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180 万祥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产品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类产品(产品) 3.61亿 75.03 7122.14万 86.25 19.75
动力/储能类产品(产品) 8702.21万 18.11 638.95万 7.74 7.34
其他产品(产品) 3296.43万 6.86 496.03万 6.01 15.05
─────────────────────────────────────────────────
境内销售(一般)(地区) 2.29亿 47.56 2536.73万 30.72 11.10
境内销售(保税区一日游)(地区) 2.27亿 47.25 5300.31万 64.19 23.34
其他业务(地区) 1798.06万 3.74 189.21万 2.29 10.52
境外销售(地区) 698.29万 1.45 230.87万 2.80 33.06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4.63亿 96.26 8067.92万 97.71 17.4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798.06万 3.74 189.21万 2.29 10.5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行业(行业) 7.61亿 87.18 1.85亿 96.15 24.34
动力/储能行业(行业) 6741.05万 7.72 294.23万 1.53 4.36
其他(行业) 4454.73万 5.10 448.41万 2.33 10.07
─────────────────────────────────────────────────
消费电子类产品(产品) 7.61亿 87.18 1.85亿 96.15 24.34
动力/储能类产品(产品) 6741.05万 7.72 294.23万 1.53 4.36
其他(产品) 4454.73万 5.10 448.41万 2.33 10.07
─────────────────────────────────────────────────
华南地区(地区) 3.82亿 43.77 8699.27万 44.30 22.76
华东地区(地区) 3.49亿 40.01 6146.56万 31.30 17.59
西南地区(地区) 1.30亿 14.83 4727.71万 24.08 36.50
其他(地区) 659.57万 0.76 --- --- ---
境外(地区) 556.05万 0.64 62.56万 0.32 11.25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8.73亿 100.00 1.93亿 100.00 22.0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产品(产品) 3.52亿 85.96 9532.70万 96.20 27.10
动力/储能电池类产品(产品) 3341.46万 8.17 26.16万 0.26 0.78
其他(产品) 2403.49万 5.87 350.62万 3.54 14.59
─────────────────────────────────────────────────
境内销售(保税区一日游)(地区) 2.19亿 53.58 --- --- ---
境内销售(一般)(地区) 1.67亿 40.74 --- --- ---
其他(补充)(地区) 2180.23万 5.33 --- --- ---
境外销售(地区) 144.12万 0.35 ---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87亿 94.67 9584.56万 96.72 24.74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180.23万 5.33 324.93万 3.28 14.90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行业(行业) 10.35亿 87.12 3.05亿 87.28 29.50
动力/储能行业(行业) 1.06亿 8.89 4452.94万 12.72 42.15
其他(行业) 4747.18万 3.99 --- --- ---
─────────────────────────────────────────────────
消费电子类产品(产品) 10.35亿 87.12 3.05亿 87.28 29.50
动力/储能类产品(产品) 1.06亿 8.89 4452.94万 12.72 42.15
其他(产品) 4747.18万 3.99 --- --- ---
─────────────────────────────────────────────────
华南地区(地区) 5.38亿 45.23 1.24亿 37.16 22.98
华东地区(地区) 4.75亿 40.00 1.43亿 43.03 30.09
西南地区(地区) 1.24亿 10.42 4582.32万 13.78 36.99
境外(地区) 4753.98万 4.00 --- --- ---
其他(地区) 409.07万 0.34 ---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1.89亿 100.00 3.33亿 100.00 27.9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9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6664.83│ 19.08│
│客户二 │ 16132.59│ 18.47│
│客户三 │ 14663.81│ 16.79│
│客户四 │ 10635.04│ 12.18│
│客户五 │ 5612.40│ 6.43│
│合计 │ 63708.66│ 72.9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8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7144.97│ 16.37│
│供应商二 │ 3610.19│ 8.27│
│供应商三 │ 2144.26│ 4.91│
│供应商四 │ 1712.80│ 3.92│
│供应商五 │ 1482.94│ 3.40│
│合计 │ 16095.17│ 36.8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公司发展始终立足于锂电池行业,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领域和新
能源动力/储能领域。
1.消费电子行业情况
在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随着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快速落地应用,以
及终端设备积极消化库存,加之消费者信心的不断提升,消费电子需求逐渐得到释放。据国际数据公司(ID
C)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了7.8%的同比增长,达到2.894亿部;进入第二
季度,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比增长6.5%,达到2.854亿部,增长趋势为今年的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Canalys及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亦表明,2024年上半年全球个人电脑的出货量约为1.2亿台,其中第
二季度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出货量达到6280万台,同比增长3.4%。
AI技术作为当前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正成为驱动消费电子持续成长的重要力量。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作
为端侧设备,显著受益于AI带来的全方位体验升级,预计这将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在智能手机领域,生成
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涌现,以及市场需求的复苏,使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乐观情绪持续上涨。据Cana
lys的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3%,达到11.8亿部。更重要的是,AI手机将成为未来几
年内的主流趋势。从2023年至2028年,AI手机出货量的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63%,到2028年,AI手机在整体
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出货量占比将从5%提升到54%。
在个人计算领域,随着市场库存逐渐恢复至健康水平,全球PC市场正迎来复苏的曙光。得益于AIPC新品
的持续推动,预计该市场将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AIPC凭借其卓越性能,能够流畅运行由本地部署的大模
型与本地知识库组合构成的个人大模型,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这种技术不仅提供了出色的用
户体验效果,还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根据Canalys的预测,今年全球PC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68亿台,同
比增长5.6%。而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AIPC的出货量也将显著增长,预计将达到480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
18%。
展望未来,AIPC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AIPC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
比例将达到40%。这一比例的持续增长表明AI技术在PC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被市场接受的潜力。更远期的预测
显示,到2028年,AIPC的出货量将达到惊人的2.05亿台,这表明AIPC正在成为个人计算领域的主流选择。从
复合年增长率(CAGR)的角度看,从2024年至2028年期间,AIPC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非常迅猛,预计将达到44
%的CAGR。这一增长速度不仅体现了AIPC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PC行业将迎来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
时代。总体而言,全球PC市场和AIPC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总体来看,受益于AI技术的赋能、不同细分市场出货量的恢复以及新的换机周期的到来,以智能手机、
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整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AI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科技领域的格局。
不仅在软件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硬件配套的全面升级。随着AI大模型的运算和AI应用的不
断拓展,对于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电源能力以及存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终端
设备的芯片、电池、内存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结构件、散热等辅助部件都将面临创新和升级的挑战。这种升
级不仅是为了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了提供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终端设备,以满足用户日益
增长的需求。AI技术的应用在为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创造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将会驱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
发展。
2.新能源动力/储能行业情况
在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期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492.9万辆和4
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0.1%和32%。这样的增长趋势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2%,成为
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433.9万辆,同比增长了35.1%。同时
,出口量也显著增长,达到了60.5万辆,同比增长13.2%。此外,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1月
至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的累计装车量达到了203.3GWh,同比增长了33.7%。这一增长趋势预计将在全年
内持续,行业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我国已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
战场,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首位,带动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发展。在技术方面,相关软件开
发应用不断推陈出新,芯片、传感器等硬件系统也得到了全面发展。L2级自动驾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配置率
达到56.2%,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速落地,无人驾驶车辆进入商业化试点运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创
新发展、充换电等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以及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都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
化及动力电池的发展。
在2024年上半年,储能行业依然维持了其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鑫椤锂电研究报告的最新数据,国内储
能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26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了40%。与此同时,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也达到了1
30GWh,同比增长了35%。这一发展势头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首先,储能政策的持续推动为行业提供了
强有力的支持。其次,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储能系统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此外,市场环境的不断优
化也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场数据的统计显示,从2022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4万家与
储能相关的企业成立。截至2023年底,中国储能相关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6万家。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这一
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20万家。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了储能电芯市场的快速爆发。然而,短期的市场供大于求
现象使得“价格战”越演越烈,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
向海外市场。据欧洲储能协会的测算,至2030年,欧洲地区需要部署约200GW的储能,即每年新增约14GW。
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600GW,即每年新增20GW。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国的头部储能产
业链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业务布局方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动力/储能两大领域,积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布局,主要从事消费电子精密
零组件产品及动力/储能电池精密组件产品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本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紧
跟行业发展动向及客户多样化需求,稳定且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追求智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持续
前进。本公司在多年市场深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延伸制造链条,掌
握了模具开发、冲压、焊接、模切、电镀、热压、注塑等各生产环节的核心技术。同时,基于对整体工艺的
深刻理解,公司自主开发了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兼具完备性、协同性和通用性的制造体系,实现了
产品的高质量、精益化生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竞争力不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53.1
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3.0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9.64%。202
4年上半年,受益于AI赋能终端升级,消费者需求逐步释放,终端去库存逐渐进入尾声,消费电子市场逐渐
回暖。公司紧跟行业复苏的脚步,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此外,
公司微型锂离子电池业务、新能源动力/储能业务处于业务爬坡期,虽然订单量稳步增长,但由于固定资产
投入加大,面临着较大的折旧压力,盈利能力尚未得到有效释放,进而导致报告期内净利润的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1)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能释放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并推进了产能的释放。
苏州二期厂房即将完成验收,为投产做好准备。常州二期厂房和重庆二期厂房已经陆续投入使用,有助于提
高公司的订单承接能力,从而缓解产能压力。此外,公司积极推进越南工厂的建设工作,建立国际化的生产
布局。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不断推进各项项目的进展,持续开拓客户市场,并稳步推进后续设备的采购
工作,促进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和实现量产交付。
(2)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创新驱动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470.70万元,同比增长10.71%
,充分显示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投入。公司一直秉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持续完善技
术创新平台,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并积极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操
作风险,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除了在传统优势的笔记本电脑业
务上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外,公司还积极开拓并延伸了相关领域的研发,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结构件的研
发。这一战略举措为公司积累了技术储备,为未来更多领域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
科技创新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将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研发的
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3)深化精益管理,助推高质量发展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壮大和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面临着日益复
杂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程序。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公司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报告期内
,公司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配置了MES系统等信息化软件设备,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
化管理。此外,公司全面推进ERP、OA系统等信息化办公软件的应用,以提高公司业务的高效化管理水平。
同时,公司注重员工培训和管理,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以适应公司业务的发展需求。未来,公
司将继续深化精益管理,推动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学习
和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以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电子类产品和动力/储能类产品。拥有包括热敏保护组件、数电传控集成组件、
精密结构件、柔性功能零组件、微型锂离子电池、动力/储能电池壳盖/壳体、CCS一体排、软硬连接器等日
益丰富的产品线。热敏保护组件、数电传控集成组件、精密结构件、柔性功能零组件、微型锂离子电池等产
品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
动力及储能赛道,以动力/储能电池壳盖/壳体、CCS一体排、软硬连接器等产品为基点,进一步提高在新能
源领域终端市场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竞争力。
3.公司的经营模式
本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市场多年,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已形成独立且成熟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
及盈利模式。在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1)研发模式公司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始终秉持“以技术为根基、创新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
供优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理念,紧密跟踪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和及时
发现国内外市场现时或潜在需求,密切关注和了解国内外相关精密零组件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发
展动态,不断迭代核心技术。
(2)采购模式公司通过严格的评估和考核程序遴选合格供应商,并通过技术授权、长期协议、合资合
作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公司采购
模式主要分为指定采购、自主采购和外协采购三种类型。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依据销售订单来安排生产计划,各生产事业部负责执行具体的生产任务。首先
,公司会根据产品的类别对订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结果分配给相应的生产事业部生产。公司会根据各
生产事业部的排产能力来安排具体的生产计划以及执行实施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注重工艺设计、
全流程生产管控以及关键工序的复核检验,从而实现对产品高效且稳定的品质管控。此外,公司还设立有质
量品质控制部,会定期对生产线进行抽样检查和考核,及时提出优化和整改建议以应对生产线出现良品率异
常的情况。
(4)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模式,会与长期合作的客户定期签订产品销售《框架协议》,约定价格、
质量、付款方式和交货方式等主要条款。客户会以订单形式向公司发出其具体的采购需求,并在订单中具体
约定产品规格、数量、单价、交货期限等内容,供需双方根据上述协议以及订单约定来安排生产、发货、结
算等。销售合同、订单管理、市场开发、客户维护等工作由公司的市场部来具体负责。
在开拓新客户和新业务方面,公司主要采用商务拜访、技术交流以及现有客户推荐等方式,具体如下:
①利用各种渠道来获悉客户的具体需求,并通过实地造访的方式与潜在客户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产品设
计、技术参数、工艺路线等信息,并根据沟通情况进行新品研发和样品试制,以完全满足潜在客户的需求为
基础来获取合作机会;②通过持续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得到直接客户及终端品牌商
的认可,以此与终端品牌商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得长期合格供应商资格;③与客户的长期合作过程中
,公司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深度开发客户,以此提升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或增加销售的产品类别,实现产业
链延伸。在成为终端品牌商的合格供应商后,根据终端品牌商对供应链的管控程度,管控程度较高的终端品
牌商会根据产品需求安排公司向特定下游厂商交付具体数量、规格型号的产品;管控程度相对较低的终端品
牌商主要管控产品规格型号,由直接客户与公司自主安排产品交付。
(5)盈利模式公司一路以来的发展围绕锂电池行业展开,专注于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产品及动力/储能
电池精密组件产品相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建立了成熟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模式。与此同时,
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了产品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公司根据销售预测数据,科学
地规划下一年度的产能。通过提前部署各生产基地的产能安排以及原料设备的采购计划,公司能够精准地做
好生产排期,并严格执行。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要
求。同时,公司还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出货,保障了在手订单的顺利交付和货款的如期回收。公司通过长期研
发塑造的技术优势,自动化水平提高积累的成本优势,进而持续作用于研发投入力度及市场开拓深度,助力
公司形成高效益的盈利模式。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研发创新、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以保持竞争
优势并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
4.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依托完整的制造体系、高效的客户响应能力、稳定的产品品质等综合优势,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客户资源
,是消费电子及动力/储能电池零组件制造龙头企业。公司的直接客户涵盖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消费电子厂
商及动力/储能电池制造商,如新普科技、惠州德赛、宁德新能源、欣旺达以及三洋集团等,产品最终应用
于比亚迪、苹果、微软、惠普、戴尔、三星、联想、Meta等知名消费电子及动力/储能电池行业终端品牌。
公司凭借优秀的研发及生产实力,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企业”、“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苏州市服
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苏州市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被纳入苏州市“瞪羚计划”企业名录。
5.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消费电子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展现出积极的复苏态势,并且随着AI创新的不断涌
现,行业的成长性得到了进一步推动。在全球范围内,依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连
续四个季度实现了增长。与此同时,根据Canalys及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台式机和
笔记本的出货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达到了6280万台,同比增长了3.4%。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消费者
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复苏的信号。行业的复苏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
会,公司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加强
核心产品工艺的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不断完善自动化生产设备,优化供应链。此外,在产业链国际化
的趋势下,公司持续推进越南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际客户做好准备
。
(2)动力/储能业务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动力电池和储能
电池市场的需求也持续扩大。这一市场趋势为公司动力/储能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减
碳减排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各大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了鼓励新能源领域的政
策。这些政策为公司动力/储能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
抓住行业的发展机遇,公司积极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深化技术。在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模具设计与生产方
面,公司不断拓展技术领域,建立了高精密度、高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公司掌握了包括稳定防爆、防渗漏、
拉伸、热压、热铆、自动装配、智能测试等多项核心技术,为产品的高效生产和质量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
支持。现阶段,经过公司的不懈努力,动力/储能业务的前期业务开拓已初显成效。随着新厂房的投入使用
,客户和订单的逐步导入,公司动力/储能业务的订单量逐渐增加。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
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以实现更加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3)微型锂离子电池业务公司所生产的微型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
心技术体现在产品的复杂制作工艺与较高的技术壁垒,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这些电池可高效地用
于各类蓝牙耳机中,包括音乐耳机、睡眠耳机及助听器等,并能够适用于其他日益兴起的新型可穿戴设备产
品。2024年上半年度,消费电子行业的逐渐恢复势头,为公司微型锂离子电池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机
遇。自公司微型锂离子电池实现量产以来,经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迭代创新,产品已逐渐走向成熟与稳定,
逐步获得了世界领先的助听器制造商的测试认证。同时,在TWS耳机市场方面,公司也已成功通过森海塞尔
、BOSE等头部耳机厂商认证测试,并逐步开始获得量产订单,产品顺利迈入产能爬坡期,订单逐渐增加,并
有望在未来持续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及研发优势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念,将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通过不断优化自动化水平及与客户共同开发项目,成功地提升了制造技术并扩
展了工艺应用能力。多年来,公司已经积累了高精密模具开发、冲压、快速压制、模切、焊接、表面处理以
及组装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加工工艺链。公司不仅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制造工艺,同时也在努力
优化产品研发技术平台。为了进一步强化研发能力,公司大力引进优秀的研发人才,并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
,构建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研发经验丰富、梯队建设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这支团队具备同时进行多个研
发项目的能力,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快速开发新产品,紧跟甚至引领客户战略创新的步伐。
基于长期为众多知名品牌商提供优质服务的良好口碑和稳固的客户基础,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在终端品牌商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中,直接参与零组件设计的论证工作。公司技术团队具备深入的
行业知识和技术实力,能够对零组件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帮助
公司迅速做好量产准备,协同模具、自动化及其他生产部门,同步完成模具开发、生产流程设计,并形成高
效的自动化方案。这种紧密的协作模式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客户服务能力公司拥有成熟销售服务体系,以完备的制造体系、不断进步的产
品创新能力、敏捷的反应机制及专业高效的服务品质,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赢得了全
球顶尖客户的广泛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已经与比亚迪、苹果、微软、惠普、戴尔、三
星、联想、Meta等一流终端品牌商建立了稳固且长久的合作关系。在苹果产业链中,公司已成为其笔记本电
脑业务的主要数电传控集成组件供应商之一,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和业界口碑。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国内
外知名的高科技公司,这种显著的平台优势不仅保证了公司稳定的收益水平,也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与此
同时,优质客户群体的良好示范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有助于开拓新客户,为公司在未来的市
场竞争中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公司始终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
积极拓展产业链,通过横向和纵向扩展产品应用领域,不仅提升了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还增加了产品销售
的多样性,有助于公司抵御不同行业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公司积累了与
不同行业客户合作的丰富经验,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先进的自动化水平随着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科技的不断拓展应用,公司
积极推动智能制造水平的持续提升。
公司坚定地实施自动化改造策略,构建自动化生产线和信息化系统,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制造环境。
公司拥有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开发团队,为公司各事业部提供全面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在项目开发、
管理、实施过程中,实行系统化流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精准地执行。同时,在技术方面,不断
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工程实施方面,提供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全方面服
务,确保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生产。通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在制造、检测、包装等
多个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品质风险。这不仅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也形成
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自动化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四)成本控制优势公司已成功构建了一套完备的ERP管理系统及MES系统,实现了从采购至客户反馈的
全方位、全过程精确控制。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及库存管理等方面,公司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
施,确保了原材料的高效采购、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还保障了产品质量与安全。同时,公司注重产品交付
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并积极收集客户使用信息的反馈,以便不断优化服务与产品。公司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
,并建立了完善的成本管理绩效评价考核体系,鼓励全员参与,形成了一种人人关注降本增效的积极氛围,
不断提高各环节的管理能力与效率,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能力。公司采取严格的成本管理措施,自上而下地
控制各部门及产品项目的成本费用。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努力寻求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以实现生产
运营的高效与经济。此外,公司还通过优化生产技术与工艺,提高产品良率,有效减少不良品带来的损失,
从而为企业的利润空间提供了有力保障。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