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达瑞电子(300976)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976 达瑞电子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租赁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25.66亿 100.00 6.57亿 100.00 25.61 ───────────────────────────────────────────────── 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 8.78亿 34.20 1.58亿 24.00 17.97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产品) 8.19亿 31.94 2.04亿 31.12 24.95 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产品) 6.97亿 27.17 2.21亿 33.63 31.69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产品) 1.50亿 5.84 6858.55万 10.44 45.7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165.87万 0.84 531.11万 0.81 24.52 ───────────────────────────────────────────────── 境内(地区) 16.25亿 63.33 3.89亿 59.20 23.94 境外(地区) 9.41亿 36.67 2.68亿 40.80 28.49 ───────────────────────────────────────────────── 直营销售(销售模式) 25.66亿 100.00 6.57亿 100.00 25.6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产品) 4.24亿 38.60 1.10亿 42.53 26.05 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 3.23亿 29.40 4787.34万 18.45 14.84 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产品) 3.10亿 28.29 9027.67万 34.79 29.08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产品) 2814.59万 2.57 1142.28万 4.40 40.58 其他业务(产品) 1250.51万 1.14 -45.92万 -0.18 -3.67 ───────────────────────────────────────────────── 境内(地区) 6.30亿 57.46 1.34亿 51.61 21.24 境外(地区) 4.67亿 42.54 1.26亿 48.39 26.90 ───────────────────────────────────────────────── 直营销售(销售模式) 10.97亿 100.00 2.59亿 100.00 23.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13.98亿 100.00 3.44亿 100.00 24.59 ───────────────────────────────────────────────── 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 4.98亿 35.64 5647.19万 16.43 11.34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产品) 4.58亿 32.79 1.49亿 43.26 32.44 可穿戴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产品) 3.74亿 26.72 1.18亿 34.39 31.65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产品) 5233.98万 3.74 2091.62万 6.08 39.9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539.44万 1.10 -54.63万 -0.16 -3.55 ───────────────────────────────────────────────── 境内(地区) 9.01亿 64.45 1.89亿 55.04 21.00 境外(地区) 4.97亿 35.55 1.55亿 44.96 31.10 ───────────────────────────────────────────────── 直营销售(销售模式) 13.98亿 100.00 3.44亿 100.00 24.5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 1.89亿 33.38 3045.48万 20.22 16.15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产品) 1.84亿 32.48 5892.98万 39.12 32.11 可穿戴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产品) 1.70亿 30.08 5257.03万 34.90 30.93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产品) 1660.42万 2.94 764.55万 5.08 46.05 其他(产品) 629.35万 1.11 102.87万 0.68 16.35 ───────────────────────────────────────────────── 境内(地区) 3.63亿 64.33 --- --- --- 境外(地区) 2.02亿 35.67 --- --- --- ───────────────────────────────────────────────── 直营销售(销售模式) 5.65亿 100.00 1.51亿 100.00 26.6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8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3902.35│ 21.01│ │客户2 │ 21498.03│ 8.38│ │客户3 │ 20101.37│ 7.83│ │客户4 │ 17769.84│ 6.93│ │客户5 │ 17213.32│ 6.71│ │合计 │ 130484.91│ 50.8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8075.18│ 10.41│ │供应商2 │ 16138.79│ 9.29│ │供应商3 │ 15436.24│ 8.89│ │供应商4 │ 8178.06│ 4.71│ │供应商5 │ 6130.83│ 3.53│ │合计 │ 63959.10│ 36.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作为“关键组件(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平台型供应商,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 ,持续发力“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通过强化“材料创新×工艺突破×智造系统”三维能 力矩阵,构建多元化产品应用生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消费电子行业 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呈现终端需求回暖、AI创新加速落地的良好态势。电子科技涵盖智能手机、PC、 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多个细分应用市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 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2.4亿部,同比增长6.4%,2024年全球PC出货量达到2.627亿台,同比 增长1%,AI功能成为智能手机、PC的创新重点。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5.379亿台, 同比增长6.1%,AI耳机、AI眼镜等产品不断涌现。在智能家居市场,AI玩具、陪伴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成为国 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的亮点,推动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盛行 ,消费电子终端作为其重要端侧接入口,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充满新动能。 长远上,基于万物互联的全球大趋势,以及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5G、AI、物 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加速各智能终端全场景多生态的融合,带 动消费电子行业的结构性增长。得益于公司关键定制化组件产品(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 设备在消费电子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与分布,以及公司在长期用心经营中,与消费电子各细分应用 领域具代表性的优质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公司有望伴随经济、行业及下游客户需求的回暖,并通过紧抓市 场结构性机会,进入新一轮的高质量增长阶段。 (二)新能源行业 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产业战略规划的一大重点,我国政府出台系列鼓励政策、补贴及支持完善充换电等 基础设施配套,加上AI等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根据SNEResearch统 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 增长,为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推进“双碳”目标的全球共识下,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存储的支持政策不断增加,储能技术 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推动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SNEResearc h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01GWh,同比增长62.7%。此外,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 ,算力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带来海量用电和储能需求。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带动配套新能源 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1、消费电子业务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系定制化组件产品,区别于标 准化产品),并在与客户不断深化合作中,业务进一步延伸至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将前述各类定制化组件 产品投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设备,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音频/娱乐设备(头戴耳机、游戏机)以及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 2、新能源业务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结构与功能性组件(系定制化组件产品,区别于标准化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等终端产品。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 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属于非标准产品,主要利用单双面胶带、保护膜、离型膜、导电布、导电胶、 铜箔、石墨片、吸波材、PC(聚碳酸酯)、MPP(聚丙烯)、PP(发泡聚丙烯)、硬质硅橡胶等金属或非金 属材料,通过精密模切、冲压、贴合等工艺加工而成,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电 子产品等消费电子领域,起到粘贴固定补强、防震防尘防护、绝缘屏蔽导电、导热散热等功能作用。 2、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 公司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属于非标准产品,主要通过激光切割、冲切、压网、车缝、高周波、包边、表 面处理、层压、模压等环节加工而成,应用于平板电脑(保护壳及保护装备)、智能手机(电池后盖)、智 能手表(编织表带)、可穿戴设备(VR眼罩/VR头戴)、智能音频/娱乐设备(头戴耳机、游戏机)等电子产 品领域,起到固定、连接、支撑、增强产品功能及提升产品整体美观度等作用。 3、3C装配自动化设备 公司3C装配自动化设备业务目前主要产品包括高精高速贴合设备、保压机、非标线体、光学视觉检测设 备、上下料摆盘设备、锁螺丝设备等,与公司的消费电子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基于 对细分市场产品特点的深入理解,形成“材料-工艺-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下游客户定制化提供优质的 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了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4、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 公司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属于非标准产品,目前主要产品包括铜铝巴片、电镀结构件、电驱动结构 件、缓冲阻燃片、绝缘片、功能性信号采集模块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设备、 光伏逆变器等新能源应用领域。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模治具、机器设备、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生产辅料等,公司各类物料的采购 均由采购部负责。公司对采购流程实行严格的管控,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供应商 导入评审规范》《采购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等制度对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价、采购审批流程、材料质量控 制等采购业务环节实施全链条规范,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册,并实行定期稽核评估。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及预测,结合存货库存水平制定采购计划,采购部及时选择多家合格供应商进行 询价、比价、议价及成本分析,综合考虑市场行情、产品品质、采购周期、经济批量、交付配合等因素进行 采购决策。采购部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对订单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品质管理人员对物料 检验合格后收入仓库备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退换处理,并将检验结果录入公司ERP系统和供应商管理系统 ,并在供应商评价体系中体现。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物料的及时有效供应。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客户订单为基础,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结合订单交货期、物 料采购周期、公司设备产能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生产计划并均衡化安排生产。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 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及时处理订单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质量、产量、成本、良率等方 面实施管控,能够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及时有效交付。 当客户出现新的产品型号和规格的需求时,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具体方案、试制出样品,积极配 合客户进行各项产品性能的验证,样品经客户验收合格后,公司再进行批量生产。对于公司电子功能性器件 和结构性器件业务,部分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小、交期较短的项目,公司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提前备货 生产。对于公司自动化设备业务,产品交付后,公司会按需要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及操作培训服务。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时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在研发、设计、采购和生 产制造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公司客户对进入其全球供应链的供应商有着极为严格的全方位 认证要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产品销售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物流安排、信息保 密等条款。客户根据具体项目的采购需要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 双方按照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研发、生产、发货、结算、回款及售后服务。 公司倡导以项目为导向,在项目立项前,与客户积极沟通,深度发掘及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包括客户产 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应用场景等,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合作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与协作,及 时发现问题、迅速响应解决问题,力求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解决方案,切实为客户创造价值。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独立研发中心,各事业部下设工程部,一是各事业部下设工程部主要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化研发,直接参与终端客户产品设计研发的环节,灵活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材料选型、 产品设计、样品试制、产品检测、自动化设备配套等服务;二是研发中心侧重于根据技术、材料及市场需求 等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的技术储备和自主研发布局,成熟后向客户推广;三是公司采取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 行合作研发的模式,共同为下游客户开发新产品;四是公司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消费电子及新能源业务向上趋势推动盈利能力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56,575.41万元, 同比增长83.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72.76万元,同比增长229.47%。 一方面,消费电子行业复苏,终端产品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带动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业收入整体增长。 此外,报告期内,得益于在核心客户持续“提份额、扩品类”,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1,940.44万元,同比增长78.76%;得益于“材料创新×工艺突破×智造系统”方案能力的提升,公司在核 心客户重要项目的量产交付情况良好,以及在其他大客户游戏机、AR设备、AI耳机等品类持续导入新项目, 公司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721.25万元,同比增长86.66%;得益于把握产业链设备需求 恢复的契机,公司积极拓展自动化设备产品线种类,公司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88.3 8万元,同比增长186.37%。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行业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围绕着动力及储能电池 系统、电机、电控及电连接模组等细分应用领域不断深入拓展。随着核心客户订单持续导入放量、产能稼动 率提升,公司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结 构与功能性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759.47万元,同比增长76.16%。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稳定的优势客户资源 公司坚持客户至上,深耕消费电子行业20多年,积累了大批稳定且优质的客户资源,包括OLED显示屏行 业全球市场占有率具有优势地位的三星视界,国际知名的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客户Apple、Jabra、Bose、Sony 、Sennheiser、Lenovo、Sonos、Microsoft、Meta等,国内外知名的FPC软板客户鹏鼎控股、维信电子、华 通电脑、台郡科技、藤仓电子、安费诺等,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知名EMS客户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富士康等 ,成为客户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重要配套企业。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业务,进入宁 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行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车型。公司通过 为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强化内部能力建设,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其他优质客户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公司长期为国内外高端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不仅有利于公司实现良好的营收水平,而且客户对供应商 的高要求也促成了公司在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售后协调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公 司成长起正向推动作用。高端客户对进入其全球供应链的供应商有着极为严格的全方位认证要求,包括资产 规模、财务状况、生产条件、研发水平、质量可靠性、服务网络布局以及迅速响应的客户服务能力等项目, 认证周期长、难度高且在成功导入客户供应链后需持续满足认证标准,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在客户端长期 积累的可靠信誉是公司宝贵的财富,以良好客户关系为基础,公司能先行把握客户市场动向,销售人员可及 时获取客户具体项目的需求,研发人员有机会参与客户产品的初期设计,生产采购能依预告提前调配,为争 取客户量产项目的订单份额赢得先机。一旦客户的需求发生延展,公司有望抓住机遇,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产 品和服务附加值。公司夯实现有优势业务的同时,全力开拓新兴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更好地满足 新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创新研发与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历来重视通过研发不断引领创新,公司、子公司获得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业和 信息化厅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资质,是对公司、子公司专业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业务 发展及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认可与肯定。公司在东莞、苏州、秦皇岛、越南等地搭建智能制造基地,在深圳、 美国设立办公室,凭借引入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地间形成协同作用,布局全球化产能和服务,以更 贴近、更高效地响应客户本地化的项目需求。公司密切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技术的积累与创新 ,截至报告期末,对核心工艺、创新材料、关键技术、设备改良等累计形成专利241项(其中:发明专利20 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外观专利4项)及软件著作权的自主知识产权23项,使得公司产品的技术优势得到 了保护,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行业应用实践,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满足客户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核心技术 工艺,具备较为成熟的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发能力。这些技术已较为成熟地应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中,为 公司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及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公司在完善研发体系的 基础上,搭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行业经验丰富且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研发梯队,为公司技术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智力支持。 (三)精益管理与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始终秉承精益生产理念、坚持追求综合成本最优。公司重视数据分析对成本管控的指导作用,不断 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精细化工艺制程管控,减少生产进程中的浪费。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从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准、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保持较高的良品率方面获取产品成本控制优势。在提升供应 链管理水准方面,公司与上下游结成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平台集中议价、大批量采购保证了材料价格优势。 同时,公司业务模式所带来的选材优势和优质的客户群体,也使得公司与上游重要供应商形成了紧密的合作 关系,利于公司的成本管控。 在制造技术革新方面,公司增加生产、检测、质量控制等智能设备的投入,提高自动化水平,并通过设 备模块化的设计、模具快速换模的设计,适应了产品多样化的柔性生产需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原材料 利用率。在产品设计方面,从设计源头上进行优化,全面提升设计标准化,使得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持续降 低。公司对生产工艺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不良品导致的浪费。此外,公司引进ERP、MES等 系统,优化排产和机台效率,减少产品调机次数,使工单集中生产,完善的质量控制体制和智能的排产系统 ,提高了公司产品的良品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四)品质可靠性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品质,坚持向行业优秀标杆的高品质标准对齐,持续完善公司品质内控标准,不断提 高团队对质量重要性的意识。知名科技、消费电子品牌商以及新能源行业知名头部企业对其产品功能、质量 、品牌维护要求较高,因此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十分谨慎,尤其看重产品的品质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公 司始终致力于对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自动化设备及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的研发设计与生 产工艺水平的持续提升,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其中作为品质关键衡量指标,公司对产品 可追溯性、品质稳定性的管理,备受客户的认可。 公司通过了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0:2017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RS全球回收标准4.0认证,并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质量控制贯穿研发设计、供应商管理、原材料检验、生产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公司已经形成了系 列产品质量规制进程,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确保交到客户手上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可靠的、高 质量的。 (五)业务模式优势 从纵向上看,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材料选型、模具设计、样品试制和测试、批 量生产、快速供货、自动化辅助生产、售后跟踪服务等完整的服务。区别于传统的“来图加工”的业务模式 ,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突出的研发实力,通过直接参与到下游客户的产品设计及研发中去,能够向客 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方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强化和稳固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了合作粘性。同时,通 过自主研发及与上游材料商合作研发等模式,公司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原材料库,掌握不同原材料的材质 特性、使用效果和加工工艺,使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对各种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以及 加工工艺的诀窍等实践知识和经验比一般厂商更为丰富和全面,可快速为客户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更优化的 材料选择建议,在为客户解决方案时突出体现公司的专业性。 从横向上看,公司具有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以及新能源 结构与功能性组件四大业务分部,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公司的3C智能装配自动化 设备,有销售、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多种合作方式,并从精准识别客户需求以及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方面形 成公司的交付优势,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生产设备,协助客户在3C电子产品精密装配过程对功能性器件等辅料 的尺寸、外观、功能等进行高精度快速检测,并完成在其他电子产品零组件的装配、贴合等自动化操作,有 效取代人工作业,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与公司的消费电子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业务形成了良好 的协同作用,增强公司面向客户的综合方案能力。 (六)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 公司珍视员工资源,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全景图,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晋升发展平台及个性 化的发展路径,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形成较为完备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薪酬制度,并组织开展“星瑞 计划”、“领瑞计划”、“精益改善项目”、“六西格玛项目”、“营销能力提升项目”等培训项目。同时 ,公司采取核心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增强公司对核心骨干、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 的人才储备得到补充,拥有一支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为公 司当前业务及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客户至上、敢于承诺、勇于创新、长期主义、追求卓越、精进协作 ”的核心价值观,为“用心智造,共赢未来”的使命而奋斗,打造持续精进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将智造无限 可能作为企业的使命,把客户第一的理念植入到公司整体运行中,围绕客户需求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始终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力求超出客户的预期,以实现“成为全球标杆 客户最信赖的合作伙伴”的企业愿景。公司倡导学习文化、运动文化、分享文化,全公司自上而下呈现积极 、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奋斗者风貌,构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渗透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赋能电子终端设备、新型显示技术、智能家居与AI 融合、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人形机器人及其应用等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型终端形态不 断涌现,电子科技行业上下游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推动着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向 高性能、轻薄化、集成化技术趋势发展,对散热材料、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等新材料应用提出更高要求,材 料与工艺创新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综上,公司面临需求扩张与技术升级的行业机遇与挑战。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关键组件(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平台型供应商,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 ,持续发力“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通过强化“材料创新×工艺突破×智造系统”三维能 力矩阵,构建多元化产品应用生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依托多年的行业资源沉 淀及技术积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深耕市场,深化与客户的合作、挖掘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线、拓宽应 用领域,追求极致成本效率,全力打造卓越的运营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提供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加强公司治理和优化运作机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公司管理层将继续围绕“持续健康经营,寻求战略突破”的经营方针,从以下方面助力公司长期高质量 发展: 1、坚定推进大客户战略 继续发挥市场先行的龙头作用,激发销售团队活力,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坚定推进大客户战略, 持续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优质战略客户的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国内头部客户,深度 开发Microsoft、Meta等海外高价值客户,对端侧AI等新兴市场需求始终保持敏锐洞察,推动AI智能硬件持 续导入新项目并实现量产交付,构建多元化产品应用生态。持续优化全球营销网络布局,增设国内销售点与 海外办事处,加大激励力度以吸引优秀关键人才,进一步完善营销管理体系,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 “5+10+N”的大客户战略为指导,加强各事业部协同,推动市场、研发、制造、供应链及品质各环节的深度 融合及良性互动,形成战略大客户项目服务机制,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 2、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研融合 加大公司研发投入,引入高端研发人才,对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技术展开持续的追踪和研究,主动与头 部客户链接,并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的联合开发及合作,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成功转化能力, 通过公司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创新点,通过强化“材料创新×工艺突破×智造系统”三维能力矩阵,持续给客 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3、优化内部管理与提质增效 依托事业部制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持续开展精益生产,并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 务管理等内部管理工作,系统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1)持续开展精益生产,通过全员参与精益改善,总结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优秀实践,挖潜设备 效率和管理效能,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降本增效,不断提高公司智能制造能力。 (2)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强化供应商开发及质量管控,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价格 、产品质量、技术、交期和服务等方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