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050 雷电微力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阵列天线(产品) 4.62亿 99.96 2.26亿 99.92 48.94
其他(产品) 18.11万 0.04 17.97万 0.08 99.20
─────────────────────────────────────────────────
境内(地区) 4.62亿 100.00 2.26亿 100.00 48.96
─────────────────────────────────────────────────
直销(销售模式) 4.62亿 100.00 2.26亿 100.00 48.9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80亿 100.00 4.91亿 100.00 41.62
(行业)
─────────────────────────────────────────────────
阵列天线(产品) 5.96亿 50.52 2.80亿 56.98 46.93
TR组件(产品) 5.84亿 49.48 2.11亿 43.02 36.19
─────────────────────────────────────────────────
境内(地区) 11.80亿 100.00 4.91亿 100.00 41.62
─────────────────────────────────────────────────
精确制导(业务) 11.72亿 99.33 4.85亿 98.78 41.39
通信数据链(业务) 712.72万 0.60 516.20万 1.05 72.43
其他(业务) 77.52万 0.07 81.82万 0.17 105.54
─────────────────────────────────────────────────
直销(销售模式) 11.80亿 100.00 4.91亿 100.00 41.6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TR组件(产品) 5.77亿 82.39 2.24亿 78.56 38.86
阵列天线(产品) 1.23亿 17.61 6125.73万 21.44 49.64
─────────────────────────────────────────────────
直销(销售模式) 7.01亿 100.00 2.86亿 100.00 40.7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86亿 100.00 4.62亿 100.00 52.16
(行业)
─────────────────────────────────────────────────
精确制导(产品) 8.53亿 96.33 4.42亿 95.76 51.85
通信数据链(产品) 2151.98万 2.43 1348.44万 2.92 62.66
其他(产品) 1098.79万 1.24 609.60万 1.32 55.48
─────────────────────────────────────────────────
境内(地区) 8.86亿 100.00 4.62亿 100.00 52.16
─────────────────────────────────────────────────
直销(销售模式) 8.86亿 100.00 4.62亿 100.00 52.1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0.0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C集团 │ 59409.00│ 50.36│
│客户2 │ 57747.81│ 48.95│
│客户3 │ 712.72│ 0.60│
│客户4 │ 77.52│ 0.07│
│客户5 │ 27.44│ 0.02│
│合计 │ 117974.50│ 100.0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0.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E集团 │ 2846.13│ 50.01│
│供应商2 │ 690.27│ 12.13│
│供应商3 │ 457.55│ 8.04│
│供应商4 │ 326.49│ 5.74│
│供应商5 │ 283.15│ 4.97│
│合计 │ 4603.58│ 80.8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为毫米波微系统,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产品所在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公司所面向的市场角度分析,公司产品为专用、定制化产品,主要为各工业集
团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配套专用电子产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以“智能化、体系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域新质力量
”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制胜未来的关键力量。《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
到,十四五期间将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聚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
技术发展,加速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发展。向“十五五”展望,信息化、智能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基座,
其建设或仍将是重中之重。电子元器件位于产业链中游,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石,因此,信息化建设将带
动微波器组件及微系统的总体需求,为公司所在行业带来发展契机。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内生动力
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产业化进程加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继续稳步提升,行业迎来诸多利好政策。《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
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围
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和智
能化升级为核心路径,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
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为关键任务,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健全推进两化融合制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向更广范围、
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这些举措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为信息化建设注入了强大
动力,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引导下,公司将加速推进信息化、
数字化变革,坚持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基石,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切实有效提升自身生产效率与产品竞
争力。
2、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毫米波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毫米波微系统整体解决方
案及产品制造服务的企业之一。公司出货产品主要包括TR组件和阵列天线,公司产品具有集成度高、输出功
率大、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雷达、通信等领域。随着新兴行业的培育,基于产品技术的
通用性,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可拓展至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新兴行业和领域。
3、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所属行业特性及多年经营管理经验,采取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研发、生产、采购及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
4、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毫米波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制造服务提供商,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通
过率先投入研发与实践,确立清晰的技术路径,持续深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高集成度、高密度、高功
率、高效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升级,保持产品技术性能的领先性。同时,公司充分
发挥科研、生产、供应链及人才培养等体系能力及优势,通过低成本设计、供应链协同、精益化生产等多项
举措,实现了毫米波微系统的低成本、工程化制造和大规模应用。技术性能的领先性、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
产品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使得公司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5、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及行业政策驱动
2025年,国家在推动商业航天、卫星通信这些新产业、新场景、新领域发展方面有更积极的政策支持,
相关政策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国家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下,包括装备信息化、智能
化等在内的细分板块将持续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
愈加明显。基于公司毫米波微系统技术的低延时、大带宽等通用性技术特性以及高可靠的性能优势,公司产
品将会在新兴产业相关场景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潜力。
(2)自身体系能力驱动
公司系统掌握从芯片、组件、模块设计到封装、测试等全链条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科研生产、供应
链、综合管理及人才培养的多维系统能力。公司把握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品低成本设计、深化研发与封装
技术的协同,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等举措,在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及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实现
了产品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公司的技术积累为产品在雷达、通信、低空经济等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奠定了
坚实基础,完善的体系能力能更快速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并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化生产获得更多的
市场机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巩固在毫米波微系统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围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
协同、质量管理及人才建设等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综合竞争力。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深耕毫米波微系统领域,凭借先发优势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具备核心技术以及全系统的研发设
计能力。公司继续把握产品所在行业高集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趋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
,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公司以长远眼光积极拓展新技术路线,开展
相关战略预研、数据库完善和研发体系能力建设,围绕自主可控、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相关布局。报告期内,
公司取得4项专利授权,现已累计拥有专利14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6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公司的
技术研发能力能保障公司技术创新的延续性,巩固了公司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2、精益制造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精益生产战略,系统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及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能力建设,具备精益制造优
势。公司持续引进封装及测试环节的自动化设备,推动现有产测工装和流程的自动化升级和标准化改造;结
合产品工艺特点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和车间布局,以提升生产物流流畅性;通过对MES系统进行全面改造,
实现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精益制造能在保障公司产品质量及生产响应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生
产制造的稳定性,为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提供有力支撑。
3、供应链协同优势
公司持续聚焦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建设,不断强化与供应商的协同与联合研发,搭建了安全、高效、富有
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公司完善对供应商的考核及评估,通过多维度考核,进一步提升供应商准入标准,完善
国产替代布局。公司不断深化与核心供应商的技术协同,邀请供应商参与前期论证,通过需求预对接、资源
联合等机制,将供应商技术储备融入公司产品研发生产体系中,有效发挥供应链的协同优势。这一优势在保
障公司产品质量及交付的同时,能助力公司产品成本优化及竞争力提升。
4、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坚持文化引领,打造了一支多元化、高素质且与公司文化价值观高度契合的人才队伍。公司积极推
进技术、生产与管理各板块的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科学、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以及多元化的
招聘渠道。通过以上“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机制,公司已在多个业务板块、多个关键岗位实现了人才的充
实与优化,并稳步扩充了核心骨干储备。同时,公司持续组织丰富多元的文化与团队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
团队氛围,有效激发了团队创新活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公司技术创新、生
产及管理效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助力公司在业务推进与市场竞争力提升上实现稳步突破。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46%。本期业绩
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主要系受行业整体影响,2024年新增订单不足,生产量和完工交付量下降,导致本期
产品验收数量减少,收入下滑。
目前公司已开展多项战略举措,一方面继续深耕专用领域客户,挖掘用户需求,保持产品竞争力,持续
为用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大力拓展通用领域新客户,密切关注并积极开拓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领域应用
,拓宽公司产品应用场景。此外,公司进一步深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强健供应链韧性,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公司继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快新型模块化低成本产品的布
局,本期发生研发费用4399.87万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的9.52%。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