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国能日新(301162)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162 国能日新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源信息技术(行业) 2.88亿 89.82 1.78亿 90.34 61.73 综合能源服务(行业) 3263.38万 10.18 1900.62万 9.66 58.24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产品) 2.05亿 63.96 1.26亿 64.18 61.58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产品) 5102.29万 15.91 2981.53万 15.15 58.44 其他产品与服务(产品) 3335.64万 10.40 1960.85万 9.96 58.78 其他(补充)(产品) 2551.61万 7.96 1920.36万 9.76 75.26 其他业务(产品) 568.34万 1.77 187.75万 0.95 33.03 ───────────────────────────────────────────────── 华东(地区) 7488.93万 23.35 4323.18万 21.97 57.73 西北(地区) 5951.62万 18.56 4187.27万 21.28 70.36 华北(地区) 5443.04万 16.97 3578.96万 18.18 65.75 华中(地区) 4065.81万 12.68 2144.49万 10.90 52.74 西南(地区) 3822.91万 11.92 2279.00万 11.58 59.61 华南(地区) 3664.28万 11.43 2233.63万 11.35 60.96 东北(地区) 1104.78万 3.45 579.23万 2.94 52.43 海外(地区) 527.46万 1.64 355.67万 1.81 67.4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源信息技术(行业) 5.34亿 97.05 3.54亿 97.55 66.26 综合能源服务(行业) 1624.32万 2.95 --- --- ---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产品) 3.09亿 56.29 2.15亿 59.21 69.34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产品) 1.24亿 22.55 6798.26万 18.76 54.85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产品) 5249.29万 9.55 4489.61万 12.39 85.53 创新产品(产品) 3080.98万 5.60 1940.86万 5.36 62.99 其他(产品) 2788.44万 5.07 1329.88万 3.67 47.69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产品) 514.83万 0.94 221.79万 0.61 43.08 ───────────────────────────────────────────────── 西北(地区) 1.20亿 21.77 8324.54万 22.97 69.57 华北(地区) 1.19亿 21.71 8424.51万 23.25 70.58 华东(地区) 9717.84万 17.68 6420.23万 17.72 66.07 西南(地区) 7026.92万 12.78 4094.56万 11.30 58.27 华南(地区) 5896.65万 10.73 3427.30万 9.46 58.12 华中(地区) 5609.54万 10.20 3762.35万 10.38 67.07 东北(地区) 1932.31万 3.51 1275.66万 3.52 66.02 海外(地区) 890.28万 1.62 510.35万 1.41 57.3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源信息技术行业(行业) 2.20亿 98.10 1.48亿 98.36 67.41 其他业务(行业) 347.02万 1.55 108.36万 0.72 31.23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产品) 1.32亿 59.02 9717.05万 64.52 73.50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产品) 5346.17万 23.86 2709.83万 17.99 50.69 其他(补充)(产品) 3487.33万 15.57 2525.24万 16.77 72.41 其他业务(产品) 347.02万 1.55 108.36万 0.72 31.23 ───────────────────────────────────────────────── 西北(地区) 5309.65万 23.70 3745.66万 24.87 70.54 华北(地区) 4658.95万 20.80 3325.35万 22.08 71.38 华东(地区) 4091.22万 18.26 2750.25万 18.26 67.22 西南(地区) 2926.05万 13.06 1694.20万 11.25 57.90 华中(地区) 2440.70万 10.90 1612.44万 10.71 66.06 华南(地区) 2193.86万 9.79 1366.46万 9.07 62.29 东北(地区) 654.35万 2.92 459.90万 3.05 70.28 海外(地区) 127.10万 0.57 106.22万 0.71 83.5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源信息技术行业(行业) 4.56亿 100.00 3.08亿 100.00 67.55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产品) 2.68亿 58.70 1.86亿 60.38 69.48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产品) 9682.82万 21.22 5698.15万 18.49 58.85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产品) 4457.95万 9.77 3590.74万 11.65 80.55 创新产品(产品) 2486.06万 5.45 1908.51万 6.19 76.77 其他(产品) 1767.74万 3.87 711.25万 2.31 40.24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产品) 446.08万 0.98 300.84万 0.98 67.44 ───────────────────────────────────────────────── 西北(地区) 1.12亿 24.52 7332.49万 23.79 65.54 华北(地区) 9653.19万 21.16 6761.69万 21.94 70.05 华东(地区) 9137.86万 20.03 6623.94万 21.49 72.49 西南(地区) 5818.39万 12.75 3711.64万 12.04 63.79 华中(地区) 5461.86万 11.97 3763.89万 12.21 68.91 华南(地区) 3140.87万 6.88 1789.45万 5.81 56.97 东北(地区) 883.62万 1.94 614.70万 1.99 69.57 海外(地区) 339.31万 0.74 220.64万 0.72 65.0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1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026.07│ 3.69│ │客户二 │ 1651.56│ 3.00│ │客户三 │ 1043.92│ 1.90│ │客户四 │ 1033.30│ 1.88│ │客户五 │ 909.84│ 1.65│ │合计 │ 6664.68│ 12.1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6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292.64│ 6.55│ │供应商二 │ 990.62│ 5.02│ │供应商三 │ 746.67│ 3.79│ │供应商四 │ 740.62│ 3.76│ │供应商五 │ 689.40│ 3.50│ │合计 │ 4459.95│ 22.6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所属分类 公司主要面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及电网公司等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产 品主要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以电 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和拓展。公司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 新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 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 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中的“软件开发(I651)”和“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I655)”。 (二)行业发展情况 1、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装机市场迎来“抢装潮”,装机规模增势迅猛 我国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产业作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具备广阔发展空 间。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国家能源局陆续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新能 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中关键时间节点的划断安排、光伏组件及风机 整机价格维持低位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新能源装机行业迎来“抢装潮”,新增并网装机整体规模同比呈现 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及《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 布会文字实录》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并网2.12亿千瓦,同比增长107%。其中集中式光伏 约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13亿千瓦;风力发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9%。其中陆上风电4890 万千瓦,海上风电249万千瓦。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 容量约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1%。其中集中式光伏6.06亿千瓦,分布式光伏4.93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5 .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28亿千瓦,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 警中心于2025年7月2日发布的《2025年5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的数据,2025年1-5月我国风电、 光伏的利用率分别约为93.2%和94%,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过程中依然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凸显我国优异的电力 管理水平。 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容量数据统计(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依据2025年7月4日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与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报告(2025)》显示 ,预计2025年光伏发电新投产3.8亿千瓦,比上年增长35.5%,风电新投产1.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77.1%,新 能源新投产规模将首次突破5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9.9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 9.2%。具体来看,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2.6亿千瓦;风电发电装机容量将达6.6亿千瓦。电源装机保持快 速增长,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45%,光伏装机占比将突破30%。综上,新能源装机市场的高景气度发展将持 续提升行业内对于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全流程管理诉求,进而为公司主营业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分布式光伏“四可”管理相关要求陆续出台,行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在我国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已经成为能源转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25年上半年,我 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1.13亿千瓦,占当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比例为53%。截至2025年上半年,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4.93亿千瓦,占光伏总体发电装机的比例为45%。与此同时,占全国发电 总装机的比例为13.51%。分布式光伏在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中的占比均超过40%。 由于分布式光伏出力具备间歇性和波动性,电网机构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电压越限、频率波动等技术难题 ,因此难以良好匹配用电负荷,从而大幅提升其管理难度。伴随着分布式光伏行业规模的飞速发展,分布式 光伏并网和消纳管理问题的严重性持续提升。在我国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作 为重要的新能源形式,其大规模发展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和调控,以优化能源结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前 述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四可”管理要求应运而生,“四可”管理要求是指光伏发电系统的“可观、可测、 可调、可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4月发布的《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19-2024) 首次规定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功率预测等相关技术要求,以及并网 检测与评价内容。文件适用于通过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并网的新建或改(扩)建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 、调试和运行,该规则首次将分布式光伏适用的发电功率预测技术进行了标准规范。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 月17日正式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提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当实现“可观、可 测、可调、可控”,以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可靠利用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后续各区域能监 局、省能监办陆续制定并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 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相关要求的具体实施计划。截至公告披露日,新建分布式电站“四可”功能配置要求 已在全国各主要省份陆续发布,存量分布式电站“四可”功能改造以各省份后续发布的正式改造文件或通知 为准。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分布式“四可”配置综合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进行了部 署和应用。公司将持续跟进各省份政策细则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积极推进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新能 源并网智能控制等核心产品的市场销售。 3、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市场运行顶层规则及时间节点再度明晰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 导意见》。针对电力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 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 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的宏伟目标及逐步完 成向现代能源体系的转型,需更加注重健全能源电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伴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电力市场建设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有力地推动 了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对电力行业各环节及市场主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山西省、广东省、甘肃省、山东省、蒙西和湖北省的电力现货市场已转入正式运行阶段 。与此同时,安徽省、浙江省、陕西省、河北南网、辽宁省、广西省、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省等省份均开 展了不间断结算试运行,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省、新疆省、江苏省、蒙东、江西省等省份均开展了整月 及以上结算试运行。此外,蒙东、蒙西、山东省、山西省、新疆省、广东省、甘肃省、浙江省、湖南省和海 南省等省份相继发布了针对“136号文”政策配套细则的正式或征求意见稿。 4、持续深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公司精细化管理实现新能源高质量消纳目标 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高速增加,电力行业迫切需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 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行业会从加强新能源“量率双控”、新能 源涉网安全、新能源预测精细化提升、分布式能源管理以及气象预测与分析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借助数 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先进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创新应用,提升电源、储 能、负荷和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促进新能源整体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提出: 将聚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完善电网管理机制,服务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赋能电网,保障 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南方电网公司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将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深化能源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电网调控能力。电网公司对新能源的管理需求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省级电网面临着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消纳新能源电能,通过推进 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强化极端天气下新能源功率预测能力,充分发挥新能源保供增供作用,提升新能 源主动支撑能力,为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在地市级电网,分布式新 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可能影响到电网的潮流流向和电能质量(如频率,电压等),需要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监 测分析,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功能并分析评估电网的承载能力。在发 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趋势下,电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诉求日益凸显,这将为公司多个产 品线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 5、“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场景千帆竞发,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人工智能 与各行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落地。“人工智能+新型能源垂类场 景”具备显著的协同应用效应:一方面,我国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新能源 将以高比例、大规模的形式融入电力系统,新能源所具有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 挑战。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荷储”的有效互动和多种电力形式的高效互补,促进对电能的高效利用和对新 能源电力的有效吸纳成为问题的关键。精准的发电功率预测是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的核心,通过将人工 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对气象预测领域的深度赋能,为新能源领域实现精准高效的功率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技 术支撑,从而助力新能源消纳与管理质量的升级。此外,在“源网荷储”多元主体运营场景中,借助人工智 能强大的自我学习及优化能力,可就储能充放、负荷侧响应等核心运营策略进行动态调节,实现对新能源的 高效消纳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持 续向纵深发展,将使得交易机制持续完善,交易主体日趋多元,高效、科学的电力交易成为保障电网稳定与 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关键,面对电力市场的高频波动,市场主体对结算规则、市场信息的把控不足,增加电力 交易时间和人员成本,风险识别和防控压力较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后将显著提升并优化预测能力及交 易策略,在提升交易收益的同时,助力优化运营效率。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正逐渐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信 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运营服务的形式体现。综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新能源预测等应用场景中,不仅展 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更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展望未来,随着相关前沿技术的不 断突破与持续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必将在新能源领域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为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的 能源发展目标构建坚实的技术根基,助力我国电力行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稳步 前行。 (三)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介绍 公司系服务于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十余年深耕于新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 致力于成为行业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管理专家。 公司主要面向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产品主要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 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以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等相关 创新产品为延伸和拓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实现覆盖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实 现客户对新能源电力“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管理要求。公司以北京总部为核心,产品及服务覆盖全 国各区域并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较2024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 1、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 (1)业务产生背景:伴随着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风电和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并网发电,新能源 电力所具有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有序并网 ,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等资源浪费,已成为新能源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 下简称“两个细则”)《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 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对集中式及分布式新能源场站的管理政策规范 ,以及《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24)、《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GB/T29319-2024)》、《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21)、《调度侧风电或光伏功率 预测系统技术要求》(GB/T40607-2021)等相关国家技术标准,其中《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设有单 独条款规定新能源电站定时向电网调度部门报送功率预测数据,以及新能源电站报送的功率预测结果精度评 估规范及应达到的精度指标,对于不符合精度指标要求的情况,则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条款,因此功率预测精 度和数据服务质量将对电站的运营与盈利情况将产生直接影响。其次,随着新能源电站并网装机规模的不断 扩大,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各省区发改委、能源监管机构、电网公司及电力研究院等通 过陆续出台并持续更新发布“两个细则”、分布式“四可”功能管理规范及功率预测系统技术功能规范标准 文件等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方式,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数据报送率、功率预测时长和功率预测数 据类别等方面持续提出更多和更高要求,这使得新能源电站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更加复杂,对于预测精 度的考核也日趋严格,市场对于功率预测服务厂商在预测系统功能,预测精度和技术服务及时性等方面的持 续提升也有着迫切的需求。此外,新能源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还需对其所在区域电力监管部门新能源管理政策 的变化和技术标准的更新、升级等相关要求进行及时响应,这也催生了功率预测相关数据上传功能改造及系 统功能升级改造等相关服务的市场需求。 另外,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推动了 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进一步放开,功率预测还可为市场参与主体在电力交易过程中提供新能源出力情况的预测 参考值,该具体应用场景也为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服务产品及流程介绍: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以向多家知名气象机构采购的多源天气背 景场数据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旷冥”气象大模型技术及数值预报模式优化核心技术对数据进行降尺度 等处理,获得电站所在区域的高精度数值气象预报数据;再将电站观测气象预报数据与电站发电机组参数数 据等各项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形成最优预测模型;最后将数值气象预报数据代入模 型,实现对单个或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分布式(汇总)光伏电站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输出功率进行精准预 测。该服务可根据技术规范要求输出短中期(未来10天~45天)和超短期(未来4小时~10小时)的功率预测 结果,其计算过程均主要由后台数据中心的软件平台和布置于电站的软件自动完成。 (3)主要功能介绍:公司的功率预测产品可有效帮助风电场、光伏电站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运行 方式,增收提效;可有效配合电网调度部门提前做好传统电力与新能源电力的调控计划,改善电力系统的调 峰能力。异常气象预警产品通过获取异常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临近预报实时气象条件、数值气象预报、历史 气象数据等作为平台模型算法设计的主要输入数据,计算出异常气象预警结果,并将其应用于风光功率预测 ,根据预警结果及优化算法合理调整功率预测值,使预测结果能够在异常气象条件下做出适应性调整。除上 述功能外,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发电能力,还可有效避免新能源电站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的日前和日内现货市 场交易中由于预测偏差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2、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 (1)业务产生背景:为了保证新能源场站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平衡,电力系统需要根据整体电力供需情 况对新能源发电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其具备可调性、规律性和平滑性。公司的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广泛 应用于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及升压站等多种场景,根据电网的要求对电站进行实时管控, 以调度发电计划为目标值,通过不断优化控制算法,提高精度和控制速率,满足电网管理需求,保障新能源 电站和电网运行在安全可控范围内促进新能源的有效并网消纳;产品融合了多种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算法和 风电、光伏、储能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具备控制精准度高、响应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从而提升场站整 体经济效益。 (2)主要产品及功能介绍:公司的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主要分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系统)、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系统)、主动支撑装置(含一次调频、快速调压、惯量响应功能)以及分布式并网 融合终端。此外,公司密切关注并快速跟进我国各地区电力监管机构在新能源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方面的变 化与更新,迅速对相应的软件功能模块及其他相关服务进行升级迭代,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系统)、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系统)可适用于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分布式电 站及升压站等场景,通过对场站的实时出力进行实时优化控制,缓解电网调峰压力。通过多目标优化控制策 略算法,保障电网和电站安全;控制精准度高、响应速度快、安全防护能力更全面。通过提供智能化调整控 制策略,根据不同场景提高场站经济效益。 新能源主动支撑装置主要具备一次调频(快频)、惯量响应和快速调压、一次调频远方主动测试等功能 ,当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电压、频率及频率变化率越限后,能够快速主动调节新能源场站的有功、无功出力, 同时支撑电网频率、电压暂态稳定,让新能源场站也能呈现类同步机特性,实现虚拟同步调节。同时具备电 网调度主站远方测试及录波数据上传功能,供电网调度主站远程测试及离线分析。 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主要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功率采集、远程控制等功能。通过接收当地电网调度机 构下发的有功出力目标值,实时控制场站内各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出力或运行状态,追随调度机构下发的目标 数据要求。结合算法策略将全场站内的光伏逆变器分组,根据全场总有功控制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下发逆变 器停机指令。该产品将使得分布式光伏按照电力调度机构指令有序上网消纳,从而实现10KV及以上分布式光 伏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3、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 (1)业务产生背景: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装机持续大规模增长需与电网系统 安全稳定运行和动态平衡相结合。即在实现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 比重,进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电网公司对于新能源整体管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省级电网面临着 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消纳新能源电能,提升绿电比例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地市级电网 ,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可能影响到电网的潮流流向和电能质量(如频率,电压等),需要对分布式新 能源进行监测分析,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功能并分析评估电网承载能 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持续发展,电网公司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电力系统全环节的深 度应用是“数字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电网调度、设备运维、客户服务等场景进行逐步落地, 以逐步实现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跃迁,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转型并提升电网安全性、经济性和绿 色化水平。 公司的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电网在新能源管理上的难点而进行开发,以满足电网对于新能源电 站动态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多样化、深层次数据诉求。 (2)主要产品及功能介绍:公司的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内蒙古电 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数据软件服务、新能源技术分析服务和新能源大数据应用解 决方案,通过软件系统应用、数据智能应用、大模型预测评估来赋能新能源管理全过程,协助电网公司打造 “数智化坚强电网”,实现新能源全景监测、深化分析、智能应用和优化评估决策,确保对新能源整体运行 情况的准确把控、精准预知、精准评估及精准决策,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宏伟目标增砖添瓦。 公司针对电网在新能源管控上的难点开发了包括“电网新能源功率预测与管理”、“气象监测与极端天 气预警”、“新能源运行消纳评估”、“分布式监测预测与管理”、“分布式电源承载力评估”、“新能源 并网运行全业务管理”、“区域多元协同管控”、”绿电交易数据全景分析评估”等系统模块,帮助电网对 辖区内新能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和预测分析,提前规划新能源消纳方案,提高新能源电力供电可靠性和使用效 率;并结合大模型技术,形成了“数据融合-气象预测-功率评估-场景应用”的新能源大模型智能应用AI系 统,可实现气象预测误差降低、功率预测精度提升、极端天气下的新能源评估效率提升,以全面支撑新型电 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双碳”目标的落地。 4、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 (1)业务产生背景:伴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各新能源集团公司运营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 杂:一方面,原有新能源电站日常运营中通过多套系统并行管理,在电站数量逐渐增多后由于数据量激增而 导致的数据错报、迟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于日常运营管理指标的统计、对比和针对问题点的追溯 难以实现,从而使得经营管理质量较差。另一方面,新能源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通常需依靠维护人员进行现 场故障排查,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和电站地理位置分散的情况下,受制于空间、时间等多方面限制使得运维经 验难以及时积累、共享,更无法实现多人员的工作协同。综上,原有的被动式运营管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