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175 中科环保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处置、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产品) 12.81亿 77.05 6.41亿 96.20 50.05
项目建造业务(产品) 2.50亿 15.05 656.62万 0.99 2.62
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 1.08亿 6.49 779.18万 1.17 7.22
危废处理处置业务(产品) 1190.80万 0.72 463.31万 0.70 38.91
其他业务(产品) 1158.32万 0.70 632.36万 0.95 54.59
─────────────────────────────────────────────────
华东地区(地区) 5.71亿 34.36 3.22亿 48.38 56.44
西南地区(地区) 5.63亿 33.83 1.79亿 26.89 31.86
华北地区(地区) 2.91亿 17.52 1.09亿 16.41 37.54
华南地区(地区) 1.05亿 6.33 3883.51万 5.83 36.88
东北地区(地区) 7661.81万 4.61 1164.35万 1.75 15.20
华中地区(地区) 5320.36万 3.20 370.79万 0.56 6.97
境外地区(地区) 194.69万 0.12 97.74万 0.15 50.20
西北地区(地区) 42.48万 0.03 20.37万 0.03 47.9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产品) 5.84亿 71.98 2.91亿 91.17 49.86
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 1.05亿 12.99 841.66万 2.63 7.98
项目建造业务(产品) 9284.84万 11.44 205.07万 0.64 2.21
其他业务(产品) 2316.35万 2.85 1519.56万 4.75 65.60
危废处理处置业务(产品) 605.43万 0.75 256.47万 0.80 42.36
─────────────────────────────────────────────────
华东地区(地区) 2.59亿 31.88 1.48亿 46.18 57.03
西南地区(地区) 2.51亿 30.97 9296.77万 29.09 36.98
华北地区(地区) 1.62亿 19.90 5045.53万 15.79 31.22
华南地区(地区) 5109.59万 6.29 1839.02万 5.75 35.99
华中地区(地区) 5053.83万 6.23 464.07万 1.45 9.18
东北地区(地区) 3654.94万 4.50 461.16万 1.44 12.62
境外地区(地区) 187.61万 0.23 92.67万 0.29 49.3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产品) 10.06亿 71.62 5.00亿 89.46 49.75
项目建造业务(产品) 3.06亿 21.82 1250.19万 2.24 4.08
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 4669.18万 3.33 1073.93万 1.92 23.00
其他业务(产品) 3162.59万 2.25 2990.24万 5.35 94.55
危废处理处置业务(产品) 1388.04万 0.99 579.75万 1.04 41.77
─────────────────────────────────────────────────
华东地区(地区) 7.47亿 53.20 3.19亿 56.98 42.66
西南地区(地区) 3.82亿 27.20 1.69亿 30.28 44.34
华南地区(地区) 1.01亿 7.23 2982.89万 5.33 29.39
华北地区(地区) 8844.25万 6.30 3013.60万 5.39 34.07
东北地区(地区) 7043.24万 5.02 880.92万 1.58 12.51
境外地区(地区) 1023.61万 0.73 246.46万 0.44 24.08
华中地区(地区) 458.53万 0.33 0.00 0.00 0.0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产品) 5.07亿 68.80 2.56亿 92.92 50.50
项目建造业务(产品) 1.81亿 24.49 332.72万 1.21 1.84
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 2785.28万 3.78 --- --- ---
其他业务(产品) 1553.76万 2.11 972.88万 3.53 62.61
危废处理处置业务(产品) 614.65万 0.83 --- --- ---
─────────────────────────────────────────────────
华东地区(地区) 4.21亿 57.03 --- --- ---
西南地区(地区) 2.04亿 27.69 --- --- ---
华南地区(地区) 4551.34万 6.17 --- --- ---
华北地区(地区) 3842.63万 5.21 --- --- ---
东北地区(地区) 2874.90万 3.9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3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8123.48│ 10.90│
│客户二 │ 12104.58│ 7.28│
│客户三 │ 8504.40│ 5.11│
│客户四 │ 7961.44│ 4.79│
│客户五 │ 7032.06│ 4.23│
│合计 │ 53725.96│ 32.3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3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5876.68│ 15.39│
│供应商二 │ 10225.56│ 9.91│
│供应商三 │ 2513.52│ 2.44│
│供应商四 │ 2089.34│ 2.03│
│供应商五 │ 1605.61│ 1.56│
│合计 │ 32310.72│ 31.3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活垃圾清运量稳步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
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增加至2.54亿吨,其中实际焚烧量达2.10亿吨,焚烧处理占比约为82%。截至2024
年10月,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为1010家,有焚烧炉2172台,焚烧能力约111万吨/日,运营市场规模庞大。在
经过近二十年的持续高增长后,目前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增长呈区域化差异态势,东部省份新增空间较为有限
,中西部地区仍有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垃圾焚烧行业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各地排放标准提高和“两重”“两新”政策
的深入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加速,老旧焚烧厂提标改造需求进一步释放。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效率逐步加强,
将发电的余热向周边工业企业、居民供应;将烟气部分余热通过技术创新再发电,实现热能高效利用,提高
项目经济收益、实现社会效益。
伴随AI大模型应用场景的丰富和商用进程的加快,行业进入“AI+环保”的新发展时代。同时,生活垃
圾焚烧发电行业凭借绿电属性、低成本、稳定性及区位优势,通过为智算中心提供绿电和绿热,助力其降低
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行业借助该协同模式有望增厚自身盈利和改善现金流,实现
双向赋能。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具有绿色属性,生态环境部明确“生物质能是具有较好减碳效果的可再生能源,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文,
明确要依法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使用绿证核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行稳
定,能够持续产生清洁、低碳的绿色电力、绿色热能,核发相应绿色电力证书、零碳能源证书,通过绿电、
绿热、绿证交易、碳交易等业务,深度助力用能企业、当地社会节能降碳。生活垃圾焚烧企业从垃圾处理、
单一能源供应企业向着综合性绿色能源企业发展。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2023年我国在境内外上市的环保公司垃圾焚烧运营产能前10名集中度约45%。202
4年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并购10余起,叠加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行业并购潮加速,行业集中度
有望进一步提升。
境外市场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及东南亚地区人口和经济发展活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大部分处
于10%以内,将步入焚烧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产业经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输
出焚烧设备与运营经验,迎来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特征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受到国家支持和鼓励,国家在上网电价、税收政策、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出台了
很多政策和优惠措施。行业一般采用特许经营权模式,具有收益期长、区域垄断、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受季节性及周期性变化影响弱等特征。客户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电网企业以及周边工业园区需求绿色能
源的企业,客户整体信誉度高,项目收益率稳定。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业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作为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体系内以科技创新
为引领的环保双碳产业平台,垃圾焚烧技术始于1995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开发的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
焚烧技术,后消化吸收丹麦伟伦炉排炉技术且不断改进。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被认定
为“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参与的《废弃物焚烧与钢铁冶炼二恶英污染
控制技术与对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绿色热能高效利用水平行业领先,差异化竞争优势显著。公司为业内最早开拓绿色热能综合利用的企业
,掌握丰富的供热改造及项目运营经验。2024年供热175.45万吨,处理垃圾394.06万吨,供热比44.52%,行
业排名第一。供热显著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具有更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精细化管理水平行业领先。公司作为国内首批(3家)获得环境服务特级认证的企业,国家AAA级生活垃
圾焚烧厂占运营电厂比例在行业中领先,被中环协评为“中国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综合实力二十强”。
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公司装备业务行业领先,2024年装备业务合同额达2.3亿元。同时
公司为中环协常务理事单位,是生活垃圾焚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委员会、
智能装备与资源化专业委员会分别任副主任委员单位。此外,公司在中国环境环保产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
工业协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均有任职,并于2024年加入国际固
体废物协会InternationalSolidWasteAssociation(ISWA),向世界推广固废处理与新能源的中国方案。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降碳减污,紧抓市场机遇,深度挖掘绿电、绿热、绿色天然气等多元
化商业模式,并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加快推进一流企业建设。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279.94万元,同比增加18.43%;利润总额40,132.05万元,同比增加13.5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69.50万元,同比增加18.92%;处理生活垃圾394.06万吨,同比增加1
5.97%;上网电量10.07亿度,同比增加12.56%;供热175.45万吨,同比增加57.31%;此外公司积极发展绿色
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处理餐厨垃圾10.55万吨、污泥3.92万吨、医疗废物0.33万吨、提纯沼气714.68万立方
米、制备生物天然气408.94万立方米;装备业务合同签订额达2.3亿元,位于行业前列。
(一)主要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1)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
公司主要以BOT、BOO等特许经营方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公司根据特许经
营协议等协议约定向生活垃圾处理区域内政府及企业提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服务并获取处理收益。同时,公
司将焚烧形成热能资源化利用,一方面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主要用于上网形成电力销售收入;另一方面
公司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创新采用绿色热能高效利用模式,向其周边工业企业提供稳定、高品质供热服
务并获取蒸汽销售收入。
公司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不断实践并成功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作为国家首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
全国首批“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核心建立循环处
理工艺,餐厨废弃物、污泥、医疗废物处理产生的后端废弃物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处理,发电收
入随之增加。公司根据协议约定向地方政府、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医院等收取餐厨废弃物、污泥及医疗废物
处理费。同时生活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炉渣、餐厨项目运营产生的粗油脂、提纯沼气所产生的生物天然气实现
资源化综合利用收入。
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垃圾中转站,向政府提供生活垃圾的转运服务,收取相关中转站运行
维护费及生活垃圾转运费用。
(2)危废处理处置业务
医疗废物处理项目在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下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协同处理,在绵阳市域范
围内向医院收取医疗废物处理费。
(3)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业务
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方式就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所需环保装备、焚烧自动化设施、清洁能源转
化技术与设备进行销售并获取收益。此外,公司对外提供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相关技术咨询、驻场监督等服
务并收取服务费。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方式主要为公开招标、企业自主招标、直接采购。招采需求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向采购部门提出
采购需求,物资采购部门依据需求时间编制采购计划,依据招采预算金额确定招采方案,并执行相关审批程
序。
4、研发模式
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研发体系,研究院、技术装备中心、工程管理部及控股公司为研发项目承担部门或
单位。同时,公司设立研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研发项目相关事项进行审核和决策,研发管理委员会下设
研发专家库,负责对公司研发项目的相关技术进行论证。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绿色能源
公司积极拓展并完善绿热、绿电、绿色天然气等多元化的绿色新能源供给体系,在降碳减污的基础上进
一步实现扩绿增长,先行推动落地绿色价值的实现。
公司绿色热能业务布局全国,在持续扩大工业绿热的基础上,成功拓展移动供热及民用供热,绿热能力
行业领先。公司超过60%的运营项目已实现工业供热,主要绿热项目已接入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慈
溪项目获得首批“零碳能源证书”并完成了零碳能源证书首单交易;石家庄项目实现工业为主、民用为辅的
绿热布局;晋城项目、防城港项目均已开展移动供热。2024年,公司供热175.45万吨,同比增长57.31%,年
热电比自137%提高至192%,增幅55个百分点。公司以绿色能源打造新质生产力,提升热能利用效率,输出稳
定、经济、优质的绿色能源,改善当地营商环境,赋能企业绿色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多方共赢,成为
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发展引擎。对公司而言,供热将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提升营业收现率,降低应收账款比
例。
公司持续输出绿色电能,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公司运营电厂已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核准,
实现绿证自动核发,并完成首单绿证交易。2024年,公司上网电量10.07亿度,同比增长12.56%。
公司以科技创新实现餐厨废物、生物沼气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绵阳项目作为全国首批“低碳(零碳
)环境产业园”,将绿色燃气标识与贸易有机结合,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生物天然气“气证合一”线上交易,
实现了生物天然气与常规能源的互联互通与绿色价值实现。2024年,公司提纯沼气714.68万立方米、制备生
物天然气408.94万立方米。公司与舍得酒业合作的废水处理站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项目入选第28届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为中国白酒行业中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
2、并购发展
公司积极并购具有供热潜能的标的并通过运营标准化提升其业绩水平,公司于2023年底成功收购石家庄
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赋能和管理优化,推动项目首季度扭亏为盈,2024年业绩大幅攀升,单体项目净
利润增长5,000万元,合并报表净利润贡献约10%。在此基础上,2024年公司新签订晋州项目以及枣阳项目股
权转让协议,特许经营项目合同规模达17,450t/d,绿色热能业务在湖北生根,河北区域协同竞争力逐步凸
显。其中晋州项目坐落于晋州经济开发区内,服务范围覆盖晋州市及周边县城,项目总规模1,000吨/日,一
期规模600吨/日,年输出绿色热能最大可达26万吨。枣阳项目坐落于枣阳市化工园区,项目总规模500t/d,
年输出绿色热能最大可达23万吨。
境外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拓展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15
00吨/日)和扬吉尤利市(800吨/日)政府签订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作备忘录。
3、装备领先
2024年公司合计签署国内外技术装备合同额达2.3亿元,位于行业前列。作为最早引进炉排炉技术的企
业之一,公司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炉排炉技术,针对国内垃圾特性进行国产化改造,具有垃圾处理适应能力
强、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燃烧充分、减少原始污染物生成等特点。凭借先进的技术
研发能力,公司率先攻破业界“千吨级”大炉排技术难关,成为行业内少数具有千吨级炉排设计、供货能力
的技术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并斩获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单炉规模最大项目之一“武汉市新洲区循环经
济产业园”5台套“千吨级”核心装备供货。同时,公司装备销售业务成功开拓印度尼西亚市场,并在泰国
市场继续深耕新取得4个项目供货协议。生物天然气方面,公司深化与舍得酒业合作的同时,新增剑南春合
作项目,并成功开拓巴西生物天然气提纯市场。
4、创新成果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化落地,最近5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61%。公司针对行业难点痛点,
前瞻性的布局生产工艺全链条的研发创新项目,已在宁波、防城港等地建设了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和中试平台
,并依托四川、河北、山西等地项目布局产业化应用。2024年,公司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控股公
司慈溪中科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垃圾焚烧发电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荣获中环协“科技进步一等奖”
;控股公司防城港中科承担了广西科学技术厅“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性能保温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用示范”的创新合作专项项目,并荣获中环协“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4
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累计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1项,其中已发布7个,1个行业标准及3
个团体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垃圾焚烧多效合一烟气净化项目
即将在公司新建项目开展工业化示范应用;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尾部余热利用技术研发项目已在晋城项目
完成主体安装,即将投运;以催化纤维为基础的催化滤袋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已进入第三阶段,为市场化推
广奠定基础。
5、团队活力
公司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大力开展党建、思
想政治教育。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战略配售、股权激励和研发成果转化与分配协同等长期多维度激励方式,
以及结果导向、浮动绩效的薪酬考核机制,形成风清气正、敏捷高效、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与工作氛围。
2024年,公司实施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了公司经理层、核心员工及骨干员工,并设置了
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确保激励计划的有效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激励计划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
司业绩增长紧密挂钩,使员工能够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
心力,引导员工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公司秉持“人才强企”战略理念,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系统构建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发展体
系。通过实施人才梯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年轻化、专业化、活力足的
人才队伍。报告期内,重点开展了以下关键工作:一是建立统一人才评估标准,借助科学的评估方法与工具
,对人才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精准识别高潜人才;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动态人才库,为人才决策提
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实现人才全周期管理;三是推行定制化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人才的特点与需求,综合运
用系统培训、轮岗历练、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综合能力,加速人才成长。
截至2024年底,公司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特征,30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达34%,40
岁以下中坚力量占比为74%。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公司全级次干部队伍中,40岁以下占比43%,本科及以
上学历占比77%,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65%。公司成功打造出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强的年轻化管理团队
,为组织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依托股东背景打造卓著品牌
公司服务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绿色发展的生态环保战略,系中国科学院控股体系
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环保双碳产业平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与高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实现产研协同发展及
广泛资源的有效整合,牢记环保科技国家队使命担当,以“科创+降碳+AI”打造环保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平
台,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汇聚企业力量,提供产业支撑。
2、精细标准提效能,智慧引领开新篇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企业之一,业务布局覆盖全国,并在浙江宁波、四川绵阳等地
成功建设并运营多个项目,形成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和区域化协同优势。公司建立了符合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
最高等级要求的服务体系和专业能力,形成了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作为首批(3家)
获得环境服务特级认证的单位之一,公司AAA级电厂占比位居行业前列,慈溪项目、绵阳项目、三台项目、
晋城项目均获评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服务能力被评为最高等级一级。此外,慈溪中科炉排炉工
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晋城项目获“山西省汾水杯工程奖”,同时晋城项目也是AAA级旅游景区。
(1)精细化
公司以精细化为导向,通过空中课堂、项目间技术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共性问题,推广优秀经验,提升
整体管理水平。开展小指标竞赛和月度分析复盘,精准识别问题并优化流程。针对设备能耗,因地制宜实施
给水泵、空压机、曝气风机等节能技改,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扩大电子商城和集中采购范围,加强耗材管
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项目建设中,注重设计优化,降低单位投资成本,提高整体收益率,并通过强化
立项管理、工期管理和质量管理,科学有序推进年度建设规划落地实施,确保项目高效、高质量完成。
(2)标准化
公司通过精细化积累,构建了一套高效、可复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管理能力在不同项目和区域间
的延展性。该体系涵盖党建与组织建设、生产运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研发创新、人力资源、数字化转
型、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品牌建设等全业务条线,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基于标准化体系的输出,
公司收购的石家庄项目,成功实现首季度扭亏为盈,全年业绩大幅攀升。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标准化管理体
系的高效性和可复制性,也为公司进一步开展行业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发展坚定了信心。
(3)智慧化
公司已经布局了全链条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工作,并已布局了未来3年智慧化规划,以基建、运行、安
全、维护、经营五大模块为基础,打通运营项目数据网络全流程,制定纵向全级次、横向一体化的智慧化建
设方案。公司目前已针对关键应用场景实施智能升级,如ACC系统升级为AICC系统,开发垃圾吊自动化、智
能垃圾收储运系统、高风险区域智能化管控、智能巡检系统、供热管网智能监督系统、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智能值班系统等,并在多个运营项目中试点应用与改造。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与智能优化,保障项目长
周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提升运营效率和经济性,同时减少人工成本与资源浪费,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可
持续发展。公司与华为全面合作,共同探索“AI+环保”智慧化垃圾焚烧发电厂创新模式。
3、创新领先带动绿色高质发展
公司背靠深厚的科技创新资源,长期深耕环保产业,设立企业研究院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荟聚了一支
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在先进焚烧技术与装备、污染物超低
排放控制技术与装备、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等领域,公司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1)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慈溪项目为《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阻滞二恶英产
生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和《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污染物阻断技术研究》等课题提供了现场应用研究、工程
实验支持和工程示范。公司参与的《废弃物焚烧与钢铁冶炼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二等奖。此外,控股公司中科能环参与的《有机废弃物高负荷厌氧消化和低压变压吸附脱碳生产生
物天然气技术》获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
和“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性能保温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分别荣获中环协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二等奖。
(2)产学研协同创新
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积极联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开
展协同创新,精准传导产业需求至科研前端,确保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针对烟气净化等行业难点
,公司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规模化应用的成熟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双
重突破。
(3)国际合作与技术升级
公司与丹麦伟伦公司成功签订炉排炉焚烧技术授权补充协议,将合作期限延长近十年,深化在技术、产
品及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一方面,公司在传统风冷炉排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活垃圾特性
进行国产化创新升级,推动行业设备更新与智能化转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公司以自主
研发为核心驱动力,联合拓展世界TM先进的DynaGrate水冷炉排技术,并针对东南亚、南亚、中东等“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的垃圾处理特点,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升国际竞争力。
4、进取凝聚人才进化拥抱变革
公司始终将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起集团
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育了一支涵盖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投融资管理等领域的复合
型人才队伍。团队不仅具备高效协同能力,更具有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进化精神。
公司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完善的福利体系为基础,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战略配售和股权激励等多维度
方式,激发人才活力。同时,公司建立了多层次培训体系和多通道发展平台,为青年员工提供广阔的成长空
间。80后干部已成为控股企业经营班子的中坚力量,85后、90后干部快速成长并充实到中层管理队伍中,形
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年轻化人才梯队。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青年干部与年轻骨干将成为公司创新突破、开拓进取的核心动力。资深
的管理团队和充实的人才储备,为企业获取优质项目、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
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人才战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以进取精神凝聚人才,以进化思维拥抱变革,
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5、党建引领聚合力治理现代创一流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