仅开发适配不同材料与工艺的
装备工/功部件,更注重配套装备的协同开发。以美国施泰力公司为例,其在自身锯切类产品技术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了高速钢、硬质合金、金刚石等多种材质的锯条、圆锯片、开孔锯等工具,并推出了与其工具相
配套的装备,实现了锯切工具与配套锯切装备的一体化。再如日本天田株式会社产品范围从起步时生产制造
业用冲坯、开孔、折弯以及周边设备,逐步发展到软件自动化和金属加工全系列产品,现已形成工具、材料
与自动化装备的综合供给能力。
相较之下,国内多数企业仍以单一工具生产为主。鲜有厂商能在扩充工具种类的同时,向装备整机及其
部件与整体解决方案领域有效延伸。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普遍缺乏完备的设计研发能力及生
产高精密智能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多数企业难以建立完善的产品应用跟踪与服务反馈机制,导致难以及
时响应下游设备更新的需求进行产品适配与优化。提供装备核心工/功部件产品系列化及配套装备一体化解
决方案,并实现产品间的协同增效,正日益成为行业的核心发展方向与主要趋势。
(二)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特征
1.行业壁垒高企,技术攻坚难度大
公司所处行业涉及材料学、热处理、力学、电子信息、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精密加工制造、人工智
能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要求较高。终端市场对智能数控装备及其核心工/功部件的性能
要求日益严苛,缺乏技术积淀、研发能力薄弱、资本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受限于资源投入不足,难以开发
出满足高稳定性、高精度、高效率需求的产品,被迫在低端市场以薄利多销策略竞争,毛利率持续承压。此
类企业因规模效应缺失,长期面临被头部企业整合或市场淘汰的风险。
2.金属切削工具行业:兼具刚需与复购属性,高品质驱动客户高黏性与高复购率
金属切削工具具有一定使用寿命,随着加工次数的增多会出现磨损或损坏,磨损后工件的加工精度将降
低,需要进行更换,属于制造业中机械加工的配套耗材。因磨损导致的定期更换形成刚性需求,具备天然重
复消费特征。
根据金属加工杂志社2023年发表的《第五届切削刀具用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74.30%的调查用户的刀
具费用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在4%以下。相对于价格,用户在做出采购决策时,会优先考虑金属切削刀具的性
能与寿命,而后才是价格。
3.机床行业:工业母机核心地位突出,产业链协同价值显著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这是机床区别于其他机器的主要特点,故机床又称为工业母机。随着电子信息
技术的发展,当前机床行业已进入以数控机床为代表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公司自研的智能数控装备主要
聚焦于数控机床的核心领域——金属切削机床,该类机床在行业中应用范围最广且数量占比最高。
金属切削机床涵盖两大类:其一为具备单一加工功能的基础设备,如车床、铣床、磨床、锯床等;另一
类为多功能加工中心,通过集成刀库与自动换刀装置,可高效完成多种复合加工操作。从产业链下游角度来
看,金属切削机床不但可以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力、船舶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新能源、电子、汽车等行业
。
金属切削工具、滚动功能部件作为实现机床功能的核心工作部件与功能部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机床的
加工精度、质量和效率。性能优异的装备核心工/功部件可有效推进机床产业链加速成熟,加快补足产业链
薄弱环节,推动国产高端装备技术自主化进程,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全面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安全可控
水平。
4.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制造业关键部件,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根据金属加工杂志社2021年发表的《第三届滚动功能部件用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数控机床(数控装
置)依然是滚动功能部件最主要的用户。伴随着我国的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的转型升级与深入
,滚动功能部件在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半导体生产线、航空航天/军工、轨道交通、
核电装备、高端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也不断提升。滚动功能部件作为制造业关键部件,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当前该行业的核心攻坚方向是在突破精度保持性与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生产。
(三)主要业务
公司聚焦智能数控装备及核心工/功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构建“技术同源、互驱共生”的一体化
平台。基于材料、技术、工艺、装备、渠道的共源性,公司对装备核心工作部件——金属切削工具进行产品
系列化研发,同时发挥公司在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技术优势,基于市场需求推出了智能数控
装备产品。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智能数控装备领域的未来竞争优势,并瞄准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高档
数控机床、军工装备、核电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医疗等领域高精度数控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国
产替代机遇。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长期的技术探索,借助公司近三十年积累的金属热处理技术与金属加工工
艺的同源性,公司战略性布局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并于2022年部署直线导轨副产业化落地工作。
2025年起公司加速推进滚珠丝杠副、行星滚柱丝杠副等滚动功能部件的开发工作,为突破丝杠产品制造
环节严重依赖进口高精度数控螺纹磨床的卡脖子难题,公司于2025年5月并购了全球领先的螺纹磨床公司德
国SMSMaschinenbauGmbH,为公司的高精度滚动功能部件量产提供核心关键装备支撑。
(四)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五)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于产品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部门在上年度产量的基础上,结合销售部门对当年销售增长的预测,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生产
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向采购部提出请购需求,采购部门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采购部门严格依据
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的规定,组织技术研发中心、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供应商的开发、准入及年度
合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评估维度包括企业资质、供应能力、品质管控能力、价格及服务等,必要时还将组
织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
3.生产模式
公司以预测销售和客户订单相结合的模式合理组织生产,并制定了《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程序》。对于市
场需求量相对较大的标准型号产品,生产部根据销售部每月制定的销售预测计划及日常订单信息,结合相关
产品的库存情况,制定产品月度生产计划,并分解到周计划、日计划,据此组织生产。同时可根据客户的特
殊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销售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由生产部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4.销售模式
由于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用户既包括大型制造业企业,也包括众多中小型企业,呈现出用户单次采购量
较小、采购次数较频繁的特征,因而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
(七)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面具备近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应用经验,形成了金属热处理工艺、金
属材料加工技术和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三大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其优势产品和技术已形成了领先
的市场地位。
模切工具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通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积累,先后在金属材料、热处理
工艺取得创新突破,对价格昂贵的进口重型模切工具进行了国产替代,市场地位及工艺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统计,公司重型模切工具连续多年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公司的模切工
具被列入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2019年,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
定证书》,公司重型模切工具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公司的“可弯曲、高强韧刀模钢制
造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2022年4
月,由公司提出并主要起草的《模切刀》(编号:JB/T14364-2022)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2年10月1
日起实施。2022年11月,由公司参与起草的《中碳合金工具钢热轧钢带》(编号:T/CISA29-2022)团体标
准正式发布,并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2024年3月,公司承担的2021年福建省STS计划配套项目《高强韧薄
型刀模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验收通过。
锯切工具方面,公司的双金属带锯条产品具有强韧性、抗拉疲劳性好以及较强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等诸
多机械性能优点,齿部硬度达67HRC~69HRC,背材硬度达45HRC~50HRC,达到或高于国际、国家标准,其自
推向市场以来销量稳步增长,公司的双金属带锯条产销量位列国内第一梯队。2022年7月,由公司主要参与
起草的《圆柱形铣刀》(编号:GB/T1115-2022)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2023年6月
,公司《高性能硬质合金带锯条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福建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
。2024年5月,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出具的《产品鉴定报告》,公司“高性能双金属带锯条”产品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数控装备方面,公司依托技术协同优势与战略并购整合,已于国内高端装备市场构建显著的差异化
竞争壁垒。技术协同方面,公司自2019年起开发出与金属切削工具配套使用的智能数控装备,以“核心部件
+核心装备”垂直整合能力为核心,完成智能数控装备核心工具自主化,实现金属切削工具对智能数控装备
的技术反哺,并相继推出了CNC全自动圆锯机、高速数控带锯床、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CNC加工中心系列产
品,充分发挥与金属切削工具的协同效应,为轻工、装备制造、建筑建材、汽车、电子信息等下游产业提供
装备配套一体化的切削加工方案,有效满足客户多领域、多样化及专业化的应用需求。战略并购层面,2025
年5月公司对德国SMSMaschinenbauGmbH实施战略并购,实现覆盖超高精度内/外螺纹磨削、沟槽磨削及齿轮
刀具铲磨等螺纹磨床全产品线布局,补齐了国内超高精度螺纹磨床领域的技术短板。滚动功能部件方面,公
司生产的直线导轨副产品具有精度高、耐磨性好、顺畅度高、噪声低等性能优势,经检测其性能达到或高于
JB/T14209.2-2021、JB/T13818-2020、JBT13813.5-2020、JB/T13813.7-2020、JB/T13816-2020等多项行业
标准。2023年7月,由公司与福建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莆田学院联合申报的《高精度直线导轨副
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被列为2023年度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智能数控装备及其核心工/功部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具有战略和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关
键领域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尽管我国制造业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但在高端产品领域仍存在核心技术代
差,尤其在高精度滚动功能部件及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国产化率亟待突破。当下正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窗
口期,亟需通过技术跃升实现高端装备自主配套,打破对进口核心部件及高端数控机床的路径依赖。
公司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方面拥有近三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构筑了从基础工艺到产
业应用的自主技术体系。通过创新材料合金设计、热处理工艺及自制专用装备,公司金属切削工具及滚动功
能部件性能达领先水平,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关键领域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下游产业提质
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技术工艺优势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
工作站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参与设立了莆田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
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福建理工大学、莆田学院等开展过多学科
的合作研究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98项。目前公司已形成了金属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加
工技术和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三大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在金属热处理工艺方面,公司创新刀体的
微观组织设计,研发了同步等温淬火及表层退碳技术,获得“基体贝氏体+表层铁素体”的刀体双相组织,
其中,高强贝氏体提供强度,塑性铁素体作为刀体表层组织,可防止刀体冷弯开裂,双相金属组织设计突破
了强度、韧性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并将其成功应用在公司模切工具生产;在金属材料加工技术方面,公司
创新金属材料的合金成分设计,利用锰、铬、钛等合金元素开发了重型模切工具的专用新材料,使之经热处
理后具有高强韧性;在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方面,公司根据生产工艺需求自主研发了各类智能数控装备用于
公司产品生产,且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功能定制化开发智能数控装备,以适应不同领域客户的自动化、智
能化生产加工需求。
受益于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福建省服务型
制造示范企业、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
企业、中国轻工业装备制造行业五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及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认定,公司的“可弯曲、高强
韧刀模钢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先后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二)自制专用装备优势
工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生产装备的支撑,特别是作为金属切削工具工艺核心——金属
热处理工艺需要高度定制化的专用装备,研制难度大、周期长。公司建立了热处理、金属加工等关键工艺的
生产装备及相关技术体系,拥有多套自制的自动化装备。同时,公司在关键生产装备中采用了数字化自动控
制技术,实现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基于自制专用装备优势,公司自主研发了模切工具和锯切工具的自动化生产线。其中,重型模切工具自
动化生产线可同时加热12条型材,突破了早期模切工具生产单根2米长的极限,可不间断制备千米以上的无
焊盘带,形成连续作业、品质稳定、完整的自动化规模生产线;双金属带锯条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一体化自
动生产、控制,使产品具备了强韧性、抗拉疲劳性好以及较强的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等诸多机械性能优点。
装备创新显著提升核心工艺的产业化效率与品质可控性,为产品性能国际领先奠定硬件基础。
(三)产品优势
1.产品矩阵丰富多元,保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公司依托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加工和自动化
专用装备制造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优势,基于主要材料、核心工艺、重要装备、市场渠道的共源共享,形成
了“横向拓宽”(产品系列化、产品矩阵)与“纵向延伸”(智能数控装备、滚动功能部件及上游高强韧轻
量化金属材料)的纵横交错产品架构与业务布局,集约企业资源,形成协同效应。齐全的产品矩阵可以有效
强化抗周期风险能力,提升公司抵御宏观经济与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保证公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产品性能优异。公司的金属切削工具产品规格齐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突
出,具有强度高、韧性强、寿命长的优点,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在重型模切工具方面,根据国家刀具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公司的产品在刀体和刀尖折弯测试时,均呈现“弯角受拉面正常无裂痕”,优于同期
国内外产品,综合性能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公司也因此被评为福建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
企业(产品)。在高速钢双金属带锯条方面,公司产品的齿部硬度达67HRC~69HRC,背部硬度达45HRC~50H
RC,达到或高于国际、国家标准(齿部硬度≥62HRC、背部硬度≥45HRC)。2024年6月,经中国机床工具协
会对公司“高性能双金属带锯条”进行产品鉴定,认为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在智能数控装备方面,SMS公司掌握高精度螺纹磨床核心技术,加工精度达到亚微米级,覆盖内螺
纹、外螺纹、齿轮刀具等高精密加工领域,代表性产品如HeligrindSH系列多功能通用型磨床、GBA系列外螺
纹磨床、GI系列内螺纹磨床等,广泛应用于滚珠丝杠副、行星滚柱丝杠副、切削工具、蜗轮蜗杆、齿轮等关
键零部件的螺纹磨削生产,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欧洲、亚洲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与技术认可度。在
滚动功能部件方面,公司的直线导轨副产品具有精度高、耐磨性好、顺畅度高、噪声低等性能优势,主要用
于自动化领域、高端精密装备上的直线往复运动场合,是提高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经由公司自研核心装备
所产的直线导轨副产品,已实现对主要竞品的全面性能对标,并在部分关键参数上实现超越。
3.产品种类齐全,满足一站式采购需求。切削加工行业需求多样,完善的产品线是金属切削工具企业
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公司在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切削工具开发领域积累了近三十年的工艺经验,开发出的切
削工具种类齐全,并根据下游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模切工具、锯切工具的新品类,以达到更好的切削
效果。近年来,公司基于对自动化专用生产装备研发制造的技术积累,不断拓宽产品应用边界,开发出了智
能数控装备及其核心功能部件——直线导轨副产品。齐全的产品矩阵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针对性、个性化
整体切削加工方案,满足客户一站式的采购需求,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
(四)管理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