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瑞泰新材(30123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238 瑞泰新材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21.02亿 100.00 4.18亿 100.00 19.90 ───────────────────────────────────────────────── 电子化学品(产品) 19.89亿 94.64 3.70亿 88.54 18.62 有机硅材料(产品) 9935.80万 4.73 3818.34万 9.13 38.43 其他(产品) 1334.56万 0.63 974.87万 2.33 73.05 ───────────────────────────────────────────────── 内销(地区) 15.59亿 74.16 2.96亿 70.65 18.96 外销(地区) 5.43亿 25.84 1.23亿 29.35 22.61 ───────────────────────────────────────────────── 直销(销售模式) 20.10亿 95.63 3.77亿 90.05 18.74 其他(销售模式) 9181.09万 4.37 4160.33万 9.95 45.3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池材料(产品) 9.06亿 86.14 1.44亿 69.94 15.87 其他(补充)(产品) 1.41亿 13.37 5858.30万 28.50 41.65 其他业务(产品) 517.32万 0.49 321.26万 1.56 62.10 ───────────────────────────────────────────────── 国内销售(地区) 8.27亿 78.61 1.62亿 78.98 19.63 国外销售(地区) 2.25亿 21.39 4320.10万 21.02 19.20 ───────────────────────────────────────────────── 化工新材料(业务) 10.52亿 100.00 2.06亿 100.00 19.5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新材料(行业) 37.18亿 100.00 7.63亿 100.00 20.53 ───────────────────────────────────────────────── 电池材料(产品) 35.01亿 94.16 6.70亿 87.71 19.12 其他(产品) 1.10亿 2.96 --- --- --- 有机硅材料(产品) 1.07亿 2.88 --- --- --- ───────────────────────────────────────────────── 内销(地区) 28.67亿 77.10 5.78亿 75.65 20.15 外销(地区) 8.51亿 22.90 1.86亿 24.35 21.83 ───────────────────────────────────────────────── 直销(销售模式) 36.65亿 98.58 7.53亿 98.66 20.55 其他(销售模式) 5296.26万 1.42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池材料(产品) 19.91亿 96.29 4.08亿 93.57 20.50 有机硅(产品) 4090.87万 1.98 --- --- --- 其他(产品) 3576.83万 1.73 --- --- --- ───────────────────────────────────────────────── 国内销售(地区) 14.80亿 71.57 3.21亿 73.62 21.70 国外销售(地区) 5.88亿 28.43 1.15亿 26.38 19.58 ───────────────────────────────────────────────── 化工新材料(业务) 20.68亿 100.00 4.36亿 100.00 21.1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3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8576.96│ 27.87│ │第二名 │ 50561.21│ 24.05│ │第三名 │ 26447.42│ 12.58│ │第四名 │ 20078.32│ 9.55│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4748.51│ 2.26│ │合计 │ 160412.41│ 76.3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8.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8.5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8462.78│ 20.58│ │第二名 │ 27149.71│ 19.63│ │第三名 │ 9582.10│ 6.93│ │第四名 │ 9382.33│ 6.78│ │韩国天宝株式会社 │ 6428.88│ 4.65│ │合计 │ 81005.80│ 58.5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化学品以及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化学品是专为电子工业配 套的精细化工材料,是电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位于化工产业链的前沿领域。根据终 端应用领域不同,电子化学品通常分为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化学品、平板显示器用电子化学 品、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等。电子化学品品种规格繁多,现阶段公司经营的主要电子化学品包括锂离子 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和光学材料等。有机硅材料兼备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 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难燃、耐腐蚀等优异特性。随着有机硅数量和品种的持续增长,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形成化工新材料界独树一帜的重要产品体系。有机硅材料包括四大门类,包括硅油、硅 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现阶段公司经营的有机硅产品主要是硅烷偶联剂。在行业归属上,根据国家统 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2662专项化学用品制造”;根据《国务院关于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属于“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 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2024年修订),公司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一)电子化学品方面 1、行业政策、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电池化学品方面 现阶段公司经营的电子化学品主要为新能源电池化学品。在“双碳”目标引领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 下,国内外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总体长期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持续发展。 随着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因素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显著增长;在全球可再生 能源发展、储能成本下探、数据中心需求提升等因素驱动下,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大幅增长;随着电动化、无 绳化的加速推进,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大量释放而导致行业竞争进一 步加剧,但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仍推动着电池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 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根据研究机构EVTank数据,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其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239.7 万辆,其中中国将达到1649.7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405.0万辆。锂离子电池方面,根 据EVTank数据,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从出货结构来看,2024年全 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051.2GWh,同比增长21.5%;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69.8GWh,同比增长64.9%;全 球小型电池出货量124.1GWh,同比增长9.6%。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 长至1899.3GWh和5127.3GW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方面,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66.2万 吨,同比增长26.7%,其中中国电解液出货量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34.2%。从市场规模来看,EVTank统计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解液市场规模为409.8亿元,同比下滑21.5%,延续了2023年同比下滑的趋势,主要 原因在于电解液价格的下滑。2024年12月,中国电解液的销售均价已经跌破2万元/吨。 总体上,近期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仍将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但电池材料市场需求仍将逐年增长。 我们预计近期全球电池材料产业处于新一轮竞争与洗牌周期,电池材料企业产能释放速度已有所放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市场会重归供需平衡。 (2)光学材料方面 全球光学膜行业发展受到各国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将新型显示等 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政策持续加码对高端光学膜材料的支持。例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提出 突破光学膜关键制备技术,推动进口替代。同时,碳中和目标加速光伏产业扩张,带动光伏背板膜、增亮膜 等细分领域需求增长。欧美则通过补贴本土供应链及环保法规,推动光学膜向低碳化、可回收方向升级。光 学膜行业呈现“高门槛、高集中度”特征,核心技术长期被MinnesotaMiningandManufacturingCompany(美 国3M公司)等国外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在扩散膜、反射膜等中低端领域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但高端光学基膜 仍依赖进口。 受益于LCD产能向国内的转移,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政策支持,光学膜行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 景。本土企业正在积极寻求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将薄膜技术优势拓展至电子隔膜、光伏胶膜、光刻胶等新 兴领域,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动力。此外,光学膜的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家政策鼓励光学膜在国防军工、 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行业地位 (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34.2%,中国电 解液出货量的全球占比继续提升至90%以上。中国电解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中国电解液企业竞争格 局来看,2024年相比2023年前十企业的排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三家企业首次位列前十,国内市场前十名企 业合计市占率由2023年的90.2%下滑至2024年的87.9%,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瑞泰新材作为该行业的先入者,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 积累,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相关材料的制造生产所需的主要核心技术,凭借较高的质量水准及工艺精 度,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在下游客户中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并已与宁德时代、LG新能 源、亿纬锂能等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2)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随着电解液出货量的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也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实现批量供货 的企业包括华盛锂电、瀚康化工、浙江天硕、荣成青木和苏州华一等,主要生产VC和FEC等较常规添加剂。 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主要为锂盐类新型添加剂,在质量和技术层面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双三氟 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公司已与国内外多家固态电池相关 企业开展合作。作为中国首家量产新型锂盐添加剂二氟磷酸锂的领军企业,公司子公司超威新材牵头制定了 《工业用二氟磷酸锂》团体标准(标准号:T/CIESC0041-2022),该标准于2022年10月21日正式实施。此外 ,公司已在浙江衢州和江苏张家港进一步完善添加剂产品的布局,实现品类的多元化以及生产的进一步规模 化。 (3)超级电容器电解液 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超级电容器电解液与电解质的配套生产能力,主要企业包括新宙邦 以及瑞泰新材等。 公司的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出货量目前在中国排名靠前,获评中国超级电容产业联盟颁发的“中国超级电 容器产业十佳企业”、“中国超级电容器优秀材料供应商企业”。公司子公司超威新材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 超级电容器材料的行业标准《超级电容器用有机电解液规范》(SJ/T11732-2018),该标准已于2019年1月1 日正式实施。 (4)光学材料 公司光学材料产品为光学膜行业的细分板块。目前生产此类光学材料的公司主要包括MinnesotaMininga ndManufacturingCompany(美国3M公司)、SolvayS.A.(索尔维集团)以及日本广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等。 公司光学材料产品属于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锂盐的衍生产品,在成本、产能、品质方面具备优势;目 前公司在国内该细分行业处于主导地位。 3、同行业主要可比公司简要情况 天赐材料: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新宙邦:主要从事 电池化学品、电容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二)有机硅材料方面 1、行业政策、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有机硅材料因为其性能优异,能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快 速发展。有机硅材料一直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励。《“十四 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2024年版)》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产业政策均明确将新型材料作为未来科技与产业 发展的方向,鼓励投资者进入有机硅等新材料行业,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现阶段公司经 营的有机硅产品主要是硅烷偶联剂,其具有品种多、结构复杂、用量少而效果显著、用途广泛等特点。硅烷 偶联剂独特的性能与显著的改性效果,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量持续上升。硅烷偶联剂已成为现代有机 硅工业、有机高分子工业、复合材料工业及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配套化学助剂,其属于功能性 硅烷细分领域。近期,功能性硅烷行业整体向成熟期过渡,产能陆续释放,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同时受外部 宏观经济影响,硅烷偶联剂价格自2022年来持续下行,2024年价格仍处于低位水平。报告期内,功能性硅烷 产能继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从行业需求来看,全球功能性硅烷市场规模超百亿,传统领域的存量需求、 新兴领域的新增需求均对硅烷偶联剂创造了可观的市场空间。受益于国内风电等行业对复合材料需求的快速 增长,我国功能性硅烷消费持续增加。SAGSI预计2024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超过40万吨;预计到2028年中 国大陆功能性硅烷的产量为59.88万吨,需求量为38.53万吨,净出口量约21.35万吨。 2、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行业地位 国外主要硅烷生产企业有迈图高新、道康宁、赢创、瓦克化学、信越化学等等国际有机硅巨头。由于硅 烷偶联剂有多达8000多个品种,上述企业主要利用规模优势生产需求量较大的硅烷偶联剂品种,通过向全球 其他中小型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采购其他品种完善产品序列,从而为国内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提供了发展机 遇。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是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的主要增 长点。中国功能性硅烷主要生产企业为江瀚新材、宏柏新材、晨光新材、湖北新蓝天等。 公司所生产的硅烷偶联剂产品涵盖九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其中1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9 种产品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有机硅材料供应商,已获得国际大型化工企业陶氏化学、 巴斯夫、欧文斯科宁、迈图高新等公司的认可并进入其供应商序列,能较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3、同行业主要可比公司简要情况 江瀚新材:主要从事硅烷偶联剂和硅烷交联剂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宏柏新材:主要从事功能性硅 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释放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最主要产品 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同时,公司的在建和新投产项目较多,导致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等成本亦明显增加 。尽管公司不断开拓全球市场,优化客户结构,加强降本增效,并持续研发创新,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仍 出现明显下滑。另外,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下的参股上市企业、重要原材料供应商天际股份(002759.SZ) 在2024年度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以及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等原因而出现亏损1360884613.61元 ,在权益法核算下,公司确认投资损失81415451.89元。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1954593.52元,同比下降4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4600 941.21元,同比下降8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1688257.01元,同比下 降81.59%。公司当期业绩变化与行业发展状况方向一致。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上下游产业链 1、电子化学品业务 现阶段公司经营的主要电子化学品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超级电容器电解 液和光学材料等。 (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作用是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形成良好的离子导电通道。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 之一,其指标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宽温应用等,是锂离子 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2)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系为改善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而加入电解液中的少量添加物,属于重要原材料 之一。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具备不同的功能,比如改善成膜质量、改善高低温性能等。 目前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锂盐类添加剂为主,包括二氟磷酸锂(LiDFP)、双三氟甲基磺酰 亚胺锂(LiTFSI)、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以及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等,以上产品具备较高的技 术门槛,且已大量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中,改善其高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及快充性能等。此外,公司的部 分产品已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并已形成批量出货。 (3)超级电容器电解液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材料之一,其与电极、隔膜等材料共同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超级电容器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使用 寿命长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其主要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不间断 电源等。 (4)光学材料 目前公司的光学材料产品为光学膜行业的细分板块,属于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锂盐的衍生产品, 属于光学膜制造中用于改善材料性能的功能性助剂。 2、有机硅业务 公司的有机硅产品现阶段主要是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属于有机硅材料的四大门类之一,主要用以改 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公司的硅烷偶联剂产品主要包括氨基硅烷、 酰氧基硅烷、环氧烃基硅烷等,用于高档涂料、玻璃纤维等领域。 公司生产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原材料为功能性硅烷中间体,如γ-氯丙基三氯硅烷、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 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主要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经营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采购策略、成本控制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采购策略:对于主要原材料,公司与行业内知名供应商合作,建立了稳定供货渠道。公司会结合生产部 门的需求,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库存。 成本控制:公司会对主要原材料市场持续跟踪、深入分析,定期制定采购计划、调整波峰与波谷期间采 购规模,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 供应商管理:公司建立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 名录,确保了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实施。 在生产组织方面,销售部门根据近期销售情况、交货订单、客户需求预测及市场开发进展,预估下月的产品 销售量并形成月度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则根据月度销售计划、成品实际库存、安全库存量、上月出货量以及 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在实际操作时,生产部门还可以根据具体订单合理调整生产计划 。在生产作业方面,生产部门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 、要求,监督各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按各自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严格执行。在对产品品质的控制方面,生 产部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项目及目标值。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首先,公司经过客户的调查评估、验厂考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主要 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达成合作意向。随后,在客户合作对接过程中,公司的营销、研发部门与客户开展 深入、持续对接,品管、采购部门也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开发中。此外,公司在提供材料样品的同时,会根据 客户产品开发情况,给出建议使用条件,协助客户完成产品体系的定型,共同促进产品应用市场的开拓。此 外,公司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存在少量通过中间商开拓及维护业务的情况。中间商主要提供客户撮合、客户 维护,以及协助沟通产品和报价需求、协助运回产品包装桶等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与下游客户采取议价为主的谈判机制,双方在商议价格时,会根据原材料成本、人工及 制造成本、市场供求状况、预期利润及客户议价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 4、研发模式 目前公司建立了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队伍。研发团队一方面会根据市场需求或者潜在需求发起内部研发 课题,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独立完成相应的研发项目;另一方面,公司会承接国家级/省级的研发项目课 题,通过内部评审以及预算编制后,相应执行研发项目开题——小试——中试程序,最终完成课题验收。此 外,公司与部分行业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合作研发相关工作。 (三)业绩驱动因素 1、电子化学品 近期电池材料的行业竞争加剧,但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普及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持续支持,叠加锂离 子电池的经济性、安全性等各项性能的不断提升,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储能锂离子电池的 商业模式逐步清晰以及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扩张。公司作 为领先的优质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以及规模优势,对于核心客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信 息较为了解,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电池材料产品、技术支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客户 粘性。另外,受益于LCD产能向国内的转移,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政策支持,光学膜行业国产化将为 细分板块的光学材料带来更多的机会。 2、有机硅材料 功能性硅烷这类精细化工产品因其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以及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已经成为全球各 新兴经济体竞相发展的重点对象。研究机构SAGSI预计,传统消费领域橡胶加工、粘合剂、涂料和塑料加工 等的需求仍构成功能性硅烷消费需求的绝大部分,并保持稳定增长。新兴工业应用领域如新能源、复合材料 等的发展迅速,为功能性硅烷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尤其强劲,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等 领域,对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硅烷的需求不断增长。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公司主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受供求 关系变化及成本总体下降等影响,以上主要原材料下半年单价较上半年均有所下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地位领先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储能电池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锂 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预计将持续发展。在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公司作为行业的先入者,通过多年的持续积累 ,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凭借较高的质量水准、工艺精度、研发能力和服务意识,在下 游客户中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行业地位较为稳固。 (二)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强研发工作。母公司江苏国泰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新 能源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加强双方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联合研发、产学合作共同培养高水平人才等方面 的合作关系;子公司超威新材投资建设的上海研发中心已初见成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193 项发明专利(含国际专利2项)、15项实用新型专利。子公司华荣化工以及超威新材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已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 研发载体。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质量较高且稳定性良好,在色度、水分、游离酸、金属杂质含量、氯 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等技术参数上整体优于行业标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另外,公司已经在固态电 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投入和积累。公司的添加剂产品 在质量和技术层面处于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公司的光学材料产 品在成本、产能、品质方面具备优势,公司在国内该细分行业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公司子公司相继获评 苏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制造类)、国家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 国轻工业新能源电池行业十强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荣誉。 (三)客户资源优势 在电池材料领域,公司已与下游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LG新能源、亿纬锂能和新能源科技等建 立了紧密、持续的合作关系。公司了解核心客户技术要求和技术信息,可提供更为有效的电解液产品、技术 支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先发优势和客户粘性。另外,公司在张家港、宁德、衢州和自贡加强生产基地 建设,报告期内衢州瑞泰项目及衢州超威项目部分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自贡华荣和张家港超威新能项目 部分产线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进入试生产,同时波兰华荣逐渐步入正轨,产销量逐步提升,共同为客户提 供更优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 在硅烷偶联剂领域,公司产品整体稳定性以及工艺精度较高,并具备针对客户具体行业提供差异化产品 的能力,已获得国际大型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巴斯夫、欧文斯科宁、迈图高新等公司的认可并进入其供应商 序列。 (四)人才优势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深耕电池材料以及有机硅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公司拥有稳步成长的人才团队 。生产、研发、销售、采购人员均具有多年行业从业经验,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持续不 断的工艺改进、良好的技术服务提供了充分的人员保障。 公司的技术团队由行业资深技术专家组成,核心技术人员曾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行业 标准制定。基于多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公司的技术团队掌握了丰富的电池材料以及有机硅材料的制造和工艺 知识,深刻理解制造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需求和研发挑战。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释放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行业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