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英诺激光(30102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021 英诺激光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微加工激光器和定制激光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47亿 100.00 1.97亿 100.00 44.01 行业) ───────────────────────────────────────────────── 激光器(产品) 3.01亿 67.45 1.51亿 76.58 49.97 激光模组(产品) 8369.75万 18.74 2899.88万 14.75 34.65 其他主营(产品) 4818.85万 10.79 1140.06万 5.80 23.66 其他业务(产品) 1350.71万 3.02 564.61万 2.87 41.80 ───────────────────────────────────────────────── 国内销售(地区) 4.02亿 90.00 1.66亿 84.66 41.40 国外销售(地区) 4468.48万 10.00 3016.23万 15.34 67.50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4.42亿 98.91 1.95亿 99.38 44.22 中间商模式(销售模式) 488.36万 1.09 121.50万 0.62 24.8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激光器(产品) 1.44亿 74.43 7807.56万 84.06 54.38 其他主营(产品) 2645.46万 13.72 490.68万 5.28 18.55 激光模组(产品) 1747.28万 9.06 765.54万 8.24 43.81 其他业务(产品) 539.27万 2.80 224.54万 2.42 41.64 ───────────────────────────────────────────────── 境内(地区) 1.75亿 90.79 8073.97万 86.93 46.11 境外(地区) 1776.65万 9.21 1214.35万 13.07 68.3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68亿 100.00 1.59亿 100.00 43.21 行业) ───────────────────────────────────────────────── 激光器(产品) 2.37亿 64.53 1.14亿 71.81 48.09 激光模组(产品) 7454.69万 20.26 2317.74万 14.58 31.09 其他主营(产品) 4523.45万 12.30 1538.88万 9.68 34.02 其他业务(产品) 1069.97万 2.91 624.56万 3.93 58.37 ───────────────────────────────────────────────── 国内销售(地区) 3.16亿 85.89 1.24亿 77.83 39.16 国外销售(地区) 5190.71万 14.11 3525.10万 22.17 67.91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63亿 98.60 1.57亿 98.74 43.28 中间商模式(销售模式) 515.16万 1.40 199.55万 1.26 38.7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激光器(产品) 9666.33万 72.30 4686.01万 72.89 48.48 其他主营业务(产品) 1673.74万 12.52 579.93万 9.02 34.65 定制激光模组(产品) 1514.69万 11.33 858.16万 13.35 56.66 其他业务(产品) 515.44万 3.86 --- --- --- ───────────────────────────────────────────────── 境内(地区) 1.13亿 84.20 --- --- --- 其他(补充)(地区) 2112.75万 15.8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8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076.01│ 11.36│ │第二名 │ 2918.48│ 6.53│ │第三名 │ 1757.54│ 3.93│ │第四名 │ 1396.25│ 3.13│ │第五名 │ 1289.81│ 2.89│ │合计 │ 12438.09│ 27.8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8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809.97│ 19.38│ │第二名 │ 1303.98│ 5.25│ │第三名 │ 915.89│ 3.69│ │第四名 │ 700.67│ 2.82│ │第五名 │ 673.57│ 2.71│ │合计 │ 8404.08│ 33.8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 激光是二十世纪继核能、半导体、计算机后又一重大发明,并凭借其良好的单色性、定向性、高亮度等 特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自激光技 术发明以来,其已成为众多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与激光技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丰富和庞大的激 光产业以及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光学材料及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装 置与设备,下游则以消费产品、激光制造装备、仪器设备等各类激光应用产品为主。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 生产及销售激光器和激光解决方案,涉及产业链中游和下游,重点面向“工业微加工应用”和“生物医学应 用”两大赛道。以国内市场为例,根据《2025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超快激光器市场规 模达45.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53.1亿元;2024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为897亿元,预计2025年将为879亿-9 04亿元。 1、激光器行业概况 激光器是激光的发生装置,主要由泵浦源、增益介质、谐振腔等组成。泵浦源为激光器的激发源,增益 介质为可将光放大的工作物质,谐振腔为泵浦光源与增益介质之间的回路。在工作状态下,增益介质通过吸 收泵浦源提供的能量,经谐振腔振荡选模输出激光。激光器是激光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件,在激光解决方案的 成本构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激光器技术水平更是影响激光解决方案性能的关键因素。 激光器可按照增益介质、输出波长、运转方式、泵浦方式等方式进行分类。 综合上述分类方式,固体激光器与光纤激光器(依行业习惯,光纤激光器可视为与固体激光器并列的一 种类型,故,当光纤激光器与固体激光器同时出现时,固体激光器特指固态激光器或混合激光器)是目前市 场上两种主流激光器。固体激光器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场景中,因为其可通过非线性晶体将红外光转换输出 绿光、紫外光、深紫外光等多种短波长的光束,材料适用范围广,光束质量好,单脉冲能量大,热效应小, 能够实现“冷加工”效果,满足高精度场景,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目前,国家重点支持、与国外先进水平 差距较大的前沿科技领域,例如半导体、环境分析、生物医学、基因分析、核聚变等领域,其应用精度均进 入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因此,固体激光器成为这些应用场景中核心光源的优先选择。 公司的激光器产品涉及全固态(DPSS)、MOPA光纤(偏振)及固体-光纤混合模式等主流增益介质方式 ,覆盖从红外到深紫外的不同波段,具有从纳秒到飞秒多种脉宽的脉冲方式和连续方式,能够满足工业微加 工、生物医学等众多高精度场景的需求,发展前景广阔。 2、激光工业微加工行业概况 (1)激光技术成为工业微加工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全球制造业向精密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微加工技术发展迅速,而激光技术凭借其优点,成为主流微 加工技术之一。其中,固体激光器具有超快、超精、“冷加工”的优势,能有效解决微加工过程中所面临的 技术难题,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步渗透到消费电子、新能源、显示、半导体等细分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①消费电子行业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激光技术应用的基础好、范围广、持续性强。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涉及的显示屏、线 路板、结构件、摄像头、音腔、马达、天线等大部分零部件均涉及激光加工技术,尤其是“新产品、新材料 、新工艺”催生的激光应用新机会层出不穷,例如与折叠屏手机、人工智能(AI)眼镜、AR/VR设备、其它 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相关的铰链、超薄柔性玻璃(UTG)、超高清显示屏等加工需求,与微晶玻璃、蓝宝石 、钛合金等新材料相关的加工需求,与晶圆级玻璃镜头(WLG)技术、真空腔均热(VC)技术等新工艺相关 的加工需求,不一而足。 继2023年下半年迎来拐点后,消费电子行业在报告期内延续回暖势头。以智能手机为例,据IDC的数据 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4亿部,同比增长6.1%;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6亿部 ,同比增长2.3%,随后到2029年期间仍将持续增长。未来,消费电子行业有望受益于AI技术迎来新发展,其 中,AI智能手机将成为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IDC预测,2028年全球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将达9 .12亿部,2024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78.4%。综上所述,消费电子前景向好,从短期看,行业连续 多季度保持回暖势头,从中长期看,AI技术将推动行业迎来新发展。在此背景下,激光工业微加工行业将持 续受益,尤其是,具备创新能力的激光公司有望通过把握“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结构性机会从而获 益更多。 ②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在光伏行业中,激光技术不仅是一种工业微加工工具,而且是光伏电池提效的利器。随着TOPCon、BC、 HJT、钙钛矿等多种高效电池技术的应用,激光技术因其快速、高精、零接触和“冷加工”等优势,正在持 续提升其在光伏电池制造过程的渗透率。 在2023年的高基数下,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持续增长。据CPIA统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 约35.9%至530GW,其中国内装机同比增长28.3%至278GW;同时,其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531-583GW,乐 观情况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同比增长10%。 以技术创新提升光电转化效率始终是光伏行业的主题之一,而激光提效方式精准地顺应了这一主题要求 。激光辅助化学腐蚀技术采用超快激光在电池背面PSG层实现选择性改质,并利用激光改质前后在湿法刻蚀 工艺中腐蚀速率的差异实现Poly减薄,用于形成背面PolyFinger结构,可持续提升TOPCon电池效率;XBC激 光图形化技术采用超快激光器用于电池的PSG开膜与BSG开膜,可以更好地满足图形化的精度和速度要求。未 来,激光技术有望在光伏电池提效中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激光提效环节的设备价值量将因此日益提高 。 ③新一代显示行业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技术被视为新一代显示技术,而激光技术已成为破解MicroLED巨量转 移难题、加速商业化进程的主流技术。激光转移技术利用界面区域材料吸收光束能量,进而引起快速物理变 化或化学反应产生驱动力来调控界面状态,以克服表层材料与MicroLED的黏附力,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可达 到较高的良率和速率,从而大规模地从原始基板上快速转移晶粒。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2024Micr oLED市场趋势与技术成本分析》显示,2024年MicroLED芯片产值预估将达3880万美元左右,主要贡献来源是 大型显示器,预计未来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MicroLED芯片产值在2028年增长至4.89亿美元,将带动MicroL ED的终端应用和高端装备迎来爆发式发展。 目前激光巨量转移技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和固体激光两种技术路线。在加速MicroLED商业化的目标之下, 固体激光技术已可实现与准分子激光技术相当的巨量转移效果,还具有成本领先、维护便利、环保安全等差 异化优势,有望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商业化路径。 ④半导体行业 在半导体制造的关键制程和先进制程领域,激光装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光刻、检测、 退火、封装等环节。 据SEMI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预计未来在人工智能 相关需求持续增长的带动下,2025年和2026年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分别将达到1210亿美元和1390亿 美元。其中,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规模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496亿美 元,同比增长35%,主要得益于积极的产能扩张和政府支持相关举措;同时,关键制程的设备国产化率较低 ,国内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据《2025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规模为37.5亿元,同比 增长19.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6亿元,反映出国内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2)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制造业向精密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愈加显著。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精度达到微米、纳米级的微 加工技术,而我国也处于制造业向“高端智造”转型升级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鉴于激光 技术是发展高端精密制造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激光工业微加工技术将朝着更短脉冲、更短波长、更高功率 的方向发展,有效融合激光光源和精密光学设计、视觉图像处理、运动控制、光-材料作用机理等技术的能 力是推动激光工业微加工应用发展水平的关键。 3、激光生物医学行业概况 (1)激光技术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激光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应用场景包括器械制造、诊断和治疗等领域。据Allied MarketResearch市场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激光医学市场达到58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增加到17 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约为11.3%;美国、欧洲、以色列和日本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公司在高值医疗器械和光 声成像领域开展了开拓性工作。 ①高值医疗器械行业 公司业务所对应的领域主要是高值医疗植/介入器械行业,包括神经类、主动脉及外周类、电生理类和 结构性心脏病类等细分创新器械领域。该领域的产品种类众多,以神经类器械为例,产品分为缺血类、出血 类和通路类等不同功能,涉及支架类、导管类、弹簧圈等多种形态。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年)》,中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48亿元迅速增长 至2023年的5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31%。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几年将保 持较快增长。其中,冠脉介入治疗已基本成熟,冠脉支架市场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而神经类、主动脉及外 周类、电生理类等高值医疗植/介入器械的国产化率较低。因此,基于渗透率提升和国产化替代等多重因素 ,高值医疗植/介入器械行业将持续处于快速发展期。飞秒激光技术通过其超短的脉冲带来的极高峰值功率 会产生多光子吸收,将材料略过熔融过程直接蒸发,在材料上无残余热、无残渣,达成高精度且干净的加工 ,因此,激光技术成为上述高值医疗植/介入器械的重要加工方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在高值医疗植/介入器材的制造领域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公司率先开发了“ 双波段飞秒激光支架微加工系统”等激光加工和后处理全线设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装备、工艺和材料运用 能力。 ②医疗影像行业 光声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非入侵式和非电离式的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脉冲激光照 射生物组织产生超声信号以实现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组织图像。 作为一种全球前沿技术,其越来越多地得到业界的关注,成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的一部分。相 较于其它光学成像技术,光声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实现高清分辨率成像,提供一种无创、无电离辐射、无需 标记物的检测手段,显著提高医学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因此,光声技术在生物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适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领域。 (2)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医学诊断和治疗模式向着精准 性、微创性、无创性方向发展,而激光技术凭借其高能量密度、方向性、单色性和相干性等诸多优势,可实 现超低热损伤、超低出血量、选择性吸收、冷精细切割等过程,将在器械制造、诊断和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二)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微加工激光器生产商,是全球少数同时具有纳秒、亚纳秒、皮秒、飞秒级激光器核心 技术和生产能力的生产厂商之一,是全球少数实现工业深紫外激光器批量供应的生产商之一。公司的紫外纳 秒激光器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应用于芯片制造关键制程的激光器获得全球知名半导体装备公司的认可, FORMULA系列高功率紫外纳秒激光器技术、AOPICO系列高功率紫外皮秒激光器技术、AONANO-XP系列MOPA-ns 激光器技术经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 成果登记证书。 同时,公司凭借领先的激光器能力和“光源+光学/运控/视觉+工艺”平台能力,聚焦行业“痛点”推出 一系列创新激光解决方案。公司在消费电子、光伏等领域的模组/设备等产品得到头部客户认可,在MicroLE D领域率先提出建设巨量转移工艺线和采用固体激光技术路线等思路,在高值医疗植/介入器械领域的设备和 制造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光声显微镜领域其成像精度和速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 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激光器和激光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应用于工业微加工和生物医学两个重 点领域,以直销为主,销售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客户主要 包括设备集成商、工业制造商、医疗器械商、科研机构等,已进入苹果和安卓系众多品牌、SHI、Medtronic 、P&G、DiamondFoundry等多家企业供应链。 1、激光器业务 公司的激光器产品包括DPSS调Q纳秒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皮秒、飞秒级)和MOPA纳秒激光器,覆 盖从红外到深紫外的不同波段,具有从纳秒到飞秒多种脉宽的脉冲方式和连续方式。 2、激光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凭借激光器等核心部件的领先优势,并发挥在精密光学设计、视觉图像处理、运动控制、光-材料 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多项自主核心技术,以激光模组、设备、制造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工业及医疗行业终端客户 提供解决方案。 公司激光解决方案业务的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显示、生物医学等行业。公 司通过对“光源+光学/运控/视觉+工艺”的深度定制为下游行业提供最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光学类、电学类、机械类以及医疗器械管材类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 理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流程紧密围绕生产计划展开,同时兼顾研发与生产的实际需 求。供应链管理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采购方案,并执行集中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相关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公司内部的具体要求,与供应商明确供货质量标准;通过资信备案、样品认证等严 格把关,并通过询价、比价及谈判确定采购价格,对供货质量实行到货检验;每月根据验收入库的物料数量 与供应商进行对账,并按照合同约定完成采购款项的支付。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本地化供应网络,所需原 辅材料供应渠道畅通。 2、生产模式 公司综合考量未来市场预测、过往需求数据及在手订单情况等因素,精准制定生产计划。针对通用性高 、销量较大的激光器产品,公司采用“备货式”生产模式,保持合理库存,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对 于通用性低、销量较小的激光器产品以及定制化的模组和设备方案,则实施“以销定产”模式,在与客户签 订正式购销合同后,再组织生产。 公司激光器的生产主要分为标准化批量生产和定制化生产两种方式。标准化批量生产涵盖光机电装配、 激光头组装、激光腔密封、性能测试等关键工序,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高质量。定制化生产则根据客户的个 性化需求,由研发部门进行专项研发和设计,在方案获得客户认可后,即刻启动生产流程;该模式的研发工 作依托公司已有的研发成果展开,研发周期可控,能够高效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下游客户涵盖装备集成商、工业制造商、医疗器械商、科研机构等。公司境内 销售由公司及国内子公司负责,境外销售主要由境外子公司AOC负责。公司境内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销 售人员通过客户拜访、展会、新品发布会、行业推广等方式获取订单。同时,基于公司产品在行业内的高知 名度,部分客户也会通过其他客户推荐或浏览公司官网等方式主动向公司采购。 公司境外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销售人员通过客户拜访、展会、网络推广等方式获得订单。公司少量 境外销售采用中间商模式,由具有当地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间商进行买断式销售。公司通过直销模式与客户建 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确保销售流程的高效和透明。 4、研发模式 公司在国内和美国均设有研发中心,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研发格局。北美研发中心聚焦全球激光技术前沿 ,紧跟国际先进趋势,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在深圳和常州,公司依据当地产业集群特点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贴近国内市场,积极开展面向多场景、多行业的激光技术及应用研究。公司高度重视与知名高校的合作,与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联合开展研发,构建起全链条、多 抓手、可持续的国内研发体系。此外,公司建立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持续保持 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 (三)业绩驱动因素 1、激光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激光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凭借其显著优势而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它能够适应 不同材质、形状、尺寸的加工材料和多变的加工环境,具有较高的柔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加工技术难以应 对的复杂材料加工和成型问题,并且可以无缝对接工业自动化生产流程。随着激光器技术和激光微加工应用 技术的持续进步,激光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或补充传统机械加工工艺,逐渐成为高端精密制造领域 的核心加工手段,推动着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激光技术的应用场景 众多激光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能够实现切割、焊接、钻孔、打标、雕刻、划线、光固化、材料改 性、测量、诊断等多种加工过程。它在消费电子、3D打印、半导体、新能源、显示技术、生物医学、激光检 测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全球激光 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牵引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3、国内激光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激光企业正积极响应“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努力缩小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同 时,国内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供应链整合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激光技术的市场渗透率 ,拓展应用场景。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国内激光企业有望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为产业升级和经 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激光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深化其在各行业的渗透。国内激光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核心竞 争力分析 公司在商业模式构建、核心技术、人才团队、业务布局、中美协同、品牌和客户等方面形成了多维度竞 争优势。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公司掌握了激光器、精密光学设计、视觉图像处理、运动控制、光-材料作用 机理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和工艺,已取得细分行业头部地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洞察“痛点”需求,构建独特商业模式 公司凭借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精准识别行业需求“痛点”,适时推出创新解决方案。依托领先的 “光源+光学/运控/视觉+工艺”平台能力,公司构建了以激光器为核心、激光解决方案为触角的独特商业模 式。根据不同下游应用的成熟度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公司灵活调整业务模式:1、成熟下游场景:公司始 终着力于保持激光器的领先性,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优化,为下游设备集成商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激光 器产品,确保产品在性能和价格上的双重优势。2、新兴应用场景或定制化需求:公司立足于解决行业需求 “痛点”,深度整合光源、光学、运控、视觉和工艺等多方面技术,为终端客户提供最具创新性的激光解决 方案,提高激光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率。 (二)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技术,在激光器和激光解决方案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为技术转化和 产品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持。公司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生产经营所需的核心技术专利等均为自主研发取得。截 至报告期末,公司(含子公司)已申请知识产权644项,其中美国专利6项,发明专利209项,实用新型专利2 21项,外观专利5项,PCT专利申请25项,软件著作权75项,商标103项;授权且有效知识产权412项,其中美 国专利6项,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专利172项,外观专利5项,专利许可4项,软件著作权71项,商标94项 。 (三)国际化背景团队与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国际化背景的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服务和职能管理团队,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高 效。特别是,公司高水平、高学历、丰富产业化经验的研发团队,汇集了涉及激光技术及应用、光学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工业激光器生产、软件技术等不同学科背景和多元化从业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员专业 互补性强,合作时间长,为公司研发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四)严格质量控制,提质增效降本成绩显著 公司注重把控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数字化工艺,加强生产产品的全流程管控,严格遵循ISO9001和ISO 13485等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到激光头组装、控制箱设计与装配、整机组装及测试、医疗器械制造等关键生 产环节,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降低物料成本也使得 公司成本优势显著。 (五)中美两地经营的互补优势 公司在中美两地建有完善的业务体系,有利于贴近国内外客户需求,开拓全球市场。中美两地同时设立 应用实验室,可以积极参与客户项目的初期研发和中后期的应用改进过程,协助客户完成技术进步;国内供 应链和成本优势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两地售前售后体系能够有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及时的 售前咨询、售中指导和售后维护服务,均有利于公司与客户维持长期合作关系。(六)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从事激光器业务起步较早,相较于多数国内同行,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 累,公司在同行及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任,与众多优质客户建立了深度业务合作关系。公司客户主 要包括设备集成商、工业制造商、医疗器械商、科研机构等,销售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 、印度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秉持“稳固存量、加速增量、提升能力”的经营策略,以创新为驱动力,精准锚定行业“ 痛点”需求,充分发挥在激光器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以激光器为核心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