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261 恒工精密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精密机加工件及连续铸铁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铸铁件生产及加工行业(行业) 10.33亿 100.00 2.53亿 100.00 24.48
─────────────────────────────────────────────────
液压装备件(产品) 3.41亿 33.05 8874.79万 35.11 26.01
连续铸铁件(产品) 3.38亿 32.78 6403.33万 25.33 18.92
空压件(产品) 2.27亿 22.01 7818.58万 30.93 34.40
其他(产品) 6513.19万 6.31 1589.36万 6.29 24.40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449.71万 3.34 42.08万 0.17 1.22
传动件(产品) 2597.52万 2.52 548.87万 2.17 21.13
─────────────────────────────────────────────────
境内(地区) 8.84亿 85.59 1.96亿 77.52 22.17
境外(地区) 1.49亿 14.41 5681.31万 22.48 38.19
─────────────────────────────────────────────────
直销(销售模式) 9.03亿 87.48 2.41亿 95.27 26.66
经销(销售模式) 1.29亿 12.52 1194.70万 4.73 9.2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液压件(产品) 1.78亿 34.80 4778.05万 35.99 26.77
精密铸铁件(产品) 1.61亿 31.44 3287.37万 24.76 20.39
空压件(产品) 1.24亿 24.16 4370.03万 32.92 35.27
其他(产品) 3693.61万 7.20 536.86万 4.04 14.53
传动件(产品) 1226.22万 2.39 303.51万 2.29 24.75
租赁收入(产品) 1651.38 0.00 1651.38 0.00 100.00
─────────────────────────────────────────────────
境内-主营业务收入(地区) 4.19亿 81.79 1.03亿 77.47 24.52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地区) 7658.00万 14.93 2980.20万 22.45 38.92
境内-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681.76万 3.28 11.16万 0.08 0.66
境内-租赁收入(地区) 1651.38 0.00 1651.38 0.00 100.0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铸铁件生产及加工行业(行业) 8.83亿 100.00 2.26亿 100.00 25.63
─────────────────────────────────────────────────
精密铸铁件(产品) 3.32亿 37.56 6793.59万 30.01 20.48
液压件(产品) 2.59亿 29.33 6278.03万 27.73 24.23
空压件(产品) 2.38亿 26.97 8686.71万 38.37 36.4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177.13万 3.60 276.70万 1.22 8.71
传动件(产品) 1527.74万 1.73 393.55万 1.74 25.76
其他(产品) 717.90万 0.81 207.97万 0.92 28.97
─────────────────────────────────────────────────
境内(地区) 7.31亿 82.79 1.66亿 73.51 22.76
境外(地区) 1.52亿 17.21 5995.56万 26.49 39.44
─────────────────────────────────────────────────
直销(销售模式) 7.89亿 89.38 2.16亿 95.43 27.36
经销(销售模式) 9378.13万 10.62 1034.98万 4.57 11.0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连续铸铁件(产品) 1.72亿 39.48 3551.43万 32.74 20.64
液压装备件(产品) 1.43亿 32.85 3412.05万 31.46 23.83
空压件(产品) 9925.89万 22.78 3628.77万 33.46 36.5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464.98万 3.36 --- --- ---
传动装备件(产品) 390.54万 0.90 --- --- ---
其他产品(产品) 266.08万 0.61 --- --- ---
租赁收入(产品) 11.13万 0.03 --- --- ---
─────────────────────────────────────────────────
境内-主营业务收入(地区) 3.30亿 75.81 --- ---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地区) 9068.22万 20.81 --- --- ---
境内-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464.98万 3.36 --- --- ---
境内-租赁收入(地区) 11.13万 0.03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1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205.89│ 6.98│
│第二名 │ 4147.59│ 4.02│
│第三名 │ 3101.27│ 3.00│
│第四名 │ 2759.08│ 2.67│
│第五名 │ 2527.97│ 2.45│
│合计 │ 19741.81│ 19.1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3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7.5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河北龙凤山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22037.44│ 34.49│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成安县供电分公司 │ 9165.73│ 14.34│
│林州市合鑫铸业有限公司 │ 4855.75│ 7.60│
│林州林钢铸管科技有限公司 │ 4204.89│ 6.58│
│成安县辰信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2912.01│ 4.56│
│合计 │ 43175.82│ 67.5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的现状
2024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一季度开局良好,二季度总体稳定,三季度主要指标增速放缓、呈现下行压
力;四季度随着“两新”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行业运行态势趋稳回升。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截至2024年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3.2万家,较上年增加
1.1万家。此外,增加值实现平稳增长。在产销方面,重点监测的122种主要机械产品中,72种产品产量同比
增长。对外贸易稳中有进。2024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贸易顺差均再创历史新高,机械工业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第四年超过万亿美元,达1.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
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
24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55.64万套,同比增长14.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出台
了多项政策以推动行业进步,《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23〕193号)中明确,到202
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二)市场规模及预测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未来机械工业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
于不利因素。综合判断,预计2025年机械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持续发挥国民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计在5.5%左右,对外贸易保持基本稳定。
根据中研网《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
场规模预计将突破900亿元大关,部分预测甚至达到10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
究所(GGII)发布《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中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
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
;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三)行业景气度分析
机械工业景气指数涵盖生产、行业、投资、外贸、经济效益、价格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机械工业经济
运行情况。2024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呈前高后稳的态势,年初指数较高,上半年逐月回落趋稳,三季度再次
小幅回落,四季度有所回升,年底景气指数为103.1。除年初较高外,各月景气指数均在102-104区间运行,
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但仍位于景气区间。六个二级指数四高两低,产品指数、行业指数、投资指数、外贸
指数高于临界值,分别为103.6、105.8、108.4、106.0;经效指数、价格指数低于临界值,分别为94.1、97
.8。
(四)细分领域分析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2024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工业0.2
个百分点。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发挥引领带动
作用,增速达9.1%;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平稳,分别为5.1%和6.0%;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增速略低,分别为3.6%和2.8%。
1、液压行业
液压行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潜力和技术创新力。根据中研
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液压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液压机
市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液压行业的发展。例如
,《关于印发河南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坚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要坚持高性能、高质量、高
可靠性、无泄漏,攻坚发展高端液压元器件及密封装置、超高压力液压管件和超大直径液压油缸、高压高性
能阀门、大型工程机械密封件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液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空压行业
目前压缩机中空气压缩机为市场主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电子电力、医药、包装、化工、
食品、采矿、纺织、交通等众多工业领域。2024年全球空气压缩机市场规模达38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
增至580亿美元。
根据贝哲斯咨询2024年全球工业空气压缩机市场细分数据,从技术方面,旋转式空气压缩机占据主导地
位,约占比30%;从压缩级细分,双级空气压缩机占据主导地位,约占比46%。
3、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
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
业领域之中。2024年7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旨在进一步
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良性竞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1-12月国内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556,369套,累计增长14.2%。从
地域上,根据广东省工信厅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
长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
4、人形机器人
目前,国内机器人大多瞄准三类下游进行布局,产品形态由非人形到类人形逐步拓展至双足人形。人形
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完成工厂场景下自动化设备难以胜任的部分高精度、重复性工作,实现工业生产的完全自
动化,同时工厂场景相对规范化,相对易于模型训练。业内认为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场景被大批量应用
。但最终随着模型能力提升、泛化能力的提高,C端应用将为人形机器人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中国市场2025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预计将超过45亿元人民币。已有
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2024年开启量产计划,其中6家厂商对2025年的量产规划超过千台。
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200万辆,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
286.6万辆,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比重达40.9%,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推动零部件企业业绩增长。随着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会愈发旺盛,相关零部件企业将迎
来更多的订单和利润空间。
(五)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铸造协会出具的证明(中铸协函〔2024〕34号),公司在水平连续铸造行业总体处于领先水平
。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恒工精密主要专注于精密机加工件及连续铸铁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少数掌握了连续铸铁核心技术
并能够为装备核心部件制造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形成了“一项核心产品和工艺、两
项核心应用领域”的“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致力于为高端装备制造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一
体”指高质量连续铸铁件的生产能力,“两翼”分别是连续铸铁件在空压机领域的批量应用和在液压装备领
域的批量应用,是国内外诸多知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连续铸造工艺区别于传统铸造的砂铸工艺,采用先进的水平连续铸造工艺,克服了传统铸造工艺材
质不均匀、产品缺陷率高的缺点,保证了产品的致密性和良品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铁水中添加稀土合金
等材料对铁水中所含碳元素进行球化处理,使其形成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
了强度及塑性,可广泛应用于下游机械装备制造行业。
在建立了成熟的连续铸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2015年,恒工精密进行产业链延展升级,从单一的连续铸
铁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延伸到装备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空压机转子等空压机核心部件
,液压阀块等液压装备核心部件,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和上下肢的连接件、支架、固定件等人形机器人结
构件,可广泛应用于空压和真空设备、注塑设备、传动装备、机器人等领域。成立至今,公司先后为多个行
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与阿特拉斯科普柯、英格索兰、博世力士乐、丹佛斯、埃地沃兹、格力、海天集
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61.10万元,同比增长16.91%;利润总额7,710.04万元,同比下降45
.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967.11万元,同比下降44.99%。
(一)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分为精密机加工件及连续铸铁件。
(二)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系根据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积累形成,并综合考虑自身多年来积累的设计研发能力、制造
工艺,结合下游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公司采用了目前与行业市场特点相适应的经营模式,有效保障了公司
各职能部门的稳定运营,并优化成本费用控制。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有生铁、废钢、硅铁、球化剂等;公司采购部负责采购,对于不同种
类的采购需求,根据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市场情况及公司的需求情况,公司会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
确保相关商品或服务可以高效、及时和稳定的向公司供应。
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办法》并制作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对潜在合格供应商准
入、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质量管理、供应商的监督与考核以及供应商档案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统一
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公司为确保供应商管理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每年会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价,
激励供应商提高供应质量。
采购部每年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知识产权状况、信誉度、售后服务等要求填写《供应商评定
记录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供应商进行年度综合考核评定,将供应商分为A、B、C、D四个等级,A
级为优秀供应商可优先采购,B级为良好供应商可以大量采购,C级为辅助供应商将减少采购或暂停采购,D
级为不合格供应商予以淘汰。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的生产主要涉及连续铸造和机加工环节,部分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外协厂商完成。公司的生
产采取订单式生产为主,同时对大客户常态化采购的产品进行库存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公司一般根据销
售部门的订单,结合市场预测、销售计划、产成品库存情况,按照不同类别产品的不同生产周期、加工难度
、制造数量、交货时间等,制定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组织生产。产业链上不断从核心材料供应向精密加工
、热处理、关节模组等,形成“材料-加工-模组”一体化能力,提升收入和产品附加值。
公司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生产和服务进行控制,公司技术研发部负责公司操作规
程编制、修订、审核并对工艺操作的实施进行指导与监督,铸件生产部、装备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控制和检查,确保工艺文件的严格执行。
3、销售模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会议、论坛或展会等方式获得客户,并由销售部门联合技术部门对客户的需
求进行评估,再通过商务谈判方式销售给下游客户,这一销售模式有利于客户资源管理、双方技术沟通、供
需衔接、后续回款管理、售后服务、市场动态研判等。
公司的主要客户以国内外知名厂商为主,公司会定期对原材料价格行情、人工价格、能源价格、运输价
格等因素进行评估,并以此制定基准销售价格,并在此价格基础上进行浮动向客户报价。
(2)经销模式
公司生产的连续铸铁件质量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且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市场潜力较大。但由于潜在
用户及需求较为分散,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公司采取经销模式销售部分连续铸铁件,通过经销商网络销售,
可以降低销售风险、节约管理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率,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开拓客户。
公司建立了成熟的经销商管理体系,与经销商签定经销协议,并制定《授权经销商管理办法》,规范各
区域授权经销商行为,对经销商进行统一管理。《授权经销商管理办法》对经销商的资格进行了规定,并从
销售任务、定价、付款方式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管理。公司对经销商的销售是买断式销售且主要采用预收
款模式。
公司与经销商之间存在销售折扣和销售返利的约定。对于销售折扣,公司以1个自然月为计算周期,根
据经销商每月预付款余额给予一定额度的价格减让。对于销售返利,公司以一个销售年度的采购总量计算销
售返利,经销商获取返利的前提为已按照协议约定完成本年任务量。公司每年1月份计算上年返利,并冲减
上年营业收入。
4、研发模式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在公司现有的连续铸造工艺及机加工技术的基础上,以自主研发为
主,对公司的连续铸铁件产品、精密机加工件的材料性能、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等进行持续改进;同时,
公司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业务和研发体系,并主要与西安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研发关系,以进一步提
升自主研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明确约定了双方的责任和
义务、成果归属及保密措施等。
公司已经建立了《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费用管理办法》等研发项目及研发费用核算财务管理制度
,对研发项目立项、项目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研发经费管理、研发成果及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详细规
定。对于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管理办法》对于研发费用的使用管理、相关料工费的领用及报告制度、研发
费用的归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主要产品的市场地位
根据中国铸造协会出具的证明(中铸协函〔2024〕34号),公司的水平连续球墨铸铁件产品市场占有率
:国内市场占有率63%,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19%,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按产品销售数量计算)。精
密机加工件为公司按照客户需求及提供的图纸,从连续铸造环节开始生产,经过机加工制造出的机械装备用
精密机加工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利用拥有的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客户最
新需求,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精密机加工产品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公司作为
国内规模最大的连续铸铁生产企业掌握的高刚度、高耐磨性、轻量化的连续球墨铸铁材料替代锻钢和砂铸件
,适配减速器核心部件(RV/谐波),兼具低成本、高寿命、易加工及散热优势;目前机器人主要产品包括R
V、谐波减速器核心部件,人形机器人上下肢结构件等,其中RV、谐波减速器核心部件主要是针齿壳、行星
架、行星座、谐波减速器刚轮等,均为减速器核心工作部件;RV减速器部件采用连续铸造工艺快速实现材料
替代,并在核心客户北京智同取得批量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工艺链和开拓其他客户;谐波减速器钢轮已经在
国内多家相对头部减速器企业通过验证并开始小批量交付。
(四)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持续以技术及市场为导向,聚焦核心产品和核心领域,推动高端装备零部件相关技术突破和推广应
用。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指导下继续提升精密连续铸铁在空压、液压应用的深度,并持续发力新业务方向,
机器人核心部件业务呈现初步增长态势,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1、业务多点开花,稳步前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公司积极响
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赢精神为纽带,利用展会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继续深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
客户的业务沟通和合作。
2、合理使用募集资金,强化募投项目管理
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利用资金和管理优势,组建专业团队进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的前
提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2024年底,项目建设进度符合预期,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小批量试生产环节,
后续产能将陆续释放,为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夯实基础。
3、聚焦机器人领域,抢抓市场机遇
公司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业务定位为未来的战略业务,为此专
门组建了产品开发和业务团队。公司充分发挥现有精密连续铸铁材料性能优势和生产能力的优势,深化与核
心客户的合作。公司在机器人减速机及人形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主要产品为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零部件、上
下肢的连接件、支架、固定件等结构件,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为1,752.23万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
一是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拥有的连续铸铁生产线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而成,市场无同类设备
供应,通过长期积累,公司已经掌握了原材料的配比、微量元素的添加、过冷度的控制、石墨套的结构设计
、拉拔速度与节奏的控制等五项核心工艺技术,相较同行业已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高了技术壁
垒。
二是具有较高的客户与品牌壁垒。高端客户的供应商认证程序严格,一旦进入下游厂商供应链体系,双
方将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客户壁垒与品牌壁垒。
(二)产品具有广阔的替代空间
连续铸铁材料因其自身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客户的综合使用成本,因此在
下游空压、液压、风电、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真空泵、重型数控车床、船舶制造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
替代空间。高刚度、高耐磨性、轻量化连续球墨铸铁材料替代锻钢和砂型铸件,适配减速器核心部件(RV/
谐波),兼具低成本、高寿命、易加工及散热优势。在RV减速器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并推荐谐波减速器
钢轮替代方案。
(三)具备完整的业务链竞争优势
近些年来恒工精密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创新业务模式,打通了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从“原材料
”直至“精密零部件”的各个连续制造环节,并拥有多个环节的技术积累,能够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
求,解决了装备制造客户的核心痛点,“连铸+机加工”一站式服务模式,保障供应稳定性。因此竞争优势
明显,客户粘性更强,行业地位更加稳固。
(四)协同模式驱动业绩增长
公司已经形成“优质的连续铸铁材料”和“一站式服务能力”两项核心竞争优势,并且两项优势相互
协同,形成“双轮驱动”模式。在材料端,通过优质的连续铸铁的正向推动,有效降低了加工端的综合成本
;在加工端,逆向带动连续铸铁进入更多应用领域,解决更多行业痛点,实现产品高性能与客户高粘度,协
同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五)战略合作与供应链深度绑定优势
通过与智同等战略客户在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的深度合作,不断延伸工艺链条,提升附加值;通过与
智元机器人等建立股权合作,深度绑定战略客户,逐步介入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通过设立产业基金
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与投资项目深度互动,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开发机器人关键材料、精密加工工艺、
减速器部件、关节模组等方式,延伸至高附加值环节。
公司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材料技术和供应链整合上,还通过工艺链延伸、资本协同等多维度构建护城
河。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放量,其“材料+加工+模组”的全链条布局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收入和市场份
额。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610,976.57元,同比增长16.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69,671,087.1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99%。
(一)营业收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610,976.5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1%的主要原因:
2024年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产品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营业成本: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成本779,840,887.5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1%的主要原因为:主
营业务收入规模扩大,相应采购成本及生产投入同步增加所致。
(三)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38,656,851.3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78%的主要原因:公司
重视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上期增加。
(四)财务费用: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21,746,461.4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5%的主要原因:主要
系本报告期贷款利息及贴现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五)管理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58,836,317.5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7%的主要原因:主要系
本报告期服务费、管理人员薪酬增加所致。
(六)销售费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30,045,175.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37%的主要原因:主要系
本报告期市场开拓、销售人员薪酬增加所致。
(七)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69,952,482.3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87.38%的主要
原因:主要是本报告期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和长期股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
●未来展望: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公司始终坚
|