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246 宏源药业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有机化学原料、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及医药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9.87亿 55.76 2.27亿 104.99 22.9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7.43亿 41.98 -182.51万 -0.85 -0.25
其他(行业) 3997.22万 2.26 -893.20万 -4.14 -22.35
─────────────────────────────────────────────────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品) 9.06亿 51.14 2.14亿 99.40 23.69
锂电池材料(产品) 5.17亿 29.17 -3427.20万 -15.88 -6.64
有机化学原料(产品) 2.27亿 12.81 3244.69万 15.04 14.30
医药制剂(产品) 8188.66万 4.62 --- --- ---
其他(产品) 3997.22万 2.26 -893.20万 -4.14 -22.35
─────────────────────────────────────────────────
境内(地区) 14.54亿 82.12 1.40亿 65.06 9.65
境外(地区) 3.17亿 17.88 7539.48万 34.94 23.82
─────────────────────────────────────────────────
直销(销售模式) 12.76亿 72.07 1.15亿 53.26 9.01
经销(销售模式) 4.65亿 26.23 1.04亿 48.22 22.4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869.14万 1.62 -307.77万 -1.43 -10.73
贸易(销售模式) 141.14万 0.08 -10.74万 -0.05 -7.6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5.23亿 58.22 1.22亿 96.97 23.2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3.56亿 39.69 707.92万 5.65 1.99
其他(行业) 1878.37万 2.09 -327.67万 -2.61 -17.44
─────────────────────────────────────────────────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品) 4.80亿 53.45 1.15亿 91.94 24.00
锂电池材料(产品) 2.46亿 27.38 -1102.54万 -8.80 -4.48
有机化学原料(产品) 1.11亿 12.31 1810.47万 14.45 16.38
其他(补充)(产品) 4877.16万 5.43 353.83万 2.82 7.25
其他业务(产品) 1289.15万 1.44 -51.88万 -0.41 -4.02
─────────────────────────────────────────────────
境内(地区) 7.31亿 81.34 8494.48万 67.79 11.63
境外(地区) 1.68亿 18.66 4036.14万 32.21 24.09
─────────────────────────────────────────────────
直销(销售模式) 6.53亿 72.69 6993.47万 55.81 10.71
经销(销售模式) 2.31亿 25.72 5599.77万 44.69 24.25
其他(销售模式) 1289.15万 1.44 -51.88万 -0.41 -4.02
贸易(销售模式) 141.14万 0.16 -10.74万 -0.09 -7.6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10.12亿 49.25 2.50亿 93.67 24.7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10.03亿 48.83 2382.96万 8.93 2.37
其他业务(行业) 3949.81万 1.92 -692.54万 -2.60 -17.53
─────────────────────────────────────────────────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品) 9.19亿 44.75 2.27亿 85.15 24.72
锂电池材料(产品) 7.84亿 38.13 -1517.29万 -5.69 -1.94
有机化学原料(产品) 2.20亿 10.70 3900.25万 14.61 17.74
医药制剂(产品) 9247.29万 4.50 --- --- ---
其他(产品) 3949.81万 1.92 -692.54万 -2.60 -17.53
─────────────────────────────────────────────────
境内(地区) 17.53亿 85.29 2.06亿 77.09 11.74
境外(地区) 3.02亿 14.71 6115.18万 22.91 20.22
─────────────────────────────────────────────────
直销(销售模式) 15.37亿 74.78 1.60亿 59.89 10.40
经销(销售模式) 4.88亿 23.74 1.06亿 39.82 21.7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887.26万 1.41 78.10万 0.29 2.70
贸易(销售模式) 161.35万 0.08 -2357.88 0.00 -0.1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5.31亿 53.26 1.52亿 102.69 28.6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4.46亿 44.71 -399.36万 -2.69 -0.90
其他(行业) 2024.51万 2.03 --- --- ---
─────────────────────────────────────────────────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品) 4.80亿 48.09 1.36亿 93.66 28.27
锂电池材料(产品) 3.38亿 33.91 -2510.65万 -17.34 -7.42
有机化学原料(产品) 1.08亿 10.80 2111.29万 14.58 19.60
其他(补充)(产品) 7183.23万 7.20 1318.05万 9.10 18.35
─────────────────────────────────────────────────
境内(地区) 8.51亿 85.35 1.14亿 79.04 13.44
境外(地区) 1.46亿 14.65 3035.25万 20.96 20.77
─────────────────────────────────────────────────
直销(销售模式) 7.18亿 71.92 --- --- ---
经销(销售模式) 2.65亿 26.51 --- --- ---
其他(销售模式) 1401.17万 1.40 23.96万 0.17 1.71
贸易(销售模式) 161.35万 0.1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015.63│ 5.66│
│第二名 │ 8853.61│ 5.00│
│第三名 │ 8397.90│ 4.74│
│第四名 │ 6711.18│ 3.79│
│第五名 │ 5560.16│ 3.14│
│合计 │ 39538.47│ 22.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0078.47│ 13.65│
│第二名 │ 17190.15│ 11.69│
│第三名 │ 9875.91│ 6.71│
│第四名 │ 4626.17│ 3.15│
│第五名 │ 4368.74│ 2.97│
│合计 │ 56139.44│ 38.1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保健重
视程度加强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药品的刚性需求将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98.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20.70亿元。近年
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挑
战与机遇并存。
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药产业链,实现了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及抗疱疹病毒药物从起始物料、关键
中间体到原料药的完整产品路线覆盖,成为全球硝基咪唑类抗菌原料药及中间体、抗疱疹病毒原料药及中间
体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甲硝唑等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销
往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高端原料药、特色医药中间体和医药制剂产品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展国
际市场,并在国内市场大力推进仿制药的报批,不断丰富公司医药产品管线,提升医药板块的业务规模和市
场竞争力。
(二)锂电行业
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全球持续践行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
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214.6GWh,同比增长36.9%,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
78.6%。展望未来,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
。基于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四大主要材料之一的电解液及其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市场需
求将不断提升。
公司是国内最早工业化批量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企业之一,并成为比亚迪等行业领先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当前,锂电池材料行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六氟磷酸锂销售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但长期来看锂电池
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未来,公司将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不断提升公司六氟磷
酸锂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布局电解液添加剂、功能性锂盐等产品,与六氟磷酸锂业务形成产业协同,持续提
升公司锂电板块的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和研发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主核心技术体系,拥有成熟的氟化、氢化、烷基化、
硝化、氧化等危险化学工艺及高温反应(500-600摄氏度)、低温结晶(零下40-50摄氏度)等规模化大生产
技术。公司核心技术覆盖从基础化学原料、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到医药制剂,以及锂电池材料,产品涉及抗
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电解液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体系健全、覆盖产品种类众多,多项技术经鉴定达到
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过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该等核心技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并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和安全风险。
(二)产品质量优势
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创新,依托先进的产品技术工艺、较为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
,公司产品质量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有严格的合格供应商准入标准,一般会选
择较大规模的化工生产企业或贸易商采购原材料,必要时还会对供应商进行审计。此外,由于公司建立了从
有机化学原料到中间体、原料药直至医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避免了外购众多原材料导致的质量风险,进
一步保障了公司的产品质量。
(三)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公司在硝基咪唑类药物领域已建立起从起始物料到中间体、原料药直至医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在洛
韦系列抗疱疹病毒药物领域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努力构建一体化产业链。目前洛韦系列抗疱
疹病毒药物产业链的产品包括三氨物、鸟嘌呤、双乙酰鸟嘌呤、双乙酰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未来将继续向
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一体化产业链使得公司各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都能实现自产,有利于降低公司生
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一体化产业链使得公司可有效避免因产业链中某原材料市场供需剧
烈波动所带来的成本大幅上涨及产量受限情况,有助于公司保持充足的货源并向下游客户提供稳定的供应。
由于上述特性,公司在市场议价方面受限较小,有较大的调节空间,在行情发生波动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定价策略,从而有效抵御风险,大幅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产品多样化优势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有乙二醛、乙醛酸、2-甲基-5-硝基咪唑、甲硝唑、鸟嘌呤及六氟磷酸锂等,涉及基
础化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剂和新能源领域,医药产业链方面又同时涉足抗细菌药物和抗病毒药
物两大领域。各产品前后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建起公司在相关行业内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产品多样并
涉及多个细分行业,有效避免了对单一品种的依赖,可有效分散经营风险特别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五)规模优势
公司各主要产品如甲硝唑原料药、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2-甲基-5-硝基咪唑、重要化工原料乙
二醛、用于合成阿莫西林的关键中间体乙醛酸、洛韦系列抗疱疹病毒药物的关键中间体鸟嘌呤等的产能和市
场份额均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行业地位突出,规模优势明显。规模优势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
中处于有利地位,能使公司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公司具有向客户保障稳定供应的能力。
此外,规模优势还使得公司具有较强的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
(六)客户和营销网络优势
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和客户积累,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营销网络,海外市场公司产
品销往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由于产品线丰富,公司客户群体呈多样化的特征,覆
盖了医药领域和精细化工领域的生产、批发和零售企业。凭着高品质的产品和突出的行业地位,公司在行业
内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国药集团、石药集团、哈药集团、普洛药业、科伦药业等国
内知名制药企业和赛诺菲、索尔维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的营销网络、多样化和优质
的客户资源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七)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中大部分成员均在本行业从业多年,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从业经历,熟悉行业发
展的特点和趋势,对本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
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公司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确立了公司目前的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大部分管理团
队成员特别是核心高管人员自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在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管理团队长期以来与公司共同成长,
具有较强的团队稳定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在不断巩固和增强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依托公司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对现有资源
进行优化整合,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延伸和完善医药产业链。年产1000吨原料药阿昔洛韦项目通过GMP符合
性检查,磷酸西格列汀、塞来昔布、他达拉非取得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磷酸西格列汀片取得药
品注册证书,年产3000吨咪唑及其衍生物项目和武穴宏源原料药多功能车间顺利投产,均有力地推动了公司
高端原料药、特色医药中间体和医药制剂产品的一体化发展。此外,公司亦积极布局钠电池材料产业,年产
400吨六氟磷酸钠项目建成投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072.3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5146.5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9.69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0.83%。
2024年度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受六氟磷酸锂和甲硝唑业务影响。
报告期内,锂电池材料行业竞争加剧,六氟磷酸锂销售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虽然公司六氟磷酸锂产销
规模保持增长,但产品售价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盈利能力降低。此外,由于参股公司湖北中蓝宏源新能
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亦为六氟磷酸锂,进而导致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同期,受国家集采和医保政策影响,医药终端竞争加剧,导致原料药竞争亦加剧,虽然公司甲硝唑产销
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产品单位售价下降幅度大于单位成本下降幅度,导致产品毛利下降,进而影响公
司盈利能力。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保健重
视程度加强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药品的刚性需求将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98.50亿元,利润总额3420.7亿元。近年来,随着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挑战与机遇
并存。
全球持续践行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
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214.6GWh,同比增长36.9%,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
78.6%。展望未来,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
。基于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四大主要材料之一的电解液及其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市场需
求将不断提升。
(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未来,公司将在不断巩固和增强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依托公司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对公司现有资
源进行优化整合,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延伸和完善医药产业链,以实现高端原料药、特色医药中间体和医药
制剂产品的一体化发展,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国际化一流医药企业。此外,在坚持以发展医药产业链为核心
的基础上,公司将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不断提升公司六氟磷酸锂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围绕锂电池电解液材料布局,与六氟磷酸锂业务形成产业协同,持续提升公司锂电板块的业务规模和市
场竞争力。
(三)2025年经营计划
全年指导思想是以人(奋斗者)为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重点围绕“三条红线
、规范管理、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发全体员工守正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工作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始终抓牢“三条红线”(即安全、环保、药品质量)不动摇;
二是提升现有产品生产装置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产品产量、销量、效益最大化,产品品质、成本行业领先,
市场份额稳中有进;三是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丰富公司产品管线,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四是加快既定项
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如期达产达效;五是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打造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
硬的“头雁”队伍;六是树立“以奋斗者为本”的强企理念,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
和更加灵活、公平的立体化、差异化薪酬体系。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乙二醇、环氧乙烷、乙醛、氟化锂等各类基础化工产品。上述化工原材
料所处行业发展成熟,原材料供应充足,其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较大。受相关材料价
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及规模也会出现一定波动。虽然公司会根据原材料变
动幅度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产品销售价格,但调整存在滞后的可能性,因此上游行业产品价格的波动会
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产品的毛利率造成影响。如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未能及时进行调
整,则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公司产品价格主要受宏观经济、客户下游行业需求、本行业产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若宏观经济发生不
利变化、公司下游客户所在行业出现停滞甚至下调、公司产品所在行业产能扩张等,则公司产品的价格将受
到影响而出现下滑风险,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如公司未来与客户签订锁价的长期协议,而
市场价格超预期上涨,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实际售价远低于市场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环保风险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若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并在污染治理上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工艺及设备。虽然公司已经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但公司仍存在由于人员操作等问题导致环保设备使用不当或废物排
放不合格等情况而被环保部门处罚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等物质,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公司制定了严格
的安全管理制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
全安全责任体系,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虽然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
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不能排除因设备老化、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生
产事故的可能性,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5、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拥有较完善的医药产业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用药人的健康和生命,如果因产品质量和
药效问题而发生重大医疗事故,将对药品生产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对于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来说
,由于产品制作过程较长、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涉及到的环节较多,且产品完成后涉及仓储、物流、进
一步制造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对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公司已建立完善的生产管
理及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达到相关质量要求,但假如公司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
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执行不到位,或不能持续改进质量控制体系以适应生产经营的变化,则将对公司的市场声
誉及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6、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尽管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且公司主要产品所处行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未来
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但从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供给和需求随时都有可能因各种因素产生波动,公司未来发
展仍将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下游市场需求等外部影响,同时也与公司的研发创新、新产品开发、市
场开拓、产能布局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上述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新生
产线投产后长期未达到满产运行,无法实现预期效益,则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影响而出现下滑,极端情况下
不排除出现下滑超过50%的可能。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