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230 泓博医药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物发现(产品) 1.86亿 52.67 6615.76万 67.15 35.61
商业化生产(产品) 1.23亿 35.00 1593.35万 16.17 12.91
工艺研究与开发(产品) 2858.45万 8.10 181.39万 1.84 6.35
其他业务(产品) 1490.85万 4.23 1461.81万 14.84 98.0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物发现(产品) 3.17亿 58.14 1.04亿 79.86 32.78
商业化生产(产品) 1.65亿 30.34 1263.79万 9.73 7.65
工艺研究与开发(产品) 4816.10万 8.85 -99.29万 -0.76 -2.06
其他(产品) 1452.44万 2.67 1451.83万 11.17 99.96
─────────────────────────────────────────────────
国外(地区) 4.08亿 74.91 --- --- ---
国内(地区) 1.37亿 25.09 --- --- ---
─────────────────────────────────────────────────
直销(销售模式) 5.34亿 98.09 --- --- ---
贸易(销售模式) 1039.63万 1.91 510.78万 3.93 49.1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物发现(产品) 1.58亿 59.54 5248.78万 83.05 33.17
商业化生产(产品) 7919.64万 29.80 274.48万 4.34 3.47
工艺研究与开发(产品) 2196.57万 8.27 159.82万 2.53 7.28
其他业务(产品) 636.61万 2.40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物发现(产品) 2.93亿 59.87 1.01亿 66.89 34.50
商业化生产(产品) 1.09亿 22.34 1731.48万 11.45 15.83
工艺研究与开发(产品) 7786.82万 15.90 2350.45万 15.55 30.18
其他(产品) 923.88万 1.89 --- --- ---
─────────────────────────────────────────────────
国外(地区) 3.42亿 69.82 --- --- ---
国内(地区) 1.48亿 30.18 --- --- ---
─────────────────────────────────────────────────
直销(销售模式) 4.67亿 95.28 --- --- ---
贸易(销售模式) 2311.16万 4.72 622.31万 4.12 26.9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2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Exelixis, Inc. │ 2423.72│ 4.45│
│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 │ 2298.82│ 4.22│
│Architect Therapeutics,Inc. │ 2194.35│ 4.03│
│客户4 │ 2055.62│ 3.78│
│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 │ 2025.82│ 3.72│
│合计 │ 10998.35│ 20.2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5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2493.60│ 11.12│
│供应商2 │ 1476.57│ 6.58│
│供应商3 │ 679.00│ 3.03│
│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 │ 573.89│ 2.56│
│沈阳飞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552.16│ 2.46│
│合计 │ 5775.22│ 25.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为全球制药企业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致力于药物发现、制
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关键中间体的定制化/商业化生产。公司立足新药研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构建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新药关键中间体和自主产品生产的商业化
生产平台。
公司的CRO和CDMO业务为全球医药企业提供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候选药的确定、临床药品及药物注册起始
原料(RSM)和关键医药中间体工艺开发生产的一体化服务,协助客户顺利实现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工厂
商业化生产的无缝对接。在新药研发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利用自有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及其在制药工艺上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新药关键中间体定制化生产(CMO),从而具备了为客户
提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至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的能力。同时,公司商业化生产业务还包括化学结
构复杂、合成难度高的特色原料药中间体等自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现代新药研发主要生命周期包括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NDA注册/上市、商业化生产等
主要阶段。公司作为小分子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主要涵盖药物发现(CRO
)、工艺研究与开发(CRO/CDMO)以及商业化生产(含CMO)。其中,药物发现包括药物化学研究、合成化
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工艺研究与开发包括工艺化学和工艺开发以及原料药CMC研究;商业化生
产包括新药定制化生产(CMO)及自主仿制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药物发现的不同阶段及对应的
相关业务领域。
(1)药物发现
药物发现属于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同时也是其难点所在。除了要
求在化合物结构上具有新颖性以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一般通过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或
者定向设计获得早期的苗头化合物(Hit),然后通过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改良获得具有成药性的先导化合
物(Lead)和临床前候选药。公司药物发现业务包含为客户提供项目早期调研、靶点选择、新药设计与发现
及药物筛选等服务。通过设计、筛选和优化苗头化合物及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良及初步的安全性评估
,获得具备知识产权、成药性优异的候选化合物。
①药物化学
公司作为小分子新药研发服务商,可提供基于构效关系,针对生物活性、靶标选择性、体内外药物代谢
动力学特性(ADME/DMPK)及相关性、成药性、安全性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综合优化服务。具体主要包括靶
点选择、新颖母核骨架结构(Core)设计及优化、关键生物活性药效团结构(Pharmacophore)设计及优化
、深度构效关系研究、项目和数据管理等一站式创新药药物化学研发服务。公司提供基于文献的项目调研和
靶点选择,为客户药物研发立项提供技术支持,还提供包括专利跟踪、基于计算机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
计,基于构效关系以及成药性、药物安全性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药物设计优化服务,帮助客户快速推进项目
的研发进程,完成从化合物筛选到新药临床研究申报的药物化学研究项目。
②合成化学
公司提供的合成化学服务包括工具化合物合成、阳性对照药合成以及化合物库合成,并能提供关键化合
物以及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优化以及从毫克级到公斤级化合物的定制合成与纯化。公司通过采用平行反应
、不对称合成、手性拆分和分离(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液相色谱)、生物有机化学等技术为客户的研发项
目提供有力支持,缩短药物研发进程。③药物代谢动力学
公司为客户提供覆盖小分子新药发现阶段体内外一体化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发服务支持,主要服务内容
集中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安全性评估相关的试验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包括药物体外吸收、分布、代谢
及排泄(ADME)以及不同试验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PK)、药物血液浓度与分子靶标活性的关联性(PK
-PDCorrelation)、药物间相互作用评估、药物安全性评估、体内药效与安全窗关联性等的方案设计和数据
分析。
(2)工艺研究与开发
工艺研究与开发是药物研发放大生产的必经阶段,是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及连续提供安全可靠药物的前提
和保证。公司的工艺研究与开发服务覆盖药物工艺研究和开发全流程,包括工艺路线的筛选和验证、结构的
鉴定和确证、盐型研究、晶型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
①工艺化学和工艺开发
公司以QbD(“质量源于设计”)为理念,通过合成路线设计、工艺参数选择、工艺验证和工艺安全评
估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高效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客户研发效率,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公司提供的创新药工
艺开发服务,覆盖临床前研究到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具体服务包括:突破已知合成路径,开拓创新性合成工
艺路线,实现从临床前到新药上市许可申请的定制优化;晶型、盐型筛选及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和各项理化性
质测试;研究及界定关键工艺参数,支持原料药的cGMP或非cGMP生产的化学过程验证及生产放大。公司致力
于发现及开发创新型合成工艺,通过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质量研究、工艺研究与优化,帮助客户
实现低成本、安全、绿色、可靠的从公斤级到吨级的中间体及原料药的商业化生产。
②药学研究(CMC)
药学研究(CMC)即药品的化学、生产和控制,主要提供原料药(DS)和药物制剂(DP)生产工艺研究
、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资料,是药品申报资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产品成功开发并注册上市
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
原料药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路线筛选、关键或注册起始物料(RSM)的确认、并通过DOE实验优化和确定关
键工艺参数(CPP)和范围,以及通过特殊工艺技术平台如晶型/盐型筛选、流体化学、金属催化、酶催化等
技术平台助力合成路线的开发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和解决工业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药物制剂主要包括处方前研究以提高药物可开发性(developability)及处方和工艺开发,以确定合适
的处方、工艺和剂型,并通过无定形技术、纳米颗粒技术、固态药物液体化等技术平台持续为创新药和仿制
药提供最优处方和工艺。
(3)商业化生产
①定制化生产(CMO)
公司定制化生产业务主要是接受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委托,根据指定的工艺路线提供中间体、原料药的生
产及注册申报支持服务。公司掌握从克级至吨级的原料药中间体生产技术,长期为国内外知名的医药生产企
业提供原料药中间体供应,可以满足客户药物开发不同阶段的产能需求和生产质量要求。同时,公司还可提
供分析方法验证、稳定性测试及国内外注册申报支持等服务,从而为客户减少额外的技术转移成本、缩短新
药研发和上市周期。
②自主产品生产
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及完备的生产装置与设施,具有丰富的商业化生产经验。公司自行研发的心血
管类、抗病毒类、代谢类等药物及中间体已经在细分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商业化品种左卡尼汀及本维莫德,已通过原料药备案及药品上市前GMP符合性检查,为丰富公司商
业化产品管线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左卡尼汀及替格瑞洛获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签发的欧洲药典适
用性证书(CEP证书),标志着该原料药具备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条件,为公司原料药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带
来积极的影响。
③原料药登记备案进展
(4)业务拓展情况
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环境企稳以及国内创新药BD交易(License-out)活跃度提升
,行业需求持续回暖。公司凭借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深化与原有客户合作的同时,紧抓机遇,积极开展
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包括参加/主办多场海内外展会、论坛及行业活动等。从新增客户数量、新签订单金
额来看,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海内外市场的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与客户深度融合,多学科参与的创新药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新药研发服务提供商,在创新药发现服务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所需的
各类服务,包括新型母核结构设计、构效关系研究、合成路线工艺研究以及化合物库合成等。公司的研发人
员可以从立项阶段开始,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参与客户临床前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且通过多部门多团队互相
配合,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药物发现服务。
在新药发现的立项阶段,由公司的药化团队主导,与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团队协作,通过大量查阅相关
专利、文献和生物活性测试方法设计工具化合物,从而确定与所研疾病高度相关的分子靶标。在先导化合物
发现阶段,由公司的药物化学团队主导分子的设计及合成,根据文献、专利、学术会议等公开信息通过理性
设计(RationalDesign)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具有创新性且具有知识产权(IP)的先导化合
物结构。
当先导化合物确认后,项目立刻进入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此阶段是创新药临床前研发的关键阶段,需
要由药物化学(设计+合成)、工艺化学(优化合成路线,并提供关键中间体)、生物学(测试)、结构生
物学(建模)、药代动力学(测试)、药理学(测试)及毒理学(测试)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通过设计
不同的先导化合物结构,以建立化合物构效关系(SAR)、加强及扩大新颖化合物的专利涵盖范围,并根据
体外生物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安全性、体内药物分布、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药效对研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
化合物结构修饰以获得更好的成药性。最终由药物化学团队根据获得化合物结构的新颖性及生物活性协助客
户申请发明专利。
在新药发现的临床候选分子选择阶段,公司的药物化学团队负责优化生物活性,解决体内药物吸收及代
谢、血液及组织分布、药效、药物间相互作用、毒理试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工艺化学团队负责优化合成路
线,药学研究、合成临床候选药GLP毒理样品;药代动力学团队负责药物安全性评估,解决体内血液及组织
器官药物浓度分布、吸收及代谢途径、药物间相互作用、心肌毒性、药物分子外排性、基因毒性的问题;药
理学团队负责体内药效、剂量-药效相关性等研究;药学团队负责临床候选分子的成药性研究。通过多学科
参与的项目管理方式,用最优化的筛选方案选择临床候选药,最终提供符合GLP要求的临床候选药。
目前上述新药研发模式已经成为公司整体业务中极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客户对团
队的信任也使得团队成员对项目本身抱有更大的热情和信心,两者相辅相成,双方粘度增强的同时也更易于
促进项目的快速和良性推进。
(2)新药研发和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自2007年成立以来,公司确立了以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凭借着行业内具有国际水准
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高效的研发技术人员以及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创新药领域中药物化学
及工艺化学关键难题解决方案,通过参与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和修饰工作,协助客户快速发现临床候选药,实
现整体方案的优化。
公司在为创新药客户提供临床前药物研发各类服务的同时,还通过其扎实的药物工艺开发与生产能力为
客户提供新药的CDMO以及CMO生产服务。药物生产是药物进行临床各阶段试验以及上市后商业化的关键环节
。在从小批量原料药生产到大批量商业化生产阶段的过渡中,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产品
质量、确保安全与清洁生产以及节能减排都是不可或缺的考虑要素。药物生产的关键技术涉及工艺化学、化
学工程、设备选型、工艺安全、药物分析、质量保证、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公司在上述领域所掌握并不断
改进和探索的药物生产技术可以为客户稳定、高效的产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立足于扩大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性,通过药物化学和合成化学带动工艺研究与开发,并通过工艺开发
服务获得定制生产的业务机会。公司在为创新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服务时,通过参与前期的药物发现研究服
务,待确定候选化合物后,可为其提供后续工艺开发服务,从而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用药的跨越,同时
在临床试验阶段持续改进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做准备。此外,通过前期参与药物发现和工艺开发服务,
公司可以积累客户资源及对制药工艺研发和优化的经验,为后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商业化生产
奠定基础。
(3)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
公司作为新药研发服务提供商,在承接客户指定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也根据自身未来业务发展需求
,形成技术积累,包括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新的化合物设计与合成、新技术平台的搭建
以及对药物新工艺、新路线、新晶型和盐型进行研究,同时对商业化生产项目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进行持
续改进和优化。
公司药化部门、工艺部门研发人员除为客户提供研发服务外,也进行项目自主研发,未专门划分研发人
员与提供CRO服务的人员,因此上述研发人员包括受托提供研发服务以及自研人员。过去三年研发人员占比
保持在50%以上,较高的研发人员占比及丰富的研发经验为公司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公司在人才、技术方面均有充分储备,且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具备持续的研发能力。
①人才储备情况
公司由具有丰富国际知名药企新药研发经验的归国专家创立,拥有具备国际水准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且高效的研发技术团队。公司核心团队中,创始人PINGCHEN,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博
士学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PINGCHEN博士曾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BMS)资深首席科学
家、肿瘤项目负责人,拥有跨国药企17年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为1.1类抗癌创新药“达沙替尼”(Dasatin
ib)的主要发明人(2022年全球销售超过21亿美元),为38项创新药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以及35篇国际科学
论文的作者;公司药化部负责人ZHEN-WEICAI博士,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并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
学位。ZHEN-WEICAI博士曾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资深高级研究员,拥有跨国药企16年小分子药物研
发经验。公司药物代谢部门负责人BaominXin博士于美国杨百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长期任职于美国百时
美施贵宝制药公司药物代谢部,是重磅药物“艾乐妥(Eliquis)”核心研发团队成员之一,拥有17年跨国
药企药物代谢研究经验。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1,085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742名,占公司总人数的68.39%,包括受托
提供研发服务以及自研人员。研发及技术人员背景涵盖药物化学、工艺设计等相关专业,具有丰富的行业研
发经验。公司优质的人才储备为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②技术储备情况
公司自创立之初即按高标准要求打造接轨国际化水平的新药研发平台,通过为众多的全球领先药企及优
秀的创新性药企提供高水平研发服务,不断吸收改进、创新迭代新药研发技术,掌握化合物筛选、生物学和
结构生物学、分子设计及合成、工艺化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关键技术及评价模型。在药物发现领域,公司拥有
有机杂环分子骨架构建合成技术和合成砌块库、不对称合成技术和手性分离技术、高通量反应条件筛选平台
、小核酸药物平台以及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AIDD)等核心技
术;在工艺开发领域,公司拥有流体化学技术、高选择性的催化氢化技术、酶催化反应技术、高活性原料药
研发技术;在商业化生产领域,公司拥有绿色化学及清洁工艺技术、工程放大技术,对于药物结构优化、实
现高难度化学反应、提高药物开发效率及准确率、降低单耗及废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在应用上述核心
技术的基础上,还通过自研开发以及在为客户解决药物研发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研发经验、增强技
术实力,为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③研发资金投入
2023-2025年半年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928.42万元、2,281.86万元和1,899.64万元。公司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经严格筛选后确定研发方向,持续性的投入为研发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4)知识产权
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储备和建立了药物发现及药物工艺开发相关的众多前沿技术,如:CADD
/AIDD(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技术、流体化学、酶催化技术等等。截至报
告期末,公司已获得43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其中国内授权专利42项,美国授权专利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
。具体情况如下:
[1]2013年12月18日该专利授权公告,开原亨泰和上海泓博作为该专利的专利权共有人;2014年7月24日
,开原亨泰将该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上海泓博,转让完成后,上海泓博成为该专利的唯一专利权人。
[2]2013年10月30日该专利授权公告,上海泓博和开原亨泰作为该专利的专利权共有人;2014年3月24日
,开原亨泰将该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上海泓博,转让完成后,上海泓博成为该专利的唯一专利权人。
[3]2013年7月17日该专利授权公告,开原亨泰和上海泓博作为该专利的专利权共有人;2013年8月8日,
上海泓博将该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开原亨泰,转让完成后,开原亨泰(后更名为“开原泓博”)成为该专利
的唯一专利权人。
(5)技术平台建设
自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成立了CADD/AIDD、酶化学、连续流化学、不对称催化、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
、固态化学、工艺安全评估等12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前沿技术的布局和储备。
①CADD/AIDD技术平台(计算机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已成为药企研发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蛋
白表达、纯化及结晶等实验技术的成熟也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坚实保障。人工智能药物设计技术(
AIDD)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此背景下,公司于2019年设立了CADD/AIDD技术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领先、辐射全球的智能创
新药物设计体系。泓博医药通过整合先进模拟方法与AI技术,为全球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高效、精准的
药物设计服务,全面提升新药研发效率与成功率,推动医药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
在CADD/AIDD平台建设中,公司提供覆盖药物研发全过程的一系列专业化服务,涵盖从靶点识别到化合
物优化的多个关键环节,帮助药物发现团队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具体服务包括:靶点识别与验证,结合生
物信息学分析与AI技术识别潜在靶点,并融合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提升选择性与特异性;虚拟高通量筛选,
利用AI模型对庞大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快速识别高活性候选分子;同源模建与蛋白质结构预测,基于同源序
列构建三维结构模型,结合AI算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优化;分子对接与结合模式分析,预测配体与靶点
的结合位点与构象,并解析结合模式以指导结构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评估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稳定性与
动力学特性,辅以自由能计算预测结合亲和力;药物设计与优化,基于药效团以及对接结果优化化合物结构
;基于物理化学性质与药代动力学(ADME)预测,优化成药性,降低毒性风险;化合物库设计与筛选策略,
根据项目需求定制化合物库并优化筛选流程,提高命中率。
泓博医药AIDD技术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药物研发流程,构建高度智能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公司
自主研发的DiOrion平台已完成本地部署并持续迭代升级,现已集成九大核心模块,涵盖新药早期研发的全
流程。平台采用模块化架构,将项目立项调研、化合物设计、专利分析、活性评估、成药性研究等整合至同
一系统,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数据一致性。
药物情报模块(DiOrion-PharmaDaily):自动汇总全球药物研发动态、专利更新与临床进展,构建实
时药物情报快讯体系。支持定制化订阅、关键词追踪与趋势分析,帮助研发团队及时掌握行业前沿信息,识
别潜在竞争项目与技术空白,优化项目立项与战略布局,提升研发决策的前瞻性与精准度。
DiOrion-GPT:基于生成式AI模型,融合海量生物医药文献与专利数据,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与生成能
力。支持靶点查询、化合物活性检索、理化性质提取、临床进展追踪等功能,并提供专利摘要、文献要点提
取与研究趋势分析。结合智能搜索引擎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与研究策略制定能力。
化合物信息提取模块(DiOrion-MolExtract):支持从文献、专利等非结构化文本中自动提取化合物结
构及活性数据。具备批量处理、结构标准化与数据清洗能力,可快速构建高质量结构-活性数据库,为后续S
AR分析、分子生成与模型训练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显著提升数据整理效率与准确性。
SAR分析模块(DiOrion-VisualSAR):解析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自动生成SAR分析报告
,识别活性悬崖与关键结构片段,结合药物化学家的优化逻辑推荐潜在新结构,提升先导化合物优化效率,
加速结构迭代与活性提升。
分子生成模块(DiOrion-MolGen):基于化合物结构或靶点蛋白结构进行分子生成,支持多种生成策略
(如基于片段、基于反应、基于蛋白结构)与约束条件设定。可结合活性预测模型与专利规避算法进行结构
筛选与优化,加速先导结构探索与创新分子设计,提升分子多样性与成药潜力。
多肽药物设计模块(DiOrion-PepGen):支持多肽及环肽药物的智能化设计,涵盖基于多肽环肽骨架生
成、三维结构预测、理化性质评估、MMP/MMS分析与活性预测等功能。可结合靶点结构进行结合模式预测与
亲和力评估,助力多肽类候选分子的快速筛选与优化,拓展平台在复杂分子药物领域的应用能力。
成药性分析模块(DiOrion-PropEval):用于全面评估化合物的药物开发潜力,涵盖logD、pKa、CNS描
述符、外排体预测、代谢位点识别、毒性预测等关键参数。支持多维度评估与可视化展示,帮助研究人员快
速筛选高潜力分子,缩短候选筛选周期,提升研发效率并降低临床失败风险。
专家系统模块(DiOrion-ExpOpt):融合泓博医药研发团队的经验与文献知识,构建专家策略库与推理
引擎。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决策过程,尤其在Hit阶段提供私有化药物设计建议,辅助化学家进行结构优
化、专利规避与成药性提升,显著增强平台在早期药物发现中的智能决策能力。
专利分析模块(DiOrion-PatChk):通过MARKUSH结构解析与专利数据库比对,识别化合物潜在侵权风
险。支持专利布局分析、趋势预测与IP规避路径推荐,未来将与MolGen与VisualSAR模块联动,自动生成无I
P问题的活性结构,优化研发策略与专利保护方案。
DiOrion平台通过模块化架构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与精准度,更为整
个制药行业注入持续创新动力。作为传统药物研发向智能化、系统化升级的重要标志,该平台已成为泓博医
药推动新药发现战略转型的核心支撑。CADD/AIDD技术平台在整合新药研发项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助力客户缩短从药物发现到上市的周期,提升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与市场竞争力。
截至2025年8月,公司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95个新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其中7个项目已进入临
床实验阶段。平台服务客户总数达45家,涵盖国内外多家创新药企与生物技术公司。DiOrion平台各模块在
分子生成、成药性评估与专利规避等方面发挥核心价值。
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平台架构与算法能力,拓展更多适用于多靶点及复杂疾病领域的智能设计模块,
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技术广度与服务深度,加速全球新药研发的智能化进程。
②酶化学技术平台
近些年来,生物制造技术蓬勃发展,业已成为生物技术革命浪潮中关键一环,也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
。生物制造将生物有机体融入工业生产,利用生物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和加工。不同于传统制造行业,生物
制造充分挖掘生物有机体的特有功能,是一种真正实现了高效、精准和绿色目标的生产方式。泓博医药自20
21年便创建酶化学技术平台,布局生物制造产业相关业务。
报告期内,酶化学技术平台持续拓展相关业务,不断强化生物制造能力。一方面,持续创新平台中酶库
构建和菌种构建技术,平台酶库和催化菌种储备持续良性增加,为新型生物催化路线的开发奠定基础;另一
方面,平台培育的酶分子理性设计技术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为一些杂难化学反应提供了定制化方案。以此
为基础,酶化学平台持续为这些生物催化系统设计配套的发酵方案,实现了各种定制生物催化剂的生产落地
。这些努力使得酶化学平台的技术链条更加强硬,生物制造能力持续提高。
目前,平台已建立起种类齐全的常用工业酶酶库和项目专用酶酶库,与之相匹配的高通量筛选设备、定
向进化设备和生物催化工艺开发设备也更加完善。完善了这些硬件设施后,平台在软实力提高上持续发力,
为多个产品开发了定制化绿色合成路线,变更了它们的生产工艺,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截至报告期末,已
开发多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热销于市场,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累计服务客户几十家,为客
户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