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091 深城交 更新日期:2025-05-2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和检测、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业技术服务行业(行业) 13.16亿 100.00 4.28亿 100.00 32.53
─────────────────────────────────────────────────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产品) 7.36亿 55.89 1.87亿 43.61 25.38
规划咨询服务(产品) 3.55亿 26.96 1.51亿 35.29 42.59
工程设计与检测(产品) 2.24亿 16.99 9224.85万 21.54 41.26
其他(产品) 218.26万 0.17 -187.18万 -0.44 -85.76
─────────────────────────────────────────────────
深圳市(地区) 10.44亿 79.32 3.57亿 83.35 34.19
广东省以外(地区) 1.98亿 15.03 3799.75万 8.87 19.21
广东省内(除深圳)(地区) 7445.84万 5.66 3330.68万 7.78 44.73
─────────────────────────────────────────────────
直销(销售模式) 13.16亿 100.00 4.28亿 100.00 32.5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业技术服务行业(行业) 4.65亿 100.00 1.34亿 100.00 28.95
─────────────────────────────────────────────────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产品) 2.57亿 55.22 7399.04万 55.01 28.84
规划咨询业务(产品) 1.28亿 27.65 3810.92万 28.34 29.66
工程设计与检测(产品) 7844.05万 16.88 2335.03万 17.36 29.77
其他业务(产品) 110.96万 0.24 -95.66万 -0.71 -86.22
─────────────────────────────────────────────────
深圳市内(地区) 3.92亿 84.32 1.14亿 84.58 29.04
广东省外(地区) 5072.02万 10.92 1435.47万 10.67 28.30
广东省内(除深圳市)(地区) 2211.95万 4.76 638.84万 4.75 28.8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业技术服务行业(行业) 14.19亿 100.00 5.30亿 100.00 37.35
─────────────────────────────────────────────────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产品) 5.79亿 40.78 1.58亿 29.73 27.23
规划咨询服务(产品) 5.09亿 35.84 2.32亿 43.78 45.62
工程设计与检测(产品) 3.28亿 23.11 1.40亿 26.44 42.73
其他(产品) 373.06万 0.26 21.84万 0.04 5.85
─────────────────────────────────────────────────
深圳市(地区) 10.80亿 76.07 4.16亿 78.57 38.58
广东省以外(地区) 2.27亿 15.99 9484.48万 17.89 41.79
广东省内(除深圳)(地区) 1.13亿 7.94 1874.30万 3.54 16.64
─────────────────────────────────────────────────
直销(销售模式) 14.19亿 100.00 5.30亿 100.00 37.3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大数据及智慧交通(产品) 2.33亿 41.90 4636.43万 30.43 19.90
规划咨询服务(产品) 1.87亿 33.64 5284.82万 34.68 28.24
工程设计与检测(产品) 1.35亿 24.31 5381.18万 35.32 39.80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9.54万 0.14 -65.06万 -0.43 -81.80
─────────────────────────────────────────────────
深圳市(地区) 4.03亿 72.48 --- --- ---
广东省外(地区) 9831.20万 17.68 --- --- ---
广东省内(深圳市外)(地区) 5475.11万 9.8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6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9104.38│ 22.11│
│深智城 │ 15833.59│ 12.03│
│客户三 │ 5241.95│ 3.98│
│客户四 │ 5047.08│ 3.83│
│客户五 │ 4838.44│ 3.68│
│合计 │ 60065.43│ 45.6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7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937.05│ 6.21│
│供应商二 │ 2160.76│ 3.41│
│供应商三 │ 1847.41│ 2.91│
│供应商四 │ 1379.15│ 2.17│
│供应商五 │ 1272.53│ 2.01│
│合计 │ 10596.91│ 16.7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生成式AI与具身智能加速推动交通向自进化智能体代际演进,数字化新基建战略先导作用更加凸
显当前,在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工程多种颠覆性技术协同发展和深度应用的驱动下,
人类社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甚至进入“自由时代”(人类社会3.0版本)的新纪元。在建设数字
中国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生成式AI与具身智能正推动数字经济进入“智能体经济”的新发展阶段
,加速赋能包括交通在内的千行百业。依托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实时映射,结合以千亿参数级交通大模型认
知中枢、具身智能动态交互决策等技术集群,智能交通系统加速向交通自进化智能体代际演进,将带来运行
控制范式转变、新基建及传统设施智能化改造、载运工具更新换代,以及新业态运营服务场景大量涌现等一
系列市场机遇,带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等细分垂域蓝海新赛道蓬勃发展。同时,当前国家对低
空经济与智能网联的安全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空经济总体上处于以新型基础设施先导建设带动上游
制造和下游应用协同发展的起步阶段,自动驾驶逐步过渡到L3、L4级别过程中,同样亟需路侧基础设施精准
支持,以及载具实训设施的强力带动,交通智能体技术率先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质赛道的产业化,亟
需发挥数字化新基建的战略先导作用。深城交近年来围绕城市数字化新基建领域,持续以深圳为标杆打造完
善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行业AI大模型及管控平台,未来将面向新一代城市交通系统,打造无人化、自主式
交通系统及具身智能装备,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安全、韧性、绿色水平。
(2)城市发展迈入存量优化阶段,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与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点
鼓励方向我国目前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总资产超300万亿元,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从增
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4年全国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下降8.7%,交通基建投资在结构上向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倾斜。与此同时,中国总体汽车保有量稳步提升,
新能源车及智驾车比重快速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创新推广车路协同等“智慧扩容”
,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以及加强充电、停车等资源的建设投入与统筹调度。
低空经济、智能网联和交能融合等新质蓝海赛道的蓬勃发展,催生一系列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需求。低
空经济方面,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通过新设低空经济
部门、扩大专项债范围纳入低空经济等举措鼓励发展低空经济。截至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至少已有29个省
级行政区、50个城市发布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行动方案计划与政策,深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
“争创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构建完备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率先实现全球首个全市域级空天地一体化低
空通感网络全覆盖”。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预计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智能网
联方面,2021年起,国家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由研发测试走向规模推广、商业运营阶段转变,2024年1月
,工信部推动开展2024-2026年“车路云一体化”20城应用试点工作,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等组织《车路
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在中长期情景下,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0.7万亿元和2.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8%,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
础设施、云控平台以及基础支撑四大部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5.7%、79.7%、56.7%以及14.3%。交能
融合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速远快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提出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
车桩比1:1,该目标将进一步刺激我国充电桩行业高速发展,且充电基础设施有与停车、低空起降一体化发展
的趋势。深城交前瞻研判宏观环境与城市交通趋势,近年来持续推进业务向数字化咨询及智慧、交通业务转
型,同时大力创新发展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枢纽等融合基建,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3)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标准化通感监产品及功能化服务装备需求及市场空间巨
大目前,国内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通信、感知、监测、防护等方面专用及一体化智能硬
件及装备,还需不断创新研发并持续迭代升级,以保障交通载具安全运行,工信部等部委明确提出发展通感
一体低空网络设施,并在20个城市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推动路侧设备标准化与规模化部署。鉴于低
空经济和智能网联需要跨区、跨城、跨域飞行及驾驶的特性,预计未来将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管控平
台及全域覆盖的通感监硬件设施体系,市场空间巨大。在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应用领域,智能化的无人机、
无人车或机器人在客流运输、物流配送、文旅观光、农业植保、应急救援、巡查巡检、能源供应等场景需求
旺盛,未来有望规模化应用成为千亿级市场领域。深城交依托承接开展深圳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新基建设施
先行建设交付及场景服务孵化的优势,以及多年来沉淀的仿真模拟、AI数字化管控等方面能力,通过引进行
业优秀的硬件研发人才,以自研+生态合作共研的模式,积极推动公司往技术产品型公司进一步转型,除了
在软件上已形成数字孪生底座、AI大模型仿真及各领域应用平台等相对标准化可复制产品,在硬件方面,已
研发并在先行示范项目中应用深城交品牌交通信号机、综合数据仓、边缘域控制器、设施采集终端等软硬一
体产品,并推进低空智能塔台、运输及巡查巡检无人机及机器人等装备,以产品化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的
增长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体系
公司以“技术创新重塑城市交通网络,让出行更智慧、城市更宜居”为目标,以“新一代城市交通智能
产品、建设与运营科技公司”为定位,聚焦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等城市交通新质赛道领域,以数
字化咨询为引领,以智能化产品与新基建工程为支撑,以商业化运营为闭环,提供新一代城市交通整体解决
方案与全周期服务,实现城市交通更加高效、便捷、绿色、经济、安全、韧性。
1、城市交通数字化咨询及底座平台
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市交通数字化咨询专业机构,公司以“数据驱动+专业融合”为核心,提供城市交通
顶层规划咨询设计,覆盖战略规划、专项规划咨询设计、政策制定及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支撑城市优化交通
网络,推动智慧化及立体化转型,促进多模式交通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迭代发布了城市级新一代智慧交通操作系统TransPaaS3.0,系统建设汇聚城市级交通
动静态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底座,开发了城市交通科学计算大模型、生成式多层级交通智能体以及“效率、安
全、经济、绿色”四大引擎技术,面向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等领域,形成“规划设计-建造-管控
-运营-养护-商业服务”全周期各类数字应用平台,支持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决策与管控调控、建设运营高效
。报告期内公司还落地盐城驾驶舱项目,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拓展城市数字底座等相关业务。
2、低空交运与网联街区解决方案及应用
作为新一代城市交通系统的先行实践者,公司近几年聚焦“低空经济”与“车路云一体化”国家战略新
兴领域,构建起融合CIM底座、通信、智算、气象,涵盖顶层规划设计与全过程咨询、数字化平台、智能硬
件装备设施新基建交付与运维、商业运营和产业导入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立体化升级提供安全
、可持续发展、可复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国超20个城市,高质量开展低空经济包括产业、政策、航线与起降点、设施规划及
设计等规划咨询设计项目,推进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南山低空融合创新试验区、坪山
智能网联测试场建设、坪山全域信控路口网联化改造等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先行示范项目。依托先行示范项
目一体化建设交付,参与研发深圳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发布城市级低空数字管服平台,研发气象服
务平台、低空及地面巡查巡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无人物流功能车管理调度等软件平台产品
,迭代优化数字道路装备与研发智能搭台等低空装备,并探索开展低空与地面载客运输及无人物流、巡检等
运营业务,完善商业闭环并持续反馈提升前端业务,为未来大规模拓展复制打下基础。图5深城交城市级低
空数字化管服平台图6深城交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图7深城交数字道路装备系列产品图8深城交
低空智能塔台集成产品图9深圳南山低空融合创新试验区项目图10坪山全域“5G+车联网”设施网络建设运营
项目
3、交能枢纽与场站运营解决方案及其应用
公司近两年紧抓深圳建设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的契机,深化AI与能源技术融合,研发综合能源智慧管
理+虚拟电厂平台,聚合各类分布式资源,实现资源可观、可测和精准动态调控,参与能源市场化交易,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助力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发挥交通与能源融合优势,积
极推进包括光储充放建设运营,枢纽场站商业运营、自动泊车停车,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与城市资产
效率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深圳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平台2.0、深圳市停车一张网平台,并接入全市充电桩及停
车位,服务市民出行便捷充电及停车,同时向全国重点城市拓展交能融合业务,支撑成都虚拟电厂一二期管
理平台建设、惠州中心城区及湖州南太湖新区全域新能源充电设施体系构建、运城新能源轻卡物流换电站及
停车场智慧升级,开展龙岗大运AI小镇光储充一体化投运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打造融合地面与低空交通、并
辅助配套新能源系统与各类商业运营的深圳大鹏新区文旅起降站等综合型服务枢纽,推进场站枢纽自动充电
、代步物流等专用机器人研发。
(3)数研智算与载具实训解决方案及其应用公司重点布局的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虚拟电厂等业务,
基于城市数字孪生底座及大模型、智能体与专用引擎技术,对智能算力需求比较高,同时由于自动化无人化
特点,国家对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发展的要求,对各种交通载具的测试检测将更加严格。
公司近两年前瞻布局,积极开展数智化决策研究及智能算力体系方案建设,并推动虚实融合超大实训场研发
建设,努力构建城市未来无人化自主式交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协助深智城集团开展深圳智能算力建设方案研究筹划,首次开展川南智算中心建设项目
,启动未来交通4.0出行实验室(载具实训实验室)搭建,并在香港成功中标1000辆电动化智能化出行及服务(
eMAAS)项目。
(4)智慧建造与运维应急解决方案及其应用公司以全产业链多专业的服务团队、多年交通咨询服务经
验和对城市与交通的深入理解,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数据融合技术,以及BIM(建筑信息模型)+CIM(
城市信息模型)全链条数据支撑和仿真能力,为城市提供道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智慧建造+运维应急+商
业运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降低客户成本,提升交付、运维效率与质量与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深圳北站交通综合整治一期设计施工总包工程项目、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与
石清大道二期等智慧高速机电项目、深圳坪山体育聚落及龙华医院信息化设施建筑智能化项目,深圳市宝安
区道路管养智慧巡查及大鹏新区“一网统飞”巡检治理项目,并推进无人机、巡检车、巡检机器人等地空巡
检装备的研发,提供隧道、桥梁、地铁等特殊复杂环境下的设施巡检为主的专业巡检及运维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前瞻谋划,率先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战略新兴领域
低空经济领域,公司作为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核心技术支持单位,2022年深圳市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
试验区后,公司同期开展市级及区级低空飞行相关规划、政策及技术创新研究。在低空经济新基建设施先行
示范项目建设方面,2023年以来公司陆续承接了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深圳陆空一体智
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南山区低空协同感知系统试验点、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汕特别合作区气象灾
害监测预警工程等重要项目。技术标准布局上,公司参与《低空运输路空协同标准体系》、《低空公共航路
建设导则》等国家标准制定,与民航管理学院成立智慧空中交通运行技术实验室,申报筹建低空交通融合新
基建与安全管控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牵头承担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城市空中交通大规模飞行冲突管理与
解脱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低空气象监测技术与产品研发得到国家气象局高度认可。产品研发布局上,公司
参与了基于城市时空信息平台(CIM)的全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的研发,并推进低空通信感知一体
化融合专网设备研发和试验专网建设、城市巡检飞行任务集中调度管理平台、基于时空网格的深圳低空空域
安全评估地图、低空垂直起降点边缘计算控制单元、智能室内无人机系统等软硬产品研发,低空系列创新产
品与工程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低空先进示范奖”,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
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在行业产业推动上,公司率先探索在大鹏新区等开展低空经济起降核心设施枢纽投建与
低空飞行服务,已累计承接了近30个城市低空经济相关业务,公司主办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牵
头成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联盟,构建起涵盖政策研究、技术验证、产业协同的完整生态链,确立了低空经济
新基建领域的龙头公司地位。
智能网联领域,公司作为深圳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成功建立了广东省自
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设施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接了深圳市以及坪山智能网联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咨询、建
设、运维及商业运营场景孵化工作,发起设立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促进会、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
会并担任会长单位,积极整合车路云城全产业链资源,研发深圳市智能网联政府监管平台、深圳市功能无人
车管理调度平台、虚实融合超大型实训场,推动城市级智能网联城市自动配送测试、深圳及香港巡网一体化
发展暨出租车电动化数字化转型,发布自主泊车代驾整体方案,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场景应用”双轮驱动
发展。
(二)持续高投入,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领先技术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结合深圳先行示范项目交付及每年超10%的研发经费投入,攻坚交通行业“卡
脖子”工业级软件研发,同时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交通
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等15个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与行业头部机构及科技企业建立紧密技术研发生态圈,
推动数字孪生、AI演化计算、多模式协同调控等一系列技术迭代突破。公司自2018年以来,连续7年牵头“
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及应用示范”、“城市地面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5G+车联网先导应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系统构建共性技术”、数字经济专项(数据基
础设施方向)、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数据融合驱动的车网互动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等11项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示范项目,技术及研发前瞻性与能力获得政府高度认可,目前在申报筹办国家技术
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载体平台,将承接更多城市及交通领域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随着公司承担的国
家级重点前沿科技项目成果陆续进入试点验证阶段,以及交通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国家重点鼓励支持方向,公
司未来有望迎来规模化复制推广的机遇。
(三)“技术+运营”双驱动,构建新一代城市交通系统软硬一体标准化产品与可商业闭环整体解决方
案
公司已初步形成面向新一代自主式城市交通系统可落地的“城市级数字底座+大脑平台+智能装备”体系
化技术产品,累计形成了超过350项发明专利、320项软件著作权,强化了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并主编
发布了城市智慧交通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紧凑型城市智慧交通(GB/T44979—2024)》、参编智慧
城市国际标准,占据了标准主动与话语权,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优势,城市数字底座、低空经济、智能网联
、交能融合、巡查巡检等产品业务具备较高的标准化程度与市场复制潜力。公司具备工程规划、设计、交付
、检测、运维等全链条业务资质,以及CMMI5等全球最高等级软件能力认证,自身探索投建地空融合枢纽及
开展低空文旅、低空特殊物流、巡查巡检、地面泊车停车、无人物流等商业服务,构建形成了“交通+AI+产
品+工程+运营”多专业协同复合型人才团队,具有“策-投-建-养-营”一体化服务丰富的经验,确保技术交
付的可靠性与专业性,满足客户从规划到运营的全周期需求,并协同深智城集团,通过公司全国及国际市场
布局,输出智慧城市、智能算力等整体解决方案,提升行业渗透力。
(四)立足深圳特区打造示范标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国际输出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市交通专业机构,业务覆盖全国30个省市、160余座重点城市。公司将充分发挥
已有市场基础优势,立足深圳深耕打造先行示范标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复制拓展。报告期内,公司
通过承办、参与等方式,在规划、交通、科技及智能这四个大行业国内及国际会议活动持续发声,发布Tran
sPaaS平台、低空、网联及能源等新质产品体系,行业知名度及影响力提升。在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协
同深智城集团,积极践行出海战略,在阿联酋、沙特、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
及香港地区,重点拓展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孪生、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创新业务,技术方案领先性
在全球竞争中得到高度认可,2024年实现国际市场从零到一的突破,落地了阿布扎比智慧交通、香港电动化
智能化出行及服务(eMAAS)项目,其中阿布扎比智慧交通项目是中东地区首次将“咨询+IT”交由非欧美企业
交付,公司牵头的香港低空基础设施大装置(Micro-Airport)项目及参与的跨境物流项目入选香港低空经
济“监管沙盒”(监管试验计划)首批试点名,公司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推进智慧城市
建设。公司作为重点企业被引入落户香港,并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和创新中心,并以香港公司为母公司分设
阿联酋、沙特、新加坡等分子公司,国际市场的打开,为公司的增长提供新的巨大潜在市场空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但也面对更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为确保可持续稳
健发展并为突破增长打下基础,公司坚决贯彻落实“竞争力、稳定性”的战略要求,紧抓国家提质增效的要
求及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的总体方向,结合
公司“新一代城市交通智能产品、建设与运营科技公司”的发展定位,坚持以技术领先为核心,沉淀核心产
品、突破商业模式,驱动业务向新基建工程及运营服务转型,基本实现了经营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核
心竞争力,为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转型显成效,智慧新质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受行业周期影响,传统规划设计业务下滑承压,整体
营收保持基本平稳
报告期内,公司驱动业务向新基建工程及运营服务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新签合同额25.8亿元,同比增长
49%,其中新质业务(包括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交通、低空经济、交能融合等)同比增长138%,业务占比超过6
7%,为后续营收增长打下基础。由于新签合同交付周期等原因,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1,613.50万元,同比
下降7.26%,经营净现金流9,338.51万元,基本实现营收及现金流的稳定性,其中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业务营
收同比增长27.09%,占比达到55.89%;受行业影响,规划咨询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0.25%,工程设计与检测业
务营收同比下降31.84%,公司正加快推动规划设计咨询业务向数字化综合咨询转型发展,且已取得初步成效
。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71.92万元,同比下滑34.74%,主要原因包括传统规划设计业务下
滑,以及按照会计准则计提坏账8,068.60万元,同时公司为推进转型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研发、市场拓
展投入。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金余额合计11.50亿元、资产负债率30.28%,保持了相对健康的财务状况。
(2)强化技术与产品研发,推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化”成果显著,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报告期内,为确保“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化”转型战略推进,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4,892.45万元,同
比增加10.61%,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1.32%,贯彻了公司持之以恒的研发费用保持10%以上技术领先战略。公
司从外部大力引进一批AI及ICT专家、卓越工程师,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系列软硬件产品并先行示
范应用,大大增强了深圳等城市智慧治理水平,也显著增强了公司后续发展动能。
技术研发方面,2024年公司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设施仿真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两个重要科研载体平台,并得到支持申报筹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低空交通融合新基建与安全管控广东
省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数字经济专项(数据基础设施方向)
《深圳市交通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项目》、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城市空中交通大规模飞行冲突管理与解
脱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参与国家能源局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数据融合驱动的车网互动关键技术
及装备项目》,实现连续7年承担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示范项目。公司牵头的工信部产业技术
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5G+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构建及场景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评
审,公司牵头完成的“城市交通智能体建模与多模式融合演化计算关键技术”“城市道路多维运行风险泛在
感知与管养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技术及研发前瞻性与能力获得政府与
行业高度认可。
产品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深圳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枢纽、设施监检测等先行示范项目一
体化建设交付,持续总结优势产品业务,持续打磨梳理形成空天地海隧一体化交通体系整体解决方案及11个
细分领域业务手册并迭代更新,推进“城市级数字底座+大脑平台+智能装备”体系化技术产品研发迭代升级
。大脑平台方面,主创参与编制行业标准《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数据开发平台技术要求》,参与了基于城市时
空信息平台(CIM)的深圳全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的研发,自研基于TransPaaS的低空企服平台等
十个行业管控应用系列平台软件并发布和应用,软件产品销售合同1.15亿元,占软件平台及集成总合同23%
,新增软件著作权139项。智能装备方面,低空经济领域自研或联合生态共研低空通信感知一体化融合专网
设备、低空垂直起降点边缘计算控制单元等低空通导监一体管控设备,以及巡检巡查等智能室内无人机系统
;智能网联领域,自研基于鸿蒙的信控机、综合数据仓、边缘计算网关、边缘域控制器、基础设施监测节点
、设施采集终端等数字道路装备,及地面巡检车、机器狗等硬件装备,至2024年底新增国内发明专利88项、
PCT国际专利8项、公司累计发明专利超过350项(以上软硬件产品介绍详见年报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
务介绍)。
(3)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发展,低空经济等新质业务增长显著
公司报告期内,紧抓新质产业发展方向,成立低空交运、车路云城、交能建运三大专班,积极探索商业
模式创新,新基建工程及运营服务增长显著。
低空经济领域,截至2024年底低空经济在手订单超过3亿元,低空规划咨询设计方面,为深圳市、各区
及国内近20个城市提供低空经济产业及建设运营咨询业务,2024年低空经济规划咨询业务确认收入1,858.56
万元;低空新基建方面,在推进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的同时,新承接深圳南山区低空协
同感知系统试验点项目,在深圳大鹏新区等启动低空经济起降核心设施枢纽投资建设运营,预计2025年将完
成交付确认收入;低空运营方面,成立专门低空运营公司开展大鹏新区等低空+AI巡检和低空文旅等商业飞
行服务,支持佛山南海区主要医院开展无人机血液运输。公司作为深圳低空经济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持方,承
办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及深圳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牵头成立低空基础设施建
设联盟,参与《低空运输路空协同标准体系》、《低空公共航路建设导则》等国家标准制定,构建起涵盖政
策研究、技术验证、产业协同的完整生态链,公司低空“数字化平台、创新基础设施与硬件、飞行运营服务
”系列创新产品与工程,荣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低空先进示范奖”,公司牵头的“5G-A赋能城
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成为低空领域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成
为低空经济领域唯一融合基础设施和管服平台项目,确立了低空经济新基建领域的领头公司地位,为后续低
空经济投建运业务在全国的拓展打下较好基础。
智能网联领域,公司作为深圳智能网联车路云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持方,除了积极推动坪山智能网联测试
场、坪山全域“5G+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交付与运维运营,公司发起创立由60余家行业知名企业
和高校研究机构组成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并担任会长单位,积极整合车路云城全产业链资源,推进车
路云基础设施、智能驾驶、网联云控等标准与立法,探索推广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