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089 拓新药业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化学合成、生物发酵核苷(酸)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中间体(行业) 1.14亿 62.74 2869.43万 50.54 25.14
原料药(行业) 6736.47万 37.03 2863.53万 50.44 42.51
其他(行业) 41.19万 0.23 -55.65万 -0.98 -135.10
─────────────────────────────────────────────────
境内(地区) 1.32亿 72.60 3943.44万 69.46 29.86
境外(地区) 4983.40万 27.40 1733.87万 30.54 34.79
─────────────────────────────────────────────────
直销(销售模式) 1.11亿 61.00 3349.93万 59.01 30.19
经销(销售模式) 7094.42万 39.00 2327.38万 40.99 32.8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中间体(行业) 2.13亿 50.57 5018.39万 39.85 23.54
原料药(行业) 2.08亿 49.43 7572.51万 60.12 36.33
其他业务(行业) 4.04万 0.01 3.84万 0.03 95.07
─────────────────────────────────────────────────
核苷酸系列(产品) 1.61亿 38.10 5515.98万 43.80 34.34
嘌呤系列(产品) 1.34亿 31.74 4736.07万 37.60 35.38
嘧啶系列(产品) 8038.25万 19.06 1345.36万 10.68 16.74
其他(产品) 3359.03万 7.97 660.15万 5.24 19.65
核苷系列(产品) 1321.17万 3.13 337.19万 2.68 25.52
─────────────────────────────────────────────────
境内(地区) 3.25亿 77.07 1.02亿 81.08 31.42
境外(地区) 9669.36万 22.93 2382.38万 18.92 24.64
─────────────────────────────────────────────────
直销(销售模式) 2.30亿 54.52 7733.34万 61.40 33.64
贸易商(销售模式) 1.92亿 45.48 4861.41万 38.60 25.3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中间体(行业) 1.15亿 52.53 1975.53万 36.78 17.19
原料药(行业) 1.04亿 47.47 3395.00万 63.22 32.69
─────────────────────────────────────────────────
境内(地区) 1.67亿 76.28 4228.48万 78.73 25.34
境外(地区) 5189.37万 23.72 1142.05万 21.27 22.01
─────────────────────────────────────────────────
直销(销售模式) 1.21亿 55.11 3363.23万 62.62 27.90
经销(销售模式) 9819.30万 44.89 2007.30万 37.38 20.4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原料药(行业) 6.62亿 79.18 4.30亿 88.90 64.98
中间体(行业) 1.70亿 20.40 5310.68万 10.98 31.16
其他业务(行业) 352.55万 0.42 55.56万 0.11 15.76
─────────────────────────────────────────────────
核苷系列(产品) 4.64亿 55.51 3.49亿 72.12 75.20
核苷酸系列(产品) 1.46亿 17.50 6596.18万 13.64 45.11
嘌呤系列(产品) 1.46亿 17.48 5606.10万 11.59 38.39
嘧啶系列(产品) 4802.50万 5.75 150.46万 0.31 3.13
其他(产品) 3145.64万 3.76 1129.33万 2.34 35.90
─────────────────────────────────────────────────
境内(地区) 7.52亿 90.00 4.50亿 93.16 59.91
境外(地区) 8356.54万 10.00 3308.20万 6.84 39.59
─────────────────────────────────────────────────
直销(销售模式) 6.33亿 75.79 4.20亿 86.81 66.29
贸易商(销售模式) 2.02亿 24.21 6377.56万 13.19 31.5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8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763.03│ 8.92│
│客户二 │ 2725.13│ 6.46│
│客户三 │ 1989.56│ 4.72│
│客户四 │ 1580.53│ 3.75│
│客户五 │ 1262.02│ 2.99│
│合计 │ 11320.27│ 26.8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7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7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4640.71│ 27.83│
│供应商二 │ 694.96│ 4.17│
│供应商三 │ 685.43│ 4.11│
│供应商四 │ 601.52│ 3.61│
│供应商五 │ 511.35│ 3.07│
│合计 │ 7133.98│ 42.7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作为一家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始终
以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凭借在原料药及中间体领域积淀的深厚技术底蕴与产业化优势,公司已构建
起覆盖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功能食品原料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多维立体的产品矩阵。其核心产品体系
丰富,涵盖胞磷胆碱钠、利巴韦林等原料药,胞嘧啶、5-氟胞嘧啶、阿糖腺苷等医药中间体,以及L-α-苷
磷酸胆碱、辅酶Q10、5’-核苷酸、胞磷胆碱等功能食品原料。产品应用广泛,主要涉及抗病毒、抗肿瘤、
神经系统用药领域及功能食品领域。
公司坚持以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辅以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致力于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提供高品
质、全方位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公司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核心战略,高度重视产品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的提高,已建立了“河南省
博士后研发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荣获“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河南省高新技术
特色产业基地首批骨干企业”、“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核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项荣誉称
号。此外,还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并有多项产品
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的日常物资采购主要包括基础原材料、中间体、辅料、包装物等。公司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采购和供
应商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该体系贯穿采购计划制定、采购申请、采购审批、采购询价
、合同签订、货物验收等各个环节。业务发展中心采购部负责集中采购日常物资。并根据计划要求执行采购
任务。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服务能力、价格水平等因素,选择一家或
多家供应商。
物资到货,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并合格后方可入库。公司在日常物资采购过程中,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特
点、所采购物资的种类以及供应商的远近等因素,保持适当品种和数量的库存物资,并根据物资实际库存情
况,及时补充物资库存量。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
第一,对于原料药产品和成熟的、市场需求量大的医药中间体产品,在符合相关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的
基础上,公司安排专用车间进行生产,并根据预测的产品市场需求量确定相应的最低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结合在手订单情况与当下库存情况确定生产计划,当库存量在满足订单需求后低于最低
库存量或不能满足订单需求时,公司便会组织生产,并保证合理的库存。上述生产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相对
较低的库存水平下保证对客户供货的及时性,同时可使公司的生产计划更具有可控性。
第二,对于市场需求量不大或需求不稳定、按订单定制生产的医药中间体品种,在符合相关生产规范和
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公司安排多功能车间进行生产。多功能车间可用于生产多种产品,但在产品生产切换时
,需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车间的厂房设备进行清洁等。
在整个生产流程当中,生产运营保障中心负责生产的协调与调度工作;安全环保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
安全、环保进行全程监督;技术管理中心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关键质量控制点和流程进行全程监督
,以及产品入库前的质量检验。
(3)销售模式
公司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销售理念,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致力于满足客户在质量与成本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公司的销售体系主要分为直销模式与贸易商模式两大类别
,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①直销模式
在直销模式下,公司通过多元化渠道主动开发客户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推广、国内外展会宣传及客
户转介等。具体流程涵盖目标客户对接、样品及检验报告寄送、技术沟通等环节,最终达成客户对产品的认
可并实现直接销售。该模式注重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与长期合作关系建立。
②贸易商模式
贸易商模式依托专业贸易商的中介职能,其通常在获得终端客户订单后向公司进行采购。其中,部分境
内贸易商将产品进一步分销至境外市场。公司的终端客户群体覆盖大型制药企业、原料药厂商及众多中小型
制药企业。此类客户通过贸易商集中采购多品类原料,显著提升采购效率并优化成本结构。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具备国际业务能力的专业外贸公司凭借其信息整合能力与稳定的海外客户网络,与公司形成战略互补,
共同拓展全球市场。
此双轨制销售模式有效平衡了直接服务与渠道协同优势,强化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4)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方式可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方式:
①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完全依靠自身研发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公司全资子公司新乡市核苷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河南省核苷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如有生物合成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酶工
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化学合成实验室、连续流催化实验室、放大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净化实验
室(D级)、分析中心等。
公司成立相应的课题组,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全面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新产品开发等方
面的技术创新。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内部潜力挖掘,公司全面提升了自主研发水平,并取得了多项创
新研发成果。
②合作研发
公司积极与高等院校、其他公司等外部机构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研发成果根据双方协商的结果在合作协
议中进行约定。
3、公司核心技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两大核心技术。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公司建
立了化学合成技术平台、连续流催化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以及药物分析技
术平台,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及在研产品,为公司
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为行业通用生产技术;然而,企业技术优势的关键在于是否在行业通用技术的
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的工艺流程,从而构建起企业独特的技术竞争优势。公司核心技术不仅
涵盖了这两种行业通用方法,还拓展了合成生物学方法,积极建立先进的研发平台。大多数产品生产工艺拥
有自己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具有独特的技术竞争优势,多项产品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能力,确保公司的技术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竞争力。在公司主要产品
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是自主研发的成果,同时,公司也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研发,以促进技术的
多元化和创新。
4、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中的“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C2710)”。根据业务的具体差异,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原料药和中间体等子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对药品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IQVIA预测,2025年全球药品使用量将达3.57万亿剂,到2029年将增至3.71万亿剂,较2025年增长4.07%
,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0.8%。这些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近
年来,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药政市场注册认证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日益增长的国际需求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是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
,其发展一直受到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加大以及人口老
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医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作为医药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原料药及医
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前景备受瞩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和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在此重要
节点,商务部等12个部门于2025年4月7日印发了《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提升健康饮
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等10项重点任务。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培育和
发展健康消费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
。未来,随着精准医疗和健康消费的升级,医药与相关健康领域有望形成万亿级融合市场。从长远来看,我
国医药行业整体预计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尽管医药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挑战,行业内部竞争日益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正持续减弱。
在国际医药产业的全球布局中,印度通过全产业链的整合,逐步形成了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在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印度正成为中国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
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
%。国内医药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以及医保支付改
革等政策调控下,医药行业整体承压,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行业作为连接上游化工原料和下游药品制剂的关
键环节,面临着严峻的成本控制挑战。
然而,挑战之中也孕育着机遇。发展模式从高速发展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行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日益
活跃,新型合成工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将推
动行业创新发展与先进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外,“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布局,正逐渐成
为原料药企业的优选,加速向下游制剂端或上游中间体生产延伸,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的同时便于进行产品的
质量控制,中国医药产业将迈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5、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始终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势而变、开创新局,将强化经营管理作为稳健应对挑战的核心抓手。坚定
秉持“专注生命科学,关爱人类健康”的初心使命,恪守“开拓、创新、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密切追
踪行业前沿动态,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精准锚定发展方向,于结构调整中蓄能前行。
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经营业绩呈现阶段性承压特征:实现营业收入181,899,752.24元,较上年同期下
降16.85%;营业利润为-21,055,816.67元,同比下降1,73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80,5
49.55元,同比下降927.39%。业绩驱动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毛利率稳步提升,产业链延伸显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稳步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得益于公司对产业链延伸战
略的深化推进——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的工艺迭代升级,成为驱动整体毛利优化的核心动力。
二、战略投入短期承压,为长期发展蓄力
面对骤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坚定加大核心技术攻坚与新品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旨在筑牢长期
技术壁垒;同时,新建子公司处于产品储备与产能爬坡关键期,人员团队有序扩充带动工资薪金等运营成本
同比上升。虽短期内对利润形成一定压力,但为后续业务拓展与规模效应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跌价准备同比增加,对当期利润构成影响
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影响,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下行波动,公司本期计提的跌价准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对当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结合公司当前的发展态势与面临的阶段性挑战,未来将重点推进以下措施,以实现短期承压向长期稳健
发展的转化:
深化战略投入转化,平衡短期与长期效益:持续聚焦核心技术攻坚与新品研发,加速推动研发成果向商
业化落地与市场回报周期;推动新建子公司加快产品储备与产能爬坡进程,优化人员结构及运营效率,尽早
释放规模效应以降低单位成本,缓解短期利润压力。
优化毛利率结构,强化板块协同韧性:针对原料药板块竞争压力,通过技术升级、产能整合提升产品附
加值,减少毛利率波动;进一步巩固医药中间体业务优势,依托产能释放与工艺迭代扩大增长动能;加大大
健康产品市场开拓力度,通过精准营销与渠道拓展提升渗透率,逐步改善毛利率表现,形成多元利润支撑。
全面强化降本增效,筑牢抗风险根基:深化经营管理体系优化,实施预算精细化管控与成本全流程管理
,在保障战略投入的前提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密切追踪行业政策与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增强对
外部环境挑战的快速响应能力,夯实长期稳健发展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优势
①产品多样化优势
相较于同行业多数企业聚焦单一或少数核苷(酸)类产品、仅涉足医药中间体或原料药单一环节的布局
,公司构建了更为全面的产品生态:不仅建成涵盖嘌呤系列、嘧啶系列、核苷系列、核苷酸系列的全品类研
发生产体系,更依托在核苷(酸)类药物领域积淀的深厚技术底蕴与产业化优势,纵向延伸至原料药、医药
中间体及功能食品的全链条研发生产,形成“多品类覆盖+全环节贯通”的独特格局。
近年来,顺应国民健康意识提升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公司积极深耕大健康产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持续
拓展产品矩阵,重点加大对膳食营养补充剂、功能性保健品、食品营养强化剂及天然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产品
的研发投入与产业化布局。相较于同行,公司依托“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构
建起多元化、阶梯化的产品矩阵,既实现了品类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双重突破,更在细分领域形成显著的差异
化竞争优势,为持续发展注入多元动能。
②产品一体化优势
在一致性评价政策影响下,原料药在药品产业链中的价值提高。一致性评价要求下,药品质量标准提高
,原料药质量更加重要。原料药的稳定性、杂质、晶型、粒径、溶解度等各方面参数,都会最终影响到制剂
的质量,一旦原料药工艺环节出现些许改动,就会对制剂成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公司在多年生产经营中,形成了“化工原料投入—医药中间体生产—原料药制备”一体化产业链,公司
现有原料药产品及储备产品大部分具备从医药中间体到原料药的一体化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
从基础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技术积累,为下游保健食品开
发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此外,研发平台和技术资源的共享有效降低了产品的综合生产成本,增强了自给
自足的能力,从而扩大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足够的产业延伸度有利于公司控制产品质量、灵活应对市场
需求的变化。
③产品储备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及应用领域的多元化拓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研发创新,已构建了完善的产品矩阵
:在核心产品方面,形成了以胞嘧啶、5-氟胞嘧啶、一水肌酸、胞磷胆碱钠、利巴韦林为代表的优势产品群
;在小品种领域,开发了阿糖胞苷盐酸盐、单磷酸阿糖腺苷、尿苷、尿嘧啶、腺苷蛋氨酸、二氨基腺苷等特
色产品。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大健康领域,新增了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及保健食品的研发与生产,如
麦角硫因、谷胱甘肽、辅酶Q10、γ-氨基丁酸等功能食品原料。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与工艺优化,公司保持
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展望未来,公司将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医药领域深耕:聚焦抗肿瘤、抗病毒核心赛道,加大新型中
间体及原料药的研发投入,强化“系列化产品”的集群竞争优势;健康产业突破:深化与科研院所、制剂厂
商的战略合作,紧跟国际市场趋势,力争在功能食品领域实现规模化突破;同时,充分释放功能原料领域的
技术储备势能,加速大健康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培育新的业绩增长引擎。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将研发和技术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原料药及医药
中间体企业之一。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及工艺研发,顺应时代变化,拓展产品品类,确立了公司在原料药、
医药中间体、功能食品领域的竞争优势。
①研发人才
公司建立了一支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衔、各梯次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专业涵盖有机化学、化学工程
与工艺、生物工程、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专业学科,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技术性强
,专业性高,为公司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技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②研发投入
公司始终坚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在研一代”的发展战略,重视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的研发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形成了从基础产品到高端产品阶梯性的完整产品链,涵盖原料药类
、医药中间体类、功能食品类等多品类产品,确保公司产品技术与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助推企业持续发展。
③研发机制及成果
公司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联合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致力于产品研究开发,集小试开发、中
试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不断深耕挖掘产品新品种、新工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
障。公司先后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
④研发平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化学合成技术平台、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连续流催化技术平台、合
成生物学技术平台、药物分析技术平台,相关技术平台支撑公司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打造了
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及在研产品,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生产制造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质量提升、成本控制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
富的生产工艺实践经验,掌握了数十个反应单元的生产和控制技术,拥有高难度特殊化学反应的工业化生产
能力,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回收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在有效提升产品反应收率、产品纯度、降低单耗
的同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产品质量控制也得到巩固。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采购、过程控制到
产品销售实现全流程控制;在原料药生产方面,公司全面实施GMP管理,多个产品通过了药品GMP符合性检查
。
公司积极进行各类产品的国内外认证和注册工作,多个原料药产品通过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的DMF注册
,多个医药中间体产品通过了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认证。
4、客户渠道优势
在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高质量的产品交付能力保障下,公司的产品销售到境内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与部分国内外知名药企和贸易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济南)有限公司、KyowaHakkoBaioK.K(协和发酵生化株式会
社)、KIMIABIOSCIENCESLIMITED(印度上市公司)。
5、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专业、富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能力的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层拥有二十多年的核苷
(酸)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行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对公司所处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对行业
的发展动态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
公司自成立以来,管理层与员工形成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管理层在工作中严格管理,但不失人文关
怀,使公司员工在公司找到归属感,使公司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公司上下形成齐心协力、艰苦创业的奋斗局
面。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