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248 杰创智能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客户提供涵盖业务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综合解决方案
。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行业) 5.34亿 82.90 6921.47万 70.03 12.96
AI+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行业) 9596.71万 14.89 2302.87万 23.30 24.00
AI+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行业) 1067.23万 1.66 345.19万 3.49 32.34
其他(行业) 352.16万 0.55 314.62万 3.18 89.34
─────────────────────────────────────────────────
解决方案服务(产品) 5.73亿 88.94 6633.67万 67.11 11.57
技术服务(产品) 3855.80万 5.98 1344.44万 13.60 34.87
产品销售(产品) 2916.68万 4.53 1591.42万 16.10 54.56
其他(产品) 352.16万 0.55 314.62万 3.18 89.34
─────────────────────────────────────────────────
境内(地区) 6.44亿 100.00 9884.14万 100.00 15.34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6.44亿 100.00 9884.14万 100.00 15.3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城市(行业) 2.34亿 76.40 4227.30万 74.51 18.10
智慧安全(行业) 7150.41万 23.39 1388.52万 24.47 19.42
其他(行业) 64.52万 0.21 58.02万 1.02 89.93
─────────────────────────────────────────────────
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2.81亿 91.90 5129.44万 90.41 18.26
技术服务(产品) 1442.65万 4.72 184.03万 3.24 12.76
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销售(产品) 970.95万 3.18 302.35万 5.33 31.14
其他(产品) 64.52万 0.21 58.02万 1.02 89.93
─────────────────────────────────────────────────
境内(地区) 3.06亿 100.00 5673.85万 100.00 18.5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城市(行业) 6.45亿 75.60 1.23亿 74.31 19.00
智慧安全(行业) 2.04亿 23.96 3872.04万 23.48 18.94
其他(行业) 377.70万 0.44 363.79万 2.21 96.32
─────────────────────────────────────────────────
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7.73亿 90.62 1.24亿 75.09 16.01
技术服务(产品) 6418.12万 7.52 3156.57万 19.14 49.18
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销售(产品) 1208.00万 1.42 588.09万 3.57 48.68
其他(产品) 377.70万 0.44 363.79万 2.21 96.32
─────────────────────────────────────────────────
境内(地区) 8.53亿 100.00 1.65亿 100.00 19.33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8.53亿 100.00 1.65亿 100.00 19.3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城市(行业) 2.68亿 64.13 5626.59万 62.33 21.02
智慧安全(行业) 1.48亿 35.41 3220.29万 35.67 21.79
其他(行业) 192.71万 0.46 180.53万 2.00 93.68
─────────────────────────────────────────────────
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3.87亿 92.61 7431.05万 82.32 19.23
技术服务(产品) 2395.80万 5.74 1296.80万 14.37 54.13
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销售(产品) 493.65万 1.18 119.03万 1.32 24.11
其他(产品) 192.71万 0.46 180.53万 2.00 93.68
─────────────────────────────────────────────────
境内(地区) 4.17亿 100.00 9027.41万 100.00 21.6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5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337.76│ 8.28│
│客户2 │ 4369.00│ 6.78│
│客户3 │ 3761.47│ 5.84│
│客户4 │ 3245.13│ 5.04│
│客户5 │ 2971.61│ 4.61│
│合计 │ 19684.97│ 30.5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7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598.22│ 4.51│
│供应商2 │ 2228.91│ 3.87│
│供应商3 │ 1868.85│ 3.25│
│供应商4 │ 1789.48│ 3.11│
│供应商5 │ 1728.06│ 3.00│
│合计 │ 10213.52│ 17.7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浪潮的来临,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行业亦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升级。
(一)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各行各业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两轮转型,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变革。推进人工
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
动,把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
发应用列入政府工作任务。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加速扩大。据IDC数据及预测,2022-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超过4,000
亿美元、5,000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据艾瑞咨询测算,2024年中国人工智
能产业规模达到2,697亿元人民币,且2025-2029年将保持3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2029年突破万亿规
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多模态融合、因果推理及端到端集成方向演进,行业生态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
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AI算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AI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体现在硬件性能提升、架构创新等多个维度。算力是前沿AI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
,AI算力需求在过去数年间增长了超过15万倍。以CPU为核心的通用算力设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算力需
求,以GPU、TPU等为代表的加速算力、高性能算力设施已成为人工智能算力基建的核心。据麦肯锡预测,到
2030年,全球AI计算需求将达到10^30FLOPS,相当于2024年需求的50倍。而随着智能穿戴、机器人、自动驾
驶、工业互联等端侧AI应用的兴起,分布式计算与边缘计算架构需求不断扩大,结合5G和物联网设备,使算
力向边缘下沉,满足支持更多实时推理与低延迟场景,AIoT在城市治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
外,云计算作为AI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资源的“池化”,为场景应
用AI提供即取即用、统一调度的算力、存储、网络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AI算力使用成本,公
域的云AI应用和私域的云计算部署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2、AI智能体驱动日常决策任务自主化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和工具调用生态的进步,对AI智能体的需求正从辅助工具向自主决策和任务执行实
体转变,且日趋迫切。当前,AI应用在游戏、影视、传媒等领域已经极大提高内容创作生成的效率,但在政
务、工业、能源等行业直接应用DeepSeek等AI大模型仍存在大模型幻觉、任务输出一致性不足等问题,直接
制约了AI在这些行业场景的应用。而以Manus为代表的部分AI智能体已经突破性实现“需求理解-任务规划-
工具调用-交付实现”的全过程自动化,并初步实现跨域任务整合,执行任务的复杂度进一步提高,使得AI
应用正在从“好玩”到“好用”加速迭代升级。未来,多智能体协作还将进一步发展,形成可替代人力执行
大量日常决策任务的企业级应用。
3、具身智能开启物理交互新蓝海
依据中国信通院的定义,具身智能是依靠物理实体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实现智能增长的智能系统,机器人
、灵巧手、无人驾驶汽车等都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形态。通过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日
渐广泛,有望成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驱动力。具身智能不仅能感知环境,还能通过物理交互影响和改
变环境,通过机器学习不断适应和进步,将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数字世界扩展到现实世界。具身智能在工业制
造、应急救援、安防保卫、家庭服务、物流运输等场景均有广阔应用空间,将成为人工智能新蓝海,进一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AI赋能城市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全流程,形成“AI+城市治理”的立体化框架。近年来政府在人工智
能赋能城市治理领域政策频出,重点围绕技术应用、场景开放、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布局。2025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年5月,《广
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利用政务大模型智能化升级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系列”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的视频算力支撑基础平台,拓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数实融合等场
景应用等一系列赋能社会治理的新举措。
大模型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通过安全可控性(数据不出域)、场景适配性(行业定制)和
经济性(长期成本优化),加速推动了私有云部署。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因涉及用户隐私、国家安全及
商业机密,对数据本地化存储和处理的合规性要求极高,私有云部署可避免敏感数据通过公网泄露的风险。
另一方面,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领域(如工业质检、医疗诊断)存在知识盲区,私有云部署支持基于行业数据
的本地化微调,可以有效减少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165
亿元,较2022年增长35.5%,大幅高于全球增速;其中,私有云市场规模1,563亿元,同比增长20.8%。预计
到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1万亿元。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智算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云平台
将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典型模式。
大模型应用在政府端(G端)、企业端(B端)和消费端(C端)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不同于C端更强调泛
用和内容生成,G端和B端应用更注重行业知识和专业定制。例如政务领域强调接通各系统实现“一网通办”
,教育领域强调个性化教学,先进制造领域强调端到端优化生产流程,这都需要行业应用开发者具备对用户
需求的深度了解和对行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因此更需要掌握行业Know-How和行业数据的企业,通过垂类大模
型的训练和多智能体的协调组合,打造适用的G端和B端AI应用。
(三)AI赋能智慧安全
当前,全球安全环境呈现多域交织、虚实融合的复杂态势:物理世界中,社会治安风险点分散化、跨境
犯罪智能化趋势加剧;虚拟空间中,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持续攀升;电磁空间与边境安全更面临技术
对抗升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安全模式已难以应对全域化、动态化的风险,亟需通过新质生产力重构
安全体系。
我国明确将AI技术纳入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公安部《“十四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构建
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求2025年前实现重点区域AI视频监控覆盖率超90%,并推动AI在反诈、走私
稽查等场景深度应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强调“加快智能化边防建设”,通过无人机巡边、电磁
频谱监测AI系统等技术强化边境管控能力。
“新质安全”是指以人工智能、电磁科技、机器人等新技术为核心,构建覆盖社会治安、海岸边防、网
络空间与电磁空间的全域立体化防护体系。新质安全通过大模型、智能体、视觉识别等技术协同,能对应急
事件作出自主感知、决策支持,自主优化防御策略,具有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的能力。新质安全的
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1)无人化设备覆盖全域风险节点。机器人、无人机可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突破传统人力巡查的
时空限制,装配安防器械的机器人、机器狗更可有效减少公安干警、安保人员的伤亡;无人机集群通过边缘
计算与5G回传,覆盖城市高空坠物、山区走私等传统监控盲区。
(2)AI大模型支撑公安业务提效。大模型实现非结构化数据(通话记录、社交媒体)的语义关联分析
,提升线索挖掘和情报分析效率与准确度;AI智能体自动生成案件报告、证据链图谱,减少用于文书处理的
时间,节约宝贵警力。
(3)AI基础设施支撑实时安全响应。边缘算力节点的部署,有助于在交通枢纽、边境线等关键区域实
现毫秒级威胁研判;数据中台建设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全域安全知识图谱,压缩管控响应时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战略和业务概述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技术立身、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前沿科技技术落地,助力公安、政企、能源、
工业等领域客户的数智化建设,致力于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建设数
字中国贡献力量。随着人工智能产业浪潮的来临,公司技术、产品和业务全面升级。当前,杰创智能定位为
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自研+合作+生态”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
面向AI算力基础设施和AI行业应用建设需求,结合政企、安全等场景的优势市场资源,实现以技术产品带动
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升级,推动公司向产品型、运营型业务发展;同时加强资本运作,通过战略合作、合资
经营、投资并购等外延发展手段,提升传统优势业务的竞争力,加速培育新增长曲线,加快公司战略转型,
为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智能技术不断创新AI产品体系。公司以智能技术立身,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
构建了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物联感知三大技术体系,并结合客户应用需求,搭建前沿技术和市场落地的“
桥梁”,不断形成AI产品创新转化,打造了云计算、具身智能、通信安全、数字中台等多个系列产品。
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性价比的算力和云计算基础解决方案。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蓬勃发展,云计算和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正迎来新一波浪潮,我们致力于为政企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算力基建和云计算产品,并助
力客户“用好”AI,用“好AI”。
公司以新质生产力技术守护社会和国防安全。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电磁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
在加速普及,为新时期的社会治安、国防安全带来新思路、新手段,也带来了新的威胁,我们致力于用新技
术助力公安、国防等部门管理升级,提供高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公司为各行业数字基础建设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倒逼”各行业数字化
建设的加速,物联、网络、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作为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我们致力于为政企客户
提供数智基建设计、开发、建设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助力客户不断提升数智生产力。
2、技术体系
杰创智能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创新,形成了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算力技术、物联感知技术三大技术体
系,支撑产品开发和应用解决方案落地。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打造AI生产力平台,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
理、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多元智能技术进行整合创新,助力高效开发各类AI、智能体应用;智能算力技术为
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资源灵活调配的算力底座;物联感知技术提供丰富多样感知手段以及信号分析
能力,为智能系统感知物理世界提供“触角”。三大
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公司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是公司高效开发各类AI应用的技术中台,构建四大基础
中心(数据中心、训练中心、模型中心、推理中心)、八大能力平台模块(大模型调度平台、数字人生产平
台、智能机器人平台、视觉计算平台、语音技术平台、自然语言处理平台、机器学习平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平台)。其中,基础中心面向数据的标注处理、模型训练、模型管理应用、业务推理等全流程环节,内置超
过20个行业的垂类训练数据集和上百个微调模型,具备国内外(开源/非开源)大模型的测试和优化工具,
助力公司各线条业务在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场景需求时,快速选择最合适的AI大模型、小模型算法应用;八
大能力平台内置了公司积累的各类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库,便于产品开发快速调用。
大数据技术:公司积极发展大数据相关技术,涵盖大数据采集、接入、数据清洗、高性能计算、数据建
模、专用算法、智能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个环节,构建公司大数据技术开发平台。其中,公司重点研发大
数据智能分析技术,针对大容量异构数据的快速分析、挖掘,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公司基于分布式
流式计算算法、图计算算法、社交网络行为分析算法、区块链算法和爬虫算法等多项专利或独有底层算法,
结合公司独有的专用高性能计算专利技术,不断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来提升多类型大数据智能分析、数
据挖掘分析效率。
(2)智能算力技术
云计算技术:公司云计算技术基于云原生架构理念构建,通过虚拟化与容器化技术融合实现全栈资源服
务化交付,提供弹性计算、分布式存储、智能网络及异构算力调度能力。其核心架构采用分布式微服务设计
,通过动态资源池化与自动化编排引擎实现秒级弹性伸缩,并依托智能Kubernetes调度引擎优化算力管理,
支持多维度调度策略与GPU资源切分技术,显著提升集群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效率。
超融合技术:基于软件定义存储(SDS)架构,通过高性能超融合软件在全栈信创、25G网络环境下,三
节点可实现单卷4K随机写100万IOPS、时延2.2ms(毫秒)、单卷4K随机读200万IOPS、时延1.1ms(毫秒),
突破性能瓶颈,打破国外软硬件技术栈的垄断。可高效承载大型数据库、大规模虚拟化集群、容器化应用及
HPDA等核心业务场景。
高性能计算:公司开发的专用高性能计算技术采用先进的计算架构,集成GPU及专用ASIC芯片,采用分
布式处理,解决单位体积下的计算瓶颈、扩展性问题,大幅提升单位体积和功耗下的计算吞吐量,以及通过
分布式计算提升总体计算效率,打造专用、高性能、可堆叠、高可靠的计算硬件平台,可用于深度学习计算
、神经网络计算、密码分析计算、SVD矩阵计算、聚类算法、区块链工作量证明等专业算法,有效节省降低
专用数据中心的投资建设规模,有助于开发扩展性良好的各类专有设备。
(3)物联感知技术
无线信号监测、定位、分析技术:无线信号采集、感知、定位、分析技术是公司坚持发展的核心技术之
一,主要包含以下几项:一是在复杂干扰环境下的无线电采集技术、超宽带频谱探测技术、跳频信号探测技
术;二是针对各类信号特别是5G网络下的MIMO及天线阵列技术;三是针对各类无线信号的感知识别技术、无
线目标智能分析技术、无源TDOA定位技术等;四是针对特定无线信号的各类信道干预技术等。基于上述技术
打造多种无线电感知分析设备及系统,可实现公共无线通信和专用无线通信的安全管控,用于各类通信安全
和公共安全管控场景。
物联感知及边端融合技术:包括物联芯片、物联网通信协议、物联网数据治理等技术。公司研发的通导
一体化芯片和计算模组产品,集通信与定位功能于一身,支持数据传输、北斗定位、加密安全,采用低功耗
设计,尺寸小巧,能为各类无人飞行器、船只、无人值守传感器提供长时间的定位和数据传输能力,可用于
卫星导航,具有商用潜力,能助力千帆星座商业航天卫星导航。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满足对基于多种物联网主
流协议的数据接入,包括CoAP、MQTT、UDP、LWM2M(NB-IOT)以及TCP透传等。可通过配置采集长度和位数
,把协议中传感器数据按照不同厂家不同设备分类存储。物联网数据治理技术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以及可用
数据的清理。
3、产品体系
(1)云计算及算力产品
常青云全线产品深度融入国产化生态,通过全栈信创适配实现从芯片到应用的自主可控,并深度整合通
算与智算资源,构建通智融合平台,为政务、金融、制造等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数字化转型基座。
常青云AI超融合一体机:常青云AI超融合一体机提供集计算、存储、网络与AI算力(CPU+GPU)于一体
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专为AI应用及高性能计算设计,内置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多种参数、不同体量的大模
型应用;具备“超、快、轻、稳”四大显著特性,性能极速、极简轻量、安全稳定、一云多芯,国产和非国
产的CPU、GPU全兼容;产品支持私有化部署,保障金融、医疗、制造、政府等行业数据安全,具备高性能并
行计算、超算级存储和高性价比优势,提供灵活扩展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常青云智算平台:常青云智算平台是基于常青云平台打造的国产化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是为
AI应用提供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服务的算力新型基础设施。平台面向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数据处理
、算法开发、模型训练、模型发布、推理应用和算力调度等各个流程,通过可视化界面、预置算法库和自动
化流程设计,支持CPU、GPU、TPU等多元算力的智能调度与优化,结合分布式计算能力,确保高并发、低延
迟的推理性能,满足实时AI应用需求,大幅降低AI开发门槛,让企业快速实现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应用,
简化人工智能开发复杂度,提升AI算力普惠度。
常青云AI智能体应用平台:常青云AI智能体应用平台是企业级的AIAgent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能够帮
助客户一键部署本地知识库和RAG系统,打造基于本地知识库的智能问答、AI客服、AI产品助理、AI办公助
手、公文生成器、校对宝等智能体应用,帮助客户快速打造专属的AI智能体应用中心。
常青云分布式存储软件:常青云分布式存储软件专为海量数据管理场景打造,以“高可靠、强扩展、易
兼容”为核心优势,采用弹性扩展架构,支持存储资源按需动态扩容,从容应对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支持多
副本、纠删码等数据保护技术,保障数据完整性与业务连续性,兼顾存储成本优化。创新优化读写引擎,提
升数据处理性能,高效支撑高并发业务场景。为用户构建安全稳定、灵活高效的分布式存储体系,筑牢数据
存储基石,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常青云云平台产品:常青云平台作为新一代智能云计算平台,提供完善的基础资源管理功能,实现对计
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的管理。向下可统一智能化纳管调度基础软硬件异构资源;向上对用户提供丰富
的服务产品、安全的管理视图,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编排交付能力,实现资源抽象化、服务化、标准化的
交付及管理。
常青云桌面云产品:常青桌面云是自主研发的桌面虚拟化产品,支持全信创交付,真正实现复杂场景覆
盖。利用自研的高性能流式传输协议,为用户提供媲美PC的桌面效果,创新性的支持中大型2D/3D设计、视
频领域、云游戏等有GPU要求的场景。
(2)具身智能产品
电磁科技产品
电磁发射技术是机械能发射、化学能发射之后的一次发射方式的技术突破,是一种新兴的直线推进技术
,其采用电磁作用原理产生的电磁推力使物体加速,适宜于短行程发射大载荷,在军事、民用和工业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主要应用在电磁枪、电磁炮,以及航空母舰舰载机弹射领域。
电磁科技系列产品以杰创公司研发的微型电磁发射技术为核心,实现了电磁弹射器的微型化、高效率、
可重复使用,使用电磁为动力驱动救援包、抓捕网、破窗弹等物品弹射至预定位置,完成相关救援、抓捕等
任务。
其中电磁网捕器是新型电磁动力安保网捕产品,基于杰创智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技术,利用电磁弹射
瞬间产生的推力带动抓捕网迅速张开,前方遇到目标时,利用牵引力实现目标的自动盘罩、产生束缚,协助安
保部门抓捕或控制目标。产品采用电磁发射技术,无火药和高压气体,可以安全、迅速、无接触的束缚住目
标,从而实现控制目标、防止其伤害群众的目的。可广泛适用于校园、医院、银行、机关等单位安全保护,
也适合公安机关进行抓捕辅助、应急处突等工作。电磁破窗器同样基于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技术,在发射瞬
间产生推力带动破窗弹射击,可在15米外破穿10+10mm双层夹胶钢化玻璃,实现破窗功能,方便进行进一步
的灭火或救援物资抛投,最大抛投距离约120米,适用于各种复杂场景火场的破窗救援,也可用于救援装备
的远距离抛投。
安保机器人产品
安保机器人系列产品是杰创智能自主研发、应用于公安、消防、应急场景的各类机器人、无人机产品。
其中,电磁巡捕机器狗是深度融合“AI+电磁科技+机器人”的安全产品,以智能识别、安全控制为核心,基
于公司自研的感知导航识别控制解决方案,结合对重点目标、危险行为动态识别视觉算法,以及自动瞄准、
智能网捕等控制技术,实现了实现智能化的安保巡逻、全景监控、危险识别、预警管控、自动瞄准、智能网
捕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街道日常安保巡逻、园区日常安全巡控及高风险目标安全控制等领域。
电磁网捕无人机是将空射型电磁网捕器挂载到无人机载具上,并结合专用的识别、瞄准、控制算法,实
现自动巡航、飞行监控、风险识别、目标跟踪、电磁网捕等功能,可以用于快速追踪、紧急救援、辅助抓捕
等场景,未来也可用于低空管控、无人机反制对抗等行业。
机器人智控平台实现了对各类机器人(轮式、四足、二足、无人机)的统一调度管理、巡检分配、风险
识别、协同作战,具备设备管理、远程控制、任务调度、数据协同、智能研判、态势展现等功能。
(3)通信安全产品
无线信号探测、定位、分析产品:该产品系列以杰创智能自主研发的软件无线电认知平台为基础,以国
产化通用、标准、模块化的软硬件平台为依托,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模型技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各类型无线
信号采集、分析的各种功能,可同时支持2/3/4/5G、WIFI等多种制式的移动网络通信、网络分析,目前应用
于无线通信采集分析、无线信号测量定位、无线信号监测管控、电子战(EW)研究等领域,公司开发的边海
防无线信号测距测向产品是通过国家专门机关认证的无线信号分析产品。
公安大数据产品:公共安全大数据产品按照“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的理念,在自有专用高性能计算
及成熟版本大数据大模型基础平台之上,以高质量数据治理、高效能挖掘算法、高效用算力调度为核心,具
有架构新、速度快、体量轻等特性,专注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落地,并在反诈、
打私、安保、边防等领域构建了先进的数据模型及应用。
其中,反诈预警管控平台以通信数据为核心,整合多维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涉诈线索的自主发
现和预警,从多维分析、一体化预警、精准宣防、多级劝阻、侦办打击等方面入手,打造集反诈信息整合、
诈骗行为预警、诈骗线索分析、涉诈域名封堵、劝阻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一体化预警防控系
统。
其中,边海防应用平台以海上实时无线信号数据为数据主体,并辅以光电、AIS、雷达、卡口等数据,
打造反走私、反偷渡、边海区域管控等为核心应用的预警管控分析平台,提升对开阔地域及近岸宽阔水域内
目标的精准发现预警和管控能力,有效补强了安全主管部门对近海通信目标的管控分析力量。
(4)数智化中台及应用产品
数智化中台产品: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的PaaS层(平台即服务)软件系列,
主要为上层应用系统在融合通信、物联感知、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方面提供相关能力,包含融合通信平台
、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视频共享服务平台、城市信息化模型(CIM)平台、大数据平台等。例如城市信息
模型平台具备“一图知城、一图控城、一图治域”的能力,整合城市多源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
城市”,实现城市全貌一图掌握,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对城市运行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
,利用可视化分析和仿真推演功能,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辅助。
行业应用产品:面向智慧民生、城市治理、智慧产业、智慧环保等场景提供行业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
如城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交通信号控制平台、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