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219 腾远钴业 更新日期:2025-08-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钴、铜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钴产品(产品) 16.80亿 47.56 3.99亿 43.87 23.77
铜产品(产品) 15.68亿 44.39 4.80亿 52.79 30.64
其他(产品) 2.84亿 8.05 3048.03万 3.35 10.72
─────────────────────────────────────────────────
其他国家(地区) 19.17亿 54.26 5.46亿 60.04 28.51
中国大陆(地区) 16.16亿 45.74 3.64亿 39.96 22.51
─────────────────────────────────────────────────
直销(销售模式) 35.32亿 100.00 9.10亿 100.00 25.77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有色行业(行业) 65.42亿 100.00 14.45亿 100.00 22.09
─────────────────────────────────────────────────
铜产品(产品) 34.61亿 52.90 11.64亿 80.52 33.62
钴产品(产品) 24.14亿 36.90 1.84亿 12.73 7.62
镍产品(产品) 3.57亿 5.46 2549.95万 1.76 7.14
其他(产品) 2.08亿 3.18 6799.49万 4.70 32.73
锂产品(产品) 1.01亿 1.55 2024.21万 1.40 20.02
三元前驱体(产品) 129.82万 0.02 -1621.40万 -1.12 -1248.96
─────────────────────────────────────────────────
境外(地区) 34.71亿 53.05 11.63亿 80.44 33.49
华东(地区) 15.27亿 23.34 3517.09万 2.43 2.30
华北(地区) 5.41亿 8.27 --- --- ---
华中(地区) 3.94亿 6.02 --- --- ---
华南(地区) 2.72亿 4.15 --- --- ---
西北(地区) 1.16亿 1.78 --- --- ---
其他业务收入-境内(地区) 7675.23万 1.17 --- --- ---
其他业务收入-境外(地区) 6922.34万 1.06 --- --- ---
东北(地区) 4678.12万 0.72 --- --- ---
西南(地区) 2855.74万 0.44 ---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65.42亿 100.00 14.45亿 100.00 22.0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产品(产品) 17.60亿 54.94 6.62亿 84.19 37.65
钴产品(产品) 11.56亿 36.08 5794.89万 7.36 5.01
镍产品(产品) 1.94亿 6.06 3072.90万 3.91 15.84
其他(产品) 9356.78万 2.92 3576.15万 4.54 38.22
─────────────────────────────────────────────────
其他国家(地区) 18.11亿 56.55 6.88亿 87.43 37.99
中国大陆(地区) 13.92亿 43.45 9893.97万 12.57 7.11
─────────────────────────────────────────────────
直销(销售模式) 32.03亿 100.00 7.87亿 100.00 24.5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有色行业(行业) 55.43亿 100.00 10.43亿 100.00 18.82
─────────────────────────────────────────────────
铜产品(产品) 28.07亿 50.63 8.58亿 78.54 30.55
钴产品(产品) 25.05亿 45.20 8794.03万 8.05 3.51
其他(产品) 1.72亿 3.10 1.39亿 12.72 80.81
镍产品(产品) 5061.75万 0.91 290.18万 0.27 5.73
锂产品(产品) 882.90万 0.16 458.56万 0.42 51.94
─────────────────────────────────────────────────
境外(地区) 28.61亿 51.62 8.63亿 82.75 30.17
华东(地区) 12.16亿 21.94 6946.11万 6.66 5.71
华中(地区) 5.63亿 10.16 -4839.87万 -4.64 -8.59
华南(地区) 3.48亿 6.27 --- --- ---
华北(地区) 2.55亿 4.60 --- --- ---
西北(地区) 1.08亿 1.95 --- --- ---
其他业务收入-境内(地区) 6843.06万 1.23 --- --- ---
其他业务收入-境外(地区) 5196.53万 0.94 --- --- ---
东北(地区) 4179.67万 0.75 --- --- ---
西南(地区) 2927.63万 0.53 ---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55.43亿 100.00 10.43亿 100.00 18.8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0.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1.8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62387.62│ 24.82│
│客户2 │ 83801.00│ 12.81│
│客户3 │ 67841.48│ 10.37│
│客户4 │ 47493.98│ 7.26│
│客户5 │ 43127.80│ 6.59│
│合计 │ 404651.88│ 61.8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8.7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2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78587.51│ 13.51│
│供应商2 │ 29429.50│ 5.06│
│供应商3 │ 28368.34│ 4.88│
│供应商4 │ 25814.01│ 4.44│
│供应商5 │ 25245.27│ 4.34│
│合计 │ 187444.64│ 32.2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钴、铜、镍、锂、电池材料前驱体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聚焦新能源金属资源开发
利用,为全球领先的钴、铜、电池材料前驱体产品生产企业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
与代码》,公司所属行业为“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中的“C3219其他常用有色
金属冶炼”和“C3211铜冶炼”的两个小类。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据市场调查机构RhoMotion数据显示,1-6月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10万辆,同比增长28%。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汽车产
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
的44.3%,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根据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
展白皮书(2025年)》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达到2,239.7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预计
为1,649.7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73.6%,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405万辆。
根据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为401.3GWh,同比
增长38.5%。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
,累计同比增长47.3%。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55.5GWh,占总装车量18.5%,累计同比下降10.8%;磷酸铁
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4.0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73.0%。根据IDC数据,2025年1-6月年全球智
能手机的出货量约为6.001亿部,比上年同期维持增长态势;1-6月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约为1.316亿台,同
比增长5.8%,这也是全球PC市场在今年以前出货量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后,今年内实现的第二个季度正增长,
全球正处于个人电脑的换机大周期。
公司所从事的动力电池及3C类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公司产业的进一步向下延伸
,公司的行业地位和产业链优势将更加突出。
2025年6月10日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
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符合要求的海外再生电池黑粉原料不再视为固体废物,不再被禁止进
口。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进一步加快布局、以更多形式与产业链各个环节优秀企业,
建立战略合作,完善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有机融入产业生态链。公司持续优化、不断创新,突破或掌
握了多样性钴资源回收利用、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等;公司30,000吨电池废料综合回收车间已投产,以废旧
电池为原料的钴、镍、锂产品产销量进一步增长。
公司多个在研项目涉及锂电回收战略布局,包括电池废料优先提锂、预处理分离铜、镍回收等。项目成
功后,将降低公司回收金属的成本,提升公司在锂电池废料回收领域的优势。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数据,2025年1-6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339.29万吨,消费量1-4月为919.23
万吨、1-6月预估为1,350万吨。2025年铜矿供应持续紧张,据标普全球预计,2025年铜精矿短缺量将达到84
7,764吨。这一预测表明,尽管全球铜需求持续增长,但铜精矿的供应却难以满足这种需求。铜精矿的短缺
以及全球需求的增长可能支撑价格上行。
2、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情况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钴、铜、镍、锂、电池材料前驱体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聚焦新能源金属资源开发
利用,为全球领先的钴、铜、电池材料前驱体产品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氯化钴、硫酸钴等钴盐;电积钴、电积铜等金属;硫酸镍及电池级碳酸锂等产品公司
全资子公司赣州腾驰2024年新增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产品,公司聚焦3c消费电池与动力电池赛道,围绕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产品品类,向下游延伸。相关产品已覆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航天航空
等传统场景,并逐步适配AI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场景。凭借良好的信
誉和优异的产品质量,公司与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钴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合金、磁性材料、电子元件材料、饲料添加剂、电镀、石化催化剂、
医药试剂等领域。
铜则应用于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国防、建筑材料、民用器具等领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金属之一。镍
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不锈钢、电镀、合金、特种玻璃、磁性材料、陶瓷颜料、防腐蚀涂层、高温
合金、超导材料等领域。
锂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光学玻璃、陶瓷、冶金、电解铝、核工业等领域。
四氧化三钴主要用于消费类锂电池正极材料、磁性材料、热敏电阻等领域。
三元前驱体主要用于制造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
3、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采购与定价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料为铜钴矿、钴中间品、MHP及电池黑粉等,主要辅料为液碱、硫酸、盐酸等。铜钴
矿、钴中间品、MHP的供应商主要为国际矿业公司或大宗商品贸易商,公司与全球著名的钴、镍原料供应商
,国内著名的电池厂,材料厂,电池破碎厂,电池黑粉贸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长期稳定地保证铜
钴矿、钴中间品、MHP、电池黑粉的供应。主要辅料则向国内化学品供应商采购。
刚果腾远成立后,公司进一步拓展了采购渠道,通过刚果腾远向当地贸易商和矿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及
采购铜钴矿,在刚果(金)当地加工成电积铜。电积铜通过维克托在全球范围内直接销售。
公司钴中间品、铜钴矿的采购定价一般由原料所含钴或铜金属量、基准价和计价系数三个因素决定。钴
基准价一般参考英国伦敦《金属导报》(MB)出具的金属钴报价及上海有色网硫酸钴的报价,铜金属基准价
参考上海期货交易市场铜现货结算月平均单价或伦敦金属交易所报价(LME)官方现货结算均价。计价系数
一般根据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钴中间品与铜原料的金属含
量一般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取样化验并经双方确认。公司钴中间品采购单价=英国《金属导报》(MB)标准级
钴报价低幅月平均单价*计价系数或结合上海有色网硫酸钴低幅减加工费模式。公司铜矿采购单价=上海期货
交易市场铜现货结算月平均单价或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官方现货结算均价*计价系数。其他原辅材料由公
司经营部结合市场价格信息,与《合格供应商目录》内的供应商谈判或由其竞价确定。
刚果腾远铜原料的定价一般由原矿所含的铜金属量、公司发布的报价文件决定。铜原料的金属量一般由
刚果腾远检测并经供应商确认,公司会根据原料市场价格行情、供需情况等因素不定期发布采购报价文件。
公司发布的报价文件考虑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报价波动的影响,约定了不同铜品位区间和不同区间
相对应的铜价格系数。刚果腾远铜钴矿石采购单价=来矿当日LME现货结算价或来矿当月LME现金现货月均价*
铜价格系数(公司报价中混合结算铜品位对应相应价格系数)。所谓混合,即针对多个批次计算出加权平均
品位,根据该加权平均品位具体适用公司报价文件约定的钴结算单价或铜结算系数。
公司镍原料的采购定价一般由原料所含镍金属量、基准价和计价系数三个因素决定。镍基准价一般参考
上海有色网(SMM)出具的镍盐现货结算均价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官方现货结算均价。计价系数一般根
据MHP或者黑粉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镍原料的金属含量一般由
第三方检测机构取样化验并经双方确认。公司镍原料采购单价=(上海有色网(SMM)硫酸镍价格-加工费)
或约定月LME现金现货月均价折算镍金属价格*计价系数。其他原辅材料由公司经营部结合市场价格信息,与
《合格供应商目录》内的供应商谈判或由其竞价确定。
公司电池黑粉原料的采购定价一般由原料所含钴、镍、锂金属量、基准价和计价系数三个因素决定。钴
、镍、锂基准价一般参考上海有色网(SMM)出具的钴盐、镍盐、工业级锂盐现货折算成钴、镍、锂金属结
算均价。计价系数一般根据黑粉中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电池黑
粉的金属含量一般由双方取样化验并经双方或者第三方化验公司仲裁确认。公司黑粉采购单价=上海有色网
(SMM)到货当日金属盐高低幅均价折算金属价格*计价系数。其他原辅材料由公司经营部结合市场价格信息
,与《合格供应商目录》内的供应商谈判或由其竞价确定。
(2)生产模式
公司基于市场需求变化预期、已签订的产品合同、原材料库存及可获取的铜、钴、镍、锂金属原料,制
定各类钴产品、镍产品、锂产品和电积铜的年度产量计划;公司适时依据市场实际需求和产品价格变化情况
,对产量计划进行适时调整。
公司根据行业的需求变化及公司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灵活调节产品类型与产品结构进行柔性生产
,最大化发挥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同时,公司不断通过技术研发等方式改进生产流程,强化产品的成本
优势和质量优势。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均为直销模式。钴产品、镍产品及锂产品由母公司对外销售,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由
赣州腾驰对外销售;铜产品则由母公司、维克托分别就地销售;公司的钴产品、镍产品、锂产品、四氧化三
钴、三元前驱体销售定价主要以①伦敦金属导报(MB)的钴金属报价;②上海有色金属网(SMM)的镍金属
及锂金属报价为基准,结合钴产品、镍产品、锂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竞争对手报价、有色金属网公布价格等
因素,综合确定销售价格;铜产品销售定价主要是参考LME标准铜价,并结合一定的贴水幅度定价。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生产技术优势
公司系国内较早专业从事钴湿法冶炼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领先企业,一直以来专注于钴冶炼技术的开发,
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再生利用
、梯次利用”双白名单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1)生产上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二次资源产线的融合及产能释放,实现了退役锂电池从回收-拆解-梯次-再生利
用的全流程溯源;改进了退役锂电池拆解技术、梯次利用电芯分选技术、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改良了
电池废料预处理分离铜、铝技术、电池废料优先提锂技术,改良了锂电池废料的湿法浸出工艺,优化了含锂
液深度除氟工艺,优化了电池级碳酸锂的制备工艺,通过将萃杂不萃镍技术的完善和开发,实现了产线深度
融合,降低了二次资源产线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元明粉中锂的含量,提升了锂的回收率。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腾远钴业与腾驰新能源的产线衔接,腾驰新能源已经具备了20000吨三元前驱体
和10000吨四氧化三钴的产能,实现了硫酸钴溶液、硫酸镍溶液、硫酸锰溶液和氯化钴溶液的稳定供应。专
注于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已开发了多款四氧化三钴产品和三元前驱体产品,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专注于微
量杂质的去除能力建设,开发了Cr3+、Si4+、F-、Cl-四种离子的深度净化技术,解决了溶液中杂质离子对
产品的干扰。实现了四种溶液的稳定供货,在节能减碳、降本增效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一体化稳步
推进,生产技术优势进一步显现。
(2)技术上优势进一步加强
公司在2023年成立了研究院,紧跟公司“向上游延伸,把中游做大,往下游拓展;根植资源地作保障,
着力新材料求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布局技术研发。与上海交大、江西理工等大学建立产学研平台。报告
期内,公司改进了湿法冶炼实验室的功能,构建了材料合成实验室,涵盖了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等全流
程小试线、中试线;研究院具备了从选矿-浸出-萃取-盐成品-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废水处理全工艺流
程的技术开发能力。拥有多样性的产品性能检测手段。
2、工艺设计和设备开发优势
公司实现了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与生产线建造有机结合,拥有较强的设备设计、建造能力,生产相
关的主要工艺设备均自行研制建造或自行设计委托制造。报告期内,公司开发了粗制磷酸锂除铝技术、一步
法合成电池级碳酸锂等新技术,为公司的后期导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生产情况
以及行业内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地对设备以及相关工艺流程进行改进提升,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
3、产品品质优势
公司是国内钴盐龙头生产企业,始终围绕“百年腾远,品质领先”的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健全公司质量
管理体系,坚持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为客户提供质量优异的产品。公司生产的钴系列产品质量优于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各项杂质、品质指标控制稳定,能够满足新能源行业对前端原料品质日益严苛的要求,赢
得了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并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腾远钴业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3C电
池行业供应链重要成员之一。报告期内,产品品质未发生重大变化。
4、资源获取优势
公司在刚果(金)设立刚果腾远,作为公司在刚果(金)的矿石原料采购基地和产品初加工基地。目前
,刚果腾远在刚果(金)取得两项探矿权和一项采矿权,并与其他优质矿区矿权持有人展开联合开发勘探合
作。同时公司利用自行研发的“多样性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刚果
各种含钴原料,对于品位低、伴生金属复杂的矿石也能做到“来者通吃”,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的多样性,
也是公司资源获取优势的重要手段,拓宽了和当地大型矿业公司从铜冶炼过程回收副产钴的合作空间,报告
期内,公司采购渠道和合作模式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与汽车厂商、电池厂商建立战略合作,构建自
身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与具有废旧动力电池拆解破碎资质的黑粉生产厂商建立合作协议,搭建原料渠
道,获得稳定的原料渠道,稳定原料供应。
5、管理和人才优势
公司主要管理团队成员深耕行业十余年并形成了良好的技术与经营积淀,管理团队之间优势互补、分工
明确、配合默契,清晰地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并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确保目标高效执行。报告期内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确立了以战略为导向、以年度全面预算和月度经营计划为核心、
以风险管控为重点、以绩效契约为激励的运行机制。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
公司建立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22301、ISO45001、IQNetSR10、ISO50001、RMAP、IATF16949管
理体系。报告期内,引进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技术合同,展开校
企合作。公司在管理、研发及生产领域培养、建立了一支梯队清晰、专业化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
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经营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成熟稳健的经营管理团队,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应对市场波动风险,灵活调整
采销节奏,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带领公司实现十几年持续盈利。多年来,经营团队始终坚持创始人“诚信
立足、创新致远、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诚信立足为先,用心经营公司品牌形象,建立了极具优势的产业
链。
在经营团队的指引下,公司在各阶段根据产业发展态势,聚焦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以稳健营销,将
工厂先进生产技术转换为公司坚实市场口碑,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与产业中各环节龙
头企业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客户关系,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