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068 大地海洋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废矿物油、废乳化液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 9.47亿 100.00 1.56亿 100.00 16.45
─────────────────────────────────────────────────
电子废物(产品) 6.94亿 73.34 7754.83万 49.80 11.17
危险废物(产品) 2.36亿 24.88 7372.67万 47.34 31.30
其他(产品) 1682.71万 1.78 445.92万 2.86 26.50
─────────────────────────────────────────────────
华北(地区) 4.93亿 52.04 6430.41万 41.20 13.05
华东(地区) 4.42亿 46.65 9179.00万 58.80 20.78
华中及华南(地区) 1245.71万 1.32 --- --- ---
─────────────────────────────────────────────────
销售商品(业务) 7.61亿 80.36 1.29亿 82.89 16.97
提供劳务(业务) 1.86亿 19.64 2665.27万 17.11 14.33
─────────────────────────────────────────────────
直销(销售模式) 9.47亿 100.00 1.56亿 100.00 16.4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废物(产品) 3.07亿 71.18 5431.37万 57.18 17.70
危险废物(产品) 1.15亿 26.67 3816.37万 40.18 33.20
其他业务(产品) 925.54万 2.15 250.64万 2.64 27.08
─────────────────────────────────────────────────
销售商品(业务) 3.99亿 92.54 8114.07万 85.43 20.34
提供劳务(业务) 3215.49万 7.46 1384.32万 14.57 43.0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 9.38亿 100.00 1.68亿 100.00 17.90
─────────────────────────────────────────────────
电子废物(产品) 6.93亿 73.90 7353.74万 43.81 10.61
危险废物(产品) 2.30亿 24.55 9101.96万 54.23 39.54
其他(产品) 1452.74万 1.55 329.72万 1.96 22.70
─────────────────────────────────────────────────
华北(地区) 4.66亿 49.67 6352.42万 37.84 13.64
华东(地区) 4.63亿 49.34 1.04亿 61.99 22.49
华中及华南(地区) 929.33万 0.99 --- --- ---
─────────────────────────────────────────────────
销售商品(业务) 7.16亿 76.34 1.43亿 84.98 19.93
提供劳务(业务) 2.22亿 23.66 2520.75万 15.02 11.36
─────────────────────────────────────────────────
直销(销售模式) 9.38亿 100.00 1.68亿 100.00 17.9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废物(产品) 3.09亿 73.70 3330.48万 44.67 10.78
危险废物(产品) 1.04亿 24.80 3975.96万 53.33 38.23
其他(补充)(产品) 628.74万 1.50 149.05万 2.00 23.7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5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3004.18│ 13.73│
│客户二 │ 12762.78│ 13.48│
│客户三 │ 12360.99│ 13.06│
│客户四 │ 7569.92│ 8.00│
│客户五 │ 6891.13│ 7.28│
│合计 │ 52589.01│ 55.5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9.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9133.56│ 24.19│
│供应商二 │ 17463.81│ 22.08│
│供应商三 │ 9966.17│ 12.60│
│供应商四 │ 370.69│ 0.47│
│供应商五 │ 332.61│ 0.42│
│合计 │ 47266.84│ 59.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状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始终坚定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步入“十四五”时期后,一系列
旨在推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从多个关键维度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
,引领其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1)禁止“洋垃圾”入境,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为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国内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20
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全面
禁止“洋垃圾”入境,要求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
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全面禁止了洋垃圾进口,实现了固体废
物零进口目标。
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
染物治理。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深化巩固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深入推进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推动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危
险废物信息化环境管理。
随着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的稳步实施,以及国内废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需求的逐步释放,国内
再生资源市场供需缺口显著。在此形势下,大力发展国内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成为填补缺口的必然选择,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推进“城市矿产”开发与“无废城市”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垃圾中蕴含的大量可循环利用资源,如
废金属、废塑料、废电子元器件等“城市矿产”,若得不到妥善处置,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导
致资源的极大浪费。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无废城市”
概念进行深化并明确发展目标。“无废城市”并非追求固体废物的零产生或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持续推进固体废物
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填埋量,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
的建设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推动“城市矿产”开发和“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至今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也是解决
“垃圾围城”的根本出路,在禁止“洋垃圾”入境的背景下,提升国内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得更加重
要。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
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建成覆盖
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这为“城市矿产”
开发和“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动纲领,各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城市矿产”开发
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全面
推广阶段。
(3)强化顶层设计,持续赋能行业健康发展
202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
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并附《家用电器更新升级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年版)》,指出要规范废旧家
电回收利用,加快促进产业链循环畅通。一方面,要畅通废旧家电回收处置。完善废旧家电回收设施网络布
局,支持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城市、街道、社区、家庭相贯通的回收体系。鼓励上游制造厂商、中游零售
企业、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开展合作,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另一方面,要提升废旧家电拆解利用水平。加
强废旧家电回收、分选、拆解、处理等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深
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管理,严密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202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
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
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
、现代服务业。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
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严防各种形式
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
,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
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2024年1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计划到2025年
,在全国培育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和企业,提高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和规范化回
收水平。同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
出引导区域绿色低碳优化布局,鼓励建设“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城市”。2024年3月,国务院印
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强调统筹扩大内需
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明确提出
要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目标设定上,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各省市相继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
动方案》。这些政策从不同层面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推动行业在规范中发展
,在创新中提升。
综上,在“双碳”战略和“两新”等政策引领下,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政策相继落地,相关
目标更加具象化,这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筑牢了政策根基。
(二)行业发展阶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加之“两新”等利好政策的加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正经历
深刻变革与重构。以往行业呈现的低小散格局逐渐被打破,资源和市场加速向优势企业集聚,行业迎来了难
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环保行业的发展重点也从单纯的污染防治,逐步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深入拓展。
目前,我国在废矿物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利用率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碳中
和目标驱动下,再生资源的减碳效应愈发凸显,将进一步激发下游市场对再生资源的需求。预计在未来较长
时期内,废弃资源利用行业将持续保持高景气度,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以及电子废物的拆解处理业务,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
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公司牢牢把握
“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的运营模式,在行业内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和声誉。
1.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领域的创新引领者
在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细分领域,公司持续加大技术与模式创新力度。通过自建专业的危废收集运
输团队,为产废单位提供一站式前端收集服务。同时,构建了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
的完整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种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浙江省内8,000余家产废单位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5,000余家汽修
企业,以及爱克斯精密钢球(杭州)有限公司、宁波杭州湾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浙江乐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000余家制造业企业。公司充分发挥
区位优势,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规模逐年提升,同时公司凭借前端收集与全产业链运营的服务优势,在
浙江省内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目前,我国危废处置和综合利用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处于高度分散的竞争状
态,公司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电子废物拆解利用领域的领先企业
在电子废物拆解利用细分领域,盛唐环保在2012年被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列入首批废
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且为目前全国仅有的109家及浙江省仅有的5家纳入补贴名单的企业
之一。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各季度公示的浙江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审核情况数据统计,2024年全
省公示的规范拆解数量合计为656.63万台,盛唐环保公示的规范拆解数量262.79万台,占浙江省当年公示拆
解数量的比例为40.02%,位居浙江省第一名。
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的重要制造基地及出口国,家电行业规模达万亿级,产业链体量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家用电冰箱年产量10,395.7万台,家用洗衣机年产
量11,736.5万台,空调年产量26,598.4万台,彩色电视机年产量20,745.4万台,家电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重要产业支柱。
2024年9月13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资环
〔2024〕119号)(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突出奖
优扶强,加强新旧政策衔接,支持行业平稳发展。根据《办法》:
(1)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满足申领专项资金标准和条件的企业回收处理列入《废弃电器
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气调节器、微型计算机等五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可
以给予支持。
(2)2023年12月31日以前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
用管理办法》(财综〔2012〕34号),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
第91号,《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
的通知》(财税〔2021〕10号)等规定尚未补贴的,经生态环境部核实核定后,可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基金使用有关规则,安排专项资金分期据实予以支持。
(3)资金分配:对2024年及以后年度开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
的方式,按照因素法分配。分配因素所涉行业指标具体如下: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上一年
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处理量、地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投入、居民实际拥有家电数量、废弃电器电子
产品许可核定回收处理产能实际运行负荷率,权重分别为70%、15%、10%、5%,共计100%。
《办法》的出台,彰显了国家持续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
支持政策和方式得以优化,行业处理支持资金获取的时间有了定量的规定。
财政部于2024年11月4日印发《关于下达2024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资环
〔2024〕138号),根据该通知的2024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表,2024年专项资金预算75亿
元,其中盛唐环保获得专项资金19,919.00万元。
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于2025年2月10日印发《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请企业标准和条件
的通知》(环固体函〔2025〕8号),根据该通知,申请专项资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应当满足以
下要求:
(1)适应各省(区、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申请资金当年及上一年度具备废
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2)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满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
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申请资金上一年度截至申请资金当月,企业或其法定代表人没有因违反生态环境保
护法律、法规、规章受到刑事、行政处罚或被降低环保信用等级,不存在专项资金申请使用或生态环保方面
未查明的问题。
(3)申请资金上一年度已按要求上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处理种类和数量,并将所有数据上传至国
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4)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处理数量满足以下要求:
2025年申请专项资金的,上一年度废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气调节器、微型计算机等五类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处理总量不少于10万台(套)。回收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按照《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情况审核工作指南(2019年版)》审核确认。
2026年及以后申请专项资金的,位于西部地区的企业上一年度上述五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处理
总量不少于60万台(套),位于其他地区的企业上一年度上述五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处理总量不少
于80万台(套)。2025年1月1日以后回收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种类及数量,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
收处理情况审核工作指南》最新版本审核确认。
报告期内,盛唐环保符合上述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未来盛唐环保将积极把握这一政策机遇,进一步优化拆解流程,提升拆解效率和质量,确保符合申领专
项资金的标准和条件,以实现更大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公司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以实
现城市固体废物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为目标,积极参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无废城市”
建设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力争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无废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
公司主要从事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电子废物的拆解处理。
(二)主要经营模式
1、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业务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向汽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产废单位收集废矿物油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转移销售废矿物油给下游再
生资源利用企业以实现盈利。
(2)收集服务模式
公司事业部负责汽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产废单位的开拓与维护,与产废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后签订采购
框架协议,对废矿物油的数量、运输方式等进行约定,并根据废矿物油的品质等级、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确
定其采购价格。
公司在收到产废单位委托处置废矿物油的需求后,由危废收集运输团队上门收集,运输费用主要由公司
承担。废矿物油运送至厂区后,公司负责对废矿物油的来源、重量等进行核对,并经品质检验后入库。在废
矿物油转移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并及时将联单信息录入政府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
确保危废转移全程可追溯。公司危废运输车辆均装有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和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
并通过“小蚂哥”云数据平台进行全流程跟踪和数据汇总。
公司处置利用部根据所收集的废矿物油数量以及品质等级合理安排废矿物油的处理利用。废矿物油按品
质分类至不同的油池,经过去水除渣处理后转移销售给下游企业再生利用。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经营情况记录
和报告制度,全程记录危险废物接收、处理利用、设施维护和环境数据监测等情况,对全流程进行监控和管
理,并定期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
(3)销售模式
公司转移销售的废矿物油是制造润滑油的基础原料,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向公司采购废矿物油后,经
过预处理、蒸馏、精制、调和等多道工序可制成不同品类的润滑油。公司销售部负责下游客户的开拓与维护
,达成合作意向后签订销售框架协议,对废矿物油转移数量、运输方式、结算方式等进行约定。公司转移销
售的废矿物油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故框架协议未约定销售价格,在客户下达订单时,综合考虑原
油价格、市场供求等因素确定销售价格。
公司转移销售的废弃资源,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一般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客户自行组织物流上门
提货,运费由客户承担。
2、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业务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向汽修企业、制造业企业收集废乳化液、废滤芯、废油桶等再生利用价值较低的危险废物后进行无
害化处置,通过向产废单位收取处置服务费实现盈利。此外,在无害化处置过程中回收废钢铁等再生资源产
品,销售给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现收入。
(2)收集服务模式
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主要为废乳化液、废油桶、废滤芯等,其来源与废矿物油相似,主要为汽
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公司收到产废单位委托处置危险废物的需求后,由危废收集运输团队上门收集并运回
公司进行处置,运输费用主要由公司承担,收集过程与废矿物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危险废物的再
生利用价值较低,公司收集时向产废单位收取处置服务费。
公司事业部负责汽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客户的开拓与维护。通常情况下,公司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
签订危废处置服务协议,综合考虑所处置危险废物的类型、处置成本、距离等因素确定处置服务单价,并依
据实际的处置重量与产废单位进行结算;对于一些产废量较小的客户,公司按服务期限收取固定服务费用,
在约定期限内为其提供危废处置、协助转移联单申报等一揽子服务。
危废收集运输团队将危险废物运至厂区过磅后,经检验分类,处置利用部对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采用定
制化的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置,如废乳化液需经过气浮、生化处理、物化处理等多道工序。处置过程中产生的
废水、废气等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产生的含油废渣、水处理污泥、含油废纸等固体废物则委托具备相应资
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确保所有的废物得到安全妥善处置。
3、电子废物拆解处理业务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将拆解电子废物得到的拆解产物销售给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并依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范拆
解种类、数量等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专项资金奖励,从而实现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废电视机、废电冰箱、废空调等电子废物最初产生于千家万户、各企事业单位,与家电销售
由集中到分散的物流模式相反,电子废物回收处理链条的前端极其零散,由分散到集聚的回收过程呈现出逆
向物流模式。流动回收人员通过走街串巷从千家万户中回收电子废物后,就近汇集至当地废旧物资回收站(
个人回收商),由回收站汇集归类后直接销售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或者销售给废旧
物资回收企业后,由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销售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
公司是浙江省内仅有的5家纳入国家拆解基金补贴名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定点处理企业之一,在电子
废物回收处理链条中占据相对优势的地位,上游供给充足,为提高电子废物采购效率,公司采取集中回收的
模式采购电子废物,具体业务流程如下:
①市场部负责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个人回收商的开拓与维护,与供货商达成合作意向后签订采购框架协
议,对电子废物的价格确定方式、运输方式、结算方式等进行约定;
②市场部根据生产部门制订的拆解计划制定年度采购计划与月度采购计划;
③市场部根据市场行情确定采购价格,并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向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个人回收商发布
采购需求;
④供应商送货上门并在公司登记排队卸货,收货点装有地磅和视频监控设备,公司在电子废物过磅后进
行清点检查后入库,生成包含送货人、入库时间、货物类型、数量等信息的条码,并录入与生态环境部联网
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信息的追溯及政府部门的监管。
(3)生产模式
公司分别为“四机一脑”配备了拆解作业流水线,生产部每日制定拆解计划,明确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
子产品的种类、数量、生产线安排、作业班组等事项,通过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子废物进行分类
拆解,从中获取废金属、废塑料、废压缩机等再生资源产品,当天产生的拆解产物均于当天入库。公司在拆
解处理电子废物的过程中,分离出废电路板、含铅玻璃、荧光粉、含汞背光灯管等危险废物,公司收集后委
托给具备相应资质的经营单位进行处置。
公司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拆解处理作业
规范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公司在厂区进出口、货物装卸区、上料口、投料口、关键产物拆解处理工位、
贮存区域等关键点位均设置了现场视频监控,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入厂到拆解产物出厂的全过程进行视频录
像监控,并跟踪记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运转的整个流程,形成相应的基础记录表(生产日志),并
实时上传至生态环境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拆解作业完成后,公司按照《废弃电器电
子产品拆解处理情况审核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自查,并定期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拆解处理情况表,接
受其审核。
(4)销售模式
废金属、废塑料、废电路板等拆解产物是重要的再生资源,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向公司采购后,通过
深加工可生成金属、塑料等工业原料,提取出金、银等稀贵金属。公司销售部负责下游客户的开拓与维护,
达成合作意向后签订销售框架协议,对货物类别、运输方式、结算方式等进行约定。拆解产物的价格受金属
、塑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故框架协议未约定销售价格,在客户下达订单时,综合考虑相关大宗
商品的价格、市场供求等因素确定销售价格。
公司拆解产物经过再生利用后可作为良好的工业原料,且其原料为电子废物,相对而言性价比较高,下
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选择客户时通常会选取报价较高的客户进行合作,多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客
户自行组织物流上门提货,运费由客户承担。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资源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公司自成立以来,便锚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务,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公司秉持着对产业政策、行业模式、工艺技术以及客户需求深度洞察与持续钻研
的精神,以创新为驱动引擎,不断推陈出新,在行业内树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
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战略指引,国务院随后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行
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度融入服务实体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